第8章 自此計後,無人再敢貪墨賑災糧
毒士:活閻王駕到!百官通通閃開 作者:海上浮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言一出,眾人皆驚。
程彧竟然真的還有後招?!
“難怪他要往米袋裏摻沙石,原來是想借機讓百姓舉報。”
“除了他閑著沒事讓人往米裏摻沙石,再差的米糧裏,也不會有豆大的石子!”
“可是,程彧怎麽知道,京城有糧鋪在賣賑災糧?”
參與盤剝賑災糧的官員們,一臉懷疑地打量著周圍的同僚。
特別是戶部的那些人。
程彧這三日裏,除了呆在戶部的糧倉前守門,可哪裏都沒有去。
一定是戶部裏出了叛徒!
許尚書厲目掃視著糧食官等人,沒有發現異樣。
他心中生疑:別說程彧了,連程實都沒接觸過賑災糧,怎知其中的貓膩?
此念一出,他立即出列穩定人心。
“陛下,賑災糧乃是由戶部全權負責,向下級層層派發,程彧方才的意思,是我們戶部失職,導致賑災糧流落到糧商手裏?”
“程彧,你可有確鑿的證據?”
提出讓百姓舉報之法,卻故意沒說下文的程彧。
就是要讓此事的主使者露頭。
見許尚書質疑,他當即反問對方。
“今日粥棚裏的數量和平時沒有差別,而新的難民全部被截留在城外,可一袋三十斤的米裏,我讓他們摻了十斤沙石,請問多出來的米去了哪裏?”
還能去了哪裏?
當然是揣進了我的腰包裏!
許尚書被問得啞口無言。
蕭九齡見狀,頓時柳眉緊鎖,聲音低沉地接下話茬。
“一定是有人中飽私囊了!”
“陛下英明。”
程彧拱手稱讚。
蕭九齡卻依舊沒有舒展開眉頭。
曆朝曆代的賑災糧,都會被層層盤剝,流入糧鋪,他們為何敢欺上瞞下?
除了有著嚴密的利益鏈,不擔心有人暴露,更因為民不告官不究。
“程愛卿,你認為會有人來舉報嗎?你認為以前沒有百姓舉報過嗎?”
提到這一點,蕭九齡自嘲一笑。
先帝無決斷之能,執政二十餘年,不知養肥了多少貪官。
剛開始或許還有舉報的百姓。
但官商相護、官官相護。
百姓對官府與朝廷徹底失去了信心,又有誰肯冒著性命危險,配合她的命令?
像程實那樣的忠臣,就是前車之鑒。
許尚書剛才還被程彧的責問,弄得下不來台,隻能選擇裝死。
想到程彧的這一計,最終還要落實到有人舉報和舉證上麵,忍不住嗤笑出聲。
“程禦史,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不假,可是,有錢沒命花,誰敢拿這筆錢?”
光是舉報無法定罪,必須查證。
在查證的時間內,舉報人失足落水,家中走水很常見吧?
有許尚書出聲反駁,原本還擔心真有人舉報的其他官員,暗中鬆了口氣。
回過神來,開始攻訐程彧。
“陛下,不能再任由程彧胡鬧下去了!”
“舉報者賞白銀千兩,國庫可沒有多餘的銀錢,養肥那些捕風捉影的刁民!”
“若放任民間舉報成風,官府每日隻管查證,就無法做事了!”
反對者眾多。
說明參與者眾多。
蕭九齡的視線在那些反對者的身上一一掃過,最後落在程彧的身上。
“愛卿此計有幾成的把握?”
若是沒有人膽敢舉報。
她損失的是顏麵,程彧丟掉的可是性命!
“回陛下,我有十成把握。”
程彧對著那些毫不知曉,劍已懸在脖頸上的貪官們,放出豪言。
“隻要陛下下令,不到片刻,便有數不盡的百姓,前來舉報!”
眾官員們反對的浪潮更加高漲。
“胡說八道!狂悖亂言!”
“真有賑災糧流通於糧鋪之間,京城的百姓早就舉報了,還用得著等他程彧來當出頭鳥?”
自古民不與官鬥。
連陛下想懲治他們,還需要抓賊抓贓,否則失去了皇帝的信用,皇位不保。
這些自古以來,便趁著國難時發財的官員,根本不信,僅憑程彧的三言兩語。
世道就能改變嗎?
程彧絲毫不慌。
“以前賑災糧裏沒摻沙石,他們可以轉手賣給京城的百姓,當地百姓畏懼官權,一家老小的性命全部被人拿捏在手裏,自然無人膽敢舉報。”
“可如今摻了沙石的賑災糧,隻有貧苦百姓和難民才願意爭相搶購。”
此言一出。
知曉內情的糧食官,呼吸猛地一窒。
不好!
原來程彧往賑災糧裏摻沙子,和往鍋裏摻沙子的效果,確實大不一樣!
然而,等他反應過來已然晚矣。
程彧還在不緊不慢地向蕭九齡解釋。
“俗話說得好,光腳的不怕穿鞋的,聽說舉報能得千兩白銀,拖家帶口的不敢嚐試,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難民呢?”
“隻要貧民與難民的基數夠大,總有幾個不怕死的。”
“早在當初向陛下獻計,往粥裏摻沙子時,臣便想到,利用此計,不僅能揪出克扣難民賑災糧的蛀蟲,還能讓大周往後,再也無人膽敢貪墨賑災糧!”
許尚書等人大驚失色。
程彧竟在那個時候就開始設計了?!
他們以為程彧是在混吃等死。
合著程彧確實是在混吃,但是在等著他們死!
蕭九齡則滿目欣賞地看著侃侃而談的程彧,心情一陣舒暢。
她就知道自己沒有看錯人!
不僅替她解決了假難民搶賑災粥的問題,還有可能一舉替她解決,賑災糧一直以來被侵吞的問題!
程愛卿就算當不起國士無雙,絕對是謀士無雙!
程彧看到眾人震驚的目光,神情更加自得,說話更大聲了。
“臣之所以當眾說出要往米袋裏摻沙子,並且在戶部糧倉門前,呆了三天三夜,目的就是為了麻痹侵吞賑災糧的官員。”
這一招,豈止麻痹了侵吞賑災糧的官員。
連為此奔波了三日的唐知章,也是一臉汗顏。
悔不該小瞧了程彧。
“貪糧的是官,但賣糧的是商,商人逐利,為了盡快把賑災糧轉手,必定瞄準貧民與難民這兩類群體,售賣摻了沙石的賑災糧。”
“如此一來,有人舉報不是偶然的,而是我設計之中的必然!”
“心細的各位應該聽出來了,我說的是沙石不是沙子,正是為了避免舉報查證時,糧商不認賬,我特意用了戶部修葺衙門剩下的石料摻進去。”
“那些石料隻供應官府或皇宮使用,絕對不可能流落到民間去,所以,隻要有人舉報,糧商一查一個準,絕對無法脫罪!”
自從程彧打算借助女帝複仇之始。
他就瞄準了,利用賑災糧牽扯出一部分貪官這件事。
既以此向女帝投誠,說明他除貪官的決心。
徹底讓陛下相信他是自己人,可以讓他繼續深挖。
又能削弱仇人的勢力。
從一開始往粥裏摻沙子,到利用人性本貪,助長侵吞賑災糧官員的野心,挖坑讓他們跳。
他的最終目的,不是許尚書等人眼裏的保住官位。
而是,索要侵吞賑災糧官員的腦袋!
“至此,整套連環計已成!”
程彧竟然真的還有後招?!
“難怪他要往米袋裏摻沙石,原來是想借機讓百姓舉報。”
“除了他閑著沒事讓人往米裏摻沙石,再差的米糧裏,也不會有豆大的石子!”
“可是,程彧怎麽知道,京城有糧鋪在賣賑災糧?”
參與盤剝賑災糧的官員們,一臉懷疑地打量著周圍的同僚。
特別是戶部的那些人。
程彧這三日裏,除了呆在戶部的糧倉前守門,可哪裏都沒有去。
一定是戶部裏出了叛徒!
許尚書厲目掃視著糧食官等人,沒有發現異樣。
他心中生疑:別說程彧了,連程實都沒接觸過賑災糧,怎知其中的貓膩?
此念一出,他立即出列穩定人心。
“陛下,賑災糧乃是由戶部全權負責,向下級層層派發,程彧方才的意思,是我們戶部失職,導致賑災糧流落到糧商手裏?”
“程彧,你可有確鑿的證據?”
提出讓百姓舉報之法,卻故意沒說下文的程彧。
就是要讓此事的主使者露頭。
見許尚書質疑,他當即反問對方。
“今日粥棚裏的數量和平時沒有差別,而新的難民全部被截留在城外,可一袋三十斤的米裏,我讓他們摻了十斤沙石,請問多出來的米去了哪裏?”
還能去了哪裏?
當然是揣進了我的腰包裏!
許尚書被問得啞口無言。
蕭九齡見狀,頓時柳眉緊鎖,聲音低沉地接下話茬。
“一定是有人中飽私囊了!”
“陛下英明。”
程彧拱手稱讚。
蕭九齡卻依舊沒有舒展開眉頭。
曆朝曆代的賑災糧,都會被層層盤剝,流入糧鋪,他們為何敢欺上瞞下?
除了有著嚴密的利益鏈,不擔心有人暴露,更因為民不告官不究。
“程愛卿,你認為會有人來舉報嗎?你認為以前沒有百姓舉報過嗎?”
提到這一點,蕭九齡自嘲一笑。
先帝無決斷之能,執政二十餘年,不知養肥了多少貪官。
剛開始或許還有舉報的百姓。
但官商相護、官官相護。
百姓對官府與朝廷徹底失去了信心,又有誰肯冒著性命危險,配合她的命令?
像程實那樣的忠臣,就是前車之鑒。
許尚書剛才還被程彧的責問,弄得下不來台,隻能選擇裝死。
想到程彧的這一計,最終還要落實到有人舉報和舉證上麵,忍不住嗤笑出聲。
“程禦史,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不假,可是,有錢沒命花,誰敢拿這筆錢?”
光是舉報無法定罪,必須查證。
在查證的時間內,舉報人失足落水,家中走水很常見吧?
有許尚書出聲反駁,原本還擔心真有人舉報的其他官員,暗中鬆了口氣。
回過神來,開始攻訐程彧。
“陛下,不能再任由程彧胡鬧下去了!”
“舉報者賞白銀千兩,國庫可沒有多餘的銀錢,養肥那些捕風捉影的刁民!”
“若放任民間舉報成風,官府每日隻管查證,就無法做事了!”
反對者眾多。
說明參與者眾多。
蕭九齡的視線在那些反對者的身上一一掃過,最後落在程彧的身上。
“愛卿此計有幾成的把握?”
若是沒有人膽敢舉報。
她損失的是顏麵,程彧丟掉的可是性命!
“回陛下,我有十成把握。”
程彧對著那些毫不知曉,劍已懸在脖頸上的貪官們,放出豪言。
“隻要陛下下令,不到片刻,便有數不盡的百姓,前來舉報!”
眾官員們反對的浪潮更加高漲。
“胡說八道!狂悖亂言!”
“真有賑災糧流通於糧鋪之間,京城的百姓早就舉報了,還用得著等他程彧來當出頭鳥?”
自古民不與官鬥。
連陛下想懲治他們,還需要抓賊抓贓,否則失去了皇帝的信用,皇位不保。
這些自古以來,便趁著國難時發財的官員,根本不信,僅憑程彧的三言兩語。
世道就能改變嗎?
程彧絲毫不慌。
“以前賑災糧裏沒摻沙石,他們可以轉手賣給京城的百姓,當地百姓畏懼官權,一家老小的性命全部被人拿捏在手裏,自然無人膽敢舉報。”
“可如今摻了沙石的賑災糧,隻有貧苦百姓和難民才願意爭相搶購。”
此言一出。
知曉內情的糧食官,呼吸猛地一窒。
不好!
原來程彧往賑災糧裏摻沙子,和往鍋裏摻沙子的效果,確實大不一樣!
然而,等他反應過來已然晚矣。
程彧還在不緊不慢地向蕭九齡解釋。
“俗話說得好,光腳的不怕穿鞋的,聽說舉報能得千兩白銀,拖家帶口的不敢嚐試,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難民呢?”
“隻要貧民與難民的基數夠大,總有幾個不怕死的。”
“早在當初向陛下獻計,往粥裏摻沙子時,臣便想到,利用此計,不僅能揪出克扣難民賑災糧的蛀蟲,還能讓大周往後,再也無人膽敢貪墨賑災糧!”
許尚書等人大驚失色。
程彧竟在那個時候就開始設計了?!
他們以為程彧是在混吃等死。
合著程彧確實是在混吃,但是在等著他們死!
蕭九齡則滿目欣賞地看著侃侃而談的程彧,心情一陣舒暢。
她就知道自己沒有看錯人!
不僅替她解決了假難民搶賑災粥的問題,還有可能一舉替她解決,賑災糧一直以來被侵吞的問題!
程愛卿就算當不起國士無雙,絕對是謀士無雙!
程彧看到眾人震驚的目光,神情更加自得,說話更大聲了。
“臣之所以當眾說出要往米袋裏摻沙子,並且在戶部糧倉門前,呆了三天三夜,目的就是為了麻痹侵吞賑災糧的官員。”
這一招,豈止麻痹了侵吞賑災糧的官員。
連為此奔波了三日的唐知章,也是一臉汗顏。
悔不該小瞧了程彧。
“貪糧的是官,但賣糧的是商,商人逐利,為了盡快把賑災糧轉手,必定瞄準貧民與難民這兩類群體,售賣摻了沙石的賑災糧。”
“如此一來,有人舉報不是偶然的,而是我設計之中的必然!”
“心細的各位應該聽出來了,我說的是沙石不是沙子,正是為了避免舉報查證時,糧商不認賬,我特意用了戶部修葺衙門剩下的石料摻進去。”
“那些石料隻供應官府或皇宮使用,絕對不可能流落到民間去,所以,隻要有人舉報,糧商一查一個準,絕對無法脫罪!”
自從程彧打算借助女帝複仇之始。
他就瞄準了,利用賑災糧牽扯出一部分貪官這件事。
既以此向女帝投誠,說明他除貪官的決心。
徹底讓陛下相信他是自己人,可以讓他繼續深挖。
又能削弱仇人的勢力。
從一開始往粥裏摻沙子,到利用人性本貪,助長侵吞賑災糧官員的野心,挖坑讓他們跳。
他的最終目的,不是許尚書等人眼裏的保住官位。
而是,索要侵吞賑災糧官員的腦袋!
“至此,整套連環計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