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分頭行動拒不承認?那就先分個頭再問!
毒士:活閻王駕到!百官通通閃開 作者:海上浮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蕭九齡居高臨下地望著對方。
想到他曾經對自己教誨,眼中晦暗不明。
哪怕早在動手前,程彧便告知她。
今早要抓的人是誰。
親眼所見,她還是心情沉痛不已。
“楊右相,為什麽會是你?”
站在街道上,對著眾人笑得儒雅可親的。
不是原右相楊恪又是誰?!
楊恪聽到蕭九齡的問題,故作不解地反問。
“陛下難道不是知道草民要離京,特意來相送的嗎?”
蕭九齡看著還在狡辯的楊恪,銀牙緊咬。
既然他冥頑不靈,不想自首,那便隻能秉公處置!
“程愛卿!”
“臣在!”
“告訴楊恪,朕為何在此等他!”
早已等候多時的程彧,同樣笑眯眯地朝著楊恪拱手一拜。
“楊右相,哦不,你早已辭官了,如今應該稱呼你為——梁國的細作頭子!”
楊恪見程彧,一出口便貼臉嘲諷,企圖將自己詐上一詐。
他心裏冷笑不止,臉上的笑容卻不斷地加深。
在蕭九齡攔路出現時,他便意識到。
該死的!
竟然中計了!
好在。
他留了一手,與撤退的梁國細作和押運的玉石,分頭行動。
捉賊拿贓!
與他這個全身上下的行頭加起來,超不過一千兩的平民百姓,有什麽關係?!
“你就是近來京城,大名鼎鼎的程禦史吧?”
楊恪反諷道。
“聽聞程禦史智計頻出,巧舌如簧,百聞不如一見。”
“今日方知,程禦史竟還擅長搬弄是非,顛倒黑白!”
他朝著皇陵的方向拱了拱手。
“先帝在位時,我兢兢業業,為大周立下不少汗馬功勞!”
“你紅口白牙汙我是梁國細作頭子,可有證據?”
程彧看了一眼成竹在胸的楊恪。
此人老謀深算,當然不會留下直接的把柄。
不過他也不是什麽省油的燈。
“有沒有證據,把你這個細作頭子抓進刑獄裏,審一審不就行了嗎?”
“你!”
楊恪一噎。
他是萬萬沒想到。
程彧為達目的,竟如此不擇手段!
轉念想到,自從程彧橫空出世以來,做事風格一直詭譎難猜。
為免遭受皮肉之苦,他從懷裏摸出一塊金牌。
“程禦史,你可識得此物?!”
什麽東西?
程彧眯著眼,仔細地瞅了瞅。
“好像在哪裏見過?”
他掏出懷裏的金牌,比對了一下。
不說一模一樣,也有八分相似。
拿後腳跟也能想得到,應該是被楊恪忽悠瘸的先帝賞的。
內庫都窮成那樣了,還賞金牌。
這牌子看上去能有半斤重!
比他手裏鍍金的這塊,貴多了!
“大膽!”
程彧突然暴喝一聲,對著身邊大內侍衛下令。
“此人仿造陛下金牌,速速將他拿下!”
世間怎會有如此厚顏無恥之徒!
楊恪險些氣得當場破口大罵。
他趕緊後退一步,雙手握住最後的保命符。
“此乃先帝所賜的免死金牌!”
“見此金牌如見先帝!”
“程彧你還不下馬跪見!”
此時的楊恪因擔心程彧裝瘋賣傻,真的將他刑訊逼供。
氣急敗壞之下,麵目猙獰。
蕭九齡仿佛第一次認識楊恪似的,原本的師生之情,一下子成了天大的笑話。
楊恪,就如程愛卿所說,定是梁國的細作頭子!
而程彧見幾個交鋒下來,就把楊恪最後的底牌逼了出來。
他也不裝了。
“原來是先帝賞賜的免死金牌,陛下,它能免死幾次?”
“一次。”
蕭九齡不假思索地開口。
程彧露出一個恍然大悟的表情。
然後對著擔憂的楊恪安慰著。
“細作頭子你別擔心,本大人行得端坐得正,不會搶你的免死金牌的。”
“……”
楊恪的臉色,已經罵得很髒了。
程彧渾然不在意,繼續挑戰著對方的忍耐底線。
“但我會給你增加幾個罪名,比如,勾結梁國細作,假扮玉石商人,蒙騙先帝。”
“此罪牽涉了數千萬兩白銀的得失,還犯了欺君之罪,夠你死好幾次的了。”
楊恪又往後退了一步,直勾勾地盯著程彧的臉龐。
似乎想從程彧的神情上,找到一絲說謊的破綻。
他不相信,許均竟會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就被程彧攻破心理防線。
可惜。
程彧年齡雖小,但表情管理十分到位。
猶如披了一張麵具似的,讓識人無數的楊恪,竟根本看不穿!
“程禦史,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行,你不認這個罪可以推到許均的頭上,反正他淩遲的時候多挨幾刀也沒關係。”
程彧話鋒猛地一轉。
“可你當年鼓動先帝在大周推行均田製。”
“並利用此事,煽動地方權貴犯上作亂,總與他人無關吧?”
均田製的初衷看似是好的。
實際上根本不適合戰事未平的大周,更不能一味地蠻力推行。
楊恪故意在災年的節骨眼上,利用先帝愛民之心,煽動推行此令。
隻會讓原本就欠收的田地,因權貴抵抗棄種。
利用囤積舊糧漲價,一本萬利,從而雪上加霜!
“當時地方權貴身後,有梁國商人和押鏢的數千人支持。”
“神兵天降一般,一日跨越兩千裏來到大周腹內作亂,難不成他們會未卜先知嗎?”
在楊恪的履曆裏。
多的是這種,看似為先帝與大周考量,出謀劃策。
實際上,與梁國裏應外合,一點點地削弱大周的國力。
“像這些間接證據,還有許多。”
“細作頭子,你要是不服氣。”
“也可以等你的細作手下們,把你供認出來,再招供也不遲!”
在楊恪聽到程彧,竟從他任職時的言行裏,推斷出自己行為失當,不由得捏了一把冷汗。
然而。
當他見程彧竟天真的以為,那些梁國手下,會供認自己時。
沒能忍住,大笑出聲。
“哈哈哈哈!程禦史,間接證據不算證據,民不告官不究!”
“倘若那些梁國細作供認不諱,草民可以陪你去天牢走一遭!”
“若是他們根本不認識草民,你又當如何?”
連讓人一眼就能識破的激將法都用上了!
程彧知道,楊恪表現冷靜的表象下,心裏早就慌了神。
不然,楊恪不可能把命運,交到手下細作的手裏。
“細作頭子,這可是你自己說的!”
程彧狡黠一笑。
楊恪見狀遲疑了一下。
“我說了什麽?”
待到他反應過來,麵色劇變!
該死的!
他竟被程彧牽著鼻子走了!
隻要梁國細作供認他是主謀,哪怕他想反咬一口。
是梁國細作誣陷都不行!
好在,楊恪堅信那些手下不會出賣自己。
能來大周京城當細作的,家眷親友都在梁國圈養,就是為了防止發生當下的狀況!
膽敢背叛他,就是背叛梁國!
“程禦史,你放心,那些梁國細作絕不會認識我!”
“你還是想想,誣告我是梁國細作頭子,拿不出切實的證據,如何承受反坐之罪吧!”
程彧看著如此自信的楊恪,立即扭頭對著蕭九齡請示。
“陛下,可以讓秦校尉把抓到的細作帶上來了嗎?”
“帶梁國細作!”
秦君寶帶著一隊禁衛軍上前。
他們兩人一組,反剪著一個梁國細作的雙手,將六十八人全部押到包圍的空地上。
分批次跪在了距離楊恪十步外、二十步外、三十步外。
楊恪假裝不認識這些人。
細作們同樣如此。
雙方之間默契的,沒有半點言語和目光的交流。
“沒想到這群梁國細作,上竄下跳了好幾天,臨終了卻表現得這麽老實。”
程彧讚美完,一聲令下。
“秦校尉,可以開始了。”
早已知曉今晚一切行動的秦君寶,用手裏紅纓染血的長槍,在十個梁國細作的頭上點了一下。
“楊右相說了,他們沒什麽用處,留著也是浪費糧食。”
“當眾施以斬首之刑!把頭顱送到梁國去!”
想到他曾經對自己教誨,眼中晦暗不明。
哪怕早在動手前,程彧便告知她。
今早要抓的人是誰。
親眼所見,她還是心情沉痛不已。
“楊右相,為什麽會是你?”
站在街道上,對著眾人笑得儒雅可親的。
不是原右相楊恪又是誰?!
楊恪聽到蕭九齡的問題,故作不解地反問。
“陛下難道不是知道草民要離京,特意來相送的嗎?”
蕭九齡看著還在狡辯的楊恪,銀牙緊咬。
既然他冥頑不靈,不想自首,那便隻能秉公處置!
“程愛卿!”
“臣在!”
“告訴楊恪,朕為何在此等他!”
早已等候多時的程彧,同樣笑眯眯地朝著楊恪拱手一拜。
“楊右相,哦不,你早已辭官了,如今應該稱呼你為——梁國的細作頭子!”
楊恪見程彧,一出口便貼臉嘲諷,企圖將自己詐上一詐。
他心裏冷笑不止,臉上的笑容卻不斷地加深。
在蕭九齡攔路出現時,他便意識到。
該死的!
竟然中計了!
好在。
他留了一手,與撤退的梁國細作和押運的玉石,分頭行動。
捉賊拿贓!
與他這個全身上下的行頭加起來,超不過一千兩的平民百姓,有什麽關係?!
“你就是近來京城,大名鼎鼎的程禦史吧?”
楊恪反諷道。
“聽聞程禦史智計頻出,巧舌如簧,百聞不如一見。”
“今日方知,程禦史竟還擅長搬弄是非,顛倒黑白!”
他朝著皇陵的方向拱了拱手。
“先帝在位時,我兢兢業業,為大周立下不少汗馬功勞!”
“你紅口白牙汙我是梁國細作頭子,可有證據?”
程彧看了一眼成竹在胸的楊恪。
此人老謀深算,當然不會留下直接的把柄。
不過他也不是什麽省油的燈。
“有沒有證據,把你這個細作頭子抓進刑獄裏,審一審不就行了嗎?”
“你!”
楊恪一噎。
他是萬萬沒想到。
程彧為達目的,竟如此不擇手段!
轉念想到,自從程彧橫空出世以來,做事風格一直詭譎難猜。
為免遭受皮肉之苦,他從懷裏摸出一塊金牌。
“程禦史,你可識得此物?!”
什麽東西?
程彧眯著眼,仔細地瞅了瞅。
“好像在哪裏見過?”
他掏出懷裏的金牌,比對了一下。
不說一模一樣,也有八分相似。
拿後腳跟也能想得到,應該是被楊恪忽悠瘸的先帝賞的。
內庫都窮成那樣了,還賞金牌。
這牌子看上去能有半斤重!
比他手裏鍍金的這塊,貴多了!
“大膽!”
程彧突然暴喝一聲,對著身邊大內侍衛下令。
“此人仿造陛下金牌,速速將他拿下!”
世間怎會有如此厚顏無恥之徒!
楊恪險些氣得當場破口大罵。
他趕緊後退一步,雙手握住最後的保命符。
“此乃先帝所賜的免死金牌!”
“見此金牌如見先帝!”
“程彧你還不下馬跪見!”
此時的楊恪因擔心程彧裝瘋賣傻,真的將他刑訊逼供。
氣急敗壞之下,麵目猙獰。
蕭九齡仿佛第一次認識楊恪似的,原本的師生之情,一下子成了天大的笑話。
楊恪,就如程愛卿所說,定是梁國的細作頭子!
而程彧見幾個交鋒下來,就把楊恪最後的底牌逼了出來。
他也不裝了。
“原來是先帝賞賜的免死金牌,陛下,它能免死幾次?”
“一次。”
蕭九齡不假思索地開口。
程彧露出一個恍然大悟的表情。
然後對著擔憂的楊恪安慰著。
“細作頭子你別擔心,本大人行得端坐得正,不會搶你的免死金牌的。”
“……”
楊恪的臉色,已經罵得很髒了。
程彧渾然不在意,繼續挑戰著對方的忍耐底線。
“但我會給你增加幾個罪名,比如,勾結梁國細作,假扮玉石商人,蒙騙先帝。”
“此罪牽涉了數千萬兩白銀的得失,還犯了欺君之罪,夠你死好幾次的了。”
楊恪又往後退了一步,直勾勾地盯著程彧的臉龐。
似乎想從程彧的神情上,找到一絲說謊的破綻。
他不相信,許均竟會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就被程彧攻破心理防線。
可惜。
程彧年齡雖小,但表情管理十分到位。
猶如披了一張麵具似的,讓識人無數的楊恪,竟根本看不穿!
“程禦史,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行,你不認這個罪可以推到許均的頭上,反正他淩遲的時候多挨幾刀也沒關係。”
程彧話鋒猛地一轉。
“可你當年鼓動先帝在大周推行均田製。”
“並利用此事,煽動地方權貴犯上作亂,總與他人無關吧?”
均田製的初衷看似是好的。
實際上根本不適合戰事未平的大周,更不能一味地蠻力推行。
楊恪故意在災年的節骨眼上,利用先帝愛民之心,煽動推行此令。
隻會讓原本就欠收的田地,因權貴抵抗棄種。
利用囤積舊糧漲價,一本萬利,從而雪上加霜!
“當時地方權貴身後,有梁國商人和押鏢的數千人支持。”
“神兵天降一般,一日跨越兩千裏來到大周腹內作亂,難不成他們會未卜先知嗎?”
在楊恪的履曆裏。
多的是這種,看似為先帝與大周考量,出謀劃策。
實際上,與梁國裏應外合,一點點地削弱大周的國力。
“像這些間接證據,還有許多。”
“細作頭子,你要是不服氣。”
“也可以等你的細作手下們,把你供認出來,再招供也不遲!”
在楊恪聽到程彧,竟從他任職時的言行裏,推斷出自己行為失當,不由得捏了一把冷汗。
然而。
當他見程彧竟天真的以為,那些梁國手下,會供認自己時。
沒能忍住,大笑出聲。
“哈哈哈哈!程禦史,間接證據不算證據,民不告官不究!”
“倘若那些梁國細作供認不諱,草民可以陪你去天牢走一遭!”
“若是他們根本不認識草民,你又當如何?”
連讓人一眼就能識破的激將法都用上了!
程彧知道,楊恪表現冷靜的表象下,心裏早就慌了神。
不然,楊恪不可能把命運,交到手下細作的手裏。
“細作頭子,這可是你自己說的!”
程彧狡黠一笑。
楊恪見狀遲疑了一下。
“我說了什麽?”
待到他反應過來,麵色劇變!
該死的!
他竟被程彧牽著鼻子走了!
隻要梁國細作供認他是主謀,哪怕他想反咬一口。
是梁國細作誣陷都不行!
好在,楊恪堅信那些手下不會出賣自己。
能來大周京城當細作的,家眷親友都在梁國圈養,就是為了防止發生當下的狀況!
膽敢背叛他,就是背叛梁國!
“程禦史,你放心,那些梁國細作絕不會認識我!”
“你還是想想,誣告我是梁國細作頭子,拿不出切實的證據,如何承受反坐之罪吧!”
程彧看著如此自信的楊恪,立即扭頭對著蕭九齡請示。
“陛下,可以讓秦校尉把抓到的細作帶上來了嗎?”
“帶梁國細作!”
秦君寶帶著一隊禁衛軍上前。
他們兩人一組,反剪著一個梁國細作的雙手,將六十八人全部押到包圍的空地上。
分批次跪在了距離楊恪十步外、二十步外、三十步外。
楊恪假裝不認識這些人。
細作們同樣如此。
雙方之間默契的,沒有半點言語和目光的交流。
“沒想到這群梁國細作,上竄下跳了好幾天,臨終了卻表現得這麽老實。”
程彧讚美完,一聲令下。
“秦校尉,可以開始了。”
早已知曉今晚一切行動的秦君寶,用手裏紅纓染血的長槍,在十個梁國細作的頭上點了一下。
“楊右相說了,他們沒什麽用處,留著也是浪費糧食。”
“當眾施以斬首之刑!把頭顱送到梁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