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能坑一筆是一筆!未來國戰不可避!
毒士:活閻王駕到!百官通通閃開 作者:海上浮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要是別人以訛傳訛,說是吳主使害死了他們,還故意虐待他們的屍體,我在大周能替你辯護幾句,卻無法去梁國替你辯護啊!”
辯護個蛋!
最會以訛傳訛的那個人就是你程彧!
吳圭在梁國有不少的政敵,他能夠想象得到,一旦程彧派大周細作,將此消息傳到定都去。
殿下與陛下先入為主,再加上別人煽動挑唆,等待他的是怎樣的懲罰。
“走!”
吳圭從牙縫裏吐出一個字,奪過副使手裏的銅壺,灌了半壺水。
“帶上三位將軍的遺體,我們即刻出發!”
說著,吳圭怒氣衝衝地往門外走。
不料卻被程彧伸手攔下。
“吳主使且慢!”
“我再慢下去,有人以訛傳訛,你去定都幫我解釋嗎?”
吳圭被程彧折磨得心態快要崩了。
程彧無奈地報之一笑。
“吳主使光靠四匹馬拉不回三具屍體,要不要換輛馬車?”
吳圭一下子覺得,自己有些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沒想到,程彧這個人還挺好的。
“要!”
“一萬兩一輛,車夫你們自己出。”
程彧招呼一聲,立即有人把早已準備好的一輛樸素到簡陋的馬車,趕了過來。
程彧看了一眼車上特備的星空頂,滿意極了。
“吳主使,你別看這馬車四處漏風,這是專門為三位將軍準備的,通風才能讓屍體減緩腐爛的速度。”
“你也不用感激我,為你準備得如此周到,這是我們大周接待遠來貴客,應該做的。”
能把破破爛爛說成故意通風,如此體貼的安排,誰又能挑出錯來呢。
“咯咯咯!”
吳圭後槽牙幾乎快要磨爛,果斷收回了之前對程彧的所有評價。
此人不僅是陰險小人!
還是趁火打劫的強盜!
程彧見吳圭遲疑著不肯掏錢,自然不會讓自己的精心準備落空。
梁國使者們難得來一趟,下次再坑他們,還不知道是什麽時候呢。
“難道吳主使不需要這輛馬車嗎?”
“放到馬背上馱回去好像更通風,路上找幾個樹枝拖著回去也行。”
“隻是讓路人看見,恐怕要誤會你對三位將軍有意見。”
原本吳圭對三位將軍沒意見。
此時,他隻覺得三位將軍愚不可及。
不光死了,還要給他找麻煩,讓他破費!
“為了三位將軍能夠更好的上路,我出這一萬兩!”
吳圭隻能捏著鼻子認栽,從懷裏掏出一萬兩銀票。
剛想扔到地上讓程彧撿起來,不料程彧微微一笑。
“假如吳主使手滑把銀票扔到地上,那就是無主的銀票,我撿起來可不算你給了錢。”
娘的!
吳圭隻能老實巴交地把銀票遞給蕭甲申,氣呼呼地對著副使命令。
“還愣著幹什麽?還不趕緊把三位將軍裝上車,趕緊回國!”
“主使大人你不歇口氣,吃個飯嗎?”
“吃個屁!”
氣都要氣飽了!
如今吳圭隻想趕緊離開京城,躲開程彧那張令人生懼的麵孔!
偏偏程彧還故意往前湊。
“吳主使,我把你們送到城門外吧。”
“大可不必!”
“在吳主使臨走前,容我問一個問題。”
吳圭心都懸到了嗓子眼裏,麵對著程彧步步逼近,一直不停地往後退,心裏在呐喊。
程彧,我服了你了!
你千萬不要過來啊!
大概是程彧聽到了他內心的呼喚,終於在距離他兩步開外停了下來,比劃著他的身體問。
“吳主使你們身上穿的衣服,在哪裏買的,看著怪鮮亮的。”
什麽?衣服?
原來程彧是被他的衣服晃花了眼!
還以為程彧的手亂指一通,想拿他開刀呢!
把心咽回肚子裏的吳圭,得意的輕哼一聲。
“這是用我梁國特產的布匹所製!”
梁國特產是布匹?
看來梁國的織造業十分的發達。
程彧若有所思的同時,嘴上不忘記誇讚。
“早就聽聞梁國盛產布匹,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那是當然!
吳圭心道:國庫賦稅的三成多,全靠這獨一無二的布匹撐著呢!
“主使大人,車裝好了!”
“程禦史,青山不改綠水長流,我們永遠不見!”
不等程彧再套幾句關於梁國的國情,吳圭像受驚的野兔,身後有惡狗攆似的,騎著馬灰溜溜地逃出了驛館。
這讓程彧有些惆悵難舍。
“吳主使,你想和我永遠不相見,唯有陰陽兩相隔啊。”
人和人之間的緣分,太淺了。
隻坑了吳圭一萬兩銀子,太善了。
一旁虎視眈眈的蕭甲申,聞言發出桀桀桀的反派笑聲。
“陰陽相隔?大人準備在半路上殺了他嗎?”
“甲申兄,你最近殺氣太重了,要不回家磨磨玉靜靜心吧。”
兩國交戰還不斬來使呢,他怎麽能卸磨殺驢呢?
要殺。
也得讓梁國人自己動手!
程彧看了一眼箱子裏的信件。
“小乙子,把這些信還給梁國的俘虜們,告訴他們,我為他們說服了吳主使全員換俘,讓他們安心等著回國吧。”
“是!大人!”
就在剛剛,已有不下十人,說要棄梁投周。
回國的梁國俘虜裏,摻雜一些成功策反的大周密探。
足夠梁國喝一壺的了。
“再用梁國細作的鴿子,把三位將軍讓吳圭逼死的消息,傳回梁國定都去。”
“務必讓三位將軍的家族知曉,才能提前安排迎接遺體的事。”
還有很大的希望,讓吳圭變成遺體裏的一員。
“大人,這樣不就違背了和吳主使的約定?”
無論是國家邦交還是個人私交,人無信則不立。
坑死人是本事,違了約是失信。
“我哪裏違背和吳圭的約定了?”
程彧眉鋒一挑,笑吟吟地反問。
“我把信件還給了梁國俘虜,沒往定都送,可我沒保證梁國細作們,不把消息傳到定都去啊!”
“他們作為細作,不就是要當梁國皇室的耳朵與眼睛,把聽到的看到的事如實相告?”
“這是他們的職責所在,我能攔著嗎?”
蕭甲申和蕭乙子等人,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一樣。
不能攔著梁國人自相殘殺!
不賴大人雞賊,誰叫吳圭總是自作聰明,做事顧頭不顧腚呢!
“好了,此間事了,打道回府吧。”
“我必須補個覺放鬆一下大腦,思考下一步怎麽走。”
梁國特意選在推恩令成功施行之際,借著贖回楊恪的幌子迷惑大周,前來交換武將。
說明梁國絕不會放任大周做大做強,已經在籌備國戰了。
兩國之間早晚要打一場硬仗!
而打仗這件事,誰能決定什麽時候開始打,誰的勝算就更大!
“可我不是武將,隻是謀士,我又不適合上前線。”
程彧非常無奈地決定。
“看來我隻能想方設法,爭取讓大周不戰而勝了。”
辯護個蛋!
最會以訛傳訛的那個人就是你程彧!
吳圭在梁國有不少的政敵,他能夠想象得到,一旦程彧派大周細作,將此消息傳到定都去。
殿下與陛下先入為主,再加上別人煽動挑唆,等待他的是怎樣的懲罰。
“走!”
吳圭從牙縫裏吐出一個字,奪過副使手裏的銅壺,灌了半壺水。
“帶上三位將軍的遺體,我們即刻出發!”
說著,吳圭怒氣衝衝地往門外走。
不料卻被程彧伸手攔下。
“吳主使且慢!”
“我再慢下去,有人以訛傳訛,你去定都幫我解釋嗎?”
吳圭被程彧折磨得心態快要崩了。
程彧無奈地報之一笑。
“吳主使光靠四匹馬拉不回三具屍體,要不要換輛馬車?”
吳圭一下子覺得,自己有些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沒想到,程彧這個人還挺好的。
“要!”
“一萬兩一輛,車夫你們自己出。”
程彧招呼一聲,立即有人把早已準備好的一輛樸素到簡陋的馬車,趕了過來。
程彧看了一眼車上特備的星空頂,滿意極了。
“吳主使,你別看這馬車四處漏風,這是專門為三位將軍準備的,通風才能讓屍體減緩腐爛的速度。”
“你也不用感激我,為你準備得如此周到,這是我們大周接待遠來貴客,應該做的。”
能把破破爛爛說成故意通風,如此體貼的安排,誰又能挑出錯來呢。
“咯咯咯!”
吳圭後槽牙幾乎快要磨爛,果斷收回了之前對程彧的所有評價。
此人不僅是陰險小人!
還是趁火打劫的強盜!
程彧見吳圭遲疑著不肯掏錢,自然不會讓自己的精心準備落空。
梁國使者們難得來一趟,下次再坑他們,還不知道是什麽時候呢。
“難道吳主使不需要這輛馬車嗎?”
“放到馬背上馱回去好像更通風,路上找幾個樹枝拖著回去也行。”
“隻是讓路人看見,恐怕要誤會你對三位將軍有意見。”
原本吳圭對三位將軍沒意見。
此時,他隻覺得三位將軍愚不可及。
不光死了,還要給他找麻煩,讓他破費!
“為了三位將軍能夠更好的上路,我出這一萬兩!”
吳圭隻能捏著鼻子認栽,從懷裏掏出一萬兩銀票。
剛想扔到地上讓程彧撿起來,不料程彧微微一笑。
“假如吳主使手滑把銀票扔到地上,那就是無主的銀票,我撿起來可不算你給了錢。”
娘的!
吳圭隻能老實巴交地把銀票遞給蕭甲申,氣呼呼地對著副使命令。
“還愣著幹什麽?還不趕緊把三位將軍裝上車,趕緊回國!”
“主使大人你不歇口氣,吃個飯嗎?”
“吃個屁!”
氣都要氣飽了!
如今吳圭隻想趕緊離開京城,躲開程彧那張令人生懼的麵孔!
偏偏程彧還故意往前湊。
“吳主使,我把你們送到城門外吧。”
“大可不必!”
“在吳主使臨走前,容我問一個問題。”
吳圭心都懸到了嗓子眼裏,麵對著程彧步步逼近,一直不停地往後退,心裏在呐喊。
程彧,我服了你了!
你千萬不要過來啊!
大概是程彧聽到了他內心的呼喚,終於在距離他兩步開外停了下來,比劃著他的身體問。
“吳主使你們身上穿的衣服,在哪裏買的,看著怪鮮亮的。”
什麽?衣服?
原來程彧是被他的衣服晃花了眼!
還以為程彧的手亂指一通,想拿他開刀呢!
把心咽回肚子裏的吳圭,得意的輕哼一聲。
“這是用我梁國特產的布匹所製!”
梁國特產是布匹?
看來梁國的織造業十分的發達。
程彧若有所思的同時,嘴上不忘記誇讚。
“早就聽聞梁國盛產布匹,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那是當然!
吳圭心道:國庫賦稅的三成多,全靠這獨一無二的布匹撐著呢!
“主使大人,車裝好了!”
“程禦史,青山不改綠水長流,我們永遠不見!”
不等程彧再套幾句關於梁國的國情,吳圭像受驚的野兔,身後有惡狗攆似的,騎著馬灰溜溜地逃出了驛館。
這讓程彧有些惆悵難舍。
“吳主使,你想和我永遠不相見,唯有陰陽兩相隔啊。”
人和人之間的緣分,太淺了。
隻坑了吳圭一萬兩銀子,太善了。
一旁虎視眈眈的蕭甲申,聞言發出桀桀桀的反派笑聲。
“陰陽相隔?大人準備在半路上殺了他嗎?”
“甲申兄,你最近殺氣太重了,要不回家磨磨玉靜靜心吧。”
兩國交戰還不斬來使呢,他怎麽能卸磨殺驢呢?
要殺。
也得讓梁國人自己動手!
程彧看了一眼箱子裏的信件。
“小乙子,把這些信還給梁國的俘虜們,告訴他們,我為他們說服了吳主使全員換俘,讓他們安心等著回國吧。”
“是!大人!”
就在剛剛,已有不下十人,說要棄梁投周。
回國的梁國俘虜裏,摻雜一些成功策反的大周密探。
足夠梁國喝一壺的了。
“再用梁國細作的鴿子,把三位將軍讓吳圭逼死的消息,傳回梁國定都去。”
“務必讓三位將軍的家族知曉,才能提前安排迎接遺體的事。”
還有很大的希望,讓吳圭變成遺體裏的一員。
“大人,這樣不就違背了和吳主使的約定?”
無論是國家邦交還是個人私交,人無信則不立。
坑死人是本事,違了約是失信。
“我哪裏違背和吳圭的約定了?”
程彧眉鋒一挑,笑吟吟地反問。
“我把信件還給了梁國俘虜,沒往定都送,可我沒保證梁國細作們,不把消息傳到定都去啊!”
“他們作為細作,不就是要當梁國皇室的耳朵與眼睛,把聽到的看到的事如實相告?”
“這是他們的職責所在,我能攔著嗎?”
蕭甲申和蕭乙子等人,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一樣。
不能攔著梁國人自相殘殺!
不賴大人雞賊,誰叫吳圭總是自作聰明,做事顧頭不顧腚呢!
“好了,此間事了,打道回府吧。”
“我必須補個覺放鬆一下大腦,思考下一步怎麽走。”
梁國特意選在推恩令成功施行之際,借著贖回楊恪的幌子迷惑大周,前來交換武將。
說明梁國絕不會放任大周做大做強,已經在籌備國戰了。
兩國之間早晚要打一場硬仗!
而打仗這件事,誰能決定什麽時候開始打,誰的勝算就更大!
“可我不是武將,隻是謀士,我又不適合上前線。”
程彧非常無奈地決定。
“看來我隻能想方設法,爭取讓大周不戰而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