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牽著敵人鼻子走!戰略忽悠要跟上!
毒士:活閻王駕到!百官通通閃開 作者:海上浮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陛下,與其浪費人手,去提防梁國細作滲透,不如牽著他們的鼻子走。”
“牽著他們的鼻子走?”
蕭九齡不解地眨巴著眼睛。
怎麽牽?
往哪走?
兩國探子之間的爭鬥,那是大周天機閣與梁國樞密閣的重頭戲。
向來是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腳,拚的是雙方哪個閣主指揮有方,各方探子心思縝密。
程愛卿的話她沒聽懂,但隱隱感覺,這種膠著的勢態,似乎會天翻地覆。
“難道愛卿對探子之間的爭鬥,也略懂嗎?”
蕭九齡不由得期待起來。
誰知,程彧卻一本正經地擺了擺手。
“我不是略懂。”
“我可太懂了!”
讓他去和細作打一架,他的輸贏是五五開。
讓他牽著細作鼻子走,他的方法有一籮筐!
蕭九齡知道他每次這般張揚時,定是有了必勝的把握,後知後覺的輕拍著額角。
“朕真是糊塗,怎麽能忘記,梁國細作頭子楊恪,就是被你牽著鼻子走上了死路的呢?”
探子之間的爭鬥,指揮有方與個人發揮確實很重要,但他們行動的目標與方向更加重要。
蕭九齡追問道:“愛卿是想再給他們設一個局,將他們一網打盡?”
如果是這樣,確實是牽著梁國細作們的鼻子走了。
可是,梁國派來的細作,就像韭菜一樣,割了一茬還有一茬,治標不治本。
算了,能治標也不錯。
楊恪一死,又借助策反的雙麵探子之手,把京城的梁國細作全部清洗了一遍。
梁國想在京城重新建立安全的據點,少說要花費兩三個月的時間。
“隻是辛苦愛卿了,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想方法,給他們設立一個死局。”
蕭九齡心道:這可不是朕逼著愛卿做事的,是愛卿自己有危機感,主動提出來的!
還在腦中構思全套流程的程彧,見陛下會錯了意,趕緊解釋。
“陛下,我隻說牽著他們鼻子走,可沒說要給梁國細作設死局。”
“不設死局可不行。”
蕭九齡沉聲分析著。
“梁國細作不比自國貪官汙吏,家族根基在這裏,有所忌憚,他們遇到官兵追捕,會奮力衝殺。”
“像上次抓捕楊恪,能夠讓他們投降,還是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沒給他們的反應時間。”
可如今梁國細作經曆了一次大清洗,估計對大周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極其重視。
如果想留活口的話,己方需要付出的代價太大!
程彧對於蕭九齡分析的利弊十分讚同,但。
“陛下,你的牽著鼻子走,和我說的不一樣。”
“哦?”
蕭九齡看到他臉上浮現出來的狡黠笑容,頓時來了興致。
“愛卿展開說說?”
“這裏不是說話的地方,回莊園裏再說吧。”
有些話他可不想說第二遍。
體力恢複得差不多了,程彧雙手撐地剛要站起,就見蕭九齡朝他伸出手來。
“朕扶愛卿。”
“陛下,我還沒弱到這種程度。”
拋開他確實有些懶散的事實不談,但他絕對不虛!
蕭九齡以為他在嘴硬,笑著調侃他。
“愛卿不弱的話,那朕還用不用,給你指派兩個輕功高強的侍衛貼身保護你?”
“……”
程彧難得被別人的話噎住了。
“哈哈,朕一言既出,怎會收回?”
“既然愛卿自己能走,朕就不必扶你下山了。”
嘖,看來回京以後,他要把鍛煉身體的時間,從一刻鍾,提升到兩刻鍾。
遲早讓陛下對他的身體素質,刮目相看!
程彧憋著一口氣,想要展現自己的實力,可上山容易下山難,走到半山腰,還是開始喘了。
拒絕了蕭甲申背他下山,一行人休息了兩刻鍾。
終於趕在吃午飯的時候回到了莊園。
飯罷。
程彧讓人把餐具收拾好,將筆墨紙硯鋪排開來。
“愛卿又要寫字?”
程彧眉毛一挑,把毛筆遞到她的麵前。
“想要牽著敵國細作的鼻子走,必須由陛下直隸的天機閣出手,我寫的字他們看不清,還是陛下來吧。”
蕭九齡無法拒絕,心道:早知道朕就不應該打趣他。
轉念想到,每次程彧要動筆,絕對有大事發生。
她果斷接過毛筆,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愛卿你說,朕寫!”
“陛下你別緊張,其實牽著梁國細作的鼻子走,這件事說起來很容易,就兩個字——忽悠。”
啊???
蕭九齡看了一眼空白的紙張,有些犯難。
這讓她怎麽寫?
“陛下?”
程彧示意她趕緊寫,寫完他還要接著講解。
蕭九齡隻得把他的每個字全部寫在紙上,並在“忽悠”兩個字下麵,畫了橫線,標記重點。
“陛下你這麽寫的話,咱們邊說邊寫,要用一下午的時間。”
京郊開荒的事情解決了,他還打算晚上回家吃果果做的大餐呢。
蕭九齡無奈的輕歎一聲,把筆杆往程彧所在的方向一挪。
“要不,還是愛卿你來寫,回頭朕再抄錄一遍?”
她實在不懂,這個忽悠該怎麽忽悠。
能夠滲透到大周來的梁國細作,就算沒有愛卿這般聰明,那也絕對不是傻子。
光靠忽悠就能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簡直匪夷所思!
而程彧見陛下還是沒能理解“忽悠”的精髓所在,隻得重新接筆。
然後拿過一張新紙,重新在上麵,一筆一劃地寫下兩個字——忽悠!
“愛卿這兩個字臨摹得不錯。”
蕭九齡沒能控製好麵部表情,誇得很幹巴。
程彧哈哈一笑,繼續落筆四個字——戰略忽悠。
終於領悟到什麽的蕭九齡,鳳眸微睜。
“戰略忽悠的意思,難道是指像購買梁國縞布,借此忽悠梁國棄糧種桑一樣的手法?”
“陛下英明。”
沒等蕭九齡以為自己終於跟上了程彧的思路,卻聽他話鋒猛地一轉。
“隻是這種忽悠,所耗費的人力物力太大,適用於國家層麵,不適用於忽悠敵國的細作。”
“我說的忽悠,是以小搏大,用最少的投入換來梁國最大的關注力度,到最後,徹底影響梁國甚至其他國家對大周的誤判!”
“牽著他們的鼻子走?”
蕭九齡不解地眨巴著眼睛。
怎麽牽?
往哪走?
兩國探子之間的爭鬥,那是大周天機閣與梁國樞密閣的重頭戲。
向來是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腳,拚的是雙方哪個閣主指揮有方,各方探子心思縝密。
程愛卿的話她沒聽懂,但隱隱感覺,這種膠著的勢態,似乎會天翻地覆。
“難道愛卿對探子之間的爭鬥,也略懂嗎?”
蕭九齡不由得期待起來。
誰知,程彧卻一本正經地擺了擺手。
“我不是略懂。”
“我可太懂了!”
讓他去和細作打一架,他的輸贏是五五開。
讓他牽著細作鼻子走,他的方法有一籮筐!
蕭九齡知道他每次這般張揚時,定是有了必勝的把握,後知後覺的輕拍著額角。
“朕真是糊塗,怎麽能忘記,梁國細作頭子楊恪,就是被你牽著鼻子走上了死路的呢?”
探子之間的爭鬥,指揮有方與個人發揮確實很重要,但他們行動的目標與方向更加重要。
蕭九齡追問道:“愛卿是想再給他們設一個局,將他們一網打盡?”
如果是這樣,確實是牽著梁國細作們的鼻子走了。
可是,梁國派來的細作,就像韭菜一樣,割了一茬還有一茬,治標不治本。
算了,能治標也不錯。
楊恪一死,又借助策反的雙麵探子之手,把京城的梁國細作全部清洗了一遍。
梁國想在京城重新建立安全的據點,少說要花費兩三個月的時間。
“隻是辛苦愛卿了,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想方法,給他們設立一個死局。”
蕭九齡心道:這可不是朕逼著愛卿做事的,是愛卿自己有危機感,主動提出來的!
還在腦中構思全套流程的程彧,見陛下會錯了意,趕緊解釋。
“陛下,我隻說牽著他們鼻子走,可沒說要給梁國細作設死局。”
“不設死局可不行。”
蕭九齡沉聲分析著。
“梁國細作不比自國貪官汙吏,家族根基在這裏,有所忌憚,他們遇到官兵追捕,會奮力衝殺。”
“像上次抓捕楊恪,能夠讓他們投降,還是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沒給他們的反應時間。”
可如今梁國細作經曆了一次大清洗,估計對大周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極其重視。
如果想留活口的話,己方需要付出的代價太大!
程彧對於蕭九齡分析的利弊十分讚同,但。
“陛下,你的牽著鼻子走,和我說的不一樣。”
“哦?”
蕭九齡看到他臉上浮現出來的狡黠笑容,頓時來了興致。
“愛卿展開說說?”
“這裏不是說話的地方,回莊園裏再說吧。”
有些話他可不想說第二遍。
體力恢複得差不多了,程彧雙手撐地剛要站起,就見蕭九齡朝他伸出手來。
“朕扶愛卿。”
“陛下,我還沒弱到這種程度。”
拋開他確實有些懶散的事實不談,但他絕對不虛!
蕭九齡以為他在嘴硬,笑著調侃他。
“愛卿不弱的話,那朕還用不用,給你指派兩個輕功高強的侍衛貼身保護你?”
“……”
程彧難得被別人的話噎住了。
“哈哈,朕一言既出,怎會收回?”
“既然愛卿自己能走,朕就不必扶你下山了。”
嘖,看來回京以後,他要把鍛煉身體的時間,從一刻鍾,提升到兩刻鍾。
遲早讓陛下對他的身體素質,刮目相看!
程彧憋著一口氣,想要展現自己的實力,可上山容易下山難,走到半山腰,還是開始喘了。
拒絕了蕭甲申背他下山,一行人休息了兩刻鍾。
終於趕在吃午飯的時候回到了莊園。
飯罷。
程彧讓人把餐具收拾好,將筆墨紙硯鋪排開來。
“愛卿又要寫字?”
程彧眉毛一挑,把毛筆遞到她的麵前。
“想要牽著敵國細作的鼻子走,必須由陛下直隸的天機閣出手,我寫的字他們看不清,還是陛下來吧。”
蕭九齡無法拒絕,心道:早知道朕就不應該打趣他。
轉念想到,每次程彧要動筆,絕對有大事發生。
她果斷接過毛筆,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愛卿你說,朕寫!”
“陛下你別緊張,其實牽著梁國細作的鼻子走,這件事說起來很容易,就兩個字——忽悠。”
啊???
蕭九齡看了一眼空白的紙張,有些犯難。
這讓她怎麽寫?
“陛下?”
程彧示意她趕緊寫,寫完他還要接著講解。
蕭九齡隻得把他的每個字全部寫在紙上,並在“忽悠”兩個字下麵,畫了橫線,標記重點。
“陛下你這麽寫的話,咱們邊說邊寫,要用一下午的時間。”
京郊開荒的事情解決了,他還打算晚上回家吃果果做的大餐呢。
蕭九齡無奈的輕歎一聲,把筆杆往程彧所在的方向一挪。
“要不,還是愛卿你來寫,回頭朕再抄錄一遍?”
她實在不懂,這個忽悠該怎麽忽悠。
能夠滲透到大周來的梁國細作,就算沒有愛卿這般聰明,那也絕對不是傻子。
光靠忽悠就能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簡直匪夷所思!
而程彧見陛下還是沒能理解“忽悠”的精髓所在,隻得重新接筆。
然後拿過一張新紙,重新在上麵,一筆一劃地寫下兩個字——忽悠!
“愛卿這兩個字臨摹得不錯。”
蕭九齡沒能控製好麵部表情,誇得很幹巴。
程彧哈哈一笑,繼續落筆四個字——戰略忽悠。
終於領悟到什麽的蕭九齡,鳳眸微睜。
“戰略忽悠的意思,難道是指像購買梁國縞布,借此忽悠梁國棄糧種桑一樣的手法?”
“陛下英明。”
沒等蕭九齡以為自己終於跟上了程彧的思路,卻聽他話鋒猛地一轉。
“隻是這種忽悠,所耗費的人力物力太大,適用於國家層麵,不適用於忽悠敵國的細作。”
“我說的忽悠,是以小搏大,用最少的投入換來梁國最大的關注力度,到最後,徹底影響梁國甚至其他國家對大周的誤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