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主動一點,惹是生非
毒士:活閻王駕到!百官通通閃開 作者:海上浮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話到此處,蕭九齡停頓了一下。
程彧適時地送上一碗熱湯,請她喝完接著往下說。
蕭九齡眼見是避不開這個話題,隻能說一些掏心窩子的話。
“梁國百姓知長公主而不知皇帝,可見她的權勢通天,能夠掌握權貴世家在朝中的任職,因此,像吳圭孫堅之流,對她忠心不二,既是出於對自身也是出於對家族的考量。”
在沒有科舉製度的當下,高官的任命,全憑家族老一輩舉薦甚至是世襲。
許多人把家族榮耀看得比性命還要重要。
像她初見程彧時,便想提拔其繼承程老禦史的官職,許均等貪官汙吏隻能以無功的理由反對。
說明隻要君主肯堅持提拔一個人,他的能力與才華根本不重要。
“而那些普通人追隨她,左不過也是為了未來的發展與利益,還有重要的一點。”
蕭九齡喝了口湯,斟酌了一下用詞。
在四目相對,看到程彧平靜的雙眸時,還是放棄了使用這種小心機,來突顯出吳錦繡毫不長處。
畢竟。
一個女子,能夠在這天下爭霸的時局下,做到像吳錦繡這樣的成就,實屬不易。
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吳錦繡雖然把人才當作耗材來用,但不可否認的是,她極看重人才,並且不論是為了她自己的顏麵,還是性情如此,她對自己人向來毫不吝嗇,並且十分維護。”
當初吳錦繡雖然利用了楊恪之死,來惡心大周。
但她以百裏國土,證實了楊恪的才能。
哪怕楊恪死了,也會因為她的這番舉動,青史留名。
於楊恪來講,此事毀譽參半,於吳錦繡來講,隻有罵名沒有好處,但她還是毫不考慮後果去做了。
“吳錦繡這股看似魯莽,但實則維護自己人的做法,會讓許多追隨她的人,增添一分真心實意,這可比僅有利益連接,更難應付。”
蕭九齡站在客觀的角度分析完。
她捧著空碗低下頭,卻暗中抬眸,悄悄地觀察著程彧的神色變化。
好消息:程彧根本不為所動。
壞消息:說明程彧一早就知道吳錦繡的好處,卻故意讓她說出口。
這是為什麽呢?
“文和,你為什麽要問我這個問題?”
他們君臣之間,如今除了共商國事,共掌內庫以外,還多了幾分共患難的情份。
最主要的是,程彧洞察人心的本事太強,而她不擅長偽裝,所以她與程彧的相處之道就是。
不懂就問,有話直說!
程彧見她這麽痛快,話題引申到這裏,也該終止了。
“我認為陛下可以取長補短。”
“???”
蕭九齡放下空碗,不解地眨了眨眼,若有所思,眼中卻難掩恐慌之色。
壞了壞了!程彧果然對她不太滿意了!
“那個,文和,你覺得我哪裏做得不太好,你可以直接指出來,不論是私下裏或是朝堂上都行。”
身為禦史或是身為朋友,程彧完全不必擔心他說的忠言逆於耳。
他就是幹這個的啊!
但。
程彧還是覺得,此時自己就像是忽悠小朋友的壞大叔,他慢條斯理的說道:“微臣對陛下沒有哪裏不滿意的,但微臣擔心,陛下對白老將軍中毒一事,處置不當,會讓戍邊的將士寒心。”
嗯?怎麽話題從吳錦繡的優點,轉移到邊關將士身上去了?
蕭九齡一直派人關注著吳功之死,後續進展如何。
她覺得今晚無論是白家的做法,還是天機閣的手段,效果都超出了她的期望。
可聽程彧這麽一說,特別是對比著吳錦繡對待追隨者的態度,她的臉色變得凝重起來。
“愛卿,朕明日會參加接風宴,宴席上,會封白老將軍為定國公,世代襲爵,除此以外,朕還會恩澤俘虜的後代們,讓他們人盡其才,並由私庫為那些傷殘者養老送終。”
如此一來,相信邊關的將士們,足以安心地對抗外敵,不必有後顧之憂了。
自從陛下開始在自家蹭飯,早餐越吃越簡單,程彧就猜到了她寧願苛待自己,也要照顧子民的做法。
說實話,他很佩服能夠真正視百姓為民,而非牛馬的當權者。
可光是有仁慈之心,守成足夠,卻不能捏得起這天下共主的霸業!
“陛下沒想過替白老將軍報仇雪恨,以牙還牙地還擊吳錦繡嗎?”
“想過!”
在得知白老將軍的身體無法恢複,解了毒也隻有不到一年的壽命時。
她恨不得親自前去定都,和吳錦繡做個了斷。
可是,現實不允許啊!
“愛卿,咱們的計劃,不是到明年才收尾嗎?在此之前,如果擅動兵戈,影響了縞布交易,隻會壞了大局。”
利用縞布改變梁國的農業結構,再配合著報紙宣傳,讓梁國百姓們看到真實的大周,並借此對比梁國的情形。
等到梁國糧食短缺,底層百姓與當權者的矛盾不可調節時。
隨便往火上澆一把油,就能不費一兵一卒,讓梁國徹底動亂起來。
如此絕妙的計劃,前無古人。
就算蕭九齡想在白老將軍有生之年,為他報仇,如今也隻能忍著。
程彧見她心動卻無法行動,直接把她往前推了一把。
“假如我有方法,能夠讓陛下為白老將軍報仇,提振士氣,並且,不僅不會影響與梁國的縞布交易,還能加深雙方交易往來,陛下願意嚐試一番嗎?”
“怎麽做?”
蕭九齡不假思索的回答,說明了她信任的態度。
程彧聞言,高深一笑。
“隻需要陛下效仿吳錦繡的做法,主動一點,惹是生非,哪怕你提出你認為過分的需求,你的賢臣良將,說不定也會有辦法,滿足你的需求。”
主動一點,惹是生非?
主動惹麻煩的事,蕭九齡當然會做。
但如何確保,不會危害到縞布交易的計劃,還能夠替白老將軍在短期內報仇?
“文和,我不是不敢提,我隻是擔心為難你們,白老將軍如今歸來卻無法再守邊關,大周相當於痛失一個鎮守國門的大將,如果,我說如果,如果可以,我也想讓梁國付出相同的代價!”
身為帝王,她的需求絕非像白家一樣。
隻要親自動手向某個特定的人報仇即可。
“文和,你的縞布計劃就算能夠順利實施,梁國發生內亂,定都可以不攻自破,但我大周的軍隊,想要攻進梁國境內,第一道難關,就是先打敗與白老將軍齊名的梁國老將項雁!”
項雁老成持重,說是天下第一守將也不為過。
尤其是此人並不在皇權中站隊,無論是吳錦繡和梁國皇帝,都對他敬愛有加。
此人率領五萬大軍,駐守大周、梁國與滇南三國交界處的第一道關隘處。
眾所周知,攻城兵力一般要守城的兩倍,但對上項雁,這個數目還要再增一倍!
蕭九齡受到程彧誇讚吳錦繡的刺激,也不再顧及他人的心情了,語氣低沉,有些發狠的問道:“我想讓項雁死在大周出兵之前,但不能影響梁國種桑棄糧的計劃,文和你可有良策?”
程彧適時地送上一碗熱湯,請她喝完接著往下說。
蕭九齡眼見是避不開這個話題,隻能說一些掏心窩子的話。
“梁國百姓知長公主而不知皇帝,可見她的權勢通天,能夠掌握權貴世家在朝中的任職,因此,像吳圭孫堅之流,對她忠心不二,既是出於對自身也是出於對家族的考量。”
在沒有科舉製度的當下,高官的任命,全憑家族老一輩舉薦甚至是世襲。
許多人把家族榮耀看得比性命還要重要。
像她初見程彧時,便想提拔其繼承程老禦史的官職,許均等貪官汙吏隻能以無功的理由反對。
說明隻要君主肯堅持提拔一個人,他的能力與才華根本不重要。
“而那些普通人追隨她,左不過也是為了未來的發展與利益,還有重要的一點。”
蕭九齡喝了口湯,斟酌了一下用詞。
在四目相對,看到程彧平靜的雙眸時,還是放棄了使用這種小心機,來突顯出吳錦繡毫不長處。
畢竟。
一個女子,能夠在這天下爭霸的時局下,做到像吳錦繡這樣的成就,實屬不易。
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吳錦繡雖然把人才當作耗材來用,但不可否認的是,她極看重人才,並且不論是為了她自己的顏麵,還是性情如此,她對自己人向來毫不吝嗇,並且十分維護。”
當初吳錦繡雖然利用了楊恪之死,來惡心大周。
但她以百裏國土,證實了楊恪的才能。
哪怕楊恪死了,也會因為她的這番舉動,青史留名。
於楊恪來講,此事毀譽參半,於吳錦繡來講,隻有罵名沒有好處,但她還是毫不考慮後果去做了。
“吳錦繡這股看似魯莽,但實則維護自己人的做法,會讓許多追隨她的人,增添一分真心實意,這可比僅有利益連接,更難應付。”
蕭九齡站在客觀的角度分析完。
她捧著空碗低下頭,卻暗中抬眸,悄悄地觀察著程彧的神色變化。
好消息:程彧根本不為所動。
壞消息:說明程彧一早就知道吳錦繡的好處,卻故意讓她說出口。
這是為什麽呢?
“文和,你為什麽要問我這個問題?”
他們君臣之間,如今除了共商國事,共掌內庫以外,還多了幾分共患難的情份。
最主要的是,程彧洞察人心的本事太強,而她不擅長偽裝,所以她與程彧的相處之道就是。
不懂就問,有話直說!
程彧見她這麽痛快,話題引申到這裏,也該終止了。
“我認為陛下可以取長補短。”
“???”
蕭九齡放下空碗,不解地眨了眨眼,若有所思,眼中卻難掩恐慌之色。
壞了壞了!程彧果然對她不太滿意了!
“那個,文和,你覺得我哪裏做得不太好,你可以直接指出來,不論是私下裏或是朝堂上都行。”
身為禦史或是身為朋友,程彧完全不必擔心他說的忠言逆於耳。
他就是幹這個的啊!
但。
程彧還是覺得,此時自己就像是忽悠小朋友的壞大叔,他慢條斯理的說道:“微臣對陛下沒有哪裏不滿意的,但微臣擔心,陛下對白老將軍中毒一事,處置不當,會讓戍邊的將士寒心。”
嗯?怎麽話題從吳錦繡的優點,轉移到邊關將士身上去了?
蕭九齡一直派人關注著吳功之死,後續進展如何。
她覺得今晚無論是白家的做法,還是天機閣的手段,效果都超出了她的期望。
可聽程彧這麽一說,特別是對比著吳錦繡對待追隨者的態度,她的臉色變得凝重起來。
“愛卿,朕明日會參加接風宴,宴席上,會封白老將軍為定國公,世代襲爵,除此以外,朕還會恩澤俘虜的後代們,讓他們人盡其才,並由私庫為那些傷殘者養老送終。”
如此一來,相信邊關的將士們,足以安心地對抗外敵,不必有後顧之憂了。
自從陛下開始在自家蹭飯,早餐越吃越簡單,程彧就猜到了她寧願苛待自己,也要照顧子民的做法。
說實話,他很佩服能夠真正視百姓為民,而非牛馬的當權者。
可光是有仁慈之心,守成足夠,卻不能捏得起這天下共主的霸業!
“陛下沒想過替白老將軍報仇雪恨,以牙還牙地還擊吳錦繡嗎?”
“想過!”
在得知白老將軍的身體無法恢複,解了毒也隻有不到一年的壽命時。
她恨不得親自前去定都,和吳錦繡做個了斷。
可是,現實不允許啊!
“愛卿,咱們的計劃,不是到明年才收尾嗎?在此之前,如果擅動兵戈,影響了縞布交易,隻會壞了大局。”
利用縞布改變梁國的農業結構,再配合著報紙宣傳,讓梁國百姓們看到真實的大周,並借此對比梁國的情形。
等到梁國糧食短缺,底層百姓與當權者的矛盾不可調節時。
隨便往火上澆一把油,就能不費一兵一卒,讓梁國徹底動亂起來。
如此絕妙的計劃,前無古人。
就算蕭九齡想在白老將軍有生之年,為他報仇,如今也隻能忍著。
程彧見她心動卻無法行動,直接把她往前推了一把。
“假如我有方法,能夠讓陛下為白老將軍報仇,提振士氣,並且,不僅不會影響與梁國的縞布交易,還能加深雙方交易往來,陛下願意嚐試一番嗎?”
“怎麽做?”
蕭九齡不假思索的回答,說明了她信任的態度。
程彧聞言,高深一笑。
“隻需要陛下效仿吳錦繡的做法,主動一點,惹是生非,哪怕你提出你認為過分的需求,你的賢臣良將,說不定也會有辦法,滿足你的需求。”
主動一點,惹是生非?
主動惹麻煩的事,蕭九齡當然會做。
但如何確保,不會危害到縞布交易的計劃,還能夠替白老將軍在短期內報仇?
“文和,我不是不敢提,我隻是擔心為難你們,白老將軍如今歸來卻無法再守邊關,大周相當於痛失一個鎮守國門的大將,如果,我說如果,如果可以,我也想讓梁國付出相同的代價!”
身為帝王,她的需求絕非像白家一樣。
隻要親自動手向某個特定的人報仇即可。
“文和,你的縞布計劃就算能夠順利實施,梁國發生內亂,定都可以不攻自破,但我大周的軍隊,想要攻進梁國境內,第一道難關,就是先打敗與白老將軍齊名的梁國老將項雁!”
項雁老成持重,說是天下第一守將也不為過。
尤其是此人並不在皇權中站隊,無論是吳錦繡和梁國皇帝,都對他敬愛有加。
此人率領五萬大軍,駐守大周、梁國與滇南三國交界處的第一道關隘處。
眾所周知,攻城兵力一般要守城的兩倍,但對上項雁,這個數目還要再增一倍!
蕭九齡受到程彧誇讚吳錦繡的刺激,也不再顧及他人的心情了,語氣低沉,有些發狠的問道:“我想讓項雁死在大周出兵之前,但不能影響梁國種桑棄糧的計劃,文和你可有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