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江山為聘,動搖君心
毒士:活閻王駕到!百官通通閃開 作者:海上浮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梁國的一位布商,帶著吳錦繡親筆所書,和萬兩黃金,前去程府下聘。
吳錦繡絲毫不掩飾自己想要取梁國皇帝而代之的野心,在書信上寫了,這萬兩黃金隻是小意思,她願意以江山為聘,邀請程彧當她的第一謀士,以及。
讓程彧成為她的駙馬,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
這件事吳錦繡沒有藏著掖著,讓布商在京城裏宣揚得沸沸揚揚。
蕭九齡頗為頭疼的看著底下還在不停議論的朝臣們,朝著阿池姑姑揮了揮手。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幾乎阿池姑姑的話音剛落。
一位孟氏子弟,平日裏擔任修書,在朝堂沒什麽存在感的翰林學士站了出來。
蕭九齡看到是孟氏子弟,對方還沒開口,她就猜到了後文。
上次是原膠東王妃的外家,崔氏一門打頭陣,如今自以為抓到程彧的錯處,孟氏一族終於坐不住了。
好!
好得很!
果不其然,孟翰林生怕百官不知昨日程府門前發生的事,特意大聲宣揚了一番。
“孟愛卿,你有事直接說,無事的話,朕不想浪費時間和俸祿,讓你在這裏當說書先生。”
如實陳述也就算了,孟翰林居然還添油加醋。
說程彧在看到萬兩黃金時,眼睛都直了。
在看到吳錦繡所寫的親筆書信時,眉開眼笑。
程彧一笑,生死難料,他那是笑嗎?他一定是恨不得弄死汙他名聲的吳錦繡!
孟翰林見陛下麵帶怒色,並不覺得意外,任哪位當權者,見自己委以重任的官員,居然勾搭上了鄰國的公主,還被對方許以重利與重任,也會有此反應。
昨日到今日,過去了這麽久的時間,陛下能夠如此動怒,說明什麽?
說明陛下和程彧沒談攏,說明程彧這會兒應該已經籌備著,怎樣與吳錦繡裏應名合,逃離京城,前往定都了!
“陛下!程彧已有異心,不得不防備他帶著我大周的機密,前往梁國定都,與那梁國長公主在一起啊!”
“哦?”
蕭九齡懶懶地抬起眼皮,無聲冷笑。
“依孟愛卿之見,要如何防備?”
孟翰林見陛下願意聽從自己的建議,心裏樂開了花。
果然扳倒了程彧,他們這些年輕的有才之人,就能代替程彧,成為新的禦前紅人。
饒是孟翰林別有私心,但表麵上卻不動聲色,裝作一副為了大周著想的模樣,繼續拱火。
“依微臣看,應當先派人監視程彧的一舉一動,一旦他想離京,等同於背叛了陛下,必須除之而後快!”
“除之而後快?誰後快?就算程禦史真的想去梁國定都,為吳錦繡效力,朕損失了一位堪當國士的謀士,朕殺了他就能快樂了嗎?”
蕭九齡毫不客氣地指出。
“是孟愛卿想到程禦史會有如此下場,一定會很快樂吧。”
“這……”
孟翰林頓時額頭冒汗。
承認吧,顯得他別有居心。
不承認?陛下把話挑明了,他敢否認就是欺君之罪。
蕭九齡重重地冷哼一聲,視線在其他官員的身上一一掃過。
“朕知道,你們之中有許多人羨慕朕重用程禦史,更有一些家族因為程禦史所獻的計策,損害了他們的利益,想將程禦史除之而後快。”
孟翰林心想:陛下你幹脆點我名算了。
但他今早獻言,卻並非是孟家的授意。
自從膠東大亂被平定,孟氏全部夾著尾巴做人,自知這二三十年間,陛下忌諱膠東孟氏,恐怕不會重用孟氏子弟。
但,孟翰林不想淪為庸碌無為之輩,終日做一個六品翰林編修,在朝堂上可有可無。
他還年輕,才二十歲,是族裏最富才華的青年才俊。
“你們之中,可還有人與孟翰林的想法一致?”
蕭九齡似笑非笑的開口。
孟翰林立即朝著左右看去。
當在接風宴上,看到同樣是六品官的程彧,卻能坐在陛下的下首,與朝中重臣你來我往的寒暄,同是六品官的崔翰林,就生出了取而代之的想法。
值得慶幸的是,緊跟著,昨日就發生了吳錦繡願意以江山為聘,邀請程彧前往定都的事,他自然要借這個機會,讓陛下疑心程彧,把程彧這個上早朝隻知道嗑瓜子睡大覺的無能之輩,就此徹底地消失在他眼前!
而與他有同樣想法青年才俊,並不在少數!
“陛下,程禦史為我大周盡職盡忠,昨日的鬧劇,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一切皆因吳錦繡想挑撥離間而起,怎能怪罪到程禦史的身上呢?”
說話的是崔翰林。
崔孟都是出自膠東,本是世代聯姻,蕭朔造反一事裏,崔家作為孟王妃的外家,出了不少力不說,後來崔侍郎甚至因為程彧賣官的事,被貶回了膠東任職,估計這輩子回不來京城了。
崔翰林更是孟翰林的表哥!
昨晚上孟翰林在和崔翰林喝酒時,還是崔翰林提議,要趁程彧出錯除掉這個心腹大患,怎麽此時卻變卦了?
“表哥,你……”
“朝堂之上,哪來的表哥表弟,孟翰林你無法明辨是非,還如何擔當編修的重任?”
在孟翰林看來不起眼的差事,實際上卻大有可為。
大周日漸鼎盛,每個月頒布的新令不知凡幾,倘若哪日大周被他國吞並也就罷了,一旦大周吞並了別的國家,變成天下間最強大的國家,那麽翰林編修,可就是重要的職位。
肥水不流外人田,崔翰林早就做了兩手準備,孟翰林試探出陛下的心意,他就隨機應變!
反正怎樣都不虧!
而從陛下稱呼的改變,足以證明,孟表弟,失敗了。
蕭九齡麵對崔翰林遞來的台階,順著就走了下來:“崔愛卿說得對,即刻起,由崔愛卿接替翰林編修一職,原編修撤職查辦!”
不是撤職趕人走,而是查辦。
孟氏子弟以前與蕭朔來往過密,哪個經得起細查?
本來蕭九齡還沒打算這麽早,就對孟氏秋後算賬,並且打算再給崔氏一些甜頭。
如今孟翰林出這個出頭鳥,倒是讓她能夠兩全了。
孟翰林一下子傻了眼,後知後覺,自己被當成槍使了,趕緊跪地求饒:“陛下……”
“陛下英明!”
蕭翰林和在場的孟氏子弟們,齊聲高呼。
壓下了孟翰林為自己喊冤的話。
陛下的態度已經試探出來了,她對昨日之事很氣憤,但根本沒有處置程彧的意思。
再提及此事,簡直是火上澆油。
見到連族中長輩都不肯為自己發聲,孟翰林頹然地跌坐在地,任由侍衛上前,摘了個的官帽,扒了他的官服,被拖進天牢待審。
“愛卿們還有事要議嗎?”
蕭九齡冷聲開口。
吳錦繡絲毫不掩飾自己想要取梁國皇帝而代之的野心,在書信上寫了,這萬兩黃金隻是小意思,她願意以江山為聘,邀請程彧當她的第一謀士,以及。
讓程彧成為她的駙馬,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
這件事吳錦繡沒有藏著掖著,讓布商在京城裏宣揚得沸沸揚揚。
蕭九齡頗為頭疼的看著底下還在不停議論的朝臣們,朝著阿池姑姑揮了揮手。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幾乎阿池姑姑的話音剛落。
一位孟氏子弟,平日裏擔任修書,在朝堂沒什麽存在感的翰林學士站了出來。
蕭九齡看到是孟氏子弟,對方還沒開口,她就猜到了後文。
上次是原膠東王妃的外家,崔氏一門打頭陣,如今自以為抓到程彧的錯處,孟氏一族終於坐不住了。
好!
好得很!
果不其然,孟翰林生怕百官不知昨日程府門前發生的事,特意大聲宣揚了一番。
“孟愛卿,你有事直接說,無事的話,朕不想浪費時間和俸祿,讓你在這裏當說書先生。”
如實陳述也就算了,孟翰林居然還添油加醋。
說程彧在看到萬兩黃金時,眼睛都直了。
在看到吳錦繡所寫的親筆書信時,眉開眼笑。
程彧一笑,生死難料,他那是笑嗎?他一定是恨不得弄死汙他名聲的吳錦繡!
孟翰林見陛下麵帶怒色,並不覺得意外,任哪位當權者,見自己委以重任的官員,居然勾搭上了鄰國的公主,還被對方許以重利與重任,也會有此反應。
昨日到今日,過去了這麽久的時間,陛下能夠如此動怒,說明什麽?
說明陛下和程彧沒談攏,說明程彧這會兒應該已經籌備著,怎樣與吳錦繡裏應名合,逃離京城,前往定都了!
“陛下!程彧已有異心,不得不防備他帶著我大周的機密,前往梁國定都,與那梁國長公主在一起啊!”
“哦?”
蕭九齡懶懶地抬起眼皮,無聲冷笑。
“依孟愛卿之見,要如何防備?”
孟翰林見陛下願意聽從自己的建議,心裏樂開了花。
果然扳倒了程彧,他們這些年輕的有才之人,就能代替程彧,成為新的禦前紅人。
饒是孟翰林別有私心,但表麵上卻不動聲色,裝作一副為了大周著想的模樣,繼續拱火。
“依微臣看,應當先派人監視程彧的一舉一動,一旦他想離京,等同於背叛了陛下,必須除之而後快!”
“除之而後快?誰後快?就算程禦史真的想去梁國定都,為吳錦繡效力,朕損失了一位堪當國士的謀士,朕殺了他就能快樂了嗎?”
蕭九齡毫不客氣地指出。
“是孟愛卿想到程禦史會有如此下場,一定會很快樂吧。”
“這……”
孟翰林頓時額頭冒汗。
承認吧,顯得他別有居心。
不承認?陛下把話挑明了,他敢否認就是欺君之罪。
蕭九齡重重地冷哼一聲,視線在其他官員的身上一一掃過。
“朕知道,你們之中有許多人羨慕朕重用程禦史,更有一些家族因為程禦史所獻的計策,損害了他們的利益,想將程禦史除之而後快。”
孟翰林心想:陛下你幹脆點我名算了。
但他今早獻言,卻並非是孟家的授意。
自從膠東大亂被平定,孟氏全部夾著尾巴做人,自知這二三十年間,陛下忌諱膠東孟氏,恐怕不會重用孟氏子弟。
但,孟翰林不想淪為庸碌無為之輩,終日做一個六品翰林編修,在朝堂上可有可無。
他還年輕,才二十歲,是族裏最富才華的青年才俊。
“你們之中,可還有人與孟翰林的想法一致?”
蕭九齡似笑非笑的開口。
孟翰林立即朝著左右看去。
當在接風宴上,看到同樣是六品官的程彧,卻能坐在陛下的下首,與朝中重臣你來我往的寒暄,同是六品官的崔翰林,就生出了取而代之的想法。
值得慶幸的是,緊跟著,昨日就發生了吳錦繡願意以江山為聘,邀請程彧前往定都的事,他自然要借這個機會,讓陛下疑心程彧,把程彧這個上早朝隻知道嗑瓜子睡大覺的無能之輩,就此徹底地消失在他眼前!
而與他有同樣想法青年才俊,並不在少數!
“陛下,程禦史為我大周盡職盡忠,昨日的鬧劇,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一切皆因吳錦繡想挑撥離間而起,怎能怪罪到程禦史的身上呢?”
說話的是崔翰林。
崔孟都是出自膠東,本是世代聯姻,蕭朔造反一事裏,崔家作為孟王妃的外家,出了不少力不說,後來崔侍郎甚至因為程彧賣官的事,被貶回了膠東任職,估計這輩子回不來京城了。
崔翰林更是孟翰林的表哥!
昨晚上孟翰林在和崔翰林喝酒時,還是崔翰林提議,要趁程彧出錯除掉這個心腹大患,怎麽此時卻變卦了?
“表哥,你……”
“朝堂之上,哪來的表哥表弟,孟翰林你無法明辨是非,還如何擔當編修的重任?”
在孟翰林看來不起眼的差事,實際上卻大有可為。
大周日漸鼎盛,每個月頒布的新令不知凡幾,倘若哪日大周被他國吞並也就罷了,一旦大周吞並了別的國家,變成天下間最強大的國家,那麽翰林編修,可就是重要的職位。
肥水不流外人田,崔翰林早就做了兩手準備,孟翰林試探出陛下的心意,他就隨機應變!
反正怎樣都不虧!
而從陛下稱呼的改變,足以證明,孟表弟,失敗了。
蕭九齡麵對崔翰林遞來的台階,順著就走了下來:“崔愛卿說得對,即刻起,由崔愛卿接替翰林編修一職,原編修撤職查辦!”
不是撤職趕人走,而是查辦。
孟氏子弟以前與蕭朔來往過密,哪個經得起細查?
本來蕭九齡還沒打算這麽早,就對孟氏秋後算賬,並且打算再給崔氏一些甜頭。
如今孟翰林出這個出頭鳥,倒是讓她能夠兩全了。
孟翰林一下子傻了眼,後知後覺,自己被當成槍使了,趕緊跪地求饒:“陛下……”
“陛下英明!”
蕭翰林和在場的孟氏子弟們,齊聲高呼。
壓下了孟翰林為自己喊冤的話。
陛下的態度已經試探出來了,她對昨日之事很氣憤,但根本沒有處置程彧的意思。
再提及此事,簡直是火上澆油。
見到連族中長輩都不肯為自己發聲,孟翰林頹然地跌坐在地,任由侍衛上前,摘了個的官帽,扒了他的官服,被拖進天牢待審。
“愛卿們還有事要議嗎?”
蕭九齡冷聲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