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聿恒敲門進來,看見她這副模樣了居然還在化妝,不由皺起眉頭。
阿南不好意思地吐吐舌頭,又給自己的臉頰打了些粉色:“臉色太難看了,我死都要死好看些。”
可惜朱聿恒並沒有注意她的妝容,目光隻落在她左頰和脖頸紅腫的擦傷上。
她被衣服遮住的身軀上,不知道還有多少未曾被人察覺的傷痕。
他的目光與她在鏡中交匯,他看見她的眼睛在水下太久而布滿了血絲,疲憊微腫。
他再也忍不住,開口問:“為何要如此逞強?我讓你等待你不等,這麽急著把自己的命拚上嗎?”
阿南聽他這質問語氣,本想問我是主子還是你是主子,但抬眼看見他眼中的關懷與焦急,不知怎麽的心口一暖,不由自主地笑了出來,應道:“是是是,我知道錯了。”
這沒正經的樣子讓朱聿恒不由皺眉,哼了一聲,端起旁邊的碗遞給她。
阿南喝了一口,甜絲絲的薑茶,正好驅寒。
她捧在手裏慢慢喝著,朝著他微微而笑:“阿言你可真貼心。”
朱聿恒沒好氣地瞪她一眼,而她得意忘形,湊到他耳邊低笑道:“這次你護主有功,我回去好好犒勞你。”
朱聿恒別開頭,正不知如何對付這個憊懶的女人,目光卻掃到她妝盒中的一支螺黛。
他看著這支泛著暗青微光的螺黛,問她:“你用的是什麽眉黛?”
阿南沒想到他會忽然問自己這個問題,隨口道:“金蘭齋的遠山黛,怎麽了?”
“二兩銀子一顆的那個?”朱聿恒的眼中含著她看不分明的複雜情緒。
阿南笑一笑,隨手拿起來對著鏡子描了描自己的眉:“怎麽了,怕我用不起?”
可惜她在水下太過疲憊,手有點虛軟,眉毛畫得不太像樣。她歎了口氣,拿絨布沾了點麵脂,將眉毛又擦掉了。
“怕你麻煩大了。”朱聿恒望著她絨布上的顏色,道,“那朵留在苗永望身邊的青蓮標記,和描在行宮亭子上的那朵青蓮,都是用遠山黛畫的。”
“你這麽一說的話,好像是的。”阿南回頭看他,“這麽說我又在現場,又用的是同樣的眉黛,嫌疑很大?”
“非常大——甚至可以說,已經超越綺霞,成為最大嫌疑人了。”
“別嚇我啊,又來了?你之前還曾懷疑我在宮中放火,一直追著我不放呢!”
朱聿恒湊近她,海風從敞開的窗口吹進,自他的唇上掠過,將他的聲音壓得很低很低:“所以接下來,我得盯著你不放,也不許你離開我的視線半步,不得擅自行動。不然的話,朝廷會立即對你采取行動的。”
“好怕哦,我何德何能讓阿言你親自盯著我?”阿南誇張地拍著胸口壓驚,隨即笑了出來,“我救過順天百萬人,我為朝廷立過功,你不會這麽殘忍吧?要讓我下獄和綺霞作伴嗎?”
日光波光交相輝映,照得她的笑顏燦爛明亮,那些可怖的暗局與可怕的凶案在這一刻的笑語中忽然遠去。
朱聿恒一直沉在陰霾中的心也如撥雲見日,甚至讓他的唇角也微揚起來:“放心吧,綺霞已經沒事了。對了,你給她做的金釵,她挺喜歡的。”
“那就好,希望她的麻煩能快點解決。”阿南見鏡中的自己已不再難看得像個死人,便朝朱聿恒勾勾手指,捧著薑茶晃出了艙門。
下水斬鯊的人已一一上船。人群中有一條身影按住甲板翻舷而上,身形利落遠超他人,帶起的水花都比別人少。
那是個瘦長黝黑的少年,大約十七八歲年紀,滴水的眉眼黑亮似漆。他身量不算高大,身形似一條細瘦的黑魚,每一寸肌膚骨骼都最適合下水不過。
阿南的目光在他厚實而筋骨分明的手腳上停了停,問朱聿恒:“你帶來的?他水性可不錯呀。”
朱聿恒道:“他就是最早發現水下青鸞的疍民江白漣。此次他受邀共探青鸞台,水下的情況,你盡可一一對他講述。”
“啊,難怪!”
聽到阿南的話,正在甲板上甩著頭控水的江白漣朝她一笑,露出一口大白牙:“你也不賴,一個姑娘家居然能隻身從鯊群內殺出來,我們疍民漢子都不敢說比你強。”
“我還是疏忽了,不然不至於這麽狼狽。”阿南目光落在他腰間的氣囊上,眼睛一亮,“你這個氣囊是帶嘴的?讓我瞧瞧?”
江白漣爽快地解下遞給她:“這是我自己琢磨的。其實就是在取豬脬時多留了一截管子,再貼一根竹管將它撐起硬化。這樣在吸氣的時候既方便,裏麵的氣也不會逃逸。”
阿南笑道:“難怪我琢磨不出來,因為我在海上,用的氣囊是大魚鰾做的,那東西可沒管口。”
見他們討論起下水的物什,朱聿恒也不去打擾,回頭吩咐船隻回航。阿南指著海底問他:“這水下,不探了?”
“先讓水軍把守這一帶吧,反正城池就在水下,又不可能走脫。”
阿南遲疑著,似乎有些不想走:“可是……”
“還是得回去做好準備,今日大家的狀態不適合再下水了。”朱聿恒說著,又打量著她的神情,問,“怎麽了?你要下去?”
阿南歎了口氣,說:“算了,我也盡力了。”
“江白漣這邊會尋幾個水性最好的疍民一起來,你把水下地勢詳細講解一下,等研討仔細再做安排。”朱聿恒道,“此次你未免太心急了,上一次你已經受傷了,這次為何不安排妥當再行事?”
阿南隻笑笑看向飛濺的浪花,說:“對呀,我太心急了,是我不對,先向你道個歉。”
她那沒正經的模樣,讓朱聿恒無奈地皺起眉:“阿南,我說的是正事。”
“我也是真心誠意向你道歉的。”阿南靠在欄杆上,托腮看著他,臉上的笑容漸漸隱去。
畢竟,她很快要劫走朝廷要犯,以後如何麵對阿言也是個問題了。
至少……這一路以來的交情,怕是隻能就此結束了。
所以,她真的很希望能多幫阿言一些,如果她能在山河社稷圖上幫到他一些的話,以後想起他時,是不是至少能減輕一些愧疚呢?
見她忽然陷入緘默,朱聿恒便也沒再說話,隻和她一起靠在欄杆上,吹著微微的海風,望著海天相接處的燦爛光點。
分開不過三兩天,但他們都覺得有許多大大小小的事情想要和對方說,卻又感覺現在這樣什麽都不說也挺好的。
隻有溫熱的海風從她的臉頰邊擦過,帶著熟悉的梔子花香越過朱聿恒的鼻間唇畔,消散在茫茫大海之上,無從尋覓。
飛船快槳,很快便到了海寧,眾人將彭英澤抬下船,送入營中。
他的左腳掌被鯊魚咬斷了,怕是回去後要截掉整隻腳,否則難免傷口潰爛,禍及全身。
所幸彭英澤個性爽朗,隻拍了拍自己的腿道:“男子漢大丈夫,這點傷殘不算什麽,比起這回葬身魚腹的劉三他們,我已算行大運。再說,若不是南姑娘,這回我們所有人的命都要丟在海裏,現在這樣已經是邀天之幸。”
阿南望著被抬上岸的傷員們,隻覺心下沉重。
朱聿恒開解道:“軍中法度完備,對傷殘的撫恤和家人的安頓,都有定例,你不必擔心。”
阿南點頭,揮開了低落情緒,走到船艙中鋪開宣紙,喊了江白漣過來,將水下情況一一繪製出來。
“水城在水底十五丈深,日光穿透海水照射,視物無礙。城市介於方圓之間,略呈弧形,約有百丈見方。”阿南在紙上描繪圖形,邊畫邊詳細講解道,“規模大約與普通小鎮相仿,東西有入口大門,門內是狹窄道路,左右商鋪林立,後方是坊間人家花草樓閣。順著道路一直上去,是一座斜坡,坡上頂端是個高台,因為水波遮擋,所以看不清台上情況,但我親眼看見青鸞從台上飛出,確鑿無疑。”
江白漣大覺不可思議:“原來青鸞是來自水下城池的高台?”
“而且,不隻是一隻兩隻,而是四隻一起向四麵八方射去。”她掠起自己那縷被削斷的頭發,展示給他看,“另外,這是我太過接近青鸞時被削斷的頭發。”
江白漣看著那縷頭發,尚未明白過來,一直緘默聽他們交談的朱聿恒開了口,問:“看來,得馬上派人去錢塘灣海域,查看各處水下島礁的情況?”
“嗯。錢塘入海口有大小島嶼環衛,粗略看來一個巨大的圓形,而青鸞正在這個圓的中心點,它們向四麵八方擾動的水波,已經持續了六十年。”阿南抬手指向後方的錢塘灣,說道,“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六十年來振動的水波,我怕水下屏障難免有了缺失,或許……東海正在醞釀一場大災變。”
江白漣對錢塘灣再熟悉不過,頓時脫口而出:“若錢塘灣這一圈拱衛島嶼有失,那八月十八的大潮,豈不是再也防護不住了?”
阿南點了點頭,看向朱聿恒。
朱聿恒神情凝重道:“‘黃河日修一鬥金,錢江日修一鬥銀’,錢塘江的回頭潮號稱天下第一,若江海橫溢奔騰入城,往往城毀人亡,傷亡無數。前朝便有兩次大災,風雨合並大潮衝毀城牆,全城男女溺斃萬餘。”
想著那全城被衝毀、萬人浮屍的景象,幾人看著麵前浩瀚碧海,都覺毛骨悚然。
“若海中地勢真的在這數十年中被緩慢改變,那麽以後每逢大潮水之日,杭州難免淪為澤國,海水倒灌入運河、湖澤,使得杭州府、甚至地勢更低的太湖、南直隸一帶,百姓流離失所。”朱聿恒的麵容上失去了一貫的沉靜,“我查過南直隸工部卷宗,近幾十年來,杭州修堤委實越來越頻繁,衝垮的海堤也逐年增多,想來,這也是水下陣法威力初現了。”
江白漣道:“這個我倒是可以找幾個年長的人問問,畢竟我們疍民祖祖輩輩都在水上,老人們對這些年來的水文變化再熟悉不過。”
阿南點頭道:“那就拜托你了。”
船近杭州,疍民聚居江上,江白漣的小船就停靠在埠頭。他一手抓住大船欄杆,一個翻身便躍到小船之上,動作輕捷得讓小船隻稍微晃了晃,蕩起一兩條漣漪便穩住了。
朝廷的官船繼續沿著江岸往杭州而去。錢塘江兩岸,是巨石堆砌成的海塘,整整齊齊一路排列,在水波衝擊下巋然不動。
阿南與朱聿恒打量著這看似堅不可摧的海塘,沉默估算著下一波大潮來臨時它是否能抵得住那些劇烈衝擊,但最終都隻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擔憂。
“不過……這隻是我們所設想的最差結果。畢竟海中島嶼暗礁都是千萬年才形成的巨大屏障,我不信關先生能以區區數十年徹底改變。隻要我們及時摧毀水下機關,再填補這些年來海下的折損,相信目前不至於釀成大災禍。”阿南安慰朱聿恒道,“相比之下,我倒是更擔心你。若你身上的山河社稷圖真如我們所料在八月十八發作,不知對你的身體,會有多大影響。”
“它既要發作,我們又攔不住,那就讓它來吧。”
那貫穿全身的劇痛、那身上相繼烙下的痕跡、那步步進逼的死亡,都如同蠱蟲般噬咬著他的心,讓他日夜焦灼難安。可看見她眼中的隱憂,朱聿恒的語氣反而輕緩下來,甚至安慰她道:“與杭州城數十萬百姓相比,我身上的山河社稷圖又算得了什麽?隻要這水下機關還有挽救餘地,那便是邀天之幸了。”
“嗯……”阿南點了點頭,想想又詢問起綺霞的事情來,“行宮那個案子,現在有進展嗎?”
“袁才人的屍身已經搜尋到了,此事是江白漣幫忙出力的。此外,在苗永望死去的房內也有一些發現。”
朱聿恒詳細地講述了她走後的調查所見,又道:“此外,在通往高台的曲橋上,搜尋到了一個我比較意外的東西。”
“什麽東西?”
朱聿恒來杭州尋她,自然早已將東西準備好。那是一根細細的金絲,頂上結著一顆小小的珍珠,在他的指尖微微顫動。
日光與波光匯聚在他們之間,細小的金光與珠光在他們中間閃爍不定。而阿南的眼中閃耀著比它們更亮的光彩:“袁才人所戴宮花的花蕊!”
畢竟,她當時留心過袁才人那豔麗逼人的裝飾,自然也記得她頭上那朵金絲為蕊的絹花。
“對,袁才人是在高台遇刺的,為何首飾會在橋上殘破掉落?我想這或許就是袁才人獨自跑去高台的原因。”
阿南點頭沉吟片刻,道:“來杭州的這幾日,我也反複將當日情形推敲了許久。這兩樁案子最詭異也最重要的地方在於三點:一是苗永望怪異的死法;二是袁才人跑到高台的原因;三是刺客消失的方法。而尋找線索的關鍵,我認為瀑布那兩次暴漲必定值得研究,你命人查看過了嗎?”
“諸葛嘉帶人查過了,山下水車和山上蓄水池都毫無異常。不過他提出另一個思路,刺客或許是當時在左峰的人,先用瀑布製造混亂,然後沿著那具水車潛入右峰行刺。”
“這不可能。事發後我立即去查看了水車,那具巨大的龍骨水車雖可容納比較瘦小的人,但一是翻板由硬木製成,堅薄鋒利,進入的人或東西必定會被絞得血肉模糊;二是一旦有大一點的東西進入,這水車必定會卡住停止。但事發之時,瀑布水並未停過,因此可以肯定,這水車沒有出過問題。”
說到這裏,她驚覺朱聿恒的目光一直定在她的臉上,未曾瞬視。
她下意識抬手摸了摸自己的臉,問:“怎麽了?”
朱聿恒凝視著她,緩緩道:“阿南,你有點著急。”
急著下水,急著交代水下情況,急著解決應天的案子——
大概她是,隨時準備,急著離開吧。
“難道你不急嗎?”阿南鼓著腮反問他,“還想幫你早點解決問題呢,看來我是皇帝不急急太監了?”
他轉開了臉,目光微冷,說道:“欲速則不達,太急了往往思慮不周,一切等上岸再說。”
阿南自然也知道自己太露痕跡了,她長出了一口氣,壓下臉上的急躁,可手指還是不住地在欄杆上彈著。
朱聿恒取出袖中的九曲關山,慢慢地解著。在微微起伏的船身上練習毫厘不差的掌控力,顯然比在陸地上更難了十倍百倍,但他的手異常穩定,影響倒也不大。
“阿言你進步很大啊,看來離你解出那支笛子已不遠了。”阿南撐著下巴欣賞他絕世無雙的手,誇獎道。
朱聿恒略略抬眼瞥了她一眼,低低地“嗯”了一聲。
船即將靠岸,碼頭的水波衝擊得船身更加顛簸。朱聿恒抬手按住了九曲關山,將它收入袖中。
就在下船之時,阿南忽然皺起眉,抬手試了試迎麵而來的風,低低道:“風向變了。”
朱聿恒看著她,不解其意:“風向?”
阿南不好意思地吐吐舌頭,又給自己的臉頰打了些粉色:“臉色太難看了,我死都要死好看些。”
可惜朱聿恒並沒有注意她的妝容,目光隻落在她左頰和脖頸紅腫的擦傷上。
她被衣服遮住的身軀上,不知道還有多少未曾被人察覺的傷痕。
他的目光與她在鏡中交匯,他看見她的眼睛在水下太久而布滿了血絲,疲憊微腫。
他再也忍不住,開口問:“為何要如此逞強?我讓你等待你不等,這麽急著把自己的命拚上嗎?”
阿南聽他這質問語氣,本想問我是主子還是你是主子,但抬眼看見他眼中的關懷與焦急,不知怎麽的心口一暖,不由自主地笑了出來,應道:“是是是,我知道錯了。”
這沒正經的樣子讓朱聿恒不由皺眉,哼了一聲,端起旁邊的碗遞給她。
阿南喝了一口,甜絲絲的薑茶,正好驅寒。
她捧在手裏慢慢喝著,朝著他微微而笑:“阿言你可真貼心。”
朱聿恒沒好氣地瞪她一眼,而她得意忘形,湊到他耳邊低笑道:“這次你護主有功,我回去好好犒勞你。”
朱聿恒別開頭,正不知如何對付這個憊懶的女人,目光卻掃到她妝盒中的一支螺黛。
他看著這支泛著暗青微光的螺黛,問她:“你用的是什麽眉黛?”
阿南沒想到他會忽然問自己這個問題,隨口道:“金蘭齋的遠山黛,怎麽了?”
“二兩銀子一顆的那個?”朱聿恒的眼中含著她看不分明的複雜情緒。
阿南笑一笑,隨手拿起來對著鏡子描了描自己的眉:“怎麽了,怕我用不起?”
可惜她在水下太過疲憊,手有點虛軟,眉毛畫得不太像樣。她歎了口氣,拿絨布沾了點麵脂,將眉毛又擦掉了。
“怕你麻煩大了。”朱聿恒望著她絨布上的顏色,道,“那朵留在苗永望身邊的青蓮標記,和描在行宮亭子上的那朵青蓮,都是用遠山黛畫的。”
“你這麽一說的話,好像是的。”阿南回頭看他,“這麽說我又在現場,又用的是同樣的眉黛,嫌疑很大?”
“非常大——甚至可以說,已經超越綺霞,成為最大嫌疑人了。”
“別嚇我啊,又來了?你之前還曾懷疑我在宮中放火,一直追著我不放呢!”
朱聿恒湊近她,海風從敞開的窗口吹進,自他的唇上掠過,將他的聲音壓得很低很低:“所以接下來,我得盯著你不放,也不許你離開我的視線半步,不得擅自行動。不然的話,朝廷會立即對你采取行動的。”
“好怕哦,我何德何能讓阿言你親自盯著我?”阿南誇張地拍著胸口壓驚,隨即笑了出來,“我救過順天百萬人,我為朝廷立過功,你不會這麽殘忍吧?要讓我下獄和綺霞作伴嗎?”
日光波光交相輝映,照得她的笑顏燦爛明亮,那些可怖的暗局與可怕的凶案在這一刻的笑語中忽然遠去。
朱聿恒一直沉在陰霾中的心也如撥雲見日,甚至讓他的唇角也微揚起來:“放心吧,綺霞已經沒事了。對了,你給她做的金釵,她挺喜歡的。”
“那就好,希望她的麻煩能快點解決。”阿南見鏡中的自己已不再難看得像個死人,便朝朱聿恒勾勾手指,捧著薑茶晃出了艙門。
下水斬鯊的人已一一上船。人群中有一條身影按住甲板翻舷而上,身形利落遠超他人,帶起的水花都比別人少。
那是個瘦長黝黑的少年,大約十七八歲年紀,滴水的眉眼黑亮似漆。他身量不算高大,身形似一條細瘦的黑魚,每一寸肌膚骨骼都最適合下水不過。
阿南的目光在他厚實而筋骨分明的手腳上停了停,問朱聿恒:“你帶來的?他水性可不錯呀。”
朱聿恒道:“他就是最早發現水下青鸞的疍民江白漣。此次他受邀共探青鸞台,水下的情況,你盡可一一對他講述。”
“啊,難怪!”
聽到阿南的話,正在甲板上甩著頭控水的江白漣朝她一笑,露出一口大白牙:“你也不賴,一個姑娘家居然能隻身從鯊群內殺出來,我們疍民漢子都不敢說比你強。”
“我還是疏忽了,不然不至於這麽狼狽。”阿南目光落在他腰間的氣囊上,眼睛一亮,“你這個氣囊是帶嘴的?讓我瞧瞧?”
江白漣爽快地解下遞給她:“這是我自己琢磨的。其實就是在取豬脬時多留了一截管子,再貼一根竹管將它撐起硬化。這樣在吸氣的時候既方便,裏麵的氣也不會逃逸。”
阿南笑道:“難怪我琢磨不出來,因為我在海上,用的氣囊是大魚鰾做的,那東西可沒管口。”
見他們討論起下水的物什,朱聿恒也不去打擾,回頭吩咐船隻回航。阿南指著海底問他:“這水下,不探了?”
“先讓水軍把守這一帶吧,反正城池就在水下,又不可能走脫。”
阿南遲疑著,似乎有些不想走:“可是……”
“還是得回去做好準備,今日大家的狀態不適合再下水了。”朱聿恒說著,又打量著她的神情,問,“怎麽了?你要下去?”
阿南歎了口氣,說:“算了,我也盡力了。”
“江白漣這邊會尋幾個水性最好的疍民一起來,你把水下地勢詳細講解一下,等研討仔細再做安排。”朱聿恒道,“此次你未免太心急了,上一次你已經受傷了,這次為何不安排妥當再行事?”
阿南隻笑笑看向飛濺的浪花,說:“對呀,我太心急了,是我不對,先向你道個歉。”
她那沒正經的模樣,讓朱聿恒無奈地皺起眉:“阿南,我說的是正事。”
“我也是真心誠意向你道歉的。”阿南靠在欄杆上,托腮看著他,臉上的笑容漸漸隱去。
畢竟,她很快要劫走朝廷要犯,以後如何麵對阿言也是個問題了。
至少……這一路以來的交情,怕是隻能就此結束了。
所以,她真的很希望能多幫阿言一些,如果她能在山河社稷圖上幫到他一些的話,以後想起他時,是不是至少能減輕一些愧疚呢?
見她忽然陷入緘默,朱聿恒便也沒再說話,隻和她一起靠在欄杆上,吹著微微的海風,望著海天相接處的燦爛光點。
分開不過三兩天,但他們都覺得有許多大大小小的事情想要和對方說,卻又感覺現在這樣什麽都不說也挺好的。
隻有溫熱的海風從她的臉頰邊擦過,帶著熟悉的梔子花香越過朱聿恒的鼻間唇畔,消散在茫茫大海之上,無從尋覓。
飛船快槳,很快便到了海寧,眾人將彭英澤抬下船,送入營中。
他的左腳掌被鯊魚咬斷了,怕是回去後要截掉整隻腳,否則難免傷口潰爛,禍及全身。
所幸彭英澤個性爽朗,隻拍了拍自己的腿道:“男子漢大丈夫,這點傷殘不算什麽,比起這回葬身魚腹的劉三他們,我已算行大運。再說,若不是南姑娘,這回我們所有人的命都要丟在海裏,現在這樣已經是邀天之幸。”
阿南望著被抬上岸的傷員們,隻覺心下沉重。
朱聿恒開解道:“軍中法度完備,對傷殘的撫恤和家人的安頓,都有定例,你不必擔心。”
阿南點頭,揮開了低落情緒,走到船艙中鋪開宣紙,喊了江白漣過來,將水下情況一一繪製出來。
“水城在水底十五丈深,日光穿透海水照射,視物無礙。城市介於方圓之間,略呈弧形,約有百丈見方。”阿南在紙上描繪圖形,邊畫邊詳細講解道,“規模大約與普通小鎮相仿,東西有入口大門,門內是狹窄道路,左右商鋪林立,後方是坊間人家花草樓閣。順著道路一直上去,是一座斜坡,坡上頂端是個高台,因為水波遮擋,所以看不清台上情況,但我親眼看見青鸞從台上飛出,確鑿無疑。”
江白漣大覺不可思議:“原來青鸞是來自水下城池的高台?”
“而且,不隻是一隻兩隻,而是四隻一起向四麵八方射去。”她掠起自己那縷被削斷的頭發,展示給他看,“另外,這是我太過接近青鸞時被削斷的頭發。”
江白漣看著那縷頭發,尚未明白過來,一直緘默聽他們交談的朱聿恒開了口,問:“看來,得馬上派人去錢塘灣海域,查看各處水下島礁的情況?”
“嗯。錢塘入海口有大小島嶼環衛,粗略看來一個巨大的圓形,而青鸞正在這個圓的中心點,它們向四麵八方擾動的水波,已經持續了六十年。”阿南抬手指向後方的錢塘灣,說道,“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六十年來振動的水波,我怕水下屏障難免有了缺失,或許……東海正在醞釀一場大災變。”
江白漣對錢塘灣再熟悉不過,頓時脫口而出:“若錢塘灣這一圈拱衛島嶼有失,那八月十八的大潮,豈不是再也防護不住了?”
阿南點了點頭,看向朱聿恒。
朱聿恒神情凝重道:“‘黃河日修一鬥金,錢江日修一鬥銀’,錢塘江的回頭潮號稱天下第一,若江海橫溢奔騰入城,往往城毀人亡,傷亡無數。前朝便有兩次大災,風雨合並大潮衝毀城牆,全城男女溺斃萬餘。”
想著那全城被衝毀、萬人浮屍的景象,幾人看著麵前浩瀚碧海,都覺毛骨悚然。
“若海中地勢真的在這數十年中被緩慢改變,那麽以後每逢大潮水之日,杭州難免淪為澤國,海水倒灌入運河、湖澤,使得杭州府、甚至地勢更低的太湖、南直隸一帶,百姓流離失所。”朱聿恒的麵容上失去了一貫的沉靜,“我查過南直隸工部卷宗,近幾十年來,杭州修堤委實越來越頻繁,衝垮的海堤也逐年增多,想來,這也是水下陣法威力初現了。”
江白漣道:“這個我倒是可以找幾個年長的人問問,畢竟我們疍民祖祖輩輩都在水上,老人們對這些年來的水文變化再熟悉不過。”
阿南點頭道:“那就拜托你了。”
船近杭州,疍民聚居江上,江白漣的小船就停靠在埠頭。他一手抓住大船欄杆,一個翻身便躍到小船之上,動作輕捷得讓小船隻稍微晃了晃,蕩起一兩條漣漪便穩住了。
朝廷的官船繼續沿著江岸往杭州而去。錢塘江兩岸,是巨石堆砌成的海塘,整整齊齊一路排列,在水波衝擊下巋然不動。
阿南與朱聿恒打量著這看似堅不可摧的海塘,沉默估算著下一波大潮來臨時它是否能抵得住那些劇烈衝擊,但最終都隻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擔憂。
“不過……這隻是我們所設想的最差結果。畢竟海中島嶼暗礁都是千萬年才形成的巨大屏障,我不信關先生能以區區數十年徹底改變。隻要我們及時摧毀水下機關,再填補這些年來海下的折損,相信目前不至於釀成大災禍。”阿南安慰朱聿恒道,“相比之下,我倒是更擔心你。若你身上的山河社稷圖真如我們所料在八月十八發作,不知對你的身體,會有多大影響。”
“它既要發作,我們又攔不住,那就讓它來吧。”
那貫穿全身的劇痛、那身上相繼烙下的痕跡、那步步進逼的死亡,都如同蠱蟲般噬咬著他的心,讓他日夜焦灼難安。可看見她眼中的隱憂,朱聿恒的語氣反而輕緩下來,甚至安慰她道:“與杭州城數十萬百姓相比,我身上的山河社稷圖又算得了什麽?隻要這水下機關還有挽救餘地,那便是邀天之幸了。”
“嗯……”阿南點了點頭,想想又詢問起綺霞的事情來,“行宮那個案子,現在有進展嗎?”
“袁才人的屍身已經搜尋到了,此事是江白漣幫忙出力的。此外,在苗永望死去的房內也有一些發現。”
朱聿恒詳細地講述了她走後的調查所見,又道:“此外,在通往高台的曲橋上,搜尋到了一個我比較意外的東西。”
“什麽東西?”
朱聿恒來杭州尋她,自然早已將東西準備好。那是一根細細的金絲,頂上結著一顆小小的珍珠,在他的指尖微微顫動。
日光與波光匯聚在他們之間,細小的金光與珠光在他們中間閃爍不定。而阿南的眼中閃耀著比它們更亮的光彩:“袁才人所戴宮花的花蕊!”
畢竟,她當時留心過袁才人那豔麗逼人的裝飾,自然也記得她頭上那朵金絲為蕊的絹花。
“對,袁才人是在高台遇刺的,為何首飾會在橋上殘破掉落?我想這或許就是袁才人獨自跑去高台的原因。”
阿南點頭沉吟片刻,道:“來杭州的這幾日,我也反複將當日情形推敲了許久。這兩樁案子最詭異也最重要的地方在於三點:一是苗永望怪異的死法;二是袁才人跑到高台的原因;三是刺客消失的方法。而尋找線索的關鍵,我認為瀑布那兩次暴漲必定值得研究,你命人查看過了嗎?”
“諸葛嘉帶人查過了,山下水車和山上蓄水池都毫無異常。不過他提出另一個思路,刺客或許是當時在左峰的人,先用瀑布製造混亂,然後沿著那具水車潛入右峰行刺。”
“這不可能。事發後我立即去查看了水車,那具巨大的龍骨水車雖可容納比較瘦小的人,但一是翻板由硬木製成,堅薄鋒利,進入的人或東西必定會被絞得血肉模糊;二是一旦有大一點的東西進入,這水車必定會卡住停止。但事發之時,瀑布水並未停過,因此可以肯定,這水車沒有出過問題。”
說到這裏,她驚覺朱聿恒的目光一直定在她的臉上,未曾瞬視。
她下意識抬手摸了摸自己的臉,問:“怎麽了?”
朱聿恒凝視著她,緩緩道:“阿南,你有點著急。”
急著下水,急著交代水下情況,急著解決應天的案子——
大概她是,隨時準備,急著離開吧。
“難道你不急嗎?”阿南鼓著腮反問他,“還想幫你早點解決問題呢,看來我是皇帝不急急太監了?”
他轉開了臉,目光微冷,說道:“欲速則不達,太急了往往思慮不周,一切等上岸再說。”
阿南自然也知道自己太露痕跡了,她長出了一口氣,壓下臉上的急躁,可手指還是不住地在欄杆上彈著。
朱聿恒取出袖中的九曲關山,慢慢地解著。在微微起伏的船身上練習毫厘不差的掌控力,顯然比在陸地上更難了十倍百倍,但他的手異常穩定,影響倒也不大。
“阿言你進步很大啊,看來離你解出那支笛子已不遠了。”阿南撐著下巴欣賞他絕世無雙的手,誇獎道。
朱聿恒略略抬眼瞥了她一眼,低低地“嗯”了一聲。
船即將靠岸,碼頭的水波衝擊得船身更加顛簸。朱聿恒抬手按住了九曲關山,將它收入袖中。
就在下船之時,阿南忽然皺起眉,抬手試了試迎麵而來的風,低低道:“風向變了。”
朱聿恒看著她,不解其意:“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