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言不會誤會這是給公子的吧……
阿南無奈地抬眼,果然看見朱聿恒的麵色沉了下來,那雙一貫銳利的眸子也蒙著微寒。
但還沒等她說什麽,朱聿恒已將單子折好塞入袖中,聲音微冷道:“行了,我知道了。”
阿南見他轉身大步離去,隻能趕緊跟上,一邊在心裏哀歎,有求於人也隻能委曲求全了,隻希望阿言生氣歸生氣,東西可不能不給呀。
被水車管筒牽引上去的瀑布,日複一日地流瀉在行宮雙閣之間,奔流不息。
高舉明燈,阿南隨著朱聿恒走到瀑布之下,站在高台上。
朱聿恒以手中的燈照亮腳下密密匝匝鑲嵌的小方磚,又抬頭看向頂上的琉璃燈,問阿南:“你發現了嗎?”
阿南現在有求於他,當然要好好表現。看著腳下銅錢大小的細方磚,她眼睛一亮,問:“難道說,我們從卷軸上轉來的黑白方格地圖,原本應該是填塗在這裏的?”
朱聿恒略一點頭,道:“我母妃在出事當日,曾看到刺客蹲伏於此。我猜測刺客必定是在地上畫這個圖案,而天下之大,他為什麽要躲在這裏描繪圖案呢?”
阿南隨著他的目光向上看去,頭頂的三十六頭琉璃燈,正在燈光下暗暗生輝。
她不由脫口而出:“這燈就是那副地圖的點!”
朱聿恒微一點頭,將手中卷軸展開:“看來,我們首先要找的,是畫麵中心點。”
他們點數著八角高台的地磚,尋到正中心那塊地磚後,又在黑白卷軸上同樣尋找到中心點,將上麵的黑白格子以墨汁轉描到地磚之上。
等卷軸上那幅山河圖案原原本本地出現在高台上之後,阿南以流光牽住簷角,一個旋身上了彩繪藻井,晃亮火折將那盞三十六頭琉璃燈點亮。
朱聿恒熄掉了提燈,暗夜中隻剩下琉璃燈光照徹高台。
三十六盞琉璃燈頭彼此折射,光輝重疊映照,一朵巨大無比的青蓮映在下方的地上,青蓮上幾顆特別明亮的光斑,如露珠般在那幅山河圖上閃耀。
阿南從從穹頂上躍下,和朱聿恒並肩站在這朵巨大的青蓮燈影之中,屏息靜氣看向那幾個地方。
長城內、黃河邊、東海畔……
他們曾經曆過的那些巨變,都清晰地出現在這副簡略的地圖之上。
除此之外,還有西北彎彎一泓白線旁的一點。
阿南與朱聿恒一起站在燈光下看著這一點,想著曾在順天城下看到的笛子與那句“春風不度玉門關”,問:“是月牙泉不遠的玉門關嗎?”
“嗯,很有可能。”朱聿恒點了一下頭,又轉而去看它東麵的一點,“這一點,似是賀蘭山。”
再往東而去,則是渤海灣中的一點明亮光斑。
“還有一點,似在雲南。”阿南用足尖點點橫斷山的一角,疑惑道,“關先生不是一直在北伐嗎?居然在南方也設了點?”
“可惜太模糊了,雖然可以斷定大致地點,但卻很難定到具體位置。”
阿南道:“畢竟隻有三十六盞琉璃燈了,若是七十二盞的話,應該能清晰映照出來。”
“那陣法已經毀在錢塘海下了,琉璃易碎,又被沉埋在水下,如何尋回呢?”朱聿恒抬頭望著那些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燈頭,皺眉思索。
“渤海之下呀!”阿南脫口而出,“渤海之下的水城既然與錢塘灣下的一模一樣,二者必有關聯。搞機關的人不會有半分差池,我猜想,既然錢塘灣有,那麽渤海灣肯定也有一樣的琉璃燈!到時候我們將琉璃燈撈起來,裝在這盞燈上,不就能準確地知道陣法所在了嗎?”
朱聿恒深以為然:“看來渤海下那個水城,我們勢在必行。”
在卷軸上做好標記,燈油燃盡,高台上又陷入黑暗。
將提燈點亮,二人提水將磚上的墨汁痕跡衝洗掉,以免被人發現。
直到一切痕跡都湮沒之後,阿南才丟下水桶,道:“還是那個刺客省事,瀑布暴漲將他留下的痕跡直接湮沒了,不像我們還要自己清除。”
“刺客所掌握的地圖似比我們清晰,就算是白天點燃這盞燈,也能照出痕跡來?”
“這就是對方用眉黛的原因啊。”阿南指指柱子上那個殘存的青蓮痕跡,道,“遠山黛中摻了青金石,能反射微光,在白天的話,用這個是最好的選擇。”
說著,阿南又忽然想起一事,若有所思道:“說起這個眉黛,我倒想起關先生那些東西上的胭脂痕跡。傅靈焰與他同為九玄門的人,又同在龍鳳皇帝身邊,二人不知有沒有聯係。”
“隨身帶著胭脂、眉黛的人,多為女子。”朱聿恒將當時在場的人在腦中過了一遍,道,“按現場推算下來,此次在行宮中作案的,大概就隻能是她了吧。”
“可刺客分明是用右手殺人,而且衣服顏色也不對呀……更何況,她是怎麽從眾目睽睽之下,驟然消失的呢?”阿南思索了一陣,見沒有頭緒,便也就先撂開了,“所有疑問,找到人後就能迎刃而解了,就像我們要是能找到傅靈焰,那一切都不成問題。”
“大海茫茫,她是否尚在人間也是個疑問,要尋找一個人談何容易。” 朱聿恒道,“此事還得著落在渤海水下,等我們尋到高台,尋到琉璃燈,一切都會有結果的。”
他們低低地商量著,在深夜的行宮內沿著青石台階往下走,韋杭之帶人遠遠跟在後方。
瀑布在道旁變成溪流,曲曲折折流向山下。
阿南手中的燈照亮他們腳下的道路。她腳步輕捷,朱聿恒與她並肩而行,有時候她的影子在他的身側,有時候一轉彎,卻又疊在了一起。
明明暗暗的燈光之下,她離得那麽近,卻顯得那麽飄渺,若即若離,似遠還近。
走到一處水潭邊,阿南的目光忽如水波一轉,“咦”了一聲。
她舉起手中燈籠往旁邊照了照,抬手朝他做了個噤聲的手勢,低低道:“等我一下,我馬上回來!”
朱聿恒停下了腳步,微舉提燈照亮她的身影。
隻見阿南折了一根小指粗的樹枝,沿著台階輕手輕腳走了下去。在走到最後一級台階之時,她抬起手,又狠又快地刺向水中。
隻聽得波喇喇一聲,一條大黑魚從水中猛然躍了出來,原來已被她的樹枝刺中。
阿南眼疾手快,提著樹枝將魚拎起來,扯過旁邊的柳條穿了魚鰓,興衝衝地拎著魚跑上台階,舉到朱聿恒麵前:“看,好大一條魚!我明天早上有魚片粥吃啦!”
朱聿恒料想不到她竟然在行宮捉魚,看她拎著魚的開心模樣,不禁啞然失笑。
韋杭之一行人訓練有素,即使阿南拎著條活蹦亂跳的魚叩開城門穿街過巷,也都保持了肅穆。隻是偶爾掛在馬身上的魚蹦跳起來,尾巴啪一聲拍在馬匹上,他們的嘴角就要微微抽搐一下。
等回到住處已是四更天。阿南下馬時忽然轉向朱聿恒,問:“進來幫我下?”
朱聿恒隨她進內後,才知道她居然要自己幫她燒火煮粥。
他轉身要喊個人來頂替自己,阿南忙拉住他,輕聲道:“別啊,我其實是想跟你說點事情。你閑著也是閑著,幫我看著點灶台裏的火唄,好不好?”
夜燈下她笑容盈盈,燈光映照在她的眼中,跳著些令他心口微動的光芒。
不知怎麽的,他就點了頭,幫她把灶火燒起來。
阿南運刀如飛,幾下剖了那條大黑魚,剔除魚刺,刷刷刷利落片魚。
朱聿恒見火已經燃得很旺,便將幾塊細柴爿往裏麵壓進去,讓火持續悶燒,將粥在鍋中慢慢滾開。
阿南理著雪白的魚片,朝著正坐在灶前燒火的他露出滿意笑容:“火燒得挺好啊,看來之前當家奴的手藝沒丟。”
朱聿恒丟了手中火鉗,問:“不是有事跟我說嗎?”
阿南見米粒已經燒得飽滿綻開,便將魚片下粥中燙熟,蓋上鍋蓋燜一會兒:“哦,是這樣的……你看最近我們追蹤山河社稷圖,也算是有了些重要線索,但這個具體分布和坐落地點啊,就算對照地圖,朝廷也要勘探許久。”
朱聿恒點了一下頭,沒有回答。
“但你也看到了,我之前找黃河堤口的陣法時,是很準確的,幾乎沒有偏差。”她坐到他身邊,用火鉗撥著灶灰將明火蓋住,托腮打量火光下他忽明忽暗的神情,“如果……我是說如果啊,現在我們查到的點不太分明,若我家公子願意用五行決來幫忙找出詳細所在,那我覺得肯定是件大好事,你說呢?”
朱聿恒盯著麵前明滅的火光,沉默片刻,緩緩道:“他的問題,並非如此簡單可以解決。有二十年前那場風雲變幻在,聖上絕不可能允許他在疆域內行動。”
“可你是皇太孫呀,天下人都說聖上最疼愛你了,肯定會看在你的份上……”
“聖上不止我一個孫子。”
聽著他幹脆利落的回答,阿南的臉都皺成了一團:“可我家公子可以徹查到關先生設下的陣法啊,難道朝廷會任由災禍動搖社稷,也不願揭過二十年前的舊事嗎?”
朱聿恒的聲音微冷:“所以你在被朝廷海捕之後,還膽大妄為回來潛伏在我身邊,就是為了向我提議此事?”
阿南忙道:“主要是為了替自己洗清冤屈!現在我的冤屈已經洗清了,所以順帶問問嘛,而且這也是為了你、為了天下百姓,對不對?”
朱聿恒沒理她,站起身拍去身上的草屑:“話說完了?我走了。”
阿南忙問:“那你到底是答應還是不答應啊?”
“我會與聖上商議的,或許他老人家能以江山社稷為重,考慮此事。”
雖然他口氣不太好,但阿南聽他話裏的意思,不由得心花怒放:“那應該是很有希望?”
“未必,畢竟還要看竺星河如何抉擇。”朱聿恒看了她一眼,抬腳要走。
“哎,等等。”阿南踮起腳尖,抬手將他臉頰上的灰跡拭掉,對著他笑道,“雖然你現在火燒得挺好了,可灰還是沾到臉上了啊。”
她貼得那麽近,溫熱的呼吸甚至都噴到了他的耳畔。
他偏轉頭,想要毫不遲疑地轉身走掉,誰知阿南卻又笑道:“先別走啊,魚片粥做好了,你辛苦燒的,不來一碗嗎?”
她將他按在桌前,去院中摘了一把紫蘇葉切碎,撒入粥中攪勻。見綺霞睡得正酣,便隻盛了兩碗端過來,給他分了一把勺子,兩人對坐在桌邊吃著魚片粥。
“好喝嗎?”她覺得鮮美異常,便有些得意地問朱聿恒。
他“嗯”了一聲,說:“可以。”
“喜歡的話我下次再給你做。”阿南托腮望著麵前的他,他吃得快速而文雅,一看便可知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她這種蠻荒海島上長大的人截然不同。
阿南是很愛喝魚片粥的,她喜歡吃一切的海鮮,魚蝦貝殼她都愛吃,可公子卻不愛吃海裏的東西。
或許就像公子喜歡的煙雨江南,她卻總覺得下都下不完的雨,讓她覺得憋悶。
相比之下,雖然阿言板著臉隻說可以,但吃得比她還快還多,這讓做飯的她真開心。
窗外天色漸明,屋內一燈如豆。饑腸轆轆的綺霞聞到香氣醒來,迷迷糊糊睜開眼,看見阿南正坐在窗下用勺子舀著粥,眉開眼笑地與對麵人扯著鹹淡。
熹微的晨光映照出她對麵人的輪廓,讓綺霞大氣都不敢出,把睜開一條縫的眼睛又趕緊閉上了。
造孽啊,看這模樣,皇太孫又來找阿南共度了一夜?
可是,她醉倒之前,怎麽恍惚記得阿南說的是他家公子啊?
--------------------
說起來我是個特別愛吃海鮮的人,海裏的一切我都覺得超好吃~
阿南:隻要不是保護生物,我都愛吃!
阿言:阿南做的我都喜歡吃。
公子:怎麽,還不許我有一丟丟海鮮過敏了?
第106章 共此燭夕(3)
皇太孫出行前往渤海,聲勢自然浩大。
盡管已一再精簡並篩減了人員,但等到出發之日阿南登船一看,浩浩蕩蕩十二艘樓船,從龍紋描金的主船到負責日常用度的料船,再到開道清淤的鳥船、護衛隨從起居的座船,陣仗極大。
阿南身為朝廷網羅的下海好手之一,自然被安排在座船上,她喬裝改扮後並沒多少東西,隨便把包袱往房間內一丟,轉身正打量船隻格局,就看見薛澄光從對麵過來了。
“董兄弟。”薛澄光笑嘻嘻地與他打招呼,閑扯了幾句今天天氣不錯之類的廢話,話鋒一轉便問:“聽說前次你去了我們拙巧閣?”
阿南無奈地抬眼,果然看見朱聿恒的麵色沉了下來,那雙一貫銳利的眸子也蒙著微寒。
但還沒等她說什麽,朱聿恒已將單子折好塞入袖中,聲音微冷道:“行了,我知道了。”
阿南見他轉身大步離去,隻能趕緊跟上,一邊在心裏哀歎,有求於人也隻能委曲求全了,隻希望阿言生氣歸生氣,東西可不能不給呀。
被水車管筒牽引上去的瀑布,日複一日地流瀉在行宮雙閣之間,奔流不息。
高舉明燈,阿南隨著朱聿恒走到瀑布之下,站在高台上。
朱聿恒以手中的燈照亮腳下密密匝匝鑲嵌的小方磚,又抬頭看向頂上的琉璃燈,問阿南:“你發現了嗎?”
阿南現在有求於他,當然要好好表現。看著腳下銅錢大小的細方磚,她眼睛一亮,問:“難道說,我們從卷軸上轉來的黑白方格地圖,原本應該是填塗在這裏的?”
朱聿恒略一點頭,道:“我母妃在出事當日,曾看到刺客蹲伏於此。我猜測刺客必定是在地上畫這個圖案,而天下之大,他為什麽要躲在這裏描繪圖案呢?”
阿南隨著他的目光向上看去,頭頂的三十六頭琉璃燈,正在燈光下暗暗生輝。
她不由脫口而出:“這燈就是那副地圖的點!”
朱聿恒微一點頭,將手中卷軸展開:“看來,我們首先要找的,是畫麵中心點。”
他們點數著八角高台的地磚,尋到正中心那塊地磚後,又在黑白卷軸上同樣尋找到中心點,將上麵的黑白格子以墨汁轉描到地磚之上。
等卷軸上那幅山河圖案原原本本地出現在高台上之後,阿南以流光牽住簷角,一個旋身上了彩繪藻井,晃亮火折將那盞三十六頭琉璃燈點亮。
朱聿恒熄掉了提燈,暗夜中隻剩下琉璃燈光照徹高台。
三十六盞琉璃燈頭彼此折射,光輝重疊映照,一朵巨大無比的青蓮映在下方的地上,青蓮上幾顆特別明亮的光斑,如露珠般在那幅山河圖上閃耀。
阿南從從穹頂上躍下,和朱聿恒並肩站在這朵巨大的青蓮燈影之中,屏息靜氣看向那幾個地方。
長城內、黃河邊、東海畔……
他們曾經曆過的那些巨變,都清晰地出現在這副簡略的地圖之上。
除此之外,還有西北彎彎一泓白線旁的一點。
阿南與朱聿恒一起站在燈光下看著這一點,想著曾在順天城下看到的笛子與那句“春風不度玉門關”,問:“是月牙泉不遠的玉門關嗎?”
“嗯,很有可能。”朱聿恒點了一下頭,又轉而去看它東麵的一點,“這一點,似是賀蘭山。”
再往東而去,則是渤海灣中的一點明亮光斑。
“還有一點,似在雲南。”阿南用足尖點點橫斷山的一角,疑惑道,“關先生不是一直在北伐嗎?居然在南方也設了點?”
“可惜太模糊了,雖然可以斷定大致地點,但卻很難定到具體位置。”
阿南道:“畢竟隻有三十六盞琉璃燈了,若是七十二盞的話,應該能清晰映照出來。”
“那陣法已經毀在錢塘海下了,琉璃易碎,又被沉埋在水下,如何尋回呢?”朱聿恒抬頭望著那些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燈頭,皺眉思索。
“渤海之下呀!”阿南脫口而出,“渤海之下的水城既然與錢塘灣下的一模一樣,二者必有關聯。搞機關的人不會有半分差池,我猜想,既然錢塘灣有,那麽渤海灣肯定也有一樣的琉璃燈!到時候我們將琉璃燈撈起來,裝在這盞燈上,不就能準確地知道陣法所在了嗎?”
朱聿恒深以為然:“看來渤海下那個水城,我們勢在必行。”
在卷軸上做好標記,燈油燃盡,高台上又陷入黑暗。
將提燈點亮,二人提水將磚上的墨汁痕跡衝洗掉,以免被人發現。
直到一切痕跡都湮沒之後,阿南才丟下水桶,道:“還是那個刺客省事,瀑布暴漲將他留下的痕跡直接湮沒了,不像我們還要自己清除。”
“刺客所掌握的地圖似比我們清晰,就算是白天點燃這盞燈,也能照出痕跡來?”
“這就是對方用眉黛的原因啊。”阿南指指柱子上那個殘存的青蓮痕跡,道,“遠山黛中摻了青金石,能反射微光,在白天的話,用這個是最好的選擇。”
說著,阿南又忽然想起一事,若有所思道:“說起這個眉黛,我倒想起關先生那些東西上的胭脂痕跡。傅靈焰與他同為九玄門的人,又同在龍鳳皇帝身邊,二人不知有沒有聯係。”
“隨身帶著胭脂、眉黛的人,多為女子。”朱聿恒將當時在場的人在腦中過了一遍,道,“按現場推算下來,此次在行宮中作案的,大概就隻能是她了吧。”
“可刺客分明是用右手殺人,而且衣服顏色也不對呀……更何況,她是怎麽從眾目睽睽之下,驟然消失的呢?”阿南思索了一陣,見沒有頭緒,便也就先撂開了,“所有疑問,找到人後就能迎刃而解了,就像我們要是能找到傅靈焰,那一切都不成問題。”
“大海茫茫,她是否尚在人間也是個疑問,要尋找一個人談何容易。” 朱聿恒道,“此事還得著落在渤海水下,等我們尋到高台,尋到琉璃燈,一切都會有結果的。”
他們低低地商量著,在深夜的行宮內沿著青石台階往下走,韋杭之帶人遠遠跟在後方。
瀑布在道旁變成溪流,曲曲折折流向山下。
阿南手中的燈照亮他們腳下的道路。她腳步輕捷,朱聿恒與她並肩而行,有時候她的影子在他的身側,有時候一轉彎,卻又疊在了一起。
明明暗暗的燈光之下,她離得那麽近,卻顯得那麽飄渺,若即若離,似遠還近。
走到一處水潭邊,阿南的目光忽如水波一轉,“咦”了一聲。
她舉起手中燈籠往旁邊照了照,抬手朝他做了個噤聲的手勢,低低道:“等我一下,我馬上回來!”
朱聿恒停下了腳步,微舉提燈照亮她的身影。
隻見阿南折了一根小指粗的樹枝,沿著台階輕手輕腳走了下去。在走到最後一級台階之時,她抬起手,又狠又快地刺向水中。
隻聽得波喇喇一聲,一條大黑魚從水中猛然躍了出來,原來已被她的樹枝刺中。
阿南眼疾手快,提著樹枝將魚拎起來,扯過旁邊的柳條穿了魚鰓,興衝衝地拎著魚跑上台階,舉到朱聿恒麵前:“看,好大一條魚!我明天早上有魚片粥吃啦!”
朱聿恒料想不到她竟然在行宮捉魚,看她拎著魚的開心模樣,不禁啞然失笑。
韋杭之一行人訓練有素,即使阿南拎著條活蹦亂跳的魚叩開城門穿街過巷,也都保持了肅穆。隻是偶爾掛在馬身上的魚蹦跳起來,尾巴啪一聲拍在馬匹上,他們的嘴角就要微微抽搐一下。
等回到住處已是四更天。阿南下馬時忽然轉向朱聿恒,問:“進來幫我下?”
朱聿恒隨她進內後,才知道她居然要自己幫她燒火煮粥。
他轉身要喊個人來頂替自己,阿南忙拉住他,輕聲道:“別啊,我其實是想跟你說點事情。你閑著也是閑著,幫我看著點灶台裏的火唄,好不好?”
夜燈下她笑容盈盈,燈光映照在她的眼中,跳著些令他心口微動的光芒。
不知怎麽的,他就點了頭,幫她把灶火燒起來。
阿南運刀如飛,幾下剖了那條大黑魚,剔除魚刺,刷刷刷利落片魚。
朱聿恒見火已經燃得很旺,便將幾塊細柴爿往裏麵壓進去,讓火持續悶燒,將粥在鍋中慢慢滾開。
阿南理著雪白的魚片,朝著正坐在灶前燒火的他露出滿意笑容:“火燒得挺好啊,看來之前當家奴的手藝沒丟。”
朱聿恒丟了手中火鉗,問:“不是有事跟我說嗎?”
阿南見米粒已經燒得飽滿綻開,便將魚片下粥中燙熟,蓋上鍋蓋燜一會兒:“哦,是這樣的……你看最近我們追蹤山河社稷圖,也算是有了些重要線索,但這個具體分布和坐落地點啊,就算對照地圖,朝廷也要勘探許久。”
朱聿恒點了一下頭,沒有回答。
“但你也看到了,我之前找黃河堤口的陣法時,是很準確的,幾乎沒有偏差。”她坐到他身邊,用火鉗撥著灶灰將明火蓋住,托腮打量火光下他忽明忽暗的神情,“如果……我是說如果啊,現在我們查到的點不太分明,若我家公子願意用五行決來幫忙找出詳細所在,那我覺得肯定是件大好事,你說呢?”
朱聿恒盯著麵前明滅的火光,沉默片刻,緩緩道:“他的問題,並非如此簡單可以解決。有二十年前那場風雲變幻在,聖上絕不可能允許他在疆域內行動。”
“可你是皇太孫呀,天下人都說聖上最疼愛你了,肯定會看在你的份上……”
“聖上不止我一個孫子。”
聽著他幹脆利落的回答,阿南的臉都皺成了一團:“可我家公子可以徹查到關先生設下的陣法啊,難道朝廷會任由災禍動搖社稷,也不願揭過二十年前的舊事嗎?”
朱聿恒的聲音微冷:“所以你在被朝廷海捕之後,還膽大妄為回來潛伏在我身邊,就是為了向我提議此事?”
阿南忙道:“主要是為了替自己洗清冤屈!現在我的冤屈已經洗清了,所以順帶問問嘛,而且這也是為了你、為了天下百姓,對不對?”
朱聿恒沒理她,站起身拍去身上的草屑:“話說完了?我走了。”
阿南忙問:“那你到底是答應還是不答應啊?”
“我會與聖上商議的,或許他老人家能以江山社稷為重,考慮此事。”
雖然他口氣不太好,但阿南聽他話裏的意思,不由得心花怒放:“那應該是很有希望?”
“未必,畢竟還要看竺星河如何抉擇。”朱聿恒看了她一眼,抬腳要走。
“哎,等等。”阿南踮起腳尖,抬手將他臉頰上的灰跡拭掉,對著他笑道,“雖然你現在火燒得挺好了,可灰還是沾到臉上了啊。”
她貼得那麽近,溫熱的呼吸甚至都噴到了他的耳畔。
他偏轉頭,想要毫不遲疑地轉身走掉,誰知阿南卻又笑道:“先別走啊,魚片粥做好了,你辛苦燒的,不來一碗嗎?”
她將他按在桌前,去院中摘了一把紫蘇葉切碎,撒入粥中攪勻。見綺霞睡得正酣,便隻盛了兩碗端過來,給他分了一把勺子,兩人對坐在桌邊吃著魚片粥。
“好喝嗎?”她覺得鮮美異常,便有些得意地問朱聿恒。
他“嗯”了一聲,說:“可以。”
“喜歡的話我下次再給你做。”阿南托腮望著麵前的他,他吃得快速而文雅,一看便可知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她這種蠻荒海島上長大的人截然不同。
阿南是很愛喝魚片粥的,她喜歡吃一切的海鮮,魚蝦貝殼她都愛吃,可公子卻不愛吃海裏的東西。
或許就像公子喜歡的煙雨江南,她卻總覺得下都下不完的雨,讓她覺得憋悶。
相比之下,雖然阿言板著臉隻說可以,但吃得比她還快還多,這讓做飯的她真開心。
窗外天色漸明,屋內一燈如豆。饑腸轆轆的綺霞聞到香氣醒來,迷迷糊糊睜開眼,看見阿南正坐在窗下用勺子舀著粥,眉開眼笑地與對麵人扯著鹹淡。
熹微的晨光映照出她對麵人的輪廓,讓綺霞大氣都不敢出,把睜開一條縫的眼睛又趕緊閉上了。
造孽啊,看這模樣,皇太孫又來找阿南共度了一夜?
可是,她醉倒之前,怎麽恍惚記得阿南說的是他家公子啊?
--------------------
說起來我是個特別愛吃海鮮的人,海裏的一切我都覺得超好吃~
阿南:隻要不是保護生物,我都愛吃!
阿言:阿南做的我都喜歡吃。
公子:怎麽,還不許我有一丟丟海鮮過敏了?
第106章 共此燭夕(3)
皇太孫出行前往渤海,聲勢自然浩大。
盡管已一再精簡並篩減了人員,但等到出發之日阿南登船一看,浩浩蕩蕩十二艘樓船,從龍紋描金的主船到負責日常用度的料船,再到開道清淤的鳥船、護衛隨從起居的座船,陣仗極大。
阿南身為朝廷網羅的下海好手之一,自然被安排在座船上,她喬裝改扮後並沒多少東西,隨便把包袱往房間內一丟,轉身正打量船隻格局,就看見薛澄光從對麵過來了。
“董兄弟。”薛澄光笑嘻嘻地與他打招呼,閑扯了幾句今天天氣不錯之類的廢話,話鋒一轉便問:“聽說前次你去了我們拙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