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聿恒在椅上坐下,接過諸葛嘉遞來的茶盞,沉聲道:“至少,我與阿南共同進退,破解了敦煌的死陣,使得敦煌百姓免於流離失所,饑寒凍斃於荒野,而不是如你們這般,口口聲聲青蓮老母救苦救難,卻要發動死陣,令一地百姓再無生機!”
“住口!”
朱聿恒緩緩吹了吹杯中熱茶,問:“惱羞成怒了?既然你們青蓮宗如此救苦救難,那麽下一個地方要去何處?南下?橫斷山脈,還有哪裏?”
橫斷山脈四字入耳,梁壘的神情頓時一變。
顯然他身為青蓮宗重要人物,確實知道傅靈焰幾個陣法的所在。但隨即,他便放聲大笑出來:“想從我口中套取陣法所在?你做夢!那陣法早已消失,你們還要如何尋找!”
朱聿恒目光微冷,抬眼瞄向他:“早已消失,是什麽意思?”
“哼,天作孽,猶可為,自作孽,不可活!你們爭權奪利,為了權勢無所不用其極,現在反倒……”
話音未落,他喉口忽然卡住,隻聽得喉管中傳來輕微的咕咕聲,聲音戛然而止。
朱聿恒見勢不對,將茶碗一擱,霍然起身。
諸葛嘉見多了詐死發難的囚犯,立即大步走到梁壘麵前,舉起手中的刀尖抵在他的心口,低頭審視他的情況。
隻見梁壘口鼻中全是黑血湧出,眼睛死死瞪著他,已經隻有出氣沒有進氣了。
諸葛嘉立即扭頭,大吼:“叫郎中來!”
為防審訊時下手太重,牢中審重犯時一般都會喚來郎中以備萬一。
耳邊腳步聲響,郎中背著藥箱匆匆趕進來,一看梁壘的臉色,再翻翻他的眼睛,當即便知道沒救了。拿根銀針紮了紮他的人中,又試了試口中黑血,搖頭站起身道:“沒救了。”
諸葛嘉臉色難看:“怎麽死的?”
“中毒身亡,想是……他被捕時口中藏了毒蠟丸,如今受刑不過,便……咬破自盡了。”
“不可能。”朱聿恒斷然道,“他是在照影雙洞中被捕的,如此間不容發的陣法中,氣息一岔便會出事,誰會事先在口中藏著毒蠟丸?”
諸葛嘉急怒至極,命人將梁壘拖下去後用漏鬥將綠豆水灌了一肚子,又一再催吐,折騰了足有半個時辰。
但,他斷了氣,終究沒能救回來。
朱聿恒看著梁壘死去,神情若冰。
梁壘最後那句話,在他心頭久久盤旋——
那陣法早已消失,你們還要如何尋找!
這是他毒發後神誌不清的瘋話,還是隱藏著什麽不為人知的內幕?
第183章 朔風吹雪(2)
堂下天井中,紅燭燒殘,匠人們還在拚湊地圖。
事關重大,地圖拚出來後,已經送到皇帝居處。此時他正撚須站在廊下,沉吟審視麵前石板。
見朱聿恒來了,皇帝示意過來與自己一起查看。
之前的崩塌顯然威力極大,石板已碎裂成二三十塊,小如指甲蓋,大如巴掌,被洗刷得幹幹淨淨,又精心拚湊貼好,呈現出上麵的地圖。
這塊石板與他之前在高台上見過的無異,都是借助石頭本身的紋理,然後在其上淺刻紋路,形成地圖。隻是這幅顯得格外粗糙些,非但表麵坑坑窪窪不曾打磨平整,連地圖淺刻都是倉促而就,線條草草,仿佛要消失在石板本身的紋路間。
石麵上,一條江河自西而來,流向東南。河流的南岸是一片繁華城市,而河流中則是一片形同草鞋的沙洲,被滾滾浪濤包圍著。
皇帝端詳著這副地圖,問朱聿恒:“看得出是哪一帶嗎?”
朱聿恒端詳著石板上的河流,思忖道:“自海邊回來後,孫兒便一直尋找相同的地勢,可不是河流方向不對,就是沙洲形狀不對,因此……至今未有定論。”
而關係這個陣法的地圖,又總是潦草難解。
想起梁壘臨死之前所說的“消失”之語,再看看石板上那些倉促而就似要消亡的線條,他一時又陷入深思。
皇帝沉吟片刻,問:“接下來,你準備如何?”
“昆侖山闕如今冰封萬裏,無法進入,再說時間也已來不及。孫兒已決定孤注一擲,南下橫斷山。”
天色尚未大亮,傅準便被人從睡夢中拖出,麵色更顯蒼白憔悴。
聽說是皇帝要詢問當年陣法之事,他攜帶著傅靈焰的手劄而來,將其攤開翻到最後幾頁。
正是莽莽大山之中,六道白水橫劈開七座綿延大山,當中有瀑布自山巔而下,周圍霧氣彌漫,一片空白,仿似迷失的幻境。
旁邊寫的注語是:青鸞乘風一朝起,鳳羽翠冠日光裏。
皇帝望向傅準:“這是何解?”
傅準道:“這兩句詩與地形毫無關聯,應該指的是機關發動時的情形了。那邊本就是深山老林,處處激流險灘、懸崖峭壁,地勢之險匪夷所思,如今看這批注,要在其中尋找青鸞,怕是更縹緲不定了。”
“既然有了具體的山脈與水道,隻要一路追循而去,遇水架橋,逢山開路,必定能尋到正確的地點。”朱聿恒堅決道,“當年傅靈焰能憑著韓宋的人手辦到的事情,我們如今怎麽會辦不到?”
皇帝亦以為然,道:“既然如此艱難,那便務必請傅閣主也率領人馬,隨同皇太孫進山破陣,免得百姓受難。”
傅準露出“自作自受”的苦笑:“是。”
皇帝又指向旁邊那塊石板:“此外,還有個沙洲上的陣法,尚無法定位,傅閣主怎麽看?”
許是冬夜寒風太冷了,傅準袖手看了麵前這塊石板許久,才緩緩道:“難怪我祖母留下的手劄中沒有這個陣法,這怕是個……天雷無妄之陣。”
“天雷無妄?”
這是周易第二十五卦之象。無妄之行,窮之災。若是解簽的話,這是下下簽。
“九玄門與道門術數關聯密切,因此有虛必有實、有死必有生。而這天雷無妄之陣,則是代表此陣為虛、為死、為消失不見卻又隨時隱於身旁之陣。”
皇帝不由微皺眉頭,覺得未免太過玄虛,世間哪會有這般陣法存在。
但他看向朱聿恒,卻發現他臉上無法抑製地顯出動容之色,一貫冷靜沉穩的皇太孫,竟陷入了錯愕深思。
傅準繼續道:“無妄者,不測也。此陣既已隱沒,再去尋求非當徒勞,還會陷入絕境。行有眚,無攸利,若用於出行破陣,大凶。若推斷具體方位,則不在五行之中,消失於世,無從尋覓。”
見朱聿恒皺眉,皇帝便問:“聿兒,你對這天雷無妄之陣,有何見解?”
朱聿恒道:“適才孫兒奉陛下之命,前去審訊青蓮宗梁壘。他於自盡之前吐露的下一個陣法,便是這般說辭。”
皇帝神情冷肅:“哦?青蓮宗也知曉此陣?”
“是,他說這陣法早已消失,無法尋找。”
傅準道:“青蓮宗不過憑著我祖母當年留下的隻言片語,妄測一二天機而已。不過這陣法確屬鬼神難測、無跡可尋。”
“傅閣主也沒有頭緒?”
“世間種種力量,必得先存在,而後才能擊破。如今麵前一團虛空,一個消失的陣法,無從尋覓,又能如何破解?”傅準回看朱聿恒,正色道,“所以事到如今,橫斷山脈之陣,已是不得不破了。”
原本八個陣法,在其他五個依次發動後,還留存三個,牽係著朱聿恒身上三道血脈。
但昆侖山闕大雪封山,他們已無法前往;天雷無妄之陣,地圖模糊難尋,詭異莫解;那麽他的山河社稷圖,隻能牽係在橫斷山脈的陣法之上了。
隻是……
朱聿恒垂眼看著那塊石板地圖。
從高台上模糊的痕跡,到手劄中消失的地圖,再到如今這線條若失的石板,似乎都在證明,這是一個與其他七個陣法都截然不同的、詭異怪誕的陣法。
既然有河有城,縱使它後來會消失,但在一開始,它必定是曾經設置好的,而且是有具體設置地點的。
一個消失的陣法,如何能有這些具體的情境?
大軍回京途中,大雨夾雜著雪片,劈頭蓋臉下了起來。
軍衣冰涼,角弓難開。軍中雖備有蓑衣鬥笠,但也無法顧及所有人,在這樣的處境中冒著雨雪行軍,其艱難可想而知。
人困馬乏,士卒們在泥濘中深一腳淺一腳前行。冰冷的泥水凍裂了雙腳,還要急速行軍趕路,個個都是叫苦不迭。
朱聿恒騎馬沿著隊伍跑了一段,查看軍士們的情況。
馬蹄虛軟,前行阻滯,身上的油絹衣擋住了雨水,卻擋不住透進來的寒氣。眼看士氣沮喪,他抬頭看向前方一望無際的蜿蜒平原,並無任何足以遮風避雨之處。
撥馬趕到隊伍之前,他詢問前方引路的向導:“何處可以安營紮寨?”
“雨雪這般交加,四下沒有可供生火休整之處,就算紮下了營寨,士兵依舊隻能凍餓等待。不如按照原計劃前行,讓將士們再熬一熬,翻過前麵這兩道丘陵,上山脊而南行,十裏開外便是宣府鎮轄下榆木川,到時候好好休整即可。”
旁邊人聽到宣府二字,都是精神大振,頓時覺得麵前這區區兩道小丘陵也不算什麽了。
宣府是聖上登基之後設的九大邊鎮之一,離京城四百裏,地勢極為險要,是扼住北元南下的咽喉之地。因此那裏設置了石垣壕塹,烽火煙台,將士眾多,極為嚴正工整。
朱聿恒回馬到禦駕旁,隔窗對皇帝說了此事,他點頭許可後,便命加快行程。
冬日荒原之上草木盡枯,又被雨雪覆蓋,哪還有路徑可尋,唯有辨認著前方山巒,一路前行。
翻過兩座荒丘,便看見了突出的山脊,眾人隨即向南而行。
按向導所說,十裏開外便是宣府。疲憊交加、凍餓相迫的士卒們滿懷期待,無需催促便紛紛加快了腳步,向著正南方而去。
然而,走了足有十數裏,宣府那高大的城牆關隘久未出現,麵前依舊是茫茫的雨雪荒原。
原本昂揚的眾人,腳步都漸漸沉重了起來。雖然口中銜枚無人發聲,但難掩身體與麵容的遲疑。
朱聿恒打馬到隊伍之前,正看到前方兩名斥候從蒙蒙雨雪之中奔來,跑到向導麵前。
他撥馬向前,正聽到他們結結巴巴道:“宣府、宣府……不見了!”
“什麽不見了?”向導震驚之下又莫名其妙,正要追問,朱聿恒見斥候神情不對,怕影響士氣,示意後方隊伍停下略加修整。
他帶著向導與這兩個斥候一起向前再走了一段路,前方雨雪之中視野朦朧,確實隻有山巒起伏,沒有任何城關痕跡,便問:“怎麽回事?這麽大一個宣府鎮,駐軍十萬,怎會不見了?”
“真……真的不見了!”年長的那個斥候結結巴巴,指著身後惶惑道,“小的就是宣府鎮的斥候,陛下五次北伐皆從宣府出,屬下隨同了三次,對此地是了如指掌!翻過兩道山丘,過山脊而南轉,便是榆木川。過榆木川五裏,便是宣府上北路,築獨石城,裏麵的參將與守備小的都見過……”
朱聿恒在心中暗自計算了一下路程,他對於長短數字極為敏感,自然不會出錯,立即便道:“這麽說,按照行程,大軍本該到獨石城了?”
“是,可如今,榆木川不見了,獨石城不見了,宣府鎮……咱們也找不到了!”
“豈有此理!”向導惶急,怒道,“是不是你們在雨雪中認錯了方向,導致大軍迷失?”
“不可能!此間平原緩丘,一覽無餘,山脊絕不會轉移!我們二人都是因為擅長辨認方向所以被選為斥候向導,而且每個人手中羅盤也準確無誤指向正南,如何會有錯誤!”
朱聿恒打斷他們爭執:“如今麵臨困境,你們爭執推諉又有何用?本王問你們,如今大軍身處何處,你們有確切方位嗎?”
幾個人都是沉默訥訥,斥候結結巴巴道:“路都沒了,一路的標記物也消失了,適才我們又前行了數裏,也沒探尋到任何地方……”
這意思便是,他們迷失在了雨雪交加的荒原中,連方向都無從尋起。
朱聿恒眺望前方蒙蒙雨雪,終於道:“既然前行無處,不若先行返回,召集所有斥候,與你們三人一起,再度尋路吧。”
聽皇太孫殿下發話,再看看迷失的前路,三人隻能依言回歸隊中,跑到前方去。
數萬大軍綿延數裏,調頭殊為不易。前方各將領招展旗幟,傳令官穿梭來去,發號施令。
“住口!”
朱聿恒緩緩吹了吹杯中熱茶,問:“惱羞成怒了?既然你們青蓮宗如此救苦救難,那麽下一個地方要去何處?南下?橫斷山脈,還有哪裏?”
橫斷山脈四字入耳,梁壘的神情頓時一變。
顯然他身為青蓮宗重要人物,確實知道傅靈焰幾個陣法的所在。但隨即,他便放聲大笑出來:“想從我口中套取陣法所在?你做夢!那陣法早已消失,你們還要如何尋找!”
朱聿恒目光微冷,抬眼瞄向他:“早已消失,是什麽意思?”
“哼,天作孽,猶可為,自作孽,不可活!你們爭權奪利,為了權勢無所不用其極,現在反倒……”
話音未落,他喉口忽然卡住,隻聽得喉管中傳來輕微的咕咕聲,聲音戛然而止。
朱聿恒見勢不對,將茶碗一擱,霍然起身。
諸葛嘉見多了詐死發難的囚犯,立即大步走到梁壘麵前,舉起手中的刀尖抵在他的心口,低頭審視他的情況。
隻見梁壘口鼻中全是黑血湧出,眼睛死死瞪著他,已經隻有出氣沒有進氣了。
諸葛嘉立即扭頭,大吼:“叫郎中來!”
為防審訊時下手太重,牢中審重犯時一般都會喚來郎中以備萬一。
耳邊腳步聲響,郎中背著藥箱匆匆趕進來,一看梁壘的臉色,再翻翻他的眼睛,當即便知道沒救了。拿根銀針紮了紮他的人中,又試了試口中黑血,搖頭站起身道:“沒救了。”
諸葛嘉臉色難看:“怎麽死的?”
“中毒身亡,想是……他被捕時口中藏了毒蠟丸,如今受刑不過,便……咬破自盡了。”
“不可能。”朱聿恒斷然道,“他是在照影雙洞中被捕的,如此間不容發的陣法中,氣息一岔便會出事,誰會事先在口中藏著毒蠟丸?”
諸葛嘉急怒至極,命人將梁壘拖下去後用漏鬥將綠豆水灌了一肚子,又一再催吐,折騰了足有半個時辰。
但,他斷了氣,終究沒能救回來。
朱聿恒看著梁壘死去,神情若冰。
梁壘最後那句話,在他心頭久久盤旋——
那陣法早已消失,你們還要如何尋找!
這是他毒發後神誌不清的瘋話,還是隱藏著什麽不為人知的內幕?
第183章 朔風吹雪(2)
堂下天井中,紅燭燒殘,匠人們還在拚湊地圖。
事關重大,地圖拚出來後,已經送到皇帝居處。此時他正撚須站在廊下,沉吟審視麵前石板。
見朱聿恒來了,皇帝示意過來與自己一起查看。
之前的崩塌顯然威力極大,石板已碎裂成二三十塊,小如指甲蓋,大如巴掌,被洗刷得幹幹淨淨,又精心拚湊貼好,呈現出上麵的地圖。
這塊石板與他之前在高台上見過的無異,都是借助石頭本身的紋理,然後在其上淺刻紋路,形成地圖。隻是這幅顯得格外粗糙些,非但表麵坑坑窪窪不曾打磨平整,連地圖淺刻都是倉促而就,線條草草,仿佛要消失在石板本身的紋路間。
石麵上,一條江河自西而來,流向東南。河流的南岸是一片繁華城市,而河流中則是一片形同草鞋的沙洲,被滾滾浪濤包圍著。
皇帝端詳著這副地圖,問朱聿恒:“看得出是哪一帶嗎?”
朱聿恒端詳著石板上的河流,思忖道:“自海邊回來後,孫兒便一直尋找相同的地勢,可不是河流方向不對,就是沙洲形狀不對,因此……至今未有定論。”
而關係這個陣法的地圖,又總是潦草難解。
想起梁壘臨死之前所說的“消失”之語,再看看石板上那些倉促而就似要消亡的線條,他一時又陷入深思。
皇帝沉吟片刻,問:“接下來,你準備如何?”
“昆侖山闕如今冰封萬裏,無法進入,再說時間也已來不及。孫兒已決定孤注一擲,南下橫斷山。”
天色尚未大亮,傅準便被人從睡夢中拖出,麵色更顯蒼白憔悴。
聽說是皇帝要詢問當年陣法之事,他攜帶著傅靈焰的手劄而來,將其攤開翻到最後幾頁。
正是莽莽大山之中,六道白水橫劈開七座綿延大山,當中有瀑布自山巔而下,周圍霧氣彌漫,一片空白,仿似迷失的幻境。
旁邊寫的注語是:青鸞乘風一朝起,鳳羽翠冠日光裏。
皇帝望向傅準:“這是何解?”
傅準道:“這兩句詩與地形毫無關聯,應該指的是機關發動時的情形了。那邊本就是深山老林,處處激流險灘、懸崖峭壁,地勢之險匪夷所思,如今看這批注,要在其中尋找青鸞,怕是更縹緲不定了。”
“既然有了具體的山脈與水道,隻要一路追循而去,遇水架橋,逢山開路,必定能尋到正確的地點。”朱聿恒堅決道,“當年傅靈焰能憑著韓宋的人手辦到的事情,我們如今怎麽會辦不到?”
皇帝亦以為然,道:“既然如此艱難,那便務必請傅閣主也率領人馬,隨同皇太孫進山破陣,免得百姓受難。”
傅準露出“自作自受”的苦笑:“是。”
皇帝又指向旁邊那塊石板:“此外,還有個沙洲上的陣法,尚無法定位,傅閣主怎麽看?”
許是冬夜寒風太冷了,傅準袖手看了麵前這塊石板許久,才緩緩道:“難怪我祖母留下的手劄中沒有這個陣法,這怕是個……天雷無妄之陣。”
“天雷無妄?”
這是周易第二十五卦之象。無妄之行,窮之災。若是解簽的話,這是下下簽。
“九玄門與道門術數關聯密切,因此有虛必有實、有死必有生。而這天雷無妄之陣,則是代表此陣為虛、為死、為消失不見卻又隨時隱於身旁之陣。”
皇帝不由微皺眉頭,覺得未免太過玄虛,世間哪會有這般陣法存在。
但他看向朱聿恒,卻發現他臉上無法抑製地顯出動容之色,一貫冷靜沉穩的皇太孫,竟陷入了錯愕深思。
傅準繼續道:“無妄者,不測也。此陣既已隱沒,再去尋求非當徒勞,還會陷入絕境。行有眚,無攸利,若用於出行破陣,大凶。若推斷具體方位,則不在五行之中,消失於世,無從尋覓。”
見朱聿恒皺眉,皇帝便問:“聿兒,你對這天雷無妄之陣,有何見解?”
朱聿恒道:“適才孫兒奉陛下之命,前去審訊青蓮宗梁壘。他於自盡之前吐露的下一個陣法,便是這般說辭。”
皇帝神情冷肅:“哦?青蓮宗也知曉此陣?”
“是,他說這陣法早已消失,無法尋找。”
傅準道:“青蓮宗不過憑著我祖母當年留下的隻言片語,妄測一二天機而已。不過這陣法確屬鬼神難測、無跡可尋。”
“傅閣主也沒有頭緒?”
“世間種種力量,必得先存在,而後才能擊破。如今麵前一團虛空,一個消失的陣法,無從尋覓,又能如何破解?”傅準回看朱聿恒,正色道,“所以事到如今,橫斷山脈之陣,已是不得不破了。”
原本八個陣法,在其他五個依次發動後,還留存三個,牽係著朱聿恒身上三道血脈。
但昆侖山闕大雪封山,他們已無法前往;天雷無妄之陣,地圖模糊難尋,詭異莫解;那麽他的山河社稷圖,隻能牽係在橫斷山脈的陣法之上了。
隻是……
朱聿恒垂眼看著那塊石板地圖。
從高台上模糊的痕跡,到手劄中消失的地圖,再到如今這線條若失的石板,似乎都在證明,這是一個與其他七個陣法都截然不同的、詭異怪誕的陣法。
既然有河有城,縱使它後來會消失,但在一開始,它必定是曾經設置好的,而且是有具體設置地點的。
一個消失的陣法,如何能有這些具體的情境?
大軍回京途中,大雨夾雜著雪片,劈頭蓋臉下了起來。
軍衣冰涼,角弓難開。軍中雖備有蓑衣鬥笠,但也無法顧及所有人,在這樣的處境中冒著雨雪行軍,其艱難可想而知。
人困馬乏,士卒們在泥濘中深一腳淺一腳前行。冰冷的泥水凍裂了雙腳,還要急速行軍趕路,個個都是叫苦不迭。
朱聿恒騎馬沿著隊伍跑了一段,查看軍士們的情況。
馬蹄虛軟,前行阻滯,身上的油絹衣擋住了雨水,卻擋不住透進來的寒氣。眼看士氣沮喪,他抬頭看向前方一望無際的蜿蜒平原,並無任何足以遮風避雨之處。
撥馬趕到隊伍之前,他詢問前方引路的向導:“何處可以安營紮寨?”
“雨雪這般交加,四下沒有可供生火休整之處,就算紮下了營寨,士兵依舊隻能凍餓等待。不如按照原計劃前行,讓將士們再熬一熬,翻過前麵這兩道丘陵,上山脊而南行,十裏開外便是宣府鎮轄下榆木川,到時候好好休整即可。”
旁邊人聽到宣府二字,都是精神大振,頓時覺得麵前這區區兩道小丘陵也不算什麽了。
宣府是聖上登基之後設的九大邊鎮之一,離京城四百裏,地勢極為險要,是扼住北元南下的咽喉之地。因此那裏設置了石垣壕塹,烽火煙台,將士眾多,極為嚴正工整。
朱聿恒回馬到禦駕旁,隔窗對皇帝說了此事,他點頭許可後,便命加快行程。
冬日荒原之上草木盡枯,又被雨雪覆蓋,哪還有路徑可尋,唯有辨認著前方山巒,一路前行。
翻過兩座荒丘,便看見了突出的山脊,眾人隨即向南而行。
按向導所說,十裏開外便是宣府。疲憊交加、凍餓相迫的士卒們滿懷期待,無需催促便紛紛加快了腳步,向著正南方而去。
然而,走了足有十數裏,宣府那高大的城牆關隘久未出現,麵前依舊是茫茫的雨雪荒原。
原本昂揚的眾人,腳步都漸漸沉重了起來。雖然口中銜枚無人發聲,但難掩身體與麵容的遲疑。
朱聿恒打馬到隊伍之前,正看到前方兩名斥候從蒙蒙雨雪之中奔來,跑到向導麵前。
他撥馬向前,正聽到他們結結巴巴道:“宣府、宣府……不見了!”
“什麽不見了?”向導震驚之下又莫名其妙,正要追問,朱聿恒見斥候神情不對,怕影響士氣,示意後方隊伍停下略加修整。
他帶著向導與這兩個斥候一起向前再走了一段路,前方雨雪之中視野朦朧,確實隻有山巒起伏,沒有任何城關痕跡,便問:“怎麽回事?這麽大一個宣府鎮,駐軍十萬,怎會不見了?”
“真……真的不見了!”年長的那個斥候結結巴巴,指著身後惶惑道,“小的就是宣府鎮的斥候,陛下五次北伐皆從宣府出,屬下隨同了三次,對此地是了如指掌!翻過兩道山丘,過山脊而南轉,便是榆木川。過榆木川五裏,便是宣府上北路,築獨石城,裏麵的參將與守備小的都見過……”
朱聿恒在心中暗自計算了一下路程,他對於長短數字極為敏感,自然不會出錯,立即便道:“這麽說,按照行程,大軍本該到獨石城了?”
“是,可如今,榆木川不見了,獨石城不見了,宣府鎮……咱們也找不到了!”
“豈有此理!”向導惶急,怒道,“是不是你們在雨雪中認錯了方向,導致大軍迷失?”
“不可能!此間平原緩丘,一覽無餘,山脊絕不會轉移!我們二人都是因為擅長辨認方向所以被選為斥候向導,而且每個人手中羅盤也準確無誤指向正南,如何會有錯誤!”
朱聿恒打斷他們爭執:“如今麵臨困境,你們爭執推諉又有何用?本王問你們,如今大軍身處何處,你們有確切方位嗎?”
幾個人都是沉默訥訥,斥候結結巴巴道:“路都沒了,一路的標記物也消失了,適才我們又前行了數裏,也沒探尋到任何地方……”
這意思便是,他們迷失在了雨雪交加的荒原中,連方向都無從尋起。
朱聿恒眺望前方蒙蒙雨雪,終於道:“既然前行無處,不若先行返回,召集所有斥候,與你們三人一起,再度尋路吧。”
聽皇太孫殿下發話,再看看迷失的前路,三人隻能依言回歸隊中,跑到前方去。
數萬大軍綿延數裏,調頭殊為不易。前方各將領招展旗幟,傳令官穿梭來去,發號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