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夫人哽著禁不住落淚:“你隻準想!我隻剩下你一個女兒!這種事怎麽都輪不到你去。”
容寧輕輕抱住自家娘親:“駐守的將士們也是別人的兒子,別人的父親。我努努力,幹掉北狄皇帝,和北狄敗將商量商量,爭取讓以後再無戰事。”
這還沒打仗呢,已經幻想著敵人戰敗。
容寧正經不了一刻,話沒一會兒就成嚴肅瞎扯:“而且我打不過可以逃。我逃起來可快了,自小就能帶上徐繆淩,邊跑邊放火。加起來四條腿比馬的四條腿都快。”
曹夫人又哭又笑的推開容寧:“說得都是什麽話!你能說服聖上再來和我說。”
容寧見娘親鬆口,朝著邊上旁觀的嫂嫂擠了擠眼,惹得本有些傷感的林芷攸差點笑出了聲。林芷攸眼底有著一絲惆悵,卻也配合溫和擠了擠眼。
笄禮很快結束,林芷攸將曹夫人送回房平息心情。容寧很快將漂亮的衣裙換下,重新穿上校尉裝,快步出門前往永安園。
她早早向聖上提交了拜見意向。
身為帝王,皇帝每天要操勞的事很多。除了朝中重臣之外,常常隻有皇帝召見臣子,少有臣子敢主動去勞煩皇帝。容家特殊,皇帝看在容寧今日笄禮的份上,自是應了容寧的請求。
永安園書房內,皇帝閱著奏折。朱紅勾勒的同時,他和身邊太監何祥打趣:“容校尉自小就有意思,長了一張純善俏麗的臉,折騰的事是半點沒少做。哎,走到哪裏都能逗笑一群人,讓誰都生不起氣。結果轉眼成年,今日笄禮了。”
身邊太監何祥躬身:“容校尉有勇有謀,在侍衛營裏常常得到誇獎。若非女子之身,早已為陛下征戰沙場,立汗馬功勞。”
皇帝手一頓,很快又繼續批閱:“小七這兩年做得極好,朕看著他也總想到容軒容寧。天為何就非要妒英才,給他們增點缺?”
明明正在談論人,何祥卻說了一聲話:“陛下,再過一刻該用藥了。用完再見容校尉,也可多說些話。”
皇帝:“嗯。”
一刻後,何祥端來了一碗藥。
皇帝一飲而盡,皺著眉再漱口,最後用白水貢糖壓下了藥味。他不得不承認:“郭院判改動藥味是有點成效。這藥吃著比以前不苦了點。”
何祥當即笑開:“術有精通。”
書房門窗暢通。當藥味散去,何祥才躬身出門吩咐人,引容校尉前來拜見聖上。
容寧跟隨前麵的太監規矩走著,很快見到皇帝。
她行禮:“陛下。”
“免了。直接說事吧。”皇帝吃了藥,慵懶小憩中。他往椅上靠了靠,對小輩很是隨和,更別提他也算看著容寧一年年長大的,“怎麽突然想著來找朕?”
容寧直言:“臣懇請前往邊疆。”
書房內安安靜靜,皇帝盯著容寧若有所思,半響後才開口:“你這個年紀尚且沒有婚嫁。再過兩年正好成婚。可有看好的郎君?”
容寧根本沒搭理皇帝結婚的話題,再次重複:“臣懇請前往邊疆。”
她再說了一句:“臣請旨為兄長複仇。”
皇帝打量著躬身低頭行禮的少女。
麵容姣好,看上去沒有多少棱角。身子挺拔,比起他身邊的侍衛而言顯得還是偏瘦小。性格調皮,功夫在京城中是一等一的好。
錦衣衛指揮使今年也曾與他匯報過:“京中哪怕是錦衣衛,若非拚性命,如今已無一人可比得過容校尉。”
說好笑通俗一點就是,容寧年紀輕輕已經打遍京城無敵手。
容軒離世三年至今,容校尉幾乎是不要命在成長著。所謂的“調皮”,是年長者對年幼者的調侃,是年幼者的竭盡全力。
若是真的出兵打仗,以容家女的身份,她的的確確可以輕易馭下。
皇帝考量的同時,自是會將權勢和朝堂一並考慮在內。百官的想法和反應也一並在他思量範疇裏。隻是他不由自主又想到容寧的這句——
“臣請旨為兄長複仇。”
容軒啊。
容軒。
容軒在這個年紀也是如此稚嫩,帶著憧憬與忠心衝到自己麵前來。皇帝幾乎將麵前的少女和當年尚未成年的容軒重疊在一起。
再後來,他大捷歸來,再後來,送其出征。
皇帝合上眼,往日曆曆在目:“容校尉領三千騎兵。與將士前往北疆,助定國公鎮守大乾子民。三年一述職。在期間,你非女子,非容家人,一切聽從軍令,不可違。”
容寧抬眸,大聲:“是!”
帝王聖旨不可違。
京城百官聽到這離譜的旨意,到底還是震撼了一下。隨後幾□□堂之上吵得不可開交,但又根本沒法讓皇帝撤回旨意。
容寧領了旨,走出六親不認的步伐,前去挑選了三千騎兵。騎兵可和普通步兵不同,各個都是配備戰馬和盔甲的精兵!其中有一些還是她兄長當年手下的士兵。
挑選完,容寧又邁著六親不認的步伐,約上了這兩年來自己“雪中送炭”結交來的好友。她在家裏提筆就寫:“出征在即,請我吃飯,請我喝酒。”
聖旨從不開玩笑,指定了容寧去鎮守北疆,當然不日就要出征。容寧出征之前,自然要和好友們在玲瓏閣大吃一頓,算作好友給她踐行。
玲瓏閣雅座內一角,尚未開封的酒壇子累疊起來,直接堆了個小塔,看著極為嚇人。
徐繆淩一身勁裝坐在次座上,揉著頭:“等等,都要出征了,她到底為什麽還有膽子敢約我們這麽喝酒?”
郭川性格溫和,臉上露出無奈:“她讓我多準備了一些解酒藥。說是誰要是喝得太多了,來兩粒,反正不能掃她的興。往後出征很長一段時間要戒酒。”
年輕的翰林院學士李古陽容貌明豔,頗有潔癖,用帕子將麵前桌再擦了一遍,很愁:“喝就喝,不要吐。回去要沐浴就夠麻煩,不想丟衣服。”
他這一句,讓還有幾個被拉過來沒什麽官職的小年輕心中一顫:這到底要喝成什麽模樣啊!
第23章
玲瓏閣愈發會做生意。
天下這些年較為太平,米糧產量逐年遞增。老百姓釀酒的本事也是與日俱增。玲瓏閣這些年每年都會釀兩款新酒。一款口味清淡一些,一款高燒。
酒非一日釀成,尤其高燒更是價格不菲。隻是對比起玲瓏閣的飯菜價,每年新出的酒並沒有算貴到離譜。至少對京中人來說,吃頓飯要一壇是絕對買得起。
像容寧這一群人家中富裕的,直接叫了十幾壇酒。
容寧三兩步衝到地方,打開雅座門後高興落座。郭川溫和讓小二上菜,還是勸了容寧一句:“解酒藥是帶了,但你不要喝太多。趕路勞累,你不能不把身體當回事。”
徐繆淩在一旁將酒開壇,先給他自己倒了一杯,再給在場人杯裏倒過去:“勸說要有用,京中解酒藥也不會賣那麽好了。”
他倒完酒沒有勸酒,自顧自拿起自己的酒,朝著容寧舉了舉,隨後一飲而盡。
容寧舉起舉杯配合一飲而盡,心情愉悅:“不會喝太多。我心裏有數。”
隻是每個人心裏所謂的有數各有差別,有人覺得一兩壇足夠,像容寧如今一兩壇不過是開開胃。
喝酒碰頭,當然是什麽話都聊。有人開口問容寧:“陛下怎麽答應讓你出征的?朝上那幾天都吵翻天了。”
容寧吃著菜墊肚子:“說答應就答應了。我能打,又是容家人。他試試給我三千兵無傷大雅。”
李古陽有官身,對朝廷吵翻天的事深有感觸,垂下眼遮掩住眼神裏透出的情緒:“翰林院裏也在說。有些人書讀得再高,也不過如此。”
另一個學子順著翻白眼:“國子監沒好到哪裏去。還有人說女子不該書讀太多,自小習武更是不妥。”
容寧一聽,極為惋惜:“啊,這樣,出征太急了。不然還能約你們一起給他們套麻袋。讓他們深刻明白什麽叫禍從口出。”
眾人被容寧的話逗樂,一起惋惜起來:“是啊。你走了,我們在京城中肯定要無聊好一陣了。”
“上回羞辱李古陽那個還是打輕了。”
“是,就該折斷他的腿。”
“沒辦法,誰讓人幹脆辭官逃回老家了。總不能追去老家套人麻袋吧。”
容寧最初幫人是帶有目的。但皇子於微末處的太少,而幫皇子時,總會不自覺順手幫了旁人。京城中聰明人太多,不知不覺大家都聚集到一起。轉眼反而組成了京中助人為樂小團夥。
再後來幫人,容寧目的性就少了很多,反而樂在其中。
徐繆淩在錦衣衛那兒掛了名,容寧的所作所為,錦衣衛指揮使知情,皇帝當然也知道。
對容寧這種關愛京城中皇子以及有才學子的行為,皇帝當然是樂於見的,不僅沒有戳破,還讓錦衣衛順手幫了點小忙。
容寧笑盈盈含一口酒入肚。火辣的高燒灼熱了她嗓子與胸腔,讓她渾身暖洋洋:“李古陽,你爹好不容易自證清白從牢裏出來,最近日子過得怎麽樣?”
“還成。沒事幹就在家裏作畫寫字。”李古陽手把玩著酒盞,“沒人敢來拜訪,他心情是抑鬱了些,但能活著就夠了。”
有人同情:“總歸還是得罪了人。官位也沒複,一個人在家裏是無趣。”
另一人感慨:“還好你提早考科舉,年紀輕輕中了進士。你看趙誌衝,晚一步,步步晚。現在受限於他父親,監生也不好做,科舉也沒法繼續往下考。”
有人撇嘴:“又不是徹底斷了他的路。隨便去哪家當個謀士不就成了。一天天眼高手低的。在國子監那會兒就見他趾高氣揚的。在國子監的哪個不是家裏有點關係。”
先前同情李古陽父親的人消息靈通些:“趙誌衝不是去了二皇子那兒麽?我們替他愁什麽。混得出就是他本事,混不出就這點本事。”
容寧問了聲徐繆淩:“趙誌衝去二皇子那兒?二皇子謀士那麽多,他出頭很難吧。”
徐繆淩微點頭:“難。”
說著二皇子,幾人又膽子頗為大,聊起在朝的幾位皇子:“大皇子要求多建惠民醫館,郭川,太醫院是不是忙壞了?”
郭川如今剛進太醫院,算不得禦醫。他近來真忙壞了,不由點頭:“大夫都是世家傳承或者民間師徒教出來的,人太少。很多民間大夫不會說官話,還有不會習字的,要入惠民醫館非常麻煩。”
大皇子是有了仁義的名頭,苦的是他們這些行醫的人。教一個大夫要付出的心力太大,大皇子光提議又不給人又不給錢。
郭川煩惱:“去掉要派到宗室和各州府的醫師,餘下幾乎沒有人可以派去惠民醫館。”
“開始做了就算是好事,老百姓看病方便多了。”另一個說著二皇子,“二皇子好像剛從徽州回來?治洪災回來,不知道有什麽消息。”
徐繆淩手微頓。徽州去賑災的糧和錢都被貪了不少,事剛報上去。
這些不能說。
徐繆淩若無其事繼續喝酒。
“四皇子還是喜歡釣魚啊。他怎麽天天去釣魚?”
“比五皇子天天沉迷蹴鞠好多了。每年都要拉著人比賽。還有女子場。我聽說每年都要讓去找容寧,希望容寧一起踢球。”
容寧被點到名字,頓感頭痛:“別說了,他帶動著侍衛私下去玩蹴鞠,最後聖上發怒直接禁了京中侍衛非值守期間玩蹴鞠。我身為校尉更加不可能應了。”
軍中娛樂限製極多,在軍中禁酒禁賭禁蹴鞠。這些都是怕耽擱事。祖帝在位時,有過將士出征賭博蹴鞠且擁婦女入懷,根本不練兵的。於是當年便禁了軍中做這些事。
在京中值守的侍衛私下本可以喝喝酒,出去玩一玩。誰想五皇子讓認識的侍衛一起踢蹴鞠,踢著踢著結了仇,轉頭值守的時候鬧起來出了差錯。
結果可想而知。
眾人紛紛感慨:“五皇子是有點鬧騰了。”
一個個往後說,當然說到了七皇子。李古陽對七皇子很是看好:“我之前想過,要是往後京城待不下去了,等七皇子有了封地,我就請命去他封地當個小縣令。”
當即有人附和:“七皇子每回政見頗有意思。正好身體不好,手下肯定差人手。指不定你去他封地,過段時間你就成知府了。”
容寧輕輕抱住自家娘親:“駐守的將士們也是別人的兒子,別人的父親。我努努力,幹掉北狄皇帝,和北狄敗將商量商量,爭取讓以後再無戰事。”
這還沒打仗呢,已經幻想著敵人戰敗。
容寧正經不了一刻,話沒一會兒就成嚴肅瞎扯:“而且我打不過可以逃。我逃起來可快了,自小就能帶上徐繆淩,邊跑邊放火。加起來四條腿比馬的四條腿都快。”
曹夫人又哭又笑的推開容寧:“說得都是什麽話!你能說服聖上再來和我說。”
容寧見娘親鬆口,朝著邊上旁觀的嫂嫂擠了擠眼,惹得本有些傷感的林芷攸差點笑出了聲。林芷攸眼底有著一絲惆悵,卻也配合溫和擠了擠眼。
笄禮很快結束,林芷攸將曹夫人送回房平息心情。容寧很快將漂亮的衣裙換下,重新穿上校尉裝,快步出門前往永安園。
她早早向聖上提交了拜見意向。
身為帝王,皇帝每天要操勞的事很多。除了朝中重臣之外,常常隻有皇帝召見臣子,少有臣子敢主動去勞煩皇帝。容家特殊,皇帝看在容寧今日笄禮的份上,自是應了容寧的請求。
永安園書房內,皇帝閱著奏折。朱紅勾勒的同時,他和身邊太監何祥打趣:“容校尉自小就有意思,長了一張純善俏麗的臉,折騰的事是半點沒少做。哎,走到哪裏都能逗笑一群人,讓誰都生不起氣。結果轉眼成年,今日笄禮了。”
身邊太監何祥躬身:“容校尉有勇有謀,在侍衛營裏常常得到誇獎。若非女子之身,早已為陛下征戰沙場,立汗馬功勞。”
皇帝手一頓,很快又繼續批閱:“小七這兩年做得極好,朕看著他也總想到容軒容寧。天為何就非要妒英才,給他們增點缺?”
明明正在談論人,何祥卻說了一聲話:“陛下,再過一刻該用藥了。用完再見容校尉,也可多說些話。”
皇帝:“嗯。”
一刻後,何祥端來了一碗藥。
皇帝一飲而盡,皺著眉再漱口,最後用白水貢糖壓下了藥味。他不得不承認:“郭院判改動藥味是有點成效。這藥吃著比以前不苦了點。”
何祥當即笑開:“術有精通。”
書房門窗暢通。當藥味散去,何祥才躬身出門吩咐人,引容校尉前來拜見聖上。
容寧跟隨前麵的太監規矩走著,很快見到皇帝。
她行禮:“陛下。”
“免了。直接說事吧。”皇帝吃了藥,慵懶小憩中。他往椅上靠了靠,對小輩很是隨和,更別提他也算看著容寧一年年長大的,“怎麽突然想著來找朕?”
容寧直言:“臣懇請前往邊疆。”
書房內安安靜靜,皇帝盯著容寧若有所思,半響後才開口:“你這個年紀尚且沒有婚嫁。再過兩年正好成婚。可有看好的郎君?”
容寧根本沒搭理皇帝結婚的話題,再次重複:“臣懇請前往邊疆。”
她再說了一句:“臣請旨為兄長複仇。”
皇帝打量著躬身低頭行禮的少女。
麵容姣好,看上去沒有多少棱角。身子挺拔,比起他身邊的侍衛而言顯得還是偏瘦小。性格調皮,功夫在京城中是一等一的好。
錦衣衛指揮使今年也曾與他匯報過:“京中哪怕是錦衣衛,若非拚性命,如今已無一人可比得過容校尉。”
說好笑通俗一點就是,容寧年紀輕輕已經打遍京城無敵手。
容軒離世三年至今,容校尉幾乎是不要命在成長著。所謂的“調皮”,是年長者對年幼者的調侃,是年幼者的竭盡全力。
若是真的出兵打仗,以容家女的身份,她的的確確可以輕易馭下。
皇帝考量的同時,自是會將權勢和朝堂一並考慮在內。百官的想法和反應也一並在他思量範疇裏。隻是他不由自主又想到容寧的這句——
“臣請旨為兄長複仇。”
容軒啊。
容軒。
容軒在這個年紀也是如此稚嫩,帶著憧憬與忠心衝到自己麵前來。皇帝幾乎將麵前的少女和當年尚未成年的容軒重疊在一起。
再後來,他大捷歸來,再後來,送其出征。
皇帝合上眼,往日曆曆在目:“容校尉領三千騎兵。與將士前往北疆,助定國公鎮守大乾子民。三年一述職。在期間,你非女子,非容家人,一切聽從軍令,不可違。”
容寧抬眸,大聲:“是!”
帝王聖旨不可違。
京城百官聽到這離譜的旨意,到底還是震撼了一下。隨後幾□□堂之上吵得不可開交,但又根本沒法讓皇帝撤回旨意。
容寧領了旨,走出六親不認的步伐,前去挑選了三千騎兵。騎兵可和普通步兵不同,各個都是配備戰馬和盔甲的精兵!其中有一些還是她兄長當年手下的士兵。
挑選完,容寧又邁著六親不認的步伐,約上了這兩年來自己“雪中送炭”結交來的好友。她在家裏提筆就寫:“出征在即,請我吃飯,請我喝酒。”
聖旨從不開玩笑,指定了容寧去鎮守北疆,當然不日就要出征。容寧出征之前,自然要和好友們在玲瓏閣大吃一頓,算作好友給她踐行。
玲瓏閣雅座內一角,尚未開封的酒壇子累疊起來,直接堆了個小塔,看著極為嚇人。
徐繆淩一身勁裝坐在次座上,揉著頭:“等等,都要出征了,她到底為什麽還有膽子敢約我們這麽喝酒?”
郭川性格溫和,臉上露出無奈:“她讓我多準備了一些解酒藥。說是誰要是喝得太多了,來兩粒,反正不能掃她的興。往後出征很長一段時間要戒酒。”
年輕的翰林院學士李古陽容貌明豔,頗有潔癖,用帕子將麵前桌再擦了一遍,很愁:“喝就喝,不要吐。回去要沐浴就夠麻煩,不想丟衣服。”
他這一句,讓還有幾個被拉過來沒什麽官職的小年輕心中一顫:這到底要喝成什麽模樣啊!
第23章
玲瓏閣愈發會做生意。
天下這些年較為太平,米糧產量逐年遞增。老百姓釀酒的本事也是與日俱增。玲瓏閣這些年每年都會釀兩款新酒。一款口味清淡一些,一款高燒。
酒非一日釀成,尤其高燒更是價格不菲。隻是對比起玲瓏閣的飯菜價,每年新出的酒並沒有算貴到離譜。至少對京中人來說,吃頓飯要一壇是絕對買得起。
像容寧這一群人家中富裕的,直接叫了十幾壇酒。
容寧三兩步衝到地方,打開雅座門後高興落座。郭川溫和讓小二上菜,還是勸了容寧一句:“解酒藥是帶了,但你不要喝太多。趕路勞累,你不能不把身體當回事。”
徐繆淩在一旁將酒開壇,先給他自己倒了一杯,再給在場人杯裏倒過去:“勸說要有用,京中解酒藥也不會賣那麽好了。”
他倒完酒沒有勸酒,自顧自拿起自己的酒,朝著容寧舉了舉,隨後一飲而盡。
容寧舉起舉杯配合一飲而盡,心情愉悅:“不會喝太多。我心裏有數。”
隻是每個人心裏所謂的有數各有差別,有人覺得一兩壇足夠,像容寧如今一兩壇不過是開開胃。
喝酒碰頭,當然是什麽話都聊。有人開口問容寧:“陛下怎麽答應讓你出征的?朝上那幾天都吵翻天了。”
容寧吃著菜墊肚子:“說答應就答應了。我能打,又是容家人。他試試給我三千兵無傷大雅。”
李古陽有官身,對朝廷吵翻天的事深有感觸,垂下眼遮掩住眼神裏透出的情緒:“翰林院裏也在說。有些人書讀得再高,也不過如此。”
另一個學子順著翻白眼:“國子監沒好到哪裏去。還有人說女子不該書讀太多,自小習武更是不妥。”
容寧一聽,極為惋惜:“啊,這樣,出征太急了。不然還能約你們一起給他們套麻袋。讓他們深刻明白什麽叫禍從口出。”
眾人被容寧的話逗樂,一起惋惜起來:“是啊。你走了,我們在京城中肯定要無聊好一陣了。”
“上回羞辱李古陽那個還是打輕了。”
“是,就該折斷他的腿。”
“沒辦法,誰讓人幹脆辭官逃回老家了。總不能追去老家套人麻袋吧。”
容寧最初幫人是帶有目的。但皇子於微末處的太少,而幫皇子時,總會不自覺順手幫了旁人。京城中聰明人太多,不知不覺大家都聚集到一起。轉眼反而組成了京中助人為樂小團夥。
再後來幫人,容寧目的性就少了很多,反而樂在其中。
徐繆淩在錦衣衛那兒掛了名,容寧的所作所為,錦衣衛指揮使知情,皇帝當然也知道。
對容寧這種關愛京城中皇子以及有才學子的行為,皇帝當然是樂於見的,不僅沒有戳破,還讓錦衣衛順手幫了點小忙。
容寧笑盈盈含一口酒入肚。火辣的高燒灼熱了她嗓子與胸腔,讓她渾身暖洋洋:“李古陽,你爹好不容易自證清白從牢裏出來,最近日子過得怎麽樣?”
“還成。沒事幹就在家裏作畫寫字。”李古陽手把玩著酒盞,“沒人敢來拜訪,他心情是抑鬱了些,但能活著就夠了。”
有人同情:“總歸還是得罪了人。官位也沒複,一個人在家裏是無趣。”
另一人感慨:“還好你提早考科舉,年紀輕輕中了進士。你看趙誌衝,晚一步,步步晚。現在受限於他父親,監生也不好做,科舉也沒法繼續往下考。”
有人撇嘴:“又不是徹底斷了他的路。隨便去哪家當個謀士不就成了。一天天眼高手低的。在國子監那會兒就見他趾高氣揚的。在國子監的哪個不是家裏有點關係。”
先前同情李古陽父親的人消息靈通些:“趙誌衝不是去了二皇子那兒麽?我們替他愁什麽。混得出就是他本事,混不出就這點本事。”
容寧問了聲徐繆淩:“趙誌衝去二皇子那兒?二皇子謀士那麽多,他出頭很難吧。”
徐繆淩微點頭:“難。”
說著二皇子,幾人又膽子頗為大,聊起在朝的幾位皇子:“大皇子要求多建惠民醫館,郭川,太醫院是不是忙壞了?”
郭川如今剛進太醫院,算不得禦醫。他近來真忙壞了,不由點頭:“大夫都是世家傳承或者民間師徒教出來的,人太少。很多民間大夫不會說官話,還有不會習字的,要入惠民醫館非常麻煩。”
大皇子是有了仁義的名頭,苦的是他們這些行醫的人。教一個大夫要付出的心力太大,大皇子光提議又不給人又不給錢。
郭川煩惱:“去掉要派到宗室和各州府的醫師,餘下幾乎沒有人可以派去惠民醫館。”
“開始做了就算是好事,老百姓看病方便多了。”另一個說著二皇子,“二皇子好像剛從徽州回來?治洪災回來,不知道有什麽消息。”
徐繆淩手微頓。徽州去賑災的糧和錢都被貪了不少,事剛報上去。
這些不能說。
徐繆淩若無其事繼續喝酒。
“四皇子還是喜歡釣魚啊。他怎麽天天去釣魚?”
“比五皇子天天沉迷蹴鞠好多了。每年都要拉著人比賽。還有女子場。我聽說每年都要讓去找容寧,希望容寧一起踢球。”
容寧被點到名字,頓感頭痛:“別說了,他帶動著侍衛私下去玩蹴鞠,最後聖上發怒直接禁了京中侍衛非值守期間玩蹴鞠。我身為校尉更加不可能應了。”
軍中娛樂限製極多,在軍中禁酒禁賭禁蹴鞠。這些都是怕耽擱事。祖帝在位時,有過將士出征賭博蹴鞠且擁婦女入懷,根本不練兵的。於是當年便禁了軍中做這些事。
在京中值守的侍衛私下本可以喝喝酒,出去玩一玩。誰想五皇子讓認識的侍衛一起踢蹴鞠,踢著踢著結了仇,轉頭值守的時候鬧起來出了差錯。
結果可想而知。
眾人紛紛感慨:“五皇子是有點鬧騰了。”
一個個往後說,當然說到了七皇子。李古陽對七皇子很是看好:“我之前想過,要是往後京城待不下去了,等七皇子有了封地,我就請命去他封地當個小縣令。”
當即有人附和:“七皇子每回政見頗有意思。正好身體不好,手下肯定差人手。指不定你去他封地,過段時間你就成知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