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節
女知青在七零,祖宗秒送千億物資 作者:青青子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爸,關於鄭家的消息下來了。”
幾個字說完,寧家賢的眼睛猛然睜開。
寧慕安繼續:“可惜鄭家人……”
寧家賢的眸光黯淡下去,倒是聽見最後還有兩口人活著的時候,他的神色透著無奈心酸。
早就有了心理準備,可還是覺得現實殘酷。
寧家賢重重的歎了口氣,“那兩位在什麽地兒?接到帝都來,一定要厚待。”
“說來也巧,那兩位就在婉婉住的十方院,跟我們同姓,寧知漁寧簡舟祖孫倆。”
寧慕安認真回答完,卻見寧家賢的眸子亮了,“你確定!”
第180章 這牡丹花毛巾再來倆,給我弟妹跟婆婆
寧慕安一愣,隨後應聲,“是,文件下來了,正商量著後續安排。”
“安排,安排,我來安排。”寧家賢慌忙起身找鞋。
寧慕安想問點兒什麽,老爺子已經衝出門去。
寧家賢親自給十方院村委打電話,這會兒想想,當初給十方院村按電話的決定是多麽明智。
張福接了電話,聽聞寧知漁跟寧簡舟的事,張福震撼的了不得。
隨後他按照寧老爺子的指示叫了寧知漁跟寧簡舟到村委大院。
“老哥哥,天晴了。”
一句話,寧家賢淚流滿麵,寧知漁同樣紅了眼圈兒。
之前張福去說,寧知漁還有些不相信。
聽寧家賢親口說,他信了,但殘酷的真相與現實又讓他心髒抽痛。
經過深思熟慮,寧知漁謝絕了寧家賢接他去帝都的好意。
他本就是魯山省的人,雖說老家不屬江城,但在十方院早就住習慣,而且寧宛也在這兒安了家。
老家那邊沒了其他人在,回去還容易觸景傷情。
寧家賢理解他的心情,尊重他的想法。
不過,寧知漁家的老宅還是得要回來,到時候讓寧簡舟回一趟老家,露個麵兒,拿回本屬於他們的房子。
至於現在,可以先讓寧知漁跟寧簡舟搬去寧家賢之前住的院子。既然他們決定落戶在十方院,村子裏就得給安排宅基地蓋房子。
寧家賢在電話裏給又給張福交代了下,暫時給寧知漁寧簡舟做了簡單安排。至於後續,要等他去十方院那邊親自指揮。
有了寧知漁這事兒,寧家賢沉重的心情得以緩和,老寧家的氛圍也漸漸回暖。
不過都知道,寧宛奶奶以及母親的事不能隨意提及,以免老爺子傷心落淚。
寧慕安偷偷地調派人手去了水河省,希望能夠找到妹妹的屍骨。
至於沈悅卿的墓,張老頭為了爭取從輕處罰,把那十三個同誌的埋葬地全都做了交代。
這是大事兒,寧慕安趁著老爺子的心情還算不錯的時候,給老爺子說了說。
操辦沈悅卿遷墳的事沒有大辦,隻是走了個流程,叫了幾個跟寧家走的近的來家吃了頓飯。
這是老爺子的意思,而且遷墳時候,老爺子全程沉著臉,並沒有流淚。
寧巧娥的屍首還沒找回,立了個衣冠塚。
寧家賢看向衣冠塚的時候,眼皮發澀,眼圈兒紅了。
寧宛全程心情壓抑,眼淚也止不住地淌。
其餘人或多或少知道了怎麽回事,女人們都感性,夾雜著同情的、心疼的淚珠子也是不斷流出眼眶。
男人們剛毅,但也難免被沉重的事實影響情緒,一個個都繃著臉,懷揣敬畏地走完全程。
辦理完後事,老葉家的人也到了該走的時候。
葉超還得上班,地裏的活兒不能一直不做。
早在三天之前,李桂芝葉愛軍就帶著孩子先回了臨東縣。
剩下的人,寧宛準備帶著去百貨商場買點兒東西,兩天之後也出發回家。
最近幾天發生的事兒不算少,除了遷墳,老宅那邊的地磚也已經恢複原樣。
寧慕安一直關注著案子進展,好在現在結了案子,他也有了時間去操辦全運會的治安問題。
安思寧最近幾日也有些忙碌,文工團那邊準備的曲目一直過不了審,據說是歌詞跟曲調有些不搭。團裏的好幾個人都急出口腔潰瘍來了,還是沒有解決問題。
聽寧宛說第二天想去百貨商場,為了不怠慢了親家,安思寧頂著壓力請了一天假。
次日一早。
安思寧帶著老葉家人出了門。
女士們走在前麵說說笑笑,男士們走在後麵,葉紹行跟葉超並肩,欣賞著路邊街景,葉愛國跟葉亮走在一起,倆人的臉上都滿是好奇,偶爾會因為太好奇發表一下感慨。
百貨大樓內,安思寧拿出副食本,準備多給寧宛買些東西讓帶上。
平時家裏就她跟寧慕安以及寧輝三個大人,副食本沒怎麽動過,所以買的時候沒有什麽心理負擔。
葉紹行挑選了一個手電筒,四節備用電池,兩個備用小燈泡,這東西實用。村子裏雖說通了電,不過還沒普及到各家各戶,而且電也不是天天有,城裏供電不足,村子裏就會停電減輕用電壓力。
手電筒好,有電池就能照明。
葉愛國選了兩個帶著紅五星的搪瓷缸子,一個給自己,一個給牛金芳。
這東西也實用,說是來一趟帝都,總得帶回去點兒證據證明來過了。
牛金芳選了一條毛巾,本來打算隻買一條,想了想寧宛平日裏的照顧以及婆婆對她的轉變。
再加上養蠶賺了錢,寧宛的一句話,婆婆不光答應給他們一家三口做棉衣棉褲棉鞋,還一下留了整整十塊錢讓她自己拿著。
牛金芳一咬牙,閉著眼喊道:“這牡丹花毛巾再來倆,給我弟妹跟婆婆。”
這嗓門兒可不小,立即引起周人注視。
寧宛跟張喜鳳離得近,紛紛詫異。
張喜鳳先反應過來,拍了牛金芳肩膀一下。
“抽風啦?那麽貴的東西買那麽多幹啥?我不要,給婉兒買就成了。”
寧宛也打算婉拒,不過想想這是大嫂第一次主動送東西,應該成全。
一家人禮尚往來,這親情才會更加濃鬱。
大嫂這也算是開了竅了吧。
她拉拽了下張喜鳳,“媽,這是大嫂的一片心意,你可不能不收。”
說著話,寧宛又拉住牛金芳的手,“謝謝你啦大嫂,我那毛巾剛好破了洞,想換條新的呢。”
張喜鳳撇撇嘴,看了牛金芳一眼,“我要那藍方格的。”
“誒!”牛金芳笑出兩排大白牙。第一次有了種形容不出的成就感,真好!
禮尚往來,寧宛給葉麗麗挑了兩對好看的發卡,也送了葉秀娟兩對。
隨後還買了江米條、雞蛋糕、縫衣針、手動刮胡刀、燈塔牌洗發膏、口琴、毛線、鬱金香皂……
走走逛逛買買買,不管是臨東縣有的還是沒有的,看見有賣啥的,寧宛就忍不住想買點兒。
逛到了中午十一點鍾,一行人才回了家。
下午商量好了,寧輝帶著去故宮看看,不怕累不怕熱的就跟著一起。這次時間有些趕,長城跟頤和園是去不了了。
結果吃了中午飯,老葉家的人都吆喝著不累。
原本打算美美睡午覺的寧宛也隻能舍命陪君子啦。
去,不光要去,還要拍照片。
想起拍照片,寧宛才記起之前給寧知漁寧簡舟畫的畫像。
第181章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剛到帝都的時候,為了避免人多眼雜,去看望朱何君急匆匆的,她把畫像的事兒忘記了。
後來發生了幾件大事,也沒顧得上這茬兒。
這會兒想起來,寧宛把畫像交給了寧慕安,委托他抽時間轉交給朱何君。
漁爺爺那邊雖說已經晴天見日,不過剛剛轉變就立即認親,難免遭有心人猜忌,不如再等上半年,讓事情都沉澱沉澱。
這是寧宛的想法,也是兩邊老爺子的想法。
按照他們說的,隻要活著的人都平平安安,就有希望團圓。
故宮城牆下,一穿著白色大褂的老爺子正在給人剃頭。
在他們旁邊立著一輛自行車,自行車橫梁上掛著個白底紅字的“招牌”:男女理發板寸。
寧宛忽然開口:“葉亮月底要上學,這頭發最好理一下,去排隊吧。”
葉亮一訝,平時他那頭發都是張喜鳳隨便給剪剪,雖說不像是狗啃的,但花錢理發這還是第一回 。
他眼睛亮亮的看著寧宛,“謝謝三嫂!”
“哼,就個嘴能,真謝你三嫂,以後少惹事,少讓你三嫂跟著費心!”張喜鳳嗆了一嗓子,葉亮斜眼看了看張喜鳳,趕緊道:“我保證不惹了。”真不惹了。
就最近睡覺時候,葉亮還會夢見爆炸的事兒。每次爆炸的瞬間驚醒,他都感覺像是真實發生,可嚇人了。
葉亮去排隊,留葉紹行在這裏陪著等。
約定好了集合的地兒,其他人開始在四處逛。
寧輝帶了照相機來,自然少不了拍照環節。
幾個字說完,寧家賢的眼睛猛然睜開。
寧慕安繼續:“可惜鄭家人……”
寧家賢的眸光黯淡下去,倒是聽見最後還有兩口人活著的時候,他的神色透著無奈心酸。
早就有了心理準備,可還是覺得現實殘酷。
寧家賢重重的歎了口氣,“那兩位在什麽地兒?接到帝都來,一定要厚待。”
“說來也巧,那兩位就在婉婉住的十方院,跟我們同姓,寧知漁寧簡舟祖孫倆。”
寧慕安認真回答完,卻見寧家賢的眸子亮了,“你確定!”
第180章 這牡丹花毛巾再來倆,給我弟妹跟婆婆
寧慕安一愣,隨後應聲,“是,文件下來了,正商量著後續安排。”
“安排,安排,我來安排。”寧家賢慌忙起身找鞋。
寧慕安想問點兒什麽,老爺子已經衝出門去。
寧家賢親自給十方院村委打電話,這會兒想想,當初給十方院村按電話的決定是多麽明智。
張福接了電話,聽聞寧知漁跟寧簡舟的事,張福震撼的了不得。
隨後他按照寧老爺子的指示叫了寧知漁跟寧簡舟到村委大院。
“老哥哥,天晴了。”
一句話,寧家賢淚流滿麵,寧知漁同樣紅了眼圈兒。
之前張福去說,寧知漁還有些不相信。
聽寧家賢親口說,他信了,但殘酷的真相與現實又讓他心髒抽痛。
經過深思熟慮,寧知漁謝絕了寧家賢接他去帝都的好意。
他本就是魯山省的人,雖說老家不屬江城,但在十方院早就住習慣,而且寧宛也在這兒安了家。
老家那邊沒了其他人在,回去還容易觸景傷情。
寧家賢理解他的心情,尊重他的想法。
不過,寧知漁家的老宅還是得要回來,到時候讓寧簡舟回一趟老家,露個麵兒,拿回本屬於他們的房子。
至於現在,可以先讓寧知漁跟寧簡舟搬去寧家賢之前住的院子。既然他們決定落戶在十方院,村子裏就得給安排宅基地蓋房子。
寧家賢在電話裏給又給張福交代了下,暫時給寧知漁寧簡舟做了簡單安排。至於後續,要等他去十方院那邊親自指揮。
有了寧知漁這事兒,寧家賢沉重的心情得以緩和,老寧家的氛圍也漸漸回暖。
不過都知道,寧宛奶奶以及母親的事不能隨意提及,以免老爺子傷心落淚。
寧慕安偷偷地調派人手去了水河省,希望能夠找到妹妹的屍骨。
至於沈悅卿的墓,張老頭為了爭取從輕處罰,把那十三個同誌的埋葬地全都做了交代。
這是大事兒,寧慕安趁著老爺子的心情還算不錯的時候,給老爺子說了說。
操辦沈悅卿遷墳的事沒有大辦,隻是走了個流程,叫了幾個跟寧家走的近的來家吃了頓飯。
這是老爺子的意思,而且遷墳時候,老爺子全程沉著臉,並沒有流淚。
寧巧娥的屍首還沒找回,立了個衣冠塚。
寧家賢看向衣冠塚的時候,眼皮發澀,眼圈兒紅了。
寧宛全程心情壓抑,眼淚也止不住地淌。
其餘人或多或少知道了怎麽回事,女人們都感性,夾雜著同情的、心疼的淚珠子也是不斷流出眼眶。
男人們剛毅,但也難免被沉重的事實影響情緒,一個個都繃著臉,懷揣敬畏地走完全程。
辦理完後事,老葉家的人也到了該走的時候。
葉超還得上班,地裏的活兒不能一直不做。
早在三天之前,李桂芝葉愛軍就帶著孩子先回了臨東縣。
剩下的人,寧宛準備帶著去百貨商場買點兒東西,兩天之後也出發回家。
最近幾天發生的事兒不算少,除了遷墳,老宅那邊的地磚也已經恢複原樣。
寧慕安一直關注著案子進展,好在現在結了案子,他也有了時間去操辦全運會的治安問題。
安思寧最近幾日也有些忙碌,文工團那邊準備的曲目一直過不了審,據說是歌詞跟曲調有些不搭。團裏的好幾個人都急出口腔潰瘍來了,還是沒有解決問題。
聽寧宛說第二天想去百貨商場,為了不怠慢了親家,安思寧頂著壓力請了一天假。
次日一早。
安思寧帶著老葉家人出了門。
女士們走在前麵說說笑笑,男士們走在後麵,葉紹行跟葉超並肩,欣賞著路邊街景,葉愛國跟葉亮走在一起,倆人的臉上都滿是好奇,偶爾會因為太好奇發表一下感慨。
百貨大樓內,安思寧拿出副食本,準備多給寧宛買些東西讓帶上。
平時家裏就她跟寧慕安以及寧輝三個大人,副食本沒怎麽動過,所以買的時候沒有什麽心理負擔。
葉紹行挑選了一個手電筒,四節備用電池,兩個備用小燈泡,這東西實用。村子裏雖說通了電,不過還沒普及到各家各戶,而且電也不是天天有,城裏供電不足,村子裏就會停電減輕用電壓力。
手電筒好,有電池就能照明。
葉愛國選了兩個帶著紅五星的搪瓷缸子,一個給自己,一個給牛金芳。
這東西也實用,說是來一趟帝都,總得帶回去點兒證據證明來過了。
牛金芳選了一條毛巾,本來打算隻買一條,想了想寧宛平日裏的照顧以及婆婆對她的轉變。
再加上養蠶賺了錢,寧宛的一句話,婆婆不光答應給他們一家三口做棉衣棉褲棉鞋,還一下留了整整十塊錢讓她自己拿著。
牛金芳一咬牙,閉著眼喊道:“這牡丹花毛巾再來倆,給我弟妹跟婆婆。”
這嗓門兒可不小,立即引起周人注視。
寧宛跟張喜鳳離得近,紛紛詫異。
張喜鳳先反應過來,拍了牛金芳肩膀一下。
“抽風啦?那麽貴的東西買那麽多幹啥?我不要,給婉兒買就成了。”
寧宛也打算婉拒,不過想想這是大嫂第一次主動送東西,應該成全。
一家人禮尚往來,這親情才會更加濃鬱。
大嫂這也算是開了竅了吧。
她拉拽了下張喜鳳,“媽,這是大嫂的一片心意,你可不能不收。”
說著話,寧宛又拉住牛金芳的手,“謝謝你啦大嫂,我那毛巾剛好破了洞,想換條新的呢。”
張喜鳳撇撇嘴,看了牛金芳一眼,“我要那藍方格的。”
“誒!”牛金芳笑出兩排大白牙。第一次有了種形容不出的成就感,真好!
禮尚往來,寧宛給葉麗麗挑了兩對好看的發卡,也送了葉秀娟兩對。
隨後還買了江米條、雞蛋糕、縫衣針、手動刮胡刀、燈塔牌洗發膏、口琴、毛線、鬱金香皂……
走走逛逛買買買,不管是臨東縣有的還是沒有的,看見有賣啥的,寧宛就忍不住想買點兒。
逛到了中午十一點鍾,一行人才回了家。
下午商量好了,寧輝帶著去故宮看看,不怕累不怕熱的就跟著一起。這次時間有些趕,長城跟頤和園是去不了了。
結果吃了中午飯,老葉家的人都吆喝著不累。
原本打算美美睡午覺的寧宛也隻能舍命陪君子啦。
去,不光要去,還要拍照片。
想起拍照片,寧宛才記起之前給寧知漁寧簡舟畫的畫像。
第181章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剛到帝都的時候,為了避免人多眼雜,去看望朱何君急匆匆的,她把畫像的事兒忘記了。
後來發生了幾件大事,也沒顧得上這茬兒。
這會兒想起來,寧宛把畫像交給了寧慕安,委托他抽時間轉交給朱何君。
漁爺爺那邊雖說已經晴天見日,不過剛剛轉變就立即認親,難免遭有心人猜忌,不如再等上半年,讓事情都沉澱沉澱。
這是寧宛的想法,也是兩邊老爺子的想法。
按照他們說的,隻要活著的人都平平安安,就有希望團圓。
故宮城牆下,一穿著白色大褂的老爺子正在給人剃頭。
在他們旁邊立著一輛自行車,自行車橫梁上掛著個白底紅字的“招牌”:男女理發板寸。
寧宛忽然開口:“葉亮月底要上學,這頭發最好理一下,去排隊吧。”
葉亮一訝,平時他那頭發都是張喜鳳隨便給剪剪,雖說不像是狗啃的,但花錢理發這還是第一回 。
他眼睛亮亮的看著寧宛,“謝謝三嫂!”
“哼,就個嘴能,真謝你三嫂,以後少惹事,少讓你三嫂跟著費心!”張喜鳳嗆了一嗓子,葉亮斜眼看了看張喜鳳,趕緊道:“我保證不惹了。”真不惹了。
就最近睡覺時候,葉亮還會夢見爆炸的事兒。每次爆炸的瞬間驚醒,他都感覺像是真實發生,可嚇人了。
葉亮去排隊,留葉紹行在這裏陪著等。
約定好了集合的地兒,其他人開始在四處逛。
寧輝帶了照相機來,自然少不了拍照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