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香下班時候又躲在了巷子口等高建軍,結果發現高建軍從出版社出門竟然跟一個年輕女人並肩走。


    她一路尾隨,發現高建軍跟那女人還去了飯店。


    雖說旁邊還有林秀英跟高才,但是在吳紅香的眼裏,這倆年紀大的直接被忽視了。


    寧宛走到國營飯店門口,感覺到好像有人在盯著自己看,她下意識地回頭。


    街上都是來往的行人,不過吳紅香的眼神太誇張,還是被寧宛看見了。


    “怎麽了?”林秀英發現寧宛不進去,直盯著一處看,她也順勢看過去。


    “誒?那不是吳紅香嗎?我記得她家好像不是往這邊走。”


    高建軍的神色微變,也不好多解釋什麽。


    高才倒是多少了解自己的侄子被吳紅香糾纏的事,他開口道:“或許有別的事吧。秀英同誌,咱還是進去吃飯吧,大冬天站外邊我是受得了,寧同誌年輕,不抗凍。”


    “哈哈,說的是,咱們快進去,先來一大碗熱湯。”林秀英回應著,樂嗬嗬地看寧宛。


    知道吳紅香是出版社的人,寧宛也沒多想,隻覺得之前人家應該是在看這三個出版社的人,並不是在看她。


    葉超在後廚忙,得知媳婦來吃飯,立即好酒好菜上齊了。


    林秀英結賬的時候,葉超堅持算在他身上。


    一頓飯,又拉近了寧宛夫妻跟出版社的距離。


    午飯後下班,葉超騎車子將寧宛送回去。


    寧宛也跟他說了說具體的流程。


    “阿超,我一口氣花了五千多,你心疼不?”


    五千多塊,葉超不認識寧宛之前,都沒有這概念。


    但是跟寧宛熟絡之後,雖然工資還沒上去,但見識上去了,而且膽量也上去了。


    “媳婦花多少都沒關係,我明白你不會浪費,你是個懂得規劃的人。”


    “現在花出去五千,媳婦覺得值得,那這事兒就值得。媳婦的好心情,花多少錢都買不來。”


    葉超騎著車子,說話的時候,嘴邊都是白色霧氣。


    他沒有用圍巾遮擋嘴巴,生怕說話媳婦聽不清。


    “算你會說話,問答結束,葉超同學過關啦。”


    寧宛得了滿意答案,樂嗬嗬地哼起了小曲兒。


    回家的路上,她也想過接下來要做的事。


    出版的書籍還得幾個月能見到,這幾個月裏,寧宛打算給報社投些小故事或者小笑話。


    這些東西她的腦袋裏有一大堆,不為稿費,隻為了將來賣書的時候,能一鳴驚人。


    對,寧宛打算給報社投稿的時候,加上一些書籍的信息。


    當然,是不違和地添加進去,讓大家讀故事或者看笑話的同時,她的書籍名字《求知知多少》能混個眼熟。


    葉超還有半天班要上,所以將寧宛送到家門口都沒進院子,直接原路返回。


    寧宛不是不想用瞬移術回家,隻是她跟葉超的心思一樣,瞬移術太快,他們也偶爾想要一些二人世界的浪漫。


    “婉兒回來啦,快進屋,我烤了山芋還有土豆,山芋冒油兒了,小籠包小蒸餃吃的正歡那。”


    張喜鳳的聲音從堂屋門口傳來,寧宛已經走進院子。


    她洗了洗手進了屋,兩小隻沒有一個看她的,全都趴在矮桌前吃東西呢。


    寧家賢跟寧知漁一人拿著一個小匙,一口一口往兩小隻嘴巴裏喂。


    兩小隻的圓胖小臉肉鼓鼓的,小嘴咀嚼的那叫一個快,就跟安裝了小馬達一樣。


    小豬蹄這會兒也忙著吃,倒是沒吃山芋跟土豆,而是吃的蒸蛋羹。


    張喜鳳給寧宛用盤子端過來一個烤裂開山芋皮的,油汪汪的紅色山芋瓤,看著就讓人流口水。


    “婉兒,小心燙。”


    寧宛笑著應聲,順口說:“媽,你咋不吃?”


    她不是第一次發現張喜鳳不吃地瓜,而且之前還發現,家裏人好像都不怎麽愛吃。


    其中還包括大哥大嫂兩口子。


    要說一個人不喜歡,那是個人口味,全家都不喜歡,就有些讓人疑惑了。


    “不吃不吃,這輩子不想吃這玩意兒。”張喜鳳擺擺手,臉上的表情一言難盡。


    牛金芳也不理解寧宛喜歡吃山芋的事兒,在她看來,野菜根都比這強。


    第222章 最好的良藥


    寧宛剛好瞧見牛金芳那同樣嫌棄的表情,她邊吃邊問:“媽,這地瓜那麽好吃,為什麽不愛吃啊?”


    記得上輩子,一塊很小的地瓜都要賣到好幾塊錢呢。


    地瓜就是他們的土話山芋,牛金芳跟張喜鳳都懂,但講話時候還是不習慣說地瓜。


    牛金芳先於張喜鳳答:“弟妹啊,原先你沒來的時候,我可是跟著咱媽吃了不少年的山芋。”


    “黑乎乎的山芋幹,山芋麵餅子,山芋麵窩頭,蒸山芋、煮山芋飯、就連過年時候的餃子也是山芋麵的,哎呦,那叫一個夠夠的。”


    張喜鳳也讚同,“對,我這輩子都不想再吃了。”


    寧宛眨眨眼,換做是她的話,她也得吃膩。


    ……


    晚上葉超下班回來,寧宛正在回憶著上輩子看的哲理小故事,書寫在本子上。


    從前,一個醫生給病人治療癌症(幾乎無藥可痊愈的病),做手術的時候發現切不了,隻好再縫上。


    他去和病人解釋情況,但是病人年紀偏大耳朵背,沒聽清楚就稀裏糊塗回了家,還以為手術成功自己的病好了。


    一年後,那醫生碰巧遇到該病人,大為吃驚。再一檢查,癌細胞竟然徹底消失。


    醫生不明白為何會有這種奇跡出現,他後來偶然在一本名叫《求知知多少》的書籍裏看見一句說服自己的答案:


    樂觀的心態是最好的良藥。


    葉超看著紙張上的娟秀小字,眼睛亮亮的,滿是欣賞。


    “媳婦,最後這句話真是點睛之筆。心態確實是很重要,不管在哪一個領域奮鬥的人,心態擺正,知足常樂。”


    葉超坐下來,跟寧宛挨著,“不過,求知那本書裏不都是例題講解嗎?”


    “是啊,正文的內容都是講解,不過每一頁的底部空出來的地兒,我都寫了類似於啟示的話。”


    寧宛笑著回應,那是她提前就想好的,為的就是將每一本書的價值擴大化。


    葉超佩服地看著寧宛,他以後要學習的地兒還有很多。


    “你說這小文章投稿報社的?”葉超問,他的視線落到了紙張右下角。


    小宛兩個字讓他的眸光閃了閃。


    媳婦的名字跟他以為的竟然不是同一個字,怪他太粗心,知道媳婦的身份不一般,早就該問清楚。


    該打,真該打!


    寧宛察覺到葉超的表情有些古怪,關切問:“怎麽了這是?”


    葉超抓住寧宛的手,目光真誠地稱呼,“小宛。”


    “嗯。”寧宛等著他繼續。


    葉超忽然不想點出名字的事,就這樣順其自然地更改,好像更好。


    他收起心裏的愧疚,想著日後多疼愛媳婦來彌補自己的粗心。


    然後他道:“媳婦你放心,明天我肯定準時送報社去。到時候出版了,我第一個買回家。”


    “可是,萬一不過稿那?”


    寧宛看過臨東日報、周報什麽的,貌似還沒有投稿這類小故事的專欄。


    葉超信誓旦旦,“肯定能過稿!”


    “為什麽?”


    “因為王滿倉拍的照片都能登報,媳婦你肯定比王滿倉厲害。”


    額,嘿,這個理由很強大呀!


    寧宛自認很有說服力。


    她信了。


    次日。


    臨東報社編輯部。


    三個編輯像往常一樣整理稿件,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在眾多投稿之中選出合適的文章,然後交給主編過目定稿。


    雖說現在的文壇不是很景氣,但還是有不少人投稿子。


    對於一些文學愛好者來說,看見自己的作品印刷在報紙上,哪怕沒什麽酬勞,成就感跟榮譽感也是滿滿的。


    所以,每日的稿件都不在少數,三四十份都是少說的。


    “《山區也要抓教育,為革命教育好少年》,這題目不錯。”


    薛東來就喜歡這些中規中矩的,發出去之後絕對出不了岔子。


    他認真閱讀起來,隻是眉頭逐漸皺起,“文筆欠佳,口號喊的響亮,寫出來的文字有些生硬,不好。”


    他將那一篇稿子放一邊,他不給過,等另外兩個編輯看過,再有一個不給過的,第三個人就不需要看,直接斃掉。


    “最近稿子的質量明顯下降,而且訂報紙的也越來越少。”


    薛東來感慨一句,覺得做編輯有些沒意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女知青在七零,祖宗秒送千億物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青子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青子金並收藏女知青在七零,祖宗秒送千億物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