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節
古代小商販養家科舉日常 作者:思若無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晚風帶著寒意,黃寄北被吹得攏了攏袖子。
也許是因為這悲涼的風景,黃寄北心情有些低落起來。
“阿娘,都是我不好,前些年為了供我讀書,家裏什麽都沒置辦,眼看著就要過冬了,屋頂不能再拖下去了,還有家的棉被這麽多年了,早就不保暖了,等賣完山上的山楂,我們都換了吧。”
自家兒子的心思,白氏哪有不明白的,二郎自從兩個多月前醒來後性子穩重了不少,這些日子以來也是一心掙錢再也沒提過讀書的事,做娘的心裏明白,這孩子有孝心,不想自己的父母為了他受苦。
“我兒孝順,爹娘供你讀書是心甘情願的,苦日子挨挨就過去了,隻要你和四娘有個好前程,爹娘什麽苦都能吃,你現在不想讀書爹娘也不勉強,我們一家人隻要整整齊齊的就好,其他的都聽你的。”
黃寄北倒不是不想讀書,隻是他不想通過壓榨父母來獲得前程,在古代,讀書是個費錢的事,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那是走不遠的。
兩人一邊說著一邊加快了腳步,趕在太陽落下之前回到了黃家莊,他們不知道的是,家裏已經有人等了他們一天了。
第6章 鹹鴨蛋
天色有些昏暗,黃寄北直到走進了才看清自家院子前的杉樹下拴著一頭驢。
“阿娘,我們家門口怎麽有輛驢車呀?”
白氏也覺得奇怪,莫非是老宅的人找過來了?
“二郎,我們趕緊進去看看吧!”
兩人走進了院子,隻見院子裏正蹲著兩個小姑娘,安靜的玩著翻花繩。其中一個是自家四娘,而另一個看起來也很是眼熟。
是了,這不是昨天那個小哭包嘛!
“阿娘,阿兄,你們終於回來啦!”聽到開門的動靜,四娘抬起頭就看到了黃寄北和白氏,歡快的迎了上來。
“阿娘,家裏來客人了,你快進去看看吧!”黃四娘說道。
而屋裏的人也聽到了院子裏的動靜,連忙走了出來,看到黃寄北就要下拜。
“小恩人在上,請受高某人一拜!”
黃寄北連忙扶起了他,說道:“這位大叔,何必行此大禮,在下實在是擔當不起啊!”
“小恩人,昨天若不是你見義勇為,我就要失去唯一的孩兒了,你對我們高家,那是有再造之恩呀!”
黃寄北此時也理清楚來龍去脈了,這男子就是昨天小哭包的阿爹,今天是特意來道謝的。黃寄北把他請進了屋內,一番交談後,黃寄北得知這對父女原是隔壁高家村的,男子姓高,名冬青,他的妻子姓葉,這些年來攏共就得了這麽一個女兒,取名叫高葉雨。
高冬青在村裏承包了魚塘,時不時的會撈魚賣去鎮上和縣裏賣,魚塘旁搭建了鴨舍,裏麵養了近百隻鴨子,每天鴨蛋就能撿五六十個。靠著魚和鴨,高冬青家在整個高家村也是排得上號的,昨天廟會,高冬青抓了二十幾隻鴨子去售賣,也順便帶上了七歲的女兒去看熱鬧。
高葉雨是個懂事的,阿爹賣鴨子她就幫著在一旁賣鴨蛋,過程中遇到了個大主顧,買了她近一半的鴨蛋,隻是那主顧錢沒帶夠,想著是老熟人,離得又近,高冬青就讓高葉雨跟著主顧去取錢了。可誰知錢是順利取到了,高葉雨卻在回來的路上迷了路,情急之下急的哇哇大哭,反而引來了人販子。
“是我這個做爹的不稱職,竟然讓小雨一個人去,我現在想想都後怕,小雨就是我們夫妻倆的命根子,如果她不見了,我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都是為人父母的,黃長植和白氏十分理解高冬青的感受,但東西他們是不能收的。
“高老弟,你的謝意我們就收下了,隻是這些東西你還是帶回去吧,二郎幫人也不是為了回報,隻是做了他應該做的事情而已。”黃長植指著養在盆裏的五尾魚、一籃子的鴨蛋,還有牆角的兩隻鴨子說道。
“黃三哥,這東西拿都拿來了,豈有再拿回去的說法,若是我帶回去了,孩子他娘可要不讓我進門了!再說,這也不是什麽值錢的東西,都是自家養的,這些鴨蛋根本賣不出去,你們就收下吧!”
白氏正要開口,卻又被高冬青搶了先。
“黃三哥,嫂子,我家小雨沒有什麽要好的玩伴,今天竟和你家四娘玩了大半天,可見兩人是合的來的,今後我們兩家是要多多來往的,你家二郎是有出息的,何愁以後沒有禮尚往來的時候,我白天要給謝金你拒絕了,現在若是連些土產都不肯收,那我高某人真是沒臉回去了。”
黃長植和白氏兩人相視一眼,又不約而同的看向了黃寄北。黃寄北倒是不矯情,直接說道:
“高大叔,你的心意我們收下了,希望今後小雨妹妹都平平安安的。”
黃寄北心裏清楚,這些東西對於高冬青來說不算什麽,他們家收下人人家反而心裏會舒坦些,就當是多結善緣吧。
既然兒子這麽說了,黃長植和白氏也就不糾結了,張羅著要留高冬青父女吃晚食。
“不了不了,感謝嫂子的好意,隻是我們出來一天了,再不回去孩子他娘就要著急了,嫂子和二郎也忙活了一天了,不必再為我們操心了。”
高冬青說著就抱起高葉雨,起身準備告辭。
白氏再三挽留無果,也就目送這父女倆駕著驢車離去了。黃寄北將兩人送到了村口,在小葉雨的依依不舍中回去了。
而白氏則轉身回廚房做起了晚食,黃寄北也跟著進去幫忙。既然有現成的食材,那就直接做了吧!
白氏從木盆裏取出一尾鯽魚,快速的刮鱗剖腹,去除不能吃的內髒和魚鰓,洗幹淨後放入油鍋,加入蔥薑,煎至兩麵金黃,倒入開水,燉煮入味後加入四娘白天買回來的豆腐,放入調味料,繼續燉煮。出鍋前撒上蔥花,這樣一道鮮美的鯽魚豆腐湯就做好了。
與此同時,黃寄北這邊則做起了鴨蛋羹。做成從櫥櫃裏拿出一個大碗,取三個鴨蛋打入碗中,打散,順時針快速攪拌,分次加入溫水,最後加入鹽,滴上兩滴油,再次快速攪拌。
在鐵鍋中放入竹製蒸架,再把裝了鴨蛋的大碗放在架子上,就可以開始蒸了。
不一會兒鴨蛋羹就蒸好了,黃寄北做鴨蛋羹自套一套辦法,三個鴨蛋打發成滿滿的一大碗,又嫩又滑,十分美味。
一家四口難得吃的這麽豐盛,黃寄北則是不斷地讓爹娘和小桃多吃一些,為了讓家人改善生活,他得更加努力的賺錢呀。
當然,吃晚飯還是要忙活的,好在,四娘白天就把山楂都洗幹淨了,竹簽也是現成的,他隻要熬製糖漿製作糖葫蘆就好了。明天沒有廟會沒有集市,是以黃寄北隻做了五十隻,打算再去縣城看看情況。
正如黃寄北擔心的那樣,不過幾天的時間,縣裏就出現了模仿者,隻是那人的手藝著實不能看,冰糖葫蘆的賣相比起黃寄北的差遠了。慶幸的是那人沒有和他打價格戰,黃寄北仍然以5文一串的價格把糖葫蘆賣完了。
黃寄北覺得,若是沒有集市,他一天準備五十串也就夠了,這樣也不影響他賣餛飩。糖葫蘆的生意太依賴與山楂的成熟期,到底還是餛飩比較穩定,隻是這餛飩也要想想新主意了,畢竟冬天菜少,而若是要去買菜做餛飩,那賺的錢就會少很多。
黃寄北一路走一路思考,等看到黃家莊前麵的那棵大榕樹的時候,他已然有了想法。
家裏麵,白氏正在地裏收白菜,而黃四娘則在照料著昨天高冬青送過來的兩隻鴨子。這兩隻鴨子本是打算養著等冬至那天殺了吃的,可黃四娘在下午從鴨窩裏撿到兩枚鴨蛋後,就再也舍不得了,央求著阿爹阿娘把鴨子留下來。
夫婦倆禁不住女兒撒嬌,便答應了留到過年,等來年再給四娘抓幾隻小雞和小鴨,都歸她管。
黃寄北照例看過黃長植後就趕去地裏幫著白氏收白菜了。
他們家在立秋的時候種了三分田的白菜,夠他們家吃一冬天的了,但若是要用來包餛飩賣,那還是不夠的。
黃寄北在自家田裏找到了白氏,將帶來的白開水遞給了他,自己則拿起了鐮刀快速的收割起了白菜,外層壞掉的菜葉就直接仍在地裏當肥料了,其他的則是堆放到平板車上,一起運回去,到家後還要再整理一遍,再剝掉一層老葉,扔給窩裏的鴨子吃,剩下的部分則是碼放到地窖裏。
晚飯是紅燒鯉魚和青椒炒鴨蛋,黃寄北想起了高冬青那天的話,便問道:
“阿爹,這鴨蛋為什麽不好賣呀?”
這裏的鴨蛋的確不好賣,這倒不是高冬青的客氣話。
黃長植解釋道:“這鴨蛋呀,腥、柴,人們都不愛吃,也不是不好賣,就是賣不上價,雞蛋能賣兩文錢一個,這鴨蛋賣一文錢一個都很少有人要。”
黃寄北這才知道大淵的鴨蛋竟是如此廉價,其實鴨蛋的營養價值並不比雞蛋低,甚至是稍高的,這鴨蛋還真是懷才不遇呀,隨即他又想到了另一個問題:
“阿娘,那高大叔為什麽不把這鴨蛋做成鹹鴨蛋賣呀?難道鹹鴨蛋也賣不上價?”
白氏被問住了,她委實不知道什麽叫鹹鴨蛋,聽黃寄北解釋鹹鴨蛋的做法後她還是不太能接受,她不理解為什麽要用精貴的鹽去醃製便宜的鴨蛋。
“所以都沒有人試過嗎?”黃寄北不可置信的問道。
“二郎,你若是想吃我們自家可以試試,反正鴨蛋也多。”白氏對於孩子們的想法一直是鼓勵的,實在是個開明的家長。
黃寄北盤算了起來,若是單賣鹹鴨蛋的話,可能賣不上價格,可若是把鹹蛋黃加工成其他產品,價值肯定能上去,黃寄北覺得可以先醃十幾個試一試,自家吃也是不錯的,說不定那天就能找到合適的產品呢。
黃寄北在心裏記下這件事後就說起了更為急迫的另一件事。
“阿娘,這天眼看著越來越冷了,地裏的菜也越來越少了,往後除了蘿卜白菜,恐怕沒什麽能吃的菜了。”
“唉,多怪我,要是立秋的時候多種點白菜就好了。”
“阿娘,這怎麽能怪你呢,你種的已經夠多了,那時候我們家還沒開始賣餛飩,你又怎麽可能考慮得到呢。”
黃長植在一旁也是心疼的看著妻子說道:“玉竹,你已經夠辛苦的了,不要再給自己加擔子了,在我眼裏你是最好的妻子和母親,你不要總是責怪自己。”
白氏某種意義上說有完美主義傾向,總要求自己凡事考慮周全,做到盡善盡美,這樣的人往往壓力會很大,容易不開心。
白玉竹生的美麗,黃寄北和黃四娘長相都隨了她,生的一副好相貌,隻是這幾個月來她過分操心,還不到三十歲的年紀,已經憔悴了不少。
黃寄北倒是心態一直很好,畢竟是從末世過來的人,在這太平年間,生活總是過的下去的,是以他也經常開導白氏,他已經成為了這個家的精神支柱。
“阿娘,既然有問題,那一定就有解決的辦法,辦法我都想到了,即使沒有足夠的菜,我們的餛飩依舊能賣下去!”
第7章 雞湯小餛飩
黃寄北接著說道:“阿爹,阿娘,我是這麽想的,既然冬天沒菜了,我們就做全肉的餛飩吧。”
“那得賣多貴呀,吃得起全肉餛飩的人可不多。”白氏說著不禁皺起了眉頭。
黃寄北上前幫白氏撫平了皺起的眉頭,說道:“阿娘,我們不漲價,鮮肉大餛飩成本高,那若是改成小餛飩呢?隻要我們打餡的環節做的好,就能讓肉餡看起來變多,隻是要勞煩阿娘以後把餛飩皮再擀得再薄一些,這樣我們把每碗餛飩的數量增加到十五隻,麵粉的用量卻不會變多。”
白氏這時也琢磨過來了,這麽改還真行,顧客看起來占了便宜,他們也不吃虧。
“行,我們就這麽幹,打餡和餛飩皮就交給阿娘了,這有什麽難的呢!”
一回到廚藝的領域,白氏就自信了很多。
一斤鮮肉餡,四兩蔥薑水,分三次慢慢的打到肉餡裏,同一個方向攪拌至粘稠狀,再用手抓起來摔打,等到肉餡發亮了,那就算是打到位了,接著開始調味,加入鹽、胡椒粉、少許白糖,生薑末,繼續攪拌至黏膩狀,最後打入一個雞蛋,滴入香油,攪拌均勻,這肉餡就算成了!
接著隻要包進改小變薄的小餛飩皮裏就行了,這小餛飩包起來可比大餛飩要快多了,白氏那動作,快的殘影都要出來了,看得黃寄北是一愣一愣的。
此外,黃寄北還把原來的骨頭湯底換成了雞湯,當然,他是不可能用整隻雞去熬湯的,那樣成本也太高了。他用的是從每天去菜市場買回來的雞骨架,一副雞骨架也就五文錢,實惠極了!
為了配合雞湯餛飩的噱頭,黃寄北還在碗裏放了雞蛋絲,雞蛋絲就是把雞蛋液攤成薄餅,切成細細的條狀。
大冬天的來上一碗雞湯小餛飩,好吃又有營養,此產品一經推出就大受歡迎!
從這天起,黃寄北的小推車就改賣起了鮮肉小餛飩和冰糖葫蘆,鮮肉小餛飩比之前的素餡餛飩和菜肉餛飩要受歡迎的多,一天能賣出六十多碗。主顧們對於花六文錢就能吃到這麽一碗全肉的餛飩很是滿意,一口一個,方便又美味。
而冰糖葫蘆雖說有了模仿者,但每天賣五十串還是沒問題的,這冰糖葫蘆前前後後賣了將近一個月,合計下來,竟賺了將近六兩銀子,拿著這些銀子,黃寄北買來了瓦片、棉花和素布。
瓦片似魚鱗一般鋪蓋在屋頂上,破舊的屋頂終於得到了翻新,一家人住在裏麵踏實多了,再也不用在雨天用盆子到處接水了。
白氏則拿著買回來的棉花找棉花匠彈了三床新被子,替換了原來那些硬邦邦的老舊棉被。取來新扯的素布,自己動手裁剪,拆開了舊棉衣,續上新棉花,將一家人的棉衣都翻新了一遍,多餘的布頭還能用來做鞋麵和納鞋底,這樣他們家就能過個溫暖的冬天了!
大雪時節,黑雲壓城。
臨近冬至,白天的時間是越來越短了,以往黃寄北出門的時候天邊已經有亮光了,可在這寒冷的冬日,他就得摸黑出門了。
冬天的早上寒風刺骨,黃寄北推著小推車一雙手被凍的都沒了知覺。
走著走著,他慢慢的發現了不對勁,這天怎麽還沒亮起來呀,但既然已經出門了,那就沒有半途而廢的道理,黃寄北隻好硬著頭皮往前走去。
可直到進了縣城,這天依舊是灰蒙蒙的,也隻比之前稍微亮了一點而已,大街上也不複以往的熱鬧,隻有零零落落的幾個人經過,且都是形色匆匆的。
當他來到熟悉的巷子裏叫賣起來的時候,劉奶奶驚訝的走出來朝他喊道:
“小郎君,你今天怎麽來了呀,這天眼看著就要下大雪了,你趕緊回去吧!”
黃寄北這才反應過來,這原來是要下大雪的前兆呀,而且看起來還不是一般的大雪。
黃寄北謝過了劉奶奶,調轉了車頭就要往回走,可是已經來不及了,還沒等他走到城門口就已經下了下來。
也許是因為這悲涼的風景,黃寄北心情有些低落起來。
“阿娘,都是我不好,前些年為了供我讀書,家裏什麽都沒置辦,眼看著就要過冬了,屋頂不能再拖下去了,還有家的棉被這麽多年了,早就不保暖了,等賣完山上的山楂,我們都換了吧。”
自家兒子的心思,白氏哪有不明白的,二郎自從兩個多月前醒來後性子穩重了不少,這些日子以來也是一心掙錢再也沒提過讀書的事,做娘的心裏明白,這孩子有孝心,不想自己的父母為了他受苦。
“我兒孝順,爹娘供你讀書是心甘情願的,苦日子挨挨就過去了,隻要你和四娘有個好前程,爹娘什麽苦都能吃,你現在不想讀書爹娘也不勉強,我們一家人隻要整整齊齊的就好,其他的都聽你的。”
黃寄北倒不是不想讀書,隻是他不想通過壓榨父母來獲得前程,在古代,讀書是個費錢的事,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那是走不遠的。
兩人一邊說著一邊加快了腳步,趕在太陽落下之前回到了黃家莊,他們不知道的是,家裏已經有人等了他們一天了。
第6章 鹹鴨蛋
天色有些昏暗,黃寄北直到走進了才看清自家院子前的杉樹下拴著一頭驢。
“阿娘,我們家門口怎麽有輛驢車呀?”
白氏也覺得奇怪,莫非是老宅的人找過來了?
“二郎,我們趕緊進去看看吧!”
兩人走進了院子,隻見院子裏正蹲著兩個小姑娘,安靜的玩著翻花繩。其中一個是自家四娘,而另一個看起來也很是眼熟。
是了,這不是昨天那個小哭包嘛!
“阿娘,阿兄,你們終於回來啦!”聽到開門的動靜,四娘抬起頭就看到了黃寄北和白氏,歡快的迎了上來。
“阿娘,家裏來客人了,你快進去看看吧!”黃四娘說道。
而屋裏的人也聽到了院子裏的動靜,連忙走了出來,看到黃寄北就要下拜。
“小恩人在上,請受高某人一拜!”
黃寄北連忙扶起了他,說道:“這位大叔,何必行此大禮,在下實在是擔當不起啊!”
“小恩人,昨天若不是你見義勇為,我就要失去唯一的孩兒了,你對我們高家,那是有再造之恩呀!”
黃寄北此時也理清楚來龍去脈了,這男子就是昨天小哭包的阿爹,今天是特意來道謝的。黃寄北把他請進了屋內,一番交談後,黃寄北得知這對父女原是隔壁高家村的,男子姓高,名冬青,他的妻子姓葉,這些年來攏共就得了這麽一個女兒,取名叫高葉雨。
高冬青在村裏承包了魚塘,時不時的會撈魚賣去鎮上和縣裏賣,魚塘旁搭建了鴨舍,裏麵養了近百隻鴨子,每天鴨蛋就能撿五六十個。靠著魚和鴨,高冬青家在整個高家村也是排得上號的,昨天廟會,高冬青抓了二十幾隻鴨子去售賣,也順便帶上了七歲的女兒去看熱鬧。
高葉雨是個懂事的,阿爹賣鴨子她就幫著在一旁賣鴨蛋,過程中遇到了個大主顧,買了她近一半的鴨蛋,隻是那主顧錢沒帶夠,想著是老熟人,離得又近,高冬青就讓高葉雨跟著主顧去取錢了。可誰知錢是順利取到了,高葉雨卻在回來的路上迷了路,情急之下急的哇哇大哭,反而引來了人販子。
“是我這個做爹的不稱職,竟然讓小雨一個人去,我現在想想都後怕,小雨就是我們夫妻倆的命根子,如果她不見了,我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都是為人父母的,黃長植和白氏十分理解高冬青的感受,但東西他們是不能收的。
“高老弟,你的謝意我們就收下了,隻是這些東西你還是帶回去吧,二郎幫人也不是為了回報,隻是做了他應該做的事情而已。”黃長植指著養在盆裏的五尾魚、一籃子的鴨蛋,還有牆角的兩隻鴨子說道。
“黃三哥,這東西拿都拿來了,豈有再拿回去的說法,若是我帶回去了,孩子他娘可要不讓我進門了!再說,這也不是什麽值錢的東西,都是自家養的,這些鴨蛋根本賣不出去,你們就收下吧!”
白氏正要開口,卻又被高冬青搶了先。
“黃三哥,嫂子,我家小雨沒有什麽要好的玩伴,今天竟和你家四娘玩了大半天,可見兩人是合的來的,今後我們兩家是要多多來往的,你家二郎是有出息的,何愁以後沒有禮尚往來的時候,我白天要給謝金你拒絕了,現在若是連些土產都不肯收,那我高某人真是沒臉回去了。”
黃長植和白氏兩人相視一眼,又不約而同的看向了黃寄北。黃寄北倒是不矯情,直接說道:
“高大叔,你的心意我們收下了,希望今後小雨妹妹都平平安安的。”
黃寄北心裏清楚,這些東西對於高冬青來說不算什麽,他們家收下人人家反而心裏會舒坦些,就當是多結善緣吧。
既然兒子這麽說了,黃長植和白氏也就不糾結了,張羅著要留高冬青父女吃晚食。
“不了不了,感謝嫂子的好意,隻是我們出來一天了,再不回去孩子他娘就要著急了,嫂子和二郎也忙活了一天了,不必再為我們操心了。”
高冬青說著就抱起高葉雨,起身準備告辭。
白氏再三挽留無果,也就目送這父女倆駕著驢車離去了。黃寄北將兩人送到了村口,在小葉雨的依依不舍中回去了。
而白氏則轉身回廚房做起了晚食,黃寄北也跟著進去幫忙。既然有現成的食材,那就直接做了吧!
白氏從木盆裏取出一尾鯽魚,快速的刮鱗剖腹,去除不能吃的內髒和魚鰓,洗幹淨後放入油鍋,加入蔥薑,煎至兩麵金黃,倒入開水,燉煮入味後加入四娘白天買回來的豆腐,放入調味料,繼續燉煮。出鍋前撒上蔥花,這樣一道鮮美的鯽魚豆腐湯就做好了。
與此同時,黃寄北這邊則做起了鴨蛋羹。做成從櫥櫃裏拿出一個大碗,取三個鴨蛋打入碗中,打散,順時針快速攪拌,分次加入溫水,最後加入鹽,滴上兩滴油,再次快速攪拌。
在鐵鍋中放入竹製蒸架,再把裝了鴨蛋的大碗放在架子上,就可以開始蒸了。
不一會兒鴨蛋羹就蒸好了,黃寄北做鴨蛋羹自套一套辦法,三個鴨蛋打發成滿滿的一大碗,又嫩又滑,十分美味。
一家四口難得吃的這麽豐盛,黃寄北則是不斷地讓爹娘和小桃多吃一些,為了讓家人改善生活,他得更加努力的賺錢呀。
當然,吃晚飯還是要忙活的,好在,四娘白天就把山楂都洗幹淨了,竹簽也是現成的,他隻要熬製糖漿製作糖葫蘆就好了。明天沒有廟會沒有集市,是以黃寄北隻做了五十隻,打算再去縣城看看情況。
正如黃寄北擔心的那樣,不過幾天的時間,縣裏就出現了模仿者,隻是那人的手藝著實不能看,冰糖葫蘆的賣相比起黃寄北的差遠了。慶幸的是那人沒有和他打價格戰,黃寄北仍然以5文一串的價格把糖葫蘆賣完了。
黃寄北覺得,若是沒有集市,他一天準備五十串也就夠了,這樣也不影響他賣餛飩。糖葫蘆的生意太依賴與山楂的成熟期,到底還是餛飩比較穩定,隻是這餛飩也要想想新主意了,畢竟冬天菜少,而若是要去買菜做餛飩,那賺的錢就會少很多。
黃寄北一路走一路思考,等看到黃家莊前麵的那棵大榕樹的時候,他已然有了想法。
家裏麵,白氏正在地裏收白菜,而黃四娘則在照料著昨天高冬青送過來的兩隻鴨子。這兩隻鴨子本是打算養著等冬至那天殺了吃的,可黃四娘在下午從鴨窩裏撿到兩枚鴨蛋後,就再也舍不得了,央求著阿爹阿娘把鴨子留下來。
夫婦倆禁不住女兒撒嬌,便答應了留到過年,等來年再給四娘抓幾隻小雞和小鴨,都歸她管。
黃寄北照例看過黃長植後就趕去地裏幫著白氏收白菜了。
他們家在立秋的時候種了三分田的白菜,夠他們家吃一冬天的了,但若是要用來包餛飩賣,那還是不夠的。
黃寄北在自家田裏找到了白氏,將帶來的白開水遞給了他,自己則拿起了鐮刀快速的收割起了白菜,外層壞掉的菜葉就直接仍在地裏當肥料了,其他的則是堆放到平板車上,一起運回去,到家後還要再整理一遍,再剝掉一層老葉,扔給窩裏的鴨子吃,剩下的部分則是碼放到地窖裏。
晚飯是紅燒鯉魚和青椒炒鴨蛋,黃寄北想起了高冬青那天的話,便問道:
“阿爹,這鴨蛋為什麽不好賣呀?”
這裏的鴨蛋的確不好賣,這倒不是高冬青的客氣話。
黃長植解釋道:“這鴨蛋呀,腥、柴,人們都不愛吃,也不是不好賣,就是賣不上價,雞蛋能賣兩文錢一個,這鴨蛋賣一文錢一個都很少有人要。”
黃寄北這才知道大淵的鴨蛋竟是如此廉價,其實鴨蛋的營養價值並不比雞蛋低,甚至是稍高的,這鴨蛋還真是懷才不遇呀,隨即他又想到了另一個問題:
“阿娘,那高大叔為什麽不把這鴨蛋做成鹹鴨蛋賣呀?難道鹹鴨蛋也賣不上價?”
白氏被問住了,她委實不知道什麽叫鹹鴨蛋,聽黃寄北解釋鹹鴨蛋的做法後她還是不太能接受,她不理解為什麽要用精貴的鹽去醃製便宜的鴨蛋。
“所以都沒有人試過嗎?”黃寄北不可置信的問道。
“二郎,你若是想吃我們自家可以試試,反正鴨蛋也多。”白氏對於孩子們的想法一直是鼓勵的,實在是個開明的家長。
黃寄北盤算了起來,若是單賣鹹鴨蛋的話,可能賣不上價格,可若是把鹹蛋黃加工成其他產品,價值肯定能上去,黃寄北覺得可以先醃十幾個試一試,自家吃也是不錯的,說不定那天就能找到合適的產品呢。
黃寄北在心裏記下這件事後就說起了更為急迫的另一件事。
“阿娘,這天眼看著越來越冷了,地裏的菜也越來越少了,往後除了蘿卜白菜,恐怕沒什麽能吃的菜了。”
“唉,多怪我,要是立秋的時候多種點白菜就好了。”
“阿娘,這怎麽能怪你呢,你種的已經夠多了,那時候我們家還沒開始賣餛飩,你又怎麽可能考慮得到呢。”
黃長植在一旁也是心疼的看著妻子說道:“玉竹,你已經夠辛苦的了,不要再給自己加擔子了,在我眼裏你是最好的妻子和母親,你不要總是責怪自己。”
白氏某種意義上說有完美主義傾向,總要求自己凡事考慮周全,做到盡善盡美,這樣的人往往壓力會很大,容易不開心。
白玉竹生的美麗,黃寄北和黃四娘長相都隨了她,生的一副好相貌,隻是這幾個月來她過分操心,還不到三十歲的年紀,已經憔悴了不少。
黃寄北倒是心態一直很好,畢竟是從末世過來的人,在這太平年間,生活總是過的下去的,是以他也經常開導白氏,他已經成為了這個家的精神支柱。
“阿娘,既然有問題,那一定就有解決的辦法,辦法我都想到了,即使沒有足夠的菜,我們的餛飩依舊能賣下去!”
第7章 雞湯小餛飩
黃寄北接著說道:“阿爹,阿娘,我是這麽想的,既然冬天沒菜了,我們就做全肉的餛飩吧。”
“那得賣多貴呀,吃得起全肉餛飩的人可不多。”白氏說著不禁皺起了眉頭。
黃寄北上前幫白氏撫平了皺起的眉頭,說道:“阿娘,我們不漲價,鮮肉大餛飩成本高,那若是改成小餛飩呢?隻要我們打餡的環節做的好,就能讓肉餡看起來變多,隻是要勞煩阿娘以後把餛飩皮再擀得再薄一些,這樣我們把每碗餛飩的數量增加到十五隻,麵粉的用量卻不會變多。”
白氏這時也琢磨過來了,這麽改還真行,顧客看起來占了便宜,他們也不吃虧。
“行,我們就這麽幹,打餡和餛飩皮就交給阿娘了,這有什麽難的呢!”
一回到廚藝的領域,白氏就自信了很多。
一斤鮮肉餡,四兩蔥薑水,分三次慢慢的打到肉餡裏,同一個方向攪拌至粘稠狀,再用手抓起來摔打,等到肉餡發亮了,那就算是打到位了,接著開始調味,加入鹽、胡椒粉、少許白糖,生薑末,繼續攪拌至黏膩狀,最後打入一個雞蛋,滴入香油,攪拌均勻,這肉餡就算成了!
接著隻要包進改小變薄的小餛飩皮裏就行了,這小餛飩包起來可比大餛飩要快多了,白氏那動作,快的殘影都要出來了,看得黃寄北是一愣一愣的。
此外,黃寄北還把原來的骨頭湯底換成了雞湯,當然,他是不可能用整隻雞去熬湯的,那樣成本也太高了。他用的是從每天去菜市場買回來的雞骨架,一副雞骨架也就五文錢,實惠極了!
為了配合雞湯餛飩的噱頭,黃寄北還在碗裏放了雞蛋絲,雞蛋絲就是把雞蛋液攤成薄餅,切成細細的條狀。
大冬天的來上一碗雞湯小餛飩,好吃又有營養,此產品一經推出就大受歡迎!
從這天起,黃寄北的小推車就改賣起了鮮肉小餛飩和冰糖葫蘆,鮮肉小餛飩比之前的素餡餛飩和菜肉餛飩要受歡迎的多,一天能賣出六十多碗。主顧們對於花六文錢就能吃到這麽一碗全肉的餛飩很是滿意,一口一個,方便又美味。
而冰糖葫蘆雖說有了模仿者,但每天賣五十串還是沒問題的,這冰糖葫蘆前前後後賣了將近一個月,合計下來,竟賺了將近六兩銀子,拿著這些銀子,黃寄北買來了瓦片、棉花和素布。
瓦片似魚鱗一般鋪蓋在屋頂上,破舊的屋頂終於得到了翻新,一家人住在裏麵踏實多了,再也不用在雨天用盆子到處接水了。
白氏則拿著買回來的棉花找棉花匠彈了三床新被子,替換了原來那些硬邦邦的老舊棉被。取來新扯的素布,自己動手裁剪,拆開了舊棉衣,續上新棉花,將一家人的棉衣都翻新了一遍,多餘的布頭還能用來做鞋麵和納鞋底,這樣他們家就能過個溫暖的冬天了!
大雪時節,黑雲壓城。
臨近冬至,白天的時間是越來越短了,以往黃寄北出門的時候天邊已經有亮光了,可在這寒冷的冬日,他就得摸黑出門了。
冬天的早上寒風刺骨,黃寄北推著小推車一雙手被凍的都沒了知覺。
走著走著,他慢慢的發現了不對勁,這天怎麽還沒亮起來呀,但既然已經出門了,那就沒有半途而廢的道理,黃寄北隻好硬著頭皮往前走去。
可直到進了縣城,這天依舊是灰蒙蒙的,也隻比之前稍微亮了一點而已,大街上也不複以往的熱鬧,隻有零零落落的幾個人經過,且都是形色匆匆的。
當他來到熟悉的巷子裏叫賣起來的時候,劉奶奶驚訝的走出來朝他喊道:
“小郎君,你今天怎麽來了呀,這天眼看著就要下大雪了,你趕緊回去吧!”
黃寄北這才反應過來,這原來是要下大雪的前兆呀,而且看起來還不是一般的大雪。
黃寄北謝過了劉奶奶,調轉了車頭就要往回走,可是已經來不及了,還沒等他走到城門口就已經下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