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長植夫婦在宴客廳裏實在是待的不痛快,便去外麵的走廊上透了會氣,沒想到不一會兒的工夫,等他們再回到宴客廳的時候座位已經被別人占了。兩人再沒了待下去的心思,直接就回來了。


    這事是長房做的不地道,但氣卻都讓黃長植夫婦受了,兩人是越想越難受,越難受偏又越要去想。


    黃寄北隻好耐心的勸導兩人:“阿爹阿娘,你們不要為不相幹的人生氣了,我們在長房手上也不是第一次吃虧了,以後我們隻把對爺奶的孝敬給到了,長房那邊就不用來往了吧,生氣傷身,傷到了自己這都劃不來呀!我們現在有自己的日子要過,這客棧正是忙的時候,我們賺錢還來不及呢,哪還有心思去想其他事呀!”


    黃長植夫婦對黃寄北的話很是認同,他們這出去大半天,耽誤了不少事,這人的麵子是自己掙的,不是靠別人給的,長房不尊重他們,他們也沒必要對這一家子的行徑念念不忘了。


    其實長房搞這麽一出還真是故意的,黃長楷對當初客棧開業的時候黃長植一家沒把自己奉為上賓一直耿耿於懷,好不容易有了這個機會,他當然不會放過,既可以炫耀自己的女兒嫁了個好人家,又能讓黃長植夫婦有苦說不出,這麽缺德的事像是他會做的。


    見兩位冷靜了下來黃寄北覺得有些話是時候說了,便給黃長植夫婦又續了杯茶,說道:


    “阿爹,阿娘,自從爹爹受傷,到現在已經有兩年的時間了,再苦的日子我們也熬過來了,之前答應你們的話是時候兌現了,下個月我就重新回學堂,兒子必定爭氣,考取功名給爹娘你們撐腰,給小桃撐腰,到時候我們給小桃找戶好人家,熱熱鬧鬧的嫁出去,我們自己家的婚宴可不會讓你們受氣!”


    黃長植夫婦已是熱淚盈眶,他們終於等到這天了。


    “二郎,這幾年耽誤你了,我家二郎合該就是個讀書人,你去了學堂我和你阿娘幹起活來都更有勁了,做爹娘的就盼著子女出息,這兩年賺的錢我和你阿娘都攢著呢,就盼著你有朝一日能用得上。”


    第34章 縣試


    深秋的清晨, 第一聲雞叫響起,睡在上鋪的黃寄北睜開了眼睛,盯著頭頂的蚊帳發了一小會兒呆, 隨即躡手躡腳的下了床,用冷水簡單洗漱過便在晨曦中讀起了書。


    庭院中的小草上已布滿了寒霜,屋簷下的燕子早在前段時間就飛走了,整個庭院靜悄悄的。


    下鋪的歐陽文在聽到黃寄北的出門聲音後立馬也坐了起來, 披上外套,點起一隻蠟燭就開始看書。這個黃寄北明明剛來學院不久, 也就是個丙等生,但不知道為什麽,總給他一種威脅感。


    黃寄北來到這已經兩年了。從最開始的窮困潦倒到現在的小康生活,日子一直的慢慢變好,半個月前經曾先生介紹他進了這家縣城最好的學院,橫波書院。


    書院學費可不便宜, 一個月就要一兩銀子的束脩, 寄宿的話則是要二兩銀子一月的。要知道外麵秀才們開的私塾, 一年也就隻要四五兩。還有書本費、筆墨紙硯的支出, 這些一年也要個十兩左右。


    這錢黃寄北花的是舍得的,銀子嘛,就是該掙掙,該花花,之前那麽拚命的掙錢不就是為了以後需要花錢的時候不畏畏縮縮的嗎, 現在客棧每月的收益穩定在二十五兩左右, 足夠支撐他在書院的開銷了。


    黃寄北一開始還是每天往返走讀, 沒過幾天黃寄北就發現了自己和同學們的差距,當機立斷改成了寄宿。自己雖是有一定的基礎, 但和學堂裏的甲等生比起來,還差的遠,他需要更多的學習時間。


    寄宿以後他徹底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隻每半月回家一次。既然要讀書就要好好讀,家裏的事他相信父母能處理的很好。


    橫波學院管理嚴格,每旬一小考,每月一大考,乙等以上的學子才會被允許下場應試,但一般能通過的都是甲等的學子,今年剛過不久的縣試橫波書院就有五名學生通過了,這些學子平時學業都屬甲等。


    其實比起做生意,黃寄北更喜歡讀書,那是一種很存粹的感覺,沒有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可以自由的獲取知識增長見識,如果可以,他真的想選擇做一個存粹的學術研究者,但這對現在的他來說的確是太奢侈了,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他能過上這種生活。


    橫波書院院長是一位五十多歲的舉子,平時大家稱呼他沈院長,沈院長年輕時也曾做過官,告老還鄉後開了這家書院。


    沈院長平時並不負責授課,隻在策論和考試技巧上會對學子們進行點撥。書院有三名秀才,兩位已是年近不惑,有著非常豐富的教學經驗,另一位丁秀才還不到三十就已經是廩生了,是很有希望中舉的,如今在書院教書也是為了補貼家用。此外還有三名童生作為助教,協助日常教學工作。


    橫波書院頻繁的考試讓黃寄北很快的融入了大淵科舉氛圍。在大淵,想要成為秀才, 需要經過縣試、府試和院試。縣試階段,主打的就是死記硬背,把四書五經給讀爛了就行,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三個月後,入院時被分在丙等的黃寄北已穩居橫波書院甲等位置了。甲等隻設五名,黃寄北上來了,歐陽文就被擠下去了,歐陽文因此更拚命了,每天晚上都要用掉五六根蠟燭。


    寒來暑往,秋風將至,又是一年縣試來到,黃寄北進書院已經將近一年了。


    橫波書院如今共有五十六名學生,其中二十四名已過縣試,二十一名打算今年參加縣試,剩下的十一名都是年紀還小的蒙童,尚不到年齡。


    黃寄北如今已經十三歲了,他就在今年那二十一名縣試名單中,嚴格來說這已經是他第二次參加縣試了,原來的黃二郎在三年前的那場縣試後不久就去了,三年的時間下來,他已經把自己當成是真正的黃二郎了。


    縣試在即,全家最不緊張的就要屬黃寄北了,黃長植和白氏歲極力掩飾,但仍舊可以輕易看出他們的擔憂,四娘黃小桃也沒了往日的活潑,生怕打擾了兄長。黃寄北倒是心很寬,縣試隻是大淵科舉的第一步而已,若是他連這關都過不了,不如趁早省下這讀書的銀子。科舉之路雖說漫長,但遠的先不說,這縣試他對還是很有信心的。


    “阿爹,我難得一次回家,你們開心點嘛,阿娘,我想吃餛飩了,給我煮好不好。”出門在外,黃寄北最想念的就是阿娘的那一手餛飩了,無論什麽時候吃,都覺得是那樣的美味。


    “好,阿娘去給你下餛飩,二郎先歇著吧,回家就先鬆快鬆快。”白氏溫柔的說道。


    其實黃長植夫婦並不是擔心黃寄北考不好,對他們來說,隻要兒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就行,三年前的那會著實是嚇到他們了,在他們眼裏,那考場可怕極了。


    吃完一大碗的薺菜餛飩,又洗了個熱水澡,黃寄北徹底放鬆了下來。這裏就像是他的加油站,每半個月回家一次,他就能消除所有的負麵情緒,重新精神飽滿的投入到學習中去。


    次日回書院,院長就給大家講了縣試報名的安排。這就是就讀於書院的好處,無需自己為這些雜事奔波。


    本朝規定凡參加縣試的學子,需在本縣禮房報名, 須填寫內容包括籍貫、姓名、年齡、三代履曆、身貌等項表格。並以同考七人互結,再由本縣廩生出結作保,保其確係本縣之籍貫、且出身清白,非倡、優、皂隸之子孫,並無居父母之喪者,方準報名應考。


    橫波書院本次有二十人一報名,剛好可以分成三組互結,丁秀才就是稟生,可以幫他們作保,省去了不少麻煩,當然作保的費用是不能省的,每年這時候丁秀才都能有一筆不菲的收入。


    縣試分三場,一天一場,考場在縣衙禮房,主考官為本縣的縣令。


    因為要連考三天,所以即便縣城離家隻有一個時辰的路,黃家也不可能讓黃寄北每天來回地跑,黃長植早早的就定好了客棧,他更是不顧黃寄北的阻攔堅持要去陪考。孩子再大那也是孩子,黃長植放心不下。


    黃寄北也就不再堅持,正好也可以讓阿爹學習提下縣城客棧的經營經驗。


    大淵的考試時間都安排的比較合理,一般都是安排在秋分或者春分左右,氣候不至於太惡劣。白氏還是不放心,給黃寄北備了一件夾襖。


    父子兩提前兩天住進了客棧。說真的,有人陪著,照顧飲食起居,真的能鬆快不少。


    到了考試那天,黃長植一大早就醒了,輕聲起床,替黃寄北打點好了早餐和車馬。黃寄北洗漱過後再次檢查了考籃。父子兩吃過早餐,就往考場去了。


    考場門口已排起了隊,輪到黃寄北了,他拿出了自己的身份文書和考牌,負責檢查的官差核實過後放行,黃寄北往前走,把考籃遞給了前麵另一名官差。


    考籃裏隻有毛筆、墨錠、硯台、筆筒、筆架、白布、裝水的白瓷瓶、幾塊燒餅和火折子。


    接著就是核對報名文書上的關於考生的圖文描述,檢查是否是本人考試。


    仔細看過後又上來一位官差示意他脫衣服,脫得隻剩一件裏衣後有進行了搜身。一番折騰後,終於檢查完,黃寄北這才被放進了考場。


    黃寄北拿著自己的考牌在衙役的帶領下找到自己的號房。號房是一排排連在一起的小木棚,一排排號房是麵對麵的,兩排之間的距離很大,大約有五米寬,是不可能看到對麵的試卷的。


    黃寄北掀開木板進入自己的號房,裏麵又窄又矮,大約一米二的寬度,裏麵一張凳子,凳子上放有三根蠟燭和一碗清水。將掀開的木板橫嵌進號房兩邊的凹槽,就組成了一張桌子,著實太簡陋了。


    放下考籃黃寄北就抓緊時間開始打掃,用白布將桌麵和凳子擦拭了一遍,拿出硯台,倒入清水,磨墨。


    忙完後就坐好等待發卷了。


    在所有考生都入場後,縣令便讓官差大聲宣讀考場規矩,隨後縣令勉勵了大家幾句,便宣布開考。


    拿到考卷後,黃寄北先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看完考卷後,黃寄北就放心多了。


    第一天考試內容是帖經,出題者從四書五經中隨便抽出一頁,摘其中一行印在試卷上。根據這一行文字,考生要填寫出與之相聯係的上下文。一般來說,隻要記憶力好點的都可全部答出。


    黃寄北把書背得很熟,這個當然難不倒他,唯一要注意的是答題的字跡要清楚,卷麵要整潔。


    第二天考墨義,所謂墨義,就是在經典中摘出一句話,考生要對這句話進行注解和解釋。這些事一般前輩大家已經完成了,考生隻需要記憶前輩們的解釋就好了,難度也不大。


    帖經和墨義基本上隻需要記憶,需要個人發揮地方比較少,比較簡單。


    第三天考經義,所謂的經義,以經書文句為題,應試者作文闡明其中義理。這個發揮的空間很大,但在縣試階段,對考生的要求也就比較低,到後麵鄉試會試,就很容易拉開差距了。


    第35章 出榜


    等考完三場後黃寄北心裏放鬆了些, 他覺得自己大概率是能過的。


    第三天一考完,黃寄北就退房回家了,既然考試已經結束了, 在哪等結果都是一樣的。還不如回家好好睡上一覺,吃點好的,畢竟明天就又要回學堂了。老實說,他這幾天為了順利完成考試, 吃的都是清淡的食物,他想死家裏的酸菜魚和烤鴨了!


    五天後, 縣試結果出來了。橫波書院院長一早就派人在榜前盯著了,一出榜就抄錄了一份出來,其中名列前茅的赫然就是他們書院的黃寄北。


    黃寄北有點吃驚,他料想到自己的名次會在前列,但沒想過自己會拿案首。


    院長非常高興,他們書院已經好多年沒拿過案首了, 每次總是功虧一簣, 今年他們書院真是大豐收, 縣試二十一人參加就有六人通過了, 其中一位還是縣案首。雖然隻是一場縣試的案首,那也很不容易了,而且這位叫黃寄北的學子來橫波書院才不到一年而已。


    趙書吏的兒子趙從安排在第二位,歐陽文排在第六位。


    院長給大家放了半天假,讓六人回家和家人報告了這個好消息。


    黃家人知道後高興極了。


    “我這就去放鞭炮, 擺宴席, 大家好好熱鬧熱鬧!”黃長植喜形於色, 說著就要去後院取鞭炮。


    黃寄北立馬拉住黃長植,說道:


    “阿爹, 你先別急,我是這樣想的,我們叫上高大叔家、荷花嬸嬸和堂姐們還有程大叔一起吃頓飯就行,沒必要搞得太隆重。”


    “是呀,孩子他爹,別給孩子太大壓力了,這後麵還有好幾場考試呢,我們自家人一起聚聚就行。”白氏說道。


    “也行,我兒爭氣,不愁後麵沒慶祝的時候。”黃長植聽勸,也不再準備大肆慶祝了。


    “當家的,爹娘那邊總是要通知的,不如我和你一起去吧。”白氏說道。雖然很不喜歡去老宅,但該有的禮數還是要的。


    “嗯,二郎也一起,去給爺奶磕個頭。”黃長植思索後說道。


    黃家老宅現在冷清的很,大房離得遠,難得回來一次,二房就剩黃長棣一個,田裏的活都忙不過來也就沒時間過來了,三房很少上門,四房又總是不著家,老倆口最近正琢磨著給黃長棣再找個媳婦,不然老王氏都找不到人使喚了。


    經過上次大娘黃小梅的婚事後,黃長植夫婦基本和老宅的人很少有來往了,但每年兩次給二老孝敬都是不缺的,對於分家出去的兒子來說,這禮已經是村上獨一份厚重的了。


    晚上,白氏主廚,範荷花和四娘她們打下手,整治了滿滿一大桌的好菜,大家吃吃喝喝,有說有笑,越發覺得日子有奔頭。


    宴席差不多快結束的時候,高冬青的妻子葉氏突然問道:“二郎,你們書院可是有一位複姓歐陽的學子呀。”


    “是有一位叫歐陽文的,就睡我下鋪,葉嬸嬸可是認識他嗎?”黃寄北回道。


    “是呀,這位歐陽公子是我表妹的兒子,隻是已經快七八年沒往來了,隻聽得他兒子也在橫波書院就讀。”葉氏說道。


    “這位歐陽公子很是刻苦,這次縣試也得了好名次,我們書院第三,全縣第六。”黃寄北說道。


    “那是出息了,是個爭氣的。”葉氏說完便不再問了。


    其實葉氏沒說的是,這位歐陽公子和他們家小葉雨是從小定了口頭娃娃親的,隻是後來她表妹一家從村裏搬到了鎮上,就沒再往來了,如今這位歐陽公子也十四了,自家女兒也十歲了,如果有心,該是來談談正式訂婚的事情了。可歐陽家至今沒有任何動作,作為女方,她家斷然沒有主動上門的道理。


    再說那歐陽文一家,今天真的是揚眉吐氣,自己兒子不過十四,便已經過了縣試,想來後麵再過府試、院試也是不無可能的。到時候自家兒子可就是秀才公了,他們歐陽家終於要熬出頭了。


    當初歐陽文一家在家裏二老去世後繼承了一筆遺產,不再想過那麵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便變賣了所有田地,搬到了鎮上。到了鎮上後夫妻兩人租房子做起了生意,但兩人都不是做生意的料,沒兩年就把家產敗了個精光。夫妻倆從此就隻能靠替別人家做活為生。


    這兩夫妻兩最愛麵子,就算是餓死也不肯搬回村裏讓人笑話,就這樣兩人拚命幹活也攢了點錢。


    他們把希望都寄托在了唯一的兒子身上,想著若是那天兒子得中,他家就能揚眉吐氣了。這歐陽文也算是爭氣,十分的刻苦,每天早起晚睡,隻是小小年紀就睡眠不足,導致整個人看起來都很沒精神。


    歐陽文一家是看不是高葉雨家的,雖然他家不富也不貴,但他家好歹是鎮上的人,人往高處走,他家是不可能走回頭路的。歐陽家夫妻倆聽說高家花了五十兩在鄉下路邊買了小半畝地他們就非常生氣,有錢了就應該去鎮上、去縣城置業,一直在鄉下折騰能有什麽名頭,有這閑錢用來支持他們家兒子讀書多好呀。


    是的,歐陽文家雖然不想娶高葉雨,但又知道高家是有點積蓄的,所以一直拖著不給說法。當然,若是高家主動上門,又願意多貼點錢,他們還是可以考慮一下的。


    歐陽家怎麽想的高葉雨不知道,但她本人是極不喜歡歐陽文的,去年陪阿爹去鎮上賣魚的時候高葉雨是見到過歐陽文的,那人隻是遠遠的看到了魚攤便捂起了鼻子,搞得比個大姑娘還嬌貴,高葉雨是極看不上的。


    諷刺的是,明明表現的那麽抗拒,在高冬青用稻草綁了幾尾大魚給他的時候他卻還是收下了,連個謝字都不說,真是把書都讀到狗肚子裏去了,白費了她家那幾條大魚。她高葉雨又不是沒見過讀書人,人家四娘的哥哥也是個讀書人,就從來不會如此行事。


    “小北哥,恭喜你考試得中,我自己做了一隻簪子作為賀禮,還望小北哥你不嫌棄。”高葉雨說著遞上了一個小木盒。


    黃寄北笑著接過,打開,裏麵躺著的是一隻用桃木做成的發簪,頭部呈銀杏葉狀,小巧簡潔又不失巧思,很適合用來挽發。來這個世界好幾年了,他也習慣了這兒男子留長發的習俗,平時為了省事,都是用發帶全部束在頭頂的。


    “真好看,這竟是高妹妹親手做的,妹妹真是心靈手巧。”黃寄北讚歎道。


    “小雨姐姐做的簪子可好看啦,比外麵賣的都好看。”黃四娘在一旁叫喚道。


    “小桃,哪有呀,我隻是從謝婆婆那學到一點皮毛而已,上不得台麵的。”高葉雨一臉的不好意思。


    前段時間高葉雨已經正式拜了謝玉為師,學做簪花首飾,隻謝玉仍讓她稱呼自己為婆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古代小商販養家科舉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思若無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思若無邪並收藏古代小商販養家科舉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