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節
古代小商販養家科舉日常 作者:思若無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黃寄北一行人剛走進酒樓,就聽見一陣悠揚的笛聲傳來。循聲望去,抬頭便看到了高樓上的顧硯舟。隻見他身著白衣廣袖,一支碧色玉笛橫在唇間,皎潔的月光下,笛聲傾瀉而出。此情此景,當真稱得上一句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曲畢,滿堂喝彩,眾學子隱隱以顧硯舟為中心,環繞在他周圍。
文人雅士齊聚一堂,有琴棋書畫的比試,有時事政治的高談闊論,大家都使盡渾身解數的想要展示自己,以求脫穎而出。科舉取仕,看得不僅是試卷成績,士子們在學子間的名望也是重要的參考標準,顧太傅桃李滿天下,顧硯舟少年成名,在這方麵有著很大的優勢。
“慣會裝相的。”紀鳴岐小聲和黃寄北嘟囔道。
紀鳴岐最是看不慣顧硯舟這幅騷包樣子,他倆雖然齊名,卻無甚來往,此次若不是黃寄北相邀,他才不會來顧硯舟組織的文會。因著紀寧煙對顧硯舟的迷戀,這些年他可沒少聽她對顧硯舟的盲目吹噓。在他看來,顧硯舟這種高冷範隻可遠觀,不適合做朋友,也不適合過日子,他是真的擔心以後紀寧雨嫁過去後會比在家時還要沉悶。
顧硯舟此時也看到了人群中的黃寄北他們,走過來問道:“黃兄覺得我這曲高山流水如何?”
“顧兄曲藝精妙,在下拜服。”黃寄北誠懇地回道。
這是他的心裏話,這些年他淨顧著讀書寫字了,這些文人雅趣倒是錯過了不少,自己雖然不會,但欣賞水平還是有的,顧硯舟這笛子吹得是真的不錯,也勾起了他對音律的向往,以前條件不允許,以後有條件,倒是也能嚐試一番。
“黃兄這是客氣了,此次邀請黃兄前來,就是想聽些平時聽不到的聲音,我知黃兄從不是溜須拍馬之徒,還請黃兄指教一番。”顧硯舟像是非要黃寄北說出點問題似的,不依不饒的說道。
見此情景,黃寄北知道自己若是不說出個所以然來,是不能輕易脫身的,還要落得個溜須拍馬之徒的稱號,便說道:
“顧兄此曲名為《高山流水》,可惜卻是隻有流水,沒有高山,若是有琴聲相和,此曲必當更加精妙,獨奏考驗的是個人技藝,合奏則對雙方之間的默契要求更高,私以為,若能達到琴笛相和的境界,那才更讓人拍案叫絕。”
顧硯舟聽完沉思不語,他自小便是獨領風騷的存在,身邊甚少能看到與他比肩的人,他要做的是領導者,從沒想過找一個勢均力敵的人一起前行。
這時他旁邊的一位士子忍不住了,跳出來說道:
“這位士子說的倒是頭頭是道,不知兄台有何才藝,可給在座各位展示一番。”
眾人這時也反應了過來,紛紛附和著要求黃寄北展示才藝。
黃寄北無奈,明明談的是顧硯舟的笛聲,怎麽矛頭突然就指向他了。這麽多雙眼睛看著,自己今天怕是躲不過去了。
琴棋書畫裏自己可以拿得出手的也就是書法吧,他對自己的書法還是有信心的,是以他倒也不怯,挑了隻大號毛筆,將宣紙平鋪在長桌上,蘸墨,提筆寫道:
恰書生少年,風華正茂,指點江山,激昂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寫完後黃寄北自己內心也是澎湃不已,果然,這幾句話無論放在那個朝代都很應景啊!每個時代的年輕人永遠是這麽的朝氣蓬勃!
“好!”紀鳴岐第一個帶頭喊道,“黃兄,你這幾句話夠氣勢!這手行草更是大氣!”
“寄北,這幅字送我,我真是太喜歡了!”郭樂風也跟著說道。
顧硯舟看著黃寄北的這幅字也是滿目的驚豔,道:“黃兄,不想你書法竟有如此造詣,這字如此熱烈奔放,竟半點不似你平時模樣。”
“顧兄過獎了,看來黃某平時給顧兄留下的印象竟是如此的一板一眼老氣橫秋,在下慚愧了。”
其實顧硯舟的感覺不假,這些年來黃寄北明明年紀也不大,卻一直以成熟穩重示人,這也算是難得他難得肆意了一回。
從眾人的反響看來,他這幅隨性之作應該還是不錯的,就連剛才顧硯舟身旁那位咄咄逼人的公子態度都來了個大轉彎,那人對著黃寄北施了個拱手禮,問道:“請恕在下眼拙,剛才多有冒犯,不知公子尊姓大名?”
“在下江寧省潤揚府人士,姓黃,名寄北。”黃寄北回禮道。
“原來閣下就是江寧省本屆鄉試的解元黃寄北,果然名不虛傳。”士子們紛紛議論了起來。
黃寄北還不知道,就因為他奪了顧硯舟的解元之位,他在下屆春闈士子之間已經有了一定的名聲了,畢竟他贏的可是顧硯舟呀。
經過了開頭的這場考驗,黃寄北接下來就沒再被刁難過,倒是有不少士子來找他討論學術問題,整體來看,顧硯舟舉辦的這場文會質量還是很高的,一晚上下來黃寄北也覺得自己學到不少。
眼看著快到子時了,大家相互作別,陸續離場。
黃寄北一行人正要出門的時候卻被一人攔住了去路,說是他們掌櫃的有請。
這就奇怪了,今天這場是顧硯舟請客,難不成還要酒樓老板還要另外收費?
第56章 置業
黃寄北沒想到, 酒樓老板竟是想買他剛才在樓裏寫的那副字。
“掌櫃的您是說想買我這副字嗎?”黃寄北再次確認道。
“是的,李某雖是一介商賈,但也是愛好書法之人, 公子剛才那副作品我是著實喜歡,此番誠心求購,隻是一個愛字之人的不情之請,還望公子能成全我這番執念。”李掌櫃誠懇地說道。
這位掌櫃給黃寄北的印象很是不同, 他不像是一個商人,更像是一位名仕, 想來能經營這麽一家風雅的酒樓,也不是什麽泛泛之輩。
“在下很能體會您對書法的熱愛,隻是這幅字我已經答應送給我的這位好友了。”黃寄北說著看向了一旁的郭樂風。
“掌櫃的,你可別跟我搶,比錢,我郭家還沒輸給過誰呢?”郭樂風被李掌櫃看的退後一步, 一邊說一邊護好了胸前的墨寶。
李掌櫃思索片刻, 說道:“諸位公子想來也不是缺錢之人, 隻是這書法若是隻放在自家書房, 不能讓更多的人看到,那真是可惜極了,若是能轉讓給我,我必將其置於大堂最顯眼之處,供來往之人觀瞻, 豈不美哉?”
郭樂風轉念一想, 這掌櫃說的也有道理, 他黃兄如此才華應當傳揚出去才是,這樣來年春闈也更有利些, 且黃兄家底不豐,若是能再得些銀錢,也能更好的在京城安家。想到這,他便開口說道:
“李掌櫃此言有理,那我這便忍痛割愛了,隻是我黃兄不甚在意銀錢,郭某可是很計較的。”
李掌櫃見郭樂風鬆口,連忙說道:“應該的,郭公子忍痛割愛,李某必當加以補償,這五百兩隻是我的一點小意思,還請收下。”
終於買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書法,李掌櫃越看越覺得愛不釋手,次日更是請最好的師傅進行了一番裝裱,自己單獨品鑒臨摹了好一陣,這才掛了出去。當然這是後話了。
而黃寄北這邊更是震驚,京城的錢這麽好掙嗎?他一副隨意之作竟能賣到五百兩!而郭樂風這邊已經在給他描繪未來的大好錢途了。
“寄北,我們合作吧,你這書法在我們郭家書畫鋪子的造勢下,定能一炮打響,名利雙收!”
“樂風,這樣做行得通嗎?會不會有不好的影響?”文人都講究風骨二字,他自己雖不在乎世俗眼光,但他來京城不久,擔心壞了規矩,所以還是有些顧慮。
沒想到紀鳴岐對此也很是讚同,道:
“寄北,你不必擔心,這種事在京城的學術圈子是很平常的,況且你的書法的確是有真才實學的,樂風隻是幫你宣傳而已,隻是自古物以稀為貴,到時候價格還是要定高一點,同時數量上加以控製。”
“既然鳴岐你也這麽說我就沒有顧慮了,多謝兩位幫我謀劃,寄北感激不盡。”黃寄北真心道謝,他這兩位兄弟,著實幫了他不少,真心換真心,他早已把他們當成了至交。
“寄北,你這就見外了,我們這關係還要用到謝字嗎?”郭樂風說道,紀鳴岐也跟著點頭。
“那是我的不是了,明天我請客,給兩位兄弟賠罪。”黃寄北說道。
“哈哈,這才對嘛,明天我要吃醉得意的烤乳鴿,黃兄你給我買!”郭樂風叫喚著說道。
“那我要臨江樓的蒸鱸魚,勞煩黃兄了。”紀鳴岐也一臉笑意的說道。
這兩個兄弟還真是會折騰人,這兩家酒樓一南一北的,他明天可有的跑了。
在郭家幾個書法鋪子的宣傳造勢下,再加上酒樓李掌櫃的展示,黃寄北漸漸的在京城的書法圈子有了些名聲,行書也慢慢的在京城的書法圈有了一定地位。
黃寄北不曾想到,自己的一時興起之作卻觸發了大淵書法的一次風格革新。此前在大淵的書法界,楷書一直是書法正宗,本朝楷書極為注重端點轉折的提按,講究章法和諧,結構嚴謹,甚至連字體大小都要一樣。
誠然,這種風格下也催生了不少優秀的作品,但時間長了人們難免膩味,漸漸的人們私下裏就更喜使用行書,但卻一直沒能被正統的書法界所接納。
行書注重筆畫的運動流暢,更容易表達書寫者的感情。寫得比較放縱流動,近於草書的稱行草,寫得比較端正平穩,近於楷書的稱行楷。而黃寄北這幅就是典型的行草。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黃寄北除了和紀鳴岐郭樂風一起溫書,也時不時的會參加一些文會,他不是喜歡出風頭的人,更多的時候是在聽其他人講,遇上感興趣的話題也會發表自己的意見。
此時的相交是最為純粹的,雖說大家都有自己的小心機,但卻沒什麽惡意,等以後大家步入官場,就很難再有這種單純了。
時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殷桃,綠了芭蕉,黃了菊花,白了屋簷,一年時間轉瞬即逝。
很快就又來到了除夕,黃寄北讀著黃長植夫婦寄來的家書,濃濃思鄉之情幾乎要將他淹沒。雖說已經做好了打算,黃寄北還是思念的緊,就在一個月前他還糾結著要不要回鄉一趟。
但他還是忍住了,這些年來他為了學業背井離鄉,終於要迎來最重要的一戰了,他必須忍耐住,小不忍則亂大謀。
好在今年還有四娘和高冬青夫婦陪他一起過年,如果順利的話,明年這個時候爹娘也應該坐在這桌上和他們一起吃年夜飯了。
這大半年來他從家裏帶出來的銀錢非但沒有減少,還多出來不少。
首先就是書法寄售賺到的錢,雖然在聽取了紀侍郎的意見後,他將重點轉向了名聲的經營,但銀子也沒少賺,如今已經有兩千多兩的收益了。
再來就是曾先生年前托人帶給他的話本分紅,這些年他和曾先生一直保持書信往來,除了最開始的《化蝶》,後來他又根據端午節雄黃酒的民間傳說寫了《白娘子傳奇》,亦是很受人們的喜愛。
今年剛完結的《天外飛仙》更是引發了仙俠風潮,茶樓酒肆,街頭巷口,總能聽到百姓們在討論著哪位仙女更值得喜愛,是端莊大氣的大仙女,還是嫉惡如仇的三仙女,還是古靈精怪的七仙女……
除了仙女本身,仙女的配偶們也被拿出來評頭論足,仙女的婚後生活是否會幸福讓不少讀者操碎了心,曾先生來信中不止一次勸說他把仙女們的故事繼續寫下去,不過他還是婉拒了,畢竟他自己都沒經曆過婚後生活,自然是寫不好的,不如就停留在最美好的瞬間吧。
林林總總加起來,他手上的銀錢著實不少了,月前他已經在西城看中了一處宅院,隻等這家宅子的主人回來就能簽約過戶了。這所宅院占地三百多平,最終成交價定在了一千五百兩,夠他們一家人居住了,到時候把阿爹阿娘接過來,他們一家就能團聚了。
黃寄北現在心態很是平和,明年春闈能中自然是好,若是落榜了,他也不怕,三年後再戰就是了。這一年的京城經曆,他真的是獲益良多,他得到的已經夠多了。
對大多數人來說,春節是一年當中最輕鬆的時候,但對應屆士子和士子家屬來說可不是。
春闈時間定在每年的二月,士子們要抓住這最後的一個月的時間溫書,家屬們則要替家中的士子們準備好考場用品。春闈最變態的一點在於它的時長,整整九天,貢院環境簡陋,能堅持到最後就算是成功一半了。
二月二處在春節剛過的時候,此時天氣還沒變暖,而考場隻有幾片木板遮擋,這環境實在是說不上好。也不是沒人提出去改善考場環境,但都被聖上以鍛煉士子的名義駁回了。
在知道這一要求後,黃寄北他們到後期已不再一味的死讀書了,而是勞逸結合外加鍛煉身體,平時溫書時更是模擬考場環境,炭盆都撤掉了。此外,黃寄北向郭樂風和紀鳴岐推薦了八段錦,兩人半個月練下來都覺得效果很不錯,至少沒以前怕冷了。
黃四娘和紀寧雨也跟著一起操心,此時的紀寧雨原本是應該在家繡著嫁衣的,可她對此似是不怎麽上心,反而和四娘兩人關起門來偷偷在屋裏給黃寄北、紀鳴岐和郭樂風他們繡護膝和披風。
郭樂風在收到小桃護膝的時候,別提有多高興了,仿佛那個昨天還在抱怨這要在號子裏待九天的人不是他似的。
黃寄北也是第一次感受到女性家屬陪考的感覺,看到小桃忙前忙後的為他操持,他才真是的感受到自己的小妹真的已經長大了。
提著考籃,三人踏上了他們的春闈之路。
本次會試由禮部主辦,在京城的貢院舉行。會試一般在鄉試的第二年,考期多在春季二、三月,所以又稱“春闈”。本次會試的主考官竟是由兵部尚書擔任,著實驚掉了一群人的眼球。
不過朝廷之所以這麽安排倒也不是亂來,現任的兵部尚書孫尚武是朝中難得的文武雙全之人,也曾是進士出身。當然,為了不引人非議,朝廷還安排了戶部尚書錢進益作為副考官。竟然出動了兩位尚書大人,可以說,這次的考官陣容是前所未有的強大。
在經過身份核對和搜身檢查後,黃寄北順利的坐到了自己的考號裏,此時天剛蒙蒙亮,氣溫低得很,雙手摩擦了一番後黃寄北才開始收拾起來。
第57章 會試
等所有考生都進場後, 大約又過了一刻鍾時間,考試開始了。
本次考試共九天時間,每場考試三天。第一場考經義, 一般是四書三道,五經四道;第二場考策論五道;第三場考雜文三篇、算術兩道、詩賦一篇。
偌大的貢院寂靜無聲,鑼聲響起,考試開始了。
第一場:經義。
這場黃寄北答得還比較順利, 考試題目基本在他的認知範圍內,隻在最後一題遇到了一隻攔路虎。這道經義的題目是:“安國全軍之道”。
這題目雖是簡潔明了, 這幾個字看著也很熟悉,但黃寄北想遍了四書五經,愣是想不出這句話出自哪裏,直到最後半天的時候才靈光一現。他記起來了,這句話不是四書五經裏麵的,這句話出自《孫子兵法》的《火攻篇》!
黃寄北記得, 這句話原文是:明君慎之, 良將警之, 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經義居然會考《孫子兵法》, 黃寄北還是不敢相信,但聯想到本次的主考官是兵部尚書,倒也不是沒有這個可能。黃寄北決定冒這個險!
知道了語句的出處,黃寄北寫起來似是如有神助,這是孫子論述的應該如何對待戰爭的總結性的名言。
《孫子兵法》雖然是研究戰爭和如何用兵的專著, 但該書在本質上是反對戰爭的。
孫子是從“以戰止戰”的目的出發研究戰爭的, 孫子認為, 隻有在危及國家和人民的安全時才要去進行戰爭,否則就不要發動戰爭, 因為戰爭既要死人,又有可能會導致國家滅亡,所以國君和將帥對參戰這種事必須要慎之又慎。隻有不輕易戰爭,才是安國全軍之道。
曲畢,滿堂喝彩,眾學子隱隱以顧硯舟為中心,環繞在他周圍。
文人雅士齊聚一堂,有琴棋書畫的比試,有時事政治的高談闊論,大家都使盡渾身解數的想要展示自己,以求脫穎而出。科舉取仕,看得不僅是試卷成績,士子們在學子間的名望也是重要的參考標準,顧太傅桃李滿天下,顧硯舟少年成名,在這方麵有著很大的優勢。
“慣會裝相的。”紀鳴岐小聲和黃寄北嘟囔道。
紀鳴岐最是看不慣顧硯舟這幅騷包樣子,他倆雖然齊名,卻無甚來往,此次若不是黃寄北相邀,他才不會來顧硯舟組織的文會。因著紀寧煙對顧硯舟的迷戀,這些年他可沒少聽她對顧硯舟的盲目吹噓。在他看來,顧硯舟這種高冷範隻可遠觀,不適合做朋友,也不適合過日子,他是真的擔心以後紀寧雨嫁過去後會比在家時還要沉悶。
顧硯舟此時也看到了人群中的黃寄北他們,走過來問道:“黃兄覺得我這曲高山流水如何?”
“顧兄曲藝精妙,在下拜服。”黃寄北誠懇地回道。
這是他的心裏話,這些年他淨顧著讀書寫字了,這些文人雅趣倒是錯過了不少,自己雖然不會,但欣賞水平還是有的,顧硯舟這笛子吹得是真的不錯,也勾起了他對音律的向往,以前條件不允許,以後有條件,倒是也能嚐試一番。
“黃兄這是客氣了,此次邀請黃兄前來,就是想聽些平時聽不到的聲音,我知黃兄從不是溜須拍馬之徒,還請黃兄指教一番。”顧硯舟像是非要黃寄北說出點問題似的,不依不饒的說道。
見此情景,黃寄北知道自己若是不說出個所以然來,是不能輕易脫身的,還要落得個溜須拍馬之徒的稱號,便說道:
“顧兄此曲名為《高山流水》,可惜卻是隻有流水,沒有高山,若是有琴聲相和,此曲必當更加精妙,獨奏考驗的是個人技藝,合奏則對雙方之間的默契要求更高,私以為,若能達到琴笛相和的境界,那才更讓人拍案叫絕。”
顧硯舟聽完沉思不語,他自小便是獨領風騷的存在,身邊甚少能看到與他比肩的人,他要做的是領導者,從沒想過找一個勢均力敵的人一起前行。
這時他旁邊的一位士子忍不住了,跳出來說道:
“這位士子說的倒是頭頭是道,不知兄台有何才藝,可給在座各位展示一番。”
眾人這時也反應了過來,紛紛附和著要求黃寄北展示才藝。
黃寄北無奈,明明談的是顧硯舟的笛聲,怎麽矛頭突然就指向他了。這麽多雙眼睛看著,自己今天怕是躲不過去了。
琴棋書畫裏自己可以拿得出手的也就是書法吧,他對自己的書法還是有信心的,是以他倒也不怯,挑了隻大號毛筆,將宣紙平鋪在長桌上,蘸墨,提筆寫道:
恰書生少年,風華正茂,指點江山,激昂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寫完後黃寄北自己內心也是澎湃不已,果然,這幾句話無論放在那個朝代都很應景啊!每個時代的年輕人永遠是這麽的朝氣蓬勃!
“好!”紀鳴岐第一個帶頭喊道,“黃兄,你這幾句話夠氣勢!這手行草更是大氣!”
“寄北,這幅字送我,我真是太喜歡了!”郭樂風也跟著說道。
顧硯舟看著黃寄北的這幅字也是滿目的驚豔,道:“黃兄,不想你書法竟有如此造詣,這字如此熱烈奔放,竟半點不似你平時模樣。”
“顧兄過獎了,看來黃某平時給顧兄留下的印象竟是如此的一板一眼老氣橫秋,在下慚愧了。”
其實顧硯舟的感覺不假,這些年來黃寄北明明年紀也不大,卻一直以成熟穩重示人,這也算是難得他難得肆意了一回。
從眾人的反響看來,他這幅隨性之作應該還是不錯的,就連剛才顧硯舟身旁那位咄咄逼人的公子態度都來了個大轉彎,那人對著黃寄北施了個拱手禮,問道:“請恕在下眼拙,剛才多有冒犯,不知公子尊姓大名?”
“在下江寧省潤揚府人士,姓黃,名寄北。”黃寄北回禮道。
“原來閣下就是江寧省本屆鄉試的解元黃寄北,果然名不虛傳。”士子們紛紛議論了起來。
黃寄北還不知道,就因為他奪了顧硯舟的解元之位,他在下屆春闈士子之間已經有了一定的名聲了,畢竟他贏的可是顧硯舟呀。
經過了開頭的這場考驗,黃寄北接下來就沒再被刁難過,倒是有不少士子來找他討論學術問題,整體來看,顧硯舟舉辦的這場文會質量還是很高的,一晚上下來黃寄北也覺得自己學到不少。
眼看著快到子時了,大家相互作別,陸續離場。
黃寄北一行人正要出門的時候卻被一人攔住了去路,說是他們掌櫃的有請。
這就奇怪了,今天這場是顧硯舟請客,難不成還要酒樓老板還要另外收費?
第56章 置業
黃寄北沒想到, 酒樓老板竟是想買他剛才在樓裏寫的那副字。
“掌櫃的您是說想買我這副字嗎?”黃寄北再次確認道。
“是的,李某雖是一介商賈,但也是愛好書法之人, 公子剛才那副作品我是著實喜歡,此番誠心求購,隻是一個愛字之人的不情之請,還望公子能成全我這番執念。”李掌櫃誠懇地說道。
這位掌櫃給黃寄北的印象很是不同, 他不像是一個商人,更像是一位名仕, 想來能經營這麽一家風雅的酒樓,也不是什麽泛泛之輩。
“在下很能體會您對書法的熱愛,隻是這幅字我已經答應送給我的這位好友了。”黃寄北說著看向了一旁的郭樂風。
“掌櫃的,你可別跟我搶,比錢,我郭家還沒輸給過誰呢?”郭樂風被李掌櫃看的退後一步, 一邊說一邊護好了胸前的墨寶。
李掌櫃思索片刻, 說道:“諸位公子想來也不是缺錢之人, 隻是這書法若是隻放在自家書房, 不能讓更多的人看到,那真是可惜極了,若是能轉讓給我,我必將其置於大堂最顯眼之處,供來往之人觀瞻, 豈不美哉?”
郭樂風轉念一想, 這掌櫃說的也有道理, 他黃兄如此才華應當傳揚出去才是,這樣來年春闈也更有利些, 且黃兄家底不豐,若是能再得些銀錢,也能更好的在京城安家。想到這,他便開口說道:
“李掌櫃此言有理,那我這便忍痛割愛了,隻是我黃兄不甚在意銀錢,郭某可是很計較的。”
李掌櫃見郭樂風鬆口,連忙說道:“應該的,郭公子忍痛割愛,李某必當加以補償,這五百兩隻是我的一點小意思,還請收下。”
終於買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書法,李掌櫃越看越覺得愛不釋手,次日更是請最好的師傅進行了一番裝裱,自己單獨品鑒臨摹了好一陣,這才掛了出去。當然這是後話了。
而黃寄北這邊更是震驚,京城的錢這麽好掙嗎?他一副隨意之作竟能賣到五百兩!而郭樂風這邊已經在給他描繪未來的大好錢途了。
“寄北,我們合作吧,你這書法在我們郭家書畫鋪子的造勢下,定能一炮打響,名利雙收!”
“樂風,這樣做行得通嗎?會不會有不好的影響?”文人都講究風骨二字,他自己雖不在乎世俗眼光,但他來京城不久,擔心壞了規矩,所以還是有些顧慮。
沒想到紀鳴岐對此也很是讚同,道:
“寄北,你不必擔心,這種事在京城的學術圈子是很平常的,況且你的書法的確是有真才實學的,樂風隻是幫你宣傳而已,隻是自古物以稀為貴,到時候價格還是要定高一點,同時數量上加以控製。”
“既然鳴岐你也這麽說我就沒有顧慮了,多謝兩位幫我謀劃,寄北感激不盡。”黃寄北真心道謝,他這兩位兄弟,著實幫了他不少,真心換真心,他早已把他們當成了至交。
“寄北,你這就見外了,我們這關係還要用到謝字嗎?”郭樂風說道,紀鳴岐也跟著點頭。
“那是我的不是了,明天我請客,給兩位兄弟賠罪。”黃寄北說道。
“哈哈,這才對嘛,明天我要吃醉得意的烤乳鴿,黃兄你給我買!”郭樂風叫喚著說道。
“那我要臨江樓的蒸鱸魚,勞煩黃兄了。”紀鳴岐也一臉笑意的說道。
這兩個兄弟還真是會折騰人,這兩家酒樓一南一北的,他明天可有的跑了。
在郭家幾個書法鋪子的宣傳造勢下,再加上酒樓李掌櫃的展示,黃寄北漸漸的在京城的書法圈子有了些名聲,行書也慢慢的在京城的書法圈有了一定地位。
黃寄北不曾想到,自己的一時興起之作卻觸發了大淵書法的一次風格革新。此前在大淵的書法界,楷書一直是書法正宗,本朝楷書極為注重端點轉折的提按,講究章法和諧,結構嚴謹,甚至連字體大小都要一樣。
誠然,這種風格下也催生了不少優秀的作品,但時間長了人們難免膩味,漸漸的人們私下裏就更喜使用行書,但卻一直沒能被正統的書法界所接納。
行書注重筆畫的運動流暢,更容易表達書寫者的感情。寫得比較放縱流動,近於草書的稱行草,寫得比較端正平穩,近於楷書的稱行楷。而黃寄北這幅就是典型的行草。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黃寄北除了和紀鳴岐郭樂風一起溫書,也時不時的會參加一些文會,他不是喜歡出風頭的人,更多的時候是在聽其他人講,遇上感興趣的話題也會發表自己的意見。
此時的相交是最為純粹的,雖說大家都有自己的小心機,但卻沒什麽惡意,等以後大家步入官場,就很難再有這種單純了。
時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殷桃,綠了芭蕉,黃了菊花,白了屋簷,一年時間轉瞬即逝。
很快就又來到了除夕,黃寄北讀著黃長植夫婦寄來的家書,濃濃思鄉之情幾乎要將他淹沒。雖說已經做好了打算,黃寄北還是思念的緊,就在一個月前他還糾結著要不要回鄉一趟。
但他還是忍住了,這些年來他為了學業背井離鄉,終於要迎來最重要的一戰了,他必須忍耐住,小不忍則亂大謀。
好在今年還有四娘和高冬青夫婦陪他一起過年,如果順利的話,明年這個時候爹娘也應該坐在這桌上和他們一起吃年夜飯了。
這大半年來他從家裏帶出來的銀錢非但沒有減少,還多出來不少。
首先就是書法寄售賺到的錢,雖然在聽取了紀侍郎的意見後,他將重點轉向了名聲的經營,但銀子也沒少賺,如今已經有兩千多兩的收益了。
再來就是曾先生年前托人帶給他的話本分紅,這些年他和曾先生一直保持書信往來,除了最開始的《化蝶》,後來他又根據端午節雄黃酒的民間傳說寫了《白娘子傳奇》,亦是很受人們的喜愛。
今年剛完結的《天外飛仙》更是引發了仙俠風潮,茶樓酒肆,街頭巷口,總能聽到百姓們在討論著哪位仙女更值得喜愛,是端莊大氣的大仙女,還是嫉惡如仇的三仙女,還是古靈精怪的七仙女……
除了仙女本身,仙女的配偶們也被拿出來評頭論足,仙女的婚後生活是否會幸福讓不少讀者操碎了心,曾先生來信中不止一次勸說他把仙女們的故事繼續寫下去,不過他還是婉拒了,畢竟他自己都沒經曆過婚後生活,自然是寫不好的,不如就停留在最美好的瞬間吧。
林林總總加起來,他手上的銀錢著實不少了,月前他已經在西城看中了一處宅院,隻等這家宅子的主人回來就能簽約過戶了。這所宅院占地三百多平,最終成交價定在了一千五百兩,夠他們一家人居住了,到時候把阿爹阿娘接過來,他們一家就能團聚了。
黃寄北現在心態很是平和,明年春闈能中自然是好,若是落榜了,他也不怕,三年後再戰就是了。這一年的京城經曆,他真的是獲益良多,他得到的已經夠多了。
對大多數人來說,春節是一年當中最輕鬆的時候,但對應屆士子和士子家屬來說可不是。
春闈時間定在每年的二月,士子們要抓住這最後的一個月的時間溫書,家屬們則要替家中的士子們準備好考場用品。春闈最變態的一點在於它的時長,整整九天,貢院環境簡陋,能堅持到最後就算是成功一半了。
二月二處在春節剛過的時候,此時天氣還沒變暖,而考場隻有幾片木板遮擋,這環境實在是說不上好。也不是沒人提出去改善考場環境,但都被聖上以鍛煉士子的名義駁回了。
在知道這一要求後,黃寄北他們到後期已不再一味的死讀書了,而是勞逸結合外加鍛煉身體,平時溫書時更是模擬考場環境,炭盆都撤掉了。此外,黃寄北向郭樂風和紀鳴岐推薦了八段錦,兩人半個月練下來都覺得效果很不錯,至少沒以前怕冷了。
黃四娘和紀寧雨也跟著一起操心,此時的紀寧雨原本是應該在家繡著嫁衣的,可她對此似是不怎麽上心,反而和四娘兩人關起門來偷偷在屋裏給黃寄北、紀鳴岐和郭樂風他們繡護膝和披風。
郭樂風在收到小桃護膝的時候,別提有多高興了,仿佛那個昨天還在抱怨這要在號子裏待九天的人不是他似的。
黃寄北也是第一次感受到女性家屬陪考的感覺,看到小桃忙前忙後的為他操持,他才真是的感受到自己的小妹真的已經長大了。
提著考籃,三人踏上了他們的春闈之路。
本次會試由禮部主辦,在京城的貢院舉行。會試一般在鄉試的第二年,考期多在春季二、三月,所以又稱“春闈”。本次會試的主考官竟是由兵部尚書擔任,著實驚掉了一群人的眼球。
不過朝廷之所以這麽安排倒也不是亂來,現任的兵部尚書孫尚武是朝中難得的文武雙全之人,也曾是進士出身。當然,為了不引人非議,朝廷還安排了戶部尚書錢進益作為副考官。竟然出動了兩位尚書大人,可以說,這次的考官陣容是前所未有的強大。
在經過身份核對和搜身檢查後,黃寄北順利的坐到了自己的考號裏,此時天剛蒙蒙亮,氣溫低得很,雙手摩擦了一番後黃寄北才開始收拾起來。
第57章 會試
等所有考生都進場後, 大約又過了一刻鍾時間,考試開始了。
本次考試共九天時間,每場考試三天。第一場考經義, 一般是四書三道,五經四道;第二場考策論五道;第三場考雜文三篇、算術兩道、詩賦一篇。
偌大的貢院寂靜無聲,鑼聲響起,考試開始了。
第一場:經義。
這場黃寄北答得還比較順利, 考試題目基本在他的認知範圍內,隻在最後一題遇到了一隻攔路虎。這道經義的題目是:“安國全軍之道”。
這題目雖是簡潔明了, 這幾個字看著也很熟悉,但黃寄北想遍了四書五經,愣是想不出這句話出自哪裏,直到最後半天的時候才靈光一現。他記起來了,這句話不是四書五經裏麵的,這句話出自《孫子兵法》的《火攻篇》!
黃寄北記得, 這句話原文是:明君慎之, 良將警之, 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經義居然會考《孫子兵法》, 黃寄北還是不敢相信,但聯想到本次的主考官是兵部尚書,倒也不是沒有這個可能。黃寄北決定冒這個險!
知道了語句的出處,黃寄北寫起來似是如有神助,這是孫子論述的應該如何對待戰爭的總結性的名言。
《孫子兵法》雖然是研究戰爭和如何用兵的專著, 但該書在本質上是反對戰爭的。
孫子是從“以戰止戰”的目的出發研究戰爭的, 孫子認為, 隻有在危及國家和人民的安全時才要去進行戰爭,否則就不要發動戰爭, 因為戰爭既要死人,又有可能會導致國家滅亡,所以國君和將帥對參戰這種事必須要慎之又慎。隻有不輕易戰爭,才是安國全軍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