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以為,楊鉞這一去很快就能回來了,剿匪不是打仗,用成倍的兵力壓上去,不愁贏不了。
何況還有經驗老到的楊三郎從旁協助,這要是輸了,楊家的麵子往哪擱?
邵芸琅也是這麽以為的,數著日子盼著楊鉞回來,好告訴他南方的局勢。
結果他這一去,竟然從夏天一直待到了初冬,成功剿匪後,楊鉞給朝廷上了一道折子,說是找回了丟失的二十萬石糧食。
但因為道路受阻,且南方受災嚴重,他就不把糧食運回來了,準備直接拉到災區去。
於是朝廷又下了一道旨意,封他為欽差副使,領著禁衛軍與南下賑災的欽差大臣匯合,共同處理賑災事宜。
這時候,滿朝文武發現,這楊鉞還真是好用啊,哪裏需要往哪搬。
南邊的局勢一塌糊塗,文官避之不及,武將更不願意去做這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朝廷打著讓年輕人多曆練的借口,讓楊鉞繼續幹活,而且效果顯著。
那些盤踞當地的地頭蛇以及刺頭文官,在楊鉞眼裏都是小魚小蝦,文官不敢做的事他敢,武將不敢殺人他也敢。
誰都怕他這樣的小霸王,他背
後有鎮國大將軍府撐腰,也沒人敢得罪他,他說開倉放糧就開倉,他說要給災民建宅子就建宅子。
糧食不夠了怎麽辦?那不是有剛追繳回來的嗎,先吃了再說。
銀子不夠了怎麽辦?那就從江南富庶的州府先借銀,欠條打著,以後該怎麽還錢那是官府的事情,兩邊府衙自行商議去。
錢糧到位,賑災進度自然很快,等入秋後,南方已經逐漸恢複了正常的生活,農戶們抓緊補種糧食,爭取今年秋冬能不挨餓。
第169章 及笄禮
邵宛卿的及笄禮,京城大大小小的官宦世家都來人了,哪怕不衝著武侯府的麵子,也要衝著皇家的麵子。
四皇子這一日也派人送了禮來,是一對做工繁複精致的寶石金簪,梁氏立即替換下了自己準備好的玉簪。
今日的簪者是李玉蓮,也算是邵宛卿從小到大要好的朋友之一,而正賓請的是京城有名的全福夫人正德王妃。
據說是四皇子親自上門請的,也讓滿京城的人都明白,四皇子對這位準皇子妃的重視程度。
邵宛卿是這一日的主角,一身最簡單的素衣襦裙襯托著她出塵飄逸之美,一頭墨發披散在肩,一出場就令人讚歎有加。
撇開她的身份,單是這份美貌也足以令男人垂涎的。
邵宛卿朝父母跪拜,行禮後坐好。
正德王妃已經七十高齡,由侍女扶著走過來,接過有司奉上的金簪,眼睛一亮,讚歎道:“沒想到還能再見到這對金簪,這對簪子是當年皇後娘娘及笄禮時所用,我記得可清楚了。”
賓客嘩然,原來四皇子竟然討來了皇後娘娘曾經用過的金簪給邵大姑娘用,這份心思著實令人讚歎。
邵宛卿嘴角微微勾起,眉目間流動著情愫。
正德王妃抬了下手,示意大家安靜。
然後高聲吟頌祝辭:“吉月令辰,乃申爾服。敬爾威儀,淑慎爾德。眉壽萬年,永受胡福……”
她親手挽起邵宛卿的頭發,將金簪插入她的發髻。
金光閃閃的寶石
簪子貴氣穩重,邵宛卿很少佩戴金飾,她向來是以清新淡雅的配飾為主。
這對金簪戴在頭上,邵宛卿的氣質也隨之一變,高高抬起的頭顱昭示著她高貴的身份。
丫鬟扶著她進後室更衣,等再次露麵,邵宛卿穿一襲深紅色禮服,頭上不僅戴著那對金簪,還佩戴了一頂金絲花冠,美豔絕倫。
“邵大姑娘不愧是京城雙姝之一,這份容貌氣質真是獨一份的。”
“嘿,以前確實如此,但如今不是多了一位寧姑娘了麽,聽說並不比邵大姑娘差多少。”
“嘖嘖,四皇子一次得兩佳人,真是坐享齊人之福。”
“就不知這二女同嫁一人,往後誰能更勝一籌。”
“那必然是邵大姑娘,隻要武侯府在一日,四皇子……嗬嗬……”
若是以往受寵的四皇子便罷了,如今四皇子聲譽還未完全恢複,處處受掣肘,還急需武侯府的助力才能力挽狂瀾。
邵宛茹走到邵芸琅身旁,往她手心裏塞了一枚果子,低聲說:“二姐姐,今日好熱鬧啊。”
“那是自然。”
“就不知道我二人及笄禮那日會是何等情景。”
二人心裏都明白,邵宛卿是嫡長女,又有四皇子妃的身份,自然是不同的。
“二嬸不是來信說,會趕回來給你辦及笄禮嗎?”邵芸琅打趣道。
這是上回邵宛茹去信後,對方回信時說的,二夫人不僅會親自回來,而且會一直住到她定親後再離開。
邵宛茹因為這
件事高興了好幾天,陰霾盡散,最近說話也沒那麽刻薄了。
她對邵芸琅說:“二姐姐及笄那日,若是找不到旁人做簪者,我可以代勞。”
“多謝,不過謝姐姐說她要給我做簪者。”
“謝靈之啊,你……”邵宛茹想提醒她,如今以她與謝家的關係,不好走的太近。
外頭的流言蜚語雖然換了新內容,可高門大戶中,一提起邵家二姑娘,不免總會想起她與謝家的事。
她的親事恐怕是沒那麽順利了。
謝家也一直沒來提親,外人不知緣由,自然會低看邵芸琅幾分。
“罷了,你高興就好,其實能嫁謝家,也算是你高攀了,機會難得,你可得把握好機會。”
邵芸琅心中有數,隻說:“這種事交給長輩就好。”
邵宛茹翻了個白眼,“你可真是表裏不一,從前我以為你就是這樣弱懦沒膽識的人,可你並不是,說這種話不過是搪塞我罷了。”
“那三妹妹想聽什麽?”
“哼,不與你說話了。”邵宛茹憤而離開,今日來的同齡女孩很多,邵宛茹自然也有交情好的。
反觀邵芸琅,全京城也隻與謝靈之有些交情,說出去都讓人笑話,而且今天謝靈之還沒來。
嶽敏姍是被母親強拉著來的,眼睜睜看著自己喜歡的人如此重視另一個女人,她得強壓著自己才不至於失態。
去後院更衣時碰到了邵芸琅,嶽敏姍毫不掩飾自己的恨意,惡狠狠地說:“邵芸琅,你
真可憐。”
邵芸琅斜了她一眼,轉身走了。
“你站住!”嶽敏姍攔下她,聲音尖銳地說:“你躲什麽?被我說中心事了?看著邵宛卿如此風光,你是不是嫉妒啊?你一個庶女,什麽都沒有,還妄想越過別人,哈,隻會徒增笑柄而已。”
“說完了?說完了我可以走了嗎?”
嶽敏姍哈哈大笑起來,“邵芸琅啊邵芸琅,我就等著看你及笄禮那天是如何落魄的,記得給我發請帖哦。”
邵芸琅摸了下手掌,看到對方後退了幾步,笑著說:“你還是回去照照鏡子吧,說到妒忌,誰比得上你啊?你愛慕四皇子的事情又不是沒人知道。”
“你……”
“得了,今日你心情不好,我就饒過你,下回記得把嘴巴洗幹淨再說話!”邵芸琅施施然地離開,留下嶽敏姍氣得直跺腳。
邵芸琅回到紫蘭苑,徐嬤嬤急匆匆過來告訴她:“姑娘,小福回來了。”
邵芸琅驚喜萬分,連忙問:“他在哪?”
“就在後門等著,他借口給老奴送東西,說是有幾句話要親口與您說。”
邵芸琅在屋裏走了一圈,對她說:“你去領他進來,今日府裏人多,便是有人碰到了也不會多說什麽。”
徐嬤嬤遲疑地問:“帶到紫蘭苑來嗎?”
“不,去望春園旁邊的小竹林。”邵芸琅說完就去換衣裳,徐嬤嬤雖然覺得不穩妥,但還是照辦了。
邵芸琅換了一套簡單不起眼的襦裙,隻帶著一
個惜月出去。
第170章 大姑爺
望春園旁的竹林一般沒人會過去,那裏有個小小的練武場,平日裏是望春園侍衛操練的場所,但今日他們也都去喝喜酒了。
孫小福很快就到了,人黑了也瘦了,看不出一點之前白淨斯文的樣子,反而像個走南闖北的貨郎。
“二姑娘。”他笑起來露出一口白牙。
徐嬤嬤和惜月到路口處把風,邵芸琅快速地問:“今日剛回來的?一切順利嗎?”
“是,剛到京城,連家都沒回就來了,一切都很順利,甚至比原先預想的還要順利一些,南方大災,殃及金陵姑蘇一帶,生絲價格一直在漲,咱們手裏的囤貨也翻了一番。跟去的老管事說,要是出售的時機得當,咱們的利錢能翻八倍呢。”
“這麽多?”
“嗯,而且時機應該差不多到了,最遲不會超過冬至。”
邵芸琅心裏有數,又問他:“你在南邊可有見到楊鉞?”
“宋七帶我見過一回,不過楊小爺忙碌的很,根本沒空搭理我們,他如今在南邊名聲大噪,可是人人敬仰的活菩薩呢。”
邵芸琅笑了起來,楊鉞這一趟差確實辦得好,從剿匪到賑災全是人人稱讚的大好事。
前世,三皇子僅靠著賑災一事就贏得民心,而楊鉞做得比他好太多了。
這一回,滿京城上下都對楊鉞另眼相看了。
“好,他平安就行,你先回去歇著,有什麽事改日再細說。”
孫小福遞了一個木盒給邵芸琅,扭扭捏捏地說:“
請姑娘幫個忙,幫……幫小人將這個轉交給惜月姑娘。”
“你……看上惜月了?”邵芸琅並不怎麽詫異。
“小人沒有非分之想,她若是喜歡,便收下做個紀念,若不喜歡,扔了砸了都可,小人沒別的意思。”
何況還有經驗老到的楊三郎從旁協助,這要是輸了,楊家的麵子往哪擱?
邵芸琅也是這麽以為的,數著日子盼著楊鉞回來,好告訴他南方的局勢。
結果他這一去,竟然從夏天一直待到了初冬,成功剿匪後,楊鉞給朝廷上了一道折子,說是找回了丟失的二十萬石糧食。
但因為道路受阻,且南方受災嚴重,他就不把糧食運回來了,準備直接拉到災區去。
於是朝廷又下了一道旨意,封他為欽差副使,領著禁衛軍與南下賑災的欽差大臣匯合,共同處理賑災事宜。
這時候,滿朝文武發現,這楊鉞還真是好用啊,哪裏需要往哪搬。
南邊的局勢一塌糊塗,文官避之不及,武將更不願意去做這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朝廷打著讓年輕人多曆練的借口,讓楊鉞繼續幹活,而且效果顯著。
那些盤踞當地的地頭蛇以及刺頭文官,在楊鉞眼裏都是小魚小蝦,文官不敢做的事他敢,武將不敢殺人他也敢。
誰都怕他這樣的小霸王,他背
後有鎮國大將軍府撐腰,也沒人敢得罪他,他說開倉放糧就開倉,他說要給災民建宅子就建宅子。
糧食不夠了怎麽辦?那不是有剛追繳回來的嗎,先吃了再說。
銀子不夠了怎麽辦?那就從江南富庶的州府先借銀,欠條打著,以後該怎麽還錢那是官府的事情,兩邊府衙自行商議去。
錢糧到位,賑災進度自然很快,等入秋後,南方已經逐漸恢複了正常的生活,農戶們抓緊補種糧食,爭取今年秋冬能不挨餓。
第169章 及笄禮
邵宛卿的及笄禮,京城大大小小的官宦世家都來人了,哪怕不衝著武侯府的麵子,也要衝著皇家的麵子。
四皇子這一日也派人送了禮來,是一對做工繁複精致的寶石金簪,梁氏立即替換下了自己準備好的玉簪。
今日的簪者是李玉蓮,也算是邵宛卿從小到大要好的朋友之一,而正賓請的是京城有名的全福夫人正德王妃。
據說是四皇子親自上門請的,也讓滿京城的人都明白,四皇子對這位準皇子妃的重視程度。
邵宛卿是這一日的主角,一身最簡單的素衣襦裙襯托著她出塵飄逸之美,一頭墨發披散在肩,一出場就令人讚歎有加。
撇開她的身份,單是這份美貌也足以令男人垂涎的。
邵宛卿朝父母跪拜,行禮後坐好。
正德王妃已經七十高齡,由侍女扶著走過來,接過有司奉上的金簪,眼睛一亮,讚歎道:“沒想到還能再見到這對金簪,這對簪子是當年皇後娘娘及笄禮時所用,我記得可清楚了。”
賓客嘩然,原來四皇子竟然討來了皇後娘娘曾經用過的金簪給邵大姑娘用,這份心思著實令人讚歎。
邵宛卿嘴角微微勾起,眉目間流動著情愫。
正德王妃抬了下手,示意大家安靜。
然後高聲吟頌祝辭:“吉月令辰,乃申爾服。敬爾威儀,淑慎爾德。眉壽萬年,永受胡福……”
她親手挽起邵宛卿的頭發,將金簪插入她的發髻。
金光閃閃的寶石
簪子貴氣穩重,邵宛卿很少佩戴金飾,她向來是以清新淡雅的配飾為主。
這對金簪戴在頭上,邵宛卿的氣質也隨之一變,高高抬起的頭顱昭示著她高貴的身份。
丫鬟扶著她進後室更衣,等再次露麵,邵宛卿穿一襲深紅色禮服,頭上不僅戴著那對金簪,還佩戴了一頂金絲花冠,美豔絕倫。
“邵大姑娘不愧是京城雙姝之一,這份容貌氣質真是獨一份的。”
“嘿,以前確實如此,但如今不是多了一位寧姑娘了麽,聽說並不比邵大姑娘差多少。”
“嘖嘖,四皇子一次得兩佳人,真是坐享齊人之福。”
“就不知這二女同嫁一人,往後誰能更勝一籌。”
“那必然是邵大姑娘,隻要武侯府在一日,四皇子……嗬嗬……”
若是以往受寵的四皇子便罷了,如今四皇子聲譽還未完全恢複,處處受掣肘,還急需武侯府的助力才能力挽狂瀾。
邵宛茹走到邵芸琅身旁,往她手心裏塞了一枚果子,低聲說:“二姐姐,今日好熱鬧啊。”
“那是自然。”
“就不知道我二人及笄禮那日會是何等情景。”
二人心裏都明白,邵宛卿是嫡長女,又有四皇子妃的身份,自然是不同的。
“二嬸不是來信說,會趕回來給你辦及笄禮嗎?”邵芸琅打趣道。
這是上回邵宛茹去信後,對方回信時說的,二夫人不僅會親自回來,而且會一直住到她定親後再離開。
邵宛茹因為這
件事高興了好幾天,陰霾盡散,最近說話也沒那麽刻薄了。
她對邵芸琅說:“二姐姐及笄那日,若是找不到旁人做簪者,我可以代勞。”
“多謝,不過謝姐姐說她要給我做簪者。”
“謝靈之啊,你……”邵宛茹想提醒她,如今以她與謝家的關係,不好走的太近。
外頭的流言蜚語雖然換了新內容,可高門大戶中,一提起邵家二姑娘,不免總會想起她與謝家的事。
她的親事恐怕是沒那麽順利了。
謝家也一直沒來提親,外人不知緣由,自然會低看邵芸琅幾分。
“罷了,你高興就好,其實能嫁謝家,也算是你高攀了,機會難得,你可得把握好機會。”
邵芸琅心中有數,隻說:“這種事交給長輩就好。”
邵宛茹翻了個白眼,“你可真是表裏不一,從前我以為你就是這樣弱懦沒膽識的人,可你並不是,說這種話不過是搪塞我罷了。”
“那三妹妹想聽什麽?”
“哼,不與你說話了。”邵宛茹憤而離開,今日來的同齡女孩很多,邵宛茹自然也有交情好的。
反觀邵芸琅,全京城也隻與謝靈之有些交情,說出去都讓人笑話,而且今天謝靈之還沒來。
嶽敏姍是被母親強拉著來的,眼睜睜看著自己喜歡的人如此重視另一個女人,她得強壓著自己才不至於失態。
去後院更衣時碰到了邵芸琅,嶽敏姍毫不掩飾自己的恨意,惡狠狠地說:“邵芸琅,你
真可憐。”
邵芸琅斜了她一眼,轉身走了。
“你站住!”嶽敏姍攔下她,聲音尖銳地說:“你躲什麽?被我說中心事了?看著邵宛卿如此風光,你是不是嫉妒啊?你一個庶女,什麽都沒有,還妄想越過別人,哈,隻會徒增笑柄而已。”
“說完了?說完了我可以走了嗎?”
嶽敏姍哈哈大笑起來,“邵芸琅啊邵芸琅,我就等著看你及笄禮那天是如何落魄的,記得給我發請帖哦。”
邵芸琅摸了下手掌,看到對方後退了幾步,笑著說:“你還是回去照照鏡子吧,說到妒忌,誰比得上你啊?你愛慕四皇子的事情又不是沒人知道。”
“你……”
“得了,今日你心情不好,我就饒過你,下回記得把嘴巴洗幹淨再說話!”邵芸琅施施然地離開,留下嶽敏姍氣得直跺腳。
邵芸琅回到紫蘭苑,徐嬤嬤急匆匆過來告訴她:“姑娘,小福回來了。”
邵芸琅驚喜萬分,連忙問:“他在哪?”
“就在後門等著,他借口給老奴送東西,說是有幾句話要親口與您說。”
邵芸琅在屋裏走了一圈,對她說:“你去領他進來,今日府裏人多,便是有人碰到了也不會多說什麽。”
徐嬤嬤遲疑地問:“帶到紫蘭苑來嗎?”
“不,去望春園旁邊的小竹林。”邵芸琅說完就去換衣裳,徐嬤嬤雖然覺得不穩妥,但還是照辦了。
邵芸琅換了一套簡單不起眼的襦裙,隻帶著一
個惜月出去。
第170章 大姑爺
望春園旁的竹林一般沒人會過去,那裏有個小小的練武場,平日裏是望春園侍衛操練的場所,但今日他們也都去喝喜酒了。
孫小福很快就到了,人黑了也瘦了,看不出一點之前白淨斯文的樣子,反而像個走南闖北的貨郎。
“二姑娘。”他笑起來露出一口白牙。
徐嬤嬤和惜月到路口處把風,邵芸琅快速地問:“今日剛回來的?一切順利嗎?”
“是,剛到京城,連家都沒回就來了,一切都很順利,甚至比原先預想的還要順利一些,南方大災,殃及金陵姑蘇一帶,生絲價格一直在漲,咱們手裏的囤貨也翻了一番。跟去的老管事說,要是出售的時機得當,咱們的利錢能翻八倍呢。”
“這麽多?”
“嗯,而且時機應該差不多到了,最遲不會超過冬至。”
邵芸琅心裏有數,又問他:“你在南邊可有見到楊鉞?”
“宋七帶我見過一回,不過楊小爺忙碌的很,根本沒空搭理我們,他如今在南邊名聲大噪,可是人人敬仰的活菩薩呢。”
邵芸琅笑了起來,楊鉞這一趟差確實辦得好,從剿匪到賑災全是人人稱讚的大好事。
前世,三皇子僅靠著賑災一事就贏得民心,而楊鉞做得比他好太多了。
這一回,滿京城上下都對楊鉞另眼相看了。
“好,他平安就行,你先回去歇著,有什麽事改日再細說。”
孫小福遞了一個木盒給邵芸琅,扭扭捏捏地說:“
請姑娘幫個忙,幫……幫小人將這個轉交給惜月姑娘。”
“你……看上惜月了?”邵芸琅並不怎麽詫異。
“小人沒有非分之想,她若是喜歡,便收下做個紀念,若不喜歡,扔了砸了都可,小人沒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