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哼!大皇兄打的什麽算盤別以為我不知道,以為自己監國幾日就能穩當太子了?”


    平王悲傷地感歎:“我們本是至親兄弟,你如何要這般揣測為兄呢?你被人彈劾與我無關,我這不是護著你嗎?”


    “大可不必。”淮王有恃無恐,宮裏有皇後替他撐腰,宮外還有國舅和武侯府,隻要父皇一咽氣,這皇位必然是他的。


    平王也不傻,這個時候是最好剪除淮王黨羽的時候,誰當官也不可能完全幹淨,而正巧,有人將那些人違法的證據送到他手裏。


    平王也曾懷疑過對方的用意,最有可能的就是老三,利用他的手除掉對手,還能讓他們兄弟殘殺,不過那又如何,他和老四遲早要走到這一步的。


    朝堂上腥風血雨,人人自危,有人天天盼著皇帝清醒過來,哪怕留下詔書立下太子也好。


    如今人心浮動,朝政難以穩固,長此以往,怕是要生出內憂外患來。


    就在這樣的氣氛下,迎來了淮王與邵大姑娘的大婚。


    婚禮盛大,賓客如雲,除了新郎官來迎親時臉色不太好看外,一切都很美好。


    邵宛卿如願嫁人了,邵芸琅看著她上了花轎,嘴角逐漸揚了起來。


    新生活,就要開始了。


    迎親的隊伍一路敲鑼打鼓繞皇城一圈,可路上卻接二連三遇到麻煩。


    明明有禁衛軍開道,可總有意外發生。


    像是天上突然掉下來一隻死鳥砸在花轎上,鳥的死因也並非人


    為。


    接下來,又有一股邪風刮過,好好的天氣突然烏雲密布,眼看就要落下雨來。


    “欽天監是幹什麽吃的?怎麽吉時也能算錯?”


    隊伍隻好提前走捷徑回淮王府,可路太偏,又沒有提前清場過,不是遇到了過不去的障礙,就是遇到了正在發喪的人家。


    紅事遇白事,理應白事為先,可嫁娶的人家是皇室權貴,對方毫不猶豫讓開了道,可即便如此,這場婚事還是喜氣大減,看著就很不吉利。


    有人說是日子選的不對,有人說是迎親的吉時選錯了,還有人說這二人婚前不檢點,得罪了月老,這才降下黴運。


    淮王硬著頭皮拜堂,然後和賓客敬酒,喝的爛醉如泥,像是要把所有的愁緒都消化在酒液裏。


    新娘子左等右等,等不來新郎,派人一打聽,才知道喝醉的新郎官走錯了道,進了側妃的院子,此時已經睡下了。


    這消息宛如晴天霹靂,炸的邵宛卿人都懵了,她沒想到會在新婚之夜遇到這樣的事情,這也絕不該是她要麵對的事情。


    “去,將王爺叫過來!”邵宛卿嗬斥道。


    “王妃……王爺已經睡下了,奴婢們不敢打擾。”


    邵宛卿盯著她看了一會兒,問:“你叫什麽名字?”


    “奴婢……鳶草。”


    邵宛卿也是有好好打探過淮王府內的消息的,最關心的自然就是淮王身邊的親近之人。


    除了有位份的側妃寧蘇晴,周晁文還有幾名不入流的妾和通


    房,這鳶草就是其中之一。


    “來人,帶出去掌嘴二十,以下犯上,不敬主母,讓院子裏的下人都去旁觀。”


    “王妃……嗚嗚……”幾名粗壯的婆子堵著那通房丫頭的嘴巴將人拖出去。


    第232章 被換的棺材


    王爺在新婚之夜去了側妃的院子,這簡直是天大的笑話,傳出去武侯府的臉麵也沒了,所以別說隻是掌嘴,就是打死了這個丫鬟,淮王也不敢拿他們如何。


    除非他不想要這門姻親了。


    邵宛卿不會這樣作踐自己的名聲,打了幾巴掌就把人放人,還補貼了五兩湯藥費,然後帶著丫鬟婆子去側妃的院子。


    周晁文確實喝醉了,醉得不省人事,邵宛卿到的時候,他躺在軟榻上呼呼大睡,寧側妃衣裳齊整地在院子裏等她。


    “拜見王妃,您來的正好,妾身正要將王爺送回主院。”


    邵宛卿親熱地挽著她的手,“妹妹怎麽站在外頭,夜裏風涼,我來並非是為了接王爺回去,而是擔心明日又有人借此事彈劾王爺,對你對王爺都不利。”


    “是,妾身明白,王妃想得周到。”


    “那你好好休息,王爺我讓人抬走了,明日我會親自和王爺解釋的,以後我們就是一家人,大家的目的是一樣的,都是想王爺好,想淮王府好,是吧?”


    “這是自然。”


    “我們也是老相識了,以後住在一起還要多多關照,你比我先進的王府,對府內更了解,明日你帶我逛逛王府如何?”


    “王妃說笑了,我平日很少出門的,不過王妃想逛園子,妹妹一定奉陪。”


    “好,那就說定了。”


    淮王府的熱鬧外人並不知曉,邵芸琅在邵宛卿三日回門那日,從她臉上就能窺見一二。


    這對前世


    恩愛不疑的夫妻還是變成了互相猜忌的怨偶,真開心啊。


    轉眼到了清明,皇上的身體時好時壞,好的時候能動動手寫幾個字,不好的時候連人都不清醒。


    無論大臣們如何請示,皇帝就是不下立儲的旨意,三皇子不行,四皇子也不行,嫡長子平王也不行,甚至有人順口提了二皇子,皇帝依然搖頭。


    眾大臣內心憋屈,總不能四位成年皇子不選,選個還沒長大的小娃娃吧?那他們成什麽了?


    那皇後是不是還得垂簾聽政?


    清明這日,各家各戶祭祖掃墓,趙國公府祭祖的日子在正月初一,清明掃墓,全家男子都集體上山。


    趙家也是豪門大族,墓園建在京郊,由專人守護,墓園打理的幹幹淨淨,整整齊齊,並不需要如何整理,隻要獻上供品,上幾炷香,倒幾杯薄酒即可。


    趙國公給祖宗們祭掃完才去看他的小兒子,這個地方他是第一次來,隻要一想到他的小兒冷冰冰地躺在地下,他就無法接受。


    趙殷晟的墓碑很新,他完成陰婚後,他的妻子也將墓遷了過來與他合葬,這種體麵讓那戶人家感激涕零。


    趙國公給兒子擦了墓碑,倒了他愛喝的葡萄酒,囉嗦地說了一長段話,一把年紀老淚縱橫。


    趙家長子過來安慰父親,“父親,您不要難過了,小弟九泉之下也不會安心的。”


    “好久沒看他了,我想他啊。”趙國公把頭貼在墓碑上,正準備站起


    來時,人隨著墓碑一起倒了下去。


    “父親!”


    “哎喲!”


    趙國公捂著額頭爬起來,這一跤摔得莫名其妙,再定睛一看,趙殷晟的墓碑竟然倒了!


    “這……這是怎麽回事?”趙國公大聲質問,用手將墓碑扶正,然後就看到了墓碑下的洞穴。


    趙家長子也傻眼了,這是遇到盜墓賊了?可這是他們趙家的墓園,有人把守,何人膽子這麽大?


    “完了!我的兒啊!……”趙國公一聲長嘯,立馬喊人來打開墓穴,順便也檢查了一下祖宗們的墳有沒有被盜。


    檢查一番後,大家發現隻有趙小公子的墓被人動過,可不應該啊,趙小公子是晚輩,他的陪葬品再多也多不過祖輩們。


    守墓人嚇得魂不附體,拿上工具將小公子的墓打開,然後發現,該在的東西都在,並沒有少了陪葬品,可盜洞又是怎麽回事?


    “父親,這旁邊的棺材好像不對啊,我記得弟妹的棺材是黑色的,並不是金絲楠木的棺材。”因為當時合葬的事情是大公子辦的,他親自選的棺材,不可能記錯。


    趙國公不關心兒媳的棺材是不是被換了,他擔心的是自己兒子,猶豫一番後,還是決定讓人開棺。


    長子規勸道:“兒子看小弟的棺材完好無損,釘子都在,沒有撬過的痕跡,若是貿然開棺,恐打擾小弟安眠。”


    “不行,不看一眼我不放心。”


    大公子無法,隻能讓人來開棺,自己默默後退,


    他弟弟已經死了許久了,棺材裏會有什麽可想而知,即使那是他親弟弟,他也是不想看的。


    趙國公或許也想到了這一點,在最後一刻反悔了,讓所有人鬆了口氣。


    不過他還是多看了旁邊的棺材一眼,這個出身普通的女人能成為他兒媳,全因二人八字相合,否則就算是冥婚,他也不可能選這樣的。


    當初定了柔佳作為兒媳人選,趙國公很滿意對方的出身,沒想到對方竟然是個狠辣無情的,害死了他的兒子不說,還瘋瘋癲癲的,連冥婚也沒能成。


    他視線突然看到了一排字,讓人將棺材旁邊的土挖開,蹲下來仔細看著那尊金絲楠木的棺材。


    棺材上原本有貼著白紙,寫著亡者身份,可時間長了,被土壤腐蝕,上麵的字已經沒法辨認了,不過這棺材上卻還刻著字,是一篇往生經。


    有人將往生經刻著了棺材上,往生經上注明了亡者身份,竟然是柔佳的名諱。


    怎麽回事?他兒子旁邊怎麽葬著這個女人?


    “去請大理寺的洪仵作來,悄悄的。”趙國公冷靜地吩咐道。


    大公子疑惑地問:“父親發現什麽了?”


    趙國公擺擺手,“等人來了再說,如果證實是她,哼!老夫要讓她屍骨無存!”


    很快,仵作請來了,根本無需仵作檢驗,棺材一打開,趙國公就看出這裏麵必然不是他的兒媳,而是長公主的女兒。


    棺材內的女子穿著鮮豔的嫁衣,身旁堆滿了


    珠寶首飾,這可不是他那個寒門兒媳你鞥陪葬得起的。


    他氣笑了,“好!好啊!周嬛,你好樣的!竟然做出如此無恥之事!來人,將這棺材挖出來,抬到長公主府去!”


    第233章 挖墳掘墓


    長公主府在清明這日安安靜靜,下人們連走路都不敢大聲,紛紛避開主院。


    長公主沒有去給女兒掃墓,她在女兒下葬的那個月幾乎天天去,日日以淚洗麵,如今是不敢再去那個地方了。


    所以今日隻有小郡王去祭拜妹妹,並未發現墳墓被人動過。


    等他回府,就看到大門口擠著一群百姓,大聲議論著什麽。


    “讓讓……讓讓……”下人們過去轟人,圍觀者看到小郡王回府,立刻給他讓出一條道來,不過流言蜚語還是鑽進了小郡王的耳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庶女嫡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北木南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北木南喬並收藏庶女嫡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