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戈咋舌,“那他們膽子真夠大的,咱們私下買過那麽多次生鐵,都沒猜出附近有鐵礦。”
楊鉞回想上輩子,他沒有在錦州城建將軍府,與趙大力沒打過交道,他沒幾年就調走了,至死他也沒發現這裏有座鐵礦。
“去問問產量。”
“問過了,他們知道的不準確,他們分兩班,晝夜不分地挖礦,每個班還分了好幾隊,他們隻能知道自己這支隊伍挖了多少。”
楊鉞剛才看到不遠處有幾座土屋,估計是管事們休息的地方,“你過去
看看,把有用的東西帶過來。”
長戈很快就去而複返,除了一些生活用品,並沒有發現任何有用的東西。
“所有紙質的東西不是被他們帶走了就是被燒了,看來他們知道這裏會有人來查似的。”
“你說他們為什麽好端端地會放棄這裏?”鐵礦雖然比不上金礦銀礦,可也是能賣高價的東西。
楊鉞心中有個念頭,能讓趙知州放棄這裏的原因恐怕隻有一個,那就是邵芸琅已經查出他這個秘密了。
那邵芸琅知道這裏後會怎麽做呢?
想到剛才在山腳下遇到的西涼兵,楊鉞目光一冷,會有這麽巧嗎?
“將軍,我們發現了羅校尉!”後方留守的士兵大叫起來,然後楊鉞就看到了羅靳帶著人跑過來。
“將軍!”羅靳欣喜地喊道。
能在這裏重逢,羅靳可太激動了,有無數話想對楊鉞說。
楊鉞將他叫到一邊,聽他說了這段人日子錦州城以及將軍府的事情。
這裏確實已經易主了,新主人就是楊鉞自己,這是邵芸琅為他奪來的東西,也是楊鉞最需要的東西。
“不管趙大力做了什麽,先去將他拿下,趙府的人全都不許離開,找人接管錦州城官府。”楊鉞沒空去處理這些,等戰事結束,再來慢慢清算。
羅靳的軍齡比楊鉞還長,從前老楊將軍在時,並不與官府產生衝突,關係一直是比較和睦的。
這種直接將州城父母擼下來的做法他沒聽說過啊。
“將軍
可要先寫個折子上奏?”官員的任免是吏部的事,他們將軍不可能不知道。
“事後再說,戰時一切以安穩為主,若是趙家敢反抗,就以叛國罪緝拿!”
羅靳想到剛才遇到的西涼兵,如果是趙大人泄露了他們的行蹤,那真的可以給他定罪了。
“是!”
“至於這裏,我會留五百人給你,先把礦工安頓好,你回去稟報夫人,由她來決定。”
楊鉞深怕邵芸琅會親自出城來這裏,特別叮囑羅靳,“別讓夫人出城,鐵礦的事情不急,可以先安置礦工,把山封了,別讓西涼人發現這裏。”
“屬下明白。”
羅靳目送著楊鉞離開,將礦工重新登記造冊,把他們挪到之前管事住的地方去安頓。
他選出一個管理者,交代他:“你們安生待在這裏,我會讓人送糧食上山,等夫人決定你們的去留。”
這群礦工雖然看淡了生死,對什麽事情都格外麻木,可剛才看到那位年輕的將軍,看到了他熠熠生輝的模樣,突然心生渴望,或許他們還能掙紮出泥潭?
羅靳趕回城中,城門處一切正常,進了城裏也沒覺得有什麽不對。
之前出城時跟蹤他們的那些人消失了。
羅靳直接帶人圍了知州府,帶著人闖進去抓了趙知州。
對方心知肚明,卻表現出一副驚慌失措的模樣,“羅校尉,你這是做什麽?”
“奉將軍之命,請趙大人跟我們走一趟。”羅靳拿出楊鉞的令牌,
掃了一圈眾位官員,“各位大人請稍安勿躁,將軍無暇斷案,隻是先將嫌疑人趙大力看管起來,府衙的公務由通判大人暫代。”
官員們麵麵相覷,隻有幾個心虛的悄悄後退了一步,不敢替知州大人求情。
趙知州在看到活著的羅靳時就知道糟了,邵芸琅有沒有出城他不確定,這羅靳可是出城上山的。
他竟然沒死!難道是那些西涼人沒按計劃行事?
他都沒死,那邵芸琅更不可能出事了,自己的算盤落空了。
他交出官印,主動跟羅靳離開,還以為他會將自己押入將軍府地牢,沒想到卻將他送回了趙府,然後派兵把守住了他的家。
當他看到站在院子裏的妻兒時,心底拔涼拔涼的,那女人竟然連在他們都抓回來了,看來這次真的要完了。
“老爺……”一家人眼巴巴地看著他。
趙知州擺了擺手,“都安分待著,會沒事的。”
楊鉞如果要殺他全家,這時候就可以動手了,而且還可以嫁禍給西涼人,隻是圍困,想必他們一家子還有活路。
羅靳快馬加鞭趕回將軍府,生動地複述了此行種種,最令人激動人心的自然是遇到了楊鉞,眼瞅著夫人的表情由凝重轉為了開懷。
他笑著說:“夫人放心,將軍平安無事,隻是交代您不要出城,礦山那邊您覺得該怎麽處理?”
邵芸琅思考片刻後說:“問明每個礦工的出處,若是囚犯,去官府拿了名冊比對
沒到出獄期限的繼續關押,若是良民,給了補償放他們離開。”
“這……豈不是會將礦山的秘密泄露出去?”羅靳覺得這樣不妥。
第484章 局勢
“命他們簽下生死狀,如果他們還想堂堂正正的活著,最好管好自己的嘴,如果有人願意繼續挖礦,我們也十分歡迎,工錢和工期會重新製定。”
誰都知道,私礦用的礦工幾乎沒有活著出來的,所以他們才會如此麻木絕望。
而按照邵芸琅的意思,礦工隻是勞動強度更高的長工而已,給足報酬,會有人源源不斷地去當礦工。
邵芸琅並沒有想過要將這礦山當成私有財產,但也不能白送給朝廷,最好是能當做東北軍的生鐵來源。
過了明路才是最安全的。
正月又下了幾場雪,朝廷的信使隔段時間就會來一次,但並非每次都能將聖旨傳遞到位,因為連軍營裏的人也不知道楊鉞的確切位置。
隻是不停地有軍報報送到京城,有時候是捷報,有時候是戰敗的消息,兵部將最近收到的消息匯總一番,發現東北軍已經殲滅了三萬多的敵軍。
“皇上,應該命邵將軍出兵了,此時正是攻占西涼老巢的最佳時機!”兵部尚書激動地說。
如果能在他在任時滅了西涼國,那他一定會成為名垂千史的能臣!
主戰派紛紛出言附和,“皇上,這大好的時機,錯過了可就難再有了,西涼年年犯邊,兵強馬壯,就算無法攻占整個西涼國,能搶占河西走廊以北那塊大草原也是好的。”
“打!必須得打!年年被動挨打,咱們總要主動出擊一次,讓西涼也知道大慶的厲
害!”
主戰派大部分都是武將,戰場才是武將們發光發熱的地方,若天下太平,還有他們這些武將什麽事呢?
皇帝回想楊鉞寫給他的私信內容,其實與大臣們不謀而合。
皇帝也想讓邵承啟出兵,可幾十萬大軍一動,國庫負擔不起啊。
嶽次輔等主戰派陳述完後才站出來說:“皇上請三思,臣以為,此時時機雖然很好,但也不可貿然出兵。
一來,西涼全民皆兵,隨便征兵就有幾十萬,北地嚴寒,咱們的士兵本就生活艱難,連件好棉衣都沒有,戰馬也不夠強壯,若此時出兵,未必就能拿下西涼國。
二來,我們還未弄明白西涼為何轉道東北用兵,又是走哪條路,如果逼急了,他們大軍壓境,東北軍未必扛得住啊。”
嶽尚書眼珠子一轉,歎氣說道:“楊小將軍還是太年輕了,經驗不足,區區幾萬敵人就將他玩的團團轉,依老臣之見,不如派遣朝中老將前去相助。”
朝堂上幾位正閉目養神的武將猛地睜開眼睛,同時站出來請命。
“皇上,末將願前去輔助楊將軍驅敵!”
皇帝掃了他們一眼,又看向楊蹇,如今楊家隻有楊蹇一人在朝。
他從一開始就沒有出聲,仿佛這件事與他無關,但楊鉞就在前線,他怎麽可能事不關己。
“楊統領,你的意見呢?”皇帝點名問道。
楊蹇出列,單膝跪在大殿中央,抬頭正好看到前麵一排武將的後腦勺,笑
著說:“皇上,從臣弟的奏折上判斷,此次西涼出兵不超過十萬。
如今已消滅三萬五,還有近一萬的俘虜,這說明楊鉞應付得來,並不需要有人協助,若真要協助,不如多送一些糧草和棉衣過去,讓戰士們吃飽穿暖,才有力氣抗敵。
至於嶽次輔所說的,不過是他不懂得東北的地形以及戰爭的策略罷了。
此次西涼突襲,誰都沒有料到,他們一去便攻占了寧遠城與益州,西涼騎兵速度極快,若我們隻能跟在屁股後麵追,根本追不到他們。
而他們又分兵去突襲錦州城等地,這些城池的守備軍並不多,但守城占了便利,隻要善於指揮,一般也無懼幾千敵軍。
東北平原少,山林多,西涼兵隻要善於躲藏,想將他們找出來很難,不過再難也是時間問題。
一戰戰爭短則幾個月,長則幾年,如今才過去一個月而已,皇上不必著急,若楊鉞輸了,我楊家子弟自會上陣馳援。”
“哼,隻怕那時候就太晚了,而且每個士兵的生命也是命,豈能讓一個黃毛小子拿來練手?”黃家也是將軍世家,隻是黃老將軍沒有接班人,看著楊家就格外眼紅。
楊蹇不用自己開口,朝中自然有人為楊鉞撐腰。
兵部右侍郎易峰反駁道:“話不能這麽說,楊將軍二十多了,有為青年,怎麽能算是黃毛小子呢?何況他也不是第一次上戰場,各位怕是不知道,楊將軍在東北
可是享有戰神的稱號呢。”
“那不過是百姓們的愚昧無知罷了,戰神,豈是隨便打了兩場小仗就能得到的,楊老將軍確實神勇,但如今的小楊將軍恐怕還不足以獲得此名聲。”
楊蹇自信地說:“黃將軍可敢與我賭一把?若是楊鉞輸了,我楊家從此不掌兵權也罷,若是他贏了,黃家也就不要苟延殘喘了,將軍致仕如何?”
“你……好狂妄的小子!你父親在世時也不敢如此與老夫說話!”黃老將軍一把年紀,雖然不如楊家那樣戰功赫赫,但也是培養了不少武將出來的大功臣。
他手中不掌兵權,但就連黎勇鋒也是他的徒弟,因此在朝中地位也不低。
皇帝忙開口做和事佬,“黃愛卿別動怒,楊統領也是愛弟心切,朕對楊鉞有信心,他一定可以戰勝西涼軍的。”
黃老將軍規規矩矩地說:“怕就怕,西涼會繼續增兵啊。”
朝臣們怯怯私語起來,如果西涼國真的發兵幾十萬到東北,那山海關能攔得住他們嗎?
“這不現實,以北境的惡劣環境,他們不可能讓幾十萬大軍從西走到東,糧草根本供應不上。”楊蹇到底是在軍營長大,看得比其他人更客觀。
就在此時,有八百裏加急軍報送來,一名信使被兩名禁衛軍抬了進來。
楊鉞回想上輩子,他沒有在錦州城建將軍府,與趙大力沒打過交道,他沒幾年就調走了,至死他也沒發現這裏有座鐵礦。
“去問問產量。”
“問過了,他們知道的不準確,他們分兩班,晝夜不分地挖礦,每個班還分了好幾隊,他們隻能知道自己這支隊伍挖了多少。”
楊鉞剛才看到不遠處有幾座土屋,估計是管事們休息的地方,“你過去
看看,把有用的東西帶過來。”
長戈很快就去而複返,除了一些生活用品,並沒有發現任何有用的東西。
“所有紙質的東西不是被他們帶走了就是被燒了,看來他們知道這裏會有人來查似的。”
“你說他們為什麽好端端地會放棄這裏?”鐵礦雖然比不上金礦銀礦,可也是能賣高價的東西。
楊鉞心中有個念頭,能讓趙知州放棄這裏的原因恐怕隻有一個,那就是邵芸琅已經查出他這個秘密了。
那邵芸琅知道這裏後會怎麽做呢?
想到剛才在山腳下遇到的西涼兵,楊鉞目光一冷,會有這麽巧嗎?
“將軍,我們發現了羅校尉!”後方留守的士兵大叫起來,然後楊鉞就看到了羅靳帶著人跑過來。
“將軍!”羅靳欣喜地喊道。
能在這裏重逢,羅靳可太激動了,有無數話想對楊鉞說。
楊鉞將他叫到一邊,聽他說了這段人日子錦州城以及將軍府的事情。
這裏確實已經易主了,新主人就是楊鉞自己,這是邵芸琅為他奪來的東西,也是楊鉞最需要的東西。
“不管趙大力做了什麽,先去將他拿下,趙府的人全都不許離開,找人接管錦州城官府。”楊鉞沒空去處理這些,等戰事結束,再來慢慢清算。
羅靳的軍齡比楊鉞還長,從前老楊將軍在時,並不與官府產生衝突,關係一直是比較和睦的。
這種直接將州城父母擼下來的做法他沒聽說過啊。
“將軍
可要先寫個折子上奏?”官員的任免是吏部的事,他們將軍不可能不知道。
“事後再說,戰時一切以安穩為主,若是趙家敢反抗,就以叛國罪緝拿!”
羅靳想到剛才遇到的西涼兵,如果是趙大人泄露了他們的行蹤,那真的可以給他定罪了。
“是!”
“至於這裏,我會留五百人給你,先把礦工安頓好,你回去稟報夫人,由她來決定。”
楊鉞深怕邵芸琅會親自出城來這裏,特別叮囑羅靳,“別讓夫人出城,鐵礦的事情不急,可以先安置礦工,把山封了,別讓西涼人發現這裏。”
“屬下明白。”
羅靳目送著楊鉞離開,將礦工重新登記造冊,把他們挪到之前管事住的地方去安頓。
他選出一個管理者,交代他:“你們安生待在這裏,我會讓人送糧食上山,等夫人決定你們的去留。”
這群礦工雖然看淡了生死,對什麽事情都格外麻木,可剛才看到那位年輕的將軍,看到了他熠熠生輝的模樣,突然心生渴望,或許他們還能掙紮出泥潭?
羅靳趕回城中,城門處一切正常,進了城裏也沒覺得有什麽不對。
之前出城時跟蹤他們的那些人消失了。
羅靳直接帶人圍了知州府,帶著人闖進去抓了趙知州。
對方心知肚明,卻表現出一副驚慌失措的模樣,“羅校尉,你這是做什麽?”
“奉將軍之命,請趙大人跟我們走一趟。”羅靳拿出楊鉞的令牌,
掃了一圈眾位官員,“各位大人請稍安勿躁,將軍無暇斷案,隻是先將嫌疑人趙大力看管起來,府衙的公務由通判大人暫代。”
官員們麵麵相覷,隻有幾個心虛的悄悄後退了一步,不敢替知州大人求情。
趙知州在看到活著的羅靳時就知道糟了,邵芸琅有沒有出城他不確定,這羅靳可是出城上山的。
他竟然沒死!難道是那些西涼人沒按計劃行事?
他都沒死,那邵芸琅更不可能出事了,自己的算盤落空了。
他交出官印,主動跟羅靳離開,還以為他會將自己押入將軍府地牢,沒想到卻將他送回了趙府,然後派兵把守住了他的家。
當他看到站在院子裏的妻兒時,心底拔涼拔涼的,那女人竟然連在他們都抓回來了,看來這次真的要完了。
“老爺……”一家人眼巴巴地看著他。
趙知州擺了擺手,“都安分待著,會沒事的。”
楊鉞如果要殺他全家,這時候就可以動手了,而且還可以嫁禍給西涼人,隻是圍困,想必他們一家子還有活路。
羅靳快馬加鞭趕回將軍府,生動地複述了此行種種,最令人激動人心的自然是遇到了楊鉞,眼瞅著夫人的表情由凝重轉為了開懷。
他笑著說:“夫人放心,將軍平安無事,隻是交代您不要出城,礦山那邊您覺得該怎麽處理?”
邵芸琅思考片刻後說:“問明每個礦工的出處,若是囚犯,去官府拿了名冊比對
沒到出獄期限的繼續關押,若是良民,給了補償放他們離開。”
“這……豈不是會將礦山的秘密泄露出去?”羅靳覺得這樣不妥。
第484章 局勢
“命他們簽下生死狀,如果他們還想堂堂正正的活著,最好管好自己的嘴,如果有人願意繼續挖礦,我們也十分歡迎,工錢和工期會重新製定。”
誰都知道,私礦用的礦工幾乎沒有活著出來的,所以他們才會如此麻木絕望。
而按照邵芸琅的意思,礦工隻是勞動強度更高的長工而已,給足報酬,會有人源源不斷地去當礦工。
邵芸琅並沒有想過要將這礦山當成私有財產,但也不能白送給朝廷,最好是能當做東北軍的生鐵來源。
過了明路才是最安全的。
正月又下了幾場雪,朝廷的信使隔段時間就會來一次,但並非每次都能將聖旨傳遞到位,因為連軍營裏的人也不知道楊鉞的確切位置。
隻是不停地有軍報報送到京城,有時候是捷報,有時候是戰敗的消息,兵部將最近收到的消息匯總一番,發現東北軍已經殲滅了三萬多的敵軍。
“皇上,應該命邵將軍出兵了,此時正是攻占西涼老巢的最佳時機!”兵部尚書激動地說。
如果能在他在任時滅了西涼國,那他一定會成為名垂千史的能臣!
主戰派紛紛出言附和,“皇上,這大好的時機,錯過了可就難再有了,西涼年年犯邊,兵強馬壯,就算無法攻占整個西涼國,能搶占河西走廊以北那塊大草原也是好的。”
“打!必須得打!年年被動挨打,咱們總要主動出擊一次,讓西涼也知道大慶的厲
害!”
主戰派大部分都是武將,戰場才是武將們發光發熱的地方,若天下太平,還有他們這些武將什麽事呢?
皇帝回想楊鉞寫給他的私信內容,其實與大臣們不謀而合。
皇帝也想讓邵承啟出兵,可幾十萬大軍一動,國庫負擔不起啊。
嶽次輔等主戰派陳述完後才站出來說:“皇上請三思,臣以為,此時時機雖然很好,但也不可貿然出兵。
一來,西涼全民皆兵,隨便征兵就有幾十萬,北地嚴寒,咱們的士兵本就生活艱難,連件好棉衣都沒有,戰馬也不夠強壯,若此時出兵,未必就能拿下西涼國。
二來,我們還未弄明白西涼為何轉道東北用兵,又是走哪條路,如果逼急了,他們大軍壓境,東北軍未必扛得住啊。”
嶽尚書眼珠子一轉,歎氣說道:“楊小將軍還是太年輕了,經驗不足,區區幾萬敵人就將他玩的團團轉,依老臣之見,不如派遣朝中老將前去相助。”
朝堂上幾位正閉目養神的武將猛地睜開眼睛,同時站出來請命。
“皇上,末將願前去輔助楊將軍驅敵!”
皇帝掃了他們一眼,又看向楊蹇,如今楊家隻有楊蹇一人在朝。
他從一開始就沒有出聲,仿佛這件事與他無關,但楊鉞就在前線,他怎麽可能事不關己。
“楊統領,你的意見呢?”皇帝點名問道。
楊蹇出列,單膝跪在大殿中央,抬頭正好看到前麵一排武將的後腦勺,笑
著說:“皇上,從臣弟的奏折上判斷,此次西涼出兵不超過十萬。
如今已消滅三萬五,還有近一萬的俘虜,這說明楊鉞應付得來,並不需要有人協助,若真要協助,不如多送一些糧草和棉衣過去,讓戰士們吃飽穿暖,才有力氣抗敵。
至於嶽次輔所說的,不過是他不懂得東北的地形以及戰爭的策略罷了。
此次西涼突襲,誰都沒有料到,他們一去便攻占了寧遠城與益州,西涼騎兵速度極快,若我們隻能跟在屁股後麵追,根本追不到他們。
而他們又分兵去突襲錦州城等地,這些城池的守備軍並不多,但守城占了便利,隻要善於指揮,一般也無懼幾千敵軍。
東北平原少,山林多,西涼兵隻要善於躲藏,想將他們找出來很難,不過再難也是時間問題。
一戰戰爭短則幾個月,長則幾年,如今才過去一個月而已,皇上不必著急,若楊鉞輸了,我楊家子弟自會上陣馳援。”
“哼,隻怕那時候就太晚了,而且每個士兵的生命也是命,豈能讓一個黃毛小子拿來練手?”黃家也是將軍世家,隻是黃老將軍沒有接班人,看著楊家就格外眼紅。
楊蹇不用自己開口,朝中自然有人為楊鉞撐腰。
兵部右侍郎易峰反駁道:“話不能這麽說,楊將軍二十多了,有為青年,怎麽能算是黃毛小子呢?何況他也不是第一次上戰場,各位怕是不知道,楊將軍在東北
可是享有戰神的稱號呢。”
“那不過是百姓們的愚昧無知罷了,戰神,豈是隨便打了兩場小仗就能得到的,楊老將軍確實神勇,但如今的小楊將軍恐怕還不足以獲得此名聲。”
楊蹇自信地說:“黃將軍可敢與我賭一把?若是楊鉞輸了,我楊家從此不掌兵權也罷,若是他贏了,黃家也就不要苟延殘喘了,將軍致仕如何?”
“你……好狂妄的小子!你父親在世時也不敢如此與老夫說話!”黃老將軍一把年紀,雖然不如楊家那樣戰功赫赫,但也是培養了不少武將出來的大功臣。
他手中不掌兵權,但就連黎勇鋒也是他的徒弟,因此在朝中地位也不低。
皇帝忙開口做和事佬,“黃愛卿別動怒,楊統領也是愛弟心切,朕對楊鉞有信心,他一定可以戰勝西涼軍的。”
黃老將軍規規矩矩地說:“怕就怕,西涼會繼續增兵啊。”
朝臣們怯怯私語起來,如果西涼國真的發兵幾十萬到東北,那山海關能攔得住他們嗎?
“這不現實,以北境的惡劣環境,他們不可能讓幾十萬大軍從西走到東,糧草根本供應不上。”楊蹇到底是在軍營長大,看得比其他人更客觀。
就在此時,有八百裏加急軍報送來,一名信使被兩名禁衛軍抬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