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軍戶出一丁赴衛當兵,出一餘丁輔助正軍,供給軍需,發放軍餉,可免費租借耕牛一頭……”
“軍戶可自由通婚,可為生員,可經商,不受身份限製……”
“家
中獨子者,未年滿十五可免兵役,稅糧減半。”
“軍府轄下,官府負責治安民生,稅賦雜役,不得私自征收稅賦,不得強征軍戶,不得隨意更改軍戶戶籍……”
第560章 說服
可以說,將軍府提前將許多能想到的漏洞都堵住了,甚至給軍戶最大程度的寬鬆政策,否則按照慣例,軍戶不得與民戶通婚,軍戶未達標準不得有子弟入仕,軍戶的每個人都是為軍府而生的,他們一輩子不是在給軍府種田就是服各種繁重的勞役。
築城牆、挖溝渠、修橋鋪路這些都是軍戶要做的,所以從前也有過軍戶集體潛逃的例子,甚至逼著軍戶一起造反。
官員們最怕這些蠻橫不講理的將領,不懂庶務偏偏蠻不講理,軍府以後交給這樣的人無疑是可怕的。
但從楊將軍給出的治理條例來看,他竟然還要用各州府的官員治理百姓,區別隻在於,從前他們是為朝廷,如今是為了軍府。
有個官員弱弱地問道:“敢問將軍大人,我等的俸祿是朝廷撥付還是由軍府負責?”
楊鉞很認真地回答他:“按照聖意,軍府轄區內,一草一木都是本將軍的,這一草一木需要的土壤和水也要本將軍提供,朝廷不會再出一文錢。”
也就是說,他們從今往後就是替楊鉞治理百姓的官了,這還能熬出頭嗎?
“那……將來我等的考核升遷難道都隻能在六州之內?下官乃京城人士,家眷宗祠都在京城,下官想回京。”寧遠城先上任的主簿委屈地說道。
寧遠城被收回後,楊鉞就讓朝廷重新派了官員來,如今那裏也是軍府的範圍。
楊鉞敲了敲木板,“你們是不
是還沒仔細看完,本將軍記得,凡是在軍府內為官五年者,按業績與貢獻高低給予不同程度的獎勵,其中就有關於升遷調任的,本將軍又不是要你們一輩子龜縮在這裏,相反,你們好好在這裏為軍營做事,將來會許你們好前程。”
官員們太明白楊鉞的能耐了,他不僅是三軍統帥,還是一等國公,有皇上的寵信,想送一兩個官員高升一點不難。
難的是,他們離開軍府後,是否會被打上“鎮國公”的標簽,成為朝中大臣排擠的對象。
不過那都是五年後的事情了,這五年內,他們好好把本分做好,等打通關節,調去其他州府也未嚐不可。
周尚敏沒想到將軍府能做出如此細致周全的條例,可見楊將軍身邊有不少精通民政的幕僚,那自己還能入將軍的眼嗎?
思索間,有一婢女走進練武場,對楊鉞說:“將軍,夫人命廚房做了些吃食送給各位大人,可否現在送來?”
楊鉞抬頭瞧了眼天色,淡笑道:“時候還早,吃食就免了,上些茶水來。”
那婢女離開前留下一張紙條給楊鉞,眾人沒敢抬頭,也就沒看到楊鉞臉上突然乍現的寵溺的笑容。
他打開紙條,隻見邵芸琅給他寫了三個詞:名利場、溫柔鄉、英雄塚。
楊鉞一點就通,這些當官的哪個不是為了名利女人?周尚敏那般刻板的一個人,也是有上進心的。
“上麵忘了寫,各位大人的俸
祿一切照舊,每個月會盡數發放到位,若是遇到豐年,還有額外獎勵。
除此之外,本將軍可以給你們提供一個國子監名額,一年一個,各位家中有讀書好的孩子盡可報上來,隻要通過本將軍的考核,本將軍送他入國子監,費用由將軍府承擔。
群官嘩然,這可比俸祿更誘惑人啊,他們可以撈到錢,可是卻很難弄到一個國子監名額,北境六州富庶不如南邊,教學風氣也不如南邊,每屆科舉能中舉的學子少之又少,如果能進國子監,或許他們家的孩子還有希望科舉入仕。
官員們徹底安心了,成為軍府後,官府的威懾力會下降,但相應的事情也會減少,更不用擔心朝廷的各種問責和刁難,這麽一想,全身都輕鬆了。
鄉紳們傻眼了,他們原本還等著眾位大人替他們求情的,好處也給足了,怎麽聽著像是不管他們了。
李家家主當即站出來衝到楊鉞麵前跪下,“將軍,我李家願意讓出所有土地,舉家遷出錦州城,還請將軍準許!”
“將軍,我晏家有良田千頃,那都是祖祖輩輩一點一點積累下來的家業啊,朝廷要改製我等草民自然認同,可一下子要將所有土地收回,讓我等以後怎麽活啊……”
“國公爺開恩,我們在寧遠城外的牧場十分遼闊,那裏的地不適宜種糧食,若是將牧場改成良田,得不償失啊。”
楊鉞一聽到“牧場”二字眼睛都
亮了,看向他們問:“你們當中有多少家中有牧場的?”
眾人不明所以,但還是老實站了出來,這種事也瞞不了,鎮國公連官員都不放在眼裏,他們這些沒有功名的草民更不值一提。
楊鉞感興趣地問了他們許多問題,養了多少牛羊,一年投入多少錢糧,一年收益多少,問的十分詳細。
等太陽升到正上方,楊鉞拍拍手,讓人送來吃食,將那幾位農場主喊到身邊坐下,邊吃邊聊。
這等待遇非比尋常,幾人暈乎乎地把自家的底全漏了,不僅如此,等一頓飯用完,他們的牧場已經定下未來五年的規劃,哪家養牛,哪家養馬,哪家養羊,被分配的明明白白。
“各位放心,朝廷雖說將所有土地收上來重新分配,可是也會盡量照顧到大家的私產,除土地外的所有私產軍府都不會動。
至於你們收上來的田地,按照麵積和等級,會給他們換算成功勳,功勳的好處可大了,將士們拚死拚活賺來的功勳或許還沒有你們捐獻土地的多。”
地主老爺們個個苦著臉,他們不想要功勳,他們原本就不用上戰場,功勳與他們何用?
楊鉞氣定神閑地說道:“這北地是個什麽地方你們應該比我清楚,若沒有東北軍,沒有軍營,你們的土地還能保住?雖然來個遊牧民族都能搶了你們一年辛辛苦苦種的糧食。
如今皇上要在北六州建軍府,也是為了讓北境更加安全
本將軍還可以給你們提供一條優惠,凡是收上來田地超過五百畝的人家可免兵役十年,一千畝免二十年,以此類推,若你們家中子孫成器,本將軍可破格錄用。”
也就是說,他們或許可以用家中田地換取一個官身?
這……還有這種好事?
楊鉞不騙他們,提醒道:“本將軍看重人才,但也要真人才才行,若是那沽名釣譽之輩,就不必到本將軍麵前討打了。
各位也都是大忙人,回去好好想想本將軍今日的話,不管你們同意不同意,屯兵製必須實行,若有人膽敢教唆民眾鬧事,本將軍會將他一家丟到草原上喂狼。”
他說得平靜,聽的人卻滿心打鼓,一個個壓下心中煩惱,告辭離開。
第561章 出謀劃策
楊鉞回到後院,沐浴後赤足坐在邵芸琅身邊看她逗貓,那隻貓是楊鉞從西域商人手裏買下來的,眼睛一藍一綠,純白色的毛發,非常漂亮。
“當隻貓也不錯,吃得好睡得好,不用愁事情,晚上還能爬夫人的床。”楊鉞往邵芸琅身上一靠,伸手把貓兒趕跑了。
邵芸琅瞪了他一眼,讓丫鬟拿來一雙新的棉鞋,這天氣光腳踩在地上容易著涼。
“不順利?”
“還行,比預計的順利多了,但問題肯定不止這些,明日官府會派人去各村鎮上宣講,然後再重新統計人口,登記造冊,就怕有人為了逃避征兵當起隱戶。”
“那些地主鄉紳們為了少交稅,肯定也藏了不少隱戶,官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正好趁此機會全闡明說了,利弊得失告訴他們,若還有人為了逃避征丁而想離開,你就讓他們離開好了。”
楊鉞抬頭看她,不太確定地問:“就讓他們走?北六州就這麽點人,要是都走了誰給我種田?”
“朝廷定下的稅收是四成,你再鬆一鬆,頭三年隻收三成,有地有糧食,又有軍營保衛平安,普通百姓要的生活就是這麽簡單,真正會離開的反而是那些有錢有勢的貴族世家。
但這樣的人家畢竟少,如果不服管教,走了還是好事。”
“三成?萬一收上來的糧食不夠軍需,咱們還得花錢買糧。”
邵芸琅給他塞了一支筆一張紙,“糧食總量沒變少,到
時候再向民眾買糧就是了,無需遠距離運輸,成本不高。
而且你還可以算一算,除去回鄉種田的士兵,你軍營裏純吃餉的兵還剩多少,三成糧食怎麽會不夠?”
楊鉞在紙上畫了隻醜醜的小貓,丟下紙抱住邵芸琅,“你這麽大的本事別躲在後院逗貓了,去前院幫我吧,十個幕僚也比不上你,而且幕僚有私心你沒有,怎樣?”
邵芸琅靠在他懷裏,找了個舒服的位置,懶洋洋地說:“你也太不要臉了,我嫁給你,不僅要相夫教子,還要替你出謀劃策,批閱公文,我就偷偷懶怎麽了?”
“是是,那你無聊的時候可否到前院來看看為夫?我都三夜宿在外頭了,怎麽也不見你來找我?”
“男人忙正事的時候女人不好打擾,我也從未讓你為後院的事操過一點心吧?”
楊鉞說不過她,心想:後院就一個女主人,哪輪得到他操心?他還以為邵芸琅會覺得日子單調無聊。
他將邵芸琅帶在身邊是希望她過得快樂的,如果她想學謝靈之,也想實現自己的抱負,他也是全力支持的。
其他地方不敢說,但在這北六州,邵芸琅就是要爬到自己頭上當個無冕之王也是可以的。
“哼,你不知道我想要的就是這樣的生活嗎?我又不是勞碌命,操勞一世還不夠還得再替你忙碌一輩子,那我累不累啊?”
邵芸琅起身,拖著他上床睡覺,好好的一張臉都快不能看了
他自己無所謂,自己看得人會礙眼。
楊鉞沾枕就睡,邵芸琅給他蓋好被子,在床邊坐了一會兒,然後更衣去前院。
“夫人。”滕安之見她竟然沒帶一個下人就進前院,有些尷尬地起身迎接。
“滕軍師不用拘束,我來是看看你們這裏還缺什麽,好讓管家明日給你們補齊。”
“夫人多慮了,這裏什麽都有,不缺什麽。”
“是嗎,我瞧軍師身邊連個得力的下屬都沒有,凡是都自己動手,就算有三頭六臂也分身乏術。”
楊鉞都忙了三天三夜,滕安之更是好幾天沒合眼了,肉眼可見的憔悴。
但可靠又能幹的人才也不是說找就能找到的,萬一是別人家的眼線,得不償失。
“也就忙碌這些日子,等一切上了正軌就好了。”滕安之心神意會,看來夫人是來關心楊將軍的,而非關心他。
其實這三天能有這樣的成果已經是夫人指點過後的結果了,要是能把夫人請出來,說不定屯兵製的推行能更加順利。
但這話他不敢說。
“夫人還請明示。”
邵芸琅看了一眼他桌上的公文,直接說:“錦州官府的官員是現成的,他們比你更了解當地的情況,誰家是地頭蛇,誰家藏有隱戶,誰家慣會偷奸耍滑,得由他們來辦才事半功倍。”
滕安之自然也想過的,可他信不過官府的人。
“萬一他們上下勾結,故意從中阻礙軍府的公務呢?軍府一旦建起來,官府的
權利大大縮減……”
邵芸琅抬手製止了他,“許多小官小吏都是本地人,家族宗祠都在當地,他們不會無緣無故離開故土,你隻要弱化官府與軍府的區別,或者直接把他們招募過來,成為軍府的人,給的比朝廷多,他們豈會不幹?”
“這……”滕安之是想挖些人才過來,可如此一來不是明著和知州大人幹嗎?
聽說周大人還是夫人舉薦過來的。
“覺得不好意思?那大可不必,大家都是為了百姓,為了朝廷,做的事情也大同小異,沒什麽好計較的。”
“軍戶可自由通婚,可為生員,可經商,不受身份限製……”
“家
中獨子者,未年滿十五可免兵役,稅糧減半。”
“軍府轄下,官府負責治安民生,稅賦雜役,不得私自征收稅賦,不得強征軍戶,不得隨意更改軍戶戶籍……”
第560章 說服
可以說,將軍府提前將許多能想到的漏洞都堵住了,甚至給軍戶最大程度的寬鬆政策,否則按照慣例,軍戶不得與民戶通婚,軍戶未達標準不得有子弟入仕,軍戶的每個人都是為軍府而生的,他們一輩子不是在給軍府種田就是服各種繁重的勞役。
築城牆、挖溝渠、修橋鋪路這些都是軍戶要做的,所以從前也有過軍戶集體潛逃的例子,甚至逼著軍戶一起造反。
官員們最怕這些蠻橫不講理的將領,不懂庶務偏偏蠻不講理,軍府以後交給這樣的人無疑是可怕的。
但從楊將軍給出的治理條例來看,他竟然還要用各州府的官員治理百姓,區別隻在於,從前他們是為朝廷,如今是為了軍府。
有個官員弱弱地問道:“敢問將軍大人,我等的俸祿是朝廷撥付還是由軍府負責?”
楊鉞很認真地回答他:“按照聖意,軍府轄區內,一草一木都是本將軍的,這一草一木需要的土壤和水也要本將軍提供,朝廷不會再出一文錢。”
也就是說,他們從今往後就是替楊鉞治理百姓的官了,這還能熬出頭嗎?
“那……將來我等的考核升遷難道都隻能在六州之內?下官乃京城人士,家眷宗祠都在京城,下官想回京。”寧遠城先上任的主簿委屈地說道。
寧遠城被收回後,楊鉞就讓朝廷重新派了官員來,如今那裏也是軍府的範圍。
楊鉞敲了敲木板,“你們是不
是還沒仔細看完,本將軍記得,凡是在軍府內為官五年者,按業績與貢獻高低給予不同程度的獎勵,其中就有關於升遷調任的,本將軍又不是要你們一輩子龜縮在這裏,相反,你們好好在這裏為軍營做事,將來會許你們好前程。”
官員們太明白楊鉞的能耐了,他不僅是三軍統帥,還是一等國公,有皇上的寵信,想送一兩個官員高升一點不難。
難的是,他們離開軍府後,是否會被打上“鎮國公”的標簽,成為朝中大臣排擠的對象。
不過那都是五年後的事情了,這五年內,他們好好把本分做好,等打通關節,調去其他州府也未嚐不可。
周尚敏沒想到將軍府能做出如此細致周全的條例,可見楊將軍身邊有不少精通民政的幕僚,那自己還能入將軍的眼嗎?
思索間,有一婢女走進練武場,對楊鉞說:“將軍,夫人命廚房做了些吃食送給各位大人,可否現在送來?”
楊鉞抬頭瞧了眼天色,淡笑道:“時候還早,吃食就免了,上些茶水來。”
那婢女離開前留下一張紙條給楊鉞,眾人沒敢抬頭,也就沒看到楊鉞臉上突然乍現的寵溺的笑容。
他打開紙條,隻見邵芸琅給他寫了三個詞:名利場、溫柔鄉、英雄塚。
楊鉞一點就通,這些當官的哪個不是為了名利女人?周尚敏那般刻板的一個人,也是有上進心的。
“上麵忘了寫,各位大人的俸
祿一切照舊,每個月會盡數發放到位,若是遇到豐年,還有額外獎勵。
除此之外,本將軍可以給你們提供一個國子監名額,一年一個,各位家中有讀書好的孩子盡可報上來,隻要通過本將軍的考核,本將軍送他入國子監,費用由將軍府承擔。
群官嘩然,這可比俸祿更誘惑人啊,他們可以撈到錢,可是卻很難弄到一個國子監名額,北境六州富庶不如南邊,教學風氣也不如南邊,每屆科舉能中舉的學子少之又少,如果能進國子監,或許他們家的孩子還有希望科舉入仕。
官員們徹底安心了,成為軍府後,官府的威懾力會下降,但相應的事情也會減少,更不用擔心朝廷的各種問責和刁難,這麽一想,全身都輕鬆了。
鄉紳們傻眼了,他們原本還等著眾位大人替他們求情的,好處也給足了,怎麽聽著像是不管他們了。
李家家主當即站出來衝到楊鉞麵前跪下,“將軍,我李家願意讓出所有土地,舉家遷出錦州城,還請將軍準許!”
“將軍,我晏家有良田千頃,那都是祖祖輩輩一點一點積累下來的家業啊,朝廷要改製我等草民自然認同,可一下子要將所有土地收回,讓我等以後怎麽活啊……”
“國公爺開恩,我們在寧遠城外的牧場十分遼闊,那裏的地不適宜種糧食,若是將牧場改成良田,得不償失啊。”
楊鉞一聽到“牧場”二字眼睛都
亮了,看向他們問:“你們當中有多少家中有牧場的?”
眾人不明所以,但還是老實站了出來,這種事也瞞不了,鎮國公連官員都不放在眼裏,他們這些沒有功名的草民更不值一提。
楊鉞感興趣地問了他們許多問題,養了多少牛羊,一年投入多少錢糧,一年收益多少,問的十分詳細。
等太陽升到正上方,楊鉞拍拍手,讓人送來吃食,將那幾位農場主喊到身邊坐下,邊吃邊聊。
這等待遇非比尋常,幾人暈乎乎地把自家的底全漏了,不僅如此,等一頓飯用完,他們的牧場已經定下未來五年的規劃,哪家養牛,哪家養馬,哪家養羊,被分配的明明白白。
“各位放心,朝廷雖說將所有土地收上來重新分配,可是也會盡量照顧到大家的私產,除土地外的所有私產軍府都不會動。
至於你們收上來的田地,按照麵積和等級,會給他們換算成功勳,功勳的好處可大了,將士們拚死拚活賺來的功勳或許還沒有你們捐獻土地的多。”
地主老爺們個個苦著臉,他們不想要功勳,他們原本就不用上戰場,功勳與他們何用?
楊鉞氣定神閑地說道:“這北地是個什麽地方你們應該比我清楚,若沒有東北軍,沒有軍營,你們的土地還能保住?雖然來個遊牧民族都能搶了你們一年辛辛苦苦種的糧食。
如今皇上要在北六州建軍府,也是為了讓北境更加安全
本將軍還可以給你們提供一條優惠,凡是收上來田地超過五百畝的人家可免兵役十年,一千畝免二十年,以此類推,若你們家中子孫成器,本將軍可破格錄用。”
也就是說,他們或許可以用家中田地換取一個官身?
這……還有這種好事?
楊鉞不騙他們,提醒道:“本將軍看重人才,但也要真人才才行,若是那沽名釣譽之輩,就不必到本將軍麵前討打了。
各位也都是大忙人,回去好好想想本將軍今日的話,不管你們同意不同意,屯兵製必須實行,若有人膽敢教唆民眾鬧事,本將軍會將他一家丟到草原上喂狼。”
他說得平靜,聽的人卻滿心打鼓,一個個壓下心中煩惱,告辭離開。
第561章 出謀劃策
楊鉞回到後院,沐浴後赤足坐在邵芸琅身邊看她逗貓,那隻貓是楊鉞從西域商人手裏買下來的,眼睛一藍一綠,純白色的毛發,非常漂亮。
“當隻貓也不錯,吃得好睡得好,不用愁事情,晚上還能爬夫人的床。”楊鉞往邵芸琅身上一靠,伸手把貓兒趕跑了。
邵芸琅瞪了他一眼,讓丫鬟拿來一雙新的棉鞋,這天氣光腳踩在地上容易著涼。
“不順利?”
“還行,比預計的順利多了,但問題肯定不止這些,明日官府會派人去各村鎮上宣講,然後再重新統計人口,登記造冊,就怕有人為了逃避征兵當起隱戶。”
“那些地主鄉紳們為了少交稅,肯定也藏了不少隱戶,官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正好趁此機會全闡明說了,利弊得失告訴他們,若還有人為了逃避征丁而想離開,你就讓他們離開好了。”
楊鉞抬頭看她,不太確定地問:“就讓他們走?北六州就這麽點人,要是都走了誰給我種田?”
“朝廷定下的稅收是四成,你再鬆一鬆,頭三年隻收三成,有地有糧食,又有軍營保衛平安,普通百姓要的生活就是這麽簡單,真正會離開的反而是那些有錢有勢的貴族世家。
但這樣的人家畢竟少,如果不服管教,走了還是好事。”
“三成?萬一收上來的糧食不夠軍需,咱們還得花錢買糧。”
邵芸琅給他塞了一支筆一張紙,“糧食總量沒變少,到
時候再向民眾買糧就是了,無需遠距離運輸,成本不高。
而且你還可以算一算,除去回鄉種田的士兵,你軍營裏純吃餉的兵還剩多少,三成糧食怎麽會不夠?”
楊鉞在紙上畫了隻醜醜的小貓,丟下紙抱住邵芸琅,“你這麽大的本事別躲在後院逗貓了,去前院幫我吧,十個幕僚也比不上你,而且幕僚有私心你沒有,怎樣?”
邵芸琅靠在他懷裏,找了個舒服的位置,懶洋洋地說:“你也太不要臉了,我嫁給你,不僅要相夫教子,還要替你出謀劃策,批閱公文,我就偷偷懶怎麽了?”
“是是,那你無聊的時候可否到前院來看看為夫?我都三夜宿在外頭了,怎麽也不見你來找我?”
“男人忙正事的時候女人不好打擾,我也從未讓你為後院的事操過一點心吧?”
楊鉞說不過她,心想:後院就一個女主人,哪輪得到他操心?他還以為邵芸琅會覺得日子單調無聊。
他將邵芸琅帶在身邊是希望她過得快樂的,如果她想學謝靈之,也想實現自己的抱負,他也是全力支持的。
其他地方不敢說,但在這北六州,邵芸琅就是要爬到自己頭上當個無冕之王也是可以的。
“哼,你不知道我想要的就是這樣的生活嗎?我又不是勞碌命,操勞一世還不夠還得再替你忙碌一輩子,那我累不累啊?”
邵芸琅起身,拖著他上床睡覺,好好的一張臉都快不能看了
他自己無所謂,自己看得人會礙眼。
楊鉞沾枕就睡,邵芸琅給他蓋好被子,在床邊坐了一會兒,然後更衣去前院。
“夫人。”滕安之見她竟然沒帶一個下人就進前院,有些尷尬地起身迎接。
“滕軍師不用拘束,我來是看看你們這裏還缺什麽,好讓管家明日給你們補齊。”
“夫人多慮了,這裏什麽都有,不缺什麽。”
“是嗎,我瞧軍師身邊連個得力的下屬都沒有,凡是都自己動手,就算有三頭六臂也分身乏術。”
楊鉞都忙了三天三夜,滕安之更是好幾天沒合眼了,肉眼可見的憔悴。
但可靠又能幹的人才也不是說找就能找到的,萬一是別人家的眼線,得不償失。
“也就忙碌這些日子,等一切上了正軌就好了。”滕安之心神意會,看來夫人是來關心楊將軍的,而非關心他。
其實這三天能有這樣的成果已經是夫人指點過後的結果了,要是能把夫人請出來,說不定屯兵製的推行能更加順利。
但這話他不敢說。
“夫人還請明示。”
邵芸琅看了一眼他桌上的公文,直接說:“錦州官府的官員是現成的,他們比你更了解當地的情況,誰家是地頭蛇,誰家藏有隱戶,誰家慣會偷奸耍滑,得由他們來辦才事半功倍。”
滕安之自然也想過的,可他信不過官府的人。
“萬一他們上下勾結,故意從中阻礙軍府的公務呢?軍府一旦建起來,官府的
權利大大縮減……”
邵芸琅抬手製止了他,“許多小官小吏都是本地人,家族宗祠都在當地,他們不會無緣無故離開故土,你隻要弱化官府與軍府的區別,或者直接把他們招募過來,成為軍府的人,給的比朝廷多,他們豈會不幹?”
“這……”滕安之是想挖些人才過來,可如此一來不是明著和知州大人幹嗎?
聽說周大人還是夫人舉薦過來的。
“覺得不好意思?那大可不必,大家都是為了百姓,為了朝廷,做的事情也大同小異,沒什麽好計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