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楠疑惑:“咦,奶奶轉性子了,不是說我們女伢不配吃肉麽,二嬸就沒說什麽?”
程寶菱想起剛才奶奶跟二嬸那五顏六色的臉色就好笑,一本正經說:“這就是二嬸讓我帶回來的呢。”
她還待說什麽,程寶菱看了父母一眼,然後衝她使眼色,她立刻閉嘴。
晚上睡覺,程楠追問,程寶菱傳授機宜,“奶奶家晚上燉豬頭肉吃,我拿了碗春卷去,半個村子的人都看到了,總不好讓我空手回來吧,二嬸可是個要麵子的人。”
小村莊就是這點好,哪家要是吃點好的,不一會兒半個村子的人都知道了,家家戶戶大門敞開,廚房靠著廚房,燉大肉,香味遮都遮不住。
程寶菱現在算是明白了,做人嘛,既要有來有往,又要臉皮夠厚。要是擱在前世,在奶奶家聞到肉味,她是生怕招人嫌,立刻就走,現在麽,她隻需要說一句,“二嬸,你們家燉的豬頭肉真香啊,咱們半個村子都聞到了!”
程楠竊笑,“該,以前咱家有好吃的,都往奶奶家送,奶奶從來沒想著我們,二叔二嬸也裝聾作啞。爸爸今天幫著打農藥,也不說留著吃飯。”
程珍雪聽到兩個妹妹的竊竊私語,無奈地搖頭,“大姐,你看——”
程珍秀笑,“管她們兩個呢,隻要別說漏嘴,給爸媽聽到了。”
鄉鎮小學過了正月十五上學,還有三天才開學。現在程寶菱要做的事情就是:趕寒假作業!
不看不知道,她小時候有夠偷懶的,語文練習冊寫了兩頁,數學稍微多點,才也寫了不到十頁。
幸好她現在隻是小學二年級小學生,周記日記作文一概沒有。拚音、組詞、造句,程寶菱模仿小學生筆跡,不到一個上午就趕完了語文作業,再翻了翻語文書,裏麵的故事竟然還有印象,看到《誠實的孩子》這一篇忍不住笑了,幸虧是列寧,要是放在清水鎮,小孩子打碎花瓶說了實話,家長肯定不會表揚他誠實,一頓罵免不了,或許還要加餐一頓竹筍炒肉;後麵又翻到《補丁》,笑了,想起了上這一課時,班裏的同學都穿補丁衣服上學,那些家境好的同學,衣服上沒有補丁,也硬是讓媽媽給補一個。
數學作業更是容易,半個小時搞定。程楠跟她一起趕作業,見她刷刷刷翻頁翻得飛快,羨慕得要命,苦惱地咬著筆頭趕作業,深恨自己怎麽不是妹妹,不然就可以讓寶菱這個姐姐幫著趕作業了!
她不敢去找大姐二姐,她們要是知道了,肯定告訴爸媽。
程寶菱寫完作業,不忙著去玩,陪著她二姐一起。
程楠感動不已:“好姐妹!”
程寶菱衝她比了個加油的手勢,拿了張紙,寫寫畫畫。
都是九十年代遍地是黃金,隻要你膽大敢去撿。讓父母南下淘金去,別人肯定以為她瘋了,再說九十年代下海的人何其多,真正能掙出來的能有幾人?程安國安分守己的性子,隻合適按部就班的工作,程寶菱看了看自己小小的一雙手,一小孩兒,說出去的話別人都當孩子話看待。炒股票,買房子?那更是遙遠的事情,就他們這清水村,光知道股票的人都沒幾個,而且總不可能跑到上海深圳去買吧,村裏有不少人這輩子都沒出過縣呢。
程寶菱歎了口氣,有種時不我待的感覺。
程楠盯著她看,“做什麽學大人歎氣?”
程寶菱攤手,“姐,你說有沒有什麽讓人一夜暴富的辦法?”
程楠:“做夢就可以。”
程寶菱一頭黑線。
程楠撐著臉,認真想了想,“買彩票?昨天電視上不是說河北的某某中了特等獎三百萬。不過我覺得比起中彩票,咱們還是做夢更快些。”
程寶菱:“嗬嗬。”
她安慰自己,不要急,時間還有很多,大不了她從賣冰棍開始。
黎姆媽拎著針線籃子進屋,笑道:“姐妹倆做作業哪,你們媽呢?”
程楠往裏屋一指,“媽在屋裏打毛線。”
“正要要問她要幾個花樣子。”黎姆媽說著就進了裏屋。
程寶菱的耳朵立刻豎起來,仔細聽屋裏的動靜。
開頭兩人說些花樣子,毛線的新打法,接著黎姆媽的聲音低下來,“珍秀她媽,那東西不賣了嗎?”
何佩瑜說:“聽說上麵查得緊,先不賣了,以後再說。”
黎姆媽哎呦一聲,“可惜了,建軍找了他老表問了問,說是有人願意花一千塊買,妹子,不如你再考慮考慮,你們家珍秀讀技校的錢也有了。”
程寶菱真怕何佩瑜答應下來,推門而入,故意驚訝道:“那個妝盒隻值一千嗎,書上說那是古董,值不少錢。”
黎姆媽臉僵了下,“一千也不少了,你買高價也要找得到人買啊。”
程寶菱說:“建軍叔的老表說的人是誰啊,住哪裏?”
黎姆媽支吾道:“我不太清楚。”
“不知道地址怎麽交貨?”
黎姆媽:“何必麻煩,讓你建軍叔去交貨,再把錢拿回來,省事。”
寶菱:“市裏在抓投機倒把,萬一建軍叔被抓了就不好了。”
黎姆媽臉色一變,繼而笑道:“沒事的,聽說廣東那邊買賣都放開了,沒人管的,東西是自家的,又不是偷的,沒關係。”
哼,現在說的信誓旦旦,當初自家的妝盒怎麽就沒了。
寶菱從來沒有覺得黎姆媽的笑臉這麽可惡過,正想說什麽,何佩瑜拉了拉她,“寶菱,給你黎姆媽倒杯茶來,快去。”
寶菱端茶過來時,就聽著何佩瑜拒絕黎姆媽,“不準備賣了,其實也不是什麽值錢的東西,有一回我仔細看了看,妝盒下麵刻著字,民國仿製,說不定是民國的盒子。”
“明”跟“民”差別可大了,要是民國仿製妝盒那就真不值錢,一兩百塊錢就可以收一個,黎姆媽訕訕地閉了嘴,沒一會兒找借口離開。
何佩瑜道:“鄰裏鄰居,還要相處,現在我說妝盒不值錢,不管她真信還是假信,反正先不賣了。”
她不是傻子,自從黎家知道她有個晚明的妝盒後,明裏暗裏鼓動慫恿她好幾回賣妝盒,隻說有人要買,卻說不出具體是誰,隻有一個黎建軍在中間搭話,之前是為了湊錢讓珍秀讀技校,她一急才沒多想,現在想想,不合情的地方太多了。鄰居朋友之間關係再好,自己上有老下有小,冒著坐牢風險幫人賣東西,還什麽好處都不圖的人這世上就沒有幾個。
這些年,程黎兩家相處還算和睦,不管黎家有沒有別的心思,何佩瑜也已經決定了,兩家繼續當好鄰居就行,別用一個妝盒來考驗人性。
她把這些道理掰碎了講給小女兒,程寶菱不停地點頭,不禁重新打量自己的母親,原來以為何佩瑜溫柔單純傻白甜,原來心裏自有一把秤啊。
“那爸爸要是被建軍叔說動了呢?”
何佩瑜笑道:“這妝盒可是我的嫁妝,寶菱你要記得,嫁妝就是我們女人的私房錢,而男人是要靠自己的努力養家糊口,惦記女人嫁妝的男人可不是好男人。”
第4章
程安國有點大男子主義心態,老婆的嫁妝,隻要她不同意,那他是絕不會動的。黎建軍明裏暗裏提了兩回紫檀木妝盒的事情,他硬是沒有接茬。寶菱見狀,才算徹底放下心來。
程家的地不多,一塊水田,幾畝旱田,再就是門前的大半畝菜地。清水鎮位處秦嶺淮河以南,大江以北,春節一過,天氣漸漸暖和起來,白天有太陽,最高氣溫可達二十多度。
水田還不到種水稻的時候,旱地裏種著冬小麥,門前的菜地卻要開始收拾了。趁著還有兩天開學,一家人拾掇菜園子。
年前鮮嫩的紅菜苔躥得老高,好些開了黃色的花朵。程安國搖搖頭,“老了,拔了種點別的。”
要說這一園子菜,寶菱最舍不得紅菜苔,用來炒臘腸,或蒜蓉清炒,都是極美味的,甚至它還可以生吃,剝掉紫色的外皮,直接吃,又鮮又甜。
拔掉老菜,翻土,施肥,重新種上應季的蔬菜:小白菜、辣椒秧、茄子
秧,一家人都喜歡吃土豆,專門留了一畦地種土豆。
午飯就地取材,長長的蒜薹、肥厚的菠菜、綠油油的萵苣,塞滿了菜籃子,這可是城裏買都買不到的最新鮮的當季菜蔬。
媽媽何佩瑜有著一把好廚藝,即使在物質不豐沛的年代,也盡量把飯菜做得美味些,滿足孩子們的胃。小時候的程寶菱從來不覺得母親做得飯有多好吃,工作後,自己生活,外麵的飯店去過不少,漸漸開始懷念母親做的菜。
午飯有四個菜,蒜蓉菠菜,蒜薹炒臘腸,煎臘魚,還有一大砂鍋萵苣燉臘雞,碧綠的萵苣與殷紅的雞肉,親密交融,在乳白的湯汁中跳舞,香味彌漫整個屋子,一家六口人就著雪白晶瑩的米飯,將全部的菜一掃而光。
轉眼到了元宵節這日,本地有祭祖的習俗。祖父程老頭領隊,帶著程安國、程安民兄弟倆,以及大孫子程誌遠去程家祖墳祭拜,媳婦子與孫女們照例沒這個榮幸。
程楠躺在床上,裹著被子看電視,不屑道:“我不稀罕去,叫我去我也不去!”
大姐程珍秀學做衣裳,踩著縫紉機噠噠噠地響,程寶菱在旁邊給她遞針線幫忙,三姐程珍雪今年讀初二,學習緊,抓緊時間在複習功課,四姐妹待在一個房間,奇跡般的和諧,誰也不嫌誰吵。
二叔程安民家的堂姐程寶妮過來找她們姐妹玩。
寶妮跟程楠一般大,是二叔的小女兒,卻沒沾到小女兒的便宜,大哥是寶,嬌生慣養,妹妹是草,洗衣做飯。
寶妮氣呼呼地說:“每年祭祖完後,奶奶都給她的寶貝長孫買燒雞吃,好像我們五個是撿來的一樣,她自己還是個女的呢。”
程楠撲哧笑,“她老人家肯定做夢都想投生男的。”
寶妮捧著臉,看著四姐妹,“你們就好了,沒哥哥弟弟,大家待遇都一樣。”
聽到這話,程珍秀停止踩縫紉機,歎了口氣。
三妹跟小妹年紀小些,可能記得不太清楚,她跟二妹從小到大,經曆得太多。媽媽生下三妹的第二天,奶奶上門來指著媽媽的鼻子罵,還給爸爸說,讓把三妹扔掉,趕快再生一個;到了生小妹時,又是一個女兒,奶奶聽說是個女孩,看都沒來看一眼,更不用說照顧媽媽做月子。
程寶菱捏捏拳頭,她都記得,村裏分地,就因為她家沒有兒子,而二叔家生下“長孫”,爺爺堅持要把屬於大兒子家的兩畝地給二兒子,逼著程安國同意。
至於爺奶的寶貝“長孫”程誌遠,受盡溺愛,卻也沒把門戶撐起來,二十幾歲時與人打架鬥毆,進看守所待了半個月,從此嚇破了膽,一輩子待在老家啃父母。
男人們祭祖,女人們在家做飯,晚上一起吃團圓飯。寶妮雖然是顆草,但二嬸精明,借口寶妮小,做不了什麽,把程珍秀、程珍雪兩個大的拉去廚房幫忙。大姐、二姐溫柔斯文,擔心奶奶給媽媽臉色看,主動去廚房幫著做飯。
晚飯擺在堂屋的八仙桌上。八仙桌,顧名思義,隻能坐八個人。爺奶、程安國夫婦、程安民夫婦,再加上“長孫”,去了七個座位,其餘五棵“草”沒資格上桌子,自個兒端著碗站著吃。
程老太一個勁給大孫子夾菜,二嬸拿著寶妮的碗也給夾了滿滿一碗菜。程寶菱這回臉皮厚了,肉也吃,菜也吃,還招呼三個姐姐別客氣,程老太瞪了她好幾眼,嘀咕:“一個女伢吃多麽肉幹什麽!”
程寶菱盯著程老太看,“奶奶也是女伢。”
程楠不怕事大,“奶最會吃肉,長得最胖。”
長得黑胖的程老太筷子上夾的雞頓住了,轉了個彎,掉進程誌遠的碗,“乖孫,多吃點。”
乖孫不給麵子,嫌棄地說:“奶,我不愛吃雞皮。”
“乖乖,奶奶給你把雞皮剝掉。”程老太連忙哄道。
程寶菱看到這一幕隻覺得嫌惡,程誌遠隻比大姐小一歲,今年都十五了,程老太還把他當做五歲的小孩子哄。
吃完飯,程老太提起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對程安國說:“老大,你們兩口子年紀不小了,抓緊生個兒子,再過兩年想生都生不了了。”
程老頭嚴肅地說:“男人這輩子就是活兒子,你沒兒子,斷根了,日子還有個什麽盼頭!”
程安國露出一個苦澀的笑容,“爸媽,算了,可能我沒兒子是天意,再說有珍秀她們幾個挺好的。”
正在收拾碗碟的何佩瑜身形一僵,垂著頭抱著碗碟去了廚房。程寶菱立刻跟上去,何佩瑜默默地刷碗,有幾顆眼淚滴落,連忙用袖子擦掉,“眼睛進沙子了。”
程寶菱心痛她,“媽媽,我跟姐姐不會比男孩子差,我們長大了一定會好好孝敬你們。”
何佩瑜微笑,“媽媽很高興有你和你姐姐們。”
夜幕降臨,天空星光閃爍,一家人趁著夜色回家,完全沒有吃完團圓飯的開心。
回到家,程安國將一小包東西交給珍秀,“你奶奶給的,一天兩次,在家熬給你媽喝。”
程寶菱吃了一驚,“這是中藥,媽病了嗎?”
很快她就反應過來,這是奶奶那些所謂包生兒子的偏方。上輩子何佩瑜不知喝了多少這樣的藥,兒子沒生出來,反而弄傷了身子,大病小病不斷。
一股莫名的怒氣突然從心裏湧上來,程寶菱瘋了一般奪過那包藥,撕開包裝,全部灑向菜園。
程安國臉色鐵青,程珍秀反應快,馬上把寶菱護在身後,程楠跺腳拍手,“扔得好,蠍子□□蜈蚣是人吃的東西嗎!”
程珍秀斥道:“楠楠,少說兩句。”
程安國生氣女兒不懂事,但他素來脾氣好,也做不出打罵女兒的事情來,歎了口氣,“算了,明天讓媽再弄些藥。”
程寶菱想起剛才奶奶跟二嬸那五顏六色的臉色就好笑,一本正經說:“這就是二嬸讓我帶回來的呢。”
她還待說什麽,程寶菱看了父母一眼,然後衝她使眼色,她立刻閉嘴。
晚上睡覺,程楠追問,程寶菱傳授機宜,“奶奶家晚上燉豬頭肉吃,我拿了碗春卷去,半個村子的人都看到了,總不好讓我空手回來吧,二嬸可是個要麵子的人。”
小村莊就是這點好,哪家要是吃點好的,不一會兒半個村子的人都知道了,家家戶戶大門敞開,廚房靠著廚房,燉大肉,香味遮都遮不住。
程寶菱現在算是明白了,做人嘛,既要有來有往,又要臉皮夠厚。要是擱在前世,在奶奶家聞到肉味,她是生怕招人嫌,立刻就走,現在麽,她隻需要說一句,“二嬸,你們家燉的豬頭肉真香啊,咱們半個村子都聞到了!”
程楠竊笑,“該,以前咱家有好吃的,都往奶奶家送,奶奶從來沒想著我們,二叔二嬸也裝聾作啞。爸爸今天幫著打農藥,也不說留著吃飯。”
程珍雪聽到兩個妹妹的竊竊私語,無奈地搖頭,“大姐,你看——”
程珍秀笑,“管她們兩個呢,隻要別說漏嘴,給爸媽聽到了。”
鄉鎮小學過了正月十五上學,還有三天才開學。現在程寶菱要做的事情就是:趕寒假作業!
不看不知道,她小時候有夠偷懶的,語文練習冊寫了兩頁,數學稍微多點,才也寫了不到十頁。
幸好她現在隻是小學二年級小學生,周記日記作文一概沒有。拚音、組詞、造句,程寶菱模仿小學生筆跡,不到一個上午就趕完了語文作業,再翻了翻語文書,裏麵的故事竟然還有印象,看到《誠實的孩子》這一篇忍不住笑了,幸虧是列寧,要是放在清水鎮,小孩子打碎花瓶說了實話,家長肯定不會表揚他誠實,一頓罵免不了,或許還要加餐一頓竹筍炒肉;後麵又翻到《補丁》,笑了,想起了上這一課時,班裏的同學都穿補丁衣服上學,那些家境好的同學,衣服上沒有補丁,也硬是讓媽媽給補一個。
數學作業更是容易,半個小時搞定。程楠跟她一起趕作業,見她刷刷刷翻頁翻得飛快,羨慕得要命,苦惱地咬著筆頭趕作業,深恨自己怎麽不是妹妹,不然就可以讓寶菱這個姐姐幫著趕作業了!
她不敢去找大姐二姐,她們要是知道了,肯定告訴爸媽。
程寶菱寫完作業,不忙著去玩,陪著她二姐一起。
程楠感動不已:“好姐妹!”
程寶菱衝她比了個加油的手勢,拿了張紙,寫寫畫畫。
都是九十年代遍地是黃金,隻要你膽大敢去撿。讓父母南下淘金去,別人肯定以為她瘋了,再說九十年代下海的人何其多,真正能掙出來的能有幾人?程安國安分守己的性子,隻合適按部就班的工作,程寶菱看了看自己小小的一雙手,一小孩兒,說出去的話別人都當孩子話看待。炒股票,買房子?那更是遙遠的事情,就他們這清水村,光知道股票的人都沒幾個,而且總不可能跑到上海深圳去買吧,村裏有不少人這輩子都沒出過縣呢。
程寶菱歎了口氣,有種時不我待的感覺。
程楠盯著她看,“做什麽學大人歎氣?”
程寶菱攤手,“姐,你說有沒有什麽讓人一夜暴富的辦法?”
程楠:“做夢就可以。”
程寶菱一頭黑線。
程楠撐著臉,認真想了想,“買彩票?昨天電視上不是說河北的某某中了特等獎三百萬。不過我覺得比起中彩票,咱們還是做夢更快些。”
程寶菱:“嗬嗬。”
她安慰自己,不要急,時間還有很多,大不了她從賣冰棍開始。
黎姆媽拎著針線籃子進屋,笑道:“姐妹倆做作業哪,你們媽呢?”
程楠往裏屋一指,“媽在屋裏打毛線。”
“正要要問她要幾個花樣子。”黎姆媽說著就進了裏屋。
程寶菱的耳朵立刻豎起來,仔細聽屋裏的動靜。
開頭兩人說些花樣子,毛線的新打法,接著黎姆媽的聲音低下來,“珍秀她媽,那東西不賣了嗎?”
何佩瑜說:“聽說上麵查得緊,先不賣了,以後再說。”
黎姆媽哎呦一聲,“可惜了,建軍找了他老表問了問,說是有人願意花一千塊買,妹子,不如你再考慮考慮,你們家珍秀讀技校的錢也有了。”
程寶菱真怕何佩瑜答應下來,推門而入,故意驚訝道:“那個妝盒隻值一千嗎,書上說那是古董,值不少錢。”
黎姆媽臉僵了下,“一千也不少了,你買高價也要找得到人買啊。”
程寶菱說:“建軍叔的老表說的人是誰啊,住哪裏?”
黎姆媽支吾道:“我不太清楚。”
“不知道地址怎麽交貨?”
黎姆媽:“何必麻煩,讓你建軍叔去交貨,再把錢拿回來,省事。”
寶菱:“市裏在抓投機倒把,萬一建軍叔被抓了就不好了。”
黎姆媽臉色一變,繼而笑道:“沒事的,聽說廣東那邊買賣都放開了,沒人管的,東西是自家的,又不是偷的,沒關係。”
哼,現在說的信誓旦旦,當初自家的妝盒怎麽就沒了。
寶菱從來沒有覺得黎姆媽的笑臉這麽可惡過,正想說什麽,何佩瑜拉了拉她,“寶菱,給你黎姆媽倒杯茶來,快去。”
寶菱端茶過來時,就聽著何佩瑜拒絕黎姆媽,“不準備賣了,其實也不是什麽值錢的東西,有一回我仔細看了看,妝盒下麵刻著字,民國仿製,說不定是民國的盒子。”
“明”跟“民”差別可大了,要是民國仿製妝盒那就真不值錢,一兩百塊錢就可以收一個,黎姆媽訕訕地閉了嘴,沒一會兒找借口離開。
何佩瑜道:“鄰裏鄰居,還要相處,現在我說妝盒不值錢,不管她真信還是假信,反正先不賣了。”
她不是傻子,自從黎家知道她有個晚明的妝盒後,明裏暗裏鼓動慫恿她好幾回賣妝盒,隻說有人要買,卻說不出具體是誰,隻有一個黎建軍在中間搭話,之前是為了湊錢讓珍秀讀技校,她一急才沒多想,現在想想,不合情的地方太多了。鄰居朋友之間關係再好,自己上有老下有小,冒著坐牢風險幫人賣東西,還什麽好處都不圖的人這世上就沒有幾個。
這些年,程黎兩家相處還算和睦,不管黎家有沒有別的心思,何佩瑜也已經決定了,兩家繼續當好鄰居就行,別用一個妝盒來考驗人性。
她把這些道理掰碎了講給小女兒,程寶菱不停地點頭,不禁重新打量自己的母親,原來以為何佩瑜溫柔單純傻白甜,原來心裏自有一把秤啊。
“那爸爸要是被建軍叔說動了呢?”
何佩瑜笑道:“這妝盒可是我的嫁妝,寶菱你要記得,嫁妝就是我們女人的私房錢,而男人是要靠自己的努力養家糊口,惦記女人嫁妝的男人可不是好男人。”
第4章
程安國有點大男子主義心態,老婆的嫁妝,隻要她不同意,那他是絕不會動的。黎建軍明裏暗裏提了兩回紫檀木妝盒的事情,他硬是沒有接茬。寶菱見狀,才算徹底放下心來。
程家的地不多,一塊水田,幾畝旱田,再就是門前的大半畝菜地。清水鎮位處秦嶺淮河以南,大江以北,春節一過,天氣漸漸暖和起來,白天有太陽,最高氣溫可達二十多度。
水田還不到種水稻的時候,旱地裏種著冬小麥,門前的菜地卻要開始收拾了。趁著還有兩天開學,一家人拾掇菜園子。
年前鮮嫩的紅菜苔躥得老高,好些開了黃色的花朵。程安國搖搖頭,“老了,拔了種點別的。”
要說這一園子菜,寶菱最舍不得紅菜苔,用來炒臘腸,或蒜蓉清炒,都是極美味的,甚至它還可以生吃,剝掉紫色的外皮,直接吃,又鮮又甜。
拔掉老菜,翻土,施肥,重新種上應季的蔬菜:小白菜、辣椒秧、茄子
秧,一家人都喜歡吃土豆,專門留了一畦地種土豆。
午飯就地取材,長長的蒜薹、肥厚的菠菜、綠油油的萵苣,塞滿了菜籃子,這可是城裏買都買不到的最新鮮的當季菜蔬。
媽媽何佩瑜有著一把好廚藝,即使在物質不豐沛的年代,也盡量把飯菜做得美味些,滿足孩子們的胃。小時候的程寶菱從來不覺得母親做得飯有多好吃,工作後,自己生活,外麵的飯店去過不少,漸漸開始懷念母親做的菜。
午飯有四個菜,蒜蓉菠菜,蒜薹炒臘腸,煎臘魚,還有一大砂鍋萵苣燉臘雞,碧綠的萵苣與殷紅的雞肉,親密交融,在乳白的湯汁中跳舞,香味彌漫整個屋子,一家六口人就著雪白晶瑩的米飯,將全部的菜一掃而光。
轉眼到了元宵節這日,本地有祭祖的習俗。祖父程老頭領隊,帶著程安國、程安民兄弟倆,以及大孫子程誌遠去程家祖墳祭拜,媳婦子與孫女們照例沒這個榮幸。
程楠躺在床上,裹著被子看電視,不屑道:“我不稀罕去,叫我去我也不去!”
大姐程珍秀學做衣裳,踩著縫紉機噠噠噠地響,程寶菱在旁邊給她遞針線幫忙,三姐程珍雪今年讀初二,學習緊,抓緊時間在複習功課,四姐妹待在一個房間,奇跡般的和諧,誰也不嫌誰吵。
二叔程安民家的堂姐程寶妮過來找她們姐妹玩。
寶妮跟程楠一般大,是二叔的小女兒,卻沒沾到小女兒的便宜,大哥是寶,嬌生慣養,妹妹是草,洗衣做飯。
寶妮氣呼呼地說:“每年祭祖完後,奶奶都給她的寶貝長孫買燒雞吃,好像我們五個是撿來的一樣,她自己還是個女的呢。”
程楠撲哧笑,“她老人家肯定做夢都想投生男的。”
寶妮捧著臉,看著四姐妹,“你們就好了,沒哥哥弟弟,大家待遇都一樣。”
聽到這話,程珍秀停止踩縫紉機,歎了口氣。
三妹跟小妹年紀小些,可能記得不太清楚,她跟二妹從小到大,經曆得太多。媽媽生下三妹的第二天,奶奶上門來指著媽媽的鼻子罵,還給爸爸說,讓把三妹扔掉,趕快再生一個;到了生小妹時,又是一個女兒,奶奶聽說是個女孩,看都沒來看一眼,更不用說照顧媽媽做月子。
程寶菱捏捏拳頭,她都記得,村裏分地,就因為她家沒有兒子,而二叔家生下“長孫”,爺爺堅持要把屬於大兒子家的兩畝地給二兒子,逼著程安國同意。
至於爺奶的寶貝“長孫”程誌遠,受盡溺愛,卻也沒把門戶撐起來,二十幾歲時與人打架鬥毆,進看守所待了半個月,從此嚇破了膽,一輩子待在老家啃父母。
男人們祭祖,女人們在家做飯,晚上一起吃團圓飯。寶妮雖然是顆草,但二嬸精明,借口寶妮小,做不了什麽,把程珍秀、程珍雪兩個大的拉去廚房幫忙。大姐、二姐溫柔斯文,擔心奶奶給媽媽臉色看,主動去廚房幫著做飯。
晚飯擺在堂屋的八仙桌上。八仙桌,顧名思義,隻能坐八個人。爺奶、程安國夫婦、程安民夫婦,再加上“長孫”,去了七個座位,其餘五棵“草”沒資格上桌子,自個兒端著碗站著吃。
程老太一個勁給大孫子夾菜,二嬸拿著寶妮的碗也給夾了滿滿一碗菜。程寶菱這回臉皮厚了,肉也吃,菜也吃,還招呼三個姐姐別客氣,程老太瞪了她好幾眼,嘀咕:“一個女伢吃多麽肉幹什麽!”
程寶菱盯著程老太看,“奶奶也是女伢。”
程楠不怕事大,“奶最會吃肉,長得最胖。”
長得黑胖的程老太筷子上夾的雞頓住了,轉了個彎,掉進程誌遠的碗,“乖孫,多吃點。”
乖孫不給麵子,嫌棄地說:“奶,我不愛吃雞皮。”
“乖乖,奶奶給你把雞皮剝掉。”程老太連忙哄道。
程寶菱看到這一幕隻覺得嫌惡,程誌遠隻比大姐小一歲,今年都十五了,程老太還把他當做五歲的小孩子哄。
吃完飯,程老太提起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對程安國說:“老大,你們兩口子年紀不小了,抓緊生個兒子,再過兩年想生都生不了了。”
程老頭嚴肅地說:“男人這輩子就是活兒子,你沒兒子,斷根了,日子還有個什麽盼頭!”
程安國露出一個苦澀的笑容,“爸媽,算了,可能我沒兒子是天意,再說有珍秀她們幾個挺好的。”
正在收拾碗碟的何佩瑜身形一僵,垂著頭抱著碗碟去了廚房。程寶菱立刻跟上去,何佩瑜默默地刷碗,有幾顆眼淚滴落,連忙用袖子擦掉,“眼睛進沙子了。”
程寶菱心痛她,“媽媽,我跟姐姐不會比男孩子差,我們長大了一定會好好孝敬你們。”
何佩瑜微笑,“媽媽很高興有你和你姐姐們。”
夜幕降臨,天空星光閃爍,一家人趁著夜色回家,完全沒有吃完團圓飯的開心。
回到家,程安國將一小包東西交給珍秀,“你奶奶給的,一天兩次,在家熬給你媽喝。”
程寶菱吃了一驚,“這是中藥,媽病了嗎?”
很快她就反應過來,這是奶奶那些所謂包生兒子的偏方。上輩子何佩瑜不知喝了多少這樣的藥,兒子沒生出來,反而弄傷了身子,大病小病不斷。
一股莫名的怒氣突然從心裏湧上來,程寶菱瘋了一般奪過那包藥,撕開包裝,全部灑向菜園。
程安國臉色鐵青,程珍秀反應快,馬上把寶菱護在身後,程楠跺腳拍手,“扔得好,蠍子□□蜈蚣是人吃的東西嗎!”
程珍秀斥道:“楠楠,少說兩句。”
程安國生氣女兒不懂事,但他素來脾氣好,也做不出打罵女兒的事情來,歎了口氣,“算了,明天讓媽再弄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