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節
重生皇後一睜眼,虐死渣夫奪江山 作者:鳳點江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眼前四人年紀都不算大。
晏姝用最短的時間把四人打量了一遍,外形上各有特點,都不算特別俊美出眾。
這樣挺好,不招搖。
恭恭敬敬行了參拜大禮之後,四人就這麽安靜地跪著。
他們暫時還不知道,從踏進勤政殿開始,就注定了他們以後不平凡的仕途。
“諸位的卷子本宮已經閱過。”晏姝抬手屏退宮人,開口間,聲音裏自然而然帶著上位者的威壓,“今日召你們四人過來,是想當麵與你們說說話。”
四位學子雖說文章寫得好,可到底尚未有功名在身,又是第一次進宮,此時難免有些拘謹,還帶著些許不安。
晏姝話音落地,他們齊齊俯身行了個禮。
這是恭敬聽訓的意思。
雖不知是誰教的規矩,用在此時倒也並無過錯。
“不必拘謹,都放鬆一些吧。”晏姝端起茶盞,漫不經心地瞥向第三位學子,“顧明望,你對當下的朝局如何看待?”
被問到的顧名望微微一愣,低頭看著地磚,恭敬請示:“皇後陛下問的是君王還是大臣?”
“都可以說一說。”
“學生鬥膽,一直以為天下應當是有能者居之。”顧名望姿態恭敬,語氣卻是不卑不亢,“聖明的帝王才會心懷天下,帶來百姓的安居樂業;有魄力的帝王才能恩威並施,讓國家變得強大;殺伐果斷的帝王才能讓外敵害怕,阻擋他國入侵,才能讓國家繁榮昌盛,國祚綿延。”
晏姝淡淡一笑:“說的不錯。”
“若說大臣,”顧名望語氣微頓,“學生以為有了明君,就會有賢臣,奸佞之輩會被一一逐出朝堂,那些大肆斂財、欺壓百姓、為非作歹、利用權力盡做傷天害理事情的官員,早晚會被天收。”
晏姝沉默片刻,淡淡一笑:“有明君就會有賢臣?萬一朝中賢臣和奸臣各占一半呢?又或者,奸臣的勢力遠遠大過賢臣,該當如何?”
“君王聖明,必有辦法製衡奸臣,利用他們的弱點,削弱他們的勢力,最終掌握他們的生死。”
晏姝嗯了一聲:“若今日的賢臣來日變成了奸臣,又該如何?”
“若今日為賢臣,則可重用,若來日為奸臣,則可誅殺。”
晏姝淡道:“範司傑,倘若有朝一日你進入仕途,成了百姓父母官,你能帶給轄地百姓安穩富庶的生活嗎?”
“回稟皇後陛下,學生不敢保證。”範司傑行了個禮,謹慎回答,“學生十年苦讀,為的是有朝一日考取功名,可此番參加鄉試才知官場險惡,官員的昏庸和貪欲可以輕而易舉地毀掉很多人。學生會記住今日之事,來日提醒自己不忘初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百姓提供安穩的生活,保障他們的生計。”
“榮華富貴迷人眼,一旦踏入仕途,許多事情或許便是身不由己。”晏姝嗓音淡漠,“若你以後忘了這份初心,也變成了此前你所遇到的那些貪官昏官模樣,該怎麽辦?”
“該殺。”範司禮幾乎毫不猶豫地答道,“人皆有七情六欲,沒人敢保證自己一生無欲無求,清白無垢,但犯錯必然需要付出犯錯的代價,犯的錯越大,需要付出的代價就越大,這也是一種公平。”
晏姝淡哂:“你的觀點很特別。”
“這是學生的真實想法。”
“本宮喜歡你的說法,所以希望你永遠銘記自己這番話,別有食言的那一天。”
“是。”
晏姝跟他們又聊了些別的,治理天下的方法和手段,利於百姓的建議和意見,天下各國之間的局勢和關係,甚至是將來可能存在的威脅。
四人一一陳述自己的觀點想法,一番交談下來,起初的拘謹緊張消減了不少,不管是表情還是語氣,都明顯多了幾分自信鎮定。
連十一國之間的關係,他們或多或少都有著自己的見解,且聽著很有道理,完全不帶信口胡說的莽撞。
晏姝安靜地聽著,對這四個人印象極為深刻,其中宋景懷稍微寡言一些,但每次發言總能說到點子上,讓人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而帶頭的穆漢卿言辭較為剛直,對貪官昏官的抨擊毫不留情,說到其他國家時,甚至連君王都敢帶上,直言薑國皇帝昏庸無道,國家氣數將盡,以至於這句話落音之後,殿內有片刻凝滯。
不過晏姝並未斥責,也未出言阻止,大有讓他們暢所欲言的意思。
不怪是被桐城三地昏官特意阻擋在考場外的人,若有他們在,其他學子隻怕要被比得黯然失色。
這一交談就談了兩個時辰。
晏姝留他們在勤政殿賜膳,她自己則回了鳳儀宮一趟,膳後一個時辰,下午繼續與四位學子聊天。
直到傍晚時分,四人幾乎都已說得口幹舌燥。
晏姝忽然問了一句:“你們在家都有練武嗎?”
四人一愣,隨即不約而同地搖頭。
“練武不單單是為了打仗,也不是為了從軍。”晏姝淡道,“尋常人堅持鍛煉,紮紮馬步,打打拳,可以強身健體,往後入了官場,擁有一副強健的體魄,才能更好地處理繁雜的公務,不至於時常感到疲勞,甚至一場風寒就臥床不起。”
她眼瞅著範司傑看起來要清瘦文弱一些,大抵是因為家中困難,一些銀錢多費在讀書上,飲食就難免會節儉一些,所以才有了這番話。
不過這番話卻不僅是為了提醒範司傑,也是希望她選拔上來的新貴們,都能擁有一副強健的體魄。
擁有一副健康的身體,比什麽都重要。
第271章 水能載舟
眼下離年節已近,這些學子若是回家去,不一定能在除夕節前趕到家裏,且過完年二月就開始春闈,來回花費的時間並不少。
偏遠地區的學子,甚至需要提前一個月就趕路進京。
為了避免節外生枝,晏姝讓人給所有臘月裏重考的學子每人發了十兩銀子,他們可以自行在城內住下,並利用這段時間好好準備功課,以應付來年的春闈。
學子們感恩皇後陛下,因為這次重考對他們來說,本就是絕處逢生的轉機。
原以為今年已經斷送了科考入仕的資格,沒想到皇後會如此重視舞弊之事,不但給了他們重考的機會,還把那些參與舞弊的官員皆繩之以法。
這種大快人心的決定,讓學子們對皇後的好感直接上升了無數個度,說視若神明或許有些誇張,但感激敬重卻是貨真價實。
年節前後,皇城內不知是誰開始寫文章歌頌皇後,說大楚有如此聖明國母,是讀書人的福氣,更是天下蒼生的福氣。
皇後心懷天下,社稷必將繁榮昌盛。
一傳十十傳百,在那些學子們刻意傳播之下,皇後之名傳得沸沸揚揚。
待在宮裏的晏姝,自然也知道了這些傳言。
“天下讀書人是一家,他們團結一心,筆杆子就是就鋒利的利器。”南歌坐在一旁給晏姝整理奏折,嗓音平和含笑,“此番陛下抗住壓力,處置了那麽多貪官,為天下學子出一口氣,這些人順勢歌頌陛下,一來對陛下積攢名望有好處,二來也抨擊了那些貪官,讓朝中一些大樹不敢輕舉妄動。”
晏姝批閱著奏折,聞言隻是淡淡一笑。
懲治科舉舞弊一案本就可以收服學子的心,畢竟這些讀書人未曾踏入仕途之前,大多抱著一腔熱血,他們想要效忠的是聖明之主。
隻有一個聖明的君王,才能讓他們一腔報國之心有施展餘地。
但是對晏姝來說,這些歌功頌德隻是錦上添花的事情,籠絡學子,培養自己忠誠而堅實的人脈,才是她當下要做的事情。
“年節要到了。”元寶躬身請示,“今年的除夕宴,陛下可有什麽指示?是辦得熱鬧點,還是……”
晏姝目光微抬,沉吟片刻:“宮宴按往年規格舉辦便可,進宮敷衍的帖子由南歌負責擬定。”
“是。”
晏姝起身走到窗前,推開雕窗,冷風瞬間從窗子灌進來,從脖頸灌入,帶來一陣陣逼人的寒氣。
“外麵太冷了,陛下當心受涼。”南歌走過來,伸手把窗戶關起來,“陛下如今有孕在身,更要注意保暖,千萬別受了風寒。”
晏姝原本想說無妨,她的身子骨比一般人強健得多,但一想到自己確實有孕在身,便任由南歌去了。
“南歌。”晏姝斜靠著窗子,輕聲開口,“本宮最近像是終於體會到了一種高處不勝寒的滋味。”
南歌詫異:“陛下?”
“別擔心,本宮隻是忽然有感而發。”晏姝漫不經心一笑,“本宮以前隻想要至高無上的權力,想把夜容煊和晏雪兩個賤人踩進泥裏,並讓父親和雲氏為他們曾經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
“可隨著自己的目標一個個達成,本宮忽然意識到,權力越大,要承擔的責任就越大。”
“坐上那個位子,絕不僅僅是為了擁有為所欲為的權力,也不是讓自己擁有掌控他人生死的能力,更多的卻是責任。”
南歌緩緩點頭:“陛下說得是。君王身上係著家國百姓,責任重大,容不得行差將踏錯。”
偌大一個國家,由皇族、貴族、官員和千千萬萬子民組成。
若君王昏庸,則奸臣橫行;奸臣昏官一多,百姓就注定沒有好日子過。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百姓過得水深火熱,國家就不可能強大。
皇族和百姓的命運緊密相連,從來不是對立的關係。
“本宮近日翻看了不少史書,發現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晏姝嘴角微揚,笑意卻帶著幾分喟歎,“每一個皇朝覆滅之前,都伴隨著民不聊生,生靈塗炭,百姓的日子過得水深火熱,天下大亂都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每個新皇朝的建立也皆從戰亂而來。”
“陛下雖年紀輕,卻心懷蒼生,以後必定會是一個盛世明主。”南歌輕聲開口,“那樣的情況絕不可能出現在楚國。”
晏姝沒說話。
朝代的興衰更迭是曆史常態。
想做一個明主,其實並不容易。
治理天下也遠遠不是表麵上看起來那麽簡單,朝中大臣,掌官職的,掌國庫的,掌兵權的,掌刑獄的……雖是各司其職,看起來有條不紊。
可每個人都有野心,有七情六欲,有貪念。
貪念太過,就意味著腐敗。
官職越大,他們的腐敗就會導致受到牽連的人越多。
君王一個不察,被身邊之人哄騙、愚弄、左右了喜好的事情亦屢有發生。
而這些,尚在君王眼皮子底下。
遠離了朝堂的那些地方官更不可控。
其中複雜艱難之處,沒坐上這個位子的人,根本無法理解。
“人性總是不可估測的。”晏姝說著,忽然自嘲一笑,“且不說別人,本宮不也是貪念過度的其中之一?”
她的行為放在任何人眼中都是大逆不道。
若今日坐在帝位上的那個人掌了實權,她死一百次都不夠,所以說到底,世間所有的規則還是有強者來定。
“陛下跟其他人不一樣。”南歌溫聲說道,“陛下是為了天下蒼生——”
“起初不是。”晏姝緩緩搖頭,並不介意坦誠自己的私心,“本宮起初隻是為了一己之私,後來才意識到掌權者的責任罷了。”
南歌沉默片刻,揚唇一笑:“今年是陛下掌權元年,陛下就能意識到自己的責任,並且能把自己覺得對的事情執行到底,一旨既出,無人敢抗——這便是魄力。”
晏姝用最短的時間把四人打量了一遍,外形上各有特點,都不算特別俊美出眾。
這樣挺好,不招搖。
恭恭敬敬行了參拜大禮之後,四人就這麽安靜地跪著。
他們暫時還不知道,從踏進勤政殿開始,就注定了他們以後不平凡的仕途。
“諸位的卷子本宮已經閱過。”晏姝抬手屏退宮人,開口間,聲音裏自然而然帶著上位者的威壓,“今日召你們四人過來,是想當麵與你們說說話。”
四位學子雖說文章寫得好,可到底尚未有功名在身,又是第一次進宮,此時難免有些拘謹,還帶著些許不安。
晏姝話音落地,他們齊齊俯身行了個禮。
這是恭敬聽訓的意思。
雖不知是誰教的規矩,用在此時倒也並無過錯。
“不必拘謹,都放鬆一些吧。”晏姝端起茶盞,漫不經心地瞥向第三位學子,“顧明望,你對當下的朝局如何看待?”
被問到的顧名望微微一愣,低頭看著地磚,恭敬請示:“皇後陛下問的是君王還是大臣?”
“都可以說一說。”
“學生鬥膽,一直以為天下應當是有能者居之。”顧名望姿態恭敬,語氣卻是不卑不亢,“聖明的帝王才會心懷天下,帶來百姓的安居樂業;有魄力的帝王才能恩威並施,讓國家變得強大;殺伐果斷的帝王才能讓外敵害怕,阻擋他國入侵,才能讓國家繁榮昌盛,國祚綿延。”
晏姝淡淡一笑:“說的不錯。”
“若說大臣,”顧名望語氣微頓,“學生以為有了明君,就會有賢臣,奸佞之輩會被一一逐出朝堂,那些大肆斂財、欺壓百姓、為非作歹、利用權力盡做傷天害理事情的官員,早晚會被天收。”
晏姝沉默片刻,淡淡一笑:“有明君就會有賢臣?萬一朝中賢臣和奸臣各占一半呢?又或者,奸臣的勢力遠遠大過賢臣,該當如何?”
“君王聖明,必有辦法製衡奸臣,利用他們的弱點,削弱他們的勢力,最終掌握他們的生死。”
晏姝嗯了一聲:“若今日的賢臣來日變成了奸臣,又該如何?”
“若今日為賢臣,則可重用,若來日為奸臣,則可誅殺。”
晏姝淡道:“範司傑,倘若有朝一日你進入仕途,成了百姓父母官,你能帶給轄地百姓安穩富庶的生活嗎?”
“回稟皇後陛下,學生不敢保證。”範司傑行了個禮,謹慎回答,“學生十年苦讀,為的是有朝一日考取功名,可此番參加鄉試才知官場險惡,官員的昏庸和貪欲可以輕而易舉地毀掉很多人。學生會記住今日之事,來日提醒自己不忘初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百姓提供安穩的生活,保障他們的生計。”
“榮華富貴迷人眼,一旦踏入仕途,許多事情或許便是身不由己。”晏姝嗓音淡漠,“若你以後忘了這份初心,也變成了此前你所遇到的那些貪官昏官模樣,該怎麽辦?”
“該殺。”範司禮幾乎毫不猶豫地答道,“人皆有七情六欲,沒人敢保證自己一生無欲無求,清白無垢,但犯錯必然需要付出犯錯的代價,犯的錯越大,需要付出的代價就越大,這也是一種公平。”
晏姝淡哂:“你的觀點很特別。”
“這是學生的真實想法。”
“本宮喜歡你的說法,所以希望你永遠銘記自己這番話,別有食言的那一天。”
“是。”
晏姝跟他們又聊了些別的,治理天下的方法和手段,利於百姓的建議和意見,天下各國之間的局勢和關係,甚至是將來可能存在的威脅。
四人一一陳述自己的觀點想法,一番交談下來,起初的拘謹緊張消減了不少,不管是表情還是語氣,都明顯多了幾分自信鎮定。
連十一國之間的關係,他們或多或少都有著自己的見解,且聽著很有道理,完全不帶信口胡說的莽撞。
晏姝安靜地聽著,對這四個人印象極為深刻,其中宋景懷稍微寡言一些,但每次發言總能說到點子上,讓人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而帶頭的穆漢卿言辭較為剛直,對貪官昏官的抨擊毫不留情,說到其他國家時,甚至連君王都敢帶上,直言薑國皇帝昏庸無道,國家氣數將盡,以至於這句話落音之後,殿內有片刻凝滯。
不過晏姝並未斥責,也未出言阻止,大有讓他們暢所欲言的意思。
不怪是被桐城三地昏官特意阻擋在考場外的人,若有他們在,其他學子隻怕要被比得黯然失色。
這一交談就談了兩個時辰。
晏姝留他們在勤政殿賜膳,她自己則回了鳳儀宮一趟,膳後一個時辰,下午繼續與四位學子聊天。
直到傍晚時分,四人幾乎都已說得口幹舌燥。
晏姝忽然問了一句:“你們在家都有練武嗎?”
四人一愣,隨即不約而同地搖頭。
“練武不單單是為了打仗,也不是為了從軍。”晏姝淡道,“尋常人堅持鍛煉,紮紮馬步,打打拳,可以強身健體,往後入了官場,擁有一副強健的體魄,才能更好地處理繁雜的公務,不至於時常感到疲勞,甚至一場風寒就臥床不起。”
她眼瞅著範司傑看起來要清瘦文弱一些,大抵是因為家中困難,一些銀錢多費在讀書上,飲食就難免會節儉一些,所以才有了這番話。
不過這番話卻不僅是為了提醒範司傑,也是希望她選拔上來的新貴們,都能擁有一副強健的體魄。
擁有一副健康的身體,比什麽都重要。
第271章 水能載舟
眼下離年節已近,這些學子若是回家去,不一定能在除夕節前趕到家裏,且過完年二月就開始春闈,來回花費的時間並不少。
偏遠地區的學子,甚至需要提前一個月就趕路進京。
為了避免節外生枝,晏姝讓人給所有臘月裏重考的學子每人發了十兩銀子,他們可以自行在城內住下,並利用這段時間好好準備功課,以應付來年的春闈。
學子們感恩皇後陛下,因為這次重考對他們來說,本就是絕處逢生的轉機。
原以為今年已經斷送了科考入仕的資格,沒想到皇後會如此重視舞弊之事,不但給了他們重考的機會,還把那些參與舞弊的官員皆繩之以法。
這種大快人心的決定,讓學子們對皇後的好感直接上升了無數個度,說視若神明或許有些誇張,但感激敬重卻是貨真價實。
年節前後,皇城內不知是誰開始寫文章歌頌皇後,說大楚有如此聖明國母,是讀書人的福氣,更是天下蒼生的福氣。
皇後心懷天下,社稷必將繁榮昌盛。
一傳十十傳百,在那些學子們刻意傳播之下,皇後之名傳得沸沸揚揚。
待在宮裏的晏姝,自然也知道了這些傳言。
“天下讀書人是一家,他們團結一心,筆杆子就是就鋒利的利器。”南歌坐在一旁給晏姝整理奏折,嗓音平和含笑,“此番陛下抗住壓力,處置了那麽多貪官,為天下學子出一口氣,這些人順勢歌頌陛下,一來對陛下積攢名望有好處,二來也抨擊了那些貪官,讓朝中一些大樹不敢輕舉妄動。”
晏姝批閱著奏折,聞言隻是淡淡一笑。
懲治科舉舞弊一案本就可以收服學子的心,畢竟這些讀書人未曾踏入仕途之前,大多抱著一腔熱血,他們想要效忠的是聖明之主。
隻有一個聖明的君王,才能讓他們一腔報國之心有施展餘地。
但是對晏姝來說,這些歌功頌德隻是錦上添花的事情,籠絡學子,培養自己忠誠而堅實的人脈,才是她當下要做的事情。
“年節要到了。”元寶躬身請示,“今年的除夕宴,陛下可有什麽指示?是辦得熱鬧點,還是……”
晏姝目光微抬,沉吟片刻:“宮宴按往年規格舉辦便可,進宮敷衍的帖子由南歌負責擬定。”
“是。”
晏姝起身走到窗前,推開雕窗,冷風瞬間從窗子灌進來,從脖頸灌入,帶來一陣陣逼人的寒氣。
“外麵太冷了,陛下當心受涼。”南歌走過來,伸手把窗戶關起來,“陛下如今有孕在身,更要注意保暖,千萬別受了風寒。”
晏姝原本想說無妨,她的身子骨比一般人強健得多,但一想到自己確實有孕在身,便任由南歌去了。
“南歌。”晏姝斜靠著窗子,輕聲開口,“本宮最近像是終於體會到了一種高處不勝寒的滋味。”
南歌詫異:“陛下?”
“別擔心,本宮隻是忽然有感而發。”晏姝漫不經心一笑,“本宮以前隻想要至高無上的權力,想把夜容煊和晏雪兩個賤人踩進泥裏,並讓父親和雲氏為他們曾經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
“可隨著自己的目標一個個達成,本宮忽然意識到,權力越大,要承擔的責任就越大。”
“坐上那個位子,絕不僅僅是為了擁有為所欲為的權力,也不是讓自己擁有掌控他人生死的能力,更多的卻是責任。”
南歌緩緩點頭:“陛下說得是。君王身上係著家國百姓,責任重大,容不得行差將踏錯。”
偌大一個國家,由皇族、貴族、官員和千千萬萬子民組成。
若君王昏庸,則奸臣橫行;奸臣昏官一多,百姓就注定沒有好日子過。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百姓過得水深火熱,國家就不可能強大。
皇族和百姓的命運緊密相連,從來不是對立的關係。
“本宮近日翻看了不少史書,發現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晏姝嘴角微揚,笑意卻帶著幾分喟歎,“每一個皇朝覆滅之前,都伴隨著民不聊生,生靈塗炭,百姓的日子過得水深火熱,天下大亂都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每個新皇朝的建立也皆從戰亂而來。”
“陛下雖年紀輕,卻心懷蒼生,以後必定會是一個盛世明主。”南歌輕聲開口,“那樣的情況絕不可能出現在楚國。”
晏姝沒說話。
朝代的興衰更迭是曆史常態。
想做一個明主,其實並不容易。
治理天下也遠遠不是表麵上看起來那麽簡單,朝中大臣,掌官職的,掌國庫的,掌兵權的,掌刑獄的……雖是各司其職,看起來有條不紊。
可每個人都有野心,有七情六欲,有貪念。
貪念太過,就意味著腐敗。
官職越大,他們的腐敗就會導致受到牽連的人越多。
君王一個不察,被身邊之人哄騙、愚弄、左右了喜好的事情亦屢有發生。
而這些,尚在君王眼皮子底下。
遠離了朝堂的那些地方官更不可控。
其中複雜艱難之處,沒坐上這個位子的人,根本無法理解。
“人性總是不可估測的。”晏姝說著,忽然自嘲一笑,“且不說別人,本宮不也是貪念過度的其中之一?”
她的行為放在任何人眼中都是大逆不道。
若今日坐在帝位上的那個人掌了實權,她死一百次都不夠,所以說到底,世間所有的規則還是有強者來定。
“陛下跟其他人不一樣。”南歌溫聲說道,“陛下是為了天下蒼生——”
“起初不是。”晏姝緩緩搖頭,並不介意坦誠自己的私心,“本宮起初隻是為了一己之私,後來才意識到掌權者的責任罷了。”
南歌沉默片刻,揚唇一笑:“今年是陛下掌權元年,陛下就能意識到自己的責任,並且能把自己覺得對的事情執行到底,一旨既出,無人敢抗——這便是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