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鐵浮屠
重生之在古代翻雲覆雨 作者:偏愛紫色的小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許牧對隋煬帝懷有複雜的情感,不得不承認,這位帝王確有千古一帝之姿。
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建設上,他為盛唐的輝煌鋪墊基石,卻也因此背負了曆史的詬病。
他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建造糧倉,數量眾多,遍布四方,以備不時之需,防患於未然。
開鑿大運河,修築四通八達的馳道,南北交通因此血脈暢通,全國形成緊密相連的交通網。
正因如此,才有了後來“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傳世佳話。
嶺南至長安,千裏迢迢,荔枝卻能在幾日內新鮮送達。
而遍布全國的驛站,更是星羅棋布,數不勝數。
然而……
他太過急功近利,仿佛被無形的力量驅趕。
民力被無度消耗。
大業初年的七年裏,大隋在他的治理下蒸蒸日上,糧食豐收,倉廩充實。
但自大業七年之後,因過度勞役,大隋的國運急轉直下。
隋文帝留下的開皇盛世基業,幾乎被他消耗殆盡。若此時收手,大隋或可喘息,重拾升勢。
遺憾的是,隋煬帝非但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三征高句麗,動用四百萬大軍,上千萬民夫……
如此急行軍,使得原本固若金湯的大隋,迅速分崩離析。
若他尚在,忠於大隋的軍民仍有不少。
但一旦他逝去,大隋便將徹底瓦解。
許牧身處深山,靜待宇文化及弑君的消息傳來。
那一刻,必將是舉國歡騰。
他的同僚們,怕是夢中也會笑出聲來。
而楊廣的幾個幼孫,不過十一二歲,將逐一落入群雄之手,成為傀儡小皇帝。
“主公,研究所的五百親衛已整裝待發。”
正當許牧沉思之際,一名膚色黝黑、身披黑甲的壯漢向他抱拳行禮。
此人正是先前主持新城啟用儀式的將領。
許牧眼前一亮,審視著那套厚重的黑甲,問道:“興嶽,這鎧甲如何?”
此人名孔興嶽,乃張須陀麾下猛將。
張須陀率隊尋訪老房時,他作為副將,負責指揮萬民城內的三千精銳。
“防護力極強,隻是……稍微重了些。”
孔興嶽咧嘴一笑,憨態可掬。兩年前,張須陀在滎陽城外大海寺命懸一線時,許牧帶領十多個偽裝成僧人的漢子,將張須陀救出。
那時,孔興嶽始終緊隨張須陀左右,身受十幾處重傷,仍舊浴血奮戰。
雖最終獲救,卻也昏迷數日,與死神擦肩而過。
幸虧許牧及時指示研究所研發酒精等簡易藥物,避免了傷口感染,這才挽回了他的生命。
這個時代,軍中之人最可貴之處在於,點滴之恩,湧泉相報。
孔興嶽因此自然而然地成為了許牧的心腹。
許牧也將保衛研究所的重任放心地交給了他。
“恐怕不隻是稍微重吧?研究所交付時曾言,此甲由重鐵鍛造,全身一百餘片黑鐵,重達五十多斤。”
許牧嘴角微揚,望著那渾然一體的鎧甲,打趣道。
或許是初次穿戴,即便是在嚴寒之中,孔興嶽的額頭也滲出了細密的汗珠。
這鎧甲不僅沉重,且悶熱,但這些都是代價,而它最大的優點——便是無與倫比的防禦力!
“鐵浮屠,後世金國鐵騎橫掃天下,鐵浮屠之名,方載入史冊。”
許牧輕拍孔興嶽身上的黑甲,心中感慨萬千。
研究所除農業技術外,亦著手研究多項軍事裝備,鐵浮屠便是其中之一。
全身百片鐵甲相連,其防禦力之強,箭矢亦難以穿透。
更不必提尋常刀劍。
戰場上,它們如同人形機甲,衝鋒陷陣,所向披靡!
當然,前提是穿戴者能輕鬆駕馭這五十多斤的重量。
可惜,當前鋼鐵產量有限,僅能打造五百套鐵浮屠。
目前僅供五百親衛使用,無法普及全軍。
而這五百親衛,不分晝夜,守護著研究所,確保其安全。
“近日山外頻繁有斥候出沒,大戰或許不遠矣。你需勤練這五百親衛,務必讓他們掌握鐵浮屠的基本穿戴技巧!”
許牧拍了拍孔興嶽的肩膀,張孟楠未歸,訓練之事便落在了他肩上。
“朝廷的人?”
孔興嶽聞言,不由睜大了眼。
許牧鄭重地點了點頭。
他並未隱瞞。
早在兩年之前,他便已成功說服——嗯,或者說勸誘了張須陀和孔興嶽。
二人已決心與他共謀大事。
這也正是他常感歎書生不易說服的原因所在。他已將張須陀收服麾下,而老楊與老來兩位文士,仍在猶豫不決。
“與其坐以待斃,何不主動迎擊?”孔興嶽眼中閃爍著兩年未曾實戰的渴望,清明地道。
許牧卻輕輕搖頭:“張將軍尚未歸來,我們需靜候,楊廣猶存,不宜過早暴露行跡。”
孔興嶽尷尬一笑,點頭稱是。
他骨子裏流淌著戰鬥的熱血。
兩年的練兵生涯,讓他迫切希望帶領這批新兵經曆戰火洗禮。
未經血染的士卒,難成精銳。
有主公的奇技裝備,張將軍的嚴苛訓練,這支軍隊,注定將成為天下聞名的強師!
然而……主公天性謹慎,他又豈能不知。
心中雖有微詞,卻也隻能遵從許牧之言,踏實地回到那五百親衛的訓練之中。
“非是我謹慎,實乃不通戰事……”
許牧搖頭自嘲,他能推動科技發展,卻對領兵作戰一竅不通。
趙括尚能空談兵法,他卻連首次指揮大軍都顯得生疏,更別提兩軍對壘的瞬息萬變。
軍陣布局、進攻策略、兵種協同……
他一概茫然。
“罷了,多思無益,即便他們找上門來,有堅城在,萬民城的糧草足以支撐三年!”許牧拋開雜念,決定不再為此煩憂。
他提前準備水泥,正是為了應對可能的暴露。
“隻要他們沒有火炮,這城牆便是銅牆鐵壁!”
許牧對此信心滿滿。
他督造的城牆渾然一體,即使麵對投石車的猛攻,亦能毫發無損。
因城牆整體結構,能有效分散衝擊力。
巨石撞擊,僅能讓城牆微顫,卻傷不到分毫。
“先去研究所看看,我提議的神臂弓研究進展如何了。”
處理完主公府中的事務,許牧即刻動身前往研究所。
約莫一刻鍾的腳程。
許牧立於研究所大門前,望著層層鐵浮屠裝束的親衛,滿意地點了點頭。
有他們在,研究所的秘密便固若金湯。
親軍守護研究所,實為必要之舉。
世上無絕對秘密,研究所每隔時日便有新式民用或軍用成果流出,萬民城內無人不知。
防護措施必須到位。
即便是他,欲入研究所,也需親軍驗證身份,確認右肩黑痣,方能通行。他人無論尊卑,膽敢擅自靠近,皆由五百親衛執行先斬後奏之令!
一番嚴格驗證後,親衛確認了許牧的身份,齊齊抱拳行禮。
他們身披鐵浮屠,不便跪拜。
許牧吩咐他們繼續守衛,自己步入了研究所的庭院。
踏入大院,眼前豁然開朗,一座四層高樓矗立於院落中央。
以萬民城當前的建築技藝,水泥構築的四層已是極限。
全樓采用水泥與山石混合建造,異常堅固。
走進研究大樓,許牧眼前展現的是一座新型風車模型。
一樓,是民用農業研究區。
曲轅犁、農肥、水轉筒車,皆源自於此。
“主公。”
見許牧到來,這群研究員——實則是許牧精心挑選的工匠,紛紛行禮。
“繼續你們的工作,不必理會我。”
許牧微微頷首,不願打擾他們的專注。
隨後,他邁步上至二樓。
二樓,是軍事領域的研究重地。
新式投石車、專諸匕首、連弩,均在此誕生。
此刻,他們正圍繞著數日前許牧提出的課題——神臂弓,進行深入探討。
這並非尋常弓箭,而是一種複合弓。
它巧妙運用物理力學,蓄力省力,射程可達驚人的三百五十步!
最令人振奮的是,其威力巨大,足以穿透鐵浮屠!
此弓源於宋代,為抗金而創。
“研究進展如何?”
許牧見工匠們圍聚於一張巨大的弓體旁討論,也湊上前去。
“主公!”
工匠們這才發現許牧,連忙行禮。
“已有眉目,預計十日後即可製成神臂弓!隻是此弓需至少兩石之力,常人難以拉開……”
一位須發斑白的老工匠捋須解釋道。
許牧對此早有預料,點頭道:“有張將軍在,此弓正是為他量身定製!”
更重要的是,張夢楠的生辰將近。
這也是許牧急於催促研究所加速研發神臂弓的原因所在。
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建設上,他為盛唐的輝煌鋪墊基石,卻也因此背負了曆史的詬病。
他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建造糧倉,數量眾多,遍布四方,以備不時之需,防患於未然。
開鑿大運河,修築四通八達的馳道,南北交通因此血脈暢通,全國形成緊密相連的交通網。
正因如此,才有了後來“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傳世佳話。
嶺南至長安,千裏迢迢,荔枝卻能在幾日內新鮮送達。
而遍布全國的驛站,更是星羅棋布,數不勝數。
然而……
他太過急功近利,仿佛被無形的力量驅趕。
民力被無度消耗。
大業初年的七年裏,大隋在他的治理下蒸蒸日上,糧食豐收,倉廩充實。
但自大業七年之後,因過度勞役,大隋的國運急轉直下。
隋文帝留下的開皇盛世基業,幾乎被他消耗殆盡。若此時收手,大隋或可喘息,重拾升勢。
遺憾的是,隋煬帝非但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三征高句麗,動用四百萬大軍,上千萬民夫……
如此急行軍,使得原本固若金湯的大隋,迅速分崩離析。
若他尚在,忠於大隋的軍民仍有不少。
但一旦他逝去,大隋便將徹底瓦解。
許牧身處深山,靜待宇文化及弑君的消息傳來。
那一刻,必將是舉國歡騰。
他的同僚們,怕是夢中也會笑出聲來。
而楊廣的幾個幼孫,不過十一二歲,將逐一落入群雄之手,成為傀儡小皇帝。
“主公,研究所的五百親衛已整裝待發。”
正當許牧沉思之際,一名膚色黝黑、身披黑甲的壯漢向他抱拳行禮。
此人正是先前主持新城啟用儀式的將領。
許牧眼前一亮,審視著那套厚重的黑甲,問道:“興嶽,這鎧甲如何?”
此人名孔興嶽,乃張須陀麾下猛將。
張須陀率隊尋訪老房時,他作為副將,負責指揮萬民城內的三千精銳。
“防護力極強,隻是……稍微重了些。”
孔興嶽咧嘴一笑,憨態可掬。兩年前,張須陀在滎陽城外大海寺命懸一線時,許牧帶領十多個偽裝成僧人的漢子,將張須陀救出。
那時,孔興嶽始終緊隨張須陀左右,身受十幾處重傷,仍舊浴血奮戰。
雖最終獲救,卻也昏迷數日,與死神擦肩而過。
幸虧許牧及時指示研究所研發酒精等簡易藥物,避免了傷口感染,這才挽回了他的生命。
這個時代,軍中之人最可貴之處在於,點滴之恩,湧泉相報。
孔興嶽因此自然而然地成為了許牧的心腹。
許牧也將保衛研究所的重任放心地交給了他。
“恐怕不隻是稍微重吧?研究所交付時曾言,此甲由重鐵鍛造,全身一百餘片黑鐵,重達五十多斤。”
許牧嘴角微揚,望著那渾然一體的鎧甲,打趣道。
或許是初次穿戴,即便是在嚴寒之中,孔興嶽的額頭也滲出了細密的汗珠。
這鎧甲不僅沉重,且悶熱,但這些都是代價,而它最大的優點——便是無與倫比的防禦力!
“鐵浮屠,後世金國鐵騎橫掃天下,鐵浮屠之名,方載入史冊。”
許牧輕拍孔興嶽身上的黑甲,心中感慨萬千。
研究所除農業技術外,亦著手研究多項軍事裝備,鐵浮屠便是其中之一。
全身百片鐵甲相連,其防禦力之強,箭矢亦難以穿透。
更不必提尋常刀劍。
戰場上,它們如同人形機甲,衝鋒陷陣,所向披靡!
當然,前提是穿戴者能輕鬆駕馭這五十多斤的重量。
可惜,當前鋼鐵產量有限,僅能打造五百套鐵浮屠。
目前僅供五百親衛使用,無法普及全軍。
而這五百親衛,不分晝夜,守護著研究所,確保其安全。
“近日山外頻繁有斥候出沒,大戰或許不遠矣。你需勤練這五百親衛,務必讓他們掌握鐵浮屠的基本穿戴技巧!”
許牧拍了拍孔興嶽的肩膀,張孟楠未歸,訓練之事便落在了他肩上。
“朝廷的人?”
孔興嶽聞言,不由睜大了眼。
許牧鄭重地點了點頭。
他並未隱瞞。
早在兩年之前,他便已成功說服——嗯,或者說勸誘了張須陀和孔興嶽。
二人已決心與他共謀大事。
這也正是他常感歎書生不易說服的原因所在。他已將張須陀收服麾下,而老楊與老來兩位文士,仍在猶豫不決。
“與其坐以待斃,何不主動迎擊?”孔興嶽眼中閃爍著兩年未曾實戰的渴望,清明地道。
許牧卻輕輕搖頭:“張將軍尚未歸來,我們需靜候,楊廣猶存,不宜過早暴露行跡。”
孔興嶽尷尬一笑,點頭稱是。
他骨子裏流淌著戰鬥的熱血。
兩年的練兵生涯,讓他迫切希望帶領這批新兵經曆戰火洗禮。
未經血染的士卒,難成精銳。
有主公的奇技裝備,張將軍的嚴苛訓練,這支軍隊,注定將成為天下聞名的強師!
然而……主公天性謹慎,他又豈能不知。
心中雖有微詞,卻也隻能遵從許牧之言,踏實地回到那五百親衛的訓練之中。
“非是我謹慎,實乃不通戰事……”
許牧搖頭自嘲,他能推動科技發展,卻對領兵作戰一竅不通。
趙括尚能空談兵法,他卻連首次指揮大軍都顯得生疏,更別提兩軍對壘的瞬息萬變。
軍陣布局、進攻策略、兵種協同……
他一概茫然。
“罷了,多思無益,即便他們找上門來,有堅城在,萬民城的糧草足以支撐三年!”許牧拋開雜念,決定不再為此煩憂。
他提前準備水泥,正是為了應對可能的暴露。
“隻要他們沒有火炮,這城牆便是銅牆鐵壁!”
許牧對此信心滿滿。
他督造的城牆渾然一體,即使麵對投石車的猛攻,亦能毫發無損。
因城牆整體結構,能有效分散衝擊力。
巨石撞擊,僅能讓城牆微顫,卻傷不到分毫。
“先去研究所看看,我提議的神臂弓研究進展如何了。”
處理完主公府中的事務,許牧即刻動身前往研究所。
約莫一刻鍾的腳程。
許牧立於研究所大門前,望著層層鐵浮屠裝束的親衛,滿意地點了點頭。
有他們在,研究所的秘密便固若金湯。
親軍守護研究所,實為必要之舉。
世上無絕對秘密,研究所每隔時日便有新式民用或軍用成果流出,萬民城內無人不知。
防護措施必須到位。
即便是他,欲入研究所,也需親軍驗證身份,確認右肩黑痣,方能通行。他人無論尊卑,膽敢擅自靠近,皆由五百親衛執行先斬後奏之令!
一番嚴格驗證後,親衛確認了許牧的身份,齊齊抱拳行禮。
他們身披鐵浮屠,不便跪拜。
許牧吩咐他們繼續守衛,自己步入了研究所的庭院。
踏入大院,眼前豁然開朗,一座四層高樓矗立於院落中央。
以萬民城當前的建築技藝,水泥構築的四層已是極限。
全樓采用水泥與山石混合建造,異常堅固。
走進研究大樓,許牧眼前展現的是一座新型風車模型。
一樓,是民用農業研究區。
曲轅犁、農肥、水轉筒車,皆源自於此。
“主公。”
見許牧到來,這群研究員——實則是許牧精心挑選的工匠,紛紛行禮。
“繼續你們的工作,不必理會我。”
許牧微微頷首,不願打擾他們的專注。
隨後,他邁步上至二樓。
二樓,是軍事領域的研究重地。
新式投石車、專諸匕首、連弩,均在此誕生。
此刻,他們正圍繞著數日前許牧提出的課題——神臂弓,進行深入探討。
這並非尋常弓箭,而是一種複合弓。
它巧妙運用物理力學,蓄力省力,射程可達驚人的三百五十步!
最令人振奮的是,其威力巨大,足以穿透鐵浮屠!
此弓源於宋代,為抗金而創。
“研究進展如何?”
許牧見工匠們圍聚於一張巨大的弓體旁討論,也湊上前去。
“主公!”
工匠們這才發現許牧,連忙行禮。
“已有眉目,預計十日後即可製成神臂弓!隻是此弓需至少兩石之力,常人難以拉開……”
一位須發斑白的老工匠捋須解釋道。
許牧對此早有預料,點頭道:“有張將軍在,此弓正是為他量身定製!”
更重要的是,張夢楠的生辰將近。
這也是許牧急於催促研究所加速研發神臂弓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