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良將
重生之在古代翻雲覆雨 作者:偏愛紫色的小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巨額賞金的激勵下,秦軍攻城的狂熱達到沸點,迫使城樓再次淪陷於敵手!如潮水般的敵軍接踵而至,蜂擁至城牆之上。
孫穎及其部眾在城牆的每一個角落裏疲於奔命,竭力抵擋著如潮的攻勢,盡管英勇反擊,卻仍無法遏製秦軍如蟻附膻般攀爬上城的勢頭。
\"速派人,為本將穿戴戰甲!\"
重傷初愈的獨孤盛小憩片晌,城頭上傳來的激戰嘶吼猛然將其驚醒,隨即嚴厲命令身旁侍從為其裝備戰甲,強忍劇痛,持刀重返戰場。短暫的休整使他體力稍有恢複,血流漸緩,細微的傷痕亦開始結痂,但……
在這千鈞一發之際,獨孤盛不顧自身的累累傷痕,再度衝向城頭,使得剛剛愈合的傷口再次崩裂。然而,他對此渾然不覺,隻知緊握長刀,接連放倒敵人。
……
“那邊的人可是獨孤盛?”
夜幕的遮掩下,許牧與張須陀悄無聲息地接近陽城三裏之外,借由望遠鏡,城牆上的景象清晰呈現眼前。那一幕,震撼人心。火光映照下的城牆,許牧目睹那位將領承受著秦軍一輪又一輪的刀鋒,雖搖搖欲墜,卻始終屹立不倒,拚死搏殺,直至……城牆上的秦軍全數被擊潰,城頭響起了勝利的歡呼。隨後,那道堅韌的身影轟然倒下。
“將軍——”
悲壯的呼喚穿透三百裏的距離,直擊許牧與張須陀的心靈,讓許牧心頭一沉。此時,黎明已近在咫尺,僅剩一個時辰。
“獨孤盛雖謀略不足,但其忠誠與勇氣,足以令人肅然起敬。”張須陀凝視著城頭的方向,沉聲說道。許牧鄭重地點了點頭:“命鐵浮屠準備入城,接管陽城防務,進城後,若驍果軍未起衝突,不得隨意殺戮。此外……厚葬獨孤盛!”
整夜的浴血奮戰,實則是依賴獨孤盛一人之勇力支撐。這座兩丈高的城牆,因獨孤盛的失誤,未曾布防,卻也是因他的舍命守護,才得以熬過這一夜。
另一邊,秦叔寶正清算著傷亡。經晝夜不息的激戰,他麾下的三千先鋒已折損超過八百!但戰果同樣顯著,根據士卒回報,獨孤盛已在城頭隕落。因此,秦叔寶下達了最後衝鋒的指令,誓要一舉攻克城頭。
然而,當兩千士兵從四麵八方攀上城牆,城頭的敵軍已疲憊至極,無力反抗,幾乎被全數消滅。
“占領城樓後,即刻開啟城門,迎大軍入城!”
秦叔寶的命令迅速傳達,未及城牆的士卒則被命守在城門旁等待。城牆上,那麵染血的旗幟被砍倒,標誌著驃騎軍徹底控製了城牆。
正當他親自率軍於城門處等候,滿心期待的勝利卻未能到來。城門遲遲未開,而城內似乎仍有戰鬥的聲響回蕩。秦叔寶心中生疑,正是這時,城門轟然洞開,展現的卻是一幕出乎意料:城門內遍地屍體,皆是驍果軍。
麵對麾下將領的詢問,秦叔寶眉頭緊鎖,揮手製止了部隊。“不可輕舉妄動,城門既開,我軍為何不見?必有詭計!”秦叔寶謹慎行事,幾番詢問卻毫無回應,旋即果斷率領軍隊撤回一裏之外。
他們的離去不久,陽城的城門再次轟響,重重關閉。而城內,許牧無奈地搖了搖頭:“可惜了,還想見識老張的真功夫呢。”他的目光無意間掃過張須陀,一身鐵浮屠裝扮,背負長弓,英姿颯爽。
城破之前,三百鐵浮屠穿越後牆,借地道突入,給予秦軍致命一擊。正遭受秦軍壓製的驍果軍,忽見一群黑甲士兵出現,一時間愕然失色。秦軍同樣錯愕,盡管他們已有數百人占據城牆,不懼這隊黑甲士兵的數量優勢。然而,憑借堅固的鎧甲,鐵浮屠對秦軍展開了單方麵的屠殺。
殘存的驍果軍目睹這熟悉卻又複雜的場景,內心五味雜陳,孫穎更是如此。城頭失守後,他領著殘部撤退,預備在內城門進行最後的抵抗。本已做好犧牲的準備,卻意外遇上了黑甲軍。這些神秘的黑甲士兵不僅朝他們點頭示意,隨即轉而對抗秦軍。
猝不及防的秦軍連陣形都未及列,隻能孤軍作戰,最終鐵浮屠單方麵碾壓,秦軍頭顱紛紛落地。孫穎目睹這一切,隻見那身著銀光明光鎧的將領緩緩走向他,身後跟著一位身材魁梧的弓箭手,目光如炬,令他動彈不得。
“爾等何人?獨孤盛是否已隕?可願歸降?”那人微笑提出了三個問題。
城樓上,許牧再次升起血旗,望著滿目瘡痍,心中沉痛,尤其是獨孤盛的遺體。他本難以尋覓獨孤盛,幸虧孫穎帶領才得見。他的臉上塗抹著油汙,麵容模糊,藏身於屍骸之中。獨孤盛犧牲後,城破在即,孫穎來不及妥善安葬,唯恐其遺體遭瓦崗賊軍侮辱,故采取此策。
許牧聲音沉重:“獨孤盛,當以厚禮葬之,不可有絲毫懈怠。”
作為穿越者,許牧慶幸自己有三年的時間適應這殘酷的戰場。隋末亂世,人命賤如螻蟻,無論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均是命懸一線。這更堅定了許牧變革的決心,要讓這世間重現清明。
他決定提前終結這場亂世,避免按史書記載的十年戰亂,避免諸多稱帝者的野心勃勃。從李密、竇建德,到李淵、輔公祏,再到劉武周,若非他們,天下怎會陷入如此混亂!
安排好獨孤盛的後事,許牧召見孫穎,詢問其經曆。孫穎在曆史上籍籍無名,許牧亦無所聞。然而,此次守城之戰,許牧發現了孫穎的非凡才能。在原曆史中,獨孤盛隨楊廣前往江都,司馬德戡等人叛亂,他力戰而亡。孫穎很可能也會在那次叛亂中喪生。但許牧的到來改變了命運,楊廣被囚禁,獨孤盛堅守陽城直至犧牲,而孫穎得以獲救。
“自今日起,你將是陽城的守將,公開抵禦瓦崗軍!”在了解孫穎的過去後,許牧做出了決定。
孫穎一頭霧水,不明所以。他手下殘存的驍果軍則被送往萬民城,交給房玄齡,安排新的使命。如今的萬民城僅剩下數百百姓與三百鐵浮屠。
“你需向秦叔寶宣戰,告知獨孤盛已逝,現今由你鎮守陽城,並修書洛陽,請求擔任陽城守,率眾堅守!”許牧迫使孫穎擔此重任,目的隻為隱藏鐵浮屠及萬民城的秘密,使世人以為陽城仍在大隋手中,從而安心發展,策劃奪取李密的洛口倉。
事實上,許牧看重的並非孫穎的才華,而是他作為獨孤盛親信的身份。若非秦叔寶謹慎,未能將其誘入城中,否則孫穎若遭不測,瓦崗將損失一員猛將。
而在秦軍大營,秦叔寶收到孫穎的書信,文中言辭文雅,核心卻是對秦軍攻城無功的嘲諷,暗示其盡早退兵。這讓秦叔寶怒不可遏,拍案而起,但冷靜下來後,他感歎道:
“孫穎此人,智計過人。獨孤盛陣亡後,他重組殘兵,奇招頻出,假裝城頭失利誘我軍深入,設伏圍殲,又大膽細致,敢於在我軍陣前敞開門扉,上演空城計,足見其心機之深,計謀之妙,堪稱當世良將!”
孫穎若得知自己獲得如此評價,心中定會有萬般感慨。他城頭失守被讚為戰術撤退,退守城門以防敵襲,卻變成了誘敵深入;偶遇山中黑甲軍相助,雙方混戰,竟被視作精心布置的伏擊……
孫穎及其部眾在城牆的每一個角落裏疲於奔命,竭力抵擋著如潮的攻勢,盡管英勇反擊,卻仍無法遏製秦軍如蟻附膻般攀爬上城的勢頭。
\"速派人,為本將穿戴戰甲!\"
重傷初愈的獨孤盛小憩片晌,城頭上傳來的激戰嘶吼猛然將其驚醒,隨即嚴厲命令身旁侍從為其裝備戰甲,強忍劇痛,持刀重返戰場。短暫的休整使他體力稍有恢複,血流漸緩,細微的傷痕亦開始結痂,但……
在這千鈞一發之際,獨孤盛不顧自身的累累傷痕,再度衝向城頭,使得剛剛愈合的傷口再次崩裂。然而,他對此渾然不覺,隻知緊握長刀,接連放倒敵人。
……
“那邊的人可是獨孤盛?”
夜幕的遮掩下,許牧與張須陀悄無聲息地接近陽城三裏之外,借由望遠鏡,城牆上的景象清晰呈現眼前。那一幕,震撼人心。火光映照下的城牆,許牧目睹那位將領承受著秦軍一輪又一輪的刀鋒,雖搖搖欲墜,卻始終屹立不倒,拚死搏殺,直至……城牆上的秦軍全數被擊潰,城頭響起了勝利的歡呼。隨後,那道堅韌的身影轟然倒下。
“將軍——”
悲壯的呼喚穿透三百裏的距離,直擊許牧與張須陀的心靈,讓許牧心頭一沉。此時,黎明已近在咫尺,僅剩一個時辰。
“獨孤盛雖謀略不足,但其忠誠與勇氣,足以令人肅然起敬。”張須陀凝視著城頭的方向,沉聲說道。許牧鄭重地點了點頭:“命鐵浮屠準備入城,接管陽城防務,進城後,若驍果軍未起衝突,不得隨意殺戮。此外……厚葬獨孤盛!”
整夜的浴血奮戰,實則是依賴獨孤盛一人之勇力支撐。這座兩丈高的城牆,因獨孤盛的失誤,未曾布防,卻也是因他的舍命守護,才得以熬過這一夜。
另一邊,秦叔寶正清算著傷亡。經晝夜不息的激戰,他麾下的三千先鋒已折損超過八百!但戰果同樣顯著,根據士卒回報,獨孤盛已在城頭隕落。因此,秦叔寶下達了最後衝鋒的指令,誓要一舉攻克城頭。
然而,當兩千士兵從四麵八方攀上城牆,城頭的敵軍已疲憊至極,無力反抗,幾乎被全數消滅。
“占領城樓後,即刻開啟城門,迎大軍入城!”
秦叔寶的命令迅速傳達,未及城牆的士卒則被命守在城門旁等待。城牆上,那麵染血的旗幟被砍倒,標誌著驃騎軍徹底控製了城牆。
正當他親自率軍於城門處等候,滿心期待的勝利卻未能到來。城門遲遲未開,而城內似乎仍有戰鬥的聲響回蕩。秦叔寶心中生疑,正是這時,城門轟然洞開,展現的卻是一幕出乎意料:城門內遍地屍體,皆是驍果軍。
麵對麾下將領的詢問,秦叔寶眉頭緊鎖,揮手製止了部隊。“不可輕舉妄動,城門既開,我軍為何不見?必有詭計!”秦叔寶謹慎行事,幾番詢問卻毫無回應,旋即果斷率領軍隊撤回一裏之外。
他們的離去不久,陽城的城門再次轟響,重重關閉。而城內,許牧無奈地搖了搖頭:“可惜了,還想見識老張的真功夫呢。”他的目光無意間掃過張須陀,一身鐵浮屠裝扮,背負長弓,英姿颯爽。
城破之前,三百鐵浮屠穿越後牆,借地道突入,給予秦軍致命一擊。正遭受秦軍壓製的驍果軍,忽見一群黑甲士兵出現,一時間愕然失色。秦軍同樣錯愕,盡管他們已有數百人占據城牆,不懼這隊黑甲士兵的數量優勢。然而,憑借堅固的鎧甲,鐵浮屠對秦軍展開了單方麵的屠殺。
殘存的驍果軍目睹這熟悉卻又複雜的場景,內心五味雜陳,孫穎更是如此。城頭失守後,他領著殘部撤退,預備在內城門進行最後的抵抗。本已做好犧牲的準備,卻意外遇上了黑甲軍。這些神秘的黑甲士兵不僅朝他們點頭示意,隨即轉而對抗秦軍。
猝不及防的秦軍連陣形都未及列,隻能孤軍作戰,最終鐵浮屠單方麵碾壓,秦軍頭顱紛紛落地。孫穎目睹這一切,隻見那身著銀光明光鎧的將領緩緩走向他,身後跟著一位身材魁梧的弓箭手,目光如炬,令他動彈不得。
“爾等何人?獨孤盛是否已隕?可願歸降?”那人微笑提出了三個問題。
城樓上,許牧再次升起血旗,望著滿目瘡痍,心中沉痛,尤其是獨孤盛的遺體。他本難以尋覓獨孤盛,幸虧孫穎帶領才得見。他的臉上塗抹著油汙,麵容模糊,藏身於屍骸之中。獨孤盛犧牲後,城破在即,孫穎來不及妥善安葬,唯恐其遺體遭瓦崗賊軍侮辱,故采取此策。
許牧聲音沉重:“獨孤盛,當以厚禮葬之,不可有絲毫懈怠。”
作為穿越者,許牧慶幸自己有三年的時間適應這殘酷的戰場。隋末亂世,人命賤如螻蟻,無論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均是命懸一線。這更堅定了許牧變革的決心,要讓這世間重現清明。
他決定提前終結這場亂世,避免按史書記載的十年戰亂,避免諸多稱帝者的野心勃勃。從李密、竇建德,到李淵、輔公祏,再到劉武周,若非他們,天下怎會陷入如此混亂!
安排好獨孤盛的後事,許牧召見孫穎,詢問其經曆。孫穎在曆史上籍籍無名,許牧亦無所聞。然而,此次守城之戰,許牧發現了孫穎的非凡才能。在原曆史中,獨孤盛隨楊廣前往江都,司馬德戡等人叛亂,他力戰而亡。孫穎很可能也會在那次叛亂中喪生。但許牧的到來改變了命運,楊廣被囚禁,獨孤盛堅守陽城直至犧牲,而孫穎得以獲救。
“自今日起,你將是陽城的守將,公開抵禦瓦崗軍!”在了解孫穎的過去後,許牧做出了決定。
孫穎一頭霧水,不明所以。他手下殘存的驍果軍則被送往萬民城,交給房玄齡,安排新的使命。如今的萬民城僅剩下數百百姓與三百鐵浮屠。
“你需向秦叔寶宣戰,告知獨孤盛已逝,現今由你鎮守陽城,並修書洛陽,請求擔任陽城守,率眾堅守!”許牧迫使孫穎擔此重任,目的隻為隱藏鐵浮屠及萬民城的秘密,使世人以為陽城仍在大隋手中,從而安心發展,策劃奪取李密的洛口倉。
事實上,許牧看重的並非孫穎的才華,而是他作為獨孤盛親信的身份。若非秦叔寶謹慎,未能將其誘入城中,否則孫穎若遭不測,瓦崗將損失一員猛將。
而在秦軍大營,秦叔寶收到孫穎的書信,文中言辭文雅,核心卻是對秦軍攻城無功的嘲諷,暗示其盡早退兵。這讓秦叔寶怒不可遏,拍案而起,但冷靜下來後,他感歎道:
“孫穎此人,智計過人。獨孤盛陣亡後,他重組殘兵,奇招頻出,假裝城頭失利誘我軍深入,設伏圍殲,又大膽細致,敢於在我軍陣前敞開門扉,上演空城計,足見其心機之深,計謀之妙,堪稱當世良將!”
孫穎若得知自己獲得如此評價,心中定會有萬般感慨。他城頭失守被讚為戰術撤退,退守城門以防敵襲,卻變成了誘敵深入;偶遇山中黑甲軍相助,雙方混戰,竟被視作精心布置的伏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