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萬民城招生
重生之在古代翻雲覆雨 作者:偏愛紫色的小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說來說去,那百分之十的成功率……
低得讓人心裏直發怵。
換句話說,十個學生裏頭,也就一個能學到東西。
不過考慮到眼下這近乎奇跡的全民識字運動,許牧倒也覺得這事挺合理。
畢竟學時就一個月,多招幾輪學生,老百姓的識字水平自然就上去了。
和王通敲定了學生的薪酬和獎勵機製後,許牧又找上了老楊,確認學校的工程進度。
“快收尾了,再有三天,就能開課。”
楊廣對此事頗為上心,他本就是個熱衷於教育事業的人。
登基之後,他在全國重建了好幾千所學校,目的就是要讓那些家境貧寒的孩子們,也能通過科舉改變命運。
以此來打破豪門望族對學問的壟斷。
在他的親自督工下,學校僅僅半個月就差不多竣工了。
兩座大樓拔地而起,一個是食堂,一個是教學樓,能同時容下一千多人上課。
“幹得漂亮!”
許牧拍拍老楊的肩,讚許道。
受到鼓勵的老楊心中五味雜陳,一時半會兒說不出話來。“對了,往後萬民城內所有建築,都要注明竣工日期、建造者和施工負責人。”許牧忽然說道。
楊廣愣了愣,隨即明白了許牧的意思。
想起了年初那場暴雨後,許牧幫他市政部門宣傳的好事。
全城百姓對他感激不盡,還為他立了生祠。
“臣……明白了。”楊廣暗自感歎,對許牧的胸襟感到驚訝。
這可是民心啊,曆來帝王最為看重之物!
但許牧對他竟毫無戒備之心。
而許牧心中所想的是:“這樣一來,將來如果出現豆腐渣工程,就能立刻追溯責任了。”
幸好楊廣不知道許牧的真實想法……
……
當天。
由主公府頒布的政令,經過各級官吏的廣泛宣傳,傳入了每一個百姓的耳朵裏。
許牧在城外的各個居住點設置了政令公示亭,並命房玄齡組織小吏,務必讓不識字的百姓了解主公府的每一項政令。
這是針對當前百姓普遍不識字的無奈之舉。
至於在報紙上刊登政令之類的,還得等到將來識字率大大提高再說。
城外,一座座政令公示亭前。主公府的小吏正耐心地向百姓解釋最新的政令。
“三天後,萬民城夜校將對全城百姓開放招生,入學即可獲三百文錢,成績優異者,前三名更能獲得一千文!”
聽到這個消息,百姓們一個個瞠目結舌,麵麵相覷。
有些人還沒弄明白是怎麽回事。
甚至有人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小夥子,這主公府的政令……是說要給我們錢嗎?”有幾個膽大的百姓鼓足勇氣問道。
剛設立政令公示亭時,萬民城的百姓對這些小吏多少有些畏懼。
畢竟小吏也算是半個官,而他們隻是普普通通的百姓。
但許牧非常重視行政團隊的建設,三令五申之下,這些從洛陽國子監來的書生,哪敢擺架子。
對於百姓的任何疑問,他們都必須無條件解答。
否則……一旦有百姓投訴查實,他們會受到極為嚴厲的懲罰。
在幾個不聽話的家夥以身試法之後,剩下的國子監學生幾乎把百姓當作祖宗一樣供著了。
畢竟……這裏是反賊的大本營。
就算他們被反賊頭領砍了,全城百姓也隻會拍手稱快。
“老伯您誤會了,不是直接給錢,而是鼓勵大家去上學,學習認字。”梁子秋輕聲細語地說。他是國子監學生中少數出身寒門的學子之一。
因此,他對這些百姓有著天然的親近感。
這段時間,他也是最受百姓好評的小吏。
“上學?我都六十好幾了,一輩子跟土地打交道,還怎麽上學?”一位拄著拐杖的老人站了出來,不大不小的聲音嘟囔著。
梁子秋連忙上前扶住,笑著答道:“主公說過,有教無類,無論老少,都能入學的。”
老人拄著拐杖頓了頓,板著臉說:“你這年輕人,又來這套!動不動就講些我們聽不懂的話,你剛剛說的一大堆,我一個字也沒聽懂,還讀什麽書呢?”
說著,他一邊搖頭,一邊準備離開。
梁子秋趕緊讓出路來,同時道歉道:“是晚輩冒失了,主公的意思是,五歲到七十歲的百姓都能入學,包吃,隻要完成學業並通過考核,就能得到三百文錢,其中表現最好的三人,還可以額外得到一千文。”
他這麽一解釋,圍在周圍的百姓才漸漸明白了政令的意思。
剛才想要離開的老人也停下了腳步,和大家一起,嘰嘰喳喳地議論開了。
“入學就有三百文?”有年輕百姓眼睛一亮。
“扯淡!還要啥考核!我看沒幾個人能拿到!”有精明的百姓已經開始盤算。
“即便拿不到,管飯也值啊,反正就一個月,不吃虧!”
低得讓人心裏直發怵。
換句話說,十個學生裏頭,也就一個能學到東西。
不過考慮到眼下這近乎奇跡的全民識字運動,許牧倒也覺得這事挺合理。
畢竟學時就一個月,多招幾輪學生,老百姓的識字水平自然就上去了。
和王通敲定了學生的薪酬和獎勵機製後,許牧又找上了老楊,確認學校的工程進度。
“快收尾了,再有三天,就能開課。”
楊廣對此事頗為上心,他本就是個熱衷於教育事業的人。
登基之後,他在全國重建了好幾千所學校,目的就是要讓那些家境貧寒的孩子們,也能通過科舉改變命運。
以此來打破豪門望族對學問的壟斷。
在他的親自督工下,學校僅僅半個月就差不多竣工了。
兩座大樓拔地而起,一個是食堂,一個是教學樓,能同時容下一千多人上課。
“幹得漂亮!”
許牧拍拍老楊的肩,讚許道。
受到鼓勵的老楊心中五味雜陳,一時半會兒說不出話來。“對了,往後萬民城內所有建築,都要注明竣工日期、建造者和施工負責人。”許牧忽然說道。
楊廣愣了愣,隨即明白了許牧的意思。
想起了年初那場暴雨後,許牧幫他市政部門宣傳的好事。
全城百姓對他感激不盡,還為他立了生祠。
“臣……明白了。”楊廣暗自感歎,對許牧的胸襟感到驚訝。
這可是民心啊,曆來帝王最為看重之物!
但許牧對他竟毫無戒備之心。
而許牧心中所想的是:“這樣一來,將來如果出現豆腐渣工程,就能立刻追溯責任了。”
幸好楊廣不知道許牧的真實想法……
……
當天。
由主公府頒布的政令,經過各級官吏的廣泛宣傳,傳入了每一個百姓的耳朵裏。
許牧在城外的各個居住點設置了政令公示亭,並命房玄齡組織小吏,務必讓不識字的百姓了解主公府的每一項政令。
這是針對當前百姓普遍不識字的無奈之舉。
至於在報紙上刊登政令之類的,還得等到將來識字率大大提高再說。
城外,一座座政令公示亭前。主公府的小吏正耐心地向百姓解釋最新的政令。
“三天後,萬民城夜校將對全城百姓開放招生,入學即可獲三百文錢,成績優異者,前三名更能獲得一千文!”
聽到這個消息,百姓們一個個瞠目結舌,麵麵相覷。
有些人還沒弄明白是怎麽回事。
甚至有人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小夥子,這主公府的政令……是說要給我們錢嗎?”有幾個膽大的百姓鼓足勇氣問道。
剛設立政令公示亭時,萬民城的百姓對這些小吏多少有些畏懼。
畢竟小吏也算是半個官,而他們隻是普普通通的百姓。
但許牧非常重視行政團隊的建設,三令五申之下,這些從洛陽國子監來的書生,哪敢擺架子。
對於百姓的任何疑問,他們都必須無條件解答。
否則……一旦有百姓投訴查實,他們會受到極為嚴厲的懲罰。
在幾個不聽話的家夥以身試法之後,剩下的國子監學生幾乎把百姓當作祖宗一樣供著了。
畢竟……這裏是反賊的大本營。
就算他們被反賊頭領砍了,全城百姓也隻會拍手稱快。
“老伯您誤會了,不是直接給錢,而是鼓勵大家去上學,學習認字。”梁子秋輕聲細語地說。他是國子監學生中少數出身寒門的學子之一。
因此,他對這些百姓有著天然的親近感。
這段時間,他也是最受百姓好評的小吏。
“上學?我都六十好幾了,一輩子跟土地打交道,還怎麽上學?”一位拄著拐杖的老人站了出來,不大不小的聲音嘟囔著。
梁子秋連忙上前扶住,笑著答道:“主公說過,有教無類,無論老少,都能入學的。”
老人拄著拐杖頓了頓,板著臉說:“你這年輕人,又來這套!動不動就講些我們聽不懂的話,你剛剛說的一大堆,我一個字也沒聽懂,還讀什麽書呢?”
說著,他一邊搖頭,一邊準備離開。
梁子秋趕緊讓出路來,同時道歉道:“是晚輩冒失了,主公的意思是,五歲到七十歲的百姓都能入學,包吃,隻要完成學業並通過考核,就能得到三百文錢,其中表現最好的三人,還可以額外得到一千文。”
他這麽一解釋,圍在周圍的百姓才漸漸明白了政令的意思。
剛才想要離開的老人也停下了腳步,和大家一起,嘰嘰喳喳地議論開了。
“入學就有三百文?”有年輕百姓眼睛一亮。
“扯淡!還要啥考核!我看沒幾個人能拿到!”有精明的百姓已經開始盤算。
“即便拿不到,管飯也值啊,反正就一個月,不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