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大軍直撲陽城
重生之在古代翻雲覆雨 作者:偏愛紫色的小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眾人原以為主公盛怒之下,必斬徐世績……
哪料風雲突變,晉升封賞,變臉速度比翻書還快。
徐世績心中疑惑最甚,冷汗涔涔而下,不知所措。
李密瞧見,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這樣一來,那孫穎再寫討伐文攻擊主公時,便不能說我們獎懲不明,寒了軍心了!”
徐世績聞言,急忙低下頭,不敢多言。
李密稍作停頓,續道:“江淮杜伏威蠢蠢欲動,而今我們手握黎陽倉,特命你領千人前去固守,可有意見?”
將領們聞此,皆恍然大悟,李密此舉用意何在。
所謂東海郡公、右武衛大將軍,不過是虛名一枚。
明升暗降的把戲。
僅統千人的大將軍……
徐世績隻能連聲稱是,心中依舊不解,李密何故勃然大怒,甚至起了殺心。
“散了吧。”
賞罰既定,李密揮手示意,需靜養休息。
將領散盡,他緊攥著孫穎的討伐文,又收到陽城斥候急報,胸口一悶,又是一口血噴出。
記不清,這是第幾次咳血了。
“孫穎小兒,怎敢如此欺我!”
一次次嘲笑,這次更是在討伐文中讓他背負罪名,明明是他攻破洛口倉,得到的卻是空倉庫!
而孫穎筆下,卻寫得理直氣壯,仿佛他挖了楊家祖墳。
更氣人的是,他欺壓百姓之後,孫穎竟也開了糧倉救濟!
“孫穎,你我誓不兩立!”
李密怒拍桌案,念及徐世績,又思及孫穎,不及多慮,一道軍令,十三萬大軍,直指陽城!
並放言,三日內,必踏平陽城!
徐世績立下大功,縱有諸多疑慮,此刻也不能輕動。
否則,手下將領心寒,隊伍便難以駕馭。
於是,他將滿腔怒火,盡數轉移至孫穎身上。
喊出了“代天行道,先除孫穎,再下洛陽”的口號。
……
洛陽城中,仙味居酒樓。
李世民三人駐足於此,觀戰局變換,感慨萬千。
尤其是……
未曾料到,王世充竟是如此膿包。
孫穎的判斷,分毫不差,洛口倉三日內即告失守。
而孫穎的識人之明,更令人驚歎,他早早便看出徐世績的將才。
李世民笑眯眯地望向長孫無忌,打趣道:“無忌,現在你怎麽說?”
先前,長孫無忌對孫穎嗤之以鼻,視其為沽名釣譽之徒。
但如今……
唇紅齒白的長孫無忌苦笑著搖頭:“世民莫要再取笑我,我收回前言,孫穎此人確實是當代名將,智謀深遠,眼光獨到,用人精準,恐怕……會成為我長安的心腹大患啊!”
李世民臉上的笑容也漸漸收斂,神色凝重起來。
“不錯,經此洛口倉一役,方知天下英雄輩出。”李世民飲下一盞烈酒,沉聲說道:“瓦崗有徐世績,奔襲百裏,頗有古將之風。大隋更有孫穎,當世良將,籌謀千裏,若非王世充掣肘,李密怎有機會染指洛口倉!”
“有這兩人在,我率領的十萬大軍,恐怕也難以攻占洛陽!”
李世民愁容滿麵,談及孫穎,更是忌憚三分。
一旁,沉默不語的李靖緩緩抬頭,漆黑的眼眸中閃爍著光芒,戰意熊熊:“末將願與這二位較量一番!”陽城。
因李密之對比,陽城深得民心,短短一日,六萬百姓提籃攜筐,歡天喜地湧入陽城。
隻因……先入城者傳出消息。
陽城公仁厚糧豐……確實在發放糧食!
而非像李密那樣,說一套做一套。
一時之間,李密遭百姓痛斥,信用破產,而陽城公孫穎則被百姓交口稱讚,譽為聖人再世,行善積德。
城樓上,許牧手持望遠鏡,望向西北煙塵滾滾,輕輕歎了口氣。
“李密終究還是來了。”
雖是歎息,嘴角卻掛著自信的微笑,毫無憂慮。
“老孫啊,你揚名立萬的機會又來了。”他轉身對孫穎道。
孫穎苦笑,此刻他……雙腿竟有些發抖。
斥候來報,瓦崗軍傾巢而出,十三萬大軍直撲陽城。
號稱三日內先取陽城,再滅洛陽,氣勢洶洶,引無數人側目。
最關鍵的是,瓦崗軍中,高舉大旗,上書“代天行道,誅殺孫穎”!
“我這是造了什麽孽……”
孫穎哭喪著臉,倒也不是初次經曆,還算鎮定。
畢竟他享受了尊貴,封公娶美,這點委屈……不算什麽!
隨後,許牧下令閉城,驅散城外民眾,並再度給李密扣上黑鍋。
“李密叛軍見我等開倉放糧,嫉妒成恨,即將來襲,各位速速離開,待戰鬥稍歇,我們將再次放糧!”
於是,
百姓情緒激動,未能進城取得糧食者尤為憤慨。
更有百姓手持農具,誓要與瓦崗軍拚死一搏。
好不容易有善人開倉救濟,李密那惡人,竟然橫加阻攔?
自己不做也就罷了,還不許別人做善事?
百姓議論紛紛,罵罵咧咧地離開了陽城。
半日後,十三萬大軍集結於陽城十裏之外。
枕戈待旦。
一麵大旗赫然樹立:“代天行道,誅殺孫穎”!
孫穎見狀,雙腿發軟,尋了個由頭,匆匆離開城樓。
哪料風雲突變,晉升封賞,變臉速度比翻書還快。
徐世績心中疑惑最甚,冷汗涔涔而下,不知所措。
李密瞧見,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這樣一來,那孫穎再寫討伐文攻擊主公時,便不能說我們獎懲不明,寒了軍心了!”
徐世績聞言,急忙低下頭,不敢多言。
李密稍作停頓,續道:“江淮杜伏威蠢蠢欲動,而今我們手握黎陽倉,特命你領千人前去固守,可有意見?”
將領們聞此,皆恍然大悟,李密此舉用意何在。
所謂東海郡公、右武衛大將軍,不過是虛名一枚。
明升暗降的把戲。
僅統千人的大將軍……
徐世績隻能連聲稱是,心中依舊不解,李密何故勃然大怒,甚至起了殺心。
“散了吧。”
賞罰既定,李密揮手示意,需靜養休息。
將領散盡,他緊攥著孫穎的討伐文,又收到陽城斥候急報,胸口一悶,又是一口血噴出。
記不清,這是第幾次咳血了。
“孫穎小兒,怎敢如此欺我!”
一次次嘲笑,這次更是在討伐文中讓他背負罪名,明明是他攻破洛口倉,得到的卻是空倉庫!
而孫穎筆下,卻寫得理直氣壯,仿佛他挖了楊家祖墳。
更氣人的是,他欺壓百姓之後,孫穎竟也開了糧倉救濟!
“孫穎,你我誓不兩立!”
李密怒拍桌案,念及徐世績,又思及孫穎,不及多慮,一道軍令,十三萬大軍,直指陽城!
並放言,三日內,必踏平陽城!
徐世績立下大功,縱有諸多疑慮,此刻也不能輕動。
否則,手下將領心寒,隊伍便難以駕馭。
於是,他將滿腔怒火,盡數轉移至孫穎身上。
喊出了“代天行道,先除孫穎,再下洛陽”的口號。
……
洛陽城中,仙味居酒樓。
李世民三人駐足於此,觀戰局變換,感慨萬千。
尤其是……
未曾料到,王世充竟是如此膿包。
孫穎的判斷,分毫不差,洛口倉三日內即告失守。
而孫穎的識人之明,更令人驚歎,他早早便看出徐世績的將才。
李世民笑眯眯地望向長孫無忌,打趣道:“無忌,現在你怎麽說?”
先前,長孫無忌對孫穎嗤之以鼻,視其為沽名釣譽之徒。
但如今……
唇紅齒白的長孫無忌苦笑著搖頭:“世民莫要再取笑我,我收回前言,孫穎此人確實是當代名將,智謀深遠,眼光獨到,用人精準,恐怕……會成為我長安的心腹大患啊!”
李世民臉上的笑容也漸漸收斂,神色凝重起來。
“不錯,經此洛口倉一役,方知天下英雄輩出。”李世民飲下一盞烈酒,沉聲說道:“瓦崗有徐世績,奔襲百裏,頗有古將之風。大隋更有孫穎,當世良將,籌謀千裏,若非王世充掣肘,李密怎有機會染指洛口倉!”
“有這兩人在,我率領的十萬大軍,恐怕也難以攻占洛陽!”
李世民愁容滿麵,談及孫穎,更是忌憚三分。
一旁,沉默不語的李靖緩緩抬頭,漆黑的眼眸中閃爍著光芒,戰意熊熊:“末將願與這二位較量一番!”陽城。
因李密之對比,陽城深得民心,短短一日,六萬百姓提籃攜筐,歡天喜地湧入陽城。
隻因……先入城者傳出消息。
陽城公仁厚糧豐……確實在發放糧食!
而非像李密那樣,說一套做一套。
一時之間,李密遭百姓痛斥,信用破產,而陽城公孫穎則被百姓交口稱讚,譽為聖人再世,行善積德。
城樓上,許牧手持望遠鏡,望向西北煙塵滾滾,輕輕歎了口氣。
“李密終究還是來了。”
雖是歎息,嘴角卻掛著自信的微笑,毫無憂慮。
“老孫啊,你揚名立萬的機會又來了。”他轉身對孫穎道。
孫穎苦笑,此刻他……雙腿竟有些發抖。
斥候來報,瓦崗軍傾巢而出,十三萬大軍直撲陽城。
號稱三日內先取陽城,再滅洛陽,氣勢洶洶,引無數人側目。
最關鍵的是,瓦崗軍中,高舉大旗,上書“代天行道,誅殺孫穎”!
“我這是造了什麽孽……”
孫穎哭喪著臉,倒也不是初次經曆,還算鎮定。
畢竟他享受了尊貴,封公娶美,這點委屈……不算什麽!
隨後,許牧下令閉城,驅散城外民眾,並再度給李密扣上黑鍋。
“李密叛軍見我等開倉放糧,嫉妒成恨,即將來襲,各位速速離開,待戰鬥稍歇,我們將再次放糧!”
於是,
百姓情緒激動,未能進城取得糧食者尤為憤慨。
更有百姓手持農具,誓要與瓦崗軍拚死一搏。
好不容易有善人開倉救濟,李密那惡人,竟然橫加阻攔?
自己不做也就罷了,還不許別人做善事?
百姓議論紛紛,罵罵咧咧地離開了陽城。
半日後,十三萬大軍集結於陽城十裏之外。
枕戈待旦。
一麵大旗赫然樹立:“代天行道,誅殺孫穎”!
孫穎見狀,雙腿發軟,尋了個由頭,匆匆離開城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