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大赦天下
重生之在古代翻雲覆雨 作者:偏愛紫色的小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隋朝時候,朝廷供應給官員們的福利那是相當豐盛,包攬了糧食、官田、仆役、調味品和衣物等各種所需。
拿吏部侍郎和將作大監這兩個四品官來說,一年算下來的俸祿加起來,足足有一百五十貫銅錢。
但是呢,真正能拿到手的現錢就沒那麽可觀了。雖然工資不低,可比起後來的宋朝,那還是差了一大截。宋朝那可是出了名的高薪養廉,同樣的官職,隋唐一年的薪水,頂多就相當於宋朝一個月的收入。
就這樣,許牧寄宿在二裴家裏,二裴的債也是越欠越多。
每一分錢的進出,許牧都明明白白記在賬上。
然而……得知這倆老爺子一年進賬一百五十貫,光是吃吃喝喝,哪至於敗家呀?
許牧琢磨著,給這兩位定製一套宋朝才有的高級釣魚裝備。
然後再高價賣給他們。
……
江都城被圍了七天七夜,司馬德戡和宇文化及扶植楊浩登基後,大赦天下,江都城的禁令也隨之解除。
許牧吩咐王昭去找木匠、鐵匠、船匠這些工匠,花了三天時間,總算造出了他理想中的釣魚神器。
接下來……
許牧誠意邀請二裴一同泛舟淮河,打算給這倆老頭展示一番宋朝才有的釣魚黑科技。
沒錯,造的就是釣魚車!
唐朝以前,南方開發得晚,若不是有老楊家開通的運河,南北交通順暢,南方的興旺還得晚上百年不止。
江南水鄉,魚類繁多,捕魚之外,釣魚業在宋代也日益興盛。
宋代大學者邵雍寫的《漁樵問答》裏,就講到釣魚全靠六樣法寶:竿、線、浮漂、沉鉛、鉤、餌,和現代的釣具已相差無幾。
線,特指釣魚用的專業絲線。而在宋代,釣魚車,或者說是釣魚船隨之流行,給了釣魚人極大的自由空間。
一提釣魚,二裴立刻興趣盎然,湊到許牧跟前,一雙雙老眼裏滿是期待。
“許大郎,這玩意兒真能釣幾十斤的大魚?”裴矩滿臉不相信。
釣魚船初看是不錯,但他覺得這玩意兒成本高,中看不中用,釣魚愣是變成了劃船遊湖。
許牧聽了微微一笑,拿起釣竿,在兩位老人驚訝的目光中,把釣餌甩向了七八米開外的河麵。
兩老頭瞪圓了眼。
“這……這這……怎能甩這麽遠?”裴矩何等精明,一下就看出許牧發明的新式釣竿的好處。
相比之下,他平時釣魚用的小釣竿,頂多在三米內施展。
局限性太大了。
裴蘊身為將作大監,很快注意到許牧手中釣竿的關鍵,忍不住問:“是這個筒的功勞吧?”
他指的是釣竿尾部固定的卷線筒。
魚線都纏繞在筒內,用力一甩竿,筒上的線就會自動展開,力道越大,甩得越遠。
許牧點頭道:“沒錯,我研發的釣魚船,專攻大魚,非幾十斤的不上鉤!”
許牧聳聳肩,為了演示效果,他又把王昭叫來,讓他潛在水下,假裝魚上鉤……
為了哄這倆老頭,他真是煞費苦心。
還準備了一條半死不活的大魚,王昭隨時準備掛上鉤子。
這年頭的人,哪見識過這招數。
就算是人精裴矩,也沒想到這一層。
裴蘊和裴矩兩人一見就心動了,霸占了釣竿,緊盯著七八米外的浮標。
“動了!動了!”突然,裴蘊驚呼。許牧望向遠處的浮標,好極了,王昭到位了。
隨後,浮標一沉一浮,力道十足,倆老頭經驗豐富地控製著釣竿,試圖拉起這條“大魚”。
結果……遭遇一股大力!
裴矩心中一喜,連忙用上吃奶的勁,和裴蘊一塊,跟這條“大魚”較起勁來。
“這力道,此魚定是百年難遇啊!”裴蘊深吸一口氣,費力拉扯釣竿,還不忘回頭喊:“許大郎,快來搭把手!”
許牧聳聳肩,卻不動:“三人對一魚,勝之不武,不太符合武德精神啊。”
裴矩:“……”總覺得許牧在暗諷他。
許牧接著說:“裴老,這卷線筒的妙處就在此,遇到大魚拉不動時,轉動筒子,收緊魚線,借著杠杆……唔,輕輕鬆鬆就能把魚拉到跟前,耗盡魚的力氣。”
兩位從未體驗過新式釣魚裝備的老頭,手忙腳亂轉動起卷線筒,果然,隨著線一收,對麵“大魚”的掙紮弱了許多。
不多時,一條……一米來長、幾十斤重的大魚,就被兩位老人拖出了水麵。
“嘶——”
見了魚的模樣,兩位老人倒吸一口冷氣,對視一眼,不禁顫抖起來。
釣魚半輩子,從未見過如此“巨物”!
隻是裴矩略顯疑惑,忍不住看向許牧:“這魚……水下生猛得很,怎的一上岸,就不怎麽跳了?”
許牧尷尬一笑,解釋說:“估計是在水下掙紮太久,沒力氣了吧。”
他總不能說這是安排好的吧?
這種釣魚車確實能釣大魚,但為了節目效果,許牧頭一回還真是喪心病狂地讓王昭配合演出。
不出所料,新式釣魚車很快獲得了兩位老人家的一致好評。
“老朽算是懂了,這釣魚車,絕對是釣大魚的神器!”裴矩捋捋胡須,感歎道:“能在江河任意遨遊,選好魚群密集地施釣,用許大郎那法子拋竿,能拋出近十米遠……”。
拿吏部侍郎和將作大監這兩個四品官來說,一年算下來的俸祿加起來,足足有一百五十貫銅錢。
但是呢,真正能拿到手的現錢就沒那麽可觀了。雖然工資不低,可比起後來的宋朝,那還是差了一大截。宋朝那可是出了名的高薪養廉,同樣的官職,隋唐一年的薪水,頂多就相當於宋朝一個月的收入。
就這樣,許牧寄宿在二裴家裏,二裴的債也是越欠越多。
每一分錢的進出,許牧都明明白白記在賬上。
然而……得知這倆老爺子一年進賬一百五十貫,光是吃吃喝喝,哪至於敗家呀?
許牧琢磨著,給這兩位定製一套宋朝才有的高級釣魚裝備。
然後再高價賣給他們。
……
江都城被圍了七天七夜,司馬德戡和宇文化及扶植楊浩登基後,大赦天下,江都城的禁令也隨之解除。
許牧吩咐王昭去找木匠、鐵匠、船匠這些工匠,花了三天時間,總算造出了他理想中的釣魚神器。
接下來……
許牧誠意邀請二裴一同泛舟淮河,打算給這倆老頭展示一番宋朝才有的釣魚黑科技。
沒錯,造的就是釣魚車!
唐朝以前,南方開發得晚,若不是有老楊家開通的運河,南北交通順暢,南方的興旺還得晚上百年不止。
江南水鄉,魚類繁多,捕魚之外,釣魚業在宋代也日益興盛。
宋代大學者邵雍寫的《漁樵問答》裏,就講到釣魚全靠六樣法寶:竿、線、浮漂、沉鉛、鉤、餌,和現代的釣具已相差無幾。
線,特指釣魚用的專業絲線。而在宋代,釣魚車,或者說是釣魚船隨之流行,給了釣魚人極大的自由空間。
一提釣魚,二裴立刻興趣盎然,湊到許牧跟前,一雙雙老眼裏滿是期待。
“許大郎,這玩意兒真能釣幾十斤的大魚?”裴矩滿臉不相信。
釣魚船初看是不錯,但他覺得這玩意兒成本高,中看不中用,釣魚愣是變成了劃船遊湖。
許牧聽了微微一笑,拿起釣竿,在兩位老人驚訝的目光中,把釣餌甩向了七八米開外的河麵。
兩老頭瞪圓了眼。
“這……這這……怎能甩這麽遠?”裴矩何等精明,一下就看出許牧發明的新式釣竿的好處。
相比之下,他平時釣魚用的小釣竿,頂多在三米內施展。
局限性太大了。
裴蘊身為將作大監,很快注意到許牧手中釣竿的關鍵,忍不住問:“是這個筒的功勞吧?”
他指的是釣竿尾部固定的卷線筒。
魚線都纏繞在筒內,用力一甩竿,筒上的線就會自動展開,力道越大,甩得越遠。
許牧點頭道:“沒錯,我研發的釣魚船,專攻大魚,非幾十斤的不上鉤!”
許牧聳聳肩,為了演示效果,他又把王昭叫來,讓他潛在水下,假裝魚上鉤……
為了哄這倆老頭,他真是煞費苦心。
還準備了一條半死不活的大魚,王昭隨時準備掛上鉤子。
這年頭的人,哪見識過這招數。
就算是人精裴矩,也沒想到這一層。
裴蘊和裴矩兩人一見就心動了,霸占了釣竿,緊盯著七八米外的浮標。
“動了!動了!”突然,裴蘊驚呼。許牧望向遠處的浮標,好極了,王昭到位了。
隨後,浮標一沉一浮,力道十足,倆老頭經驗豐富地控製著釣竿,試圖拉起這條“大魚”。
結果……遭遇一股大力!
裴矩心中一喜,連忙用上吃奶的勁,和裴蘊一塊,跟這條“大魚”較起勁來。
“這力道,此魚定是百年難遇啊!”裴蘊深吸一口氣,費力拉扯釣竿,還不忘回頭喊:“許大郎,快來搭把手!”
許牧聳聳肩,卻不動:“三人對一魚,勝之不武,不太符合武德精神啊。”
裴矩:“……”總覺得許牧在暗諷他。
許牧接著說:“裴老,這卷線筒的妙處就在此,遇到大魚拉不動時,轉動筒子,收緊魚線,借著杠杆……唔,輕輕鬆鬆就能把魚拉到跟前,耗盡魚的力氣。”
兩位從未體驗過新式釣魚裝備的老頭,手忙腳亂轉動起卷線筒,果然,隨著線一收,對麵“大魚”的掙紮弱了許多。
不多時,一條……一米來長、幾十斤重的大魚,就被兩位老人拖出了水麵。
“嘶——”
見了魚的模樣,兩位老人倒吸一口冷氣,對視一眼,不禁顫抖起來。
釣魚半輩子,從未見過如此“巨物”!
隻是裴矩略顯疑惑,忍不住看向許牧:“這魚……水下生猛得很,怎的一上岸,就不怎麽跳了?”
許牧尷尬一笑,解釋說:“估計是在水下掙紮太久,沒力氣了吧。”
他總不能說這是安排好的吧?
這種釣魚車確實能釣大魚,但為了節目效果,許牧頭一回還真是喪心病狂地讓王昭配合演出。
不出所料,新式釣魚車很快獲得了兩位老人家的一致好評。
“老朽算是懂了,這釣魚車,絕對是釣大魚的神器!”裴矩捋捋胡須,感歎道:“能在江河任意遨遊,選好魚群密集地施釣,用許大郎那法子拋竿,能拋出近十米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