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太後氣的心口子發悶,恨鐵不成鋼地跺了下腳,苦口婆心地勸:“哀家何嚐不知道這些弊病,可這事它急不得啊!你現在羽翼未豐滿,終先帝一朝都無法解決土地集中,你一個毛頭小子就行了?聽著萬潮那老匹夫的攛掇,遲早會出大事啊!若是成了,他是治世名臣,流芳千古,可若是不成,你的皇位就保不住了,說不得你的小命都得斷送!”
“您未免有些危言聳聽了!”宗吉握住拳頭,寸步不讓:“急症必須用猛藥,如今江州等地已經有流民暴/亂,朕若是再放任豪貴侵吞土地,再不整頓吏治貪墨,那才是縮頭烏龜,還不如躲在母親懷裏繼續當吃奶的娃娃。”
郭太後見皇帝實在是固執,根本勸不動,她想著自己如今還沒有徹底退下去,萬一朝中有什麽事,還能及時的幹預插手,不至於出什麽大變故。郭太後連連揉著胸口,道:“我也不同你爭辯了,隨你胡鬧去,日後自有你的苦頭吃,到時候你可別過來跟哀家哭。隻是有一件事,你不許做。”
宗吉問:“哪件?”
郭太後緩緩坐到扶手椅上,正色道:“你不許削藩,尤其不能打秦王的主意。”
宗吉又炸了:“怎麽不行?秦王勢大,割據一方,實在是朝廷的心腹大患。首輔早都跟朕議過了,可效仿漢製……”
“放他娘的效仿漢製,真真是書生誤國之言!”郭太後這樣的人,氣急之下竟也動了粗口,她深呼了口氣,沉下心溫聲勸:“秦王是你親叔父,這麽多年還算恭順,他的世子趙宗瑞如今就在京都為質,可見誠心。你聽了萬潮的攛掇去削藩,若是惹得秦王反了,到時候你該如何應對?如今太平幾十年了,人人居安自得,朝中現在有哪個大將能領兵打仗?萬潮老賊禍國殃民,千刀萬剮了都不解哀家的氣!”
郭太後越說越氣,越發怒不可遏,憤怒地拍了下立幾,翡翠鐲子都磕壞了一片,婦人眸中含淚,望著皇帝,“從前你是多麽的聽話溫順,可自打那個下作的小娼婦來長安後,日日夜夜在你跟前挑唆咱們母子的關係,挑的你越發叛逆,連皇後都成了市井潑婦樣!說到底,全是萬潮這老賊的主意,唐慎鈺在旁執行,好,如今那小娼婦越發放浪了,竟敢當眾頂撞哀家,哀家、哀家定要賞她一杯鴆毒!”
宗吉瞪向郭太後,“阿姐從來未在朕跟前說過您半句不是!”他強忍著憤怒,咬牙恨道:“我朝兵力強盛,各州府加駐軍加起來遠超百萬,難道連個藩王都對付不了?父皇在的時候,您就替秦王說好話,您如此維護秦王,究竟是為什麽。”
郭太後心一咯噔,“你什麽意思。”
宗吉眼睛發紅,“什麽意思您不清楚?不就是因為秦王和您是青梅竹馬!您一直罵我姐姐放浪形骸,可她到底是和自己的未婚夫,有名有份的。您呢,您當時已經被指為太子妃,卻,一個未出閣的姑娘,卻幾次三番和秦王在佛寺裏私會。哼,給父皇當妻子,還真是委屈您了,您去幽州找他去啊。”
郭太後臉色煞白,癱坐在椅子上,手緊緊抓住扶手,絕不承認,“胡說八道!是不是萬潮在你跟前胡唚的?!”
宗吉見母親這副模樣,一開始他還不信,現在全明白了。
他抹去眼淚,頭也不回地往出走,臨出門前停下腳步,冷笑了聲,“怨不得您總喜歡宣高僧進宮聽佛念經,原來,是這麽個緣故!我告訴您,這個藩,朕削定了,您仔細掂量掂量,到底是要兒子,還是要他!”
作者有話說:
這章原本叫山雨欲來風滿樓,現在更改為:年輕的帝王。
現在劇情到一個關鍵節點,前麵寫的細節太多,現在所以給大家稍稍盤一下目前朝中的各方勢力,以便各位小天使閱讀後文時對脈絡更清晰一些。
這些勢力相互傾軋,偶爾合作,山雨欲來風滿樓。
【萬首輔一黨】
代表人物是萬潮和唐慎鈺。萬首輔是文官重臣,立誌匡扶少帝,肅清吏治,整頓土地兼並,摒退後宮牝雞司晨和太監幹政,以及削藩。
【郭太後】
先帝和宗吉初登基時,能和萬首輔合作,先不論這個朝廷有沒有弊病,但她能讓國家穩定、和平發展幾十年,足見能力手段。郭太後要多角度看她,建議不要因為她的一些行為,就否定她老練的政治目光。
【太監黨】
司禮監:(1)陳銀:先帝留下來的,忠於皇權,已被排擠出長安;
(2)夏如利:明麵忠於皇權,但暗麵是秦王的人,與瑞世子尤其交好,在陳銀之後上位;
馭戎監:郭太後一手成立的類似錦衣衛和禦林軍的軍事和特務機構,還管著一部分皇家財政,軍人人數不多,但極其強悍。這個機構由太監裴肆監督,牢牢掌握在皇家手裏。裴肆是秦王安插在長安非常暗非常暗的一枚棋子,專門針對郭太後的,前麵有提過裴肆身上的紋身和唐慎鈺的一樣,而唐的身份大家都知道的。
第138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 :山雨欲來風滿樓
皇帝走後,郭太後呆坐在扶手椅上,神情落寞,心絞痛得厲害,眼淚潸然而至。
若是萬潮那老家夥看見她這幅模樣,應該會很得意吧。
這麽多年,她在後宮受過無數氣、在朝堂吃過無數虧,都一步一步艱難地走過來了,以至今日,心錘煉得堅硬強悍,站在皇權之巔蔑視那些束冠男子。
幾乎沒有什麽事能影響她的情緒,左右她的判斷,惟有宗吉……
瞧這位了不起的皇帝方才做了什麽,頂撞她、疾言厲色地反駁她,甚至還用秦王來諷刺她、羞辱她。
白眼狼!
郭太後咬牙罵了句。
但凡她能拿出過去兩分的狠,現在就該著手策劃更換皇帝,可是……阿吉是她一手養大的兒子啊,猶記得那年先帝的萬壽節,剛進宮不久的萬美人正得盛寵,那女子年輕貌美,拔尖要強,席麵上暗諷她人老珠黃,先帝裝作醉酒,沒聽見。
年僅六歲的阿吉從席麵上翻過去,強行拽住萬美人的衣襟,拖著那賤婢到她跟前,強按住萬美人的頭,逼著賤婢跪下給他母親認錯磕頭,轉而又罵先帝貪色寡恩,不敬發妻,太監尚且知道維護自己的對食呢。
先帝又驚又怒,讓左右打了這膽大包天的不孝子板子,命阿吉跪在勤政殿前反省。
盛夏日頭毒,孩子身子骨弱,很快就中暑暈倒。
想起往事,郭太後不由得鼻酸,她在後宮素來端莊持重,那次是頭一回與先帝吵架紅臉,扔下一句這個皇後您想廢便廢罷,完全無視先帝的怒火,直接把兒子抱回宮。
記得她搖著羽扇,問發了高燒的阿吉,“你怎麽敢頂撞君父的?”
阿吉暈暈乎乎地說:“兒子就不想娘受委屈,旁的什麽都想不到了。”
這世上若真有人能傷害到她,那也隻有阿吉了,兒子那一句句帶刺的話,就像刀子,將她身上堅硬的鱗,一片片剃光。
她不怨阿吉,隻恨萬潮老兒和那個居心叵測的長樂公主!
郭太後目光再次堅毅起來,起身走出寢宮。
年三十的夜空漆黑清冷,飄著零碎的雪花。
郭太後垂眸瞧去,殿前跪著郭嫣、郭淙兄妹,還有裴肆……她目光落在郭嫣身上,冷冷問:“皇帝沒帶你走?”
郭嫣身子一顫,低著頭,“侄女自知惹得您生氣,不、不敢走。”
“哼!”郭太後甩了下袖子,掃了眼郭嫣兄妹,冷笑道:“我郭家還真是專出情種,早知道你這麽任性不懂事,那時就該叫你姐姐進宮。哀家再一次警告你,今後不要與長樂那個妖女往來,瞧瞧你現在成什麽樣兒了,活脫一個市井潑婦!”
“我……”郭嫣剛準備說話,兄長郭淙在後頭扯了下她的袖子。
郭嫣心裏再委屈,也不敢說,隻是低頭落淚。
“回坤寧宮好好反省去!”郭太後冷著臉,“若再讓哀家知道你行為不端,你這個皇後就不要做了,滾!”
郭嫣捂住口哭,不忘給太後磕了個頭,起身小跑著去了。郭淙也不敢留下觸黴頭,訕笑著指向幼妹,連連往後退,躬身行了一禮,說臣去瞧瞧皇後,登時也逃了個沒影。
現下,寢殿門口就跪裴肆一人了,裴肆雙手伏地,眼珠朝後瞪了下,暗罵,你們一個個跑的倒快,怎麽不帶上我?老婆子今晚動了大氣,又不知道要怎麽懲治他了。
郭太後剛準備開口,驀地看見總管李福此時打著燈籠,在不遠處的廊子上彎腰尋著什麽。
“李福-”郭太後往前走了兩步,蹙眉問:“你在那尋摸什麽?”
李福急忙揮了揮手,讓小太監們退下,三步並作兩步奔了過來,行了個大禮,小心翼翼道:“那會兒長樂公主在廊子上站著,她也要跪外頭,聽您的訓話,老奴知道您不喜見外人,三兩句把她打發走了。剛送出慈寧宮,公主說手上戴的戒指不知道掉哪兒了,因是皇後娘娘賞的,公主又不敢回來,都要急哭了,她家總管方才過來找了會兒,沒找著,老奴便……”
“行了行了。”郭太後最討厭這種無意義的事,抬手打斷李福的絮叨,“什麽爛事,也拿到哀家跟前嘀咕。”
她給李福使了個眼色,讓李福在外頭盯著些,然後走到裴肆麵前,居高臨下地看著男人,“你進來,哀家有事問你。”
裴肆深呼吸了幾口氣,揉了下跪的發麻的小腿,深深躬下腰,隨著郭太後進去了。意料之中,寢殿的地上到處都是碎瓷片,而香案上的那尊菩薩,不知什麽時候竟歪倒,佛頭都斷掉了。
裴肆輕車熟路地沏了熱茶,雙手捧著給太後奉上,誰知大娘娘隻端坐在扶手椅上,並沒有接,他急忙跪下,驚慌求饒:“求娘娘恕罪。”
郭太後手指一下下點旁邊的立幾,垂眸看著裴肆,“為何要哀家恕罪,你做了什麽錯事?”
裴肆呼吸一窒,他總不能說是他使勁兒把陛下的火攛起來,授意馭戎監的衛軍,打殘了常駙馬,也不能說是他數次偷偷給陛下呈交各宗親的辛密,更不能說,是他暗示陛下,數十年前萬家和郭家的長輩們有交情,所以萬首輔年幼時候就和大娘娘以兄妹相稱,熟悉大娘娘年輕時候的事。
裴肆的手被滾燙的茶杯弄得發疼,他動也不敢動,強笑著糊弄:“您是最尊貴仁慈的菩薩,可瞧這滿地的碎瓷片子,您大約是生氣了。菩薩怒目,那一定是奴婢們有罪……”
“哼,你倒是會說。”郭太後準備接過熱茶,忽然頓了頓,抬手將茶打翻了。
瞬間,熱茶全滲進地毯裏,正嘶嘶往出冒著白色霧氣。
裴肆手背被燙到,紅了一片,他急忙雙手伏地,連連磕頭:“求娘娘恕罪。”
郭太後怒道:“哀家問你,駙馬到底哪兒得罪你了,惹得你下這麽狠的手!”
裴肆暗罵,好精明的賊婦,他裝作慌亂,連忙跪直了身子,衝婦人搖頭,舉起手發誓:“真不是小臣,那會兒宴席上,陛下要杖責駙馬爺,小臣還冒死勸陛下收回成命,可陛下當時氣昏了頭,怎麽都不肯聽,他還拿袖子抽了小臣一耳光哩。實是沒料到駙馬爺身子骨太差……”
郭太後冷笑了聲,沒再繼續這個事,她掐著佛珠,換了個問題:“為什麽皇帝會知道駙馬養外室的辛密,是不是你說的。”
裴肆頭撥浪鼓似的搖,有意無意地將矛頭往旁人身上引,“小臣近來多在外頭忙碌,夏如利時常侍奉在陛下身側,興許他能知道些內情。不過小臣發現一事挺怪,前不久萬首輔拿著封密折來覲見陛下,鬼鬼祟祟的將勤政殿裏的宮人內侍全都打發了出去,單獨與陛下說話。當時小臣還好奇地問夏掌印,閣老為何這麽防著人?夏掌印說,興許是閣老要密奏什麽軍事或者政事吧。這事小臣一個月前就跟您提起過,您……不記得了?”
郭太後拍了下桌子,嗬斥:“怎麽,你是在譏諷哀家年邁健忘?”
裴肆以頭砸地:“小臣不敢,小臣不敢。”緊接著,他又默默地引導暗示郭太後,小心翼翼道:“記得那時好像兩位高僧好像在藏經樓尋到什麽東西,一聲聲地催促您,您嫌他們聒噪,就打發小臣離開,過、過去一探究竟去了……”
郭太後頭陣陣發痛,她揉著太陽穴,似乎是有這麽個事,她記不太清了。
這半年她明顯感覺身子大不如往昔了,時常困倦心煩,也愛忘事,倒是時常宣太醫來瞧,太醫戰戰兢兢地說了實話,說她有了年紀,煩躁健忘都是正常的,再加上過去心力損耗太多,所以才會倍感疲倦,應當多多休息調養,多吃些滋陰補氣血的藥膳。
郭太後垂眸,平靜地盯著裴肆,她縱橫朝堂後宮數十年,任何風吹草動,都逃不過她的眼睛。
她隱約嗅到了一絲不尋常。
裴肆是她放到皇帝身邊的,如今瞧著,在皇帝跟前站穩腳跟兒了,可未免太快了些。
要知道,在年初的時候,皇帝還很討厭裴肆。
直覺告訴郭太後,這個由她一手扶持起來的棋子,不能留了,起碼不能留在皇帝身邊。不論有根沒根,太監就是太監,狗一樣的東西,能忠誠地看家,卻也會咬人,得防備著些。可現在她手頭還缺當力的人,應該說,缺一個裴肆的替代品,而裴肆雖有小錯,目前還得用。
郭太後虛扶了把裴肆,麵色嚴肅,“這已經是你第二次做事讓哀家不滿,事不過三,若是發生了第三回 ,哀家可不容你了。記住,皇帝問你什麽,日常做了什麽,你必須事無巨細地報給哀家,若是錯一個字……”
“小臣不敢。”裴肆擦著額邊的冷汗,“您可以在勤政殿或是小臣身邊安放信任的人,時刻盯著小臣,小臣對您的忠心,可表日月。”
郭太後剜了眼裴肆,疲憊地歪在椅子裏,“行了,瞧你嚇得那樣子,過來給哀家按按頭。”
裴肆聞言,急忙起身,在櫃子裏尋到瓶玫瑰花油,仔仔細細地潔了手,疾步行到郭太後身後,他熟稔地拆掉婦人的假髻和各種釵環首飾,一件件放進檀木托盤裏,往手心倒了花油,使勁兒搓手,搓熱後,十指插/入太後的頭發裏,給她按摩頭皮。
“嗯——”郭太後舒服地長哼了聲,她閉上眼,享受著這份力度恰到好處的放鬆,情緒也平穩了很多,淡淡道:“能知道哀家這麽私密陳年往事的,也隻有萬潮了,當時是他陪哀家去寺裏的。這老匹夫確實是個心懷抱負的人傑,諸多想法也的確能革除利弊,隻不過現在施行,定會讓朝廷陷入困頓。皇帝太年輕,經不住這老東西的慫恿挑撥……”
“那您想?”裴肆拿起寬齒梳子,輕輕地替女人通發。
“萬潮留不得了。”
裴肆眼睛一亮:“殺了他?”
郭太後蹙眉,拍了拍裴肆的手,示意他剛才手勁兒重了,殺氣也重了。
“萬潮乃文官之首,素有威望,當初與哀家共扶宗吉登基,又攜手哀家穩住朝堂,確有大功勞,哀家不能忘。文臣嘛,又是個男人,自然不願看到什麽牝雞司晨,立誌要匡扶小皇帝親政,哀家也理解,所以後半年也退了一步,放權給皇帝。隻是此人徒有抱負,卻缺了全局謀劃的韜略,且又把名聲看得太重,性子竟是越老越急躁了。萬潮不能留在皇帝身邊了,得遠遠貶放到外地,若是十年後他還活著,再回來施展他的抱負罷。”
裴肆倒有幾分敬佩郭太後了。記得義父寫信教導他,一個朝廷最怕的幾種情況就是,皇帝年弱、後宮攝政、權臣當道、武將掌權、還有太監幹政。若是這幾宗能相互牽製,倒還好,一但失衡,那可就麻煩了。
義父還指點他,郭太後、萬首輔乃當世人傑,隻是在那個位置的人貪權手狠,很難容得下對方,這時就需一個兩頭都說的上話的人在中間調和,而陳銀就是這樣聰明人。所以朝廷這麽多年一直平穩,不會出現太大的變故。
可是隻要是人,都會有弱點,譬如陳銀,越老反而越謹慎,不明白世事都是此消彼長的,有時候還就得捧一壓一,太專注和稀泥,遲早被泥淹死。
再譬如郭太後,看似剛硬頑強,其實很脆弱,她少女時的感情無疾而終,為人婦時又得不到丈夫半點愛寵,缺什麽,她就想要補回來什麽,故而她掌控欲非常強,把兒子牢牢控製在自己手裏,還喜歡在佛門裏找些年輕英俊的男子……
“出什麽神?”郭太後忽然開口。
裴肆放下梳子,輕輕地敲擊婦人的肩頸,笑道:“小臣在替您想法子,如何能讓萬潮遭到貶斥。”
“你有什麽想法。”郭太後知道裴肆素來富有智計。
裴肆不急不緩地按摩著,“今晚陛下打了駙馬,又把懿寧公主降位,各位皇室宗親可都看在眼裏,如此顯貴的身份都被這樣對待,等哪日輪到他們頭上,下場估計會更慘。清算豪貴家產土地,相信沒人能忍受的了,可陛下還年輕,哪裏會想的那麽深,所以這一切都是萬潮慫恿的,全都推到這老匹夫頭上!”
“您未免有些危言聳聽了!”宗吉握住拳頭,寸步不讓:“急症必須用猛藥,如今江州等地已經有流民暴/亂,朕若是再放任豪貴侵吞土地,再不整頓吏治貪墨,那才是縮頭烏龜,還不如躲在母親懷裏繼續當吃奶的娃娃。”
郭太後見皇帝實在是固執,根本勸不動,她想著自己如今還沒有徹底退下去,萬一朝中有什麽事,還能及時的幹預插手,不至於出什麽大變故。郭太後連連揉著胸口,道:“我也不同你爭辯了,隨你胡鬧去,日後自有你的苦頭吃,到時候你可別過來跟哀家哭。隻是有一件事,你不許做。”
宗吉問:“哪件?”
郭太後緩緩坐到扶手椅上,正色道:“你不許削藩,尤其不能打秦王的主意。”
宗吉又炸了:“怎麽不行?秦王勢大,割據一方,實在是朝廷的心腹大患。首輔早都跟朕議過了,可效仿漢製……”
“放他娘的效仿漢製,真真是書生誤國之言!”郭太後這樣的人,氣急之下竟也動了粗口,她深呼了口氣,沉下心溫聲勸:“秦王是你親叔父,這麽多年還算恭順,他的世子趙宗瑞如今就在京都為質,可見誠心。你聽了萬潮的攛掇去削藩,若是惹得秦王反了,到時候你該如何應對?如今太平幾十年了,人人居安自得,朝中現在有哪個大將能領兵打仗?萬潮老賊禍國殃民,千刀萬剮了都不解哀家的氣!”
郭太後越說越氣,越發怒不可遏,憤怒地拍了下立幾,翡翠鐲子都磕壞了一片,婦人眸中含淚,望著皇帝,“從前你是多麽的聽話溫順,可自打那個下作的小娼婦來長安後,日日夜夜在你跟前挑唆咱們母子的關係,挑的你越發叛逆,連皇後都成了市井潑婦樣!說到底,全是萬潮這老賊的主意,唐慎鈺在旁執行,好,如今那小娼婦越發放浪了,竟敢當眾頂撞哀家,哀家、哀家定要賞她一杯鴆毒!”
宗吉瞪向郭太後,“阿姐從來未在朕跟前說過您半句不是!”他強忍著憤怒,咬牙恨道:“我朝兵力強盛,各州府加駐軍加起來遠超百萬,難道連個藩王都對付不了?父皇在的時候,您就替秦王說好話,您如此維護秦王,究竟是為什麽。”
郭太後心一咯噔,“你什麽意思。”
宗吉眼睛發紅,“什麽意思您不清楚?不就是因為秦王和您是青梅竹馬!您一直罵我姐姐放浪形骸,可她到底是和自己的未婚夫,有名有份的。您呢,您當時已經被指為太子妃,卻,一個未出閣的姑娘,卻幾次三番和秦王在佛寺裏私會。哼,給父皇當妻子,還真是委屈您了,您去幽州找他去啊。”
郭太後臉色煞白,癱坐在椅子上,手緊緊抓住扶手,絕不承認,“胡說八道!是不是萬潮在你跟前胡唚的?!”
宗吉見母親這副模樣,一開始他還不信,現在全明白了。
他抹去眼淚,頭也不回地往出走,臨出門前停下腳步,冷笑了聲,“怨不得您總喜歡宣高僧進宮聽佛念經,原來,是這麽個緣故!我告訴您,這個藩,朕削定了,您仔細掂量掂量,到底是要兒子,還是要他!”
作者有話說:
這章原本叫山雨欲來風滿樓,現在更改為:年輕的帝王。
現在劇情到一個關鍵節點,前麵寫的細節太多,現在所以給大家稍稍盤一下目前朝中的各方勢力,以便各位小天使閱讀後文時對脈絡更清晰一些。
這些勢力相互傾軋,偶爾合作,山雨欲來風滿樓。
【萬首輔一黨】
代表人物是萬潮和唐慎鈺。萬首輔是文官重臣,立誌匡扶少帝,肅清吏治,整頓土地兼並,摒退後宮牝雞司晨和太監幹政,以及削藩。
【郭太後】
先帝和宗吉初登基時,能和萬首輔合作,先不論這個朝廷有沒有弊病,但她能讓國家穩定、和平發展幾十年,足見能力手段。郭太後要多角度看她,建議不要因為她的一些行為,就否定她老練的政治目光。
【太監黨】
司禮監:(1)陳銀:先帝留下來的,忠於皇權,已被排擠出長安;
(2)夏如利:明麵忠於皇權,但暗麵是秦王的人,與瑞世子尤其交好,在陳銀之後上位;
馭戎監:郭太後一手成立的類似錦衣衛和禦林軍的軍事和特務機構,還管著一部分皇家財政,軍人人數不多,但極其強悍。這個機構由太監裴肆監督,牢牢掌握在皇家手裏。裴肆是秦王安插在長安非常暗非常暗的一枚棋子,專門針對郭太後的,前麵有提過裴肆身上的紋身和唐慎鈺的一樣,而唐的身份大家都知道的。
第138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 :山雨欲來風滿樓
皇帝走後,郭太後呆坐在扶手椅上,神情落寞,心絞痛得厲害,眼淚潸然而至。
若是萬潮那老家夥看見她這幅模樣,應該會很得意吧。
這麽多年,她在後宮受過無數氣、在朝堂吃過無數虧,都一步一步艱難地走過來了,以至今日,心錘煉得堅硬強悍,站在皇權之巔蔑視那些束冠男子。
幾乎沒有什麽事能影響她的情緒,左右她的判斷,惟有宗吉……
瞧這位了不起的皇帝方才做了什麽,頂撞她、疾言厲色地反駁她,甚至還用秦王來諷刺她、羞辱她。
白眼狼!
郭太後咬牙罵了句。
但凡她能拿出過去兩分的狠,現在就該著手策劃更換皇帝,可是……阿吉是她一手養大的兒子啊,猶記得那年先帝的萬壽節,剛進宮不久的萬美人正得盛寵,那女子年輕貌美,拔尖要強,席麵上暗諷她人老珠黃,先帝裝作醉酒,沒聽見。
年僅六歲的阿吉從席麵上翻過去,強行拽住萬美人的衣襟,拖著那賤婢到她跟前,強按住萬美人的頭,逼著賤婢跪下給他母親認錯磕頭,轉而又罵先帝貪色寡恩,不敬發妻,太監尚且知道維護自己的對食呢。
先帝又驚又怒,讓左右打了這膽大包天的不孝子板子,命阿吉跪在勤政殿前反省。
盛夏日頭毒,孩子身子骨弱,很快就中暑暈倒。
想起往事,郭太後不由得鼻酸,她在後宮素來端莊持重,那次是頭一回與先帝吵架紅臉,扔下一句這個皇後您想廢便廢罷,完全無視先帝的怒火,直接把兒子抱回宮。
記得她搖著羽扇,問發了高燒的阿吉,“你怎麽敢頂撞君父的?”
阿吉暈暈乎乎地說:“兒子就不想娘受委屈,旁的什麽都想不到了。”
這世上若真有人能傷害到她,那也隻有阿吉了,兒子那一句句帶刺的話,就像刀子,將她身上堅硬的鱗,一片片剃光。
她不怨阿吉,隻恨萬潮老兒和那個居心叵測的長樂公主!
郭太後目光再次堅毅起來,起身走出寢宮。
年三十的夜空漆黑清冷,飄著零碎的雪花。
郭太後垂眸瞧去,殿前跪著郭嫣、郭淙兄妹,還有裴肆……她目光落在郭嫣身上,冷冷問:“皇帝沒帶你走?”
郭嫣身子一顫,低著頭,“侄女自知惹得您生氣,不、不敢走。”
“哼!”郭太後甩了下袖子,掃了眼郭嫣兄妹,冷笑道:“我郭家還真是專出情種,早知道你這麽任性不懂事,那時就該叫你姐姐進宮。哀家再一次警告你,今後不要與長樂那個妖女往來,瞧瞧你現在成什麽樣兒了,活脫一個市井潑婦!”
“我……”郭嫣剛準備說話,兄長郭淙在後頭扯了下她的袖子。
郭嫣心裏再委屈,也不敢說,隻是低頭落淚。
“回坤寧宮好好反省去!”郭太後冷著臉,“若再讓哀家知道你行為不端,你這個皇後就不要做了,滾!”
郭嫣捂住口哭,不忘給太後磕了個頭,起身小跑著去了。郭淙也不敢留下觸黴頭,訕笑著指向幼妹,連連往後退,躬身行了一禮,說臣去瞧瞧皇後,登時也逃了個沒影。
現下,寢殿門口就跪裴肆一人了,裴肆雙手伏地,眼珠朝後瞪了下,暗罵,你們一個個跑的倒快,怎麽不帶上我?老婆子今晚動了大氣,又不知道要怎麽懲治他了。
郭太後剛準備開口,驀地看見總管李福此時打著燈籠,在不遠處的廊子上彎腰尋著什麽。
“李福-”郭太後往前走了兩步,蹙眉問:“你在那尋摸什麽?”
李福急忙揮了揮手,讓小太監們退下,三步並作兩步奔了過來,行了個大禮,小心翼翼道:“那會兒長樂公主在廊子上站著,她也要跪外頭,聽您的訓話,老奴知道您不喜見外人,三兩句把她打發走了。剛送出慈寧宮,公主說手上戴的戒指不知道掉哪兒了,因是皇後娘娘賞的,公主又不敢回來,都要急哭了,她家總管方才過來找了會兒,沒找著,老奴便……”
“行了行了。”郭太後最討厭這種無意義的事,抬手打斷李福的絮叨,“什麽爛事,也拿到哀家跟前嘀咕。”
她給李福使了個眼色,讓李福在外頭盯著些,然後走到裴肆麵前,居高臨下地看著男人,“你進來,哀家有事問你。”
裴肆深呼吸了幾口氣,揉了下跪的發麻的小腿,深深躬下腰,隨著郭太後進去了。意料之中,寢殿的地上到處都是碎瓷片,而香案上的那尊菩薩,不知什麽時候竟歪倒,佛頭都斷掉了。
裴肆輕車熟路地沏了熱茶,雙手捧著給太後奉上,誰知大娘娘隻端坐在扶手椅上,並沒有接,他急忙跪下,驚慌求饒:“求娘娘恕罪。”
郭太後手指一下下點旁邊的立幾,垂眸看著裴肆,“為何要哀家恕罪,你做了什麽錯事?”
裴肆呼吸一窒,他總不能說是他使勁兒把陛下的火攛起來,授意馭戎監的衛軍,打殘了常駙馬,也不能說是他數次偷偷給陛下呈交各宗親的辛密,更不能說,是他暗示陛下,數十年前萬家和郭家的長輩們有交情,所以萬首輔年幼時候就和大娘娘以兄妹相稱,熟悉大娘娘年輕時候的事。
裴肆的手被滾燙的茶杯弄得發疼,他動也不敢動,強笑著糊弄:“您是最尊貴仁慈的菩薩,可瞧這滿地的碎瓷片子,您大約是生氣了。菩薩怒目,那一定是奴婢們有罪……”
“哼,你倒是會說。”郭太後準備接過熱茶,忽然頓了頓,抬手將茶打翻了。
瞬間,熱茶全滲進地毯裏,正嘶嘶往出冒著白色霧氣。
裴肆手背被燙到,紅了一片,他急忙雙手伏地,連連磕頭:“求娘娘恕罪。”
郭太後怒道:“哀家問你,駙馬到底哪兒得罪你了,惹得你下這麽狠的手!”
裴肆暗罵,好精明的賊婦,他裝作慌亂,連忙跪直了身子,衝婦人搖頭,舉起手發誓:“真不是小臣,那會兒宴席上,陛下要杖責駙馬爺,小臣還冒死勸陛下收回成命,可陛下當時氣昏了頭,怎麽都不肯聽,他還拿袖子抽了小臣一耳光哩。實是沒料到駙馬爺身子骨太差……”
郭太後冷笑了聲,沒再繼續這個事,她掐著佛珠,換了個問題:“為什麽皇帝會知道駙馬養外室的辛密,是不是你說的。”
裴肆頭撥浪鼓似的搖,有意無意地將矛頭往旁人身上引,“小臣近來多在外頭忙碌,夏如利時常侍奉在陛下身側,興許他能知道些內情。不過小臣發現一事挺怪,前不久萬首輔拿著封密折來覲見陛下,鬼鬼祟祟的將勤政殿裏的宮人內侍全都打發了出去,單獨與陛下說話。當時小臣還好奇地問夏掌印,閣老為何這麽防著人?夏掌印說,興許是閣老要密奏什麽軍事或者政事吧。這事小臣一個月前就跟您提起過,您……不記得了?”
郭太後拍了下桌子,嗬斥:“怎麽,你是在譏諷哀家年邁健忘?”
裴肆以頭砸地:“小臣不敢,小臣不敢。”緊接著,他又默默地引導暗示郭太後,小心翼翼道:“記得那時好像兩位高僧好像在藏經樓尋到什麽東西,一聲聲地催促您,您嫌他們聒噪,就打發小臣離開,過、過去一探究竟去了……”
郭太後頭陣陣發痛,她揉著太陽穴,似乎是有這麽個事,她記不太清了。
這半年她明顯感覺身子大不如往昔了,時常困倦心煩,也愛忘事,倒是時常宣太醫來瞧,太醫戰戰兢兢地說了實話,說她有了年紀,煩躁健忘都是正常的,再加上過去心力損耗太多,所以才會倍感疲倦,應當多多休息調養,多吃些滋陰補氣血的藥膳。
郭太後垂眸,平靜地盯著裴肆,她縱橫朝堂後宮數十年,任何風吹草動,都逃不過她的眼睛。
她隱約嗅到了一絲不尋常。
裴肆是她放到皇帝身邊的,如今瞧著,在皇帝跟前站穩腳跟兒了,可未免太快了些。
要知道,在年初的時候,皇帝還很討厭裴肆。
直覺告訴郭太後,這個由她一手扶持起來的棋子,不能留了,起碼不能留在皇帝身邊。不論有根沒根,太監就是太監,狗一樣的東西,能忠誠地看家,卻也會咬人,得防備著些。可現在她手頭還缺當力的人,應該說,缺一個裴肆的替代品,而裴肆雖有小錯,目前還得用。
郭太後虛扶了把裴肆,麵色嚴肅,“這已經是你第二次做事讓哀家不滿,事不過三,若是發生了第三回 ,哀家可不容你了。記住,皇帝問你什麽,日常做了什麽,你必須事無巨細地報給哀家,若是錯一個字……”
“小臣不敢。”裴肆擦著額邊的冷汗,“您可以在勤政殿或是小臣身邊安放信任的人,時刻盯著小臣,小臣對您的忠心,可表日月。”
郭太後剜了眼裴肆,疲憊地歪在椅子裏,“行了,瞧你嚇得那樣子,過來給哀家按按頭。”
裴肆聞言,急忙起身,在櫃子裏尋到瓶玫瑰花油,仔仔細細地潔了手,疾步行到郭太後身後,他熟稔地拆掉婦人的假髻和各種釵環首飾,一件件放進檀木托盤裏,往手心倒了花油,使勁兒搓手,搓熱後,十指插/入太後的頭發裏,給她按摩頭皮。
“嗯——”郭太後舒服地長哼了聲,她閉上眼,享受著這份力度恰到好處的放鬆,情緒也平穩了很多,淡淡道:“能知道哀家這麽私密陳年往事的,也隻有萬潮了,當時是他陪哀家去寺裏的。這老匹夫確實是個心懷抱負的人傑,諸多想法也的確能革除利弊,隻不過現在施行,定會讓朝廷陷入困頓。皇帝太年輕,經不住這老東西的慫恿挑撥……”
“那您想?”裴肆拿起寬齒梳子,輕輕地替女人通發。
“萬潮留不得了。”
裴肆眼睛一亮:“殺了他?”
郭太後蹙眉,拍了拍裴肆的手,示意他剛才手勁兒重了,殺氣也重了。
“萬潮乃文官之首,素有威望,當初與哀家共扶宗吉登基,又攜手哀家穩住朝堂,確有大功勞,哀家不能忘。文臣嘛,又是個男人,自然不願看到什麽牝雞司晨,立誌要匡扶小皇帝親政,哀家也理解,所以後半年也退了一步,放權給皇帝。隻是此人徒有抱負,卻缺了全局謀劃的韜略,且又把名聲看得太重,性子竟是越老越急躁了。萬潮不能留在皇帝身邊了,得遠遠貶放到外地,若是十年後他還活著,再回來施展他的抱負罷。”
裴肆倒有幾分敬佩郭太後了。記得義父寫信教導他,一個朝廷最怕的幾種情況就是,皇帝年弱、後宮攝政、權臣當道、武將掌權、還有太監幹政。若是這幾宗能相互牽製,倒還好,一但失衡,那可就麻煩了。
義父還指點他,郭太後、萬首輔乃當世人傑,隻是在那個位置的人貪權手狠,很難容得下對方,這時就需一個兩頭都說的上話的人在中間調和,而陳銀就是這樣聰明人。所以朝廷這麽多年一直平穩,不會出現太大的變故。
可是隻要是人,都會有弱點,譬如陳銀,越老反而越謹慎,不明白世事都是此消彼長的,有時候還就得捧一壓一,太專注和稀泥,遲早被泥淹死。
再譬如郭太後,看似剛硬頑強,其實很脆弱,她少女時的感情無疾而終,為人婦時又得不到丈夫半點愛寵,缺什麽,她就想要補回來什麽,故而她掌控欲非常強,把兒子牢牢控製在自己手裏,還喜歡在佛門裏找些年輕英俊的男子……
“出什麽神?”郭太後忽然開口。
裴肆放下梳子,輕輕地敲擊婦人的肩頸,笑道:“小臣在替您想法子,如何能讓萬潮遭到貶斥。”
“你有什麽想法。”郭太後知道裴肆素來富有智計。
裴肆不急不緩地按摩著,“今晚陛下打了駙馬,又把懿寧公主降位,各位皇室宗親可都看在眼裏,如此顯貴的身份都被這樣對待,等哪日輪到他們頭上,下場估計會更慘。清算豪貴家產土地,相信沒人能忍受的了,可陛下還年輕,哪裏會想的那麽深,所以這一切都是萬潮慫恿的,全都推到這老匹夫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