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節
(曆史同人)隻手遮天女性野心家[直播] 作者:道_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薛紹猶豫道,“若連你都與武家交好,又叫其他宗親如何自處?”
剛剛小產過,太平有些精神不濟,但薛紹這樣問,還是撐著精神回了一句,“阿耶姓李,阿娘姓武,我既是李家的更是武家的人。”
“不拘李家還是武家,若他能讓我達成所願,那他便是我的家人。”
這句話將太平心思暴露無疑,薛紹動作微微一頓。
——他到底還是低估了太平的野心。
可轉念一想,在看到天幕說聖人奪位登基,連韋後安樂這種人都對皇位躍躍欲試,太平又怎能坐得住呢?
更何況,若是太平不生這種念頭,其下場已經很明確,婉兒被殺,自己與李隆基鬥法失敗,一代公主,就這麽淒慘離世。
薛紹輕輕一歎,“我知道了。”
“我會幫你的。”
“但是二娘,權力固然好,但不能為了權力連自己的良心都能泯滅。”
“一個連良心都沒有的人,是治理不好這個國家的。”
“李隆基這般沒良心,若他掌權,還有我們武家什麽事?”
此時的武三思比太平更焦急,“斷然不能讓他上位。”
“二娘呢?”
“還沒從宮中回來?”
“宮裏傳來消息,說是聖人不見二娘,讓二娘跪在宮苑裏請罪。”
武承嗣連連歎氣,“二娘此時懷有身孕,天氣又這般炎熱,怕是凶多吉少。”
“那可是逼宮謀逆!姑母怎能容得下她?”
“莫說是她,隻怕她膝下子女都會受她牽連,落個不得好死的下場。”
“別說不吉利的話。”
武三思皺了皺眉,“李顯遠在千裏之外,李旦已被我們徹底得罪,眼下我們唯一能聯合的人隻有二娘,若是二娘出了意外,以後我們武家就全完了!”
然而就在這時,廊下傳來侍從的聲音,“二娘醒了,請郎君過府一敘!”
“好,這可太好了!”
武三思大喜過望,“快,收拾東西,立刻去公主府!”
【但此時的太平公主,真的有那麽大的優勢嗎?】
【顯然沒有。】
【我們都明白一個道理,正常情況下,爹媽是最愛你的人,沒有之一。】
【如果你運氣足夠好,遇到寵著你護著你的兄長,不站嫂子也站你,那你權傾天下也沒關係,兄長護著你。】
韋香兒看了一眼李顯。
李顯縮了縮脖子,麵色微尬,“這,這不是沒想到嗎?”
“我是真沒想到二娘會對你跟裹兒下手。”
【可若是當你有一個同樣野心勃勃,且比你更薄涼狠辣的侄子時,你的日子就很難受了。】
【而我們的太平公主,目前就是這種情況。】
【然而也正是因為她是太平公主,在這種不利於自己的局麵,她依舊與李隆基鬥得有來有回,讓李隆基吃了無數悶虧。】
天幕之上,李隆基正與幕僚們商議如何應對太平公主。
“三郎,太平公主狼子野心,不甘人下,若不將她除去,三郎必會被她所除。”
幕僚拱手道,“三郎莫再顧念姑侄之意,否則便是禍及自身。”
李隆基抬手揉眉心,“我如何不知這個道理?”
“但聖人心軟,公主又擅長花言巧語,我什麽還沒做,她自己倒先委屈上了,好不好的去聖人那哭一場,聖人便罵我忘恩負義,不念公主擁立之功,不堪為人君人子。”
李隆基眸光微深,“聖人著實糊塗。”
天幕畫麵陡然切換。
這一次的地點在宮苑,太平輕搖團扇,與李旦在說笑。
“三郎?”
太平輕輕一笑,聲音帶著幾分惆悵,“三郎如今年齡大了,到了該掌事的時間了,我這個姑姑哪還能跟以前一樣跟在他身後指點教導他?”
“我還是少說些,沒得惹了他的心煩。”
李旦眉頭微皺,“三郎又惹你生氣了?”
“沒有。”
太平頗為大度,“三郎懂事得很,從來不惹我生氣。”
“隻是我覺得自己年齡大了,三位兄長又都去了,我隻剩四兄一個親人,多與四兄說說話,我便沒這麽孤單了,豈不比在朝堂之上惹人不自在強?”
李旦麵上淺笑徹底淡了,“你不必替他說話,定是三郎這小子又惹是生非了!”
“這小子從小主意便大得很,連我的話都不怎麽聽!”
“而今更是迎風長勢,不僅不聽我的話,連你這個姑姑都不放在眼裏,簡直目中無人,不知尊卑!”
李旦氣得不輕。
他記憶裏的太平是千嬌萬寵的小公主,哪裏受過這種委屈?哪裏有這種受委屈也壓在心裏不與人說的模樣?
定是三郎做得太過分,才讓她徹底寒了心,甚至懷念起幾位兄長,感慨自己的孤苦伶仃。
“二娘放心,為兄定會替你出這口惡氣。”
李旦吩咐左右,“叫三郎入宮!”
【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的鬥爭越發白熱化。】
【但在這個時候,太平公主還是很有優勢的。】
天幕之下,武三思來到太平公主的府邸。
正常人會客在花廳,尤其是太平這種講究的人,從不會在禮節上出錯,但是這一次,武三思卻被人直接引進太平的內院,且越往裏走,苦澀的湯藥味便越重。
武三思心思百轉。
——看來這位小公主雖然保住了命,但也被折騰得不輕,否則不會還在病重便急匆匆召見他。
武三思跟隨小侍女來到內宅。
薛紹起身,他忙不迭向薛紹見禮,待與薛紹寒暄完,才謹慎往床榻上的太平瞧了一眼,“二娘遭此大罪,需好好保養才是。”
“多謝表兄關心。”
太平懨懨應了一聲。
薛紹眉頭微動。
太平道,“我方回來,二郎便與我說表兄的人一直在府外徘徊,似乎有要緊事與我商議。”
“既為要緊事,便說不得要撐著精神見一見表兄。”
“敢問表兄,如何看待四兄登基,隆基為皇太子?”
太平開門見山。
武三思眼皮狠狠一跳。
【因為太平公主的確手段過人,無論是李顯的上位還是李旦的登基,裏麵都有她的手筆。】
【她有從龍之功,誅殺韋氏,逼小皇帝退位,這些事情李旦都看在眼裏,於情於理都不會虧待太平。】
【要知道李旦能坐穩皇位,太平功不可沒,否則單是剁了嫂子,奪了侄子江山的騷操作就能讓他被世人罵出花來。】
【但現在不一樣啊,壞人全是太平做了,好處全落在他頭上,他但凡有丁點良心,他都會善待太平。】
【而李旦這個人呢,顯然比他那好兒子多了很多良心。】
【所以知道太平與李隆基麵和心不和,他也努力緩和兩人之間的矛盾,試圖平衡兩人的關係。】
天幕之上,李旦向李隆基道,“三郎,你當初殺婉兒,還能說一句事態緊急,容不得你查證分辯。”
“可而今你對你姑母又是什麽態度!”
“如果沒有你姑母,哪裏會有你我今日的尊榮?”
“三郎,人生於天地之間,當仰不愧於天,俯不愧於地。”
李旦語重心長,“不能忘本,更不能恩將仇報啊!”
李隆基在朝廷被太平打壓得夠嗆,聽阿耶召見自己,還以為阿耶要寬慰自己,哪曾想,自己訴委屈的話尚未來得及說,便被阿耶劈頭蓋臉一頓訓斥,壓著的火在這一刻點燃,蹭地站起來與李旦理論,“阿耶且收了這些說教!”
“姑母幫我?阿耶難道忘了韋庶人在世時是怎麽針對姑母的?”
李隆基冷笑,“與其說姑母幫我,倒不如說姑母在自保,若不是我兵發禁宮,姑母便是那橫屍街頭的韋庶人!”
“姑母若沒了我,隻會落一個被韋庶人清算的下場。”
“正是因為有了我,姑母才有今日之尊榮。”
“試問當今天下,有哪朝哪代的公主能坐擁萬戶封邑1?又有哪朝哪代的公主能讓宰相多出其門!2”
李旦第一次見愛子發這麽大的火,不由得微微一驚,但畢竟見慣宮廷間的勾心鬥角,他很快反應過來,“二娘之權柄,皆為我所授。”
“三郎究竟是在怨二娘,還是在怨我?”
“我哪敢怨阿耶?”
李隆基聲音冷冷,“我是提醒阿耶,莫要本末倒置,明明是天下之主,反倒被別人所拿捏。”
【但李旦的努力顯然無用,太平與李隆基的矛盾在上官婉兒死的那一夜便無法化解,他們不止有政治鬥爭,更有私仇血恨。】
【這種仇恨,隻有其中一人倒下才能化解,而這一天的到來,也因倆人之間的針鋒相對變得越來越近。】
天幕之上,太平公主廣召幕僚與丞相,“三郎狠辣薄涼,我於他有大恩,他不思圖報,反而處處針對於我。”
“但我終究是聖人之妹,又是他的嫡親姑母,他再怎麽不喜,也要不得我的性命。”
剛剛小產過,太平有些精神不濟,但薛紹這樣問,還是撐著精神回了一句,“阿耶姓李,阿娘姓武,我既是李家的更是武家的人。”
“不拘李家還是武家,若他能讓我達成所願,那他便是我的家人。”
這句話將太平心思暴露無疑,薛紹動作微微一頓。
——他到底還是低估了太平的野心。
可轉念一想,在看到天幕說聖人奪位登基,連韋後安樂這種人都對皇位躍躍欲試,太平又怎能坐得住呢?
更何況,若是太平不生這種念頭,其下場已經很明確,婉兒被殺,自己與李隆基鬥法失敗,一代公主,就這麽淒慘離世。
薛紹輕輕一歎,“我知道了。”
“我會幫你的。”
“但是二娘,權力固然好,但不能為了權力連自己的良心都能泯滅。”
“一個連良心都沒有的人,是治理不好這個國家的。”
“李隆基這般沒良心,若他掌權,還有我們武家什麽事?”
此時的武三思比太平更焦急,“斷然不能讓他上位。”
“二娘呢?”
“還沒從宮中回來?”
“宮裏傳來消息,說是聖人不見二娘,讓二娘跪在宮苑裏請罪。”
武承嗣連連歎氣,“二娘此時懷有身孕,天氣又這般炎熱,怕是凶多吉少。”
“那可是逼宮謀逆!姑母怎能容得下她?”
“莫說是她,隻怕她膝下子女都會受她牽連,落個不得好死的下場。”
“別說不吉利的話。”
武三思皺了皺眉,“李顯遠在千裏之外,李旦已被我們徹底得罪,眼下我們唯一能聯合的人隻有二娘,若是二娘出了意外,以後我們武家就全完了!”
然而就在這時,廊下傳來侍從的聲音,“二娘醒了,請郎君過府一敘!”
“好,這可太好了!”
武三思大喜過望,“快,收拾東西,立刻去公主府!”
【但此時的太平公主,真的有那麽大的優勢嗎?】
【顯然沒有。】
【我們都明白一個道理,正常情況下,爹媽是最愛你的人,沒有之一。】
【如果你運氣足夠好,遇到寵著你護著你的兄長,不站嫂子也站你,那你權傾天下也沒關係,兄長護著你。】
韋香兒看了一眼李顯。
李顯縮了縮脖子,麵色微尬,“這,這不是沒想到嗎?”
“我是真沒想到二娘會對你跟裹兒下手。”
【可若是當你有一個同樣野心勃勃,且比你更薄涼狠辣的侄子時,你的日子就很難受了。】
【而我們的太平公主,目前就是這種情況。】
【然而也正是因為她是太平公主,在這種不利於自己的局麵,她依舊與李隆基鬥得有來有回,讓李隆基吃了無數悶虧。】
天幕之上,李隆基正與幕僚們商議如何應對太平公主。
“三郎,太平公主狼子野心,不甘人下,若不將她除去,三郎必會被她所除。”
幕僚拱手道,“三郎莫再顧念姑侄之意,否則便是禍及自身。”
李隆基抬手揉眉心,“我如何不知這個道理?”
“但聖人心軟,公主又擅長花言巧語,我什麽還沒做,她自己倒先委屈上了,好不好的去聖人那哭一場,聖人便罵我忘恩負義,不念公主擁立之功,不堪為人君人子。”
李隆基眸光微深,“聖人著實糊塗。”
天幕畫麵陡然切換。
這一次的地點在宮苑,太平輕搖團扇,與李旦在說笑。
“三郎?”
太平輕輕一笑,聲音帶著幾分惆悵,“三郎如今年齡大了,到了該掌事的時間了,我這個姑姑哪還能跟以前一樣跟在他身後指點教導他?”
“我還是少說些,沒得惹了他的心煩。”
李旦眉頭微皺,“三郎又惹你生氣了?”
“沒有。”
太平頗為大度,“三郎懂事得很,從來不惹我生氣。”
“隻是我覺得自己年齡大了,三位兄長又都去了,我隻剩四兄一個親人,多與四兄說說話,我便沒這麽孤單了,豈不比在朝堂之上惹人不自在強?”
李旦麵上淺笑徹底淡了,“你不必替他說話,定是三郎這小子又惹是生非了!”
“這小子從小主意便大得很,連我的話都不怎麽聽!”
“而今更是迎風長勢,不僅不聽我的話,連你這個姑姑都不放在眼裏,簡直目中無人,不知尊卑!”
李旦氣得不輕。
他記憶裏的太平是千嬌萬寵的小公主,哪裏受過這種委屈?哪裏有這種受委屈也壓在心裏不與人說的模樣?
定是三郎做得太過分,才讓她徹底寒了心,甚至懷念起幾位兄長,感慨自己的孤苦伶仃。
“二娘放心,為兄定會替你出這口惡氣。”
李旦吩咐左右,“叫三郎入宮!”
【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的鬥爭越發白熱化。】
【但在這個時候,太平公主還是很有優勢的。】
天幕之下,武三思來到太平公主的府邸。
正常人會客在花廳,尤其是太平這種講究的人,從不會在禮節上出錯,但是這一次,武三思卻被人直接引進太平的內院,且越往裏走,苦澀的湯藥味便越重。
武三思心思百轉。
——看來這位小公主雖然保住了命,但也被折騰得不輕,否則不會還在病重便急匆匆召見他。
武三思跟隨小侍女來到內宅。
薛紹起身,他忙不迭向薛紹見禮,待與薛紹寒暄完,才謹慎往床榻上的太平瞧了一眼,“二娘遭此大罪,需好好保養才是。”
“多謝表兄關心。”
太平懨懨應了一聲。
薛紹眉頭微動。
太平道,“我方回來,二郎便與我說表兄的人一直在府外徘徊,似乎有要緊事與我商議。”
“既為要緊事,便說不得要撐著精神見一見表兄。”
“敢問表兄,如何看待四兄登基,隆基為皇太子?”
太平開門見山。
武三思眼皮狠狠一跳。
【因為太平公主的確手段過人,無論是李顯的上位還是李旦的登基,裏麵都有她的手筆。】
【她有從龍之功,誅殺韋氏,逼小皇帝退位,這些事情李旦都看在眼裏,於情於理都不會虧待太平。】
【要知道李旦能坐穩皇位,太平功不可沒,否則單是剁了嫂子,奪了侄子江山的騷操作就能讓他被世人罵出花來。】
【但現在不一樣啊,壞人全是太平做了,好處全落在他頭上,他但凡有丁點良心,他都會善待太平。】
【而李旦這個人呢,顯然比他那好兒子多了很多良心。】
【所以知道太平與李隆基麵和心不和,他也努力緩和兩人之間的矛盾,試圖平衡兩人的關係。】
天幕之上,李旦向李隆基道,“三郎,你當初殺婉兒,還能說一句事態緊急,容不得你查證分辯。”
“可而今你對你姑母又是什麽態度!”
“如果沒有你姑母,哪裏會有你我今日的尊榮?”
“三郎,人生於天地之間,當仰不愧於天,俯不愧於地。”
李旦語重心長,“不能忘本,更不能恩將仇報啊!”
李隆基在朝廷被太平打壓得夠嗆,聽阿耶召見自己,還以為阿耶要寬慰自己,哪曾想,自己訴委屈的話尚未來得及說,便被阿耶劈頭蓋臉一頓訓斥,壓著的火在這一刻點燃,蹭地站起來與李旦理論,“阿耶且收了這些說教!”
“姑母幫我?阿耶難道忘了韋庶人在世時是怎麽針對姑母的?”
李隆基冷笑,“與其說姑母幫我,倒不如說姑母在自保,若不是我兵發禁宮,姑母便是那橫屍街頭的韋庶人!”
“姑母若沒了我,隻會落一個被韋庶人清算的下場。”
“正是因為有了我,姑母才有今日之尊榮。”
“試問當今天下,有哪朝哪代的公主能坐擁萬戶封邑1?又有哪朝哪代的公主能讓宰相多出其門!2”
李旦第一次見愛子發這麽大的火,不由得微微一驚,但畢竟見慣宮廷間的勾心鬥角,他很快反應過來,“二娘之權柄,皆為我所授。”
“三郎究竟是在怨二娘,還是在怨我?”
“我哪敢怨阿耶?”
李隆基聲音冷冷,“我是提醒阿耶,莫要本末倒置,明明是天下之主,反倒被別人所拿捏。”
【但李旦的努力顯然無用,太平與李隆基的矛盾在上官婉兒死的那一夜便無法化解,他們不止有政治鬥爭,更有私仇血恨。】
【這種仇恨,隻有其中一人倒下才能化解,而這一天的到來,也因倆人之間的針鋒相對變得越來越近。】
天幕之上,太平公主廣召幕僚與丞相,“三郎狠辣薄涼,我於他有大恩,他不思圖報,反而處處針對於我。”
“但我終究是聖人之妹,又是他的嫡親姑母,他再怎麽不喜,也要不得我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