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士刺青的起源於唐末。】


    【當時之所以有這個刺青, 是因為唐末中原大混戰, 很多人不願意當兵,被抓壯丁之後半夜逃跑,為了防止軍士們逃兵, 就發明了刺青製度1。】


    【這種製度是戰亂時期才存在的東西,當國家歸於太平, 刺青也應該隨著戰亂的消失而消失, 但是宋朝卻沒有消失,直到南宋滅於元朝的鐵騎之下, 這個製度才隨之消失。】


    趙禎回神了。


    ——他的大宋,亡了?!


    亡於元?!


    士大夫們齊齊破大防。


    破防的不是天幕把給軍士們刺字翻來覆去說,仿佛軍士們受了天大的委屈一樣,破防的而是大宋亡了!


    ——亡於元朝的鐵騎之下。


    “不, 這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我們每年給遼國送歲幣,邊疆之間無戰亂, 怎麽可能會滅亡?”


    “讓咱們亡國的人不是遼國,是元國。”


    “元?那是什麽國家?”


    “我從未聽說過這個國家!”


    “一個名不經傳的國家,怎麽可能把大宋給滅了?!”


    “不重視將士, 不把百姓當人看, 這樣的國家活該被人滅了!”


    “就是。”


    “哪位義士振臂一呼, 我肯定跟著他起義!我受夠大宋的賦稅了!”


    【扯遠了,咱們繼續說狄青。】


    【狄青早年犯過事,所以他臉上也有刺青,為了這些刺字,他沒少受士大夫們的冷眼嗬侮辱。】


    【這個時候仁宗趙禎就出來做好人,就說愛卿啊,你看你臉上的刺青多礙事,要不想辦法給去了吧,省得士大夫們再歧視你2。】


    天幕之上,趙禎循循善誘,態度溫和。


    戰功赫赫的將軍本該意氣風發,揮斥萬千,可立在趙禎麵前的男人卻拘謹侍立著,察言觀色的本領遠比士大夫們強得多,他偷瞧了一眼趙禎,又飛快收回視線,措辭卑謙又小心,“臣不覺得這是一種侮辱。”


    “官家提拔臣,並非臣的門第與家世,而是臣的才幹。既為才幹提拔臣,臣臉上有沒有刺青又有什麽關係?”


    “當然,如果官家不喜歡,臣也可以藥水去掉。”


    他謹慎回答著趙禎的話,怕趙禎生氣,又在話的末尾飛快補上一句。


    “好一個狄大將軍。”


    劉娥麵上笑意極淡,“都道君子可欺以方,咱們的士大夫們睚眥必報得理不讓人,反倒是狄將軍更為適合這句話。”


    張耆尷尬一笑。


    ——他也是士大夫來著。


    不過太後主動轉移話題,不再逼問自己如何幫她,他還是比較開心的。


    尷尬一瞬後,張耆迅速調整心情,順著劉娥的話往下說,“狄將軍是難得的君子。”


    “所以,君子就得這樣被人拿劍指著,拿語言侮辱著?”


    劉娥冷冷看張耆,“甚至栽贓陷害,讓他不得善終?!”


    “……”


    這話他要怎麽接?根本沒法接。


    士大夫瞧不起軍士是事實。


    這個事實來自於官家的縱容,來自於大宋的立國不正。


    除非官家更改大宋的立國之本,否則這個個事實永遠無法更改。


    張耆捋了捋胡須,十分好脾氣打圓場,“唉,此事的確是他們做得太過。”


    “可惜那個時候的老臣多半已經死了,否則老臣必是要勸一勸的。”


    “狄將軍乃當世名將,怎能受他們這般侮辱詆毀?”


    張耆順嘴說了一句,“他們難道不怕沒了狄將軍,遼人或者金人打過來嗎?”


    【狄青最終沒有去掉臉上的刺青,最終也不得善終。】


    【狄青的悲慘遭遇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而這般苛待軍士的大宋,又得到了什麽呢?】


    【得到的是金人滅了遼國之後,大宋再給遼國歲幣。】


    【但錢能買到的和平不是和平,而是金人日漸膨脹的野心,隨後金人南下,攻打大宋的國都汴梁。】


    天幕之上,汴梁城憑空出現。


    昔日繁華熱鬧的都城此時被金人圍困,亂箭如雨,宋人節節敗退。


    官家宋徽宗倉皇退位,讓位於太子趙桓。


    趙桓成為新官家,商議如何抵抗金人的攻打2。


    可金人攻勢甚急,汴梁城內早已人心惶惶,就連此時朝中的士大夫們也如無頭蒼蠅一般,想不出半點辦法。


    ——這個重文輕武的國家在這個時候自食惡果,無人可用。


    “你們快想個辦法啊!”


    宋欽宗趙恒著急上火。


    士大夫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沒有說話。


    ——領兵打仗可不是朝堂之上耍嘴皮子,那是真的會死人的!


    文臣武將分工不同,打仗的事情該交給武將做,而不是他們這些文臣。


    眾人齊齊看向既是樞密使又兵部尚書的孫傅,希望這位統領士兵的尚書能給出解決之法。


    但是他們忘了大宋多年的重文輕武讓兵部尚書也是進士出身的不懂兵的文人,說起兵法頭頭是道,可帶兵打仗一竅不通,哪怕他身披盔甲在城樓上率領將士們抵禦金人數日,在外人看來是個完全不怕死的兵部尚書,但本質上仍與這些文人沒有什麽不同,是個不怕死但根本不知兵的文人。


    可再怎麽不知兵,當眾人視線落在自己身上,而官家也一臉期盼看著自己時,孫傅隻得硬著頭皮開口,“官家,臣這幾日不僅領兵作戰,更忙裏偷閑遍閱群書,希望能找到破敵之法。”


    “而這個破敵之法,也真的被臣找到了。”


    “郭京楊適劉無忌,盡在東南臥白雲。”


    “官家,這是一句讖語,是一句能改變大宋命運的讖語3!”


    像是溺水之人抓到救命稻草,孫傅不再緊張,抬頭看向主位上的宋欽宗,聲音變得狂熱且篤定,“隻要找到這讖語裏的這幾個人,大宋便能轉危為安,再建太平盛世!”


    啪嗒一聲,趙禎手裏的茶盞摔在地上。


    ——不是吧不是吧,金人兵臨城下了,這些文臣不去琢磨怎麽退兵,反而在這琢磨讖語?!


    這種文人要之何用?


    千刀萬剮都不為過!


    “這便是士大夫的退敵之法?”


    劉娥懶懶挑眉,“害死了能征善戰的狄將軍,然後找幾個人來施法,便能驅退金人的禽獸之軍?”


    張耆抬手擦額頭冷汗,“這,每個朝代總有小人佞臣弄權,此臣亦是如此,是包藏禍心的奸臣!”


    “但這種事情是他個人行為,娘娘不該因為他一個人的行為而覺得所有士大夫都是小人行徑。”


    “再者,似這般荒唐無稽之語,由他說出不過是貽笑大方,能騙得了自己,卻騙不得旁人。”


    “官家乃是聖明之君,斷斷不會聽信他的胡言亂語。”


    趙禎深吸一口氣。


    不氣不氣,這都是小人之語,做不得真,他未來的孫子們縱然蠢鈍如豬,也做不出聽信這種荒唐話的決議。


    此人必會被他的孫子拉出去斬首示眾,以安民心。


    但下一個瞬間,天幕之上的宋欽宗趙桓大喜過望,忙不迭從禦案後走下來,親手將提出讖語退兵的孫傅扶起來,“愛卿果然是肱骨之臣,寥寥幾語,便令我茅塞頓開,豁然開朗。”


    “就依愛卿之言。”


    宋欽宗重重拍著孫傅手背,一臉認真,“大宋便拜托愛卿了!”


    趙禎眼前一黑,險些一頭栽在地上。


    “官家當心!”


    小宮人眼疾手快,連忙把趙禎攙扶起來。


    趙禎扶著小宮人的手,指著天幕上的欽宗孫傅大罵出聲,“昏君!”


    “蠢鈍如豬的昏君!”


    以好脾氣著稱的趙禎此時毫無溫和模樣,咬牙切齒大罵出聲,“昏君佞臣,誤我河山!!!”


    “我大宋百年基業,竟毀於你們這群昏君佞臣之手!!!”


    張耆徹底傻眼。


    而此時的士大夫們,也一改對天幕指手畫腳的行為,難得陷入沉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同人)隻手遮天女性野心家[直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道_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道_非並收藏(曆史同人)隻手遮天女性野心家[直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