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毫不懷疑齊朔知道自己不豐的私房錢。
畢竟她用錢的時候,沒刻意避著他過。
唯一一次闊綽的時候,是得了母親的允許,用著柳府的名頭賒賬。
“喝藥,藥都快冷了。”齊朔仍然不答。
他拿起手邊的湯藥,將湯匙放在碗中,遞給韶聲。
這次他不喂了。
疏疏冷冷地端坐一旁,連端碗都隻是單手。
待韶聲的五指觸到碗壁,他便立刻將手收了回去,籠在袖子裏。
他能說什麽?
說他發現了,那個何公子是個騙子?除了家貧,什麽都是假的?他根本不在國子監讀書?隻是在京城四處打秋風,混日子?
不過是裝成清苦學生的樣子,哄騙韶聲這唯一的冤大頭?
還是說,直截了當地指出來,說如此拙劣的騙局,隻能哄騙到韶聲一人?給她牽線搭橋的堂妹,堂妹的友人,全都知道?
又或者說,她都給人送過書,甚至找到家裏來了,還不知道此人底細?
說了也聽不進。
那名騙子說什麽,她這蠢人便信什麽。心裏裝的全是那姓何的騙子。
讓她聽到這樣的消息,定要吵鬧,說憑空汙人清白,又白費自己許多口舌。
沒什麽好說的。
齊朔的麵色愈發冷淡,甚至不自知地,帶上了些罕見的煩躁。
韶聲長歎一聲:”不用擔心。我再不會與何公子見麵了。你既然聽見了我與他的對話,應當知道他生活窘迫,需要這些錢財,我已經開了口,短期內要為他籌一大筆。可能會委屈你這個月,再往後,便沒了這筆花銷,我卻仍然有月例可供你。“
她為何澤生而歎氣。
也在為金銀歎氣。要她能是柳韶言便好了,永遠不愁錢。
獨獨忘了考慮,她有與周靜的婚約在身,還這樣養著齊朔,之後若是當真嫁了過去,又該怎麽辦?
第20章
話說回二人之間。
韶聲講完這最後一句,也不求著齊朔能有什麽反應。
她端著藥,略抿了一抿,本意是試試溫度,溫度確實是不燙了,卻沒成想被苦得皺了眉。
但她也沒說什麽抱怨的話,噙著碗沿,灌下去一大口。
齊朔終於開了口:“要飴糖或者蜜餞壓一壓嗎?”
韶聲咽下嘴裏的苦藥,點點頭:“要。你去幫我拿,我喝完了吃。現在藥還沒喝完,吃完苦味壓下去,又喝藥,白吃了。”
她微張著嘴,想要把滿嘴的苦味向外散散,再喝下一口。
齊朔見狀,冷漠的樣子端不住了。
嘴角忍不住露出些嘲笑。
笑她——實在是滑稽又可憐。
“好。”他起身,背向韶聲,以袖掩麵,也不使喚醫館的藥童,親自走到外間去幫她要幾碟糖果子。
免得叫她看見自己笑,又亂發脾氣。
喝完了藥,韶聲嘴裏含著蜜餞,含混不清地抱怨:“這群賊人真是反了天了!京城地界,天子腳下,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強搶女子,不要命了嗎?!要是讓巡衛抓到了,不得好死!”
“這裏畢竟是城南,比不得貴人長居的城西,頗有些危險。小姐來時,應當謹慎些,多帶幾名護衛的。”齊朔說。
口中久久不散的苦味,使韶聲不太高興,聽話時的心思陡然變得敏感起來:“你故意的吧?就不能說點好話?這種情況能不能帶護衛?你不知道?”
“我把你放城南這麽久,哪次不是自己來的?我來過多少次了,沒一次出問題,你跟我說城南危險?不會說話可以閉嘴!”
她劈頭蓋臉地,一句接一句地叱著。
“今時不同往日。因著前些日子河間府,應天府的饑荒與時疫,流民無數,又天子於行宮聽取災民冤情,親令他們進京避難,故而這些人漸漸湧入京城,於城中四處流竄,而巡衛有限,生出了不少動蕩。”齊朔解釋。
“胡說,就算京畿戍衛不夠巡守,還有天子禁軍,怎麽人就不夠了?”韶聲不認同。
還有這些流民,他們流離失所是為什麽?還不是因為齊朔的父親齊之行。連皇上都為流民之困境而動容,這人不誠心贖罪也就算了,還指責別人的不是。他全家死得可一點都不冤!
這些話,韶聲並沒說。
她隻是放在心裏想想。說出來太缺德,還是別說了。
但她不會放棄責難,於是換了個理由:“說別人亂跑?你也不照照鏡子看看自己?身為本該處死的重犯,如今隨意離了我庇護你的院子,連容貌也不作遮掩,便在城南活動。你說巡衛有限,抓不住流民,抓你還不是簡簡單單!”
齊朔仍然心平氣和:“小姐不必擔心,我不會影響你的安危。我父既已伏法,此事便了了。若聖人不翻舊賬,便不會有人再追蹤此事。且流民如潮,朝廷中的列位大人,也不會對我一個尚未出仕,便已夭折的無名小卒感興趣的。”
他的語氣極為平靜,說到自己的父親時,仿佛一名旁觀者,在講述別人的故事。
韶聲仍然堅持自己:“你說流民在城南有危險,那意思就是劫持我的人是流民了?可我是跟著皇上一起去行宮的,皇上的聖旨都說了要賑災了,讓無家可歸的流民居於京郊,還設了施粥的善棚,他們可以安居樂業了啊,怎麽會無緣無故地劫持人?”
齊朔歎氣:“小姐久居華堂,卻不知如何賑得過來?齊家已盡折進去了。”
他以為自己很了不起?開口就是她不知,她不懂!
韶聲的火氣又上來了。
自己好心避著這人的傷疤,沒成想他還反拿它來教育她!
那她也不必客氣了!
“齊家之禍,乃咎由自取,不要怨怪別人!”
“好。”齊朔應。
他麵上的表情消失了。
齊朔這樣,讓韶聲又有些於心不忍了。
他總歸是從歹人手中救了自己,保住了自己的清白不說,還沒讓熟人知曉。
畢竟,無論她清白是否還在,讓熟人知道了她有這一遭,柳家二小姐的名聲便丟了,名聲丟了,她可能也活不成了。她長在柳府十幾年,她很清楚。
早該向齊朔道歉的。
可不知為何,對著齊朔,她優先想做的,永遠是任性地大吵大鬧。
——露出她隻敢在心裏幻想,從不敢現於人前的,驕縱蠻橫的一麵。
——她也是高門出身的大小姐呀!
於是,韶聲垂著頭,半晌才不好意思地開口:“對不起,我不該這樣說你。多謝你今日救命之恩。”
齊朔愣了一瞬。
他的目光緩緩地轉到她的臉上。
仍然麵無表情。
但眼睛慢慢地垂下了,濃密的睫毛投下一片陰影,遮蓋住晦暗不明的情緒:“當不得小姐的謝。”
韶聲弄不清楚,他到底是不是在嘲諷。隻好小心翼翼地追問:“你是不是還在生氣?是我不對,別生氣了。”
“沒有。小姐本不必做到如此。”齊朔的聲音放得很低。他低下頭,從袖子裏又掏出一方白帕,執起韶聲的手,細致地幫她擦淨手上不慎沾上的藥汁。
“那我就當你接受道歉了。”韶聲別別扭扭地又說,“不許再計較!”
其實,今日還有許多模糊不清之處,但韶聲一貫大意,並未察覺。
譬如:她被人當街抓走,關進附近不知哪裏的堂子裏,時間不長。
齊朔是如何發現的呢?
他又是從哪裏來的?
又譬如:她暈倒之前,聽見綁了她的歹人慌張對外間說:你們——是什麽人。
而齊朔隻有一人。
那麽,同他一道的還有旁人。會是誰呢?
不過,就算韶聲變得細心,她應當也不會在意。
或許是貴女們的通病,除了赴宴與打扮,什麽事情都不過心。
又或許是她覺得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是齊朔就是有本事,她無需憂愁,更無需詢問。
韶聲在醫館,隻是暫時歇腳。
她怕出門太久,家中生疑,自覺身上無恙,便翻身下了床。
急急拉著齊朔往城南的小院去。
走在路上,韶聲總想著,道歉是否足夠了?要不要為齊朔買些什麽,充作賠禮?
花了錢,顯得更鄭重,顯得她用了心。
買些什麽呢?
紙筆?書籍?
或是學子之間常會傳閱的邸抄?她見過家中兄弟買的。
這樣想著,韶聲便自然地開口問身旁的齊朔:“附近可有書肆?或是賣文房四寶的地方?”
齊朔:“城南沒有。最近的一家,要往西北邊去,離此處很有些距離,隻是可選之物不多,且較為簡陋。小姐若是急用,不嫌棄潦草,回去還有許多能用的。若是不急,不妨去城南最大的書局選購些價高者,用著也能順手些。”
韶聲又問:“那裏麵的書呢?都是什麽類型的?”
齊朔答:“蒙童開蒙,學子考試用的輔材,還有集著吉利話的小箋。”
韶聲顯然難以置信:“就這些?沒別的嗎?無論好壞,至少該有些話本賣吧?還有邸抄,這些都簡單易懂,並非什麽陽春白雪的東西,不需要多高深的學問。”
齊朔笑笑:“讀書人之居所,由錢財而非學識決定。城南的讀書人,大多囊中羞澀。這家書肆,開得離城南近,做的是貧窮學子的生意,當然會賣最要緊的幾樣。小姐所說的話本,乃是空餘時間的消遣,多是給資財更豐的人家解悶用。城南的書生真想要,便會到更大的書局自行挑選。話本均由各大書局自印,城南附近這家店,賣不出多少,當然不會進貨。而小姐所言之邸抄,更是隻有城西才有賣的了。其上雖都是與朝事民生相關的要緊消息,於進學有益,卻每旬一報。紙價昂貴,邸抄便是由活版印製,價格於普通學子而言,也實在是天價。”
“好吧。”韶聲聽他這樣一說,知道最近的書肆裏,並沒有她想買的東西。買這些東西來賠禮,也太敷衍了。
畢竟她用錢的時候,沒刻意避著他過。
唯一一次闊綽的時候,是得了母親的允許,用著柳府的名頭賒賬。
“喝藥,藥都快冷了。”齊朔仍然不答。
他拿起手邊的湯藥,將湯匙放在碗中,遞給韶聲。
這次他不喂了。
疏疏冷冷地端坐一旁,連端碗都隻是單手。
待韶聲的五指觸到碗壁,他便立刻將手收了回去,籠在袖子裏。
他能說什麽?
說他發現了,那個何公子是個騙子?除了家貧,什麽都是假的?他根本不在國子監讀書?隻是在京城四處打秋風,混日子?
不過是裝成清苦學生的樣子,哄騙韶聲這唯一的冤大頭?
還是說,直截了當地指出來,說如此拙劣的騙局,隻能哄騙到韶聲一人?給她牽線搭橋的堂妹,堂妹的友人,全都知道?
又或者說,她都給人送過書,甚至找到家裏來了,還不知道此人底細?
說了也聽不進。
那名騙子說什麽,她這蠢人便信什麽。心裏裝的全是那姓何的騙子。
讓她聽到這樣的消息,定要吵鬧,說憑空汙人清白,又白費自己許多口舌。
沒什麽好說的。
齊朔的麵色愈發冷淡,甚至不自知地,帶上了些罕見的煩躁。
韶聲長歎一聲:”不用擔心。我再不會與何公子見麵了。你既然聽見了我與他的對話,應當知道他生活窘迫,需要這些錢財,我已經開了口,短期內要為他籌一大筆。可能會委屈你這個月,再往後,便沒了這筆花銷,我卻仍然有月例可供你。“
她為何澤生而歎氣。
也在為金銀歎氣。要她能是柳韶言便好了,永遠不愁錢。
獨獨忘了考慮,她有與周靜的婚約在身,還這樣養著齊朔,之後若是當真嫁了過去,又該怎麽辦?
第20章
話說回二人之間。
韶聲講完這最後一句,也不求著齊朔能有什麽反應。
她端著藥,略抿了一抿,本意是試試溫度,溫度確實是不燙了,卻沒成想被苦得皺了眉。
但她也沒說什麽抱怨的話,噙著碗沿,灌下去一大口。
齊朔終於開了口:“要飴糖或者蜜餞壓一壓嗎?”
韶聲咽下嘴裏的苦藥,點點頭:“要。你去幫我拿,我喝完了吃。現在藥還沒喝完,吃完苦味壓下去,又喝藥,白吃了。”
她微張著嘴,想要把滿嘴的苦味向外散散,再喝下一口。
齊朔見狀,冷漠的樣子端不住了。
嘴角忍不住露出些嘲笑。
笑她——實在是滑稽又可憐。
“好。”他起身,背向韶聲,以袖掩麵,也不使喚醫館的藥童,親自走到外間去幫她要幾碟糖果子。
免得叫她看見自己笑,又亂發脾氣。
喝完了藥,韶聲嘴裏含著蜜餞,含混不清地抱怨:“這群賊人真是反了天了!京城地界,天子腳下,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強搶女子,不要命了嗎?!要是讓巡衛抓到了,不得好死!”
“這裏畢竟是城南,比不得貴人長居的城西,頗有些危險。小姐來時,應當謹慎些,多帶幾名護衛的。”齊朔說。
口中久久不散的苦味,使韶聲不太高興,聽話時的心思陡然變得敏感起來:“你故意的吧?就不能說點好話?這種情況能不能帶護衛?你不知道?”
“我把你放城南這麽久,哪次不是自己來的?我來過多少次了,沒一次出問題,你跟我說城南危險?不會說話可以閉嘴!”
她劈頭蓋臉地,一句接一句地叱著。
“今時不同往日。因著前些日子河間府,應天府的饑荒與時疫,流民無數,又天子於行宮聽取災民冤情,親令他們進京避難,故而這些人漸漸湧入京城,於城中四處流竄,而巡衛有限,生出了不少動蕩。”齊朔解釋。
“胡說,就算京畿戍衛不夠巡守,還有天子禁軍,怎麽人就不夠了?”韶聲不認同。
還有這些流民,他們流離失所是為什麽?還不是因為齊朔的父親齊之行。連皇上都為流民之困境而動容,這人不誠心贖罪也就算了,還指責別人的不是。他全家死得可一點都不冤!
這些話,韶聲並沒說。
她隻是放在心裏想想。說出來太缺德,還是別說了。
但她不會放棄責難,於是換了個理由:“說別人亂跑?你也不照照鏡子看看自己?身為本該處死的重犯,如今隨意離了我庇護你的院子,連容貌也不作遮掩,便在城南活動。你說巡衛有限,抓不住流民,抓你還不是簡簡單單!”
齊朔仍然心平氣和:“小姐不必擔心,我不會影響你的安危。我父既已伏法,此事便了了。若聖人不翻舊賬,便不會有人再追蹤此事。且流民如潮,朝廷中的列位大人,也不會對我一個尚未出仕,便已夭折的無名小卒感興趣的。”
他的語氣極為平靜,說到自己的父親時,仿佛一名旁觀者,在講述別人的故事。
韶聲仍然堅持自己:“你說流民在城南有危險,那意思就是劫持我的人是流民了?可我是跟著皇上一起去行宮的,皇上的聖旨都說了要賑災了,讓無家可歸的流民居於京郊,還設了施粥的善棚,他們可以安居樂業了啊,怎麽會無緣無故地劫持人?”
齊朔歎氣:“小姐久居華堂,卻不知如何賑得過來?齊家已盡折進去了。”
他以為自己很了不起?開口就是她不知,她不懂!
韶聲的火氣又上來了。
自己好心避著這人的傷疤,沒成想他還反拿它來教育她!
那她也不必客氣了!
“齊家之禍,乃咎由自取,不要怨怪別人!”
“好。”齊朔應。
他麵上的表情消失了。
齊朔這樣,讓韶聲又有些於心不忍了。
他總歸是從歹人手中救了自己,保住了自己的清白不說,還沒讓熟人知曉。
畢竟,無論她清白是否還在,讓熟人知道了她有這一遭,柳家二小姐的名聲便丟了,名聲丟了,她可能也活不成了。她長在柳府十幾年,她很清楚。
早該向齊朔道歉的。
可不知為何,對著齊朔,她優先想做的,永遠是任性地大吵大鬧。
——露出她隻敢在心裏幻想,從不敢現於人前的,驕縱蠻橫的一麵。
——她也是高門出身的大小姐呀!
於是,韶聲垂著頭,半晌才不好意思地開口:“對不起,我不該這樣說你。多謝你今日救命之恩。”
齊朔愣了一瞬。
他的目光緩緩地轉到她的臉上。
仍然麵無表情。
但眼睛慢慢地垂下了,濃密的睫毛投下一片陰影,遮蓋住晦暗不明的情緒:“當不得小姐的謝。”
韶聲弄不清楚,他到底是不是在嘲諷。隻好小心翼翼地追問:“你是不是還在生氣?是我不對,別生氣了。”
“沒有。小姐本不必做到如此。”齊朔的聲音放得很低。他低下頭,從袖子裏又掏出一方白帕,執起韶聲的手,細致地幫她擦淨手上不慎沾上的藥汁。
“那我就當你接受道歉了。”韶聲別別扭扭地又說,“不許再計較!”
其實,今日還有許多模糊不清之處,但韶聲一貫大意,並未察覺。
譬如:她被人當街抓走,關進附近不知哪裏的堂子裏,時間不長。
齊朔是如何發現的呢?
他又是從哪裏來的?
又譬如:她暈倒之前,聽見綁了她的歹人慌張對外間說:你們——是什麽人。
而齊朔隻有一人。
那麽,同他一道的還有旁人。會是誰呢?
不過,就算韶聲變得細心,她應當也不會在意。
或許是貴女們的通病,除了赴宴與打扮,什麽事情都不過心。
又或許是她覺得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是齊朔就是有本事,她無需憂愁,更無需詢問。
韶聲在醫館,隻是暫時歇腳。
她怕出門太久,家中生疑,自覺身上無恙,便翻身下了床。
急急拉著齊朔往城南的小院去。
走在路上,韶聲總想著,道歉是否足夠了?要不要為齊朔買些什麽,充作賠禮?
花了錢,顯得更鄭重,顯得她用了心。
買些什麽呢?
紙筆?書籍?
或是學子之間常會傳閱的邸抄?她見過家中兄弟買的。
這樣想著,韶聲便自然地開口問身旁的齊朔:“附近可有書肆?或是賣文房四寶的地方?”
齊朔:“城南沒有。最近的一家,要往西北邊去,離此處很有些距離,隻是可選之物不多,且較為簡陋。小姐若是急用,不嫌棄潦草,回去還有許多能用的。若是不急,不妨去城南最大的書局選購些價高者,用著也能順手些。”
韶聲又問:“那裏麵的書呢?都是什麽類型的?”
齊朔答:“蒙童開蒙,學子考試用的輔材,還有集著吉利話的小箋。”
韶聲顯然難以置信:“就這些?沒別的嗎?無論好壞,至少該有些話本賣吧?還有邸抄,這些都簡單易懂,並非什麽陽春白雪的東西,不需要多高深的學問。”
齊朔笑笑:“讀書人之居所,由錢財而非學識決定。城南的讀書人,大多囊中羞澀。這家書肆,開得離城南近,做的是貧窮學子的生意,當然會賣最要緊的幾樣。小姐所說的話本,乃是空餘時間的消遣,多是給資財更豐的人家解悶用。城南的書生真想要,便會到更大的書局自行挑選。話本均由各大書局自印,城南附近這家店,賣不出多少,當然不會進貨。而小姐所言之邸抄,更是隻有城西才有賣的了。其上雖都是與朝事民生相關的要緊消息,於進學有益,卻每旬一報。紙價昂貴,邸抄便是由活版印製,價格於普通學子而言,也實在是天價。”
“好吧。”韶聲聽他這樣一說,知道最近的書肆裏,並沒有她想買的東西。買這些東西來賠禮,也太敷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