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朔依言放下了她。
韶聲向後退了一大步,站在地上踏實的感覺,讓她覺得底氣又回來了。
“那些孩子……太嚇人了。幹嘛要搶,我都說了會有的……好像狼一樣……”韶聲撫摸著胸口,這時終於想起後怕。
“見到肉便一哄而上,哪裏是狼,不過是群餓極了的鬣狗。”齊朔回。
他的話讓韶聲聽著不舒服:”你怎麽能這麽說?怎麽能把這些孩子說成狗?他們隻是太窮了,太可憐了,應該是很久沒吃飽了,所以才不得已那麽做的!“
“人不如狗。”齊朔惜字如金。
“你說什麽?”韶聲已經不是不舒服,而是被他冷血無情的反應惹惱了,提高聲音反問。
”狗餓了會吃人,更何況人。“齊朔突然湊到她耳邊,壓低了聲音,”你說,若是我把你送回去,猜猜他們會不會,把可憐的聲聲小姐吃了?“
”啊!“他突然的動作著實嚇了韶聲一跳,使她小聲驚叫著縮起了脖子,”幹嘛突然嚇唬人!“
”你以為我在開玩笑?”
“我說了,人不如狗。”齊朔移開了臉,“城中動蕩,小姐今日已親曆兩次。千萬記得注意安全,不要亂跑。“
韶聲抬頭看他。
他隻有一雙眼睛,避也不避地盯著她瞧,臉上沒有任何表情。
不僅沒有韶聲預想中惡作劇得逞後,陰陽怪氣的嘲諷神色,連他習慣的假笑都沒有。
他立在那裏,就仿佛一尊神像,原先糊在身上的,拙劣的泥胎彩漆因年歲久遠,邊角出現破損。
從破損的一角裏,微微露出了卸去一切後,真正的浩然威勢。
”好、好吧。“韶聲的聲氣,不知不覺地弱了下去,”你在醫館說過,我已經知道了。“
二人便如此到了城南的宅院。
紫瑛與張大,早早站在韶聲馬車旁候著了。
紫瑛的眼下還有哭過未消去的紅腫。
她朝著韶聲的方向,小跑過來,對著齊朔福身,聲音裏是掩不住的激動:“多謝元貞公子,多謝元貞公子救命之恩!”
韶聲雖遭逢同樣的險境,此時卻頗有大家風範,鎮定地拍拍紫瑛的手:“好了,事情既已有驚無險地過去,便不要想太多。”
說完,她又轉頭看向身旁的齊朔:“你不要忘了抄經贖罪!”
雖經過了路上乞兒的插曲,她卻仍未忘記齊朔不敬佛祖的過錯。
交代完抄經之事,她這才上了馬車,帶著紫瑛與張大,一起向柳府去了。
韶聲走後,齊朔卻沒閑著。
他支開元寶,讓他去廚房催飯,說自己有些事出門。若是飯好了還沒回,便放在火上熱著,等他回來一道用。
說完,則從後門出了院子。
元寶乖覺地點頭:“是,公子!”
也不問為什麽。
院外有幾位粗布短打的強壯漢子,腰間皆佩樸刀。看上去已等候齊朔多時了。
見他出了門,領頭的漢子連忙迎上來,抱拳行禮,言語間十分恭敬:“元先生,我們已經按照吩咐,將人綁了起來。”
這漢子與其餘人不同,身量不高,但形容卻精瘦靈巧。
“辛苦吳兄,也辛苦諸位了。”齊朔斯斯文文地回以一禮,周身皆繞著一種令人親近的氣質,一點架子也無,“之後還要麻煩吳兄,繼續盯著禮部侍中柳家,尤其是柳家二小姐。若有異動,便同今天一樣報與我,不必經過元寶。”
他口中的吳兄,便是這名矮小精悍的領頭漢子。姓吳名移。
行完禮,齊朔從袖子裏掏出一把銅板,往每位漢子的手中都塞了幾枚:“元貞囊中羞澀,隻得這些銅板,若各位大哥不嫌,可拿去沽酒喝。”
齊朔嘴上說著錢不多,但每人所得,都不算是小數目,切四兩牛肉就半斤酒,是綽綽有餘。
漢子們當然連聲稱謝:”元先生太客氣了!“
收了銅板,吳移又開口問:“先生之後打算怎麽做?”
“勞煩諸位,先帶我去看看他吧。”齊朔答。
“好,先生請。”吳移揖身伸手,請齊朔先行。
幾人皆揀著僻靜的小路走,避開人。
曲曲繞繞幾番,終於到了城邊一座廢棄的荒宅。
荒宅門口,另有幾名壯漢守著。
齊朔撣撣袍子上的灰塵,跨過門檻,領頭進了門。
——裏麵五花大綁地扔著一名年輕男子。他的手腳皆被粗麻繩牢牢捆著,動彈不得,頭上套著麻袋,不叫他眼睛能看見;嘴巴裏也塞著麻布,不叫他發出一點聲音。
雖在如此情狀下,看不清臉,但仍不難辨認出,此人竟是韶聲心心念念的何澤生!
齊朔靜靜地立著,歪著頭,細細地上下打量著他。
“把他送回去盯著。過幾天會有人送他一筆不菲之財。取了財,便照原計劃行事。”齊朔背向著同來的漢子,吩咐道。
他動也未動,連眼珠子也不動。
宛若一尊白玉像。
日光透過衰朽的門窗照進來,照在他身上,仿佛將這間布滿塵土的破屋,都映得光彩了起來。
若是韶聲能在,估計又要紅著臉不敢直視,或是情緒上頭,斥他花枝招展,不知演給誰看。
“是,元先生。”漢子們順從地對著他的背影行禮。
“唔唔唔!”
地上的何澤生聽見有人聲,突然猛烈地彈跳掙動起來。
他的脖子掙得通紅,青筋突起,一鼓一鼓地跳動,將地上的灰塵、蛛網、木屑,蹭了滿身。
齊朔視若無睹。
他轉過身問:“還有別的事嗎?”
頭領回:“沒了。”
齊朔頷首:“好。之後幾日,勞煩大家。若是有什麽難處,可在老地方做暗記,元寶會定時去幫忙的。”
交代完,他又同方才在家門口一般,將銅板親手交給了守在門口的幾位,用的也是同樣的話術。
“元某這便告辭了。”
“別忘記了,替我將準備好的禮物,拿給宋頭領。“
”便說元弟近日瑣事纏身,與宋哥哥見得少了,請哥哥見諒。送上薄禮,不成敬意,來日定會提上好酒,登門賠罪。”
齊朔留下話,施施然離開了這座荒宅。
這裏的宋頭領,是新來京城的流民首領宋士光。
他竟不知是在何時,與宋士光,有了能稱兄道弟的交情。
“能為元先生效力,是我等的榮幸。”漢子們的回話,意外的整齊。
第22章
反觀韶聲這邊,境況卻不大好。
她從自己的首飾中翻找,發現數量雖多,但大都是樣子好看,工藝精巧。與當時那套當去給齊朔用的金紅首飾不同,剩下的這些,雖也出於名家之手,但因料子的緣故,並未想象中的值錢。
紫瑛悄悄拿了些去當鋪打聽,掌櫃的隻說:“這裏頭的金銀首飾,小的用手大略掂量過,都是極輕的。我們收時,也會考慮重量的。”
韶聲得知,毫無辦法。
“那你多拿些去當,我把首飾櫃的鑰匙給你。”她這樣吩咐紫瑛。
好不容易湊齊了銀錢,將東西送予何澤生的時候尚算順利。
不過,到了第二日,家中卻變了天。
起因是韶言在柳老夫人麵前湊趣。
無意中提起韶聲的婚事。
“二姐姐當真要嫁給那位周大人?”韶言親親熱熱地倚靠在柳老夫人的懷裏。
身旁的侍女打扇的打扇,奉茶的奉茶。
一派祖孫和樂,頤享天倫的融融氣氛。
老夫人本來手執一串紫檀的念珠,一顆一顆撥著,在心中誦經,被她這樣一鬧,心裏的佛號亂了,索性將佛珠掛回手腕上。
她慈愛地拍拍韶言的手:“當真,婚姻大事,怎麽做得了假?”
“那我不讓二姐姐嫁人,我不舍得她,想讓她陪陪我,等我定下來了,同我一起嫁!”韶言撒嬌。
“傻孩子,別胡鬧。”老夫人似嗔似怪地點點她的額頭。
“可是,那個周大人年紀太大了,她配不上二姐姐!怎麽也要年輕英俊的郎君,才配得上!”韶言說。
“又說什麽瞎話呢。周大人身居要職,一表人才,說起來還是你二姐高攀。且婚約已定,哪裏能輕易反悔。”老夫人幫她梳攏額前的碎發。
“婚約定了,便是一定要嫁嗎?”韶言問。
“當然。”老夫人回,“我柳家人重諾。既已許下婚約,便不會反悔。”
韶言突然支起身子,從老夫人懷裏起來。
她垂下頭,猶猶豫豫地問:“我想和老祖宗說些悄悄話,可以讓人都出去嗎?”
老夫人見她突然如此,也起了好奇心,乖孫女的要求,自然無有不應:“你們都下去。”
侍女們魚貫而退。
等最後一人掀開紗簾退下後,韶言站起身,走到老夫人麵前,伏地而跪。
“祖母恕罪!”她說,“韶言不該隱瞞!我從禮部方尚書家的公子處得知,二姐姐與一位何姓公子交往密切。那何公子年輕英俊,我想著會比周大人更合適,便想來跟祖母說說……”
“是韶言自私,隻顧著姐妹情誼,卻不顧柳家聲名!”她叩首於地,語氣誠惶誠恐。
韶聲向後退了一大步,站在地上踏實的感覺,讓她覺得底氣又回來了。
“那些孩子……太嚇人了。幹嘛要搶,我都說了會有的……好像狼一樣……”韶聲撫摸著胸口,這時終於想起後怕。
“見到肉便一哄而上,哪裏是狼,不過是群餓極了的鬣狗。”齊朔回。
他的話讓韶聲聽著不舒服:”你怎麽能這麽說?怎麽能把這些孩子說成狗?他們隻是太窮了,太可憐了,應該是很久沒吃飽了,所以才不得已那麽做的!“
“人不如狗。”齊朔惜字如金。
“你說什麽?”韶聲已經不是不舒服,而是被他冷血無情的反應惹惱了,提高聲音反問。
”狗餓了會吃人,更何況人。“齊朔突然湊到她耳邊,壓低了聲音,”你說,若是我把你送回去,猜猜他們會不會,把可憐的聲聲小姐吃了?“
”啊!“他突然的動作著實嚇了韶聲一跳,使她小聲驚叫著縮起了脖子,”幹嘛突然嚇唬人!“
”你以為我在開玩笑?”
“我說了,人不如狗。”齊朔移開了臉,“城中動蕩,小姐今日已親曆兩次。千萬記得注意安全,不要亂跑。“
韶聲抬頭看他。
他隻有一雙眼睛,避也不避地盯著她瞧,臉上沒有任何表情。
不僅沒有韶聲預想中惡作劇得逞後,陰陽怪氣的嘲諷神色,連他習慣的假笑都沒有。
他立在那裏,就仿佛一尊神像,原先糊在身上的,拙劣的泥胎彩漆因年歲久遠,邊角出現破損。
從破損的一角裏,微微露出了卸去一切後,真正的浩然威勢。
”好、好吧。“韶聲的聲氣,不知不覺地弱了下去,”你在醫館說過,我已經知道了。“
二人便如此到了城南的宅院。
紫瑛與張大,早早站在韶聲馬車旁候著了。
紫瑛的眼下還有哭過未消去的紅腫。
她朝著韶聲的方向,小跑過來,對著齊朔福身,聲音裏是掩不住的激動:“多謝元貞公子,多謝元貞公子救命之恩!”
韶聲雖遭逢同樣的險境,此時卻頗有大家風範,鎮定地拍拍紫瑛的手:“好了,事情既已有驚無險地過去,便不要想太多。”
說完,她又轉頭看向身旁的齊朔:“你不要忘了抄經贖罪!”
雖經過了路上乞兒的插曲,她卻仍未忘記齊朔不敬佛祖的過錯。
交代完抄經之事,她這才上了馬車,帶著紫瑛與張大,一起向柳府去了。
韶聲走後,齊朔卻沒閑著。
他支開元寶,讓他去廚房催飯,說自己有些事出門。若是飯好了還沒回,便放在火上熱著,等他回來一道用。
說完,則從後門出了院子。
元寶乖覺地點頭:“是,公子!”
也不問為什麽。
院外有幾位粗布短打的強壯漢子,腰間皆佩樸刀。看上去已等候齊朔多時了。
見他出了門,領頭的漢子連忙迎上來,抱拳行禮,言語間十分恭敬:“元先生,我們已經按照吩咐,將人綁了起來。”
這漢子與其餘人不同,身量不高,但形容卻精瘦靈巧。
“辛苦吳兄,也辛苦諸位了。”齊朔斯斯文文地回以一禮,周身皆繞著一種令人親近的氣質,一點架子也無,“之後還要麻煩吳兄,繼續盯著禮部侍中柳家,尤其是柳家二小姐。若有異動,便同今天一樣報與我,不必經過元寶。”
他口中的吳兄,便是這名矮小精悍的領頭漢子。姓吳名移。
行完禮,齊朔從袖子裏掏出一把銅板,往每位漢子的手中都塞了幾枚:“元貞囊中羞澀,隻得這些銅板,若各位大哥不嫌,可拿去沽酒喝。”
齊朔嘴上說著錢不多,但每人所得,都不算是小數目,切四兩牛肉就半斤酒,是綽綽有餘。
漢子們當然連聲稱謝:”元先生太客氣了!“
收了銅板,吳移又開口問:“先生之後打算怎麽做?”
“勞煩諸位,先帶我去看看他吧。”齊朔答。
“好,先生請。”吳移揖身伸手,請齊朔先行。
幾人皆揀著僻靜的小路走,避開人。
曲曲繞繞幾番,終於到了城邊一座廢棄的荒宅。
荒宅門口,另有幾名壯漢守著。
齊朔撣撣袍子上的灰塵,跨過門檻,領頭進了門。
——裏麵五花大綁地扔著一名年輕男子。他的手腳皆被粗麻繩牢牢捆著,動彈不得,頭上套著麻袋,不叫他眼睛能看見;嘴巴裏也塞著麻布,不叫他發出一點聲音。
雖在如此情狀下,看不清臉,但仍不難辨認出,此人竟是韶聲心心念念的何澤生!
齊朔靜靜地立著,歪著頭,細細地上下打量著他。
“把他送回去盯著。過幾天會有人送他一筆不菲之財。取了財,便照原計劃行事。”齊朔背向著同來的漢子,吩咐道。
他動也未動,連眼珠子也不動。
宛若一尊白玉像。
日光透過衰朽的門窗照進來,照在他身上,仿佛將這間布滿塵土的破屋,都映得光彩了起來。
若是韶聲能在,估計又要紅著臉不敢直視,或是情緒上頭,斥他花枝招展,不知演給誰看。
“是,元先生。”漢子們順從地對著他的背影行禮。
“唔唔唔!”
地上的何澤生聽見有人聲,突然猛烈地彈跳掙動起來。
他的脖子掙得通紅,青筋突起,一鼓一鼓地跳動,將地上的灰塵、蛛網、木屑,蹭了滿身。
齊朔視若無睹。
他轉過身問:“還有別的事嗎?”
頭領回:“沒了。”
齊朔頷首:“好。之後幾日,勞煩大家。若是有什麽難處,可在老地方做暗記,元寶會定時去幫忙的。”
交代完,他又同方才在家門口一般,將銅板親手交給了守在門口的幾位,用的也是同樣的話術。
“元某這便告辭了。”
“別忘記了,替我將準備好的禮物,拿給宋頭領。“
”便說元弟近日瑣事纏身,與宋哥哥見得少了,請哥哥見諒。送上薄禮,不成敬意,來日定會提上好酒,登門賠罪。”
齊朔留下話,施施然離開了這座荒宅。
這裏的宋頭領,是新來京城的流民首領宋士光。
他竟不知是在何時,與宋士光,有了能稱兄道弟的交情。
“能為元先生效力,是我等的榮幸。”漢子們的回話,意外的整齊。
第22章
反觀韶聲這邊,境況卻不大好。
她從自己的首飾中翻找,發現數量雖多,但大都是樣子好看,工藝精巧。與當時那套當去給齊朔用的金紅首飾不同,剩下的這些,雖也出於名家之手,但因料子的緣故,並未想象中的值錢。
紫瑛悄悄拿了些去當鋪打聽,掌櫃的隻說:“這裏頭的金銀首飾,小的用手大略掂量過,都是極輕的。我們收時,也會考慮重量的。”
韶聲得知,毫無辦法。
“那你多拿些去當,我把首飾櫃的鑰匙給你。”她這樣吩咐紫瑛。
好不容易湊齊了銀錢,將東西送予何澤生的時候尚算順利。
不過,到了第二日,家中卻變了天。
起因是韶言在柳老夫人麵前湊趣。
無意中提起韶聲的婚事。
“二姐姐當真要嫁給那位周大人?”韶言親親熱熱地倚靠在柳老夫人的懷裏。
身旁的侍女打扇的打扇,奉茶的奉茶。
一派祖孫和樂,頤享天倫的融融氣氛。
老夫人本來手執一串紫檀的念珠,一顆一顆撥著,在心中誦經,被她這樣一鬧,心裏的佛號亂了,索性將佛珠掛回手腕上。
她慈愛地拍拍韶言的手:“當真,婚姻大事,怎麽做得了假?”
“那我不讓二姐姐嫁人,我不舍得她,想讓她陪陪我,等我定下來了,同我一起嫁!”韶言撒嬌。
“傻孩子,別胡鬧。”老夫人似嗔似怪地點點她的額頭。
“可是,那個周大人年紀太大了,她配不上二姐姐!怎麽也要年輕英俊的郎君,才配得上!”韶言說。
“又說什麽瞎話呢。周大人身居要職,一表人才,說起來還是你二姐高攀。且婚約已定,哪裏能輕易反悔。”老夫人幫她梳攏額前的碎發。
“婚約定了,便是一定要嫁嗎?”韶言問。
“當然。”老夫人回,“我柳家人重諾。既已許下婚約,便不會反悔。”
韶言突然支起身子,從老夫人懷裏起來。
她垂下頭,猶猶豫豫地問:“我想和老祖宗說些悄悄話,可以讓人都出去嗎?”
老夫人見她突然如此,也起了好奇心,乖孫女的要求,自然無有不應:“你們都下去。”
侍女們魚貫而退。
等最後一人掀開紗簾退下後,韶言站起身,走到老夫人麵前,伏地而跪。
“祖母恕罪!”她說,“韶言不該隱瞞!我從禮部方尚書家的公子處得知,二姐姐與一位何姓公子交往密切。那何公子年輕英俊,我想著會比周大人更合適,便想來跟祖母說說……”
“是韶言自私,隻顧著姐妹情誼,卻不顧柳家聲名!”她叩首於地,語氣誠惶誠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