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死了,何用與我說?”


    話語簡短直白,字跡潦草。


    也不能說是潦草。


    是筆杆握不穩,總要細細地抖,走筆滯澀,連筆鋒都有些收不住。


    蒙童尚且不會如此。


    寫完,他不滿意,將紙撕去,另提了一張新紙。


    等到手不抖了,才又慎重落下五個字:人死如燈滅。


    不知是墨沾得多,還是力氣用得大,紙背被洇得隻剩薄薄一層,透如蟬翼。


    他看上去是不追究了。


    第86章


    平豐七年。


    距今上改元更始,定國號為成,登基已經七年了。


    南朝的舊都祿城早已恢複了往日的繁榮。


    城中的槐花巷住著一位劉大娘。


    劉大娘是個寡婦,獨身帶著個七歲的兒子。


    她是在平豐年初時搬來的。


    那時她病重昏迷,她兄長派人將她送到這裏養病。


    等她醒來不久,便顯了懷。


    隻是那位送她來的人,來時匆匆,走時也匆匆,並沒留下很多錢財。


    街坊鄰居見劉大娘懷著孩子,又囊中羞澀,幫她張羅了一個繡坊的活計。


    劉大娘的繡活不算頂好,但也算得上工整,便在這間繡坊一直做了下去,養活她和她的孩子。


    一晃就是六七年。


    劉大娘其實看上去年紀並不大。


    她個子嬌小,甚至算得上是個南方難見的白腴美婦。


    至於為何人都叫她大娘,尊她為長輩,全因她身上背著一條人命。


    剛搬來時,她對人們說自己姓劉,丈夫參軍早亡,大家便叫她劉寡婦。


    她性子孤僻,不太與人來往,也不太願意說話。


    街上有一臭名昭著的潑皮,知道她獨身一人,還懷著孩子,又不和人打交道,便以為她懦弱,起了欺軟怕硬的歹心。


    白日登門騷擾,劉寡婦不理他,他就更覺得她好欺負,入夜裏便欲行不軌之事。


    可令他不曾想到的是,劉寡婦並不是好欺負的人。


    她睡覺淺,被半夜翻牆而入的歹徒吵醒,二話不說,從廚房抄起菜刀,追著人就砍。


    那時,她還挺著大肚子,行動不便,砍法卻不要命,見著人影便揮刀,刀拿得極穩,絲毫不見害怕。


    披頭散發的樣子,在微弱的燭火下,活似從地獄裏爬出來的羅刹,將家裏院子的門一拴,手起刀落,一刀便紮在了那潑皮的腹部,刀還在他身子裏轉了兩轉,腸子隨著刀子一起流了出來。


    潑皮捂著傷口滿地打滾,還不忘嘴硬地痛嚎:“死賤人,臭婊子,你等著,老子一定搞死你!”


    劉寡婦垂下眼睛不理他,可手上的動作卻不停。


    一刀又一刀,潑皮的掙紮聲越來越小,直到最後被紮成了個刺蝟。


    血咕嚕咕嚕地從刀紮出來的窟窿裏冒,劉寡婦卻像沒看見,無動於衷。


    她好像對自己命並不在乎,也絲毫不擔心別人報複。


    一夜之間,整個槐花巷都知道了劉寡婦的威名,再也無人小瞧她。


    劉大娘的名字便是這樣傳開來的。


    不過,好在當時南地的朝廷將將覆滅,成朝新君還未登基,縣君都自顧不暇,自然也沒人理會一個小小的潑皮之死。


    且劉大娘也不是毫無準備,後來的縣君上任,潑皮的家人鳴冤,她便散盡自己的大部分錢財,才得以全身而退。


    故而,她才早早需要繡坊的活計糊口。


    不過坊間也有傳聞,說這劉大娘的兄長與縣君有舊,所以放過了她。


    劉大娘今日向繡坊告假半日。


    她要去銀匠鋪裏取她訂好的長命鎖。


    長命鎖是要送侄子的生辰賀禮。她兄長如今帶著侄子居住在如今的京城,中都。


    這是她為侄子準備的第一份禮物。


    也是她來到祿城後,第一次聯係兄長。


    她是已死之人,兄長冒了極大的風險救她一名。按理說,她這輩子都不該聯係他的,但事急從權,她有不得不聯係的理由。


    她的孩子到了念書的年紀,但她現在沒錢讓他念書。


    況且,距她的死亡已經過去了七年,風頭說不準過去了。


    取好了長命鎖,劉大娘又去街上算命先生的攤子上借了筆墨,自己動手寫了一封信。


    信上隻有寥寥數言。


    兄長親啟:賀侄兒七歲生辰,略備薄禮,不成敬意。甥年歲見長,然餘力有不逮,弗能延請開蒙之師,兄可有閑餘書冊借餘一觀?恭頌秋安。妹韶聲盼複。


    算命先生驚訝地看著她,這位有名的劉大娘,竟然還能讀書識字!


    劉大娘,或者說柳韶聲,發現了算命先生打量的目光,但她視而不見。


    沉默地寫完,沉默地付錢,又沉默地離開。


    像一隻遊魂。


    沒有人氣。


    算命先生想到她的名聲,忍不住不住背後發涼。


    韶聲如今租住在一間小雜院裏。


    前麵說過,她用盡錢財去擺平身上的命案,故而把來時落腳的院子也賤賣了。


    便隻能與人合住,她住在西廂房。


    這是她這輩子過得最拮據的時候,但真適應了之後,也沒什麽,並不覺如何辛苦。


    “今日我跟藥鋪的掌櫃說好了,他答應收你做個小夥計,去學算賬識字。終於不用在我麵前呆著了,礙眼。”韶聲從外麵進來,“砰”地將懷裏的長命鎖和信件放在一旁,對著屋內說。


    聲音又冷又硬,全是不耐煩。


    “知道了,娘。我會聽掌櫃的話。”稚嫩的童聲回。


    說話的小男孩從屋裏出來,邁著短腿來迎接母親。


    他才七歲,說話卻有種與年齡不符的沉穩。


    當年韶聲因謀算方必行事敗,本該被灌了毒酒上路。


    結果兄長柳鏡池不忍她喪命,冒著風險將毒酒換成假死藥,瞞天過海,將她偷偷保了下來,叫親信護送,隱姓埋名送入祿城。


    那假死藥藥效頗為厲害,等她人到了祿城,人還一直昏迷不醒。


    護送她來的那名親信送她去看大夫,昏迷倒還好,隻是因為路上艱苦,血氣不足,而真正的問題卻肚子裏的禍患。


    ——韶聲已有兩月餘的身孕。


    她決定把孩子留下來。


    這便是韶聲孩子的來曆。


    孩子被養得很漂亮,身上的衣物雖不是什麽名貴的料子,但也十分整潔好看。


    與韶聲如今渾渾噩噩,淪為街坊口中“大娘”的憔悴落魄樣子,沒有絲毫關係。


    雪白的膚色,肉乎乎的身子隨了母親,衝淡了幾分少年老成的氣質。


    而臉上的五官,眼睛鼻子嘴巴,卻與韶聲全然不同。還未長開,便隱隱有種鋒利的美麗。


    韶聲看向她的親兒子。


    心裏的煩躁更甚。


    怎麽回話的?怎麽聽著不情不願的?是在嫌她笨?


    她是這小子的親娘,吃過的鹽比他吃過的飯多,他一個黃口小兒,怎麽敢嫌她?


    她最討厭這樣的人。


    煩躁有累積成怒火的趨勢。


    對著孩子莫名其妙生出火氣,這是她為數不多還有人氣的時候。


    “娘今日是太累了嗎?我給娘倒杯茶吧。”孩子看出了韶聲的不耐,但並不畏懼,反而坦蕩地直視母親的眼睛。


    韶聲低頭揉了揉額角,不和他對視,把即將要出口的火氣硬憋了回去。


    “不用。”她揮手。


    她知道不能遷怒孩子。


    但她就是忍不住。


    第二日。


    韶聲起了個大早,帶著兒子候在藥鋪門口,等著東家來收人。


    “劉知省,等下嘴甜一點,聽到了嗎?”韶聲不放心地教訓道。


    知省是韶聲為兒子取的名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響空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鹿水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鹿水靈並收藏響空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