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鈺庭目光倏爾一收,連同拍向肩膀以作鼓勵的手也在空中一滯,然而下一息仍然飽含殷切地落在了張沐的肩上。他語重心長道:“中書淩雲之威,誰能不懼於懷?世家尾大之勢,誰能不猶於心?我等愚鈍,尚不藏拙而外露。浣之穎慧,何必守玉而自珍?雖然身為寒門,積累微薄,但既為丈夫,生淩長風,死留馨骨,前路所恃,非家世資財,乃是碧血丹心!”
魏鈺庭深吸一口氣,慨然道:“今日之事,我等必然不能全身而退。但若能以一腔熱血,激眾人以憤慨,醒東朝之耳目,他日清平盛世,青簡史筆,必然有我!”
話音甫落,四周迎合之聲,慷慨激昂之言,此起彼伏。自然,周圍也有乏於迎合冷眼旁觀之人,但魏鈺庭這一番說辭,並非是說給這部分人聽的,而是說給需要聽、並且希望聽到這些話語的大多數。
普羅大眾能夠接收到的東西,永遠都是流於形式,浮於表麵。道理迂折,需要曆世的冷眼與獨立的思考,噙口含心,靜坐體悟。而能夠高呼於明堂,反響於世間的,永遠都是口號。
看到張沐由消沉之態轉為振奮,甚至比先前更加慷慨激昂,魏鈺庭微微背過身,不自覺地笑了笑。
西偏殿內,王謐、王濟並彭通等人與陸昭也在商議後序對策,殿外亦有柳匡如、衛漸等人負責奔走造勢,聯絡行台各家。
王謐甚至親自派人送信,給尚在蕭關附近駐紮的陸歸送去親筆信,讓其派班劍入玉京宮護衛其妹,簡直要把“怕太子與寒門狗急跳牆”幾個字寫在臉上。
而王濟的手段則更直接,尚書台百官不必歸屬衙聽事,將上午議論事項條目逐一謄抄,隱去部分言論,一旦魏鈺庭再有動作,直接發往各州刺史府。同時還命領部曲前來參戰的王叡在金城南的山隘駐紮,彭通又調來自己的連襟牛儲開回故關,一旦魏鈺庭有所動作,至少保證隴右以及益州糧道與歸途不斷。
陸昭並不阻止這些人看上去大逆不道的動作。以太子一方來看,此次商議秦州分州,就是對西北世族的一次摸底,同樣也是對自己的一次摸底。看看世家能聯合到那種程度上,聯合的過程中是否能看出一些利益衝突與端倪,以便之後利用。這些其實也是陸昭需要看到的。
更重要的是,這些世家雖然與陸家在利益上捆綁在了一塊,但尚不算穩固,此時還急需一個投名狀。而政治上最好的投名狀就是大家一起幹一件悖逆罔上的壞事。眼下這個時機,最好。
“新平郡乃秦州要膂。”彭通熟悉軍事,對於隴右山川地形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此時在殿內來回踱步,可見其內心焦急,“其下通京畿三輔,西南與散關及天水等地遙相呼應,若先失此地,魏鈺庭必會在設定州界上做文章,把所有隴道攔腰截斷。”
“彭刺史放心。”陸昭起身安慰道,“新平郡自有辦法拿下,隻是還需諸位助力。”
“中書令但講無妨。”此時眾人紛紛圍了過來,方才那麽險的局勢,陸昭都給穩住了,對於陸昭的諸多手段,也是頗為歎服。
陸昭先望向王謐道:“子靜雖任大銓選,卻也是太子太保。稍□□議,我會先與魏鈺庭商討新平劃界之事。若魏鈺庭等一力要割新平,子靜務必以少保之尊位,力求請行台歸都後,皇帝親自定奪。”
“但憑中書吩咐。”王謐應下。
陸昭旋即又對彭通道:“先前我等以威勢暫逼魏鈺庭等妥協,此時他們士氣低迷,魏鈺庭必會再發振奮之辭。旁人尚可不必擔心,那個張沐卻要格外留意。此人若有過激之舉,必會觸怒各方,倔起來隻怕連太子都要棘手。屆時要請彭刺史盡快出麵將他保下,哪怕任一地方文吏也可。”
魏鈺庭利用這個年輕人的熱血沸騰與不諳世事,讓他在刀尖上舔血衝鋒。此時張沐或許身在迷局,但若過幾年,必會意識到今日的愚蠢與對方深險的用心。
現在,魏鈺庭必會把張沐推向最高,豎起一個寒門進取的標杆,張沐會成為寒門中最矚目的一個焦點。一旦這個焦點發自內心地倒戈向了世家一方,那麽幾年之內,魏鈺庭所領導的寒門之怕沒有任何凝聚之力了。
王濟笑了笑:“中書令運籌帷幄,不知在下能為中書令做些什麽?”先前陸昭庭議拉了他一把,王濟此時也有投桃報李之心。
陸昭神色頗為輕鬆道:“尚書令安坐總領百官,齊聚一心,就是世家的定海神針。”
當一群在關鍵崗位上任職的人全都反對一件事的時候,即便這件事情應該做,也需要考慮整體大局。
王濟亦微笑頷首。
此時殿外小侍回話:“中書,彭女史在殿外,說有要事稟明中書。”
第202章 衣帶
彭耽書來時行色匆匆, 如今她除卻與江恒主理律法之事,因職務之便也常往中書行走。此時謹俯在陸昭耳邊,低聲說:“長安來的信和人, 都到了。”
“這麽快。”陸昭微微挑眉,回身時似鬆風帶袖, 轉而將彭耽書引至一個偏僻角落, “那件東西現在何處?”
彭耽書似有猶豫,最終還是開了口:“眼下尚在議事殿外,隻待中書這邊的消息。但是負責送來的人也把謄抄的副本交給了我。”說罷, 從懷中取出那封副本。
陸昭方要細看,卻見已有一眾人浩浩蕩蕩過來, 於是匆匆瞥過信中內容,隻見“分新平、安定、廣魏入秦州”一句, 一顆心也算落了地。此時彭通等人也從偏殿陸續出來,陸昭也隻好先謝過了彭耽書, 隨後沒入浩浩蕩蕩的百官之中,列隊進入正殿。
議事的下半場的人已比先前少了一些, 部分人以公務之名申請暫時離開, 元澈見無重要人等,鄧鈞亦申請回署衙,心中也踏實了許多。此時實在沒有必要讓這個潛在的北涼州刺史人選與世家們見惡。
魏鈺庭依舊立於台上, 居太子身畔,殿中亦呈上了輿圖,以便在後續商討中所言所見更為直觀。
“魏侍郎, 開始吧。”旈冕後, 元澈的目光已習慣性地在不被任何人察覺的情況下,落在陸昭身上。方才長安來使的信息他已經得到了情報, 元澈有些不確定地看向了陸昭。
映在元澈眼前的是一對緊緊貼合的雙襟,那一張臉又白又小,她垂眸的樣子既冷漠又無情。然而如三經五典般所雲,偏偏這二詞又是屬於神佛的慈悲,念書的人顛倒讀來總是疑惑,隻是單單落在她身上,竟能讓人理解了。
偏偏,陸昭也在此刻微微將頭抬高了稍許。
那一刻,元澈隻能聽到自己的呼吸聲。正殿的大門被禮官重新關上,在光隙消失的最後一刻,平冕下八穗白珠的縫隙間似有晴雨天光拂過。平直的簪如玉槊攙挽烏雲而立,在她抬眸的一霎那,冕上的珠旒便墜入清鏡之中。隻是她的眼底不似往日那般靜謐,此刻元澈卻辨不出那到底是什麽,隻由得自己的目光枕在這一捧寒流裏。
似是感受到了什麽,陸昭忽而垂下眼睫。元澈隻覺得心裏一坍,整個身子似要繃不住,無奈何隻得扶緊了扶手,饒是如此,那平冕上的垂旒仍輕輕地晃了一下。
珠玉的碰撞發出了清脆的響聲,兩旁的禮官驚地微微側目——他們第一次看到了太子的失禮。
元澈的手不自覺地從扶手上再度撤下,凝旒而問,造膝以求,他隻怕再也難以做好了。
見眾人肅穆而立,魏鈺庭才開口道:“既已確定秦州設立,刺史督軍事,那麽秦州所轄郡縣,也理應有所劃分。”
“臣張沐有所奏請。”未待世家們出手,張沐搶占了先機。魏鈺庭則回首看了看太子,元澈亦抬手示意讓張沐作言。
張沐道:“體國經野,劃州分郡,所依憑不過二法。一是山川形便,二是犬牙相入。《禮記·王製》篇有雲,廣古大川異製,民生其間者異俗。是以曆代王朝,多以山川河流劃分州郡,譬如豫章之三山一水為界,上黨、河東亦以黃河太行為界。然而自西漢七國之亂,諸侯持兵自重,朝廷便用犬牙相入之策。臨淮郡跨淮水兩岸,文帝劉恒分割南嶺,使其部分劃入長沙,至使南越國藩籬不全,向漢臣服百年。臣請分廣魏郡劃入北涼州,自此以北,劃入秦州。犬牙相入,各守要害,也不至於將隴道落入一州之手。”
廣魏郡乃脫於天水郡,經略陽、清水、臨謂三縣,幾乎控扼一半隴道。如此劃分,廣魏便如一把長刀,斜插入南涼州與秦州的間隙裏,陸家與彭家自然難以呼應。不過陸昭也明白,魏鈺庭等人為此法,目的是讓陸家拒絕這個不能忍受的提議,進而提出分割新平郡的方案。
陸昭亦請求出列,允準後反駁道:“若分廣魏郡,則秦州不接秦嶺,也便沒有分立必要。臣請同分安定郡入北涼州。”
既然要割廣魏郡,那麽不如連安定郡也一並割入,秦州刺史太小那就不做了,直接做北涼州刺史又有何不可。
張沐道:“中書既要保全秦州之名倒無不可,山川形便既得,犬牙相入也不得不考慮,臣請劃新平郡入雍州。”
此時魏鈺庭也附和道:“新平郡原為今上封邑,劃入雍州卻是情理之中。”
今上自易儲之變勝出,封邑新平郡若說是龍興之地也不為過。曆來龍興之地付與何人,都是大有意味,魏鈺庭也是以此斷定,陸昭不敢在分新平郡上和自己硬著來。如果說廣魏郡隻是將陸家與彭家在地理上進行切割,那麽在安定挖出新平郡,則將北隴道大部分隘口以及安定腹地都暴露在了他人門下。
果然,如魏鈺庭所料,陸昭稍稍壓收了聲音,道:“今上故郡,臣自然不敢做主,隻是不知新平郡界定是在何處?”陸昭頓了頓,“據臣所知三國時隴右叛亂後,鶉觚縣被劃分在雍州新平郡內,但是晉時卻劃分在了安定郡內。”
新平郡界定沿革有一個關鍵點,那就是鶉觚縣,此縣的歸屬算是犬牙相入劃分政策的一個漂亮案例。三國時期鶉觚縣被劃分在是因為隴右叛亂後,魏國需要防範蜀國,將鶉觚縣向東劃分,既是害怕蜀國自隴入寇安定後無險可守,也是對西北邊將的一種防範。
晉朝時鶉觚縣西歸安定。鮮卑禿發樹機能曾侵擾秦州和雍州,當時,賈充加都督秦涼二州諸軍事,出鎮長安。此後在在司馬炎與司馬攸的兄弟對決中,賈充的女兒賈褒已嫁與司馬攸為妻,司馬炎仍需爭取賈家派係的力量,以期傳位給司馬衷。除了封賈充另一女兒賈南風為太子妃,也在政策上對賈家多安撫拉攏。將鶉觚縣劃入安定,也有著這一層意思,其後賈家兩代人出任安定,可見一斑。
魏鈺庭聽罷與張沐麵麵相覷,陸昭話裏話外就一個意思,安定的劃分不僅僅是軍事的考量,還有政治的考量。陸家是否是日後你們需要拉攏的對象,這件事上就要見真章。可是如果新平郡的界定一切要按照陸家的意思來,那挖去新平郡的意義就不大了。可是好巧不巧,當年先帝為了保涼王,偏重西北,在最終劃分鶉觚縣上,就是歸於安定。
魏鈺庭向張沐使了個眼色、先前他曾告訴張沐,在新平上的爭論,由他這個魁首及會議主持者來表態是不太合適的。由太子表態,更不合適。
張沐此時頭腦熱烘烘,將陸昭的話思忖了幾分,感到有那麽一絲脅迫的意味,但心中亦不乏以此身立名的想法,於是道:“即是今上封邑,又為國計,增一縣也未嚐不可。”
然而話音未落,王謐則忽然出列,神色慷慨激昂,匍匐跪倒道:“臣太子少保王謐,肯請殿下三思!張沐隨意分割今上故邑,更禍亂西北人心,此舉是要陷殿下於不孝不義之罪!”
魏鈺庭見王謐扣下這樣一個罪名,幾乎連自己也要牽連進去,也不得不把最後的底牌打出來:“殿下,此次庭議不過各發議論,新平郡之歸屬,臣等不敢擅專,秦州分州臣更不敢擅專。臣請移交權柄,待行台歸都,請陛下詔令定奪。”
場麵正僵持中,忽聞外麵有簌簌腳步聲,隻見黃門侍郎入內,在得到召許後,走到元澈身前通稟道:“長安有詔令來。”不過短短一句,並不細說。
元澈皺了皺眉,將送詔書的人宣入殿內。那人身著官驛服製,手中乃是一支密封卷筒。卷筒由小侍檢查後,再度奉上元澈身前。元澈隻手解開密封,向黑漆漆的桶內一探——衣帶?
元澈臉色倏變,隻先讓送信之人退下,然而百官列中忽有一驚呼:“褚潭?”
王濟麵露驚詫,看著來者,他先前見過褚家的人,褚潭乃是將要嫁與他家褚氏的叔父。隻見褚潭亦叩首道:“臣亦奉詔令,接任新平郡守之位。”
話音剛落,陸昭也不由得驚恐地看向了他——這並不在她的計劃之內啊。
此時,眾人的驚異已不僅僅止於褚潭一人,更對封筒中是何詔令更加好奇。
元澈深吸一口氣道:“除卻魏鈺庭,餘者,非兩千石官員,暫退避殿外。”
眾人麵麵相顧,心中疑雲更重,卻也在馮讓的驅趕下退至外麵。此時大殿內隻餘陸昭、王濟、王謐、彭通與魏鈺庭另並太子六人。元澈將一條衣帶,交給魏鈺庭,而後道:“勞煩詹事有始有終,為大家將此詔念完吧。”
衣帶上有字,刻皇帝印璽,魏鈺庭恭恭敬敬接過,而後念誦:“夫運不常隆,代有莫大之釁。爰自上葉,或因多難以成福,或階昏虐以兆亂,鹹由君臣義合,理悖恩離。”魏鈺庭念到此處,默默抬起頭,後麵的內容已經不需要他猜測了。
自長安帶出的衣帶詔,除了寫明封北涼、南涼刺史外,秦州刺史之位也毫無疑問地落在了陸歸的身上,至於界定,乃是廣魏、安定、新平三郡。不過擬詔者似乎也有所考量,原本安定言至河水的部分,退讓到了祖曆,以期給北涼州境內一個完整的河道藩籬。廣魏郡則是沿長離川劃分,將西岸讓渡給了北涼州與南涼州,對於兩方日後入隴道,也給與了充分的尊重和空間。自始,新平郡由皇帝親自規劃至秦州,甚至親自安排了太守,想來也再無爭議。
“殿下,衣帶詔的真偽……”魏鈺庭還想盡力做最後一搏,然而抬手卻見元澈冰冷地目光掃過。
“魏詹事。”元澈語氣不再溫和,“你先看清楚所有的署名再向孤問話。”
太尉、禦史大夫以及九卿的簽名俱在。這樣的一份質疑,魏鈺庭一旦提出來,如果是錯的並延誤了反攻長安的戰機,那麽即將到來的是長安二公九卿的集體清算與反撲。更何況,關東的褚家為何在這個時機被安置到新平來,其背後的水到底有多深,都有哪些人的運作,這些人又達成了什麽交易,誰也不知道。
“退下。”元澈緩緩呼出了一口氣,似有萬分疲憊,“都退下吧。”
“中書……”
第203章 家書
人潮褪下, 兩個字的點點餘溫如幽火一般,灼燒著陸昭僅存的神識。此時早已四下無人,元澈從高高的禦座上走下來, 薄薄的日影便映在他的臉上,隆起的眉弓, 深邃的眼廓, 微枯的唇角,五官的每一個角落都是話,然而他偏要安靜地看著她。
元澈慢慢執起陸昭的手, 這雙手出奇的涼。他的指尖順著光裸的手腕向內延展,在探至內袖邊緣的時候, 卻戛然而止。
他知道那封信就在這裏。元澈有些好奇,他試圖在陸昭的眼眸內亦或是肌膚的觸碰間找到答案, 然而他卻失敗了。進而,他又有了些懼怕。他知道當他揭穿她袖內隱藏的秘密後, 他們的關係便會不複從前。於是他的手就這樣靜止在了一個恰到好處的地方,足夠溫存, 也足夠製止謎底的揭曉。
兩個人似很安心地站在沉默裏, 陸昭隻覺得被握住的腕似要燒著了一般。致密的火舌舔舐著每一寸肌膚,熱氣悶在她的袖口內,連同那張信紙, 在裏麵不斷地翻滾,似乎不肯好好隱藏。而她的肌膚一如既往地用特有的冰冷絕望地壓製住一切,不要露聲色, 他還沒有發現, 再忍一忍,隻要挨過了, 你們依舊可以一起觀山,望月,日複一日地歡好。不過就是一個衣帶詔麽,懷疑又能怎樣,他的父親尚且不保。
一個人藏奸,另一個人裝傻。元澈不知不覺間歎了一口氣,為什麽而歎的呢,想到這個問題,連他自己都覺得駭人。他握著陸昭的手,像往常一樣,五指漫過四道小小的夾縫,最後由外側的拇指溫柔的扣住一切。
陸昭愣怔了片刻,順從心意地同樣用手承接了一切。
一月三十日,能夠單獨在一起的時間屈指可數,何必讓對峙代替溫柔。腮弄暗粉下,還要藏著多少不動聲色的窺探。眼浸寒霧下,又有多少欲言又止的暗究。她就這麽一想,這一份溫柔便讓一切變得難耐了。
一隻手毫不費力地解開袍服裏埋藏的袖管,陸昭將那份折疊平整的書信拿了出來。明明是上好的熟宣,貼在身上卻如身著針氈一般,陸昭如是想著,把信鄭重的交付到元澈手中。
“當時還未來得及細看。”她幹脆地將信攤鋪開,眼神卻偏向了別處,直脊削背清剛地挺著,氣勢上又難得地帶著那麽點混不吝,“感情上的事也好,朝堂上的事也好,我不喜歡拎不清。”
元澈聞這一句斬截的言語,心裏反倒更軟了,隻覺得兩個人似又近了一些,不由得身子也挪近了半寸。陸昭卻別過身去,滿一副破罐破摔的架勢:“你快看清了,好做決定,現下除了魏詹事他們,旁人並不知道衣帶詔的事情,是否……”元澈伸手掩住了她的嘴。
殿內的更漏啪嗒啪嗒地想著,將時間稀釋開,元澈輕輕環著陸昭的肩,貼著她的背,感受著肌膚之間疑似心跳的抵合。他一隻手則拿著那封信,知道此時不認真將信看完,便算不得坦誠相對。
“……今上有意分新平、安定、廣魏入秦州,聖心仁德,勿再憂慮。秋風摧院中樹,花葉俱落,一朝奄乎,如見阿貉落落而立,忽覺身畔蕭索。冬冷,勿忘添衣,念念。”
第一次,元澈覺得一紙黑豔豔的墨色觸碰到了自己的眼睛——這不過是一封家書而已。元澈將信拿給陸昭:“你還未看過?”見陸昭亦滿臉驚詫,元澈心裏滿是歡喜。他環著她的頸,繞了半圈,忍不住想著要像小獵狗一樣,圍著跑,撒個歡。
現在想想,衣帶詔這樣秘密的事,二公與九卿俱已署名,已經不是陸昭可以操控的。她或許知道長安方麵會有一個共識,但具體會是何種結果,她也沒有任何底氣知曉。況且這樣一個分州結果,也算公允,比起行台內各方無止無休的拉扯爭鬥,她身為中書向長安討要一個定論,也無任何可指摘的地方。
雖然她仍舊繞過了自己,但元澈也知道,這樣一個必須中立、冷漠,在寒門之中明確立場,在高門之間故作姿態的自己,在陸昭奉行的天理與世界內,是需要被繞過去的。他也沒有立場來要求她的依靠,他到底令她難辦了。
被環抱在溫柔中,陸昭拿著信,亦是說不出的驚詫。她其實想告訴元澈,整件事情確實有她的參與。盡管結果是幾近完美的圓滿,但動機明朗且直白,她要利益,並且因立場相悖而不能完全交付信任。
而麵對元澈此時的完全信任甚至完全理解,陸昭心卻絞擰在了一起,她知道自己內心的角落包裹著怎樣的陰暗與欲望。她寧可元澈將它拆開來,碾碎掉,而不是讓自己帶著這樣的黑暗,在他的溫柔與愛意中溺亡。
陸昭眯起眼睛,微微仰起頭,意圖在一片混沌海中尋找新的出口,然而落在元澈的眼中卻是索吻的暗示。他抵著她冰涼的唇,深切地在舌與齒之間探尋。在潮濕的舔舐聲中,在腰脊發麻的空隙裏,他發現了她淺蹙的眉心與承受不禁的神色,還有抵入咽喉時微微瑟縮的喘息。
“會好的。”元澈抬起頭時,亦不忘一下一下撫著她的發,“等回到長安,一切都會好的。”
分州之事最終有了定論。
次日的議事日程被取消,由於衣帶詔此時不宜公布,因此此次分州則按中書詔擬,分新平、安定、廣魏入秦州。褚潭為新平太守亦是不變,詔書內同樣也提到了鄧鈞假北涼州刺史一職。至於反攻京畿一事,雖然衣帶詔上也有言及,但卻不是昭告天下的良機,知情者也都各自保密。
下午無事,陸昭約了彭耽書來自己的居所品茶。與龐滿兒不同,陸昭與彭耽書之間更多的是政治上的相互扶持,因此彭耽書也沒有作品茶賞楓的打扮,直接從值房過來。
喝過茶後,陸昭也就開門見山:“耽書,經手過那個東西的人,都有誰?”
“中書監王嶠,潁川郡守王安。”彭耽書深吸一口氣,而後道,“還有中書你的父親。中書監也替老國公傳了話來,說是勿要讓你再接手。”
陸昭一愣,雖然已有猜到,但仍是震驚,隻喃喃道:“不該是褚胤、王嶠、王安與我麽。”讓長安出詔的事情,她確實有安排過,但是對於具體的分州沒有明確要求,甚至未曾要求過新平郡。褚家的人她也有安排過,不過卻是先前元澈讓她遴選的華亭縣令,並非新平郡守。
魏鈺庭深吸一口氣,慨然道:“今日之事,我等必然不能全身而退。但若能以一腔熱血,激眾人以憤慨,醒東朝之耳目,他日清平盛世,青簡史筆,必然有我!”
話音甫落,四周迎合之聲,慷慨激昂之言,此起彼伏。自然,周圍也有乏於迎合冷眼旁觀之人,但魏鈺庭這一番說辭,並非是說給這部分人聽的,而是說給需要聽、並且希望聽到這些話語的大多數。
普羅大眾能夠接收到的東西,永遠都是流於形式,浮於表麵。道理迂折,需要曆世的冷眼與獨立的思考,噙口含心,靜坐體悟。而能夠高呼於明堂,反響於世間的,永遠都是口號。
看到張沐由消沉之態轉為振奮,甚至比先前更加慷慨激昂,魏鈺庭微微背過身,不自覺地笑了笑。
西偏殿內,王謐、王濟並彭通等人與陸昭也在商議後序對策,殿外亦有柳匡如、衛漸等人負責奔走造勢,聯絡行台各家。
王謐甚至親自派人送信,給尚在蕭關附近駐紮的陸歸送去親筆信,讓其派班劍入玉京宮護衛其妹,簡直要把“怕太子與寒門狗急跳牆”幾個字寫在臉上。
而王濟的手段則更直接,尚書台百官不必歸屬衙聽事,將上午議論事項條目逐一謄抄,隱去部分言論,一旦魏鈺庭再有動作,直接發往各州刺史府。同時還命領部曲前來參戰的王叡在金城南的山隘駐紮,彭通又調來自己的連襟牛儲開回故關,一旦魏鈺庭有所動作,至少保證隴右以及益州糧道與歸途不斷。
陸昭並不阻止這些人看上去大逆不道的動作。以太子一方來看,此次商議秦州分州,就是對西北世族的一次摸底,同樣也是對自己的一次摸底。看看世家能聯合到那種程度上,聯合的過程中是否能看出一些利益衝突與端倪,以便之後利用。這些其實也是陸昭需要看到的。
更重要的是,這些世家雖然與陸家在利益上捆綁在了一塊,但尚不算穩固,此時還急需一個投名狀。而政治上最好的投名狀就是大家一起幹一件悖逆罔上的壞事。眼下這個時機,最好。
“新平郡乃秦州要膂。”彭通熟悉軍事,對於隴右山川地形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此時在殿內來回踱步,可見其內心焦急,“其下通京畿三輔,西南與散關及天水等地遙相呼應,若先失此地,魏鈺庭必會在設定州界上做文章,把所有隴道攔腰截斷。”
“彭刺史放心。”陸昭起身安慰道,“新平郡自有辦法拿下,隻是還需諸位助力。”
“中書令但講無妨。”此時眾人紛紛圍了過來,方才那麽險的局勢,陸昭都給穩住了,對於陸昭的諸多手段,也是頗為歎服。
陸昭先望向王謐道:“子靜雖任大銓選,卻也是太子太保。稍□□議,我會先與魏鈺庭商討新平劃界之事。若魏鈺庭等一力要割新平,子靜務必以少保之尊位,力求請行台歸都後,皇帝親自定奪。”
“但憑中書吩咐。”王謐應下。
陸昭旋即又對彭通道:“先前我等以威勢暫逼魏鈺庭等妥協,此時他們士氣低迷,魏鈺庭必會再發振奮之辭。旁人尚可不必擔心,那個張沐卻要格外留意。此人若有過激之舉,必會觸怒各方,倔起來隻怕連太子都要棘手。屆時要請彭刺史盡快出麵將他保下,哪怕任一地方文吏也可。”
魏鈺庭利用這個年輕人的熱血沸騰與不諳世事,讓他在刀尖上舔血衝鋒。此時張沐或許身在迷局,但若過幾年,必會意識到今日的愚蠢與對方深險的用心。
現在,魏鈺庭必會把張沐推向最高,豎起一個寒門進取的標杆,張沐會成為寒門中最矚目的一個焦點。一旦這個焦點發自內心地倒戈向了世家一方,那麽幾年之內,魏鈺庭所領導的寒門之怕沒有任何凝聚之力了。
王濟笑了笑:“中書令運籌帷幄,不知在下能為中書令做些什麽?”先前陸昭庭議拉了他一把,王濟此時也有投桃報李之心。
陸昭神色頗為輕鬆道:“尚書令安坐總領百官,齊聚一心,就是世家的定海神針。”
當一群在關鍵崗位上任職的人全都反對一件事的時候,即便這件事情應該做,也需要考慮整體大局。
王濟亦微笑頷首。
此時殿外小侍回話:“中書,彭女史在殿外,說有要事稟明中書。”
第202章 衣帶
彭耽書來時行色匆匆, 如今她除卻與江恒主理律法之事,因職務之便也常往中書行走。此時謹俯在陸昭耳邊,低聲說:“長安來的信和人, 都到了。”
“這麽快。”陸昭微微挑眉,回身時似鬆風帶袖, 轉而將彭耽書引至一個偏僻角落, “那件東西現在何處?”
彭耽書似有猶豫,最終還是開了口:“眼下尚在議事殿外,隻待中書這邊的消息。但是負責送來的人也把謄抄的副本交給了我。”說罷, 從懷中取出那封副本。
陸昭方要細看,卻見已有一眾人浩浩蕩蕩過來, 於是匆匆瞥過信中內容,隻見“分新平、安定、廣魏入秦州”一句, 一顆心也算落了地。此時彭通等人也從偏殿陸續出來,陸昭也隻好先謝過了彭耽書, 隨後沒入浩浩蕩蕩的百官之中,列隊進入正殿。
議事的下半場的人已比先前少了一些, 部分人以公務之名申請暫時離開, 元澈見無重要人等,鄧鈞亦申請回署衙,心中也踏實了許多。此時實在沒有必要讓這個潛在的北涼州刺史人選與世家們見惡。
魏鈺庭依舊立於台上, 居太子身畔,殿中亦呈上了輿圖,以便在後續商討中所言所見更為直觀。
“魏侍郎, 開始吧。”旈冕後, 元澈的目光已習慣性地在不被任何人察覺的情況下,落在陸昭身上。方才長安來使的信息他已經得到了情報, 元澈有些不確定地看向了陸昭。
映在元澈眼前的是一對緊緊貼合的雙襟,那一張臉又白又小,她垂眸的樣子既冷漠又無情。然而如三經五典般所雲,偏偏這二詞又是屬於神佛的慈悲,念書的人顛倒讀來總是疑惑,隻是單單落在她身上,竟能讓人理解了。
偏偏,陸昭也在此刻微微將頭抬高了稍許。
那一刻,元澈隻能聽到自己的呼吸聲。正殿的大門被禮官重新關上,在光隙消失的最後一刻,平冕下八穗白珠的縫隙間似有晴雨天光拂過。平直的簪如玉槊攙挽烏雲而立,在她抬眸的一霎那,冕上的珠旒便墜入清鏡之中。隻是她的眼底不似往日那般靜謐,此刻元澈卻辨不出那到底是什麽,隻由得自己的目光枕在這一捧寒流裏。
似是感受到了什麽,陸昭忽而垂下眼睫。元澈隻覺得心裏一坍,整個身子似要繃不住,無奈何隻得扶緊了扶手,饒是如此,那平冕上的垂旒仍輕輕地晃了一下。
珠玉的碰撞發出了清脆的響聲,兩旁的禮官驚地微微側目——他們第一次看到了太子的失禮。
元澈的手不自覺地從扶手上再度撤下,凝旒而問,造膝以求,他隻怕再也難以做好了。
見眾人肅穆而立,魏鈺庭才開口道:“既已確定秦州設立,刺史督軍事,那麽秦州所轄郡縣,也理應有所劃分。”
“臣張沐有所奏請。”未待世家們出手,張沐搶占了先機。魏鈺庭則回首看了看太子,元澈亦抬手示意讓張沐作言。
張沐道:“體國經野,劃州分郡,所依憑不過二法。一是山川形便,二是犬牙相入。《禮記·王製》篇有雲,廣古大川異製,民生其間者異俗。是以曆代王朝,多以山川河流劃分州郡,譬如豫章之三山一水為界,上黨、河東亦以黃河太行為界。然而自西漢七國之亂,諸侯持兵自重,朝廷便用犬牙相入之策。臨淮郡跨淮水兩岸,文帝劉恒分割南嶺,使其部分劃入長沙,至使南越國藩籬不全,向漢臣服百年。臣請分廣魏郡劃入北涼州,自此以北,劃入秦州。犬牙相入,各守要害,也不至於將隴道落入一州之手。”
廣魏郡乃脫於天水郡,經略陽、清水、臨謂三縣,幾乎控扼一半隴道。如此劃分,廣魏便如一把長刀,斜插入南涼州與秦州的間隙裏,陸家與彭家自然難以呼應。不過陸昭也明白,魏鈺庭等人為此法,目的是讓陸家拒絕這個不能忍受的提議,進而提出分割新平郡的方案。
陸昭亦請求出列,允準後反駁道:“若分廣魏郡,則秦州不接秦嶺,也便沒有分立必要。臣請同分安定郡入北涼州。”
既然要割廣魏郡,那麽不如連安定郡也一並割入,秦州刺史太小那就不做了,直接做北涼州刺史又有何不可。
張沐道:“中書既要保全秦州之名倒無不可,山川形便既得,犬牙相入也不得不考慮,臣請劃新平郡入雍州。”
此時魏鈺庭也附和道:“新平郡原為今上封邑,劃入雍州卻是情理之中。”
今上自易儲之變勝出,封邑新平郡若說是龍興之地也不為過。曆來龍興之地付與何人,都是大有意味,魏鈺庭也是以此斷定,陸昭不敢在分新平郡上和自己硬著來。如果說廣魏郡隻是將陸家與彭家在地理上進行切割,那麽在安定挖出新平郡,則將北隴道大部分隘口以及安定腹地都暴露在了他人門下。
果然,如魏鈺庭所料,陸昭稍稍壓收了聲音,道:“今上故郡,臣自然不敢做主,隻是不知新平郡界定是在何處?”陸昭頓了頓,“據臣所知三國時隴右叛亂後,鶉觚縣被劃分在雍州新平郡內,但是晉時卻劃分在了安定郡內。”
新平郡界定沿革有一個關鍵點,那就是鶉觚縣,此縣的歸屬算是犬牙相入劃分政策的一個漂亮案例。三國時期鶉觚縣被劃分在是因為隴右叛亂後,魏國需要防範蜀國,將鶉觚縣向東劃分,既是害怕蜀國自隴入寇安定後無險可守,也是對西北邊將的一種防範。
晉朝時鶉觚縣西歸安定。鮮卑禿發樹機能曾侵擾秦州和雍州,當時,賈充加都督秦涼二州諸軍事,出鎮長安。此後在在司馬炎與司馬攸的兄弟對決中,賈充的女兒賈褒已嫁與司馬攸為妻,司馬炎仍需爭取賈家派係的力量,以期傳位給司馬衷。除了封賈充另一女兒賈南風為太子妃,也在政策上對賈家多安撫拉攏。將鶉觚縣劃入安定,也有著這一層意思,其後賈家兩代人出任安定,可見一斑。
魏鈺庭聽罷與張沐麵麵相覷,陸昭話裏話外就一個意思,安定的劃分不僅僅是軍事的考量,還有政治的考量。陸家是否是日後你們需要拉攏的對象,這件事上就要見真章。可是如果新平郡的界定一切要按照陸家的意思來,那挖去新平郡的意義就不大了。可是好巧不巧,當年先帝為了保涼王,偏重西北,在最終劃分鶉觚縣上,就是歸於安定。
魏鈺庭向張沐使了個眼色、先前他曾告訴張沐,在新平上的爭論,由他這個魁首及會議主持者來表態是不太合適的。由太子表態,更不合適。
張沐此時頭腦熱烘烘,將陸昭的話思忖了幾分,感到有那麽一絲脅迫的意味,但心中亦不乏以此身立名的想法,於是道:“即是今上封邑,又為國計,增一縣也未嚐不可。”
然而話音未落,王謐則忽然出列,神色慷慨激昂,匍匐跪倒道:“臣太子少保王謐,肯請殿下三思!張沐隨意分割今上故邑,更禍亂西北人心,此舉是要陷殿下於不孝不義之罪!”
魏鈺庭見王謐扣下這樣一個罪名,幾乎連自己也要牽連進去,也不得不把最後的底牌打出來:“殿下,此次庭議不過各發議論,新平郡之歸屬,臣等不敢擅專,秦州分州臣更不敢擅專。臣請移交權柄,待行台歸都,請陛下詔令定奪。”
場麵正僵持中,忽聞外麵有簌簌腳步聲,隻見黃門侍郎入內,在得到召許後,走到元澈身前通稟道:“長安有詔令來。”不過短短一句,並不細說。
元澈皺了皺眉,將送詔書的人宣入殿內。那人身著官驛服製,手中乃是一支密封卷筒。卷筒由小侍檢查後,再度奉上元澈身前。元澈隻手解開密封,向黑漆漆的桶內一探——衣帶?
元澈臉色倏變,隻先讓送信之人退下,然而百官列中忽有一驚呼:“褚潭?”
王濟麵露驚詫,看著來者,他先前見過褚家的人,褚潭乃是將要嫁與他家褚氏的叔父。隻見褚潭亦叩首道:“臣亦奉詔令,接任新平郡守之位。”
話音剛落,陸昭也不由得驚恐地看向了他——這並不在她的計劃之內啊。
此時,眾人的驚異已不僅僅止於褚潭一人,更對封筒中是何詔令更加好奇。
元澈深吸一口氣道:“除卻魏鈺庭,餘者,非兩千石官員,暫退避殿外。”
眾人麵麵相顧,心中疑雲更重,卻也在馮讓的驅趕下退至外麵。此時大殿內隻餘陸昭、王濟、王謐、彭通與魏鈺庭另並太子六人。元澈將一條衣帶,交給魏鈺庭,而後道:“勞煩詹事有始有終,為大家將此詔念完吧。”
衣帶上有字,刻皇帝印璽,魏鈺庭恭恭敬敬接過,而後念誦:“夫運不常隆,代有莫大之釁。爰自上葉,或因多難以成福,或階昏虐以兆亂,鹹由君臣義合,理悖恩離。”魏鈺庭念到此處,默默抬起頭,後麵的內容已經不需要他猜測了。
自長安帶出的衣帶詔,除了寫明封北涼、南涼刺史外,秦州刺史之位也毫無疑問地落在了陸歸的身上,至於界定,乃是廣魏、安定、新平三郡。不過擬詔者似乎也有所考量,原本安定言至河水的部分,退讓到了祖曆,以期給北涼州境內一個完整的河道藩籬。廣魏郡則是沿長離川劃分,將西岸讓渡給了北涼州與南涼州,對於兩方日後入隴道,也給與了充分的尊重和空間。自始,新平郡由皇帝親自規劃至秦州,甚至親自安排了太守,想來也再無爭議。
“殿下,衣帶詔的真偽……”魏鈺庭還想盡力做最後一搏,然而抬手卻見元澈冰冷地目光掃過。
“魏詹事。”元澈語氣不再溫和,“你先看清楚所有的署名再向孤問話。”
太尉、禦史大夫以及九卿的簽名俱在。這樣的一份質疑,魏鈺庭一旦提出來,如果是錯的並延誤了反攻長安的戰機,那麽即將到來的是長安二公九卿的集體清算與反撲。更何況,關東的褚家為何在這個時機被安置到新平來,其背後的水到底有多深,都有哪些人的運作,這些人又達成了什麽交易,誰也不知道。
“退下。”元澈緩緩呼出了一口氣,似有萬分疲憊,“都退下吧。”
“中書……”
第203章 家書
人潮褪下, 兩個字的點點餘溫如幽火一般,灼燒著陸昭僅存的神識。此時早已四下無人,元澈從高高的禦座上走下來, 薄薄的日影便映在他的臉上,隆起的眉弓, 深邃的眼廓, 微枯的唇角,五官的每一個角落都是話,然而他偏要安靜地看著她。
元澈慢慢執起陸昭的手, 這雙手出奇的涼。他的指尖順著光裸的手腕向內延展,在探至內袖邊緣的時候, 卻戛然而止。
他知道那封信就在這裏。元澈有些好奇,他試圖在陸昭的眼眸內亦或是肌膚的觸碰間找到答案, 然而他卻失敗了。進而,他又有了些懼怕。他知道當他揭穿她袖內隱藏的秘密後, 他們的關係便會不複從前。於是他的手就這樣靜止在了一個恰到好處的地方,足夠溫存, 也足夠製止謎底的揭曉。
兩個人似很安心地站在沉默裏, 陸昭隻覺得被握住的腕似要燒著了一般。致密的火舌舔舐著每一寸肌膚,熱氣悶在她的袖口內,連同那張信紙, 在裏麵不斷地翻滾,似乎不肯好好隱藏。而她的肌膚一如既往地用特有的冰冷絕望地壓製住一切,不要露聲色, 他還沒有發現, 再忍一忍,隻要挨過了, 你們依舊可以一起觀山,望月,日複一日地歡好。不過就是一個衣帶詔麽,懷疑又能怎樣,他的父親尚且不保。
一個人藏奸,另一個人裝傻。元澈不知不覺間歎了一口氣,為什麽而歎的呢,想到這個問題,連他自己都覺得駭人。他握著陸昭的手,像往常一樣,五指漫過四道小小的夾縫,最後由外側的拇指溫柔的扣住一切。
陸昭愣怔了片刻,順從心意地同樣用手承接了一切。
一月三十日,能夠單獨在一起的時間屈指可數,何必讓對峙代替溫柔。腮弄暗粉下,還要藏著多少不動聲色的窺探。眼浸寒霧下,又有多少欲言又止的暗究。她就這麽一想,這一份溫柔便讓一切變得難耐了。
一隻手毫不費力地解開袍服裏埋藏的袖管,陸昭將那份折疊平整的書信拿了出來。明明是上好的熟宣,貼在身上卻如身著針氈一般,陸昭如是想著,把信鄭重的交付到元澈手中。
“當時還未來得及細看。”她幹脆地將信攤鋪開,眼神卻偏向了別處,直脊削背清剛地挺著,氣勢上又難得地帶著那麽點混不吝,“感情上的事也好,朝堂上的事也好,我不喜歡拎不清。”
元澈聞這一句斬截的言語,心裏反倒更軟了,隻覺得兩個人似又近了一些,不由得身子也挪近了半寸。陸昭卻別過身去,滿一副破罐破摔的架勢:“你快看清了,好做決定,現下除了魏詹事他們,旁人並不知道衣帶詔的事情,是否……”元澈伸手掩住了她的嘴。
殿內的更漏啪嗒啪嗒地想著,將時間稀釋開,元澈輕輕環著陸昭的肩,貼著她的背,感受著肌膚之間疑似心跳的抵合。他一隻手則拿著那封信,知道此時不認真將信看完,便算不得坦誠相對。
“……今上有意分新平、安定、廣魏入秦州,聖心仁德,勿再憂慮。秋風摧院中樹,花葉俱落,一朝奄乎,如見阿貉落落而立,忽覺身畔蕭索。冬冷,勿忘添衣,念念。”
第一次,元澈覺得一紙黑豔豔的墨色觸碰到了自己的眼睛——這不過是一封家書而已。元澈將信拿給陸昭:“你還未看過?”見陸昭亦滿臉驚詫,元澈心裏滿是歡喜。他環著她的頸,繞了半圈,忍不住想著要像小獵狗一樣,圍著跑,撒個歡。
現在想想,衣帶詔這樣秘密的事,二公與九卿俱已署名,已經不是陸昭可以操控的。她或許知道長安方麵會有一個共識,但具體會是何種結果,她也沒有任何底氣知曉。況且這樣一個分州結果,也算公允,比起行台內各方無止無休的拉扯爭鬥,她身為中書向長安討要一個定論,也無任何可指摘的地方。
雖然她仍舊繞過了自己,但元澈也知道,這樣一個必須中立、冷漠,在寒門之中明確立場,在高門之間故作姿態的自己,在陸昭奉行的天理與世界內,是需要被繞過去的。他也沒有立場來要求她的依靠,他到底令她難辦了。
被環抱在溫柔中,陸昭拿著信,亦是說不出的驚詫。她其實想告訴元澈,整件事情確實有她的參與。盡管結果是幾近完美的圓滿,但動機明朗且直白,她要利益,並且因立場相悖而不能完全交付信任。
而麵對元澈此時的完全信任甚至完全理解,陸昭心卻絞擰在了一起,她知道自己內心的角落包裹著怎樣的陰暗與欲望。她寧可元澈將它拆開來,碾碎掉,而不是讓自己帶著這樣的黑暗,在他的溫柔與愛意中溺亡。
陸昭眯起眼睛,微微仰起頭,意圖在一片混沌海中尋找新的出口,然而落在元澈的眼中卻是索吻的暗示。他抵著她冰涼的唇,深切地在舌與齒之間探尋。在潮濕的舔舐聲中,在腰脊發麻的空隙裏,他發現了她淺蹙的眉心與承受不禁的神色,還有抵入咽喉時微微瑟縮的喘息。
“會好的。”元澈抬起頭時,亦不忘一下一下撫著她的發,“等回到長安,一切都會好的。”
分州之事最終有了定論。
次日的議事日程被取消,由於衣帶詔此時不宜公布,因此此次分州則按中書詔擬,分新平、安定、廣魏入秦州。褚潭為新平太守亦是不變,詔書內同樣也提到了鄧鈞假北涼州刺史一職。至於反攻京畿一事,雖然衣帶詔上也有言及,但卻不是昭告天下的良機,知情者也都各自保密。
下午無事,陸昭約了彭耽書來自己的居所品茶。與龐滿兒不同,陸昭與彭耽書之間更多的是政治上的相互扶持,因此彭耽書也沒有作品茶賞楓的打扮,直接從值房過來。
喝過茶後,陸昭也就開門見山:“耽書,經手過那個東西的人,都有誰?”
“中書監王嶠,潁川郡守王安。”彭耽書深吸一口氣,而後道,“還有中書你的父親。中書監也替老國公傳了話來,說是勿要讓你再接手。”
陸昭一愣,雖然已有猜到,但仍是震驚,隻喃喃道:“不該是褚胤、王嶠、王安與我麽。”讓長安出詔的事情,她確實有安排過,但是對於具體的分州沒有明確要求,甚至未曾要求過新平郡。褚家的人她也有安排過,不過卻是先前元澈讓她遴選的華亭縣令,並非新平郡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