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過三巡, 眾人也三三兩兩散開,顧承業自挾琴登樓,手揮五弦。衛漸玄談雖未與顧承業有同台之幸, 卻也雄辯三場,如今正指點著龐滿兒。而陸昭、王謐、王濟、謝雲、彭通與祝雍等人則早早前往一處安靜地院落商議後續事宜。
桂棟蘭橑, 熏風湛露, 廣廈之內自是萬點燈火;萬點燈火之下自是錦繡貂裘;錦繡貂裘下包藏的則是一顆顆謀算的心。
“不知陸侍中此次前往北鎮,要假何身份?”身為尚書令的王濟此時最有發言權,如果陸昭需要一個新的身份或官名出使六鎮, 總是繞不開尚書台的。
此時已有侍者奉上茗茶,因席中祝雍的官位爵位皆遜於陸昭, 所以暫越過祝雍,向陸昭奉茶。陸昭則禮謝推過, 示意先奉祝雍,而後亦認真回答王濟道:“六鎮勳貴, 皆為鮮卑舊族,多與宗王姻親。依晚輩淺見, 不若就以女侍中身份北上, 隻是還需中樞幫忙,女侍中之位或要重劃於皇後名下。”
從六鎮所注重的祭祀儀式而看,對於皇後的認可是極其看重的, 因此陸昭此次前往六鎮談判所執身份,所代表的必須是皇後。
王濟點頭道:“你如今有持節之便,倒也不算是單車。子卿如今東歸洛陽, 有使持節之權, 若六鎮實在桀驁,也可與他通氣商量。”
謝雲與王謐聞言, 心中也長舒一口氣,至少在人事方麵,陸昭不會給他們帶來太多麻煩。要知道北鎮鎮撫之責,朝廷基本上都是先派亭侯,也都是有分量的兩千石,其中不乏宗室背景。但現下尚書印不在自己人手裏,運作起來也是太困難。
謝雲道:“皇後處,侍中想來溝通無虞。不過既是持節赴任,隨眾屬官也是不能少。諸多名目,若是四百石或是皇後名下女官,我等自可為之,若再往上,可能要請示太子,於事於情反倒不美。”
時下任官,多要自辟掾屬,名額多少,則由屬長而定,台中也會斟酌給予撥款來支付這些掾屬的工錢。可如今陸昭的屬長算是皇後,皇後能給出的掾屬名額不可能有武將,更多是較為底層的人員與女官的配置。這樣的配置不可能征辟到一流的世家子弟。但若無這些子弟充任,主官的威勢也會有所下跌。
陸昭明白,自己的聲望誠然已高,但男尊女卑的觀念仍是千百年之久。此時先不必做無謂爭鬥,畢竟為利益發聲的永遠都是群體,而非個人。
陸昭道:“文吏雜簿,兄長處當有所補全,隻是還想向祝太守請借夫人,加以女尚書之名,隨我同往,不知尊夫人是否方便?”
祝雍未料到自己也被提及,他任護羌校尉多年,所娶妻子是鮮卑舊勳的女兒嵇氏。借六鎮勳貴的餘威,這場政治聯姻也為他在西北打開了局麵。現下,陸昭所提出的請求不可謂不誘人。六鎮如今沒落,自己的妻子已無法再為家族提供助力,反倒因為出身而讓自家後續乏力。
祝雍也非趨炎附勢之人,對待妻子亦是如常,所謂年少夫妻老來伴,倒也適意。隻是兒女婚事終於是老兩口心中的愁事,相較於其他太守的兒女們,他們可以選擇高門的餘地並不多。
如今祝雍自己已是年高,很難再有進望,壽終於太守之任,幾乎已成定論。或許朝廷肯施恩,給自己一個中樞清職歸都養老。但天下士族何其多,與其等待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倒不如爭取眼下的實惠。畢竟如果自己的妻子有皇後女尚書這一份履曆在,單論和陸家的感情,日後子女議婚,也會更容易一些。
在敲定了自己的任職後,陸昭也當即內擬了參與北鎮的其餘人事規劃。
六鎮各有鎮主,出身也俱是不同,其中以鮮卑貴族居多,涼州武人次之。如果想要介入北鎮,也必要摸清楚六鎮人的態度,願意合作者哪怕是中立者,陸昭都要想辦法給予拉攏。但如果對方敵意過重,陸昭也不介意一刀斬下,畢竟時局早已與道武年間不同。
魏祚南移,平城榮光不再,六鎮已徹底淪為防守邊境的戍衛。至漢化改革罷祭祀舊俗,身處中原熠熠生輝的元氏們早已與漢姓門閥融為一體,而破六韓、賀拔曾經的立國之本,如今在長安看來,不過是不合時宜、費錢費力供養的毒瘤罷了。
如果一個群體已對大局可有可無,那麽隨手除掉也不會引來任何怨望。
考慮到領軍背景,祝雍之子祝悅被最先拿下,祝雍甚至不為兒子求官位,允其以白身領部曲隨行。由於後續人事上陸昭仍需與涼州大銓選通氣,日後參與者也要分食奪回京畿的功勞,因此在王謐的首肯下,陳留王氏的王諶也成為了備用人選。
而謝雲的嫡長子謝頤雖不在行台任事,但本身還身兼淄川王友加督護之職,明顯是宮變前皇帝的安排,一同隨行既可瓜分利益,又更名正言順。
至於王濟處,那自不必說,日後奪回京畿,少不了洛陽用兵協助。這是早在陸昭辭任中書的前一夜,雙方就商量好的內線搭配。
一場酒宴兜兜轉轉下來,大事已定的差不多。王濟竟不由得回想前事,笑著慨歎道:“這小女貉早年與我家角力,至今思來我都耿耿於懷。如今共事日久,見此權謀手段,才知當年角力仍是幸事,未有一交才是禍根。”
陸昭連忙拱手道:“初時孟浪,還望尚書令見諒。”
王濟的態度早已有所轉變,詼諧玩笑頗顯親近之態:“我又怎會因此見怪於你,隻是恨玉樹不能生於我門庭之中。”
謝雲笑道:“老傖夫得麒麟子尚覺不足,不若認個義女。”
王濟聞言一瞬間笑容凝滯,如今陸昭的勢位自己必然不能認下。況且自己長子婚事又擱淺,日後王叡求娶帝女隻怕困難較大,他反倒更傾向於與陸家聯姻。如今陸家雖然尚未同意,但待歸都,他自會麵見靖國公商議此事。畢竟與自己長子同處尷尬境地的還有陸歸這個車騎將軍。
陸家之所以不同意這門婚事,本意還是要借陸昭與皇室聯姻。但如果他以王家主動退出備選帝婿,轉而大力推舉陸歸為駙馬,未必不能在滿足陸家需要的同時,也為自己長子聘一佳媳。一旦此事定下,日後伐蜀功成,東取荊州,陳留、漢中兩宗合力,或許在兒子這一代可以化家為國。
至於太子那邊,他自然也看到了一些苗頭。不過趁著先前魏鈺庭生事,他也不介意揮鋤頭挖一挖牆角,於是笑對謝雲道:“或許日後你舉薦我為三公,再為此亦是不遲。隻是見幸難久,見疏易得,你我兩個老傖夫,暫且自保珍重吧。”
說到“見疏”二字,彭通也是頗為陸昭不平:“太子也是不明,陸中書持重見幸,各家眾望所歸,那是多好的局麵。魏鈺庭縱使寵信,這麽大一個攤子,他會吆喝麽。中書見疏,不祥,不祥啊。”
陸昭聽著一來一往,心中也不乏警醒,“見幸”二字看似榮耀,但若沒有魏鈺庭這個寒門在,自己隻怕也要備受議論。思來想去,還是不願大家再往此處引導,遂道:“見幸見疏,本是世情,縱觀古今,也未必獨中書見幸,也未必獨中書見疏。且拿尚書台來說,不同朝代勢位不同。起先不過是隸屬少府的屬官,直到東漢年間,中朝官設立,才漸收政事,被用以分權三公。”
“而中書前身,不過是中書謁者令罷了,所行事體乃是掌收納尚書奏事、傳達皇帝詔令。可是到曹魏乃至前朝,又嫌尚書台尾大不掉,因此處處提防,設中書掌管詔命,尚書失勢而見疏。再往後,連中書也被提防,皇帝命寒門執掌機要。”
“我也曾好奇,這些尚書、中書、秘書本皆近侍之臣,乃是皇權集力的最大推手,怎得最後都站在了皇權的對立麵。想來應是見幸得權,得權見疏,兩者本是同生,互為始末罷了。”
彭通聞言苦笑:“按照侍中這麽說,這循環無解啊,不知寒門之後卻又是誰?”
陸昭作若有所思狀:“寒門後麵,那自然是閹宦。”
“那再往下呢?”
彭通追問,陸昭隻笑而不答。王謐一口茶水嗆在嗓子裏。祝雍隻是強忍著,假意觀賞桌上的茶具。謝雲則一手攬過彭通,道:“魏鈺庭失勢必然,何苦追問,咱們先回席上去吧。”再走到不遠處,方在彭通耳邊輕聲道,“閹宦下麵什麽都沒有。”
王濟見話頭被岔開,便也隨眾人向外走,出門前,回頭意味深長地笑著看了看陸昭。以一個階層的見幸來掩蓋一人的見幸來減少各方怨望,以一個階層的見疏來疏散大家對自身見疏太子的失意,這樣的轉移手法已比許多宦海沉浮多年的人要老道許多。
為避免嫌疑,彭通與王濟、謝雲先行回去,隨後王謐、祝雍再由後門兜轉到水榭亭台路麵,最後陸昭才由幾名侍女領出,出來前又換過衣裳。
彭通既回到席間,謝雲與王濟也兩廂攀談。遠空中,乃是彭家命人燃放煙火,一簇又一簇的盛大絢爛。
“閹割皇權的最後一舉,你我籌謀已久,如今竟交予這個小女娃手中。”謝雲望著又一朵凋謝的煙花感歎著。
王濟隻喃喃道:“最終之事如何,實難定論。或許她會有所不同罷。”
謝雲微微挑眉:“那豈非壞事。”
“或許對世族來講,亦非壞事。”最後一朵煙花盛放,帶著清異的白光,消失在了天際。
第214章 北鎮
將金城一切安排妥當, 陸昭與隨員一同北上,而後在蕭關與兄長匯合。此時,長安送來的皇後與淄川王手書已至, 眾人遂集齊兵馬,再沿涇水折返向東。
輕雪隨舟飄搖遠上, 紅泥暖爐, 綠璧載酒,竹簾紗帷半卷白浪,隻需微垂睡眼, 便如回到江南。
陸歸於船內懶坐,案上仍錯隔堆放著秦州事務的文移, 他隨意翻檢著,最終將這些案牘推到一邊。
禁止秦州參與武威之戰所爆發出的矛盾, 此時已接二連三顯現出來。現有的土地已不足以進一步分配,最終的軍功尚未結算, 在行台返回京畿的一段時間內,懷疑、壓抑與不滿統統爆發。方向直至太子, 而最終施壓點仍在陸歸的身上。地方與中樞之爭, 南人與北人之爭,漢人與胡人之爭,新貴與舊勳之爭, 眼下他急需打造一場外戰,來重新打造地方政權上的凝聚力。
“賈充戰吳國,司馬昭戰費禕, 司馬懿戰諸葛亮。”陸歸閉目養神, 開始對古往開來身為戰爭最高統帥,卻在最後撤兵不打進行盤點, “都快打贏了,臨門一腳,卻三番兩次地上表收兵。嗬,無非是不想讓非嫡係之人建功立業罷了。太子這是學會了三個權臣做到極致的老王八蛋那一套啊。諸葛恪要是也學這一套,江東執掌哪裏輪得上孫氏兄弟。”
陸昭知兄長坐鎮不易,對於太子不乏有怨氣,因此放下手中簿冊,開解道:“依我看,咱們這位太子倒不大像唯嫡係以論之人。外戚、宗室、勳貴,世家、寒門、宦官,哪個是嫡,哪個非嫡,難以一概而論。諸般皆可嫡,隻是不能僅用一家而已。皇權集中,終在製衡。”
“話雖如此。”陸歸坐起,伸了伸脖頸,斟酒自浮一白,而後道,“太子對鄧鈞是否太過偏重了些?”
船身輕輕搖晃著,一線雪色天光透過竹簾的縫隙,順著陸昭的側顏劈開,割裂出一縷清寂的芳魂。如水緞麵的狐裘隨目中秋水蜿蜒波動,隨後江河入海般湮沒在眼底的黑暗之中,連同整個世界都靜止了下來。
“大兄可還記得那時祖父與我們說的那段話?”陸昭意態幽遠,“皇後是呂雉、弟弟是劉秀、太子是劉劭、嶽丈是王莽、輔政大臣是司馬懿、禁軍統帥是檀道濟,這樣的局麵對於一個皇帝難不難?事實上隻要各方平衡,抓住每一個人的訴求,對於皇帝來說都不叫事。太子之所以捧出寒門,扶植鄧鈞本意還是在平衡上。而寒門之所以奮進,之所以效忠,不是為了繼續做寒門,而是為了不做寒門。待鄧鈞走到這一步,也會被打壓的。”
陸昭明白,元澈走的太穩,稍不留神,世家就會被溫水煮青蛙。現在她要做的就是把牌桌支起來,讓大家打的有來有回,場麵看起來都差不多。最後在所有人稍不注意的時候,搶下一張勝負手。製衡不過是手段。暗自作大才是世家的嘴臉,贏家通吃,才是權力的最終目的。
船至涇水河穀後便不宜再行,眾人旋即換馬北上,幾日後方越過安定郡北邊境,接近六鎮領地的邊緣牧區。時至冬季,安定以北的平原已是衰草漫天,不見哀鴻,偶有零星牧人驅趕牛馬,卻在不久後亦被督軍攔下盤問。陸昭等打聽後方知,戍衛六鎮者不得私逃,但如今凜冬天寒,武人們的出路與這片土地的存糧、氈房一樣,稀缺到令人絕望。
如今六鎮雖各有其主,但統禦的禦侯仍是皇室宗親北海公元丕,算輩分乃是今上的叔叔,已是七十餘歲的老者。車騎將軍並無督六鎮軍事之權,因此過境前也要上書請禦侯放行。
陸昭一行人規模並不大,然而與北鎮的蕭條相比,倒也稱得上是聲威赫赫。陸歸自點一千精銳隨行,祝悅帶部曲力士五百,謝頤亦領兵五百,其中不乏世家故舊。而祝雍的夫人嵇氏則帶了五十名娘家陪嫁的家仆,令人書信給沃野鎮主、自己的弟弟嵇髦。與此同時,眾人亦向北海公府投了各自的名刺,其中皇後的郊祭令諭隨陸昭名刺奉上,而淄川王替皇帝手書則隨謝頤的名刺奉上。
送信的人回來的也快,身後跟著一名元丕的帳下督軍話。督軍入帳內回話道:“北海公已聞車騎將軍與中書之名,才備禮駕,還望諸位稍候。”
陸歸隻笑施一禮:“北海公國之幹城,皇室勳貴,怎勞久候。至於禮駕,我等亦不敢以晚輩之身而僭越,待我們稍作準備,即刻前往麵見北海公既是。”
雖然職位上車騎將軍仍壓禦侯一頭,但對方畢竟是皇室宗親,爵位勳望俱在,他們這一方也不必要求這些虛架子的東西。不過陸昭也聽出來六鎮之中肯定有人對他們抱有不滿,甚至敵意。畢竟陸家仍是世家底色,而這些鮮卑貴族在魏國建國時留了最多的血,最後卻被世族打壓至死,心中怨氣,可想而知。
陸昭之所以強意北上,乃因為六鎮無論是現在亦或是未來,都是她注定不可繞開的一部分。誠然,陸昭與陸歸需要這支力量的加入來實現以一己之力短期收複京畿的目標。但這支力量亦是拓跋鮮卑一脈的最後底蘊,皇權最後的支點。與其讓它在門閥權力板結後的夏天怒火燎原,倒不如現在著手,把火苗撲滅在最冷的寒冬。
最後,按照北海公元丕的意思,陸歸、陸昭、嵇氏及其所帶家仆可以入境。
“嵇鎮主如今還任著朔方丞……”路上,督護亦將北鎮需要注意到人事說給一行人聽。然而所提到的人或是嵇氏故交,或是中原舊臣,示好之餘,防備也是極其明顯。
相對於陸歸的兩府構架,元丕的班底構成則要複雜的多。首先便是北海公府,府內掾屬大多是從中原帶來的行政班底,其中亦不乏關隴世族舊人,隻不過家世都已衰微。畢竟在門閥執政的時代,真有路子的世家不會把子弟往北境填。
其次則是鎮北將軍府與禦侯府,這個班底下大多是統禦六鎮的軍事力量。譬如原先跟隨自己的親衛,還有當地鄉土的武裝力量。曆來中央派人執掌地方,第一要剪除的便是這些鄉土武裝,換言之,是鄉賊。這些人早年在北境作亂,如今已劃在朝廷的正規編製下。世道動蕩,萬事從宜,鄉賊是永遠剪除不淨的,不過是以不同麵目出現在時局中而已。
如此一來,地方豪族構成中級幕僚,而中原舊族則代表著朝廷以及中原世家們的利益,給予北鎮以脆弱的支持。
龐大的架構需要極大的威望,元丕以皇族長者的身份,憑借著早年的開國軍功,在蕭條的六鎮鎮守了幾十年。然而在他之後,由於皇權衰微,朝廷已經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人選。這看似是六鎮的問題,事實上亦是世家要麵對的問題。
陸昭在臨行前已經能夠隱隱感受到謝雲傳達出的一些意思——利用這股力量的同時,一定要在最短時間消化掉他們。這其中不乏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擔憂,亦是階層利益的殊死之鬥。
細雪飄墜,在馬蹄下碾作銀膏,北風吹起的塵埃化作漫天的冰霧,令狐裘更重。此時若令名士臨風,自有一番慷慨歌詠,而陸昭隻在漫天雪色下看到心底那簇鮮紅的火苗,它因欲望幽幽而然,將所有的浪漫遐思悉數燃成灰燼。她明白她終做不了風流雅士,即便她表麵功夫已臻化境,但那顆任事進取的心與刻進骨子裏的世故告訴她,即便騙得過別人也終究騙不過自己。
一行人停在山寨最外邊的拒馬前,督軍前去通報,然而等了近半個時辰,對方依舊不肯放行。
“嗬,閻王易過,小鬼難纏。”陸歸冷笑道。
陸昭聞言也是深以為然,以元丕尊位,對於自己這一方是否召見,並不需要擺出這樣的姿態。覺得可談放行就是,若覺不妥自會當即拒之門外,而不會矯揉擺弄,反失了氣度。如今境況,必是下屬部眾惡意為之。而且由此也可看出元丕對於這些部眾的掌控並不牢固,至於原因,想必年齡、大勢俱有。
此時陸歸身後不少親隨已經頗為憤慨,其中一名壯勇已下馬抽出佩刀,直接在拒馬外用以照明的銅火盆上磨起刀來,霍霍之聲大有警告意味。
果然片刻後從營寨內行出一名軍士,語氣頗為有禮道:“末將薪曹趙源恭迎車騎將軍、女侍中、女尚書入營。”
先前陸歸麵色尚算平和,然而在聽到對方報上官職後,當即拉下臉來。軍中曹部眾多,譬如大將軍府,便近有三十二曹,每曹曹首職位薪俸雖然相同,但職位卻有高低貴賤。譬如吏曹,乃是掌軍中人事備選,自然是親信中的親信。而薪曹則是負責掌管柴火草料等物資的官員,雖說不一定是諸曹最末,但地位隻怕還不如一個給北海公做飯的廚子。
且不說自己一行人有三位兩千石,光是車騎將軍開府的名頭也不應當被這般對待,其中的侮辱之意已經不言而喻。隻見對方麵色仍是從容,甚至走近陸歸的身畔,道:“請車騎將軍下馬解劍,隨我入營。”
陸昭聞言眉頭一皺,卻見營前兵眾連拒馬寨門都不曾移動半分,隻在寨門一角開了一個小門,顯然是要讓一行人除去武器,連隨從都不能入內,隻身去見元丕。
陸昭冷笑一聲,調轉馬頭,而後對陸歸道:“聽聞門下老犬多作吠聲,乃是厭客,既如此我等回安定便是。”
然而話音未落,那趙源忽然牽住了陸昭的韁繩,死死拽住馬匹,厲聲問道:“女侍中似不從北鎮軍法,想來必是漢賊。”
陸昭冷冷望向趙源,此時他身後的部眾也紛紛拔出佩刀,一副要大動幹戈架勢。陸昭知道,一個薪曹竟敢如此放肆,背後也必然有人撐腰。她明白來此處必然不會迎來笑臉,但是對於對方的殺氣騰騰也不打算無視。
百辟刀翁然出鞘,手起刀落之間,趙源已然應聲倒地。
第215章 老朽
“北鎮有軍法, 秦州軍亦有軍法。犯主將者斬!”
陸歸說完便命眾將拔刀起槊。惡意的侮辱與挑釁無法用仁愛解決,使用強勢的反擊卻可以讓對方意識到得罪你的成本極高。
汩汩血腥如藤木匍匐蔓延在雪地上,此時以趙源為首的兵將們也都紛紛亮刀出列, 大有一決死戰的架勢。然而陸昭亦發現一名小卒縮身一溜,事不關己地回到了營寨的箭樓上。
陸歸麾下的秦州軍強悍不輸六鎮, 而對方亦未料到陸歸等人竟這般硬氣, 不僅沒有俯首入彀,反而奮起反擊。幾輪衝殺下來,陸歸所帶精銳並無一人傷亡, 就連在一旁的嵇氏也被保護得很好。
終於,對方在憤懣澆頭後, 也有一二清醒者。畢竟陸家功勳爵位俱在,且鎮中尚有沃野鎮主的嫡係血親, 下手時也有了顧及。隻是陸歸與陸昭並不打算善罷甘休,畢竟對方犯將在先, 且事情鬧大,反倒可以讓深在營中的元丕知道。
若己方真應那趙源所言, 丟盔棄甲, 隻身前往營寨,等待自己的將是毫無底線的羞辱,甚至連性命都將被玩弄於股掌之中。如果真到了那樣的局麵, 即便是這些軍將有錯在先,元丕身為外鎮人也不會出麵苛責,反倒會安撫嘉許, 讚賞這些人為鮮卑舊勳與北鎮的失意之人向世家出了一口惡氣。一旦真的陷入這種局麵, 六鎮隻會看輕秦州軍,團結一力, 泄憤打壓,而非各動心思,爭取合作。
嵇氏尚車在內,見此情景已經氣得雙唇發抖。她的名號並非沒有報上去,然而這些將士竟仍無禮羞辱。這件事往小了說是家醜,若放大來看,要麽是六鎮中早有人對沃野鎮主嵇髦見惡已久,要麽是元丕本人意欲打壓嵇家。
想至此處,嵇氏便走出車外,她早已頭發斑白,然而聲音中卻帶著特有的強勢,用鮮卑話說道:“元丕老匹夫若不堪掌六鎮,宜早歸家。使鎮將親眷受辱,又是什麽禦兵之道。”
此時營寨上有不少戍衛開始議論紛紛,片刻後,營寨大門忽然大開,一名帶甲壯士領兩列戍衛前來。那壯士先行下馬施禮道:“車騎將軍、女侍中、女尚書遠道而來,六鎮多有失禮之處還望勿怪。末將魏明,禦侯帳下督護,現為將軍帶路。”說完又向那些六鎮執刃者環視一番,而後怒喝道,“棄械歸營!伍長以上有軍官之任者,稍後自綁來見我。”
事情發展至此,雙方也難有好心情。陸昭早已知曉六鎮各自為政,元丕各府內亦派係林立。趙源受人指使羞辱自己,這位魏明將軍來時之巧,決斷之快,也不見得就是善輩。不過先前趙源之事也讓陸昭隱隱感受到一種世家獨有的陰柔手段,想至此處,兄妹二人不由得意味深長的對視了一眼——六鎮背後的水與中樞對此舉的默許與支持,遠非表相那般淺明。
魏明先將陸歸、陸昭等人安排至一間氈房內等候,而後命人再次稟告北海公。不久,營帳外便有行刑的慘叫聲,應是元丕已下令處死今日鬧事者。
待外麵人稟報行刑之事後,魏明點了點頭,轉身從營外取了酪漿、奶餅、炙烤羊肉等熱食奉入帳中,解釋道:“如今雖是午膳時,但草原軍旅皆是兩餐。如今凜冬已至,六鎮多缺人力,夥夫平日也要做牧馬拾柴等雜物,因此未能提前預備,還望貴人們見諒。”
陸歸曾與羌胡雜居,草原少樹木,薪柴不易得,再加上草原飲食多以肉奶為主,兩餐製既減少薪火損耗,又節約時間。況且僅從餐食上看,對方也是精心準備,並無苛待,因道:“餐
桂棟蘭橑, 熏風湛露, 廣廈之內自是萬點燈火;萬點燈火之下自是錦繡貂裘;錦繡貂裘下包藏的則是一顆顆謀算的心。
“不知陸侍中此次前往北鎮,要假何身份?”身為尚書令的王濟此時最有發言權,如果陸昭需要一個新的身份或官名出使六鎮, 總是繞不開尚書台的。
此時已有侍者奉上茗茶,因席中祝雍的官位爵位皆遜於陸昭, 所以暫越過祝雍,向陸昭奉茶。陸昭則禮謝推過, 示意先奉祝雍,而後亦認真回答王濟道:“六鎮勳貴, 皆為鮮卑舊族,多與宗王姻親。依晚輩淺見, 不若就以女侍中身份北上, 隻是還需中樞幫忙,女侍中之位或要重劃於皇後名下。”
從六鎮所注重的祭祀儀式而看,對於皇後的認可是極其看重的, 因此陸昭此次前往六鎮談判所執身份,所代表的必須是皇後。
王濟點頭道:“你如今有持節之便,倒也不算是單車。子卿如今東歸洛陽, 有使持節之權, 若六鎮實在桀驁,也可與他通氣商量。”
謝雲與王謐聞言, 心中也長舒一口氣,至少在人事方麵,陸昭不會給他們帶來太多麻煩。要知道北鎮鎮撫之責,朝廷基本上都是先派亭侯,也都是有分量的兩千石,其中不乏宗室背景。但現下尚書印不在自己人手裏,運作起來也是太困難。
謝雲道:“皇後處,侍中想來溝通無虞。不過既是持節赴任,隨眾屬官也是不能少。諸多名目,若是四百石或是皇後名下女官,我等自可為之,若再往上,可能要請示太子,於事於情反倒不美。”
時下任官,多要自辟掾屬,名額多少,則由屬長而定,台中也會斟酌給予撥款來支付這些掾屬的工錢。可如今陸昭的屬長算是皇後,皇後能給出的掾屬名額不可能有武將,更多是較為底層的人員與女官的配置。這樣的配置不可能征辟到一流的世家子弟。但若無這些子弟充任,主官的威勢也會有所下跌。
陸昭明白,自己的聲望誠然已高,但男尊女卑的觀念仍是千百年之久。此時先不必做無謂爭鬥,畢竟為利益發聲的永遠都是群體,而非個人。
陸昭道:“文吏雜簿,兄長處當有所補全,隻是還想向祝太守請借夫人,加以女尚書之名,隨我同往,不知尊夫人是否方便?”
祝雍未料到自己也被提及,他任護羌校尉多年,所娶妻子是鮮卑舊勳的女兒嵇氏。借六鎮勳貴的餘威,這場政治聯姻也為他在西北打開了局麵。現下,陸昭所提出的請求不可謂不誘人。六鎮如今沒落,自己的妻子已無法再為家族提供助力,反倒因為出身而讓自家後續乏力。
祝雍也非趨炎附勢之人,對待妻子亦是如常,所謂年少夫妻老來伴,倒也適意。隻是兒女婚事終於是老兩口心中的愁事,相較於其他太守的兒女們,他們可以選擇高門的餘地並不多。
如今祝雍自己已是年高,很難再有進望,壽終於太守之任,幾乎已成定論。或許朝廷肯施恩,給自己一個中樞清職歸都養老。但天下士族何其多,與其等待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倒不如爭取眼下的實惠。畢竟如果自己的妻子有皇後女尚書這一份履曆在,單論和陸家的感情,日後子女議婚,也會更容易一些。
在敲定了自己的任職後,陸昭也當即內擬了參與北鎮的其餘人事規劃。
六鎮各有鎮主,出身也俱是不同,其中以鮮卑貴族居多,涼州武人次之。如果想要介入北鎮,也必要摸清楚六鎮人的態度,願意合作者哪怕是中立者,陸昭都要想辦法給予拉攏。但如果對方敵意過重,陸昭也不介意一刀斬下,畢竟時局早已與道武年間不同。
魏祚南移,平城榮光不再,六鎮已徹底淪為防守邊境的戍衛。至漢化改革罷祭祀舊俗,身處中原熠熠生輝的元氏們早已與漢姓門閥融為一體,而破六韓、賀拔曾經的立國之本,如今在長安看來,不過是不合時宜、費錢費力供養的毒瘤罷了。
如果一個群體已對大局可有可無,那麽隨手除掉也不會引來任何怨望。
考慮到領軍背景,祝雍之子祝悅被最先拿下,祝雍甚至不為兒子求官位,允其以白身領部曲隨行。由於後續人事上陸昭仍需與涼州大銓選通氣,日後參與者也要分食奪回京畿的功勞,因此在王謐的首肯下,陳留王氏的王諶也成為了備用人選。
而謝雲的嫡長子謝頤雖不在行台任事,但本身還身兼淄川王友加督護之職,明顯是宮變前皇帝的安排,一同隨行既可瓜分利益,又更名正言順。
至於王濟處,那自不必說,日後奪回京畿,少不了洛陽用兵協助。這是早在陸昭辭任中書的前一夜,雙方就商量好的內線搭配。
一場酒宴兜兜轉轉下來,大事已定的差不多。王濟竟不由得回想前事,笑著慨歎道:“這小女貉早年與我家角力,至今思來我都耿耿於懷。如今共事日久,見此權謀手段,才知當年角力仍是幸事,未有一交才是禍根。”
陸昭連忙拱手道:“初時孟浪,還望尚書令見諒。”
王濟的態度早已有所轉變,詼諧玩笑頗顯親近之態:“我又怎會因此見怪於你,隻是恨玉樹不能生於我門庭之中。”
謝雲笑道:“老傖夫得麒麟子尚覺不足,不若認個義女。”
王濟聞言一瞬間笑容凝滯,如今陸昭的勢位自己必然不能認下。況且自己長子婚事又擱淺,日後王叡求娶帝女隻怕困難較大,他反倒更傾向於與陸家聯姻。如今陸家雖然尚未同意,但待歸都,他自會麵見靖國公商議此事。畢竟與自己長子同處尷尬境地的還有陸歸這個車騎將軍。
陸家之所以不同意這門婚事,本意還是要借陸昭與皇室聯姻。但如果他以王家主動退出備選帝婿,轉而大力推舉陸歸為駙馬,未必不能在滿足陸家需要的同時,也為自己長子聘一佳媳。一旦此事定下,日後伐蜀功成,東取荊州,陳留、漢中兩宗合力,或許在兒子這一代可以化家為國。
至於太子那邊,他自然也看到了一些苗頭。不過趁著先前魏鈺庭生事,他也不介意揮鋤頭挖一挖牆角,於是笑對謝雲道:“或許日後你舉薦我為三公,再為此亦是不遲。隻是見幸難久,見疏易得,你我兩個老傖夫,暫且自保珍重吧。”
說到“見疏”二字,彭通也是頗為陸昭不平:“太子也是不明,陸中書持重見幸,各家眾望所歸,那是多好的局麵。魏鈺庭縱使寵信,這麽大一個攤子,他會吆喝麽。中書見疏,不祥,不祥啊。”
陸昭聽著一來一往,心中也不乏警醒,“見幸”二字看似榮耀,但若沒有魏鈺庭這個寒門在,自己隻怕也要備受議論。思來想去,還是不願大家再往此處引導,遂道:“見幸見疏,本是世情,縱觀古今,也未必獨中書見幸,也未必獨中書見疏。且拿尚書台來說,不同朝代勢位不同。起先不過是隸屬少府的屬官,直到東漢年間,中朝官設立,才漸收政事,被用以分權三公。”
“而中書前身,不過是中書謁者令罷了,所行事體乃是掌收納尚書奏事、傳達皇帝詔令。可是到曹魏乃至前朝,又嫌尚書台尾大不掉,因此處處提防,設中書掌管詔命,尚書失勢而見疏。再往後,連中書也被提防,皇帝命寒門執掌機要。”
“我也曾好奇,這些尚書、中書、秘書本皆近侍之臣,乃是皇權集力的最大推手,怎得最後都站在了皇權的對立麵。想來應是見幸得權,得權見疏,兩者本是同生,互為始末罷了。”
彭通聞言苦笑:“按照侍中這麽說,這循環無解啊,不知寒門之後卻又是誰?”
陸昭作若有所思狀:“寒門後麵,那自然是閹宦。”
“那再往下呢?”
彭通追問,陸昭隻笑而不答。王謐一口茶水嗆在嗓子裏。祝雍隻是強忍著,假意觀賞桌上的茶具。謝雲則一手攬過彭通,道:“魏鈺庭失勢必然,何苦追問,咱們先回席上去吧。”再走到不遠處,方在彭通耳邊輕聲道,“閹宦下麵什麽都沒有。”
王濟見話頭被岔開,便也隨眾人向外走,出門前,回頭意味深長地笑著看了看陸昭。以一個階層的見幸來掩蓋一人的見幸來減少各方怨望,以一個階層的見疏來疏散大家對自身見疏太子的失意,這樣的轉移手法已比許多宦海沉浮多年的人要老道許多。
為避免嫌疑,彭通與王濟、謝雲先行回去,隨後王謐、祝雍再由後門兜轉到水榭亭台路麵,最後陸昭才由幾名侍女領出,出來前又換過衣裳。
彭通既回到席間,謝雲與王濟也兩廂攀談。遠空中,乃是彭家命人燃放煙火,一簇又一簇的盛大絢爛。
“閹割皇權的最後一舉,你我籌謀已久,如今竟交予這個小女娃手中。”謝雲望著又一朵凋謝的煙花感歎著。
王濟隻喃喃道:“最終之事如何,實難定論。或許她會有所不同罷。”
謝雲微微挑眉:“那豈非壞事。”
“或許對世族來講,亦非壞事。”最後一朵煙花盛放,帶著清異的白光,消失在了天際。
第214章 北鎮
將金城一切安排妥當, 陸昭與隨員一同北上,而後在蕭關與兄長匯合。此時,長安送來的皇後與淄川王手書已至, 眾人遂集齊兵馬,再沿涇水折返向東。
輕雪隨舟飄搖遠上, 紅泥暖爐, 綠璧載酒,竹簾紗帷半卷白浪,隻需微垂睡眼, 便如回到江南。
陸歸於船內懶坐,案上仍錯隔堆放著秦州事務的文移, 他隨意翻檢著,最終將這些案牘推到一邊。
禁止秦州參與武威之戰所爆發出的矛盾, 此時已接二連三顯現出來。現有的土地已不足以進一步分配,最終的軍功尚未結算, 在行台返回京畿的一段時間內,懷疑、壓抑與不滿統統爆發。方向直至太子, 而最終施壓點仍在陸歸的身上。地方與中樞之爭, 南人與北人之爭,漢人與胡人之爭,新貴與舊勳之爭, 眼下他急需打造一場外戰,來重新打造地方政權上的凝聚力。
“賈充戰吳國,司馬昭戰費禕, 司馬懿戰諸葛亮。”陸歸閉目養神, 開始對古往開來身為戰爭最高統帥,卻在最後撤兵不打進行盤點, “都快打贏了,臨門一腳,卻三番兩次地上表收兵。嗬,無非是不想讓非嫡係之人建功立業罷了。太子這是學會了三個權臣做到極致的老王八蛋那一套啊。諸葛恪要是也學這一套,江東執掌哪裏輪得上孫氏兄弟。”
陸昭知兄長坐鎮不易,對於太子不乏有怨氣,因此放下手中簿冊,開解道:“依我看,咱們這位太子倒不大像唯嫡係以論之人。外戚、宗室、勳貴,世家、寒門、宦官,哪個是嫡,哪個非嫡,難以一概而論。諸般皆可嫡,隻是不能僅用一家而已。皇權集中,終在製衡。”
“話雖如此。”陸歸坐起,伸了伸脖頸,斟酒自浮一白,而後道,“太子對鄧鈞是否太過偏重了些?”
船身輕輕搖晃著,一線雪色天光透過竹簾的縫隙,順著陸昭的側顏劈開,割裂出一縷清寂的芳魂。如水緞麵的狐裘隨目中秋水蜿蜒波動,隨後江河入海般湮沒在眼底的黑暗之中,連同整個世界都靜止了下來。
“大兄可還記得那時祖父與我們說的那段話?”陸昭意態幽遠,“皇後是呂雉、弟弟是劉秀、太子是劉劭、嶽丈是王莽、輔政大臣是司馬懿、禁軍統帥是檀道濟,這樣的局麵對於一個皇帝難不難?事實上隻要各方平衡,抓住每一個人的訴求,對於皇帝來說都不叫事。太子之所以捧出寒門,扶植鄧鈞本意還是在平衡上。而寒門之所以奮進,之所以效忠,不是為了繼續做寒門,而是為了不做寒門。待鄧鈞走到這一步,也會被打壓的。”
陸昭明白,元澈走的太穩,稍不留神,世家就會被溫水煮青蛙。現在她要做的就是把牌桌支起來,讓大家打的有來有回,場麵看起來都差不多。最後在所有人稍不注意的時候,搶下一張勝負手。製衡不過是手段。暗自作大才是世家的嘴臉,贏家通吃,才是權力的最終目的。
船至涇水河穀後便不宜再行,眾人旋即換馬北上,幾日後方越過安定郡北邊境,接近六鎮領地的邊緣牧區。時至冬季,安定以北的平原已是衰草漫天,不見哀鴻,偶有零星牧人驅趕牛馬,卻在不久後亦被督軍攔下盤問。陸昭等打聽後方知,戍衛六鎮者不得私逃,但如今凜冬天寒,武人們的出路與這片土地的存糧、氈房一樣,稀缺到令人絕望。
如今六鎮雖各有其主,但統禦的禦侯仍是皇室宗親北海公元丕,算輩分乃是今上的叔叔,已是七十餘歲的老者。車騎將軍並無督六鎮軍事之權,因此過境前也要上書請禦侯放行。
陸昭一行人規模並不大,然而與北鎮的蕭條相比,倒也稱得上是聲威赫赫。陸歸自點一千精銳隨行,祝悅帶部曲力士五百,謝頤亦領兵五百,其中不乏世家故舊。而祝雍的夫人嵇氏則帶了五十名娘家陪嫁的家仆,令人書信給沃野鎮主、自己的弟弟嵇髦。與此同時,眾人亦向北海公府投了各自的名刺,其中皇後的郊祭令諭隨陸昭名刺奉上,而淄川王替皇帝手書則隨謝頤的名刺奉上。
送信的人回來的也快,身後跟著一名元丕的帳下督軍話。督軍入帳內回話道:“北海公已聞車騎將軍與中書之名,才備禮駕,還望諸位稍候。”
陸歸隻笑施一禮:“北海公國之幹城,皇室勳貴,怎勞久候。至於禮駕,我等亦不敢以晚輩之身而僭越,待我們稍作準備,即刻前往麵見北海公既是。”
雖然職位上車騎將軍仍壓禦侯一頭,但對方畢竟是皇室宗親,爵位勳望俱在,他們這一方也不必要求這些虛架子的東西。不過陸昭也聽出來六鎮之中肯定有人對他們抱有不滿,甚至敵意。畢竟陸家仍是世家底色,而這些鮮卑貴族在魏國建國時留了最多的血,最後卻被世族打壓至死,心中怨氣,可想而知。
陸昭之所以強意北上,乃因為六鎮無論是現在亦或是未來,都是她注定不可繞開的一部分。誠然,陸昭與陸歸需要這支力量的加入來實現以一己之力短期收複京畿的目標。但這支力量亦是拓跋鮮卑一脈的最後底蘊,皇權最後的支點。與其讓它在門閥權力板結後的夏天怒火燎原,倒不如現在著手,把火苗撲滅在最冷的寒冬。
最後,按照北海公元丕的意思,陸歸、陸昭、嵇氏及其所帶家仆可以入境。
“嵇鎮主如今還任著朔方丞……”路上,督護亦將北鎮需要注意到人事說給一行人聽。然而所提到的人或是嵇氏故交,或是中原舊臣,示好之餘,防備也是極其明顯。
相對於陸歸的兩府構架,元丕的班底構成則要複雜的多。首先便是北海公府,府內掾屬大多是從中原帶來的行政班底,其中亦不乏關隴世族舊人,隻不過家世都已衰微。畢竟在門閥執政的時代,真有路子的世家不會把子弟往北境填。
其次則是鎮北將軍府與禦侯府,這個班底下大多是統禦六鎮的軍事力量。譬如原先跟隨自己的親衛,還有當地鄉土的武裝力量。曆來中央派人執掌地方,第一要剪除的便是這些鄉土武裝,換言之,是鄉賊。這些人早年在北境作亂,如今已劃在朝廷的正規編製下。世道動蕩,萬事從宜,鄉賊是永遠剪除不淨的,不過是以不同麵目出現在時局中而已。
如此一來,地方豪族構成中級幕僚,而中原舊族則代表著朝廷以及中原世家們的利益,給予北鎮以脆弱的支持。
龐大的架構需要極大的威望,元丕以皇族長者的身份,憑借著早年的開國軍功,在蕭條的六鎮鎮守了幾十年。然而在他之後,由於皇權衰微,朝廷已經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人選。這看似是六鎮的問題,事實上亦是世家要麵對的問題。
陸昭在臨行前已經能夠隱隱感受到謝雲傳達出的一些意思——利用這股力量的同時,一定要在最短時間消化掉他們。這其中不乏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擔憂,亦是階層利益的殊死之鬥。
細雪飄墜,在馬蹄下碾作銀膏,北風吹起的塵埃化作漫天的冰霧,令狐裘更重。此時若令名士臨風,自有一番慷慨歌詠,而陸昭隻在漫天雪色下看到心底那簇鮮紅的火苗,它因欲望幽幽而然,將所有的浪漫遐思悉數燃成灰燼。她明白她終做不了風流雅士,即便她表麵功夫已臻化境,但那顆任事進取的心與刻進骨子裏的世故告訴她,即便騙得過別人也終究騙不過自己。
一行人停在山寨最外邊的拒馬前,督軍前去通報,然而等了近半個時辰,對方依舊不肯放行。
“嗬,閻王易過,小鬼難纏。”陸歸冷笑道。
陸昭聞言也是深以為然,以元丕尊位,對於自己這一方是否召見,並不需要擺出這樣的姿態。覺得可談放行就是,若覺不妥自會當即拒之門外,而不會矯揉擺弄,反失了氣度。如今境況,必是下屬部眾惡意為之。而且由此也可看出元丕對於這些部眾的掌控並不牢固,至於原因,想必年齡、大勢俱有。
此時陸歸身後不少親隨已經頗為憤慨,其中一名壯勇已下馬抽出佩刀,直接在拒馬外用以照明的銅火盆上磨起刀來,霍霍之聲大有警告意味。
果然片刻後從營寨內行出一名軍士,語氣頗為有禮道:“末將薪曹趙源恭迎車騎將軍、女侍中、女尚書入營。”
先前陸歸麵色尚算平和,然而在聽到對方報上官職後,當即拉下臉來。軍中曹部眾多,譬如大將軍府,便近有三十二曹,每曹曹首職位薪俸雖然相同,但職位卻有高低貴賤。譬如吏曹,乃是掌軍中人事備選,自然是親信中的親信。而薪曹則是負責掌管柴火草料等物資的官員,雖說不一定是諸曹最末,但地位隻怕還不如一個給北海公做飯的廚子。
且不說自己一行人有三位兩千石,光是車騎將軍開府的名頭也不應當被這般對待,其中的侮辱之意已經不言而喻。隻見對方麵色仍是從容,甚至走近陸歸的身畔,道:“請車騎將軍下馬解劍,隨我入營。”
陸昭聞言眉頭一皺,卻見營前兵眾連拒馬寨門都不曾移動半分,隻在寨門一角開了一個小門,顯然是要讓一行人除去武器,連隨從都不能入內,隻身去見元丕。
陸昭冷笑一聲,調轉馬頭,而後對陸歸道:“聽聞門下老犬多作吠聲,乃是厭客,既如此我等回安定便是。”
然而話音未落,那趙源忽然牽住了陸昭的韁繩,死死拽住馬匹,厲聲問道:“女侍中似不從北鎮軍法,想來必是漢賊。”
陸昭冷冷望向趙源,此時他身後的部眾也紛紛拔出佩刀,一副要大動幹戈架勢。陸昭知道,一個薪曹竟敢如此放肆,背後也必然有人撐腰。她明白來此處必然不會迎來笑臉,但是對於對方的殺氣騰騰也不打算無視。
百辟刀翁然出鞘,手起刀落之間,趙源已然應聲倒地。
第215章 老朽
“北鎮有軍法, 秦州軍亦有軍法。犯主將者斬!”
陸歸說完便命眾將拔刀起槊。惡意的侮辱與挑釁無法用仁愛解決,使用強勢的反擊卻可以讓對方意識到得罪你的成本極高。
汩汩血腥如藤木匍匐蔓延在雪地上,此時以趙源為首的兵將們也都紛紛亮刀出列, 大有一決死戰的架勢。然而陸昭亦發現一名小卒縮身一溜,事不關己地回到了營寨的箭樓上。
陸歸麾下的秦州軍強悍不輸六鎮, 而對方亦未料到陸歸等人竟這般硬氣, 不僅沒有俯首入彀,反而奮起反擊。幾輪衝殺下來,陸歸所帶精銳並無一人傷亡, 就連在一旁的嵇氏也被保護得很好。
終於,對方在憤懣澆頭後, 也有一二清醒者。畢竟陸家功勳爵位俱在,且鎮中尚有沃野鎮主的嫡係血親, 下手時也有了顧及。隻是陸歸與陸昭並不打算善罷甘休,畢竟對方犯將在先, 且事情鬧大,反倒可以讓深在營中的元丕知道。
若己方真應那趙源所言, 丟盔棄甲, 隻身前往營寨,等待自己的將是毫無底線的羞辱,甚至連性命都將被玩弄於股掌之中。如果真到了那樣的局麵, 即便是這些軍將有錯在先,元丕身為外鎮人也不會出麵苛責,反倒會安撫嘉許, 讚賞這些人為鮮卑舊勳與北鎮的失意之人向世家出了一口惡氣。一旦真的陷入這種局麵, 六鎮隻會看輕秦州軍,團結一力, 泄憤打壓,而非各動心思,爭取合作。
嵇氏尚車在內,見此情景已經氣得雙唇發抖。她的名號並非沒有報上去,然而這些將士竟仍無禮羞辱。這件事往小了說是家醜,若放大來看,要麽是六鎮中早有人對沃野鎮主嵇髦見惡已久,要麽是元丕本人意欲打壓嵇家。
想至此處,嵇氏便走出車外,她早已頭發斑白,然而聲音中卻帶著特有的強勢,用鮮卑話說道:“元丕老匹夫若不堪掌六鎮,宜早歸家。使鎮將親眷受辱,又是什麽禦兵之道。”
此時營寨上有不少戍衛開始議論紛紛,片刻後,營寨大門忽然大開,一名帶甲壯士領兩列戍衛前來。那壯士先行下馬施禮道:“車騎將軍、女侍中、女尚書遠道而來,六鎮多有失禮之處還望勿怪。末將魏明,禦侯帳下督護,現為將軍帶路。”說完又向那些六鎮執刃者環視一番,而後怒喝道,“棄械歸營!伍長以上有軍官之任者,稍後自綁來見我。”
事情發展至此,雙方也難有好心情。陸昭早已知曉六鎮各自為政,元丕各府內亦派係林立。趙源受人指使羞辱自己,這位魏明將軍來時之巧,決斷之快,也不見得就是善輩。不過先前趙源之事也讓陸昭隱隱感受到一種世家獨有的陰柔手段,想至此處,兄妹二人不由得意味深長的對視了一眼——六鎮背後的水與中樞對此舉的默許與支持,遠非表相那般淺明。
魏明先將陸歸、陸昭等人安排至一間氈房內等候,而後命人再次稟告北海公。不久,營帳外便有行刑的慘叫聲,應是元丕已下令處死今日鬧事者。
待外麵人稟報行刑之事後,魏明點了點頭,轉身從營外取了酪漿、奶餅、炙烤羊肉等熱食奉入帳中,解釋道:“如今雖是午膳時,但草原軍旅皆是兩餐。如今凜冬已至,六鎮多缺人力,夥夫平日也要做牧馬拾柴等雜物,因此未能提前預備,還望貴人們見諒。”
陸歸曾與羌胡雜居,草原少樹木,薪柴不易得,再加上草原飲食多以肉奶為主,兩餐製既減少薪火損耗,又節約時間。況且僅從餐食上看,對方也是精心準備,並無苛待,因道:“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