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衛離開了,許平綱也出去了。站在陸昭坐席右側的陳霆最先感受到不尋常的危險,麵色陰冷:“皇帝的車駕即將回宮,也是要從大司馬門入宮,而後走馳道,從北闕入長樂宮。這一眾人是去是留,不知皇帝陛下又會有何訓教。”
陸昭接道:“再等等,等他們到了北闕,就又該開口說話了。”
陸昭還在等,等一個發難的契機。大司馬門既然放了人,也就說明馮諫默認了北軍此行的正當性,不會再把人往外趕。而皇城過了子時就會戒嚴,直到太子歸都後才會解嚴。這股勢力將會持續釘在大司馬門內,待太子領兵歸都鎖定一部分優勢,這些已經混入宮禁的北軍便會解題發揮,所圖更多,與她這個殿中尚書分庭抗禮。但前提是,這些人得能留到戒嚴的時候。隻要她能捕捉到這些人語言的錯處或是行為上的失禮,便能借此斬下刀鋒,或可成功逐出宮城。
約莫兩刻鍾後,一個小內侍打著傘領著一名傳話的宿衛進來了。
“回稟殿中尚書,北軍的人並不鬧事,隻是申請入宮,請一位太醫令出來。許將軍已命人將一名太醫令遣出,但這些人並不滿意,隻說須得是讓薛貴嬪乳母親自看過的太醫才放心。”
“先前在司馬門鬧,如今反倒不鬧了。”陸昭聞言冷笑,“看來她們是要賴在這裏了。”
陳霆道:“麻煩進了門,就難再趕出去了。尚書,咱得讓他們鬧起來。”
“先去讓城頭的人瞅瞅,皇帝的鑾駕到哪裏了。”陸昭先對那名宿衛下了命令,而後轉身對陳霆道:“你去看看衛尉屬那便集了多少人,出這麽大事,他們那頭不可能沒個呼應。再派幾個人去永寧殿,告訴孔侍中,陛下不管多早晚回來,戒嚴令耽誤不得,差一刻子時若未見到陛下身影,直接來北闕見我。”
“卑職遵命!”陳霆旋踵而出。
“我們走吧。”陸昭走出屏風,對門外侍立的吳玥道。
披風、儀刀被一一妝點在殿中尚書的身上。緊接著,院內一頂油布蓋的轎輦在殿中尚書登輿穩坐後慢慢抬起,一行人匆匆消失在了雨幕之中。
雨果然越下越大,看時辰,鑾駕能否在子時之前趕到宮門都是問題,皇帝不回內宮就戒不了嚴。北闕下的幾名宿衛正忙著將戒嚴用的立柵收到廊下,生怕淋了雨把木質糅爛了。
轎輦上的陸昭遠遠看見收立柵的人,對身邊隨侍的吳玥道:“瞧這場雨把人給急的……去告訴他們,這立柵不用收,讓他們先去開門,把立柵拉起來,報準備戒嚴的口令。皇帝陛下再忙來得再晚,咱們可慌不得急不得。”
“是。”吳玥頂著雨,一路小跑,到那群人跟前扯起嗓子喊道,“殿中尚書有令,開北闕城門,拉戒嚴立柵,報備口令,準備迎鑾駕回宮!”
忽然北闕門內和門外都一片寂靜,緊接著門內的一衛精兵列陣於門前,待準備完畢後才有宿衛前去將北闕的大門打開。大門外,北軍望著門內亮出刀鋒嚴陣以待的侍衛,並不敢執意衝進去。他們來的時候義正言辭,心安理得,為的是薛貴嬪,請的是皇帝命。而現在殿中尚書亮出鋒刃亦是亮得冠冕堂皇,為的是鑾駕回宮,為的是宮禁禮儀。
一條長長的戒嚴立柵被推至大門前,宿衛一邊將立柵推進,一邊將過分靠近北闕的北軍驅趕。靜穆中,陸昭的抬輿便在一片刀光劍影中前行,在雨氣中漫成了幢幢黑影,穩重地降落在稍稍偏離北闕中軸線的地麵上。
此時一名宿衛稟報後橫入拱衛殿中尚書的車駕,小聲道:“皇帝陛下的鑾駕到大司馬門外了。”
陸昭並不急著回答,遙遙指了指遠處那名立在雨中的婦人,問道:“那人是誰?”
宿衛答道:“聽說是薛貴嬪的乳母。聽說之前她在大司馬門前叫罵,還去給馮將軍攀她家貴嬪小時候和太子的交情呢。”
陸昭一邊下了抬輿,一邊接過吳玥手中遞過來的傘,問那名宿衛:“到了北闕還攀嗎?”
“不攀了。”
“那哪成。”陸昭揚了揚手,“去,把李氏請來,就說今日之事我要請教。”之後便連傘也不要,直接登上北闕。
陸昭抬了抬手,許平綱便會意喊話道:“皇帝陛下即將回宮,來者速速撤出馳道禁區,若有犯禁,生死勿論!”
在陸昭親臨後,所有的宿衛都劍拔弩張,嚴陣以待。原本鬥誌昂揚的北軍在看到如此陣仗後便隱隱有些遲疑。而那位薛芷的乳母趙氏,更是不由得往後撤了半步。她知道這位殿中尚書和自己的主上一樣,並非那般好相與,因此出列道:“回稟殿中尚書,貴嬪重病,我等奉陛下之命求請太醫,還請殿中尚書放我等入內,必不敢在此滯留徘徊。”
陸昭則冷冷道:“太醫令已遣出,爾等速離。”
那乳母趙氏卻下跪哭泣懇請道:“貴嬪重疾在身,陛下焦急於心,我承主上庇佑之澤,怎敢輕易問醫,必得是素日熟知貴嬪體質舊疾的醫效。還請殿中尚書放行,令我等入太常府,親自請人出診。”
陸昭聞言立刻笑容漾在臉上:“原來是為這等緣故,那請諸位軍士暫移東闕,我即刻命太常將所有醫效請至東闕,如此其不方便?”說完對宿衛道,“去太常署衙請人。”
乳母趙氏卻道:“東闕裏司馬門相去甚遠,如此折返,隻怕要耽誤貴嬪病情。”
陸昭垂目冷笑:“趙乳母,宿衛為了薛貴嬪的事在宮裏折返已經五六次了,若真耽誤早就耽誤了。太醫令如今就在這,你們要麽接了人走,要麽自己出宮去想辦法,千錯萬錯,錯不到殿中尚書府的頭上,錯不到禁軍的頭上。”
說完又對許平綱道:“命人端弓引弦,擊鼓三通,若北軍能夠自查失態,以陛下安全為重,以貴嬪身體為重,速領太醫撤離。三鼓之後若仍滯留在此者,直接拘捕,押送廷尉。”
許平綱得令旋即喊道:“眾將士聽令,架弓!擂鼓!”
第279章 戒嚴
長信殿內, 李令儀坐在床邊,目光森然地看著外麵的重重守衛。這些通過各個渠道招進長信殿的宿衛按理來說都是薛琰的故舊,薛家都打過招呼。雖然自己和楊寧整肅了一段時日, 卻依然沒有任何效果。即便是差遣去辦一些瑣碎小事,都極為不情願。
正當她躊躇時, 便見一隊宿衛入內, 抱拳施禮道;“殿中尚書有事請教,還請李媼先隨我來。”
今日不太平,宿衛大規模的調動在宮裏很難捕捉不到動靜。李令儀下意識地向後挪了挪步, 道:“天漏大雨,夜也深了, 我不去。”
宿衛道:“殿中尚書要與李媼相商乃涉及太子歸都之事,李媼最好還是去看看。”
如果說是旁的事, 李令儀自然能推就推,但涉及太子, 她卻不敢含糊。她的權威到底還是來自她與太子的關係,如果太子歸都的環節但凡有任何差池, 她都接受不了這樣的結果。旁人可以不顧一切地為上位而不擇手段, 但她絕對不能拿太子的人身安全來做賭注。更何況現在陸昭在法理上仍然未和太子完婚,一切情況皆有可能發生。兩位皇子都在都中,北海公尚在灞上。這是極為敏感的時刻, 這一場激變中,誰要攪翻時局,誰要維/穩?攪翻時局的人有沒有能力, 有沒有資格去承受所有的風險, 去托底太子的安全,乃至於整個國家的朝綱?
在所有的發問後, 李令儀的心裏也就有了答案。她知道,這是陸昭來請她去的原因,也是陸昭能夠請動她去的原因。
“那我們走吧。”李令儀披了一件雨披,徑直走出了大門。
高聳的北闕上,陸昭沉眉目視著下方,第一通鼓已經敲完了,但退者卻寥寥。她明白對方也在賭,賭她在沒有摸清楚這群北軍具體的組成部分前,是不打算血腥清洗的。一旦將殺戮啟動,先不說容易傷及世家,淡淡馳道上的血在明日的嘉禮上便無法徹底清洗幹淨。屆時太子歸都,那麽她是否會以亂禮之罪離任殿中尚書一職,便大有空間。
北闕之下,乳母趙氏也是頗為得意,她一邊一力當前,一邊勸說著那些有些猶豫的北軍將士。在陸昭下令的那一刻,她幾乎可以篤定陸昭不敢動手殺人,不然當時陸昭便應該下令三通鼓後格殺勿論。但是陸昭卻說三通鼓後拘捕入廷尉。當然,如果對方隻是拘捕,那麽他們也可以拒捕,隻要拖到皇帝鑾駕來此,便已經算是成功。
“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咱們這一回隻當是為貴嬪請命!”
陸昭不厭其煩地聽著趙氏的話語,心裏也頗有一番惡趣味,現在的北軍和殿中軍可以說都是由兩個女人執掌。她一麵看著趙氏的潑辣模樣,卻很難產生厭惡,從某一方麵來說,這個人能把北軍從宮城外帶領到北闕,倒也真誠的上是有勇有謀。她看了看刻漏,明白餘下的時間已經不多,這個陣勢來看,能夠把北軍驅趕走是較為困難的。現在最重要的還是要給他們安一個可以讓自己發揮的罪名,讓他們內部分裂開來。畢竟所有的打架都是一起打,但飯最終還是得分席吃。
“殿中尚書,李氏到了。”
陸昭點了點頭,示意宿衛將人帶上來,然而當她望向李氏後方的時候,卻發現李氏身後並沒有長信殿的宿衛跟隨,心中不由得一疑。按理說,李氏將薛家在宿衛的力量收編一部分後,這種場合應該會有宿衛在其身邊保護才對。如今李令儀竟未待一兵一卒,這未免破壞了陸昭原有的計劃。畢竟她需要李令儀的人出麵
與北軍做一些對抗,因為如果自始至終,涉及太子的人沒有出現在這場旋渦中,那麽她無論對明日的大典有多維護,在處理這件問題上都沒有切入點。不過也不是沒有解決辦法,思索片刻後,陸昭對身邊的許平綱道:“這些人是不會走的,現在就派人去府庫取繒標,讓三分之二的人服蔥褶。”
“明白了。”許平綱應命。
陸昭深吸一口氣,這或許是她有生以來遇到的最為難解的局麵。正如同淌在地麵水坑中的衣帶一樣,就算是執傘,也會被天算一般一一打濕。以皇帝為中心,在禁中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凝力,試圖在她賴以生存的心髒地帶插下一根釘子。而她由於即將失位的未來,和在保全盟友與獨善其身的兩難中,處處掣肘,寸步難行。
在見到李令儀後,陸昭仍笑著指了指底下那一群北軍道:“本尚書治理禁所無方,倒是讓阿媼見笑了。”
李令儀道:“殿中尚書有何賜教,直說無妨。”
陸昭隨後卻抬抬手,讓人給李令儀搬了把椅子:“李媼坐吧。”隨後便不再言其它,陸昭也靜立在城牆邊,聽著第二通軍鼓,偶爾也會回頭與李令儀說笑。
趙氏仰望北闕,她看到了李令儀,當即便認出了她。怎麽會認不出呢,當時薛芷與太子幼時作伴一處,她也與李氏頗為交好。趙氏內心先是一喜,李氏拿了小薛公的部曲和宿衛的力量,或許是來幫忙的。可是她看到陸昭與李氏相談甚歡後又皺起了眉頭,陸昭請她來做什麽?她們的關係何時變得那麽好?
此時,第三通鼓已經敲響,他們必須決定去留了。與此同時,戒嚴用的立柵也慢慢打開,一列列執戟禁衛開始向前推進。然而趙氏和一群北軍的軍尉們看到禁衛軍時卻不由得起了疑心。雖然此處隻有許平綱一部,但是看軍隊的裝束明顯是兩部人馬。他們尤其注意到了士兵頭上的繒帶。這樣的繒帶他們今日便在內官和外官的頭上都看到過,雖然不確定具體的禮章規範,但應是參加嘉禮時所佩。現下唯一能夠解釋為何有一部分人沒有佩戴繒帶的原因,就是這些人出自李氏所在的長信宮,根本沒有參加嘉禮的資格。
陸昭第一次心中忐忑地目視著這一切。她不喜歡使用這種陰謀,她不喜歡把所有的勝負押在對方信不信、對方會如何做的不確定與猜測中。宿衛已將北軍團團圍住,借用牆壁和巨戟將人群向東推去。推搡之間,也不乏有踩踏、推搡甚至還手毆打宿衛的狀況。
眼見自己這一方也要失控,終於,趙氏向北闕開口了:“李令儀,你身為太子乳母,與我也是舊識,此時不幫我們也就罷了。何故還要助紂為虐?你不要忘了,小薛公的人可是你招攬的,如今捏在你的手裏頭。”
坐在座位上的李令儀剛要站起來,卻被陸昭一手壓下。
陸昭此時站在城闕上,漫不經心地問道:“為何太子的乳母因為舊識就要幫助亂軍?小薛公的人被招攬到了何處?為何趙氏會知曉?小薛公與此事又有什麽關係?”陸昭笑了笑,“李媼,我也是費解啊。”
李令儀慌張低首道:“趙氏汙蔑朝臣,詆毀太子,罪不可赦。”
“與北軍無關?”陸昭抬眉。
李令儀沉默不語,此事她不是她可以輕論的。
陸昭也知道事情到此也都發酵的差不多,便下令道:“將這些人速速趕出宮。”
然而正當許平綱準備下令的時候,卻見馳道的西端,有鑾駕駕臨的鑼鼓聲。陸昭望了望刻漏,已近子時了。“孔昱來了沒有?”孔昱是陸昭用來製衡皇帝的最後一張王牌。
許平綱向內宮望去,隻見甬道處孔昱已在一眾護衛下匆匆趕來,因此興奮地喊道:“來了,孔侍中來了!”
“快,快去迎。”陸昭也正了正衣冠,隨後走下城闕。然而當她看到與孔昱隨行的人後,卻心中一驚。那是一名清秀的宦官,身著服製與韓任別無二致。
孔昱麵見陸昭,目光有些複雜,嘴唇抖了抖,卻最終沒有說什麽,隻抱拳拱手,退至一邊。旁邊的宦官此時開口了:“奴婢汪晟,參見殿中尚書。”
陸昭冷視道:“繡衣禦史也前來接駕?”
汪晟笑答道:“奴婢哪有這等殊榮,不過是來送一送孔侍中罷了。這離中元節也不遠了,孔侍中還是想和家裏人一起過。”說完又對陸昭行了一禮道,“奴婢擅接鑾駕逾禮,暫且告退了。”
此時,孔昱早已泣不成聲,跪下身來望向陸昭。陸昭也知通過掌控戒嚴令的孔昱來控製場麵已經不必進望,卻也同樣跪在了雨中。她知道繡衣禦史屬大概已在孔昱家中成功安插了一些人,孔昱在這種狀況下,能夠選擇的也實在不多。陸昭將宿衛手中的傘接過,親自將孔昱庇護在其中,安慰道:“孔侍中快快起來,這件事我們再想辦法。”
這一夜,皇帝的輿駕雖在子時後入了宮禁,卻也同樣讓薛貴嬪的乳母趙氏帶領部分北軍入駐其中,理由則是為薛貴嬪安全考慮。其餘人因天色已晚,暫時入駐逍遙園。在所有命令下達後,孔昱隨皇帝入永寧殿。待皇帝升禦座後,孔昱麵無表情地手執笏板,轉身對著黑暗的天空,肆虐的狂風以及密密的驟雨,嚴聲道:“請戒嚴。”
至此,所有的不安與躁動,欲望與怨恨,都被這三個字一同鎖進了深深的夜色中。
第280章 謀合
風雨到底給了太子歸都的麵子, 提前收梢,陸昭無奈收兵回到殿中尚書府,但在此之前卻點了吳玥去安排剩餘北軍的安置問題。且安排這件事的時候, 她刻意沒有做出交待,也沒有給出任何意見, 連陳霆都對此舉頗為不解。隨後, 眾人各自回到部屯換下濕衣,陸昭也在親衛的陪同下回到殿中尚書府。
殿中尚書府內,寸長的銀碳靜靜的臥在銅爐內, 燒得彤紅一片,竟無一絲煙塵。陸昭左手負在身後, 手執香箸,將白檀香一點一點地放置在隔火片上, 隨後蓋上香爐。長架上的濕衣滴著水,一汩汩地匯聚在一起, 如同隱秘爬行的蛇,穿過珠簾與屏風, 順著水磨金磚的縫隙向殿門方向吐出了信子。
吳玥的腳步於這一塊磚止住了, 山水屏風後是身著寬大道袍的殿中尚書,隱隱約約可以看見那片與山水溶為一色的青白衣衫,衣衫之上半散的頭發, 以及隱藏在衣衫之下削瘦的赤足。
“吳副尉先喝盞熱茶湯吧。”府邸的主人仍不疾不徐地繞著銅爐踱步,屏風外的小桌上果然放著一盞茶。吳玥走向前,見桌上靜靜安放著一隻白瓷杯, 他正欲去取, 然而燭火微動的一刹那,卻出了一抹淡紫色, 如霞如霧。瓷器北白南青之說,而釉最難成紫色,茶杯的邊緣呈八角狀,胎質清剛,釉色極潤,而及腰部,卻愈發通透薄涼。吳玥伸出去的手便頓了頓,而這一幕同樣被屏風另一側的陸昭捕捉到了。
她轉過了身,背對著那架屏風,低頭注視著爐蓋上的金狻猊。一個時辰前,她也是如此看著高闕下的北軍,這些人雖然密密麻麻的排布,但很明顯也是不敢接近北闕,甚至都未持有弓刀,大概對方也怕釀出太大的亂事,既會刺激到陸家,日後收場又很麻煩。這些人成功通過了北闕,拿的是內官手令,而劉炳也沒有隨鑾駕回來。陸昭閉上雙目,指尖輕輕地撫著金狻猊的脊背,既溫柔又耐心。
這是一個陰謀,環環相扣。皇帝一定是知情的,但他是否知情也並不重要。他所做的不過是寫一份手詔,讓北軍護送薛貴嬪的乳母入宮請見太醫而已。劉炳的失蹤,薛貴嬪是否真的得病,北軍是如何調集起來的,又是怎樣進入司馬門衝擊北闕的,這些都與皇帝毫無關聯。她甚至可以確定皇帝並不是主謀。
在這樣一個時局下,北軍看似是得利者,但其實卻是犧牲品。所有最前線的衝突與傷亡都是綁定在北軍身上的,她如今所攥的乳母趙氏失言亂禮等種種證據,第一
層牽帶出的也是北軍。而皇帝對於北軍根本沒有實際掌控力,也沒有任何可以讓北軍成為犧牲品的資本,因此不可能是這場陰謀的主要謀劃者,最多算是受益人罷了。
排除了皇帝,第二嫌疑人看上去便是薛琬了,然而陸昭也並不這麽認為。這樣謹小慎微的方式雖然很符合薛琬的特點,但這種不拖泥帶水、陰詭至癲狂的風格卻不是薛琬所有。設計者所為說白了也是在賭,賭的是陸家不敢在這時候翻臉。他不僅敢賭,皇帝還願意陪著和他一起賭。這絕對不是薛琬可以做到的。
所有的權鬥歸根結底都是人事。她與這些關隴世族也算彼此相識多年,對於對方的行事風格自然也不會陌生。此次動亂雖然有謀士獻技的可能,但是深究下去其實牽涉方麵極多,首先能得到皇帝本人的支持,隻怕也不是一個巧舌如簧的謀士賣弄一番就可以說動的。參與的不僅有皇帝,還有長公主、冀州派,因此,隱藏在這場陰謀背後的人絕非等閑之輩。
金狻猊慢慢變得熾熱起來,陸昭的指尖已經微微發紅,但仍在閉目沉思。還有,還有,這個人對於戒嚴的法令與禮章了若指掌,甚至連具體的時間都能夠明曉,說明已竟可以接觸到九卿級別的核心官員。這個人的身份與地位,至少可以做到與舞陽侯、薛琬與皇帝平等對話,手中應當還握有極具分量的籌碼,如此才能讓最為老奸巨猾的皇帝聽取他的建議。而這個人似乎本身又未牽扯在時局中,因為如今這件事來看,北軍對其來說不過是個犧牲品,甚至連薛家都是如此。最後,他在宮中也擁有力量,可能是宿衛,也可能是別的力量。這個人會是誰呢?
陸昭再度回頭,透過那扇屏風,看了看恭敬垂頭,淺酌慢飲的吳玥。
吳玥似乎感受到隔著屏風投來的目光,忽然抬起頭,雖然心情有些慌亂,但放下茶杯的手仍是穩的。“末將稟報,皇帝陛下雖有旨意將北軍安置在逍遙園,但因暴雨,河流漲水,逍遙園已不宜屯兵。末將暫時封鎖園林,遣這些人去了未央宮北闕附近,聽說那邊已經修的差不多了。”
陸昭眼睛一亮,未央宮北闕離馮諫駐守的司馬門和武庫最近,乃是警備最為森嚴的地方,但是裏丞相府,也就是如今的司徒府很遠。這群人如果真的想要舉事,或是想要產生什麽樣的壓迫力,都需要經過馮諫這一支直屬太子的力量。她甚至可以判斷,這位吳副尉安排北軍遠離司徒府,也是有此意的。
“其實……其實尚書是否想過,這幾百名北軍看似不執兵刃,但如今宿衛也有關隴子弟,來日或聯合或串通,即便不能肅清內外,也未免不會為他人所用。”吳玥稍作沉吟,立於屏風外以極低的聲音向陸昭提醒道,“前車有鑒,宜早除之。”
屏風後,陸昭慢慢坐了下來,語氣格外沉靜:“謀略、詭計,最終的支點還是在武力上。往年你我令數百人內奪宮禁,之所以可以功成,乃是因為宮內人心渙散已久,多盼大義歸來。而如今戰爭方息,承平日久,人皆懼怕禍亂,這些人就算想要舉事,能夠響應者也是寥寥。今日我也向副尉直言,日後都中如何生亂,必然是有外鎮強兵為托,那些效我等者必死。”
吳玥才道嘴邊的話頓時凝住了,陸昭這番話似乎並不隻單單對他一個人說。
“至於除與不除……”指尖敲擊桌案清脆的聲音與說話者清越的聲音一同入耳,“吳副尉名字裏的樂是禮樂之樂吧。”
吳玥的大腦忽然空白片刻,而後反應過來,道:“正是。”
屏風後的人影不知何時繞到了書案旁,執筆蘸墨,在一方早已鋪好的紙上揮毫頓挫。“樂統同,禮辨異。樂也者,情之不可變者也。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所以這禮樂之說,管的便是人情道理四字。大國重禮樂,執政者更要慎重。不講人情道理的政治便如離水萍藻,數日即枯,難得長久。吳副尉?”
“末將在。”
“去替我和司徒說一句話。”陸昭道,“就說殿中尚書府的權力我暫時還先不能放。另外,明日大典重臣集會前,我有要事需與司徒和中樞討論。”
吳玥雙手拱著,卻仍站在原地沉思。屏風後的燈忽然吹滅了,吳玥才回過神,應命告退。
黑暗中,陸昭依舊目視著屏風的方向。政治的確不能沒有人情,但最緊密的關係卻隻能用最大的利益和永遠的畏懼來綁定。她知道隨著刻漏中一滴滴水漲滿、落下,她所處的局麵便會更加危險。所幸她也有積累,數年積累的存量如今要一張一張的作為籌碼打出去,以此來換取那個至關重要的變量。
陸昭接道:“再等等,等他們到了北闕,就又該開口說話了。”
陸昭還在等,等一個發難的契機。大司馬門既然放了人,也就說明馮諫默認了北軍此行的正當性,不會再把人往外趕。而皇城過了子時就會戒嚴,直到太子歸都後才會解嚴。這股勢力將會持續釘在大司馬門內,待太子領兵歸都鎖定一部分優勢,這些已經混入宮禁的北軍便會解題發揮,所圖更多,與她這個殿中尚書分庭抗禮。但前提是,這些人得能留到戒嚴的時候。隻要她能捕捉到這些人語言的錯處或是行為上的失禮,便能借此斬下刀鋒,或可成功逐出宮城。
約莫兩刻鍾後,一個小內侍打著傘領著一名傳話的宿衛進來了。
“回稟殿中尚書,北軍的人並不鬧事,隻是申請入宮,請一位太醫令出來。許將軍已命人將一名太醫令遣出,但這些人並不滿意,隻說須得是讓薛貴嬪乳母親自看過的太醫才放心。”
“先前在司馬門鬧,如今反倒不鬧了。”陸昭聞言冷笑,“看來她們是要賴在這裏了。”
陳霆道:“麻煩進了門,就難再趕出去了。尚書,咱得讓他們鬧起來。”
“先去讓城頭的人瞅瞅,皇帝的鑾駕到哪裏了。”陸昭先對那名宿衛下了命令,而後轉身對陳霆道:“你去看看衛尉屬那便集了多少人,出這麽大事,他們那頭不可能沒個呼應。再派幾個人去永寧殿,告訴孔侍中,陛下不管多早晚回來,戒嚴令耽誤不得,差一刻子時若未見到陛下身影,直接來北闕見我。”
“卑職遵命!”陳霆旋踵而出。
“我們走吧。”陸昭走出屏風,對門外侍立的吳玥道。
披風、儀刀被一一妝點在殿中尚書的身上。緊接著,院內一頂油布蓋的轎輦在殿中尚書登輿穩坐後慢慢抬起,一行人匆匆消失在了雨幕之中。
雨果然越下越大,看時辰,鑾駕能否在子時之前趕到宮門都是問題,皇帝不回內宮就戒不了嚴。北闕下的幾名宿衛正忙著將戒嚴用的立柵收到廊下,生怕淋了雨把木質糅爛了。
轎輦上的陸昭遠遠看見收立柵的人,對身邊隨侍的吳玥道:“瞧這場雨把人給急的……去告訴他們,這立柵不用收,讓他們先去開門,把立柵拉起來,報準備戒嚴的口令。皇帝陛下再忙來得再晚,咱們可慌不得急不得。”
“是。”吳玥頂著雨,一路小跑,到那群人跟前扯起嗓子喊道,“殿中尚書有令,開北闕城門,拉戒嚴立柵,報備口令,準備迎鑾駕回宮!”
忽然北闕門內和門外都一片寂靜,緊接著門內的一衛精兵列陣於門前,待準備完畢後才有宿衛前去將北闕的大門打開。大門外,北軍望著門內亮出刀鋒嚴陣以待的侍衛,並不敢執意衝進去。他們來的時候義正言辭,心安理得,為的是薛貴嬪,請的是皇帝命。而現在殿中尚書亮出鋒刃亦是亮得冠冕堂皇,為的是鑾駕回宮,為的是宮禁禮儀。
一條長長的戒嚴立柵被推至大門前,宿衛一邊將立柵推進,一邊將過分靠近北闕的北軍驅趕。靜穆中,陸昭的抬輿便在一片刀光劍影中前行,在雨氣中漫成了幢幢黑影,穩重地降落在稍稍偏離北闕中軸線的地麵上。
此時一名宿衛稟報後橫入拱衛殿中尚書的車駕,小聲道:“皇帝陛下的鑾駕到大司馬門外了。”
陸昭並不急著回答,遙遙指了指遠處那名立在雨中的婦人,問道:“那人是誰?”
宿衛答道:“聽說是薛貴嬪的乳母。聽說之前她在大司馬門前叫罵,還去給馮將軍攀她家貴嬪小時候和太子的交情呢。”
陸昭一邊下了抬輿,一邊接過吳玥手中遞過來的傘,問那名宿衛:“到了北闕還攀嗎?”
“不攀了。”
“那哪成。”陸昭揚了揚手,“去,把李氏請來,就說今日之事我要請教。”之後便連傘也不要,直接登上北闕。
陸昭抬了抬手,許平綱便會意喊話道:“皇帝陛下即將回宮,來者速速撤出馳道禁區,若有犯禁,生死勿論!”
在陸昭親臨後,所有的宿衛都劍拔弩張,嚴陣以待。原本鬥誌昂揚的北軍在看到如此陣仗後便隱隱有些遲疑。而那位薛芷的乳母趙氏,更是不由得往後撤了半步。她知道這位殿中尚書和自己的主上一樣,並非那般好相與,因此出列道:“回稟殿中尚書,貴嬪重病,我等奉陛下之命求請太醫,還請殿中尚書放我等入內,必不敢在此滯留徘徊。”
陸昭則冷冷道:“太醫令已遣出,爾等速離。”
那乳母趙氏卻下跪哭泣懇請道:“貴嬪重疾在身,陛下焦急於心,我承主上庇佑之澤,怎敢輕易問醫,必得是素日熟知貴嬪體質舊疾的醫效。還請殿中尚書放行,令我等入太常府,親自請人出診。”
陸昭聞言立刻笑容漾在臉上:“原來是為這等緣故,那請諸位軍士暫移東闕,我即刻命太常將所有醫效請至東闕,如此其不方便?”說完對宿衛道,“去太常署衙請人。”
乳母趙氏卻道:“東闕裏司馬門相去甚遠,如此折返,隻怕要耽誤貴嬪病情。”
陸昭垂目冷笑:“趙乳母,宿衛為了薛貴嬪的事在宮裏折返已經五六次了,若真耽誤早就耽誤了。太醫令如今就在這,你們要麽接了人走,要麽自己出宮去想辦法,千錯萬錯,錯不到殿中尚書府的頭上,錯不到禁軍的頭上。”
說完又對許平綱道:“命人端弓引弦,擊鼓三通,若北軍能夠自查失態,以陛下安全為重,以貴嬪身體為重,速領太醫撤離。三鼓之後若仍滯留在此者,直接拘捕,押送廷尉。”
許平綱得令旋即喊道:“眾將士聽令,架弓!擂鼓!”
第279章 戒嚴
長信殿內, 李令儀坐在床邊,目光森然地看著外麵的重重守衛。這些通過各個渠道招進長信殿的宿衛按理來說都是薛琰的故舊,薛家都打過招呼。雖然自己和楊寧整肅了一段時日, 卻依然沒有任何效果。即便是差遣去辦一些瑣碎小事,都極為不情願。
正當她躊躇時, 便見一隊宿衛入內, 抱拳施禮道;“殿中尚書有事請教,還請李媼先隨我來。”
今日不太平,宿衛大規模的調動在宮裏很難捕捉不到動靜。李令儀下意識地向後挪了挪步, 道:“天漏大雨,夜也深了, 我不去。”
宿衛道:“殿中尚書要與李媼相商乃涉及太子歸都之事,李媼最好還是去看看。”
如果說是旁的事, 李令儀自然能推就推,但涉及太子, 她卻不敢含糊。她的權威到底還是來自她與太子的關係,如果太子歸都的環節但凡有任何差池, 她都接受不了這樣的結果。旁人可以不顧一切地為上位而不擇手段, 但她絕對不能拿太子的人身安全來做賭注。更何況現在陸昭在法理上仍然未和太子完婚,一切情況皆有可能發生。兩位皇子都在都中,北海公尚在灞上。這是極為敏感的時刻, 這一場激變中,誰要攪翻時局,誰要維/穩?攪翻時局的人有沒有能力, 有沒有資格去承受所有的風險, 去托底太子的安全,乃至於整個國家的朝綱?
在所有的發問後, 李令儀的心裏也就有了答案。她知道,這是陸昭來請她去的原因,也是陸昭能夠請動她去的原因。
“那我們走吧。”李令儀披了一件雨披,徑直走出了大門。
高聳的北闕上,陸昭沉眉目視著下方,第一通鼓已經敲完了,但退者卻寥寥。她明白對方也在賭,賭她在沒有摸清楚這群北軍具體的組成部分前,是不打算血腥清洗的。一旦將殺戮啟動,先不說容易傷及世家,淡淡馳道上的血在明日的嘉禮上便無法徹底清洗幹淨。屆時太子歸都,那麽她是否會以亂禮之罪離任殿中尚書一職,便大有空間。
北闕之下,乳母趙氏也是頗為得意,她一邊一力當前,一邊勸說著那些有些猶豫的北軍將士。在陸昭下令的那一刻,她幾乎可以篤定陸昭不敢動手殺人,不然當時陸昭便應該下令三通鼓後格殺勿論。但是陸昭卻說三通鼓後拘捕入廷尉。當然,如果對方隻是拘捕,那麽他們也可以拒捕,隻要拖到皇帝鑾駕來此,便已經算是成功。
“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咱們這一回隻當是為貴嬪請命!”
陸昭不厭其煩地聽著趙氏的話語,心裏也頗有一番惡趣味,現在的北軍和殿中軍可以說都是由兩個女人執掌。她一麵看著趙氏的潑辣模樣,卻很難產生厭惡,從某一方麵來說,這個人能把北軍從宮城外帶領到北闕,倒也真誠的上是有勇有謀。她看了看刻漏,明白餘下的時間已經不多,這個陣勢來看,能夠把北軍驅趕走是較為困難的。現在最重要的還是要給他們安一個可以讓自己發揮的罪名,讓他們內部分裂開來。畢竟所有的打架都是一起打,但飯最終還是得分席吃。
“殿中尚書,李氏到了。”
陸昭點了點頭,示意宿衛將人帶上來,然而當她望向李氏後方的時候,卻發現李氏身後並沒有長信殿的宿衛跟隨,心中不由得一疑。按理說,李氏將薛家在宿衛的力量收編一部分後,這種場合應該會有宿衛在其身邊保護才對。如今李令儀竟未待一兵一卒,這未免破壞了陸昭原有的計劃。畢竟她需要李令儀的人出麵
與北軍做一些對抗,因為如果自始至終,涉及太子的人沒有出現在這場旋渦中,那麽她無論對明日的大典有多維護,在處理這件問題上都沒有切入點。不過也不是沒有解決辦法,思索片刻後,陸昭對身邊的許平綱道:“這些人是不會走的,現在就派人去府庫取繒標,讓三分之二的人服蔥褶。”
“明白了。”許平綱應命。
陸昭深吸一口氣,這或許是她有生以來遇到的最為難解的局麵。正如同淌在地麵水坑中的衣帶一樣,就算是執傘,也會被天算一般一一打濕。以皇帝為中心,在禁中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凝力,試圖在她賴以生存的心髒地帶插下一根釘子。而她由於即將失位的未來,和在保全盟友與獨善其身的兩難中,處處掣肘,寸步難行。
在見到李令儀後,陸昭仍笑著指了指底下那一群北軍道:“本尚書治理禁所無方,倒是讓阿媼見笑了。”
李令儀道:“殿中尚書有何賜教,直說無妨。”
陸昭隨後卻抬抬手,讓人給李令儀搬了把椅子:“李媼坐吧。”隨後便不再言其它,陸昭也靜立在城牆邊,聽著第二通軍鼓,偶爾也會回頭與李令儀說笑。
趙氏仰望北闕,她看到了李令儀,當即便認出了她。怎麽會認不出呢,當時薛芷與太子幼時作伴一處,她也與李氏頗為交好。趙氏內心先是一喜,李氏拿了小薛公的部曲和宿衛的力量,或許是來幫忙的。可是她看到陸昭與李氏相談甚歡後又皺起了眉頭,陸昭請她來做什麽?她們的關係何時變得那麽好?
此時,第三通鼓已經敲響,他們必須決定去留了。與此同時,戒嚴用的立柵也慢慢打開,一列列執戟禁衛開始向前推進。然而趙氏和一群北軍的軍尉們看到禁衛軍時卻不由得起了疑心。雖然此處隻有許平綱一部,但是看軍隊的裝束明顯是兩部人馬。他們尤其注意到了士兵頭上的繒帶。這樣的繒帶他們今日便在內官和外官的頭上都看到過,雖然不確定具體的禮章規範,但應是參加嘉禮時所佩。現下唯一能夠解釋為何有一部分人沒有佩戴繒帶的原因,就是這些人出自李氏所在的長信宮,根本沒有參加嘉禮的資格。
陸昭第一次心中忐忑地目視著這一切。她不喜歡使用這種陰謀,她不喜歡把所有的勝負押在對方信不信、對方會如何做的不確定與猜測中。宿衛已將北軍團團圍住,借用牆壁和巨戟將人群向東推去。推搡之間,也不乏有踩踏、推搡甚至還手毆打宿衛的狀況。
眼見自己這一方也要失控,終於,趙氏向北闕開口了:“李令儀,你身為太子乳母,與我也是舊識,此時不幫我們也就罷了。何故還要助紂為虐?你不要忘了,小薛公的人可是你招攬的,如今捏在你的手裏頭。”
坐在座位上的李令儀剛要站起來,卻被陸昭一手壓下。
陸昭此時站在城闕上,漫不經心地問道:“為何太子的乳母因為舊識就要幫助亂軍?小薛公的人被招攬到了何處?為何趙氏會知曉?小薛公與此事又有什麽關係?”陸昭笑了笑,“李媼,我也是費解啊。”
李令儀慌張低首道:“趙氏汙蔑朝臣,詆毀太子,罪不可赦。”
“與北軍無關?”陸昭抬眉。
李令儀沉默不語,此事她不是她可以輕論的。
陸昭也知道事情到此也都發酵的差不多,便下令道:“將這些人速速趕出宮。”
然而正當許平綱準備下令的時候,卻見馳道的西端,有鑾駕駕臨的鑼鼓聲。陸昭望了望刻漏,已近子時了。“孔昱來了沒有?”孔昱是陸昭用來製衡皇帝的最後一張王牌。
許平綱向內宮望去,隻見甬道處孔昱已在一眾護衛下匆匆趕來,因此興奮地喊道:“來了,孔侍中來了!”
“快,快去迎。”陸昭也正了正衣冠,隨後走下城闕。然而當她看到與孔昱隨行的人後,卻心中一驚。那是一名清秀的宦官,身著服製與韓任別無二致。
孔昱麵見陸昭,目光有些複雜,嘴唇抖了抖,卻最終沒有說什麽,隻抱拳拱手,退至一邊。旁邊的宦官此時開口了:“奴婢汪晟,參見殿中尚書。”
陸昭冷視道:“繡衣禦史也前來接駕?”
汪晟笑答道:“奴婢哪有這等殊榮,不過是來送一送孔侍中罷了。這離中元節也不遠了,孔侍中還是想和家裏人一起過。”說完又對陸昭行了一禮道,“奴婢擅接鑾駕逾禮,暫且告退了。”
此時,孔昱早已泣不成聲,跪下身來望向陸昭。陸昭也知通過掌控戒嚴令的孔昱來控製場麵已經不必進望,卻也同樣跪在了雨中。她知道繡衣禦史屬大概已在孔昱家中成功安插了一些人,孔昱在這種狀況下,能夠選擇的也實在不多。陸昭將宿衛手中的傘接過,親自將孔昱庇護在其中,安慰道:“孔侍中快快起來,這件事我們再想辦法。”
這一夜,皇帝的輿駕雖在子時後入了宮禁,卻也同樣讓薛貴嬪的乳母趙氏帶領部分北軍入駐其中,理由則是為薛貴嬪安全考慮。其餘人因天色已晚,暫時入駐逍遙園。在所有命令下達後,孔昱隨皇帝入永寧殿。待皇帝升禦座後,孔昱麵無表情地手執笏板,轉身對著黑暗的天空,肆虐的狂風以及密密的驟雨,嚴聲道:“請戒嚴。”
至此,所有的不安與躁動,欲望與怨恨,都被這三個字一同鎖進了深深的夜色中。
第280章 謀合
風雨到底給了太子歸都的麵子, 提前收梢,陸昭無奈收兵回到殿中尚書府,但在此之前卻點了吳玥去安排剩餘北軍的安置問題。且安排這件事的時候, 她刻意沒有做出交待,也沒有給出任何意見, 連陳霆都對此舉頗為不解。隨後, 眾人各自回到部屯換下濕衣,陸昭也在親衛的陪同下回到殿中尚書府。
殿中尚書府內,寸長的銀碳靜靜的臥在銅爐內, 燒得彤紅一片,竟無一絲煙塵。陸昭左手負在身後, 手執香箸,將白檀香一點一點地放置在隔火片上, 隨後蓋上香爐。長架上的濕衣滴著水,一汩汩地匯聚在一起, 如同隱秘爬行的蛇,穿過珠簾與屏風, 順著水磨金磚的縫隙向殿門方向吐出了信子。
吳玥的腳步於這一塊磚止住了, 山水屏風後是身著寬大道袍的殿中尚書,隱隱約約可以看見那片與山水溶為一色的青白衣衫,衣衫之上半散的頭發, 以及隱藏在衣衫之下削瘦的赤足。
“吳副尉先喝盞熱茶湯吧。”府邸的主人仍不疾不徐地繞著銅爐踱步,屏風外的小桌上果然放著一盞茶。吳玥走向前,見桌上靜靜安放著一隻白瓷杯, 他正欲去取, 然而燭火微動的一刹那,卻出了一抹淡紫色, 如霞如霧。瓷器北白南青之說,而釉最難成紫色,茶杯的邊緣呈八角狀,胎質清剛,釉色極潤,而及腰部,卻愈發通透薄涼。吳玥伸出去的手便頓了頓,而這一幕同樣被屏風另一側的陸昭捕捉到了。
她轉過了身,背對著那架屏風,低頭注視著爐蓋上的金狻猊。一個時辰前,她也是如此看著高闕下的北軍,這些人雖然密密麻麻的排布,但很明顯也是不敢接近北闕,甚至都未持有弓刀,大概對方也怕釀出太大的亂事,既會刺激到陸家,日後收場又很麻煩。這些人成功通過了北闕,拿的是內官手令,而劉炳也沒有隨鑾駕回來。陸昭閉上雙目,指尖輕輕地撫著金狻猊的脊背,既溫柔又耐心。
這是一個陰謀,環環相扣。皇帝一定是知情的,但他是否知情也並不重要。他所做的不過是寫一份手詔,讓北軍護送薛貴嬪的乳母入宮請見太醫而已。劉炳的失蹤,薛貴嬪是否真的得病,北軍是如何調集起來的,又是怎樣進入司馬門衝擊北闕的,這些都與皇帝毫無關聯。她甚至可以確定皇帝並不是主謀。
在這樣一個時局下,北軍看似是得利者,但其實卻是犧牲品。所有最前線的衝突與傷亡都是綁定在北軍身上的,她如今所攥的乳母趙氏失言亂禮等種種證據,第一
層牽帶出的也是北軍。而皇帝對於北軍根本沒有實際掌控力,也沒有任何可以讓北軍成為犧牲品的資本,因此不可能是這場陰謀的主要謀劃者,最多算是受益人罷了。
排除了皇帝,第二嫌疑人看上去便是薛琬了,然而陸昭也並不這麽認為。這樣謹小慎微的方式雖然很符合薛琬的特點,但這種不拖泥帶水、陰詭至癲狂的風格卻不是薛琬所有。設計者所為說白了也是在賭,賭的是陸家不敢在這時候翻臉。他不僅敢賭,皇帝還願意陪著和他一起賭。這絕對不是薛琬可以做到的。
所有的權鬥歸根結底都是人事。她與這些關隴世族也算彼此相識多年,對於對方的行事風格自然也不會陌生。此次動亂雖然有謀士獻技的可能,但是深究下去其實牽涉方麵極多,首先能得到皇帝本人的支持,隻怕也不是一個巧舌如簧的謀士賣弄一番就可以說動的。參與的不僅有皇帝,還有長公主、冀州派,因此,隱藏在這場陰謀背後的人絕非等閑之輩。
金狻猊慢慢變得熾熱起來,陸昭的指尖已經微微發紅,但仍在閉目沉思。還有,還有,這個人對於戒嚴的法令與禮章了若指掌,甚至連具體的時間都能夠明曉,說明已竟可以接觸到九卿級別的核心官員。這個人的身份與地位,至少可以做到與舞陽侯、薛琬與皇帝平等對話,手中應當還握有極具分量的籌碼,如此才能讓最為老奸巨猾的皇帝聽取他的建議。而這個人似乎本身又未牽扯在時局中,因為如今這件事來看,北軍對其來說不過是個犧牲品,甚至連薛家都是如此。最後,他在宮中也擁有力量,可能是宿衛,也可能是別的力量。這個人會是誰呢?
陸昭再度回頭,透過那扇屏風,看了看恭敬垂頭,淺酌慢飲的吳玥。
吳玥似乎感受到隔著屏風投來的目光,忽然抬起頭,雖然心情有些慌亂,但放下茶杯的手仍是穩的。“末將稟報,皇帝陛下雖有旨意將北軍安置在逍遙園,但因暴雨,河流漲水,逍遙園已不宜屯兵。末將暫時封鎖園林,遣這些人去了未央宮北闕附近,聽說那邊已經修的差不多了。”
陸昭眼睛一亮,未央宮北闕離馮諫駐守的司馬門和武庫最近,乃是警備最為森嚴的地方,但是裏丞相府,也就是如今的司徒府很遠。這群人如果真的想要舉事,或是想要產生什麽樣的壓迫力,都需要經過馮諫這一支直屬太子的力量。她甚至可以判斷,這位吳副尉安排北軍遠離司徒府,也是有此意的。
“其實……其實尚書是否想過,這幾百名北軍看似不執兵刃,但如今宿衛也有關隴子弟,來日或聯合或串通,即便不能肅清內外,也未免不會為他人所用。”吳玥稍作沉吟,立於屏風外以極低的聲音向陸昭提醒道,“前車有鑒,宜早除之。”
屏風後,陸昭慢慢坐了下來,語氣格外沉靜:“謀略、詭計,最終的支點還是在武力上。往年你我令數百人內奪宮禁,之所以可以功成,乃是因為宮內人心渙散已久,多盼大義歸來。而如今戰爭方息,承平日久,人皆懼怕禍亂,這些人就算想要舉事,能夠響應者也是寥寥。今日我也向副尉直言,日後都中如何生亂,必然是有外鎮強兵為托,那些效我等者必死。”
吳玥才道嘴邊的話頓時凝住了,陸昭這番話似乎並不隻單單對他一個人說。
“至於除與不除……”指尖敲擊桌案清脆的聲音與說話者清越的聲音一同入耳,“吳副尉名字裏的樂是禮樂之樂吧。”
吳玥的大腦忽然空白片刻,而後反應過來,道:“正是。”
屏風後的人影不知何時繞到了書案旁,執筆蘸墨,在一方早已鋪好的紙上揮毫頓挫。“樂統同,禮辨異。樂也者,情之不可變者也。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所以這禮樂之說,管的便是人情道理四字。大國重禮樂,執政者更要慎重。不講人情道理的政治便如離水萍藻,數日即枯,難得長久。吳副尉?”
“末將在。”
“去替我和司徒說一句話。”陸昭道,“就說殿中尚書府的權力我暫時還先不能放。另外,明日大典重臣集會前,我有要事需與司徒和中樞討論。”
吳玥雙手拱著,卻仍站在原地沉思。屏風後的燈忽然吹滅了,吳玥才回過神,應命告退。
黑暗中,陸昭依舊目視著屏風的方向。政治的確不能沒有人情,但最緊密的關係卻隻能用最大的利益和永遠的畏懼來綁定。她知道隨著刻漏中一滴滴水漲滿、落下,她所處的局麵便會更加危險。所幸她也有積累,數年積累的存量如今要一張一張的作為籌碼打出去,以此來換取那個至關重要的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