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落在手心裏的實惠很難拒絕,蔡維庸也有些動搖了。
陳念川見蔡維庸神情有所變化,也連忙借機發力:“陸氏出手闊綽,實則包藏私心。在男女之情上……說實話吧,陸氏曾明言告訴我等,不希望楚國公主此時與皇帝和親。女子孕期多思,耽於情愛,也是常見。若我等還想要陸氏的馬匹資貨,隻怕在和親一事上還要有所緩和。其實於禮製上,也說得過去。公主原與渤海王定親,如今魏國先皇帝與渤海王俱亡,且喪期未滿一年,此時提出也難免失禮。即便公主嫁與魏國皇帝,朝野輿論也必然大肆抨擊此事。後宮美人年年有,公主一旦入主正位失利,也必然難以自處。楚王和世子也未必稱心啊。”
張懿見蔡維庸先前還滿口國家大義政治大勢,可如今麵對這些實利也開始患得患失,不由得有些暗喜。這其中雖然有些陰暗心理作祟,但實際上是高興蔡維庸對自己的政治價值終於有了認可。
他深知商人對上官府和軍隊,哪朝哪代哪個國家,都隻有挨刀的份,永遠都是國家的白手套,世家豢養的奴仆,以及軍閥圈起的羔羊。可如今他得到了陸昭的認可,也就同樣被賦予了政治價值。
他也明白,楚國這麽多大商賈,陸昭不一定非要用他,換一個人,今天這場戲也會一分不差地上演,本身也由不得他自己選。既然如此,自然也談不上什麽親重,方才那些不過都是虛言,場麵話而已。可即便陸昭說的都是虛詞,表裏不一,但政治扶持卻是實打實的。
兩國交手,兵鋒之下,區區商人又有什麽資格來拒絕這種扶持呢?
表裏不一的實利和表裏如一的實利,對於他們來說又有什麽分別呢?
既然所有人都把他們當手套、當奴仆、當羔羊,那麽他們當誰的手套、誰的奴仆、誰的羔羊,又有什麽分別呢?
無非是看誰出價更高罷了。
贈送物資,也有他一部分功勞,未來商貿上的對接,被選中的也是他。他是有用的,白手套雖然都是可以用完丟掉的,但是白羊皮手套和白犀牛皮手套,你扔後者是要下很大的決心,割掉很大一塊肉的。至於陸昭的陰險與不善,隻要不是針對他的,說得不要臉一點,還是多多益善的好。
蔡維庸的目光越來越陰沉,事情到這個份上,他也隻能默許讓陳念川和張懿先去談判。這件事情他已經沒有辦法反對了。楚王派出他們這些身份不同的使臣前往魏國,也是意在多一些不同角度的信息渠道。
以地方實力不高,同為外戚的陳家作為太中大夫、最高代表,來壓製自己這個地方上最具話語權的實力派,本身就是對蔡家和世子的一種製衡。一旦他鮮明地反對此事,陳念川一定會上書。屆時楚王可能會覺得自己包藏禍心,進而忌憚世子,這對於他及他所在的家族而言,都是不能夠承受的。
“既如此,那商談的過程便交予太中大夫和張郞吧。”蔡維庸雖然出身世家,但也頗有大肚能容之量,“此事我也會據實上書大王,恭聽王訓,一旦大王也有此議,某也願助二位成事。”
待陳念川與張懿離開,仆從才入屋,侍奉蔡維庸寬衣盥洗。
桌案上的火燭因抖落的衣袖左右搖擺,蔡維庸望著火苗,已經隱隱感到整個事件或許是一場合謀,然而這個合謀注定是他無法抵抗的。
因而他慨然道:“陰謀陽謀,孰與我謀。魏國帝後如此手腕,隻怕公主風光大嫁也難以善終啊。”
蔡維庸回到書案前,研墨提筆,除了寫下陸氏願意贈送軍馬甲具,希望楚王重用陳、張二人,同時也寫下願楚王務必促成公主和親之事。
為國執政,誠然他是冷漠的,也隻能是冷漠的。
第357章 蜻蜓
凱風南來, 凝於宮牆之上的雲霞,仿佛剛剛疏理過的馬鬃,蓬勃而挺立, 每個縫隙都溢滿了絢麗的陽光。然而陽光越熱烈,雲層的陰影部分便越沉鬱, 黑暗與光明協同而生, 呈勾心鬥角之勢,仿佛要燃盡整個天空。
元澈立於高闕之上,觀察著雲彩在整個皇宮內的微妙變化。景色誠然是壯麗的, 龍首山和始南山如同雙翼一般向東西兩側展開,天空和大地, 湖泊和樓台,都在其所包羅的天地萬象中了。而這片奔騰舒展的雲影, 此時是唯一一個可以隨意侵犯這片天地的事物。
然而掌三辰時日祥瑞妖災的靈台丞卻另有一番說辭,凱風南來, 戰馬淩空,這是大勝之象。
這樣的說辭, 大抵是沒有錯的
。明日手鑄金人典禮, 元澈已經準備萬全了。一連幾日,他都盛宴款待蔡維庸,隨後楚王那裏也有了明確的表態, 願意答應長安及行台方麵的條件,至於楚國公主的婚事沒有再提。既然協議達成,這些使臣的返程日子也都定了下來, 隻是在此之前, 仍作為嘉賓觀看手鑄金人儀式。
皇帝的步輦從闕台往陸昭的寢殿去。一路上,元澈的精神仍有些恍惚。待行至廊下, 一眾宮人跪伏迎駕,元澈這才振作起精神,走了進去。
青梅做成蜜餞,用井水冰鎮過,入口微酸,帶有一絲甘甜,是孕期適口的食物。陸昭歪在榻上看書,隻露出側顏和側頸。偶爾她伸手去夠稍遠的那盤青梅蜜餞,那片白皙脖頸與手臂便延展成一片雲。
“陳念川他們果然與蔡維庸不和。”元澈一邊由周恢褪下朝服,一邊道,“蔡維庸五日後就回楚國,今天我見了他們三人,各自一番場麵話,倒說得風雷暗絮一般。想是這幾日,你在京郊的那幾場筵席辦的漂亮。”
“能登堂者,禮數周全,是官麵文章。能入室者,不拘禮節,乃是引為親信。縱觀古今,一概如是。”陸昭懶懶地撐起半個身子,看著周恢又替元澈除去旈冕,玉珠在窗下閃著金色細碎的光,“陛下的宴席辦的也不錯啊。”
元澈此時已重新梳了鬆散的發髻,笑著揚揚手,讓周恢他們退下去了。
禮儀之交,彼此有別,就是樹立起敵意。這一次與其說是直接在楚國使臣中挑起爭端,不如說是利用差別對待的方式讓蔡維庸與陳念川等人,各自為帝後兩邊站位。帝後的派係之爭、利益之爭,自然而然地就挑起了兩組使臣之爭。不過就算是假戲真做,陸昭與元澈都十分清楚,這樣的派係之爭、利益之爭因帝後的不同背景,本身就存在著。隻是借著這一次楚國使團的到來,披上了完美的合作外衣。
夫妻二人互相誇讚著,也互相試探著,傍晚的日光變得曖昧,唯有陸昭手裏的竹簡嘩啦啦地響著。
元澈走到床榻邊,俯下身吻著陸昭嘴角的蜜漬,長發一絲絲垂落,在兩人之間攏出一片半明半昧的空間。他又把視線移到陸昭的身體上,兩道勾折的鎖骨與日漸鼓脹的訶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將她的手腕放至枕側,同時望向她的眼睛。她的雙目洋溢著嚴峻篤定的光,脈搏慢而猛,仿佛再如此對峙下去,元澈就要精疲力盡,敗下陣來。
春日柔雲下的櫻蕾,因井水與晚風冰涼的溫度僵僵而立。天空盡頭的陰翳處,還有必須撥開不可的雲彩。這些雲彩的陰影下,仿佛有著幽深而密不可測的力量。唯獨那兩枚纖細的手腕,好似捏在手裏的雙陸棋子,安分地停在錦緞鋪就的的格子裏。
然而漸漸的,這樣的安分也不存在了。陸昭的十指緩緩反扣在元澈的指尖內,雙腿一勾,對方的身體乃至臉頰都緊緊貼住了自己。濕潤的嘴唇觸碰著,溫度淹沒在兩唇間的濡潤中。
承托的手掌逐漸感覺到越來越重的擠壓,兩具身體主人之間的鬥爭,似乎也從不僅僅依靠單體的力量。元澈每每要深吻下去時,陸昭總是若即若離地後撤。而陸昭每每挨近元澈時,元澈也開始狡猾地另覓他處。獵手與獵物,無聲的拒絕與沉默的誘導,從來都毫無分別。
嘩啦。
竹簡不知何時散落在地,外麵有內侍驚動的聲音,元澈恍惚聽到那扇門背後有周恢咳嗽的聲音。他想爬起來,卻又被陸昭扶著肩膀拉在懷裏。兩人安靜地對視了片刻,陸昭先笑開了,嘴角帶著誘導他人行事的得逞恣意。“去吧。”
元澈悵然若失地離開了帷帳,地麵是散落一地的竹簡,原來是串竹簡的繩子老化斷掉了。他正要俯身撿拾,卻發現散落的竹簡好似一張占卜之圖。周圍的竹簡,八方圍拱,中間一支好似金鼎而居。其中,西南、正南竹簡雜亂,東方空虛,似有不穩之勢。
元澈深思良久,隨後將離金鼎最近那支竹簡稍稍東移,北麵之勢當即開闊嚴整,如同一尊佛塔,而西南正南的竹簡堆仿佛壓在佛塔之下的魑魅魍魎。元澈暗喜,抬起一足踐踏在南麵的竹簡上,然而在他踏足的一霎那,鼎圖有變,東麵的那支竹簡與西北、東南的幾支竹簡遙相呼應,鎖住了中間的竹簡,一時間竟成困龍之勢。
他慢慢抬起頭,望向身旁的那扇床幃。月白色的紗帳下,同樣望著地麵的那雙鳳目也漸漸抬起。明明隻有一紗之隔,明明外麵日光仍好,但偌大的宮室內僅有兩個孤獨與黑暗的靈魂。
元澈默默地離開了。
步輦在陰晴不定的帝王的指揮下,漫無目的地遊蕩著。一名內侍小心翼翼走到周恢身側,小聲傳了話。片刻後,周恢才走到步輦之側,匯報道:“回陛下,楚國公主一行已經入宮了。宮裏頭依禮安排了宴席,陛下……”
“不去!”元澈冷漠地打斷了周恢。天空中仍舊彩雲淩亂,白皙的麵容與紗帳後幽深的眼眸在那片雲裏晃來晃去。料峭春風一陣又一陣地灌入衣領,冰冷的衣料貼上滾熱的肌膚,包裹住了一種無可奈何的刺痛。
最後,元澈猛然起身,驚得四周小侍趕緊落下步輦。周恢也嚇得一身冷汗,趕忙過去攙扶,問:“陛下這是怎麽啦?”
元澈此時才回過神,繼而抬頭看向遠處那片沒有彩雲淩空的禦苑,仿佛找到救贖一般,重新端了端身子,抬手一指:“往那裏走。”
經崔諒之亂後,禦苑也被修葺一番,隻是國庫吃緊,沒有修得太過奢華。一片小小的清池,不樹樓台,隻取寬闊舒朗之意,倒也頗為清爽。元澈行至池畔,此時一個嬌柔的聲音隔著池水,傳至耳中。
“陛下?是魏國皇帝陛下?”
元澈這才發現清池對岸有一群人,中間的是身著淡紫色綢衣的少女,綢緞映著水麵閃著光輝。旋即一陣少女輕柔的笑聲發了出來,拋向那片無雲的長空。然而過分輕柔的笑聲在元澈看來有些妝模作樣。
眼見那群人走了過來,周恢連忙提醒道:“陛下,是楚國公主。”
侍女們牽著公主的手,一步一步走近了,隻是這些人特意選了不大好走的石樁路,走起來一跳一跳的。這樣的身資即便有女子的輕盈之美,但是在沒有心情等待的元澈眼中,無疑是忽然闖入園中的野鴨子。
楚國公主在元澈麵前行了個禮,元澈倒也沒有失儀,仍端持著兩國交好的禮節問:“宮裏可還覺得習慣?”然而他剛說完便覺得這個問句有讓人常住之意,連忙補充道,“皇後有孕在身,王司空和汝南王他們難免有不周之處,雖說你們隻住一段時日,但若他們有疏漏之處,不要忍著,直接告訴周恢就是。”
周恢在一旁連忙躬了個身。
楚國公主垂著頭,似是十分羞澀,道:“回陛下,沒有什麽不好的。”
元澈點了點頭,顯然也不想多說。倒是楚國公主開始沒話找話,道:“聽說這個園子當時修建的時候經費不足,陛下不願損耗民力,所以取簡樸之道。”
望著眼前沉默的皇帝,周恢連忙笑著對楚國公主道: “這宮殿的工程由陸家主持的。”
“原來如此。”楚國公主手執團扇,掩麵一笑,“不過有池水必有樓閣,此乃陰陽相匹之道。陸家玄風濃熾,怎得不明此理?”
元澈這才扭頭對周恢道:“明天把陸擴叫來,讓他看看還合不合適建個館榭。”
“這不是陛下的皇宮嗎?”楚國公主道,“為什麽陛下建個小亭子都要問陸家的意思?”
周恢道:“我們陛下一向禮賢下士,納……
“周恢。”元澈毫不客氣地打斷了他的找補,“你去,現在就叫管事的工匠過來,看看地形,朕想在東麵建個水榭。”
“諾。”周恢不敢久待,連忙去尋人。
元澈深吸一口氣,忽然感到自己的的確確擁有著一言九鼎的力量。
片刻後數十名工匠趕來,陸擴也身形卑微地侍奉在元澈後麵。然而這些人一邊丈量一邊說話,跑東跑西,元澈忽然覺得宣揚權力後,場麵的聒噪反倒破壞了夕陽下的美景。
“下去,都下去吧。”元澈懊惱地揮了揮手。
待不明所以的眾人退下之後,元澈終於正視著這片寧靜的水麵。
落日的餘暉在整片水池中倒映著,如此充滿力量的太陽,沿著池塘的邊沿,一點一點地消失了。燕子的黑色剪影在水中雜亂飛舞著,仿佛報喪的群鴉。元澈詫異於自己就這樣成為了日夜交替的見證人,一種不安湧上心頭。
正當最後一抹餘暉將要消失殆盡時,兩隻蜻蜓闖入了這片鏡天,在水麵上輕捷地點著,激起一片漣漪。元澈記得小時候周恢告訴過他,蜻蜓點水是為了產卵,雄蜻蜓會飛在上麵,用尾尖勾住雌蜻蜓的頭部,幫助雌蜻蜓順利產卵,唯恐其失足落水。早年失恃的他,看著這樣頗具溫情的生物,內心變得柔軟起來。
蜻蜓點起的一圈又一圈波紋,蕩漾在一池火焰中,仿佛蘊含著無限的熱烈與無限的愛意。這些波紋或同向散開,或反向交織,或奔騰至岸上的沙石中褪下清澈的裙擺。一層又一層,一浪又一浪,有相遇和衝擊,亦有侵犯和退卻。元澈忽然意識到,從始至今,他與陸昭之間的攜手與對立、挑釁與忍讓,征服與被征服的鏖戰,權欲與情.欲的糾纏,一切起因,正是愛之本身。
(審核大大,這真的就是寫蜻蜓點水和水的波紋,我真改不動了,要不你私信我咋改吧。)
片刻後,黑夜降臨了,兩隻蜻蜓也消失在草叢中。元澈走回步輦處,甚至沒有再看楚國公主一眼,道:“回去。”
周恢垂了垂眼眸,高聲下令:“回朱鳥堂。”
回去的途中,吳淼有要事上奏。原來王襄已克陽翟,盡殺褚氏餘孽,江恒、陸遺和玄能法師俱平安無事。天馬之象,確為大勝之兆。
第358章 反腐
陸昭手鑄金人成功, 毫無懸念。三日後,冊封皇後的詔命便從禁庭而出,昭告天下。與此同時, 洛陽大行台的人選也初步敲定。
洛陽大行台不同於崔諒之禍時的行台,也與曆史上曹魏的洛陽行台、蘇峻之亂時溫嶠建立的中央臨時行台大有不同。相比之下, 這次建立的行台更類似於陪都、或是中央派駐的行政分支機構。
陸昭的錄尚書事改為錄行台尚書事, 牧司州,假節鉞,其名下陽翟縣主府不變, 皇後名下的女官架構亦跟隨行台出行。除了彭耽書仍任廷尉留在長安外,龐滿兒、韋如璋加封女侍中隨侍, 另並女史八名,及數百名低位女官。
陸遺從原來的陽翟縣主府長史轉為洛陽令, 秩兩千石,持節。吳玥由護軍將軍轉任鎮東將軍, 督除洛陽、金墉城以外司州軍事。陸遺與吳玥並受陸昭直接管轄。江恒任治書侍禦史,兼任都官部尚書。此外, 衛漸的度支尚書也移至行台。
如此布置, 意味著洛陽大行台的核心,不再是皇帝,而是作為司州行政軍事上最高的權力機關。此時, 身在洛陽的王襄也尚書表態,願率兵親迎皇後臨台。
王襄自拿下陽翟後,同時拘捕了陳留王氏子弟王安, 命人押送長安。因有命在身, 原本要入朝述職的王襄需要先在司州停留一段時間,配合陸遺、江恒等人進行交接, 隨後再入京師。
“天地權輿,民生攸始。數十萬百姓啊。”元澈放下王襄的奏疏,不由得慨歎著。
豫州的數十萬斛糧草用以救濟司州災民,但這些災民未來的路仍需要籌謀規劃。地方許多任官都還保留著難民聚嘯成患,需高壓施政的手法,但其實這些百姓的生死卻是天下生機之所在。
戰爭消耗的是人口,國家的基石也是人口,過度的盤剝和過度的放縱,都會使局勢糜爛不堪。
陸昭接過這封奏疏,閱覽起來。信中所言,二十萬斛糧草可解燃眉之急,願親迎皇後入都等辭,既是對皇帝的上表,又是直接對她這位行台執掌人的支持。
當然,其中也有哭窮的成分。
王襄以外鎮攝司州事,事從權宜的同時,必然也連帶出許多不該管卻管了的事,糧草就是一方麵。無論王襄是否將糧食資助給了司州,是否足夠,這個問題總要反饋到中樞。皇帝和中樞批準,這是給予他這個方鎮認同。不和皇帝和中樞提,自己解決,這叫結黨營私,邀買民心。
元澈將陸昭派到司州,雖說是為了保她這一胎平安,但也是真心想解決司州問題。
“行台在司州布政,多少也需要長安方麵的配合。”元澈道,“行台大政,不容有失,你可有所準備?”
陸昭放下王襄的奏疏,隨後又將兩份策論拿了上來。現如今,陸昭所掌的女官架構極為龐大,外加先前在王濟之亂時,朝廷擴招文吏,草擬策論這種事基本不需要她親力親為。陸昭隻需要把綱領提出來,自會有相應人等幫她撰寫完善,之後她隻需瀏覽刪改即可。
陸昭道:“民生根本,不宜輕動。如今司州世族豪強各自為政,蔭庇流民,即便國家出麵救災,糧食也難入百姓之口。”
“魏國規定,每年每戶收帛二匹,絮、絲各一斤,穀米二十斛。去年雖是災年,依舊製,朝廷應免去司州賦稅。但世家豪族蔭庇人口,即便家中童仆數百,也僅按一戶、兩戶計算。就算免去賦稅,依然不能免去這些人盤剝百姓。如此倒不如不免。”
魏鈺庭聽罷有些不同意:“可是對於尋常百姓,朝廷即便有糧接濟,但因去年旱情,牛早就被殺光了,耕牛怕是要從外省借調。如此一來,秋季也隻能搶收一次黍米。且原來的桑樹,也大多被難民吃掉了,百姓春季種下桑樹,隻能來年產出桑葉,帛、絲,這些東西今年可都收不上來啊。”
元澈沒有發表意見。
陸昭微笑道:“中書說得不錯。這就要涉及一個新加的細則了。鄉宗、督主,每年向郡府繳納的賦稅,其中帛兩匹、米二斛,作為州府與各郡府的損耗貼補。入籍百姓,免此征收。此新法試行兩月,兩月之後,賄賂貪贓滿一匹者處死。王叡在任時,有違此法者,既往不咎。”
元澈與魏鈺庭都陷入了沉思。
陸昭所施行的新法,僅僅多出來這一條,對於地方維.穩,沒有問題,但卻觸及到魏國立國時所遺留下來的一個根本問題,那就是宗主督護製。
陳念川見蔡維庸神情有所變化,也連忙借機發力:“陸氏出手闊綽,實則包藏私心。在男女之情上……說實話吧,陸氏曾明言告訴我等,不希望楚國公主此時與皇帝和親。女子孕期多思,耽於情愛,也是常見。若我等還想要陸氏的馬匹資貨,隻怕在和親一事上還要有所緩和。其實於禮製上,也說得過去。公主原與渤海王定親,如今魏國先皇帝與渤海王俱亡,且喪期未滿一年,此時提出也難免失禮。即便公主嫁與魏國皇帝,朝野輿論也必然大肆抨擊此事。後宮美人年年有,公主一旦入主正位失利,也必然難以自處。楚王和世子也未必稱心啊。”
張懿見蔡維庸先前還滿口國家大義政治大勢,可如今麵對這些實利也開始患得患失,不由得有些暗喜。這其中雖然有些陰暗心理作祟,但實際上是高興蔡維庸對自己的政治價值終於有了認可。
他深知商人對上官府和軍隊,哪朝哪代哪個國家,都隻有挨刀的份,永遠都是國家的白手套,世家豢養的奴仆,以及軍閥圈起的羔羊。可如今他得到了陸昭的認可,也就同樣被賦予了政治價值。
他也明白,楚國這麽多大商賈,陸昭不一定非要用他,換一個人,今天這場戲也會一分不差地上演,本身也由不得他自己選。既然如此,自然也談不上什麽親重,方才那些不過都是虛言,場麵話而已。可即便陸昭說的都是虛詞,表裏不一,但政治扶持卻是實打實的。
兩國交手,兵鋒之下,區區商人又有什麽資格來拒絕這種扶持呢?
表裏不一的實利和表裏如一的實利,對於他們來說又有什麽分別呢?
既然所有人都把他們當手套、當奴仆、當羔羊,那麽他們當誰的手套、誰的奴仆、誰的羔羊,又有什麽分別呢?
無非是看誰出價更高罷了。
贈送物資,也有他一部分功勞,未來商貿上的對接,被選中的也是他。他是有用的,白手套雖然都是可以用完丟掉的,但是白羊皮手套和白犀牛皮手套,你扔後者是要下很大的決心,割掉很大一塊肉的。至於陸昭的陰險與不善,隻要不是針對他的,說得不要臉一點,還是多多益善的好。
蔡維庸的目光越來越陰沉,事情到這個份上,他也隻能默許讓陳念川和張懿先去談判。這件事情他已經沒有辦法反對了。楚王派出他們這些身份不同的使臣前往魏國,也是意在多一些不同角度的信息渠道。
以地方實力不高,同為外戚的陳家作為太中大夫、最高代表,來壓製自己這個地方上最具話語權的實力派,本身就是對蔡家和世子的一種製衡。一旦他鮮明地反對此事,陳念川一定會上書。屆時楚王可能會覺得自己包藏禍心,進而忌憚世子,這對於他及他所在的家族而言,都是不能夠承受的。
“既如此,那商談的過程便交予太中大夫和張郞吧。”蔡維庸雖然出身世家,但也頗有大肚能容之量,“此事我也會據實上書大王,恭聽王訓,一旦大王也有此議,某也願助二位成事。”
待陳念川與張懿離開,仆從才入屋,侍奉蔡維庸寬衣盥洗。
桌案上的火燭因抖落的衣袖左右搖擺,蔡維庸望著火苗,已經隱隱感到整個事件或許是一場合謀,然而這個合謀注定是他無法抵抗的。
因而他慨然道:“陰謀陽謀,孰與我謀。魏國帝後如此手腕,隻怕公主風光大嫁也難以善終啊。”
蔡維庸回到書案前,研墨提筆,除了寫下陸氏願意贈送軍馬甲具,希望楚王重用陳、張二人,同時也寫下願楚王務必促成公主和親之事。
為國執政,誠然他是冷漠的,也隻能是冷漠的。
第357章 蜻蜓
凱風南來, 凝於宮牆之上的雲霞,仿佛剛剛疏理過的馬鬃,蓬勃而挺立, 每個縫隙都溢滿了絢麗的陽光。然而陽光越熱烈,雲層的陰影部分便越沉鬱, 黑暗與光明協同而生, 呈勾心鬥角之勢,仿佛要燃盡整個天空。
元澈立於高闕之上,觀察著雲彩在整個皇宮內的微妙變化。景色誠然是壯麗的, 龍首山和始南山如同雙翼一般向東西兩側展開,天空和大地, 湖泊和樓台,都在其所包羅的天地萬象中了。而這片奔騰舒展的雲影, 此時是唯一一個可以隨意侵犯這片天地的事物。
然而掌三辰時日祥瑞妖災的靈台丞卻另有一番說辭,凱風南來, 戰馬淩空,這是大勝之象。
這樣的說辭, 大抵是沒有錯的
。明日手鑄金人典禮, 元澈已經準備萬全了。一連幾日,他都盛宴款待蔡維庸,隨後楚王那裏也有了明確的表態, 願意答應長安及行台方麵的條件,至於楚國公主的婚事沒有再提。既然協議達成,這些使臣的返程日子也都定了下來, 隻是在此之前, 仍作為嘉賓觀看手鑄金人儀式。
皇帝的步輦從闕台往陸昭的寢殿去。一路上,元澈的精神仍有些恍惚。待行至廊下, 一眾宮人跪伏迎駕,元澈這才振作起精神,走了進去。
青梅做成蜜餞,用井水冰鎮過,入口微酸,帶有一絲甘甜,是孕期適口的食物。陸昭歪在榻上看書,隻露出側顏和側頸。偶爾她伸手去夠稍遠的那盤青梅蜜餞,那片白皙脖頸與手臂便延展成一片雲。
“陳念川他們果然與蔡維庸不和。”元澈一邊由周恢褪下朝服,一邊道,“蔡維庸五日後就回楚國,今天我見了他們三人,各自一番場麵話,倒說得風雷暗絮一般。想是這幾日,你在京郊的那幾場筵席辦的漂亮。”
“能登堂者,禮數周全,是官麵文章。能入室者,不拘禮節,乃是引為親信。縱觀古今,一概如是。”陸昭懶懶地撐起半個身子,看著周恢又替元澈除去旈冕,玉珠在窗下閃著金色細碎的光,“陛下的宴席辦的也不錯啊。”
元澈此時已重新梳了鬆散的發髻,笑著揚揚手,讓周恢他們退下去了。
禮儀之交,彼此有別,就是樹立起敵意。這一次與其說是直接在楚國使臣中挑起爭端,不如說是利用差別對待的方式讓蔡維庸與陳念川等人,各自為帝後兩邊站位。帝後的派係之爭、利益之爭,自然而然地就挑起了兩組使臣之爭。不過就算是假戲真做,陸昭與元澈都十分清楚,這樣的派係之爭、利益之爭因帝後的不同背景,本身就存在著。隻是借著這一次楚國使團的到來,披上了完美的合作外衣。
夫妻二人互相誇讚著,也互相試探著,傍晚的日光變得曖昧,唯有陸昭手裏的竹簡嘩啦啦地響著。
元澈走到床榻邊,俯下身吻著陸昭嘴角的蜜漬,長發一絲絲垂落,在兩人之間攏出一片半明半昧的空間。他又把視線移到陸昭的身體上,兩道勾折的鎖骨與日漸鼓脹的訶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將她的手腕放至枕側,同時望向她的眼睛。她的雙目洋溢著嚴峻篤定的光,脈搏慢而猛,仿佛再如此對峙下去,元澈就要精疲力盡,敗下陣來。
春日柔雲下的櫻蕾,因井水與晚風冰涼的溫度僵僵而立。天空盡頭的陰翳處,還有必須撥開不可的雲彩。這些雲彩的陰影下,仿佛有著幽深而密不可測的力量。唯獨那兩枚纖細的手腕,好似捏在手裏的雙陸棋子,安分地停在錦緞鋪就的的格子裏。
然而漸漸的,這樣的安分也不存在了。陸昭的十指緩緩反扣在元澈的指尖內,雙腿一勾,對方的身體乃至臉頰都緊緊貼住了自己。濕潤的嘴唇觸碰著,溫度淹沒在兩唇間的濡潤中。
承托的手掌逐漸感覺到越來越重的擠壓,兩具身體主人之間的鬥爭,似乎也從不僅僅依靠單體的力量。元澈每每要深吻下去時,陸昭總是若即若離地後撤。而陸昭每每挨近元澈時,元澈也開始狡猾地另覓他處。獵手與獵物,無聲的拒絕與沉默的誘導,從來都毫無分別。
嘩啦。
竹簡不知何時散落在地,外麵有內侍驚動的聲音,元澈恍惚聽到那扇門背後有周恢咳嗽的聲音。他想爬起來,卻又被陸昭扶著肩膀拉在懷裏。兩人安靜地對視了片刻,陸昭先笑開了,嘴角帶著誘導他人行事的得逞恣意。“去吧。”
元澈悵然若失地離開了帷帳,地麵是散落一地的竹簡,原來是串竹簡的繩子老化斷掉了。他正要俯身撿拾,卻發現散落的竹簡好似一張占卜之圖。周圍的竹簡,八方圍拱,中間一支好似金鼎而居。其中,西南、正南竹簡雜亂,東方空虛,似有不穩之勢。
元澈深思良久,隨後將離金鼎最近那支竹簡稍稍東移,北麵之勢當即開闊嚴整,如同一尊佛塔,而西南正南的竹簡堆仿佛壓在佛塔之下的魑魅魍魎。元澈暗喜,抬起一足踐踏在南麵的竹簡上,然而在他踏足的一霎那,鼎圖有變,東麵的那支竹簡與西北、東南的幾支竹簡遙相呼應,鎖住了中間的竹簡,一時間竟成困龍之勢。
他慢慢抬起頭,望向身旁的那扇床幃。月白色的紗帳下,同樣望著地麵的那雙鳳目也漸漸抬起。明明隻有一紗之隔,明明外麵日光仍好,但偌大的宮室內僅有兩個孤獨與黑暗的靈魂。
元澈默默地離開了。
步輦在陰晴不定的帝王的指揮下,漫無目的地遊蕩著。一名內侍小心翼翼走到周恢身側,小聲傳了話。片刻後,周恢才走到步輦之側,匯報道:“回陛下,楚國公主一行已經入宮了。宮裏頭依禮安排了宴席,陛下……”
“不去!”元澈冷漠地打斷了周恢。天空中仍舊彩雲淩亂,白皙的麵容與紗帳後幽深的眼眸在那片雲裏晃來晃去。料峭春風一陣又一陣地灌入衣領,冰冷的衣料貼上滾熱的肌膚,包裹住了一種無可奈何的刺痛。
最後,元澈猛然起身,驚得四周小侍趕緊落下步輦。周恢也嚇得一身冷汗,趕忙過去攙扶,問:“陛下這是怎麽啦?”
元澈此時才回過神,繼而抬頭看向遠處那片沒有彩雲淩空的禦苑,仿佛找到救贖一般,重新端了端身子,抬手一指:“往那裏走。”
經崔諒之亂後,禦苑也被修葺一番,隻是國庫吃緊,沒有修得太過奢華。一片小小的清池,不樹樓台,隻取寬闊舒朗之意,倒也頗為清爽。元澈行至池畔,此時一個嬌柔的聲音隔著池水,傳至耳中。
“陛下?是魏國皇帝陛下?”
元澈這才發現清池對岸有一群人,中間的是身著淡紫色綢衣的少女,綢緞映著水麵閃著光輝。旋即一陣少女輕柔的笑聲發了出來,拋向那片無雲的長空。然而過分輕柔的笑聲在元澈看來有些妝模作樣。
眼見那群人走了過來,周恢連忙提醒道:“陛下,是楚國公主。”
侍女們牽著公主的手,一步一步走近了,隻是這些人特意選了不大好走的石樁路,走起來一跳一跳的。這樣的身資即便有女子的輕盈之美,但是在沒有心情等待的元澈眼中,無疑是忽然闖入園中的野鴨子。
楚國公主在元澈麵前行了個禮,元澈倒也沒有失儀,仍端持著兩國交好的禮節問:“宮裏可還覺得習慣?”然而他剛說完便覺得這個問句有讓人常住之意,連忙補充道,“皇後有孕在身,王司空和汝南王他們難免有不周之處,雖說你們隻住一段時日,但若他們有疏漏之處,不要忍著,直接告訴周恢就是。”
周恢在一旁連忙躬了個身。
楚國公主垂著頭,似是十分羞澀,道:“回陛下,沒有什麽不好的。”
元澈點了點頭,顯然也不想多說。倒是楚國公主開始沒話找話,道:“聽說這個園子當時修建的時候經費不足,陛下不願損耗民力,所以取簡樸之道。”
望著眼前沉默的皇帝,周恢連忙笑著對楚國公主道: “這宮殿的工程由陸家主持的。”
“原來如此。”楚國公主手執團扇,掩麵一笑,“不過有池水必有樓閣,此乃陰陽相匹之道。陸家玄風濃熾,怎得不明此理?”
元澈這才扭頭對周恢道:“明天把陸擴叫來,讓他看看還合不合適建個館榭。”
“這不是陛下的皇宮嗎?”楚國公主道,“為什麽陛下建個小亭子都要問陸家的意思?”
周恢道:“我們陛下一向禮賢下士,納……
“周恢。”元澈毫不客氣地打斷了他的找補,“你去,現在就叫管事的工匠過來,看看地形,朕想在東麵建個水榭。”
“諾。”周恢不敢久待,連忙去尋人。
元澈深吸一口氣,忽然感到自己的的確確擁有著一言九鼎的力量。
片刻後數十名工匠趕來,陸擴也身形卑微地侍奉在元澈後麵。然而這些人一邊丈量一邊說話,跑東跑西,元澈忽然覺得宣揚權力後,場麵的聒噪反倒破壞了夕陽下的美景。
“下去,都下去吧。”元澈懊惱地揮了揮手。
待不明所以的眾人退下之後,元澈終於正視著這片寧靜的水麵。
落日的餘暉在整片水池中倒映著,如此充滿力量的太陽,沿著池塘的邊沿,一點一點地消失了。燕子的黑色剪影在水中雜亂飛舞著,仿佛報喪的群鴉。元澈詫異於自己就這樣成為了日夜交替的見證人,一種不安湧上心頭。
正當最後一抹餘暉將要消失殆盡時,兩隻蜻蜓闖入了這片鏡天,在水麵上輕捷地點著,激起一片漣漪。元澈記得小時候周恢告訴過他,蜻蜓點水是為了產卵,雄蜻蜓會飛在上麵,用尾尖勾住雌蜻蜓的頭部,幫助雌蜻蜓順利產卵,唯恐其失足落水。早年失恃的他,看著這樣頗具溫情的生物,內心變得柔軟起來。
蜻蜓點起的一圈又一圈波紋,蕩漾在一池火焰中,仿佛蘊含著無限的熱烈與無限的愛意。這些波紋或同向散開,或反向交織,或奔騰至岸上的沙石中褪下清澈的裙擺。一層又一層,一浪又一浪,有相遇和衝擊,亦有侵犯和退卻。元澈忽然意識到,從始至今,他與陸昭之間的攜手與對立、挑釁與忍讓,征服與被征服的鏖戰,權欲與情.欲的糾纏,一切起因,正是愛之本身。
(審核大大,這真的就是寫蜻蜓點水和水的波紋,我真改不動了,要不你私信我咋改吧。)
片刻後,黑夜降臨了,兩隻蜻蜓也消失在草叢中。元澈走回步輦處,甚至沒有再看楚國公主一眼,道:“回去。”
周恢垂了垂眼眸,高聲下令:“回朱鳥堂。”
回去的途中,吳淼有要事上奏。原來王襄已克陽翟,盡殺褚氏餘孽,江恒、陸遺和玄能法師俱平安無事。天馬之象,確為大勝之兆。
第358章 反腐
陸昭手鑄金人成功, 毫無懸念。三日後,冊封皇後的詔命便從禁庭而出,昭告天下。與此同時, 洛陽大行台的人選也初步敲定。
洛陽大行台不同於崔諒之禍時的行台,也與曆史上曹魏的洛陽行台、蘇峻之亂時溫嶠建立的中央臨時行台大有不同。相比之下, 這次建立的行台更類似於陪都、或是中央派駐的行政分支機構。
陸昭的錄尚書事改為錄行台尚書事, 牧司州,假節鉞,其名下陽翟縣主府不變, 皇後名下的女官架構亦跟隨行台出行。除了彭耽書仍任廷尉留在長安外,龐滿兒、韋如璋加封女侍中隨侍, 另並女史八名,及數百名低位女官。
陸遺從原來的陽翟縣主府長史轉為洛陽令, 秩兩千石,持節。吳玥由護軍將軍轉任鎮東將軍, 督除洛陽、金墉城以外司州軍事。陸遺與吳玥並受陸昭直接管轄。江恒任治書侍禦史,兼任都官部尚書。此外, 衛漸的度支尚書也移至行台。
如此布置, 意味著洛陽大行台的核心,不再是皇帝,而是作為司州行政軍事上最高的權力機關。此時, 身在洛陽的王襄也尚書表態,願率兵親迎皇後臨台。
王襄自拿下陽翟後,同時拘捕了陳留王氏子弟王安, 命人押送長安。因有命在身, 原本要入朝述職的王襄需要先在司州停留一段時間,配合陸遺、江恒等人進行交接, 隨後再入京師。
“天地權輿,民生攸始。數十萬百姓啊。”元澈放下王襄的奏疏,不由得慨歎著。
豫州的數十萬斛糧草用以救濟司州災民,但這些災民未來的路仍需要籌謀規劃。地方許多任官都還保留著難民聚嘯成患,需高壓施政的手法,但其實這些百姓的生死卻是天下生機之所在。
戰爭消耗的是人口,國家的基石也是人口,過度的盤剝和過度的放縱,都會使局勢糜爛不堪。
陸昭接過這封奏疏,閱覽起來。信中所言,二十萬斛糧草可解燃眉之急,願親迎皇後入都等辭,既是對皇帝的上表,又是直接對她這位行台執掌人的支持。
當然,其中也有哭窮的成分。
王襄以外鎮攝司州事,事從權宜的同時,必然也連帶出許多不該管卻管了的事,糧草就是一方麵。無論王襄是否將糧食資助給了司州,是否足夠,這個問題總要反饋到中樞。皇帝和中樞批準,這是給予他這個方鎮認同。不和皇帝和中樞提,自己解決,這叫結黨營私,邀買民心。
元澈將陸昭派到司州,雖說是為了保她這一胎平安,但也是真心想解決司州問題。
“行台在司州布政,多少也需要長安方麵的配合。”元澈道,“行台大政,不容有失,你可有所準備?”
陸昭放下王襄的奏疏,隨後又將兩份策論拿了上來。現如今,陸昭所掌的女官架構極為龐大,外加先前在王濟之亂時,朝廷擴招文吏,草擬策論這種事基本不需要她親力親為。陸昭隻需要把綱領提出來,自會有相應人等幫她撰寫完善,之後她隻需瀏覽刪改即可。
陸昭道:“民生根本,不宜輕動。如今司州世族豪強各自為政,蔭庇流民,即便國家出麵救災,糧食也難入百姓之口。”
“魏國規定,每年每戶收帛二匹,絮、絲各一斤,穀米二十斛。去年雖是災年,依舊製,朝廷應免去司州賦稅。但世家豪族蔭庇人口,即便家中童仆數百,也僅按一戶、兩戶計算。就算免去賦稅,依然不能免去這些人盤剝百姓。如此倒不如不免。”
魏鈺庭聽罷有些不同意:“可是對於尋常百姓,朝廷即便有糧接濟,但因去年旱情,牛早就被殺光了,耕牛怕是要從外省借調。如此一來,秋季也隻能搶收一次黍米。且原來的桑樹,也大多被難民吃掉了,百姓春季種下桑樹,隻能來年產出桑葉,帛、絲,這些東西今年可都收不上來啊。”
元澈沒有發表意見。
陸昭微笑道:“中書說得不錯。這就要涉及一個新加的細則了。鄉宗、督主,每年向郡府繳納的賦稅,其中帛兩匹、米二斛,作為州府與各郡府的損耗貼補。入籍百姓,免此征收。此新法試行兩月,兩月之後,賄賂貪贓滿一匹者處死。王叡在任時,有違此法者,既往不咎。”
元澈與魏鈺庭都陷入了沉思。
陸昭所施行的新法,僅僅多出來這一條,對於地方維.穩,沒有問題,但卻觸及到魏國立國時所遺留下來的一個根本問題,那就是宗主督護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