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鳥堂內, 一眾女官列於堂下。屋內,掌針織的八名女官在為陸昭量身裁衣。
“隻裁四套春服、夏服和仲夏服, 入秋的衣服就不必做了。”霧汐在一旁吩咐掌製,“所有的鞋子要重新納, 要大一些的。朝服來不及重做也不要緊,取先皇後的衣服改一套出來。軟枕要得急一些, 須得最先做好,你們趕得怎麽樣了?”
掌製恭謹回到:“敢不從命。隻是現下才春季, 鴨鵝尚未出絨, 好在少府監調動得宜,從民間征調了些許,不過多花費了些時日。既然皇後有命, 卑下親自操持,必先趕出來。三日後巳時之前,就能趕出來, 請娘子查驗。”
霧汐還想說些什麽, 陸昭卻給了一個眼神製止了。恰巧尺寸都已經量好,掌製忙鬆了一口氣, 也意識到時間緊迫,於是走上前,說了好幾句吉祥話,又連連告罪。
陸昭一笑了之,點了頭,掌製便趕緊帶人退下了。
待人都退下後,霧汐才道:“鴨絨就算晚送來幾日,不過就是個填塞。枕頭提前縫好了,往裏頭裝就是了,一天就算一百隻枕頭,兩三人也能忙活過來了。那掌製明明就是搪塞,自己耽誤了功夫,倒拿少府找借口。”
陸昭靠在榻上坐了,笑著瞅了霧汐一眼:“她是耽誤了幾日的功夫,我就缺這幾日功夫了?如今宮裏人不多,若非真有事,她敢放下皇後事不做,先做別的?你知道她爬到這個位子上要多久?一但失位有多少人可以替她?”
陸昭捧起杯子飲了一口水,輕舒一口氣道:“俗話說得好,廚子不偷,五穀不收。方才要是一句話給她問住了,是要罰她還是要把她除了名?罰了她,她恨你。開了她,新上任的人又如何看你?索性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下麵想爬上來的人多,她自己知道著急了,這個恩情她心裏能記你一輩子。”
“一局掌製,掌管著一宮人的四季衣服,針織用度。她要是豁出去了,想害一個人,那可太容易了。想想東晉的司馬紹、司馬曜,一個死於宋姬下的散毒,一個死於宮女之手。掌製看著地位卑微,但卻實實在在掌握著你我的生死。即便身居高位,也不能肆意妄為,打罵他人。懲罰永遠都是減少治理成本的手段,而非釋放感情的工具。”
陸昭闔上雙目,靠在榻枕上養神,一麵喃喃道:“不過這件事還是得往深裏琢磨琢磨。派人去打聽一下,少府的針織局都在忙些什麽。順便再問問汝南王,征調鴨絨這事有沒有,他清楚不清楚。”
霧汐立刻跑了一趟,消息也得的快。
“汝南王入覲未回,祠部的孔昱也被叫去了。婢子又去了少府打聽了一下,新任少府監元孚才上任,算是個不近不遠的宗室,底細不清楚,婢子也不敢細問。至於針織局,那邊果然得了個急差。不過做事的人隻說得了上令,要縫製革障和步障,具體做什麽,一概不知。”
“革障有多大,你見過沒有?”陸昭警醒地坐了起來。
“婢子遠遠看了一眼,高寬約莫六七尺。”霧汐大概筆劃了一下,“倒不似其他的革障,要厚得多。”
洛陽行台建立,長安也要立威,舉辦大禮是一種立竿見影的手段。革障多用於軍禮,意在帝王在軍中樹立威信,進而更深的掌握軍隊。非戰時時期,最常見的就是皇帝講武、田狩、巡狩和射禮。
皇帝講武、田狩都在仲冬,如今時節不對,巡狩也很少在春季。且元澈信佛,如今皇後有孕,也不會大肆射獵。唯一可以舉辦的大禮就是在射宮舉行射禮。
陸昭沉思片刻,當機立斷:“你現在就出宮,就說回府替我取幾件舊物。回府後找個機會,讓可靠的人前往太保府上告知,就說皇帝要舉行射禮,問他們知道不知道這件事。”
冬季入春後,又經曆一場大風浪的吳淼顯得更加老邁。歲月不饒人,曾經身為武將常年負重,關節的損耗與各種疼痛症狀也更加明顯,遇到雨季,甚至行走都需要人攙扶。
這幾日連連陰雨,吳淼便在廬中閑臥,暫時向宮中告假。吳玥即將隨行台離都,這幾日隻要不在軍中,便會守在父親身旁。
父子倆都是寡言之人,之前多年不見,如何做父親,如何做兒子,仿佛都要重新拾起來一樣。直到現在,兩人相處,閑聊也隻能說說府中某處花榮,某處花落。然而,剛剛熱絡起來的氛圍卻被家仆打斷了。
“稟郎主,小郎君,鎮東軍營裏來了人,說有話要麵陳郎主和小郎君。”
吳淼點了點頭說:“讓人進來吧,給人撐把傘來。”
待家仆返身後,吳玥道:“此去司州,隻怕要時近一年之久。兒子不孝,老父臥病家中,竟不能關懷照料。”
吳淼聽罷微微咳了幾聲,方才笑罵道:“你父雖然年邁,卻何至於此,要讓大好兒郎棄以功業,手奉羹湯。你父已是三公之位,飲食起居,宮中都會派人照料。倒是你這小子,來日人人俱侯,若你病臥家中,怕是隻有枯對家中頑劣小童了。”
吳淼抬手,本想用拾起塵尾敲打一下兒子的後腦勺,然而手伸到一半,肘臂卻格外疼痛。吳玥見狀,趕忙把塵尾遞了上去,卻被父親輕輕推開了。
“你年紀輕輕,便已有鎮東正號,來日前往南邊效力,斬獲軍功,此生也足有功績可誇了。十年寂寞也是寂寞,一年寂寞也是寂寞,若你此去所建功業,不配你老父所受苦楚,老父便把你發送軍籍,再也別想入宗譜!”
說話間,家仆已經把人領到了。吳淼看了一眼,雖說此人現在是鎮東軍的,但是卻曾是護軍府的人。宮變時,跟隨陸振的護軍府將領雖然犧牲大半,但他也盡力保下了不少,因此認得。
那名將士問安後便開口道:“宮中將有射禮,不知太保、鎮東將軍可否聽聞?”
吳玥察覺其中的意思了,望了父親一眼。
吳淼卻鎮定道:“尚未成事,隻是略有耳聞。”
那名將士得到回答後,也不做他話,深施一禮後便告退了。
待人走遠後,吳淼方才道:“看來皇帝是不大想讓你插手禁軍事務,也不想讓你日後征戰荊州了。”
“是。”吳玥沉聲道。
射禮有兩種,皇帝親射禮和皇帝觀射禮。兩種都有賜射的環節,即根據王公侯伯以及職位的品級,分別考校射藝。最後根據射箭的結果或得賞賜,或被罰飲酒。被賜射的文武官員日後大多都被重用,可以說射禮是皇帝在未來武事上表達親疏愛重的風向標,也是對貼身武將表達親近的一種方式。宮中如此緊鑼密鼓地安排射禮,自家卻一點消息都不知道,說明未來的武事上,吳家是沒有被皇帝過多考慮的。
“可是父親為何要裝作知道,告訴皇後呢?”吳玥目光帶有疑問,也帶有一絲懊惱。
吳淼望著屋外的雨簾,心緒也跟著一絲絲墜落到塵埃裏,即便如此,他的話裏也保持著絕對的克製:“一旦你與皇帝君臣相疑,在皇後的眼中,你的地位就一落千丈了。”
“可是我們在皇帝眼中、在先帝眼中又是什麽?”吳玥仰起頭,似乎在渴求一個答案,然而他眼中熾烈又豪邁的目光,早已將包裹著答案的脆弱外殼擊碎了。
“我們是籌碼,是拂塵!”
“我們出身軍將,我們有累世之功!”
“哪怕我們拚了命地保家衛國,維護皇統,依然無法改變皇權對我們的懷疑。”
吳玥的下巴顫抖著,手也顫抖著:“我們姓吳,我們天生就是軍功階層,這種事又不是我們可以決定的。”
吳淼不可思議地看著兒子,仿佛注視著一片發光的黴菌。過了良久,他忽然朗朗地笑了一聲,環視著院子裏的花花草草,道:“息徒蘭圃,秣馬華山的日子,隻怕為父過不成了。”
“逸璞,你知道為何軍功累世而積嗎?”吳淼苦笑一聲,道,“因為在所有的戰役裏,衝在最前麵的人都會最先死去。如果不累世積功,那麽就不會有人再去衝鋒陷陣了。”
“曆史的大勢也是如此,國家變革也是如此。最先踏入大勢中的人,往往不會有什麽好結果。原有的平衡會被打破,舊時的得利者會反撲,大勢會先消耗掉一批人,這是注定有人要承擔的陣痛。”
“夏至雖是陽極之日,但燒死最多人的大暑卻遠未到來。軍戶一生英勇,為的是以後的子孫可以從伍長、什長做起,甚至從中軍護衛做起,不必承受最猛烈的炮火。為父一生勞碌,為的也不過是留給你一個可以撐過大暑大寒的積累。”
“既然今日你能有此想,來日大抵也不會再有疑惑。為父陪你再走一程。”吳淼緊緊握了握兒子的手,“逸璞,之後進退,你就自己拿捏吧。”
第361章 推手
太保府上模棱兩可的回答, 很快傳到了陸昭耳中。若吳家已知曉皇帝的計劃,自己自然無需操心。若隻是虛辭,那麽無論怎樣, 被皇帝排斥在外都已是實實在在的結果,陸昭更不需要去計較。因此在聽到這個消息後, 陸昭也並未表明任何態度, 隻讓這件事情順其自然。
然而汝南王元漳處卻並沒有那般順利。少府監征調一事,元漳半點不知。最後還是由廷尉差人下訪周遭郡縣,得知是少府以皇後名義征調。
元漳誠惶誠恐, 忙來到朱鳥堂辯白,恰巧彭耽書也在, 元漳也順帶拜謝廷尉屬相幫之宜。
“真是,上麵什麽人不好派, 派這麽一位三杆子打不著的宗室來掌少府監。我明日就向皇帝陛下彈劾他,讓陛下把這糊塗東西換掉。”元漳才坐了下來, 心裏那股子火氣卻還在翻騰著,“得虧有彭廷尉出麵, 將事料理清楚, 我能也得個清白。”
此時,陸昭的腦海裏也閃過無數個答案。少府以皇後名義向民間征調,涉及的自然是關隴地區的各戶人家。同時, 關隴地區也是這次宮變損失最慘重的。這番作為難免讓陸家招人記恨。
對於元漳來說,這次洛陽出行的各色用度都是由他來統籌,少府那裏也有權過問。元孚到底也是宗室, 即便有什麽過錯也是由他這個宗正處理。因此在外人眼中, 這件事是否是他兩人合謀誰也說不清楚,以至於今日他是非要到陸昭這裏來辯白不可了。
陸昭語氣緩和著:“都是宗親, 說什麽氣話。不開心了散散可以,這樣子可不許帶到朝上去。”
此時茶端上來了,瑩白色的茶盅裏,桃子削成薄片攢出個花兒,霧汐用茶在上頭一澆,桃香茶香一股腦地溢滿整間屋子。
元漳以為陸昭不怎麽信,頓時心浮氣躁起來,隨手端起茶,飲了一大口,嘴裏燙得將整張臉憋得通紅,兩隻眼睛也瞪圓了。
陸昭放下茶杯,語氣也不再像方才那般隨和:“整個長安,殿中尚書府出來的,除了陳霆就是你了。陳霆雖然職位還保留著,但已經被調走去守逍遙園了。等我再一去洛陽,你的位子坐不坐的穩,就看你自記得本事了。”
彭耽書在一旁看元漳心裏還憋屈著,也提了一句:“大王,陛下是重視宗室,但宗室也是兩分的。陛下是要一個早已身位俱隆的宗室,還是自己提拔一個出身寒微的宗室,這件事大王可得想清楚。”
元漳沉默了。
論才華能力,他勉強可以作宗正這個職位。但論辨識人心,宗□□下掌管所有宗室事務,並且還要和少府及太醫令、太官令、湯官令、六丞相互協調,他也覺得有些力不從心了。人站在大勢裏,許多平庸也會變得不平庸。但若逆勢而立,即便是驚才絕豔也有跌落塵埃的一天。
原來,陸家在長安有呼風喚雨之勢,他自然也混得風聲水起。現在,陸昭等人即將移行洛陽,長安空虛,許多陸家的舊勢力必然會遭到皇帝的清洗。
關隴世族鼎盛之時,元漳就常年生活在世族們的陰影下。他看著自己的父親妻子接連死於蔣、周之手,又看著先帝如何做賀氏、薛氏的籠中之鳥。死去的宗室太多太多,有執掌禁軍的皇子,有安居封國的宗王,每個想要在權力中弄潮的人,無一例外被卷入了權力的漩渦。因而他明白,身為宗室,能得重用固然是好,但保命才是第一位的。要乖順,要識時務,宗王數量一個又一個的減少,他的封邑則會變得更加廣袤。
“那我先辭去宗正之位?”雖然話從元漳自己嘴裏說出口,但還是有些憋屈。
陸昭也看出來了,趕忙道:“那倒不必,若真辭去職位,遠離長安,日後再有進望也難了。我倒有個法子,不知你願不願意轉任太常。”
說是轉任也不準確,應該說是升任。自前朝以後,宗正寺就並入了太常,宗正卿為三品,太常卻是一品。
“這可是升任啊。”彭耽書也有些驚訝,“皇帝就能輕易允準?”
“雖然品位升了,但職權確實也少了些。”陸昭道。眾所周知,祠部現在管著原來太常的大部分事務,如今太常名下除了有博士、祭酒等學府執事官,就是掌管皇帝陵墓等事宜了。
陸昭放下茶盅:“若是平日,皇帝自然不會輕易允準。但如果太常可以給先皇爭取一個美諡呢?”
元漳與彭耽書聽罷,都若有所思起來。
陸昭繼續道:“如今先帝與先皇後的諡號都尚未定,雖然各方皆有所選,但也不盡如意。本朝議駁之製,若此時能有人出麵,引導太常博士和給事中駁回一些名實不相符的諡號,皇帝必然予此重任。”
雖說都是避禍,但如果能呆在一個一品的崗位上,等待風波過去,來日再複出,至少可以獲得一個不亞於九卿的實權官位。太常這個位子沒有什麽實權。本來門閥大清洗之後,能做到這個位子上的人就不多。有資格的如王嶠等人,早就站住了實權崗,而這些人恰恰是不願意給大行皇帝以美諡的人。再加上前有高宇初的事,自新帝登基後,太常的崗位就一直空著。
元漳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來,這是個好機會啊。
元漳再次抬起頭,用討好的眼神望向陸昭:“那依皇後看,什麽諡號合適?”
陸昭看向彭耽書:“瞅瞅,你這個廷尉在這裏,他還敢當著你的麵徇私呢。”
“這是皇家的家事,是家事。”元漳也有些不好意思起來。
“提諡號的事,都由三公和祠部收取提議,公事公辦吧。倒是升了太常後,不妨請鎮東將軍在屬內一敘。畢竟,鎮東將軍出征,皇帝要拜將,這個是正經的軍禮,太常這邊也要派太祝。”陸昭含笑用簽子挑起了起杯中的一片桃肉,“這桃肉既已過了熱茶,雖姿美而無味,我就不吃了。”
得上諭召見,魏鈺庭隨百官一道前往太極殿議事。三日前,原本任宗正的汝南王元漳升調太常,眾人皆雲此為明升暗降。但今日魏鈺庭拿到這份為先帝擇選的諡號後,才發現事情並沒有那麽簡單。
此時百官都已到齊入列,元澈開口了:“諸公擬的諡號朕都看過了,桓、莊、明、湣、恭、孝。對這些諡號,最終隻取其一,諸公有任何異議者,但言無妨。”
果然,一位太常博士最先站了出來:“啟奏陛下,臣以為莊字不妥。雖說睿圉克服曰莊,勝敵誌強曰莊。但死於原野曰莊,屢征殺伐也可曰莊。”
諡號有三種,美諡、平諡、惡諡。公卿百官所提的六個諡號裏,單純隻看字麵意思,其中湣是平諡,多作緬懷,其餘五個都是美諡。然而“莊”雖然算是美諡,但其中涉及到皇帝之死,也不是元澈所中意的諡號。
但顯然有人有不同的意見,祠部趙侍郎就先一步站了出來:“回陛下,若因先帝崩殂一事而不可曰莊,那就也有湣字合適了。”
在國遭憂曰湣,多大喪。在國逢骨曰湣,多兵寇之事。
“所以趙侍郎以為應該擬以湣字?”太常博士當即反問道。
那名侍郎隻是謙謙拱手道:“百官擬定諡號,皆集於司徒府,並不署名。廷議隻作反駁,不作申明,博士如此問某,隻怕有損公義吧。”
見祠部的下屬起了爭執,孔昱隨即站了出來,穩住了局麵:“回陛下,臣以為僅沉湎於先帝崩殂之哀而擬諡號,並無弘德昭跡之義。漢朝武帝一朝,國多大喪,亦多兵寇,卻也不奪煌煌武德。臣以為,除了莊、湣,也都可以考慮。”
愛民長弟曰恭,慈惠愛親曰孝。可偏偏先帝對弟弟動了手,對保太後動了手,看上去是美諡,但實際上卻在罵人。一個平諡直接罵,五個美諡,其中三個在指桑罵槐,不得不說世族損起人來不帶髒字。
元澈已經不想周旋於百官的討論,開始直接定調:“桓字與明字如何呢?司空,司徒,二公覺得如何?”
這就是讓人當即表態了。
王嶠先上前一步道:“回陛下,辟土服遠曰桓,以武正定。克敬動民曰桓,敬以使之。辟土兼國曰桓,兼人故啟土。桓的確是美諡。隻是漢桓帝一朝有黨錮之禍,興黃門北寺獄,終亂朝政,實在不美,還望陛下三思。”
又多了一個指桑罵槐的美諡。
元澈已經有些不耐煩了,直接問:“那就用‘明’吧,太保?”
照臨四方曰明,譖訴不行曰明,果慮果遠曰明,這是一個唯一的美諡了。
吳淼應聲出列,思索片刻後:“陛下,果慮果遠者,自任多,近於專。臣雖有微慮,但若陛下執意如此,臣無異議。”
“哈,太保的意思是這個‘明’字用在朕的身上更合適了。”元澈氣憤的近乎雙手發顫。
眾人都沉默了。
“既如此……”元澈心裏憋著一股火,一言之決斷在他,但後果也是顯而易見。
按朝議禮製,其有疑事,公卿百官會議,若台閣有所正處,而獨執異意者曰駁議。三公及太常博士、給事中擁有議駁權。一旦陷入議駁階段,那就君臣顏麵無存了。
“隻裁四套春服、夏服和仲夏服, 入秋的衣服就不必做了。”霧汐在一旁吩咐掌製,“所有的鞋子要重新納, 要大一些的。朝服來不及重做也不要緊,取先皇後的衣服改一套出來。軟枕要得急一些, 須得最先做好,你們趕得怎麽樣了?”
掌製恭謹回到:“敢不從命。隻是現下才春季, 鴨鵝尚未出絨, 好在少府監調動得宜,從民間征調了些許,不過多花費了些時日。既然皇後有命, 卑下親自操持,必先趕出來。三日後巳時之前,就能趕出來, 請娘子查驗。”
霧汐還想說些什麽, 陸昭卻給了一個眼神製止了。恰巧尺寸都已經量好,掌製忙鬆了一口氣, 也意識到時間緊迫,於是走上前,說了好幾句吉祥話,又連連告罪。
陸昭一笑了之,點了頭,掌製便趕緊帶人退下了。
待人都退下後,霧汐才道:“鴨絨就算晚送來幾日,不過就是個填塞。枕頭提前縫好了,往裏頭裝就是了,一天就算一百隻枕頭,兩三人也能忙活過來了。那掌製明明就是搪塞,自己耽誤了功夫,倒拿少府找借口。”
陸昭靠在榻上坐了,笑著瞅了霧汐一眼:“她是耽誤了幾日的功夫,我就缺這幾日功夫了?如今宮裏人不多,若非真有事,她敢放下皇後事不做,先做別的?你知道她爬到這個位子上要多久?一但失位有多少人可以替她?”
陸昭捧起杯子飲了一口水,輕舒一口氣道:“俗話說得好,廚子不偷,五穀不收。方才要是一句話給她問住了,是要罰她還是要把她除了名?罰了她,她恨你。開了她,新上任的人又如何看你?索性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下麵想爬上來的人多,她自己知道著急了,這個恩情她心裏能記你一輩子。”
“一局掌製,掌管著一宮人的四季衣服,針織用度。她要是豁出去了,想害一個人,那可太容易了。想想東晉的司馬紹、司馬曜,一個死於宋姬下的散毒,一個死於宮女之手。掌製看著地位卑微,但卻實實在在掌握著你我的生死。即便身居高位,也不能肆意妄為,打罵他人。懲罰永遠都是減少治理成本的手段,而非釋放感情的工具。”
陸昭闔上雙目,靠在榻枕上養神,一麵喃喃道:“不過這件事還是得往深裏琢磨琢磨。派人去打聽一下,少府的針織局都在忙些什麽。順便再問問汝南王,征調鴨絨這事有沒有,他清楚不清楚。”
霧汐立刻跑了一趟,消息也得的快。
“汝南王入覲未回,祠部的孔昱也被叫去了。婢子又去了少府打聽了一下,新任少府監元孚才上任,算是個不近不遠的宗室,底細不清楚,婢子也不敢細問。至於針織局,那邊果然得了個急差。不過做事的人隻說得了上令,要縫製革障和步障,具體做什麽,一概不知。”
“革障有多大,你見過沒有?”陸昭警醒地坐了起來。
“婢子遠遠看了一眼,高寬約莫六七尺。”霧汐大概筆劃了一下,“倒不似其他的革障,要厚得多。”
洛陽行台建立,長安也要立威,舉辦大禮是一種立竿見影的手段。革障多用於軍禮,意在帝王在軍中樹立威信,進而更深的掌握軍隊。非戰時時期,最常見的就是皇帝講武、田狩、巡狩和射禮。
皇帝講武、田狩都在仲冬,如今時節不對,巡狩也很少在春季。且元澈信佛,如今皇後有孕,也不會大肆射獵。唯一可以舉辦的大禮就是在射宮舉行射禮。
陸昭沉思片刻,當機立斷:“你現在就出宮,就說回府替我取幾件舊物。回府後找個機會,讓可靠的人前往太保府上告知,就說皇帝要舉行射禮,問他們知道不知道這件事。”
冬季入春後,又經曆一場大風浪的吳淼顯得更加老邁。歲月不饒人,曾經身為武將常年負重,關節的損耗與各種疼痛症狀也更加明顯,遇到雨季,甚至行走都需要人攙扶。
這幾日連連陰雨,吳淼便在廬中閑臥,暫時向宮中告假。吳玥即將隨行台離都,這幾日隻要不在軍中,便會守在父親身旁。
父子倆都是寡言之人,之前多年不見,如何做父親,如何做兒子,仿佛都要重新拾起來一樣。直到現在,兩人相處,閑聊也隻能說說府中某處花榮,某處花落。然而,剛剛熱絡起來的氛圍卻被家仆打斷了。
“稟郎主,小郎君,鎮東軍營裏來了人,說有話要麵陳郎主和小郎君。”
吳淼點了點頭說:“讓人進來吧,給人撐把傘來。”
待家仆返身後,吳玥道:“此去司州,隻怕要時近一年之久。兒子不孝,老父臥病家中,竟不能關懷照料。”
吳淼聽罷微微咳了幾聲,方才笑罵道:“你父雖然年邁,卻何至於此,要讓大好兒郎棄以功業,手奉羹湯。你父已是三公之位,飲食起居,宮中都會派人照料。倒是你這小子,來日人人俱侯,若你病臥家中,怕是隻有枯對家中頑劣小童了。”
吳淼抬手,本想用拾起塵尾敲打一下兒子的後腦勺,然而手伸到一半,肘臂卻格外疼痛。吳玥見狀,趕忙把塵尾遞了上去,卻被父親輕輕推開了。
“你年紀輕輕,便已有鎮東正號,來日前往南邊效力,斬獲軍功,此生也足有功績可誇了。十年寂寞也是寂寞,一年寂寞也是寂寞,若你此去所建功業,不配你老父所受苦楚,老父便把你發送軍籍,再也別想入宗譜!”
說話間,家仆已經把人領到了。吳淼看了一眼,雖說此人現在是鎮東軍的,但是卻曾是護軍府的人。宮變時,跟隨陸振的護軍府將領雖然犧牲大半,但他也盡力保下了不少,因此認得。
那名將士問安後便開口道:“宮中將有射禮,不知太保、鎮東將軍可否聽聞?”
吳玥察覺其中的意思了,望了父親一眼。
吳淼卻鎮定道:“尚未成事,隻是略有耳聞。”
那名將士得到回答後,也不做他話,深施一禮後便告退了。
待人走遠後,吳淼方才道:“看來皇帝是不大想讓你插手禁軍事務,也不想讓你日後征戰荊州了。”
“是。”吳玥沉聲道。
射禮有兩種,皇帝親射禮和皇帝觀射禮。兩種都有賜射的環節,即根據王公侯伯以及職位的品級,分別考校射藝。最後根據射箭的結果或得賞賜,或被罰飲酒。被賜射的文武官員日後大多都被重用,可以說射禮是皇帝在未來武事上表達親疏愛重的風向標,也是對貼身武將表達親近的一種方式。宮中如此緊鑼密鼓地安排射禮,自家卻一點消息都不知道,說明未來的武事上,吳家是沒有被皇帝過多考慮的。
“可是父親為何要裝作知道,告訴皇後呢?”吳玥目光帶有疑問,也帶有一絲懊惱。
吳淼望著屋外的雨簾,心緒也跟著一絲絲墜落到塵埃裏,即便如此,他的話裏也保持著絕對的克製:“一旦你與皇帝君臣相疑,在皇後的眼中,你的地位就一落千丈了。”
“可是我們在皇帝眼中、在先帝眼中又是什麽?”吳玥仰起頭,似乎在渴求一個答案,然而他眼中熾烈又豪邁的目光,早已將包裹著答案的脆弱外殼擊碎了。
“我們是籌碼,是拂塵!”
“我們出身軍將,我們有累世之功!”
“哪怕我們拚了命地保家衛國,維護皇統,依然無法改變皇權對我們的懷疑。”
吳玥的下巴顫抖著,手也顫抖著:“我們姓吳,我們天生就是軍功階層,這種事又不是我們可以決定的。”
吳淼不可思議地看著兒子,仿佛注視著一片發光的黴菌。過了良久,他忽然朗朗地笑了一聲,環視著院子裏的花花草草,道:“息徒蘭圃,秣馬華山的日子,隻怕為父過不成了。”
“逸璞,你知道為何軍功累世而積嗎?”吳淼苦笑一聲,道,“因為在所有的戰役裏,衝在最前麵的人都會最先死去。如果不累世積功,那麽就不會有人再去衝鋒陷陣了。”
“曆史的大勢也是如此,國家變革也是如此。最先踏入大勢中的人,往往不會有什麽好結果。原有的平衡會被打破,舊時的得利者會反撲,大勢會先消耗掉一批人,這是注定有人要承擔的陣痛。”
“夏至雖是陽極之日,但燒死最多人的大暑卻遠未到來。軍戶一生英勇,為的是以後的子孫可以從伍長、什長做起,甚至從中軍護衛做起,不必承受最猛烈的炮火。為父一生勞碌,為的也不過是留給你一個可以撐過大暑大寒的積累。”
“既然今日你能有此想,來日大抵也不會再有疑惑。為父陪你再走一程。”吳淼緊緊握了握兒子的手,“逸璞,之後進退,你就自己拿捏吧。”
第361章 推手
太保府上模棱兩可的回答, 很快傳到了陸昭耳中。若吳家已知曉皇帝的計劃,自己自然無需操心。若隻是虛辭,那麽無論怎樣, 被皇帝排斥在外都已是實實在在的結果,陸昭更不需要去計較。因此在聽到這個消息後, 陸昭也並未表明任何態度, 隻讓這件事情順其自然。
然而汝南王元漳處卻並沒有那般順利。少府監征調一事,元漳半點不知。最後還是由廷尉差人下訪周遭郡縣,得知是少府以皇後名義征調。
元漳誠惶誠恐, 忙來到朱鳥堂辯白,恰巧彭耽書也在, 元漳也順帶拜謝廷尉屬相幫之宜。
“真是,上麵什麽人不好派, 派這麽一位三杆子打不著的宗室來掌少府監。我明日就向皇帝陛下彈劾他,讓陛下把這糊塗東西換掉。”元漳才坐了下來, 心裏那股子火氣卻還在翻騰著,“得虧有彭廷尉出麵, 將事料理清楚, 我能也得個清白。”
此時,陸昭的腦海裏也閃過無數個答案。少府以皇後名義向民間征調,涉及的自然是關隴地區的各戶人家。同時, 關隴地區也是這次宮變損失最慘重的。這番作為難免讓陸家招人記恨。
對於元漳來說,這次洛陽出行的各色用度都是由他來統籌,少府那裏也有權過問。元孚到底也是宗室, 即便有什麽過錯也是由他這個宗正處理。因此在外人眼中, 這件事是否是他兩人合謀誰也說不清楚,以至於今日他是非要到陸昭這裏來辯白不可了。
陸昭語氣緩和著:“都是宗親, 說什麽氣話。不開心了散散可以,這樣子可不許帶到朝上去。”
此時茶端上來了,瑩白色的茶盅裏,桃子削成薄片攢出個花兒,霧汐用茶在上頭一澆,桃香茶香一股腦地溢滿整間屋子。
元漳以為陸昭不怎麽信,頓時心浮氣躁起來,隨手端起茶,飲了一大口,嘴裏燙得將整張臉憋得通紅,兩隻眼睛也瞪圓了。
陸昭放下茶杯,語氣也不再像方才那般隨和:“整個長安,殿中尚書府出來的,除了陳霆就是你了。陳霆雖然職位還保留著,但已經被調走去守逍遙園了。等我再一去洛陽,你的位子坐不坐的穩,就看你自記得本事了。”
彭耽書在一旁看元漳心裏還憋屈著,也提了一句:“大王,陛下是重視宗室,但宗室也是兩分的。陛下是要一個早已身位俱隆的宗室,還是自己提拔一個出身寒微的宗室,這件事大王可得想清楚。”
元漳沉默了。
論才華能力,他勉強可以作宗正這個職位。但論辨識人心,宗□□下掌管所有宗室事務,並且還要和少府及太醫令、太官令、湯官令、六丞相互協調,他也覺得有些力不從心了。人站在大勢裏,許多平庸也會變得不平庸。但若逆勢而立,即便是驚才絕豔也有跌落塵埃的一天。
原來,陸家在長安有呼風喚雨之勢,他自然也混得風聲水起。現在,陸昭等人即將移行洛陽,長安空虛,許多陸家的舊勢力必然會遭到皇帝的清洗。
關隴世族鼎盛之時,元漳就常年生活在世族們的陰影下。他看著自己的父親妻子接連死於蔣、周之手,又看著先帝如何做賀氏、薛氏的籠中之鳥。死去的宗室太多太多,有執掌禁軍的皇子,有安居封國的宗王,每個想要在權力中弄潮的人,無一例外被卷入了權力的漩渦。因而他明白,身為宗室,能得重用固然是好,但保命才是第一位的。要乖順,要識時務,宗王數量一個又一個的減少,他的封邑則會變得更加廣袤。
“那我先辭去宗正之位?”雖然話從元漳自己嘴裏說出口,但還是有些憋屈。
陸昭也看出來了,趕忙道:“那倒不必,若真辭去職位,遠離長安,日後再有進望也難了。我倒有個法子,不知你願不願意轉任太常。”
說是轉任也不準確,應該說是升任。自前朝以後,宗正寺就並入了太常,宗正卿為三品,太常卻是一品。
“這可是升任啊。”彭耽書也有些驚訝,“皇帝就能輕易允準?”
“雖然品位升了,但職權確實也少了些。”陸昭道。眾所周知,祠部現在管著原來太常的大部分事務,如今太常名下除了有博士、祭酒等學府執事官,就是掌管皇帝陵墓等事宜了。
陸昭放下茶盅:“若是平日,皇帝自然不會輕易允準。但如果太常可以給先皇爭取一個美諡呢?”
元漳與彭耽書聽罷,都若有所思起來。
陸昭繼續道:“如今先帝與先皇後的諡號都尚未定,雖然各方皆有所選,但也不盡如意。本朝議駁之製,若此時能有人出麵,引導太常博士和給事中駁回一些名實不相符的諡號,皇帝必然予此重任。”
雖說都是避禍,但如果能呆在一個一品的崗位上,等待風波過去,來日再複出,至少可以獲得一個不亞於九卿的實權官位。太常這個位子沒有什麽實權。本來門閥大清洗之後,能做到這個位子上的人就不多。有資格的如王嶠等人,早就站住了實權崗,而這些人恰恰是不願意給大行皇帝以美諡的人。再加上前有高宇初的事,自新帝登基後,太常的崗位就一直空著。
元漳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來,這是個好機會啊。
元漳再次抬起頭,用討好的眼神望向陸昭:“那依皇後看,什麽諡號合適?”
陸昭看向彭耽書:“瞅瞅,你這個廷尉在這裏,他還敢當著你的麵徇私呢。”
“這是皇家的家事,是家事。”元漳也有些不好意思起來。
“提諡號的事,都由三公和祠部收取提議,公事公辦吧。倒是升了太常後,不妨請鎮東將軍在屬內一敘。畢竟,鎮東將軍出征,皇帝要拜將,這個是正經的軍禮,太常這邊也要派太祝。”陸昭含笑用簽子挑起了起杯中的一片桃肉,“這桃肉既已過了熱茶,雖姿美而無味,我就不吃了。”
得上諭召見,魏鈺庭隨百官一道前往太極殿議事。三日前,原本任宗正的汝南王元漳升調太常,眾人皆雲此為明升暗降。但今日魏鈺庭拿到這份為先帝擇選的諡號後,才發現事情並沒有那麽簡單。
此時百官都已到齊入列,元澈開口了:“諸公擬的諡號朕都看過了,桓、莊、明、湣、恭、孝。對這些諡號,最終隻取其一,諸公有任何異議者,但言無妨。”
果然,一位太常博士最先站了出來:“啟奏陛下,臣以為莊字不妥。雖說睿圉克服曰莊,勝敵誌強曰莊。但死於原野曰莊,屢征殺伐也可曰莊。”
諡號有三種,美諡、平諡、惡諡。公卿百官所提的六個諡號裏,單純隻看字麵意思,其中湣是平諡,多作緬懷,其餘五個都是美諡。然而“莊”雖然算是美諡,但其中涉及到皇帝之死,也不是元澈所中意的諡號。
但顯然有人有不同的意見,祠部趙侍郎就先一步站了出來:“回陛下,若因先帝崩殂一事而不可曰莊,那就也有湣字合適了。”
在國遭憂曰湣,多大喪。在國逢骨曰湣,多兵寇之事。
“所以趙侍郎以為應該擬以湣字?”太常博士當即反問道。
那名侍郎隻是謙謙拱手道:“百官擬定諡號,皆集於司徒府,並不署名。廷議隻作反駁,不作申明,博士如此問某,隻怕有損公義吧。”
見祠部的下屬起了爭執,孔昱隨即站了出來,穩住了局麵:“回陛下,臣以為僅沉湎於先帝崩殂之哀而擬諡號,並無弘德昭跡之義。漢朝武帝一朝,國多大喪,亦多兵寇,卻也不奪煌煌武德。臣以為,除了莊、湣,也都可以考慮。”
愛民長弟曰恭,慈惠愛親曰孝。可偏偏先帝對弟弟動了手,對保太後動了手,看上去是美諡,但實際上卻在罵人。一個平諡直接罵,五個美諡,其中三個在指桑罵槐,不得不說世族損起人來不帶髒字。
元澈已經不想周旋於百官的討論,開始直接定調:“桓字與明字如何呢?司空,司徒,二公覺得如何?”
這就是讓人當即表態了。
王嶠先上前一步道:“回陛下,辟土服遠曰桓,以武正定。克敬動民曰桓,敬以使之。辟土兼國曰桓,兼人故啟土。桓的確是美諡。隻是漢桓帝一朝有黨錮之禍,興黃門北寺獄,終亂朝政,實在不美,還望陛下三思。”
又多了一個指桑罵槐的美諡。
元澈已經有些不耐煩了,直接問:“那就用‘明’吧,太保?”
照臨四方曰明,譖訴不行曰明,果慮果遠曰明,這是一個唯一的美諡了。
吳淼應聲出列,思索片刻後:“陛下,果慮果遠者,自任多,近於專。臣雖有微慮,但若陛下執意如此,臣無異議。”
“哈,太保的意思是這個‘明’字用在朕的身上更合適了。”元澈氣憤的近乎雙手發顫。
眾人都沉默了。
“既如此……”元澈心裏憋著一股火,一言之決斷在他,但後果也是顯而易見。
按朝議禮製,其有疑事,公卿百官會議,若台閣有所正處,而獨執異意者曰駁議。三公及太常博士、給事中擁有議駁權。一旦陷入議駁階段,那就君臣顏麵無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