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榆亦沉聲道:“如今大理寺雖然有我們的人,也隻是協同調查,廷尉府也不會願意將審訊的權力移交給別人。籍弘盛那個老狐狸,把廷尉府上下圍得跟個鐵桶似的,即便放了我們的人進去,也會被一個閑職隨意打發,根本接觸不了科舉一案。”
他沉吟著思索,“要是有人既能輕易地進廷尉府,又接觸到核心就好了……”
丞相也在腦海中飛快的過了一遍人名。
“元思如何?”少年出聲,再一次換來二人整齊劃一的注視。
“這……這狀元郎的官職,一般都為……翰林院修撰……”葉榆擦擦額頭上根本不存在的汗,“從沒有進廷尉府的先例……”
“大燕的哪一條法令規定了狀元郎隻能進翰林院?”祁宥平靜地反問。
“沒有……”
崔錦之眼底忍不住帶上一抹笑意,讚道:“殿下說得極好,翰林素來享有“儲相”之名,算是陛下的近臣,升遷的機會比其他地方快了許多,所以古往今來都會授予狀元郎翰林院的官職。可從沒有人規定過,必須得入翰林。”
“陛下既賜臣監國之權,那麽便傳令下去,陳元思授廷尉府左平之職,同籍侍郎共掌詔獄,徹查科舉舞弊一案。”
“至於禦史台,還請葉大人替臣安撫一二,整理好大理寺收集來的證據,待陛下醒後過目。不必強行鎮壓書院鬧事的學子,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堵塞的河水還是會決堤,不如讓他們議論去。”
葉榆站起身,拱手揖禮:“老臣這就去與大理寺卿傅和同會麵。”
崔錦之目送著葉榆遠去,才側頭看向一旁的少年,遲疑一瞬,緩緩開口:“柳之衡一事,是殿下安排的,對嗎?”
祁宥的心頭狠狠一跳,身體僵直著不敢動彈。
丞相卻帶著截然相反的一派沉靜,移過少年方才倒好的茶水,微微抿了一口,“什麽樣的風寒,會讓陳大人抱病數月?不過是殿下不想讓陳大人被牽扯進來罷了。”
他指尖微不可察地動彈了一下,沒有反駁。
“柳之衡這樣一個毫無背景的窮苦學子,如何知道自己的考卷被調換呢?殿下在事發後,第一時間命前鋒營戒嚴京城,又秘密通知定遠將軍帶兵救援,防備薛懷忠謀反,麵麵俱到,若說是殿下臨時想出來的計謀,那臣這個做老師的……怕是也得甘拜下風了吧?”
小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著,崔錦之手中的茶湯反射出簷下的景象,即便沒去看少年的神色,也知道他此刻的倉皇無措。
“我……”少年唇舌凝滯,最終也沒能說出口。
她雖然擅權謀機變之術,可從來光明磊落,而他呢?
不過是見不得光的齷齪狡詐,這樣的事,怎麽配過她的耳朵呢?
手背上猝不及防地覆蓋上一抹軟膩,祁宥下意識地抬頭,撞進了崔錦之澄澈的眼眸中,“隻是殿下有沒有想過,如今負責複審的磨勘官樊俊已死,而薛家不殺謄錄官,是不是意味著這個人什麽也審不出來?”
“他大可以咬死自己隻是為了討好薛家的嫡長孫薛延,便能輕鬆地將薛成益摘出來,沒有實質的證據,到頭了還是會像幾年前一樣,輕輕放過。況且京城已經戒嚴,首輔被扣押的消息也不會傳到薛懷忠的耳中,殿下這局棋,到頭來還是不痛不癢。”
少年微微垂眼,目光先是落在二人緊握著的雙手,又很快重新和她對視,“我從沒有想過借科舉舞弊一案扳倒薛家,父皇優柔寡斷,迫於薛懷忠的兵權不會動薛成益,我要的是——”
“父皇不得不鏟除薛家。”
在什麽樣的情況下,令和帝勢必要將薛家連根拔起呢?
崔錦之臉色大變。
“消息已經傳出了,對不對?”她指尖繃緊,不覺手中的力氣加重,“穆傅容如今成了通州大營的副都統,除去帶兵戍衛,還負責防止泄露京城的風聲,他能阻斷消息,也能……傳出消息……”
“薛懷忠得到是什麽內容?是薛成益被捕下獄,貴妃打入冷宮,還是……薛家滿門抄斬?”
祁宥此刻的心中泛著說不明的情緒,她還是這般機敏,輕易就能將他看個分明。
少年唇邊勾起一抹淡笑,“什麽都瞞不過老師。”
更大的力度將祁宥的手背都按出了青白之色,可怎麽也比不過他胸口的酸疼,少年暗啞著嗓音開口:“京城再無至親,薛懷忠勃然大怒,必定會擁立身在軍中的祁邵,起兵謀反。而一旦謀反的消息傳回京城,薛成益不死也得死。”
“薛懷忠認為自己的虎豹軍駐紮在中原,距離京城最近,可殊不知定遠將軍早就等在了梁州,很快便能捍衛京城,這一戰,他們注定贏不了。”
丞相沒說話,料峭的春寒之氣順著二人相交的地方緩緩爬滿了全身,凍得她麻木刺冷。
氣氛一片死寂,她複雜地注視眼前的少年,思緒卻不自覺地飄遠了。
縱然十二歲的祁宥擁有前世的記憶,也不能很好地把控著自己的情緒,偶爾還是流露出憤恨不公的神色。
而幾年過去,此刻他就坐在離崔錦之不過幾尺的地方,麵容還是那樣的熟悉,卻再難讓人輕易揣測出少年的內心了。
殺伐決斷,心深如海,不就是崔錦之這些年手把手教導出來的嗎?
指尖無力地放鬆開來:“兩軍交戰,天下百姓會落得什麽樣的下場,殿下知道嗎?”
“生靈塗炭,朝不保夕。”她蒼白的唇微微勾勒出一個淺淡的弧度,“叛軍所過之處,百姓就是任人擺布、可隨意屠殺的螻蟻。”
“殿下以為的戰火,燃得卻是黎民的血淚!”
“那又如何?”祁宥看著崔錦之的表情,心尖像是被人狠狠劃開一道口子,鮮血甚至沒流動出來,就幹涸成一片暗紅,帶著微微的麻木酸楚,“在一國的利益之下,犧牲他們,不算犧牲。”
少年的四肢僵硬著不能動彈,卻還是死死壓抑著自己,吐出了更冷酷的話:“難不成還是學老師前世的做法一樣,慢慢釋去薛懷忠的兵權,再一步步蠶食掉薛家的勢力嗎?”
“太久了,老師。那個時候,祁旭早已坐上了儲君之位。即便我們除掉薛家,還有更難纏的蕭黨在等著我們。”祁宥覺得自己隻剩下了一具軀殼,不帶任何溫度的繼續說下去:“我等不及了。”
沒有時間了。
他一日不登上帝位,崔錦之便要日日夜夜、殫精竭慮地為這腐敗不堪的河山付出更多的心力。
崔錦之的心底卻翻湧著凶猛的怒意,想質問他等不及什麽,就這麽迫不及待地想要得到那個位置嗎?
無論死傷多少無辜百姓,都不在乎嗎?
可她最終還是死死扣住掌心,竭力壓抑著自己的情緒,不知過了多久,她的雙肩鬆懈下來,略顯倦怠地開口。
“臣自認為教導殿下事無巨細,如今才發現,臣錯得有多深。”
丞相緩慢地衝祁宥行了個禮,一身絳紫色官袍紋絲不動,帶著疏離的眸色緩緩掠過他,最終也沒再說什麽。
轉身離開。
祁宥下意識伸出手去拉她,卻抓了個空。
他呆愣愣地立在原地,空茫地看向崔錦之的背影,胸腔內連跳動的聲音也沒有了,平靜得像是一灘死水。
腳下像生了根般再難移動半分,腦海中隻剩下她望向他的最後一個眼神,整個人仿佛置身冰天雪地裏,凍得他止不住的顫抖。
體內隱藏極深的痛楚突然翻江倒海地席遍全身,捎帶著心底深處的絕望蔓延開來,少年反複告訴自己,沒事的,他早就預料到了,不是嗎?
他曾經以為,能夠同崔錦之一起,卸下前世那些弑君殺父的罪名,走上一條明光大道,也知道自己對崔錦之抱著那點兒見不得人、甚至不為世人所容的感情。
少年情動,每一刻都燃燒著熱烈而純粹的心魂。
直到淮王一事狠狠敲碎了他自以為美好的虛妄願景。
她那樣脆弱無力地倒在自己的懷裏,隻覺得胸口那片溫熱被撕扯得血肉模糊,餘下一丁點兒殘渣碎肉留在裏麵。
祁宥死死咬著唇,一股腥甜的血氣在口中漫開,指尖卻詭異地平靜下來了。
從那個時候起,他才驚覺出一個道理——
原來他們從來殊途,隻是無數個瞬間裏,他太想和她站在一起了。
崔錦之溫潤而澤,積石如玉,這般心向光明的皎皎君子,世無其二。
而他所求,隻是想要她好好活下來,無論付出多麽慘重的代價。
祁宥幾近地麻木地撫上自己的心口,明白自己終於重新踏上了這條踽踽獨行、形影相吊的路。
再無法回頭了。
-------------------------------------
整整半個月,廷尉府的氣氛都凝重到了極點,進出的官員大臣無一不愁眉肅容。夜深人靜時,還能聽見詔獄中傳來的哭喊哀求之聲。
認罪書摞起高高一疊,鮮紅的手印按壓在其上,顯得詭異可怖。
令和帝昏昏沉沉,每日清醒不過一兩個時辰,直到今日才徹底蘇醒過來,他身下倚靠著軟枕,看著跪在麵前的崔錦之,伸手接過整合好的罪證。
他緊緊捏著文書,緩慢地掃過每一行字,手中的力道越來越大,宣紙被握的皺皺巴巴,令和帝手肘支撐著自己,一時間麵色發白。
崔錦之想上前扶住他,卻被擺手製止了,令和帝深深地喘了口氣,“近一百人……”
“科場舞弊之案居然牽扯近一百人,薛成益呢?”
“所有的認罪書都不曾攀扯首輔大人,最多不過治他失察內閣之罪。”丞相默默收回手,垂首道,“車騎將軍弟子薛延,也聲稱自己並不知道考卷被調換之事,謄錄官也承認是自己為了討好薛家罷了,按照律令撤去功名也就是了。”
令和帝怒極反笑,“這麽說來,一大灘渾水中,隻有薛家最是幹淨透明了?”
崔錦之沒接這話。
“罷了。”令和帝咳嗽幾聲,“主謀者午門斬首,妻兒一律杖殺。其餘從者按抄家流放、撤職出京,其後代子孫永不得錄用為官。”
“薛成益……年事已高,禦下不力,屢屢出了差池,先卸下官職吧。”
令和帝突然停頓下來,看向跪在地麵上的崔錦之,問道:“朕這個皇帝,是不是做的很窩囊?薛家都快明目張膽地騎到了朕的頭上,還有忍氣吞聲地咽下這口氣。”
“錦之罪該萬死,愧為人臣,不能為陛下分憂。”
聽了這話,令和帝笑起來,卻帶著一絲酸苦,“你啊你……”
“若朕的所有臣子,都和你一樣,一心為大燕,該有多好啊……”
第七十六章 謀反
崔錦之將頭低得更深,沒吭聲。
令和帝閉著眼睛,好久才緩緩開口:“你將宥兒教得很好……”
丞相想起半月前的那場爭吵,心突然像是被什麽東西蟄了一口,泛著細微的疼。
那日爭吵後,崔錦之一直在宮中忙於庶務,而祁宥整日留宿兵部,處理京營戎政,又或是督領通州大營操練,二人竟然整整半月都沒怎麽碰過麵。
她回過神來,“臣惶恐,殿下天資聰穎,非臣一人之功。”
皇帝那雙蒼老渾濁的眼睛睜開,盯著崔錦之,緩慢地笑了笑:“不……是你教得好,可你,把他教的太好了……”
未盡之意卻突然分明清晰地劃過崔錦之的心間,她突然湧起不安的感覺。
令和帝看崔錦之又想說什麽場麵話,直接揮了揮手讓她閉嘴,苦笑了下:“好了,別說那一套來糊弄朕。”
“陛下是君,臣子對待君上,自然要謹言慎行。若看不清楚自己的位置,被權勢迷了眼,做出越軌之舉,不就同薛家一樣了嗎?”
“是呀……”令和帝雙眼無神地看著四周,“朕是天子……”
“可朕不是一個好父親……”
不遠處的熏爐中還彌散著輕煙,泛著淡淡藥香,令和帝就在這樣一個靜謐的環境裏,突然想對著他人敞開心扉。
“淮兒,是朕酒後同一個宮女生下的,那時候,朕還是個無權無勢的王爺……先帝斥責朕行為不檢,本就無意朕為儲君,因為這件事,便更不喜了。連帶著朕對淮兒,也冷落起來。”
他眯了眯眼,似乎在拚命回憶什麽:“朕如今……竟然連那個宮女的長相也不記得了。”
他沉吟著思索,“要是有人既能輕易地進廷尉府,又接觸到核心就好了……”
丞相也在腦海中飛快的過了一遍人名。
“元思如何?”少年出聲,再一次換來二人整齊劃一的注視。
“這……這狀元郎的官職,一般都為……翰林院修撰……”葉榆擦擦額頭上根本不存在的汗,“從沒有進廷尉府的先例……”
“大燕的哪一條法令規定了狀元郎隻能進翰林院?”祁宥平靜地反問。
“沒有……”
崔錦之眼底忍不住帶上一抹笑意,讚道:“殿下說得極好,翰林素來享有“儲相”之名,算是陛下的近臣,升遷的機會比其他地方快了許多,所以古往今來都會授予狀元郎翰林院的官職。可從沒有人規定過,必須得入翰林。”
“陛下既賜臣監國之權,那麽便傳令下去,陳元思授廷尉府左平之職,同籍侍郎共掌詔獄,徹查科舉舞弊一案。”
“至於禦史台,還請葉大人替臣安撫一二,整理好大理寺收集來的證據,待陛下醒後過目。不必強行鎮壓書院鬧事的學子,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堵塞的河水還是會決堤,不如讓他們議論去。”
葉榆站起身,拱手揖禮:“老臣這就去與大理寺卿傅和同會麵。”
崔錦之目送著葉榆遠去,才側頭看向一旁的少年,遲疑一瞬,緩緩開口:“柳之衡一事,是殿下安排的,對嗎?”
祁宥的心頭狠狠一跳,身體僵直著不敢動彈。
丞相卻帶著截然相反的一派沉靜,移過少年方才倒好的茶水,微微抿了一口,“什麽樣的風寒,會讓陳大人抱病數月?不過是殿下不想讓陳大人被牽扯進來罷了。”
他指尖微不可察地動彈了一下,沒有反駁。
“柳之衡這樣一個毫無背景的窮苦學子,如何知道自己的考卷被調換呢?殿下在事發後,第一時間命前鋒營戒嚴京城,又秘密通知定遠將軍帶兵救援,防備薛懷忠謀反,麵麵俱到,若說是殿下臨時想出來的計謀,那臣這個做老師的……怕是也得甘拜下風了吧?”
小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著,崔錦之手中的茶湯反射出簷下的景象,即便沒去看少年的神色,也知道他此刻的倉皇無措。
“我……”少年唇舌凝滯,最終也沒能說出口。
她雖然擅權謀機變之術,可從來光明磊落,而他呢?
不過是見不得光的齷齪狡詐,這樣的事,怎麽配過她的耳朵呢?
手背上猝不及防地覆蓋上一抹軟膩,祁宥下意識地抬頭,撞進了崔錦之澄澈的眼眸中,“隻是殿下有沒有想過,如今負責複審的磨勘官樊俊已死,而薛家不殺謄錄官,是不是意味著這個人什麽也審不出來?”
“他大可以咬死自己隻是為了討好薛家的嫡長孫薛延,便能輕鬆地將薛成益摘出來,沒有實質的證據,到頭了還是會像幾年前一樣,輕輕放過。況且京城已經戒嚴,首輔被扣押的消息也不會傳到薛懷忠的耳中,殿下這局棋,到頭來還是不痛不癢。”
少年微微垂眼,目光先是落在二人緊握著的雙手,又很快重新和她對視,“我從沒有想過借科舉舞弊一案扳倒薛家,父皇優柔寡斷,迫於薛懷忠的兵權不會動薛成益,我要的是——”
“父皇不得不鏟除薛家。”
在什麽樣的情況下,令和帝勢必要將薛家連根拔起呢?
崔錦之臉色大變。
“消息已經傳出了,對不對?”她指尖繃緊,不覺手中的力氣加重,“穆傅容如今成了通州大營的副都統,除去帶兵戍衛,還負責防止泄露京城的風聲,他能阻斷消息,也能……傳出消息……”
“薛懷忠得到是什麽內容?是薛成益被捕下獄,貴妃打入冷宮,還是……薛家滿門抄斬?”
祁宥此刻的心中泛著說不明的情緒,她還是這般機敏,輕易就能將他看個分明。
少年唇邊勾起一抹淡笑,“什麽都瞞不過老師。”
更大的力度將祁宥的手背都按出了青白之色,可怎麽也比不過他胸口的酸疼,少年暗啞著嗓音開口:“京城再無至親,薛懷忠勃然大怒,必定會擁立身在軍中的祁邵,起兵謀反。而一旦謀反的消息傳回京城,薛成益不死也得死。”
“薛懷忠認為自己的虎豹軍駐紮在中原,距離京城最近,可殊不知定遠將軍早就等在了梁州,很快便能捍衛京城,這一戰,他們注定贏不了。”
丞相沒說話,料峭的春寒之氣順著二人相交的地方緩緩爬滿了全身,凍得她麻木刺冷。
氣氛一片死寂,她複雜地注視眼前的少年,思緒卻不自覺地飄遠了。
縱然十二歲的祁宥擁有前世的記憶,也不能很好地把控著自己的情緒,偶爾還是流露出憤恨不公的神色。
而幾年過去,此刻他就坐在離崔錦之不過幾尺的地方,麵容還是那樣的熟悉,卻再難讓人輕易揣測出少年的內心了。
殺伐決斷,心深如海,不就是崔錦之這些年手把手教導出來的嗎?
指尖無力地放鬆開來:“兩軍交戰,天下百姓會落得什麽樣的下場,殿下知道嗎?”
“生靈塗炭,朝不保夕。”她蒼白的唇微微勾勒出一個淺淡的弧度,“叛軍所過之處,百姓就是任人擺布、可隨意屠殺的螻蟻。”
“殿下以為的戰火,燃得卻是黎民的血淚!”
“那又如何?”祁宥看著崔錦之的表情,心尖像是被人狠狠劃開一道口子,鮮血甚至沒流動出來,就幹涸成一片暗紅,帶著微微的麻木酸楚,“在一國的利益之下,犧牲他們,不算犧牲。”
少年的四肢僵硬著不能動彈,卻還是死死壓抑著自己,吐出了更冷酷的話:“難不成還是學老師前世的做法一樣,慢慢釋去薛懷忠的兵權,再一步步蠶食掉薛家的勢力嗎?”
“太久了,老師。那個時候,祁旭早已坐上了儲君之位。即便我們除掉薛家,還有更難纏的蕭黨在等著我們。”祁宥覺得自己隻剩下了一具軀殼,不帶任何溫度的繼續說下去:“我等不及了。”
沒有時間了。
他一日不登上帝位,崔錦之便要日日夜夜、殫精竭慮地為這腐敗不堪的河山付出更多的心力。
崔錦之的心底卻翻湧著凶猛的怒意,想質問他等不及什麽,就這麽迫不及待地想要得到那個位置嗎?
無論死傷多少無辜百姓,都不在乎嗎?
可她最終還是死死扣住掌心,竭力壓抑著自己的情緒,不知過了多久,她的雙肩鬆懈下來,略顯倦怠地開口。
“臣自認為教導殿下事無巨細,如今才發現,臣錯得有多深。”
丞相緩慢地衝祁宥行了個禮,一身絳紫色官袍紋絲不動,帶著疏離的眸色緩緩掠過他,最終也沒再說什麽。
轉身離開。
祁宥下意識伸出手去拉她,卻抓了個空。
他呆愣愣地立在原地,空茫地看向崔錦之的背影,胸腔內連跳動的聲音也沒有了,平靜得像是一灘死水。
腳下像生了根般再難移動半分,腦海中隻剩下她望向他的最後一個眼神,整個人仿佛置身冰天雪地裏,凍得他止不住的顫抖。
體內隱藏極深的痛楚突然翻江倒海地席遍全身,捎帶著心底深處的絕望蔓延開來,少年反複告訴自己,沒事的,他早就預料到了,不是嗎?
他曾經以為,能夠同崔錦之一起,卸下前世那些弑君殺父的罪名,走上一條明光大道,也知道自己對崔錦之抱著那點兒見不得人、甚至不為世人所容的感情。
少年情動,每一刻都燃燒著熱烈而純粹的心魂。
直到淮王一事狠狠敲碎了他自以為美好的虛妄願景。
她那樣脆弱無力地倒在自己的懷裏,隻覺得胸口那片溫熱被撕扯得血肉模糊,餘下一丁點兒殘渣碎肉留在裏麵。
祁宥死死咬著唇,一股腥甜的血氣在口中漫開,指尖卻詭異地平靜下來了。
從那個時候起,他才驚覺出一個道理——
原來他們從來殊途,隻是無數個瞬間裏,他太想和她站在一起了。
崔錦之溫潤而澤,積石如玉,這般心向光明的皎皎君子,世無其二。
而他所求,隻是想要她好好活下來,無論付出多麽慘重的代價。
祁宥幾近地麻木地撫上自己的心口,明白自己終於重新踏上了這條踽踽獨行、形影相吊的路。
再無法回頭了。
-------------------------------------
整整半個月,廷尉府的氣氛都凝重到了極點,進出的官員大臣無一不愁眉肅容。夜深人靜時,還能聽見詔獄中傳來的哭喊哀求之聲。
認罪書摞起高高一疊,鮮紅的手印按壓在其上,顯得詭異可怖。
令和帝昏昏沉沉,每日清醒不過一兩個時辰,直到今日才徹底蘇醒過來,他身下倚靠著軟枕,看著跪在麵前的崔錦之,伸手接過整合好的罪證。
他緊緊捏著文書,緩慢地掃過每一行字,手中的力道越來越大,宣紙被握的皺皺巴巴,令和帝手肘支撐著自己,一時間麵色發白。
崔錦之想上前扶住他,卻被擺手製止了,令和帝深深地喘了口氣,“近一百人……”
“科場舞弊之案居然牽扯近一百人,薛成益呢?”
“所有的認罪書都不曾攀扯首輔大人,最多不過治他失察內閣之罪。”丞相默默收回手,垂首道,“車騎將軍弟子薛延,也聲稱自己並不知道考卷被調換之事,謄錄官也承認是自己為了討好薛家罷了,按照律令撤去功名也就是了。”
令和帝怒極反笑,“這麽說來,一大灘渾水中,隻有薛家最是幹淨透明了?”
崔錦之沒接這話。
“罷了。”令和帝咳嗽幾聲,“主謀者午門斬首,妻兒一律杖殺。其餘從者按抄家流放、撤職出京,其後代子孫永不得錄用為官。”
“薛成益……年事已高,禦下不力,屢屢出了差池,先卸下官職吧。”
令和帝突然停頓下來,看向跪在地麵上的崔錦之,問道:“朕這個皇帝,是不是做的很窩囊?薛家都快明目張膽地騎到了朕的頭上,還有忍氣吞聲地咽下這口氣。”
“錦之罪該萬死,愧為人臣,不能為陛下分憂。”
聽了這話,令和帝笑起來,卻帶著一絲酸苦,“你啊你……”
“若朕的所有臣子,都和你一樣,一心為大燕,該有多好啊……”
第七十六章 謀反
崔錦之將頭低得更深,沒吭聲。
令和帝閉著眼睛,好久才緩緩開口:“你將宥兒教得很好……”
丞相想起半月前的那場爭吵,心突然像是被什麽東西蟄了一口,泛著細微的疼。
那日爭吵後,崔錦之一直在宮中忙於庶務,而祁宥整日留宿兵部,處理京營戎政,又或是督領通州大營操練,二人竟然整整半月都沒怎麽碰過麵。
她回過神來,“臣惶恐,殿下天資聰穎,非臣一人之功。”
皇帝那雙蒼老渾濁的眼睛睜開,盯著崔錦之,緩慢地笑了笑:“不……是你教得好,可你,把他教的太好了……”
未盡之意卻突然分明清晰地劃過崔錦之的心間,她突然湧起不安的感覺。
令和帝看崔錦之又想說什麽場麵話,直接揮了揮手讓她閉嘴,苦笑了下:“好了,別說那一套來糊弄朕。”
“陛下是君,臣子對待君上,自然要謹言慎行。若看不清楚自己的位置,被權勢迷了眼,做出越軌之舉,不就同薛家一樣了嗎?”
“是呀……”令和帝雙眼無神地看著四周,“朕是天子……”
“可朕不是一個好父親……”
不遠處的熏爐中還彌散著輕煙,泛著淡淡藥香,令和帝就在這樣一個靜謐的環境裏,突然想對著他人敞開心扉。
“淮兒,是朕酒後同一個宮女生下的,那時候,朕還是個無權無勢的王爺……先帝斥責朕行為不檢,本就無意朕為儲君,因為這件事,便更不喜了。連帶著朕對淮兒,也冷落起來。”
他眯了眯眼,似乎在拚命回憶什麽:“朕如今……竟然連那個宮女的長相也不記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