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了趙朔的院子,他的近身侍衛便將戚少麟帶到了書房。
趙朔見人進屋後,先問候了幾句他的傷勢,而後才進入正題:“這是我宮裏的人傳來的消息。”
他說罷將一封書信遞給戚少麟。
戚少麟展信細細看了一遍,劍眉微蹙道:“秦常鋒死了?”
信裏所說的是潛伏在古禹細作遞回來的消息。古禹自來便是大梁的附屬小國,本來兩國之間相安無事百餘年,可古禹新帝即位後,便屢次在邊地挑起事端,頗有些不願再臣服之意。秦常鋒當年所定的叛國罪行,便是與此國暗通款曲。
信上說古禹使臣下月入朝時會帶來罪臣秦常鋒的遺骸,以表誠意,但求兩國和睦共處。
趙朔道:“古禹近幾年來災禍不斷,國力大減,此舉亦是示好之意。”
戚少麟放下信道:“這些年秦常鋒就在他們手上?”
“十有八九,否則大梁這十年來幾方勢力也不會找不到他。”趙朔沉吟片刻又道:“至於遺骸是否為真,子稀怎麽看?”
戚少麟冷笑一聲:“不過是個低頭示好的噱頭,誰說得清真假。我倒是希望他死了,世間少一個禍害。”
當年因為秦常鋒的叛變,邊疆無數將士丟了性命,別說是死一次,就是讓他永不超生也償還不了他的罪孽。
趙朔深知他的秉性,最是痛恨此等不忠之人,尤其是秦常鋒還牽扯到他母親的死,這般怨氣也不難理解了。他笑了笑,勸慰道:“你就當他死了,現在他女兒也在你手上,天大的氣過了這麽多年也該消了,否則姨母九泉之下如何安息。”
“你若是實在不快,便將人殺了就是,昭王要找的東西也正好隨她長埋地底,少了孤一樁心事。”
戚少麟的母親與當今皇後是親姐妹,他與太子共為一黨也有這一層緣故。
提及秦玥,戚少麟眸色一暗,“秦玥留著還有用,我想她應該能找到昭王想要的東西。何況不弄清楚,這事總會是個隱患。”
“你如何得知?”
“今日她對我提了一筆交易。”
戚少麟三言兩語略過,趙朔聽後笑著問他:“她當真信秦常鋒是冤枉的?”
戚少麟輕笑道:“當年三司會審,案子又是皇上親自過目,鐵證如山。若說冤枉,世上也隻有她一人才有此妄念。”
趙朔聽著他的語氣,是極其不待見此人的,但他偏偏又將秦玥救出地牢,還帶在身邊,這可不是他的作風。他道:“她既然知道些什麽,何不直接嚴刑審問一番,帶出來還得費力護著。”
“秦玥不是那等貪生怕死之徒,用刑反而適得其反,不如拿秦常鋒做誘餌。”
他言之有據,趙朔不解問他:“你怎麽對她這樣了解?”想到戚少麟當時失蹤後是從涇州回來,猜疑道:“難道當時你是故意隨她去的涇州?”
朝夕相處,知己知彼,而後一鍋端了項家。
這樁事戚少麟從未對他人細講過,聞言他接了下來,順著道:“殿下,為了您的千秋基業,戚某可是受了不少委屈。”
趙朔大笑道:“子稀莫要誆我,聽膳房下人道秦玥晚上都是睡在你房裏的。我看飽受委屈是假,偷香竊玉倒是真。”
戚少麟臉色少有不自在片晌。
趙朔見此笑意更甚:“我還想究竟是哪等美人才入得了堂堂戚世子的眼,原來是這樣的。子稀清俊絕塵,當真是便宜秦家女了。”
***
時光流轉到了十二年前,才六歲的秦玥舉著一隻風箏在府裏四處跑動,連身後的嬤嬤也追不上她。
聽說爹爹跟著皇上狩獵回來了,她便小跑著到了院裏爹娘的寢屋。然而屋門緊閉,隔著門縫,她隻能聽到爹娘在屋裏的低低交談。
小手在門上“咚咚”敲了幾聲,母親開門見是她,笑著道:“阿玥怎麽來了,你聽到爹爹回來了?”
她還沒開口,一道高大頎偉的身影便從母親身後冒出。父親雖是滿臉胡茬,可臉上卻是精神爍爍,蹲下身像往常一樣將她抱到肩上,“幾日不見,我們阿玥好似又重了些。”
逗樂了她幾下,母親才從父親手上接過她,“阿玥乖,爹爹累了要歇息,你先出去玩。”
“不,我要爹爹。”小秦玥賴著不走,爬到房裏的榻上玩風箏。
秦常鋒寵愛女兒,便由著她去了。玩著玩著,小秦玥就困頓地垂下眼皮,靠在軟墊上眯起了眼。半睡之間,她還能聽到父母的敘話。
吳漪從床上拿過一張薄毯,走到榻邊,溫柔地蓋在女兒身上,而後對秦常鋒道:“怎麽才回來?我聽說聖上遇刺了?”
秦常鋒麵色凝重,邊脫下身上幾日未換的衣裳道:“嗯,我在宮裏守了幾日。”
吳漪上前接過他脫下的外衫,在他身上細細打量了一圈:“你沒受傷吧?”
秦常鋒在夫人麵前才露出倦容,搖頭歎了一口氣,“我倒情願受傷的是我。”
吳漪向來是不多過問朝廷中的事,見他心事重重,娥眉緊蹙道:“是聖上受了重傷?”
“嗯。”秦常鋒頓了頓,低聲道:“重傷不治,約莫就這兩日了。”
吳漪大駭,怔怔地不知說些什麽。
秦常鋒不再多言,繼續脫下身上的內衫,忽的一張錦帛從中掉落在地。吳漪看到上麵帶有血跡,緊張地低下身撿起,“這是什麽?你的血?”
白帛攤開後,她才發現上麵血跡有形,竟是以血書寫的字跡。
秦常鋒神色肅穆地盯著這張白帛,繼而道:“是聖上的遺詔。在圍場遇刺時,一箭正巧射在了他心口,聖上當即撐著一口氣寫了這封遺詔交給我,說他若是死在圍場,便讓我宣告天下。”
然而聖上最後隻是昏迷了過去,回京後他又盡心護在左右,這才暫時忘了這樣東西。
吳漪知道夫君向來受聖上重用,這等要緊的東西交由他也是常理。聖上正當壯年,還未立太子,這封遺詔想來也是宣告下一任君主之事。
她收起白帛時,偶然看清了上麵的幾個字,那分明是二皇子的名字。二皇子與大皇子同為皇後所生,但帝王自古便是立長為多,居然是立二皇子為太子。
“怎麽會是二皇子?”吳漪說完又連忙噤聲,不想多做議論。
秦常鋒快手脫下身上剩下的衣裳,對她道:“我先換洗一身,晚點還得進宮一趟,將遺詔交出去。”
吳漪不再多言,匆匆收好東西後,為他沐浴梳洗。
迷迷糊糊地小秦玥這時才算真的睡去。
當天夜裏,聖上駕崩,留下遺詔,由大皇子繼位。
夢境猛然消失,秦玥在黑夜中兀地睜大了眼。夢裏帶出的模糊回憶在她腦中縈繞,她拚命回想,最後記起了兩個字:“遺詔”。
至此,所有的疑問都有了答案,昭王一直苦苦追尋的,是一個名正言順。
耳邊有溫熱的氣息擦過,她偏過頭,仿佛看到了睡夢中的戚少麟也睜開了眼,正一錯不錯地看向自己。
作者有話說:
是的,戚少麟又在作死,快了,火葬場快了
第44章
在圍場中又待了幾日,眾人才動身回京。
回去途中經過萬佛寺,趙朔因要為皇上祈福,所以讓其餘人先行,隻留戚少麟與他同路。兩人均做尋常打扮,外人看去隻以為是城中誰家的公子,掩人耳目了許多。
秦玥與一眾下人跟在他們身後,緩緩向半山寺廟走去。同行六七人皆是男子,又個個身懷武藝,秦玥走在其中難免吃力,到了寺前已經雙腿酸軟。
適逢春日好景,來萬佛寺燒香拜佛的人很多。趙朔與戚少麟進了禪房,留下其餘人在院中等候。
秦玥閑來無事,便站在一株掛滿福條的樹下觀望。各色福條寫滿眾生百願,這一顆古木便承載著厚厚的希望。
她看得出神時,耳邊忽地響起一道中年女子之音:“這位公子,若是喜歡,你也求一個來掛上。萬佛寺這顆福木可靈了。”
秦玥回首,見是樹邊的一位賣福條的大娘在對她說話。她覺得有意思,本來也想買一個,可自己身無分文,總不可能去問莊遠要錢,便笑著推辭了。
大娘見她有動心之意,更是宣揚道:“我見你年紀尚小,想來還沒成親罷,這裏最靈的便是姻緣簽。你今年掛上,保管明年便能抱上孩子。”
秦玥聽她說得有趣,抿唇笑道:“大娘,不是我不願買,隻是我身上實在沒錢。看來這姻緣之事,是強求不得的。”
再沒錢,總不至於幾個銅板都沒有吧。大娘還欲說話,就見遠遠走來一位身形挺立,容貌更為俊逸的公子走來。
戚少麟走到秦玥身前,稍對莊遠使了一個眼色,莊遠便連忙掏出一錠銀子放在福條架上。
大娘這一架東西還值不了這個錢,為難地看著他,“公子,這···”
“都拿去。”戚少麟尊口一開,將錢全部使了出去,而後對秦玥道:“想要便買,我戚家這點錢還是出得起。”
秦玥心中暗道一句敗家,抬頭對大娘道:“我要一個平安符。”
大娘聞言趕忙取下給她,追問道:“公子可還需要些別的?不如求個姻緣?”
貪多無得,況且她也的確沒有別的多餘想求的,“不必了,我就要一個就好。”
接過紅帶,秦玥走到樹下,踮起腳仰頭將繩子拴在了樹枝上。末了,她珍惜地又看了一眼,才遂心滿意地走開。
大娘收了銀子,見另一位公子還在眼前,於是笑嗬嗬地問他:“可還有其他要的?”
戚少麟看著紅綠相簇的大樹,開口道:“你說什麽最靈?”
大娘怔了一晌,然後道:“是姻緣。”
“那便來一個吧。”
左右錢都花出去了,多買一個也無妨。
手握紅帶,戚少麟走到秦玥方才所站的位置,她係上的那根帶子還在輕搖擺動。他凝神看了一會兒,才將手裏的係在它上方。
***
下山路比上山好走許多,到了山腳,幾人分別上了馬車。
秦玥依舊與戚少麟一駕,走了那麽久,甫一坐下身,便覺得舒展愜意。端坐半晌,她目光悄然瞥向了一旁靜默的戚少麟。
自那夜與他說過那番話後,兩人便沒再此事上多做交談,戚少麟亦是沒再強迫過她,仿佛是真的打算同她交易。秦玥微微訝異,可又隱隱覺得事情沒那麽順利,戚少麟心思太深,對自己又絕不會全然信任。與這樣的人為伍,她不得不多留一個心眼。
從他擰眉沉思專注的神情中,秦玥恍然間窺見一絲熟悉之感,於記憶中的人兩相重疊,她一時竟分不出差別。
自戚少麟恢複後,她就有意回避那段過往。對戚少麟來說,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可於自己而言,又何嚐不是?她利用著那個傻子,最後自己也陷了進去,不可不謂報應。
她有時也慶幸戚少麟及時恢複了過來,否則自己會不會當真像那夜戚少麟說的那樣,對他動了心。
她慌亂地想要摒卻這個念頭,腦中卻是再也揮之不去阿野的身影,撒嬌時的他,委屈時的他,還有一次次說著喜歡的他。她覺得自己似乎像是被困在了一座樊籠裏,掙脫不得。
不。她用力掐了一下大腿,讓自己從荒謬的過往中抽出。從前那人是阿野,眼前的是戚少麟,他們不是同一人。
像是為了確定這一點,她不自覺地叫出了聲:“戚少麟。”
戚少麟抬起眸子,緩緩看向她。
秦玥微抿紅唇,收整思緒道:“我家···秦宅還在嗎?我想去進去看看,看能否想起些什麽。”
她雖然大致知道了昭王想要找的是什麽,可那件東西當時隻在父親手上,後來流落到何處她是半點頭緒也無。
戚少麟斂目凝眉,須臾後道:“已經荒廢了十年,該找的都被人找去了,你若是想尋些舊物,就免了這一趟。”
秦玥搖頭道:“那時我不過七八歲的年紀,許多事都記不牢,或許親眼見過,能想起一些線索。”
趙朔見人進屋後,先問候了幾句他的傷勢,而後才進入正題:“這是我宮裏的人傳來的消息。”
他說罷將一封書信遞給戚少麟。
戚少麟展信細細看了一遍,劍眉微蹙道:“秦常鋒死了?”
信裏所說的是潛伏在古禹細作遞回來的消息。古禹自來便是大梁的附屬小國,本來兩國之間相安無事百餘年,可古禹新帝即位後,便屢次在邊地挑起事端,頗有些不願再臣服之意。秦常鋒當年所定的叛國罪行,便是與此國暗通款曲。
信上說古禹使臣下月入朝時會帶來罪臣秦常鋒的遺骸,以表誠意,但求兩國和睦共處。
趙朔道:“古禹近幾年來災禍不斷,國力大減,此舉亦是示好之意。”
戚少麟放下信道:“這些年秦常鋒就在他們手上?”
“十有八九,否則大梁這十年來幾方勢力也不會找不到他。”趙朔沉吟片刻又道:“至於遺骸是否為真,子稀怎麽看?”
戚少麟冷笑一聲:“不過是個低頭示好的噱頭,誰說得清真假。我倒是希望他死了,世間少一個禍害。”
當年因為秦常鋒的叛變,邊疆無數將士丟了性命,別說是死一次,就是讓他永不超生也償還不了他的罪孽。
趙朔深知他的秉性,最是痛恨此等不忠之人,尤其是秦常鋒還牽扯到他母親的死,這般怨氣也不難理解了。他笑了笑,勸慰道:“你就當他死了,現在他女兒也在你手上,天大的氣過了這麽多年也該消了,否則姨母九泉之下如何安息。”
“你若是實在不快,便將人殺了就是,昭王要找的東西也正好隨她長埋地底,少了孤一樁心事。”
戚少麟的母親與當今皇後是親姐妹,他與太子共為一黨也有這一層緣故。
提及秦玥,戚少麟眸色一暗,“秦玥留著還有用,我想她應該能找到昭王想要的東西。何況不弄清楚,這事總會是個隱患。”
“你如何得知?”
“今日她對我提了一筆交易。”
戚少麟三言兩語略過,趙朔聽後笑著問他:“她當真信秦常鋒是冤枉的?”
戚少麟輕笑道:“當年三司會審,案子又是皇上親自過目,鐵證如山。若說冤枉,世上也隻有她一人才有此妄念。”
趙朔聽著他的語氣,是極其不待見此人的,但他偏偏又將秦玥救出地牢,還帶在身邊,這可不是他的作風。他道:“她既然知道些什麽,何不直接嚴刑審問一番,帶出來還得費力護著。”
“秦玥不是那等貪生怕死之徒,用刑反而適得其反,不如拿秦常鋒做誘餌。”
他言之有據,趙朔不解問他:“你怎麽對她這樣了解?”想到戚少麟當時失蹤後是從涇州回來,猜疑道:“難道當時你是故意隨她去的涇州?”
朝夕相處,知己知彼,而後一鍋端了項家。
這樁事戚少麟從未對他人細講過,聞言他接了下來,順著道:“殿下,為了您的千秋基業,戚某可是受了不少委屈。”
趙朔大笑道:“子稀莫要誆我,聽膳房下人道秦玥晚上都是睡在你房裏的。我看飽受委屈是假,偷香竊玉倒是真。”
戚少麟臉色少有不自在片晌。
趙朔見此笑意更甚:“我還想究竟是哪等美人才入得了堂堂戚世子的眼,原來是這樣的。子稀清俊絕塵,當真是便宜秦家女了。”
***
時光流轉到了十二年前,才六歲的秦玥舉著一隻風箏在府裏四處跑動,連身後的嬤嬤也追不上她。
聽說爹爹跟著皇上狩獵回來了,她便小跑著到了院裏爹娘的寢屋。然而屋門緊閉,隔著門縫,她隻能聽到爹娘在屋裏的低低交談。
小手在門上“咚咚”敲了幾聲,母親開門見是她,笑著道:“阿玥怎麽來了,你聽到爹爹回來了?”
她還沒開口,一道高大頎偉的身影便從母親身後冒出。父親雖是滿臉胡茬,可臉上卻是精神爍爍,蹲下身像往常一樣將她抱到肩上,“幾日不見,我們阿玥好似又重了些。”
逗樂了她幾下,母親才從父親手上接過她,“阿玥乖,爹爹累了要歇息,你先出去玩。”
“不,我要爹爹。”小秦玥賴著不走,爬到房裏的榻上玩風箏。
秦常鋒寵愛女兒,便由著她去了。玩著玩著,小秦玥就困頓地垂下眼皮,靠在軟墊上眯起了眼。半睡之間,她還能聽到父母的敘話。
吳漪從床上拿過一張薄毯,走到榻邊,溫柔地蓋在女兒身上,而後對秦常鋒道:“怎麽才回來?我聽說聖上遇刺了?”
秦常鋒麵色凝重,邊脫下身上幾日未換的衣裳道:“嗯,我在宮裏守了幾日。”
吳漪上前接過他脫下的外衫,在他身上細細打量了一圈:“你沒受傷吧?”
秦常鋒在夫人麵前才露出倦容,搖頭歎了一口氣,“我倒情願受傷的是我。”
吳漪向來是不多過問朝廷中的事,見他心事重重,娥眉緊蹙道:“是聖上受了重傷?”
“嗯。”秦常鋒頓了頓,低聲道:“重傷不治,約莫就這兩日了。”
吳漪大駭,怔怔地不知說些什麽。
秦常鋒不再多言,繼續脫下身上的內衫,忽的一張錦帛從中掉落在地。吳漪看到上麵帶有血跡,緊張地低下身撿起,“這是什麽?你的血?”
白帛攤開後,她才發現上麵血跡有形,竟是以血書寫的字跡。
秦常鋒神色肅穆地盯著這張白帛,繼而道:“是聖上的遺詔。在圍場遇刺時,一箭正巧射在了他心口,聖上當即撐著一口氣寫了這封遺詔交給我,說他若是死在圍場,便讓我宣告天下。”
然而聖上最後隻是昏迷了過去,回京後他又盡心護在左右,這才暫時忘了這樣東西。
吳漪知道夫君向來受聖上重用,這等要緊的東西交由他也是常理。聖上正當壯年,還未立太子,這封遺詔想來也是宣告下一任君主之事。
她收起白帛時,偶然看清了上麵的幾個字,那分明是二皇子的名字。二皇子與大皇子同為皇後所生,但帝王自古便是立長為多,居然是立二皇子為太子。
“怎麽會是二皇子?”吳漪說完又連忙噤聲,不想多做議論。
秦常鋒快手脫下身上剩下的衣裳,對她道:“我先換洗一身,晚點還得進宮一趟,將遺詔交出去。”
吳漪不再多言,匆匆收好東西後,為他沐浴梳洗。
迷迷糊糊地小秦玥這時才算真的睡去。
當天夜裏,聖上駕崩,留下遺詔,由大皇子繼位。
夢境猛然消失,秦玥在黑夜中兀地睜大了眼。夢裏帶出的模糊回憶在她腦中縈繞,她拚命回想,最後記起了兩個字:“遺詔”。
至此,所有的疑問都有了答案,昭王一直苦苦追尋的,是一個名正言順。
耳邊有溫熱的氣息擦過,她偏過頭,仿佛看到了睡夢中的戚少麟也睜開了眼,正一錯不錯地看向自己。
作者有話說:
是的,戚少麟又在作死,快了,火葬場快了
第44章
在圍場中又待了幾日,眾人才動身回京。
回去途中經過萬佛寺,趙朔因要為皇上祈福,所以讓其餘人先行,隻留戚少麟與他同路。兩人均做尋常打扮,外人看去隻以為是城中誰家的公子,掩人耳目了許多。
秦玥與一眾下人跟在他們身後,緩緩向半山寺廟走去。同行六七人皆是男子,又個個身懷武藝,秦玥走在其中難免吃力,到了寺前已經雙腿酸軟。
適逢春日好景,來萬佛寺燒香拜佛的人很多。趙朔與戚少麟進了禪房,留下其餘人在院中等候。
秦玥閑來無事,便站在一株掛滿福條的樹下觀望。各色福條寫滿眾生百願,這一顆古木便承載著厚厚的希望。
她看得出神時,耳邊忽地響起一道中年女子之音:“這位公子,若是喜歡,你也求一個來掛上。萬佛寺這顆福木可靈了。”
秦玥回首,見是樹邊的一位賣福條的大娘在對她說話。她覺得有意思,本來也想買一個,可自己身無分文,總不可能去問莊遠要錢,便笑著推辭了。
大娘見她有動心之意,更是宣揚道:“我見你年紀尚小,想來還沒成親罷,這裏最靈的便是姻緣簽。你今年掛上,保管明年便能抱上孩子。”
秦玥聽她說得有趣,抿唇笑道:“大娘,不是我不願買,隻是我身上實在沒錢。看來這姻緣之事,是強求不得的。”
再沒錢,總不至於幾個銅板都沒有吧。大娘還欲說話,就見遠遠走來一位身形挺立,容貌更為俊逸的公子走來。
戚少麟走到秦玥身前,稍對莊遠使了一個眼色,莊遠便連忙掏出一錠銀子放在福條架上。
大娘這一架東西還值不了這個錢,為難地看著他,“公子,這···”
“都拿去。”戚少麟尊口一開,將錢全部使了出去,而後對秦玥道:“想要便買,我戚家這點錢還是出得起。”
秦玥心中暗道一句敗家,抬頭對大娘道:“我要一個平安符。”
大娘聞言趕忙取下給她,追問道:“公子可還需要些別的?不如求個姻緣?”
貪多無得,況且她也的確沒有別的多餘想求的,“不必了,我就要一個就好。”
接過紅帶,秦玥走到樹下,踮起腳仰頭將繩子拴在了樹枝上。末了,她珍惜地又看了一眼,才遂心滿意地走開。
大娘收了銀子,見另一位公子還在眼前,於是笑嗬嗬地問他:“可還有其他要的?”
戚少麟看著紅綠相簇的大樹,開口道:“你說什麽最靈?”
大娘怔了一晌,然後道:“是姻緣。”
“那便來一個吧。”
左右錢都花出去了,多買一個也無妨。
手握紅帶,戚少麟走到秦玥方才所站的位置,她係上的那根帶子還在輕搖擺動。他凝神看了一會兒,才將手裏的係在它上方。
***
下山路比上山好走許多,到了山腳,幾人分別上了馬車。
秦玥依舊與戚少麟一駕,走了那麽久,甫一坐下身,便覺得舒展愜意。端坐半晌,她目光悄然瞥向了一旁靜默的戚少麟。
自那夜與他說過那番話後,兩人便沒再此事上多做交談,戚少麟亦是沒再強迫過她,仿佛是真的打算同她交易。秦玥微微訝異,可又隱隱覺得事情沒那麽順利,戚少麟心思太深,對自己又絕不會全然信任。與這樣的人為伍,她不得不多留一個心眼。
從他擰眉沉思專注的神情中,秦玥恍然間窺見一絲熟悉之感,於記憶中的人兩相重疊,她一時竟分不出差別。
自戚少麟恢複後,她就有意回避那段過往。對戚少麟來說,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可於自己而言,又何嚐不是?她利用著那個傻子,最後自己也陷了進去,不可不謂報應。
她有時也慶幸戚少麟及時恢複了過來,否則自己會不會當真像那夜戚少麟說的那樣,對他動了心。
她慌亂地想要摒卻這個念頭,腦中卻是再也揮之不去阿野的身影,撒嬌時的他,委屈時的他,還有一次次說著喜歡的他。她覺得自己似乎像是被困在了一座樊籠裏,掙脫不得。
不。她用力掐了一下大腿,讓自己從荒謬的過往中抽出。從前那人是阿野,眼前的是戚少麟,他們不是同一人。
像是為了確定這一點,她不自覺地叫出了聲:“戚少麟。”
戚少麟抬起眸子,緩緩看向她。
秦玥微抿紅唇,收整思緒道:“我家···秦宅還在嗎?我想去進去看看,看能否想起些什麽。”
她雖然大致知道了昭王想要找的是什麽,可那件東西當時隻在父親手上,後來流落到何處她是半點頭緒也無。
戚少麟斂目凝眉,須臾後道:“已經荒廢了十年,該找的都被人找去了,你若是想尋些舊物,就免了這一趟。”
秦玥搖頭道:“那時我不過七八歲的年紀,許多事都記不牢,或許親眼見過,能想起一些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