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節
(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間搶小說 作者:迴夢逐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哈哈哈……”郭嘉大笑,“後世實在太有意思了,文若的君子之名在後世聲名遠播啊。”
荀彧冷笑,示意郭嘉抬頭看天幕,“奉孝名聲也不低。”
郭嘉一抬頭就看到天幕左下方出現什麽曹操;amp;郭嘉,嘉詡之類的文字。
郭嘉笑不出來了,後世的人怎麽如此離譜,他和主公、文和差了好多歲好吧!
“好了,不過是後世的玩笑之話,不必當真。”曹操拉回了歪掉的話題,“我們應該關注的是——今年是孫策的死期。”
江東
比起突然知道死訊,那點尷尬根本不足為慮,周瑜眉頭緊蹙,怎麽會是今年呢?伯符才剛統一了江東六郡,正是意氣風發之時。
莫非是糟了他人的暗算?
孫策垂眸思索了良久,“公瑾,若我出事,江東基業就交給仲謀,由你來輔佐。”
周瑜驚呼,“伯符。”
孫策手搭在周瑜肩上,說:“天幕的贈品,送的是曹操劉備和仲謀的畫像,沒有我。”
【開獎了,讓我們來看看是哪幾個幸運兒中獎了——霍去病6792,荀攸7639,諸葛亮6638,李靖5789,趙雲的小迷妹。
恭喜以上寶貝,稍後係統會將款項原路返回。好了,我們下周再見,愛你們哦~】
荀攸驚喜道:“我中獎了!!”
程昱悠悠道:“可惜你隻買了一本中冊,要是主公中獎才劃算。”
曹操苦笑:“我已經夠難過了,仲德可別再紮心了。”
郭嘉適時道:“咳咳,先看書裏寫了什麽吧。”他很好奇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這後世的書初看別扭,但看習慣後,反而不習慣當今世上流傳的書了。”
荀攸點點頭,道:“這些符號確實能讓人快速讀懂書中的內容。”句都斷好了,而且還是大白話,隻要識字就能看懂,而且還看得賊快。
過去一本書不讀個十天半月想看完,做夢呢!而且這還隻是看完,不叫讀過。不把書來回看個幾遍,背下來,對書中內容能融會貫通,信手拈來,好意思說你讀過這書?
荀彧有些向往道:“後世可真深不可測,天幕這幾回,前前後後賣了這麽多書,竟沒有一本重複過。藏書之豐,令人驚歎。”
“而且連《民兵訓練手冊》那樣的神書都會給人隨意觀看,不應該交由軍中將領掌管嗎?若是人人可看,有人造反怎麽辦?”
曹操對此十分不解,“還是說他們有更好的訓練方式,所以才看不上《民兵訓練手冊》?”
“有這種可能,”郭嘉頷首,沉吟道:“天幕左下角的框框中確實提了沒人看這本書。”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多麽廢的一本書呢,可光是翻閱裏麵的陣型排列就知道此書不簡單。比起孫子兵法之流,強太多了,無愧“神書”二字。
“真想去後世看看,那到底是怎樣一個朝代。”
荊州南陽
諸葛亮又驚又喜,“居然中了。”
十九歲的諸葛亮買的是《三國演義》,因為對天幕說的“牛逼”很好奇。
諸葛亮拿著書回到自己茅廬,煮了一壺茶,淨手翻閱《三國演義》。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1]……
好句!一下子拔高了諸葛亮對《三國演義》的期待值。
第50章 五十章 正史、演義
大秦
秦始皇翻看《錯穿三國》下冊, 看著看著皺起了眉頭,沒看前兩冊直接看下冊有種完全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覺。
尤其是察舉製、九品中正製和科舉製是什麽?
對於軍功製走到頭的大秦,秦始皇迫切的想知道後世采用什麽製度選舉官員, 可他隻能從書上知道自秦之後將近一百年的時間門,選拔官員一直采用的是世官製。
世官製不難理解,大家族世代為官, 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采用的基本就是這樣的製度。
之後是漢武帝,也就是天幕說和他並稱秦皇漢武的那個漢武帝開創了察舉製。
書中的意思察舉製看重是德行, 德行這種東西是可以偽裝出來的,所以察舉製弊端很明顯,到東漢末年就被玩壞了。
然後曹操開始了一段唯才是舉的選拔方式,但並不長久,曹丕上位後采用了陳群的建議, 啟用九品中正製。
九品中正製雖然比察舉製先進,缺點也很明顯,甚至九品中正製後麵的科舉製也有缺點。
書中說製度都是人定的, 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管製定多優秀的製度,一段時間門後都能被人找到漏洞, 然後鑽空子為自己牟利。
所以書中最後采用的是科舉製選才和察舉選德,兩者並行, 選出德才兼備之士。最讓秦始皇詫異的是察舉製選拔的權利竟然在百姓手中。
這種方式簡直聞所聞問, 見所未見。
思考其可行性後,秦始皇搖搖頭,行不通的,世家望族絕不會同意讓低下的黔首對他們指指點點。
然後秦始皇就看到書中劉曦在各地開館辦學, 專收陣亡將士的後人,普通百姓也能交些許學費入學。
收買軍心?這倒是個辦法,軍隊捏在手裏,士族想造反也得掂量掂量。
可才剛開館辦學,就頒布新的選拔方式,不妥不妥,至少得培養出大批人才,不在乎士族後才可緩緩圖之。
絕非一朝一夕就能辦成。
**
秦始皇在看《錯穿三國》的時候,扶蘇也在側殿看《三國演義》,因為是白話文,又有標點,一些名詞還有備注,扶蘇看得毫無障礙。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1]……”
從桃園豪傑三結義到劉備三顧茅廬,扶蘇越看越投入,看到諸葛亮舌戰群儒,更是忍不住叫了一聲“彩!”
然後他就聽到一道低沉熟悉的聲音,“看什麽這麽入迷?”
扶蘇嚇了一跳,把書一合,立即起身行禮,“阿父,您怎麽來了?”
秦始皇目光落在封麵微微向上翹的《三國演義》上,身邊跟隨的宦者立即秒懂,彎著腰走到扶蘇的書案前雙手捧起《三國演義》獻給秦始皇。
秦始皇接過書隨意翻了兩頁,“作為秦國的公子,看漢朝的史書這般投入,還連聲喝彩,”說罷,目光轉到扶蘇身上,“可是從中窺到了什麽利於大秦的事?”
扶蘇慚愧地低下頭,“兒臣知錯。”
秦始皇淡淡道:“自己去找蕭何。”
扶蘇躬身行禮,“諾。”
漢武時期
這次的直播最讓劉徹在意的就是茂陵被盜和大漢江山的未來,其實這也能歸類為一件事。大漢江山不存,他的茂陵自然也不存。
劉徹沒心情從頭開始看書,直接翻開目錄找提到茂陵的章節。
沒過一會,劉徹就看到他死後四年,墓中陪葬的玉箱、瑤杖就出現了市集上。
劉徹怒而拍桌,“豈有此理,居然監守自盜。”死後四年,茂陵守衛森嚴,盜墓賊如何能入,除了監守自盜,還能是什麽?
宣室殿一同翻看《三國誌》和《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的大臣被嚇了一跳,紛紛抬頭去看劉徹。
見劉徹雖氣急敗壞,但仍在看書,眾人對視一眼,當做沒看見,繼續忙自己的事。
……
漢光武時期
“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朝□□敗;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百姓流離失所;黃巾起義的爆發……”劉秀看著《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中記載的東漢滅亡原因,眉頭就沒有舒展過。
尤其是看到東漢中後期的十位皇帝平均上位年齡不超過十一歲,平均死亡年齡不超過十九歲後,劉秀沉默了。
掌權者無能,政權落入外戚宦官手中,外戚宦官隻顧著爭權奪勢,加上自然災害頻發,百姓流離失所,可不得發生動亂嘛。
經曆過王莽篡漢立新朝,群雄相爭民不聊生,農民起義不斷地劉秀對此並不陌生,甚至回想那段時光還會心有餘悸。
若是百餘年後大漢再次陷入那種情況,那亡國也不足為奇。
隻是這一次,漢室並無能人再擔負起匡扶漢室的重任。
是時也命也,還是萬事皆有轉機呢?
劉秀垂下眼瞼,陷入沉思。
***
三國時期,曹操陣營
郭嘉蹙眉:“這謀士天團誰排的?怎麽咱們名次這麽靠後?第一名居然是諸葛亮,第二名司馬懿,第三名是文和,文若居然屈居第四,公達第五。”
他居然排在第六,文和文若公達在他前麵也就罷了,這諸葛亮和司馬懿哪裏冒出來的??
程昱瞥了郭嘉一眼,“你還第六,我第九說什麽了嗎?別忘了你隻剩七年壽命,能排進去不錯了。”
說到這,程昱都忍不住道,“這龐統和陸遜是何人?”憑什麽排在他前麵啊?
郭嘉:“……”短命是他的錯嗎?
不行了,為了這個排行他怎麽也得多活幾年。
“這可都是大才,”曹操拿過他們手上的謀士天團人設卡,“看這介紹,諸葛亮和龐統就是天幕所說的臥龍鳳雛,竟都在荊州。”
曹操越看越心動,“仲德,想個法子將他們招攬過來。這麽好的人才,可不能便宜了劉備。還有陸遜,現在還沒入孫權陣營,我們也可以爭取一下。”
郭嘉第一個讚同:“對!是騾是馬拉出來遛一遛,我倒要看看這諸葛亮何許人也,竟然壓過我們所有人。”
荀攸也道:“我也很好奇。”
程昱:“……”
曹操:“這件事就交給仲德去辦,我們先來看看官渡之戰到底怎麽一回事。”
雖然看自己本紀怪怪的,但不得不說這是一件很激動的事。如果沒有天幕,這是他終其一生也無法觸及到東西。
帝王才有本紀,曹操的心怦怦直跳,許久都未平複。
直到看到《三國誌·武帝紀》中關於官渡之戰的記載,曹操怦怦直跳的心終於平複了下來,尷尬道:“一萬打十萬?太誇張了,這可是本初。”不對,就算是袁術,他也不敢這麽打好吧!
看來正史也沒多真,曹操心裏吐槽道。
冀州鄴城
荀彧冷笑,示意郭嘉抬頭看天幕,“奉孝名聲也不低。”
郭嘉一抬頭就看到天幕左下方出現什麽曹操;amp;郭嘉,嘉詡之類的文字。
郭嘉笑不出來了,後世的人怎麽如此離譜,他和主公、文和差了好多歲好吧!
“好了,不過是後世的玩笑之話,不必當真。”曹操拉回了歪掉的話題,“我們應該關注的是——今年是孫策的死期。”
江東
比起突然知道死訊,那點尷尬根本不足為慮,周瑜眉頭緊蹙,怎麽會是今年呢?伯符才剛統一了江東六郡,正是意氣風發之時。
莫非是糟了他人的暗算?
孫策垂眸思索了良久,“公瑾,若我出事,江東基業就交給仲謀,由你來輔佐。”
周瑜驚呼,“伯符。”
孫策手搭在周瑜肩上,說:“天幕的贈品,送的是曹操劉備和仲謀的畫像,沒有我。”
【開獎了,讓我們來看看是哪幾個幸運兒中獎了——霍去病6792,荀攸7639,諸葛亮6638,李靖5789,趙雲的小迷妹。
恭喜以上寶貝,稍後係統會將款項原路返回。好了,我們下周再見,愛你們哦~】
荀攸驚喜道:“我中獎了!!”
程昱悠悠道:“可惜你隻買了一本中冊,要是主公中獎才劃算。”
曹操苦笑:“我已經夠難過了,仲德可別再紮心了。”
郭嘉適時道:“咳咳,先看書裏寫了什麽吧。”他很好奇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這後世的書初看別扭,但看習慣後,反而不習慣當今世上流傳的書了。”
荀攸點點頭,道:“這些符號確實能讓人快速讀懂書中的內容。”句都斷好了,而且還是大白話,隻要識字就能看懂,而且還看得賊快。
過去一本書不讀個十天半月想看完,做夢呢!而且這還隻是看完,不叫讀過。不把書來回看個幾遍,背下來,對書中內容能融會貫通,信手拈來,好意思說你讀過這書?
荀彧有些向往道:“後世可真深不可測,天幕這幾回,前前後後賣了這麽多書,竟沒有一本重複過。藏書之豐,令人驚歎。”
“而且連《民兵訓練手冊》那樣的神書都會給人隨意觀看,不應該交由軍中將領掌管嗎?若是人人可看,有人造反怎麽辦?”
曹操對此十分不解,“還是說他們有更好的訓練方式,所以才看不上《民兵訓練手冊》?”
“有這種可能,”郭嘉頷首,沉吟道:“天幕左下角的框框中確實提了沒人看這本書。”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多麽廢的一本書呢,可光是翻閱裏麵的陣型排列就知道此書不簡單。比起孫子兵法之流,強太多了,無愧“神書”二字。
“真想去後世看看,那到底是怎樣一個朝代。”
荊州南陽
諸葛亮又驚又喜,“居然中了。”
十九歲的諸葛亮買的是《三國演義》,因為對天幕說的“牛逼”很好奇。
諸葛亮拿著書回到自己茅廬,煮了一壺茶,淨手翻閱《三國演義》。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1]……
好句!一下子拔高了諸葛亮對《三國演義》的期待值。
第50章 五十章 正史、演義
大秦
秦始皇翻看《錯穿三國》下冊, 看著看著皺起了眉頭,沒看前兩冊直接看下冊有種完全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覺。
尤其是察舉製、九品中正製和科舉製是什麽?
對於軍功製走到頭的大秦,秦始皇迫切的想知道後世采用什麽製度選舉官員, 可他隻能從書上知道自秦之後將近一百年的時間門,選拔官員一直采用的是世官製。
世官製不難理解,大家族世代為官, 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采用的基本就是這樣的製度。
之後是漢武帝,也就是天幕說和他並稱秦皇漢武的那個漢武帝開創了察舉製。
書中的意思察舉製看重是德行, 德行這種東西是可以偽裝出來的,所以察舉製弊端很明顯,到東漢末年就被玩壞了。
然後曹操開始了一段唯才是舉的選拔方式,但並不長久,曹丕上位後采用了陳群的建議, 啟用九品中正製。
九品中正製雖然比察舉製先進,缺點也很明顯,甚至九品中正製後麵的科舉製也有缺點。
書中說製度都是人定的, 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管製定多優秀的製度,一段時間門後都能被人找到漏洞, 然後鑽空子為自己牟利。
所以書中最後采用的是科舉製選才和察舉選德,兩者並行, 選出德才兼備之士。最讓秦始皇詫異的是察舉製選拔的權利竟然在百姓手中。
這種方式簡直聞所聞問, 見所未見。
思考其可行性後,秦始皇搖搖頭,行不通的,世家望族絕不會同意讓低下的黔首對他們指指點點。
然後秦始皇就看到書中劉曦在各地開館辦學, 專收陣亡將士的後人,普通百姓也能交些許學費入學。
收買軍心?這倒是個辦法,軍隊捏在手裏,士族想造反也得掂量掂量。
可才剛開館辦學,就頒布新的選拔方式,不妥不妥,至少得培養出大批人才,不在乎士族後才可緩緩圖之。
絕非一朝一夕就能辦成。
**
秦始皇在看《錯穿三國》的時候,扶蘇也在側殿看《三國演義》,因為是白話文,又有標點,一些名詞還有備注,扶蘇看得毫無障礙。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1]……”
從桃園豪傑三結義到劉備三顧茅廬,扶蘇越看越投入,看到諸葛亮舌戰群儒,更是忍不住叫了一聲“彩!”
然後他就聽到一道低沉熟悉的聲音,“看什麽這麽入迷?”
扶蘇嚇了一跳,把書一合,立即起身行禮,“阿父,您怎麽來了?”
秦始皇目光落在封麵微微向上翹的《三國演義》上,身邊跟隨的宦者立即秒懂,彎著腰走到扶蘇的書案前雙手捧起《三國演義》獻給秦始皇。
秦始皇接過書隨意翻了兩頁,“作為秦國的公子,看漢朝的史書這般投入,還連聲喝彩,”說罷,目光轉到扶蘇身上,“可是從中窺到了什麽利於大秦的事?”
扶蘇慚愧地低下頭,“兒臣知錯。”
秦始皇淡淡道:“自己去找蕭何。”
扶蘇躬身行禮,“諾。”
漢武時期
這次的直播最讓劉徹在意的就是茂陵被盜和大漢江山的未來,其實這也能歸類為一件事。大漢江山不存,他的茂陵自然也不存。
劉徹沒心情從頭開始看書,直接翻開目錄找提到茂陵的章節。
沒過一會,劉徹就看到他死後四年,墓中陪葬的玉箱、瑤杖就出現了市集上。
劉徹怒而拍桌,“豈有此理,居然監守自盜。”死後四年,茂陵守衛森嚴,盜墓賊如何能入,除了監守自盜,還能是什麽?
宣室殿一同翻看《三國誌》和《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的大臣被嚇了一跳,紛紛抬頭去看劉徹。
見劉徹雖氣急敗壞,但仍在看書,眾人對視一眼,當做沒看見,繼續忙自己的事。
……
漢光武時期
“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朝□□敗;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百姓流離失所;黃巾起義的爆發……”劉秀看著《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中記載的東漢滅亡原因,眉頭就沒有舒展過。
尤其是看到東漢中後期的十位皇帝平均上位年齡不超過十一歲,平均死亡年齡不超過十九歲後,劉秀沉默了。
掌權者無能,政權落入外戚宦官手中,外戚宦官隻顧著爭權奪勢,加上自然災害頻發,百姓流離失所,可不得發生動亂嘛。
經曆過王莽篡漢立新朝,群雄相爭民不聊生,農民起義不斷地劉秀對此並不陌生,甚至回想那段時光還會心有餘悸。
若是百餘年後大漢再次陷入那種情況,那亡國也不足為奇。
隻是這一次,漢室並無能人再擔負起匡扶漢室的重任。
是時也命也,還是萬事皆有轉機呢?
劉秀垂下眼瞼,陷入沉思。
***
三國時期,曹操陣營
郭嘉蹙眉:“這謀士天團誰排的?怎麽咱們名次這麽靠後?第一名居然是諸葛亮,第二名司馬懿,第三名是文和,文若居然屈居第四,公達第五。”
他居然排在第六,文和文若公達在他前麵也就罷了,這諸葛亮和司馬懿哪裏冒出來的??
程昱瞥了郭嘉一眼,“你還第六,我第九說什麽了嗎?別忘了你隻剩七年壽命,能排進去不錯了。”
說到這,程昱都忍不住道,“這龐統和陸遜是何人?”憑什麽排在他前麵啊?
郭嘉:“……”短命是他的錯嗎?
不行了,為了這個排行他怎麽也得多活幾年。
“這可都是大才,”曹操拿過他們手上的謀士天團人設卡,“看這介紹,諸葛亮和龐統就是天幕所說的臥龍鳳雛,竟都在荊州。”
曹操越看越心動,“仲德,想個法子將他們招攬過來。這麽好的人才,可不能便宜了劉備。還有陸遜,現在還沒入孫權陣營,我們也可以爭取一下。”
郭嘉第一個讚同:“對!是騾是馬拉出來遛一遛,我倒要看看這諸葛亮何許人也,竟然壓過我們所有人。”
荀攸也道:“我也很好奇。”
程昱:“……”
曹操:“這件事就交給仲德去辦,我們先來看看官渡之戰到底怎麽一回事。”
雖然看自己本紀怪怪的,但不得不說這是一件很激動的事。如果沒有天幕,這是他終其一生也無法觸及到東西。
帝王才有本紀,曹操的心怦怦直跳,許久都未平複。
直到看到《三國誌·武帝紀》中關於官渡之戰的記載,曹操怦怦直跳的心終於平複了下來,尷尬道:“一萬打十萬?太誇張了,這可是本初。”不對,就算是袁術,他也不敢這麽打好吧!
看來正史也沒多真,曹操心裏吐槽道。
冀州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