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節
(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間搶小說 作者:迴夢逐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還想抗拒一波的朱樉等人紛紛怒視朱橚,尤其是朱樉和朱棡,他們兩身為哥哥還沒站出來,朱橚倒是先站出來表態。
這不是逼他們表態嗎?
朱樉/朱棡心裏罵罵咧咧,但不約而同選擇繼續裝死。開什麽玩笑,在封地都無詔不能回京,就算是老爺子過壽也得等詔令。
這回要不是趕上太子哥病逝,他們還不知道要猴年馬月才能回京。
在封地都這樣了,去海外,詔令有可能都到不了,別說回京,能不能回大明都是一個問題。而且海外都是些沒開化的野蠻人,萬一出點事,他們還沒等來救兵可能就涼了。
他們不高興,但朱元璋高興啊,他連連誇道:“好,好,好孩子。不過美洲太遠了,等老四派人去看過後再決定讓你去。”
朱棣也很高興,果然還是老五最挺他,這份兄弟情義他記住了。
“五弟你放心,哥哥我肯定會幫你探好路,解決好所有難題。”
父子三人好一個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看得朱樉等人直翻白眼。
朱允炆心裏說不出的失落,心裏堵得慌,之前朱元璋一直不做決定讓他感覺到頭上時刻懸著一把劍,他難受;但真的做決定了,選擇的人不是他,他更難受了。
明明原來的曆史上,登基的是他啊……
**
橡膠對各個時空的平民百姓來說太遙遠了,就算在天幕上看過汽車、飛機,依舊覺得是遙不可及的東西,畢竟他們連普通的驢車都沒有呢。
提這些東西對他們來說並沒有意義,他們更在乎的還是一胎十八寶的土豆。
都是地裏刨糧食的,一胎十八寶並不難理解,想到種下一顆種子,就能收獲十八個大胖土豆,眾人眼睛亮了。
“怪不得天幕老是說土豆紅薯高產,原來是這麽個高產法。”
“可不是嗎,就跟那石榴一樣,多子!這可是個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
【橡膠是一種經濟價值非常高的作物,是我們現代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物質。橡膠輪胎的出現改變了汽車業;橡膠管道用於收集和輸送水、空氣等物質……
工業、國防、交通、醫藥衛生領域和日常生活等方麵都離不開橡膠,用途十分廣泛。目前,世界上的橡膠製品已經達到7萬多種,未來可能會更多。
橡膠樹產出的天然橡膠是製作橡膠的主要原料,也是一種無汙染可再生的資源。但因為其挑剔的生態習性,很多地方都無法種植。
像我們國家這麽大的麵積也隻有海南、雲南、福建、兩廣的部分地區能種植橡膠樹。就這樣我國的橡膠產量還能位居全世界第五,可見橡膠樹有多挑地方了。】
大秦
秦始皇第一反應:“才第五?”隨即又喜道,“中原也有橡膠?”
這似乎都是南越的地盤。
南越多瘴氣、蟲蟻,樹多人少,沒想到居然適合種植橡膠樹,莫非美洲的氣候和南越是一樣的?
那豈不是說南越其實也是一塊寶地?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世界第五?”
劉徹再次看了眼地圖,發現這些地方都挨在一起,尤其是雲南、兩廣和海南。
“既然這些地方都能種植橡膠,想必旁邊這些也可以吧?”橡膠這麽有用,當然是要多種了!
挑地就選適合種的地方啊。
霍去病探頭一看,劉徹指的越南、老撾、泰國、緬甸。
全都是貼著雲南、兩廣的地盤。
汲黯也湊了過來,對地理深有研究的他,對經緯度也有些了解,一看劉徹所指的地方,讚道:“陛下說得沒錯,按照後世經緯度的說法,這些地方的氣候條件差不多,想來都是可以種植的。”
劉徹得意一笑。
【我國橡膠年產量86.4806萬噸占全球產量8.5%,聽著產量很高,但是光一艘3.5萬噸的軍艦就需要橡膠68噸,一輛載重汽車需要橡膠240公斤,我國人口那麽多,根本不夠用好吧。
所以我國也是天然橡膠主要的進口國。
橡膠樹原產於美洲巴西,19世紀時,巴西是世界領先的橡膠生產國,在世界橡膠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
但因為一種名為microcyclus ulei的真菌和亞馬遜的暴雨感染了橡膠樹並摧毀了大部分種植園,巴西失去了橡膠生產國的地位,直到今天都還沒爬回去,年產量排在世界第十。
我國是1904年開始引種橡膠,但真正生產橡膠是從1952年開始,而且當年的年產量隻有0.04萬噸。從引種到真正生產,再到成為主要生產國,我國花費了將近百年的時間,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
1952年的時候甚至還提出了“一粒種子一兩黃金”的口號。
當時我國迫切想發展屬於本國的橡膠園,因為1939年,二戰再一次推高了橡膠的需求,同時斷了正常的橡膠貿易。
而人工合成的橡膠無論是質量還是品質都比不上天然橡膠,幾大參戰國不得不想盡辦法尋找天然橡膠的來源。[1]
當時正和我國激烈交戰的日本也是因為橡膠等戰略物資最終選擇偷襲美國珍珠港,然後結果我們都知道了。
總而言之,橡膠自從工業發展起來後地位逐年上升,最後甚至發展成戰略物資,因為它真的太有用了。就算是回到還處在農業社會的古代,橡膠也是個大寶貝。
所以書裏朱酒酒看到橡膠樹後才會這麽激動。】
大秦
秦始皇瞪大眼睛,多少?已知一噸等於1000千克,一千克等於兩斤,一斤等於大秦的兩斤。萬噸就是……
也就是說一年的產量才夠製一萬多艘軍艦?
這特太少了。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笑容僵在臉上,1904年才開始引種?
按照後世的算法,他這是公元前120年啊!2124年後才引種,嗬,如果出海找不到橡膠樹,那不就沒他什麽事了嗎?
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失望道:“原產地還是在美洲啊?”大唐沒有。
而且還要很多年後才會引種。
“一粒種子一兩金子!”後世那離譜的物價金子可不便宜,一粒種子一兩金子,看來橡膠在後世真的不是一般的有用。
李世民感歎道:“美洲可真是塊寶地啊,竟然有這麽多好東西。”
他沒有眼紅,真的沒有。
就是想把美洲納入大唐疆域而已。
永樂時期
朱棣抬筆在紙上唰唰寫了兩個字。
鄭和都不用看就知道朱棣寫的是橡膠,那張紙就是去美洲必找的清單列表。
鄭和有些無語,陛下就沒有想過他並不認識嗎?別說橡膠了,就連土豆紅薯這些東西,他也不認識啊!
再說了,這些東西在後世是這個名,現在未必是這個名啊!!
更何況天幕也說了那美洲原住民語言十分複雜,無法交流。所以他是要在有四五個大明那麽大的美洲上大海撈針?
一想到這種情況,鄭和就眼前一黑。
然而更讓他驚掉眼球的還在後麵:
【美洲是一塊寶地,朱酒酒是這也想要,那也想要。
鄭和因為看到美洲有太多大明沒有的東西,遂同意了在陸地上紮營,好好了解美洲的情況,繪繪地理誌什麽的。】
秦始皇:朕也。
劉徹:朕也要。
李世民:朕也想要。
朱元璋:俺也一樣。
朱棣:快了快了,等鄭和出海,朕也能全都要。
【因為有淘寶,朱酒酒通過定位知道了他們所在的地方是位於南美洲的厄瓜多爾。正好是金雞納樹的原產地!
於是鄭和繪製海圖的時候,朱酒酒打著看風景的旗號到處在找金雞納樹。
皇天不負苦心人,還真被她找到了。
而且這段時間她在當地印第安人的心目中已經是神一樣的存在了。
起因是找樹的時候遇到了一個病人,他正在被煙熏。
別誤會,不是煙熏人肉。
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還是最遠古部落群居,有文明的地方也隻是達到奴隸社會的程度,連封建社會都沒達到。
所以他們的生活方式非常落後,對待病人,他們會采來草藥將其點燃,對病人進行煙熏,或者煮湯為病人沐浴。
朱酒酒看見這種情況就拖來寶船上的大夫給他醫治,不是什麽大病,在大夫的治療下,那個人很快就好了。
然後朱酒酒這行人就被當地的印第安人視為天神。
他們主動學習大明的文字,他們對大明的瓷器、茶葉、絲綢、刀劍、廚藝、醫術等都充滿了好奇。
在厄瓜多爾待了個月後,向當地人了解各種農作物的種植方法後,鄭和決定要返航。
見識到玉米土豆紅薯的驚人產量後,他已經覺得這一趟不虛此行,更別說還有花生、辣椒、番茄等物。
這一趟算是滿載而歸,鄭和甚至覺得這些東西比船上的黃金都貴重。
他迫不及待想將這些東西帶回大明。
但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朱酒酒竟然不願意走。
鄭和難以置信道:公主你知道你在說什麽嗎?
朱酒酒:你也沒有聽錯,我要留下來!我不僅要留下來,還要在這建立一個國,而我就是國王。
鄭和錯愕地望著她,許久都沒說話。
還是朱酒酒看不下去,說:這裏以後就是大明的藩屬國,最遲年這裏就會大變樣,成為一個有城池有城市的地方。
到時候我會帶著數不清的禮物回大明,朝拜我父皇。
鄭和:……公主,這並非兒戲。
這不是逼他們表態嗎?
朱樉/朱棡心裏罵罵咧咧,但不約而同選擇繼續裝死。開什麽玩笑,在封地都無詔不能回京,就算是老爺子過壽也得等詔令。
這回要不是趕上太子哥病逝,他們還不知道要猴年馬月才能回京。
在封地都這樣了,去海外,詔令有可能都到不了,別說回京,能不能回大明都是一個問題。而且海外都是些沒開化的野蠻人,萬一出點事,他們還沒等來救兵可能就涼了。
他們不高興,但朱元璋高興啊,他連連誇道:“好,好,好孩子。不過美洲太遠了,等老四派人去看過後再決定讓你去。”
朱棣也很高興,果然還是老五最挺他,這份兄弟情義他記住了。
“五弟你放心,哥哥我肯定會幫你探好路,解決好所有難題。”
父子三人好一個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看得朱樉等人直翻白眼。
朱允炆心裏說不出的失落,心裏堵得慌,之前朱元璋一直不做決定讓他感覺到頭上時刻懸著一把劍,他難受;但真的做決定了,選擇的人不是他,他更難受了。
明明原來的曆史上,登基的是他啊……
**
橡膠對各個時空的平民百姓來說太遙遠了,就算在天幕上看過汽車、飛機,依舊覺得是遙不可及的東西,畢竟他們連普通的驢車都沒有呢。
提這些東西對他們來說並沒有意義,他們更在乎的還是一胎十八寶的土豆。
都是地裏刨糧食的,一胎十八寶並不難理解,想到種下一顆種子,就能收獲十八個大胖土豆,眾人眼睛亮了。
“怪不得天幕老是說土豆紅薯高產,原來是這麽個高產法。”
“可不是嗎,就跟那石榴一樣,多子!這可是個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
【橡膠是一種經濟價值非常高的作物,是我們現代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物質。橡膠輪胎的出現改變了汽車業;橡膠管道用於收集和輸送水、空氣等物質……
工業、國防、交通、醫藥衛生領域和日常生活等方麵都離不開橡膠,用途十分廣泛。目前,世界上的橡膠製品已經達到7萬多種,未來可能會更多。
橡膠樹產出的天然橡膠是製作橡膠的主要原料,也是一種無汙染可再生的資源。但因為其挑剔的生態習性,很多地方都無法種植。
像我們國家這麽大的麵積也隻有海南、雲南、福建、兩廣的部分地區能種植橡膠樹。就這樣我國的橡膠產量還能位居全世界第五,可見橡膠樹有多挑地方了。】
大秦
秦始皇第一反應:“才第五?”隨即又喜道,“中原也有橡膠?”
這似乎都是南越的地盤。
南越多瘴氣、蟲蟻,樹多人少,沒想到居然適合種植橡膠樹,莫非美洲的氣候和南越是一樣的?
那豈不是說南越其實也是一塊寶地?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世界第五?”
劉徹再次看了眼地圖,發現這些地方都挨在一起,尤其是雲南、兩廣和海南。
“既然這些地方都能種植橡膠,想必旁邊這些也可以吧?”橡膠這麽有用,當然是要多種了!
挑地就選適合種的地方啊。
霍去病探頭一看,劉徹指的越南、老撾、泰國、緬甸。
全都是貼著雲南、兩廣的地盤。
汲黯也湊了過來,對地理深有研究的他,對經緯度也有些了解,一看劉徹所指的地方,讚道:“陛下說得沒錯,按照後世經緯度的說法,這些地方的氣候條件差不多,想來都是可以種植的。”
劉徹得意一笑。
【我國橡膠年產量86.4806萬噸占全球產量8.5%,聽著產量很高,但是光一艘3.5萬噸的軍艦就需要橡膠68噸,一輛載重汽車需要橡膠240公斤,我國人口那麽多,根本不夠用好吧。
所以我國也是天然橡膠主要的進口國。
橡膠樹原產於美洲巴西,19世紀時,巴西是世界領先的橡膠生產國,在世界橡膠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
但因為一種名為microcyclus ulei的真菌和亞馬遜的暴雨感染了橡膠樹並摧毀了大部分種植園,巴西失去了橡膠生產國的地位,直到今天都還沒爬回去,年產量排在世界第十。
我國是1904年開始引種橡膠,但真正生產橡膠是從1952年開始,而且當年的年產量隻有0.04萬噸。從引種到真正生產,再到成為主要生產國,我國花費了將近百年的時間,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
1952年的時候甚至還提出了“一粒種子一兩黃金”的口號。
當時我國迫切想發展屬於本國的橡膠園,因為1939年,二戰再一次推高了橡膠的需求,同時斷了正常的橡膠貿易。
而人工合成的橡膠無論是質量還是品質都比不上天然橡膠,幾大參戰國不得不想盡辦法尋找天然橡膠的來源。[1]
當時正和我國激烈交戰的日本也是因為橡膠等戰略物資最終選擇偷襲美國珍珠港,然後結果我們都知道了。
總而言之,橡膠自從工業發展起來後地位逐年上升,最後甚至發展成戰略物資,因為它真的太有用了。就算是回到還處在農業社會的古代,橡膠也是個大寶貝。
所以書裏朱酒酒看到橡膠樹後才會這麽激動。】
大秦
秦始皇瞪大眼睛,多少?已知一噸等於1000千克,一千克等於兩斤,一斤等於大秦的兩斤。萬噸就是……
也就是說一年的產量才夠製一萬多艘軍艦?
這特太少了。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笑容僵在臉上,1904年才開始引種?
按照後世的算法,他這是公元前120年啊!2124年後才引種,嗬,如果出海找不到橡膠樹,那不就沒他什麽事了嗎?
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失望道:“原產地還是在美洲啊?”大唐沒有。
而且還要很多年後才會引種。
“一粒種子一兩金子!”後世那離譜的物價金子可不便宜,一粒種子一兩金子,看來橡膠在後世真的不是一般的有用。
李世民感歎道:“美洲可真是塊寶地啊,竟然有這麽多好東西。”
他沒有眼紅,真的沒有。
就是想把美洲納入大唐疆域而已。
永樂時期
朱棣抬筆在紙上唰唰寫了兩個字。
鄭和都不用看就知道朱棣寫的是橡膠,那張紙就是去美洲必找的清單列表。
鄭和有些無語,陛下就沒有想過他並不認識嗎?別說橡膠了,就連土豆紅薯這些東西,他也不認識啊!
再說了,這些東西在後世是這個名,現在未必是這個名啊!!
更何況天幕也說了那美洲原住民語言十分複雜,無法交流。所以他是要在有四五個大明那麽大的美洲上大海撈針?
一想到這種情況,鄭和就眼前一黑。
然而更讓他驚掉眼球的還在後麵:
【美洲是一塊寶地,朱酒酒是這也想要,那也想要。
鄭和因為看到美洲有太多大明沒有的東西,遂同意了在陸地上紮營,好好了解美洲的情況,繪繪地理誌什麽的。】
秦始皇:朕也。
劉徹:朕也要。
李世民:朕也想要。
朱元璋:俺也一樣。
朱棣:快了快了,等鄭和出海,朕也能全都要。
【因為有淘寶,朱酒酒通過定位知道了他們所在的地方是位於南美洲的厄瓜多爾。正好是金雞納樹的原產地!
於是鄭和繪製海圖的時候,朱酒酒打著看風景的旗號到處在找金雞納樹。
皇天不負苦心人,還真被她找到了。
而且這段時間她在當地印第安人的心目中已經是神一樣的存在了。
起因是找樹的時候遇到了一個病人,他正在被煙熏。
別誤會,不是煙熏人肉。
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還是最遠古部落群居,有文明的地方也隻是達到奴隸社會的程度,連封建社會都沒達到。
所以他們的生活方式非常落後,對待病人,他們會采來草藥將其點燃,對病人進行煙熏,或者煮湯為病人沐浴。
朱酒酒看見這種情況就拖來寶船上的大夫給他醫治,不是什麽大病,在大夫的治療下,那個人很快就好了。
然後朱酒酒這行人就被當地的印第安人視為天神。
他們主動學習大明的文字,他們對大明的瓷器、茶葉、絲綢、刀劍、廚藝、醫術等都充滿了好奇。
在厄瓜多爾待了個月後,向當地人了解各種農作物的種植方法後,鄭和決定要返航。
見識到玉米土豆紅薯的驚人產量後,他已經覺得這一趟不虛此行,更別說還有花生、辣椒、番茄等物。
這一趟算是滿載而歸,鄭和甚至覺得這些東西比船上的黃金都貴重。
他迫不及待想將這些東西帶回大明。
但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朱酒酒竟然不願意走。
鄭和難以置信道:公主你知道你在說什麽嗎?
朱酒酒:你也沒有聽錯,我要留下來!我不僅要留下來,還要在這建立一個國,而我就是國王。
鄭和錯愕地望著她,許久都沒說話。
還是朱酒酒看不下去,說:這裏以後就是大明的藩屬國,最遲年這裏就會大變樣,成為一個有城池有城市的地方。
到時候我會帶著數不清的禮物回大明,朝拜我父皇。
鄭和:……公主,這並非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