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籍快被氣死了,就聽到包拯對趙禎說:


    “陛下,任人唯親不可取!”


    龐籍一下子來了勁,他緊跟著道:“包中丞說得對,任人唯親乃小人途徑。”他肯定是被張堯佐牽連了,那家夥才是太師,他可不是。


    他要為自己正名。


    趙禎:“……”


    唐太宗時期


    正吃瓜呢,突然吃到了自家頭上。


    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劉黑闥兵敗被殺,麾下的蘇定方歸隱,不肯為唐效力。


    他登基後,才任命蘇定方為匡道府折衝。


    李世民不悅道:“這又是誰造的謠?怎麽宋朝總黑我大唐?大唐也沒黑隋朝啊!這宋朝一點氣度也沒有。”


    他可沒忘記宋朝造謠他“跪而吮上乳”,盡亂編!


    “陛下息怒,”長孫無忌勸道,“這未必是壞事啊,天幕說蘇定方是我大唐的忠臣良將,這不就是再說蘇定方是歸順大唐之後,作為大唐將領才名留青史的嗎?”


    “連蘇定方這等後來才歸順大唐的降將都有寫到,想來我大唐的事跡在後世定廣為流傳。”


    程義貞拍手道:“這我同意,連蘇定方都有,肯定不會少了我們。”


    “俺就說嘛,有《三國演義》怎麽可能沒有隋唐演義。”之前他們覺得《三國演義》講的東漢末年的事,沒什麽好看的就沒買。


    後來在街上聽到說書的說起時,他們才知道錯過了什麽。


    《三國演義》雖然有點假,但是把三國時期的人物寫得一個賽一個的英雄。


    把諸葛亮寫得神機妙算,把關羽寫得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裏麵的各種計謀更是聽得人熱血沸騰,拍板叫絕。


    越聽越覺得《三國演義》精彩。


    但別人的故事始終是別人的,怎麽能比得上自己的呢。


    如果有《隋唐演義》,他的形象怎麽著也不會差吧?


    真想看看隋唐演義裏怎麽寫他的。而且既然蘇定方已經是反派了,他肯定是正派!


    李世民聞言,也想起了《三國演義》,書裏的周瑜妒賢嫉能,小心眼,一點也不像史書上記載的意氣風發。


    這也許就是抹黑吧。


    李世民有些好奇道:“蘇定方被黑成什麽樣了?難不成也是個大奸臣?”


    程知節:“肯定是的!他先後投靠了竇建德、劉黑闥,劉黑闥死後不投大唐,話裏話外多為嫌棄,要不是陛下您登基,愛才招他為官,他估計還在隱居呢。書上肯定寫他懷念舊主,對陛下您不滿芸芸。”


    他說完,又道:“蘇定方是反派,那我們都應該是正派吧?”


    李世民:“你這麽一說,朕也有些期待了。”


    如果有隋唐演義,他肯定是主角吧?


    嘿嘿,他的書。


    大秦


    秦始皇若有所思,戲曲小說竟有這麽大的影響力。


    居然能把白的說成黑的。


    那是不是也能把黑的說成白的呢?


    想到天幕這些小說造成的後果,秦始皇覺得這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把他要頒發的政令排演成戲曲流傳下去,應該會比直接頒發政令要有用吧?


    戲曲小說通俗易通,劇情又引人入勝,看過一遍就能把大致內容記得七七八八,可比看文縐縐的篆文,考慮是什麽意思方便得多。


    “李斯。”


    被點到名的李斯連忙出列,“陛下有何吩咐?”


    秦始皇把自己的想法和李斯說了說,然後就不管了。


    徒留李斯麵露難色,劇本?排演?寫劇本他可以,可是排演?他上哪裏找人去啊??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無語得不行,“這宋朝到底有多重文抑武?一個連八大軍神都沒進的狄青也能被稱做武曲星下凡?”


    他擁有帝國雙璧說什麽了嗎?


    **


    【關於原著中龐太師原型的解說就說到這裏,我們繼續看書裏的內容。


    剛才說到包拯來公主府找趙淩舒幫忙,想幫狄青洗刷冤屈。


    趙淩舒提出夜探太師府。


    包拯猶豫了一下同意了,畢竟現在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夜探的人選不用說肯定武功高強的展昭。


    當天夜裏,展昭穿上夜行服潛入太師府,果然找到了蛛絲馬跡。


    羊皮上遇水不化的墨汁太師府也有。


    而且展昭在太師府的花園裏發現了兩個看起來有異樣的花壇。


    一個花壇裏的花木長勢特別好,另一個花壇近期被翻開過。


    原本展昭也沒往花壇藏屍那方麵想的,可是跟著趙淩舒記錄了一天,他滿腦子都是屍體。


    看到花壇就會忍不住想起趙淩舒說過的,腐爛的屍體是一種很好的養分,所以埋屍的地方植物長得會特別好。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花園裏就這一個花壇的花木長勢最好。按照太師府的財力,不可能會單獨養精心照料一個花壇,而不管其他的花壇。


    被翻開的花壇也是,花木稀稀落落,如果那個長勢格外好的花壇突出,那這個剛被翻過的花壇更是鶴立雞群。


    展昭想挖開這兩個花壇一看究竟,奈何太師府人多耳雜,他要是動手要不了多久就會發現。


    展昭糾結了一會,帶著從太師府找到的證據離開了。


    回到開封府後,立即向包拯稟報了在太師府中發現的一切。


    包拯看著刺青工具和墨汁,再一聽展昭的見聞,決定明日一早前去太師府查案。】


    第128章 一百二十八 習武


    【第二天, 包拯帶著開封府眾人來到太師府。


    不顧太師的阻攔,挖開了花園裏有異樣的兩個花壇。


    果真從裏麵搜查出兩具屍體,其中一具屍體已有年頭, 骨頭上的肉都化得差不多了;另一具屍體似乎剛下葬沒多久。


    包拯看向太師:太師可還有話說?


    龐太師看著被挖出的兩具屍體, 整個人都愣住了, 他眸底滿是不可置信。


    包拯見他不像是裝的,便知其中另有隱情,剛要開口, 就聽到龐太師說:包拯!你擅闖太師府, 老夫就不與你計較了,可你為了誣陷老夫, 居然在老夫的院子裏埋屍。


    包拯:??太師休要血口噴人。


    龐太師:老夫日日在府中都不知道花壇中埋有屍體, 包拯你又是如何知曉此事?一進太師府就直奔後院, 準確無誤挖出兩具屍體。你若不解釋清楚,老夫就算告到禦前也要治你的罪。


    龐太師搶先發難,不過這可難不倒包拯。


    包拯道:本府已和聖上請旨,由本府和大理寺同審狄青通敵叛國一案。本府查到死者曾在太師府上出現過,且數月前, 太師也曾出使西夏,便前來太師府追查線索。


    敢問太師和死者是什麽關係?為何死者會在太師府上出現?


    龐太師:包大人說話可要講究證據,老夫可不認識什麽死者。


    兩人經過一番唇槍舌戰, 最後包拯在太師府中找到了遇水不化的墨汁, 並且讓仵作當場檢查挖出來的兩具屍體。


    仵作告知那具化得差不多隻剩白骨的屍體是一具女屍,死了至少有三年, 死因不明;另一具女屍死了有半個月左右,是被掐死的,而且死前還遭到了非人的奸.淫。


    聽完仵作的話, 眾人看向龐太師的眼神變了。


    就連龐太師本人也是如此,不過相對於眾人的錯愕,龐太師眼神複雜得多。


    包拯注意到龐太師陰沉的臉色,問道:看來太師知道凶手是何人?


    龐太師怒瞪包拯:包大人不要血口噴人,老夫連花壇裏埋了屍體都不知道,怎麽會知道凶手是誰?


    而且此案和狄青通敵叛國一案無關,包大人還是分清輕重為好。


    此案既然發生在老夫府中,老夫自會查明真相,不用包大人操心。


    包拯:此案發生在開封,自然歸本府管。若此事與太師無關,本府定會還太師一個公道。


    龐太師氣得直指包拯:你…你……


    包拯:若查明後與太師有關,包拯也會秉公處理。】


    宋仁宗時期


    趙禎皺眉:“通敵叛國案還沒查出來,怎麽又出現了一樁命案?”


    趙禎早就沒了想知道凶手是誰的心,他現在就想知道到底有沒有通敵賣國之人。


    有沒有給個準話啊!!別老是這麽吊著他啊!心髒受不住。


    命案什麽的能有通敵叛國案重要嗎?扯這麽多做什麽,快去查通敵叛國案啊!趙禎內心瘋狂道。


    不同於趙禎對通敵叛國案的執著,大臣們對新出現的命案更感興趣,畢竟他們確信自己不會通敵叛國。


    新出現的命案就不一樣了,吸引眼球,而且還是發生在太師府。


    書裏的太師到底幹了多少壞事??嘖嘖,年紀不小了吧,居然還做出這樣的事,真是為老不尊。


    這個太師不會真是張堯佐吧?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間搶小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迴夢逐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迴夢逐光並收藏(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間搶小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