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節
(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間搶小說 作者:迴夢逐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然最出名的還是那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大家可能不知道陳同甫是誰,但一定會記得這首詞的內容:
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當年上學的時候光記得這首詞雄偉的意境,以及殺敵報國、恢複祖國山河、建立功名的壯懷了。可最後一句“可憐白發生”才是他寫下這首詞的原因啊。
還有《青玉案·元夕》中的“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的“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宋孝宗時期
還沒有寫下這些詞的辛棄疾瞪大眼睛,和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易安就不用說了,大家同為濟南人,易安的詩詞他就算沒有全看過,也看過□□成。易安大才,他祖父都遠不及。
至於東坡,更是大宋詩壇的代表人物,他居然和他們二人並稱!!
方才聽歌的時候他以為隻是隨便寫寫詩詞抒情來著,沒想到寫成了和東坡、易安齊名的地步。
辛棄疾有些恍惚。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好文學,尤喜辭賦,寫過不少辭賦的他聽到這些詞作,當即拍手叫好,“前麵兩首倒也罷了,後麵這幾首可真不錯,尤其是那句‘了卻君王天下事’和“眾裏尋他千百度”寫得當真不錯。”
簡直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還寫得一樣出色。
這樣的人居然還擁有和去病一樣的軍事才能,文武雙全啊!
霍去病聽到最後一句“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心中一歎,他不能想象從少年等到老年,甚至老年時還抱有成為廉頗的希望是一件多麽難受的事。
“可惜他沒有生在大漢,成為陛下的臣子。”
劉徹深以為然,“確實可惜。”
霍去病難得道:“臣能遇到陛下,是臣之幸。”
劉徹大笑,錘了錘霍去病的肩膀,“你小子終於學會了說話。”
霍去病無奈:“陛下,臣一直會說話。”
大秦
秦始皇:“好詞!”但是一千多首詩詞是不是太多了?這得有多閑才會寫下這麽多詩詞?
這麽懷才不遇的嗎?
就這樣的文采,就算不打仗也能做別的吧?大宋居然舍得讓他就這麽隱居,讓人閑到去寫詩詞。
秦始皇:“……”人多可以給他,他缺人。
唐太宗時期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身前身後名,”李世民將這句話過了一遍,笑道:“這人到底多有本事,才敢寫下這麽狂妄的詩詞。”
“不過宋朝的臣子是真的忠君愛國啊,前有嶽飛至死不反,後又有辛棄疾。”今天也是羨慕大宋富裕的一天,各種意義上的富裕的。
貞觀群臣尤其是出自世家的臣子聞言心裏頓時一咯噔,這是什麽意思?是說他們沒有宋朝的臣子忠君愛國嗎?
自認為忠心耿耿的杜如晦等人已經在討論辛棄疾的詞作了。
房玄齡稱讚道:“好一句‘眾裏尋他千百度’,寫得好!”
杜如晦:“我覺得另一首更好些。”
說罷,心有餘悸道:“幸好我們遇到的是陛下。”沒有什麽比能實現個人抱負更值得開心的事了。
武將們齊齊點頭,“可不是,要是生在大宋,又沒有辛棄疾的才華,不僅鬱鬱不得誌,連寄情詩詞都做不到。”
人家當不了武將,還能當文官,才子詩人。他們這群大老粗,要是當不了武將,可不就隻能回家種田打鐵嗎?
【文人裏最能打,武將裏最有才的辛棄疾一生寫下的傳世詩作不計其數。
可他南歸是為了抗金收複故土啊。
他明明和霍去病一樣,都是一戰成名,卻走上了兩條截然不同的路。
霍去病首戰率領800騎兵斬獲匈奴2028人,功冠全軍,封冠軍侯,此後六戰六捷,成為一代軍神;
辛棄疾曾率50騎突襲金軍大營,萬軍陣中取敵軍首級,最後卻被迫隱居寄情詩詞,成為一代詞人,鬱鬱而終。
臨終前還大呼:“殺賊!殺賊!”豪情萬丈終是落了空。
因為心有執念,所以辛棄疾不願意投胎,加上辛棄疾本人的名氣,閻王將辛棄疾的名字也寫進了再就業的名單。】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五十騎?五十騎就能萬軍陣中取敵軍首級,還全身而退?”這是怎麽做到的?
別說劉徹疑惑,就連霍去病都瞪大眼睛,“他是怎麽做到的?”
五百騎還說得過去,五十騎未免也太少了。
霍去病試想了一下,覺得除非大宋麵對的金軍實力不咋地,不然五十騎根本就不到殺進殺出。可聽天幕的話以及那首歌裏寫的“金賊鐵蹄”得知金軍是和匈奴一樣的草原異族,擁有鐵騎。
這種情況下,五十騎很難吧?
劉徹驚訝完,轉頭看向霍去病,“確實和你挺像,這冒險的性子和你一模一樣。”可惜生在了大宋,一輩子鬱鬱不得誌。
霍去病:“……”
“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劉徹輕歎,“朕這個伯樂怎麽就不能多遇見幾匹千裏馬呢?”
大臣們:陛下,你夠了!上回天幕的書裏可沒少誇你會用人,知人善用,手下人才濟濟。
咋?這還不夠嗎?你還想要多少人?
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震驚道:“五十騎,萬軍陣中取敵軍首級?”
“辛棄疾絕對有將帥之才!這樣的人才居然棄之不用,大宋真是——”亡得一點不冤。
尉遲敬德也瞪圓了眼睛,“居然這麽厲害?”他還以為文采高,武藝就不怎麽樣呢。
算了,五十騎就敢闖萬軍陣中,寶琳做不到的,這名不用改了。
宋孝宗時期
辛棄疾按下胸腔中怦怦直跳的心,兩眼放光地望著天幕,全天下的人都能看到天幕,官家肯定也看到了,這一世他是不是能如願以償?
**
臨安皇宮
和辛棄疾想的一樣,趙昚看到了,也心動了。
趙昚:“天助我也!”他愛死天幕了。
想登基,天幕就暴出太宗得位不正,重文抑武埋下靖康恥的禍根,他借著太.祖的大旗成功上位。
想北伐,天幕多次痛罵大宋偏安一隅,激起大宋男兒的血性,還有那些神書,現在連絕世武將都透漏給他了。
趙昚刹那間門自信心爆棚,覺得收複失地指日可待。
***
【閻王不僅批準了辛棄疾的再就業申請,而且還是讓他去大漢圓夢,想知道辛棄疾和霍去病的相遇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嗎?辛棄疾在漢武帝手下又會立下怎樣的不世之功嗎?
哦這裏插個題外話,不世之功真不是誇大其詞。
辛棄疾不僅會寫詩詞,打仗,他在經濟理財方麵也有卓越的才幹和謀略,除了“詞中之龍”的稱號外,他還有一個鮮有人知的“財中之龍”稱號。
所以南宋朝廷雖然不用他打仗,但任命他當過很多地方官,在他的治理下,那些地方的經濟都有一定的發展。
他當過建康府通判、滁州知州、江西提刑等職,在平定了賴文政領導的茶商軍之後,又知江陵府兼荊湖北路安撫使,成為封疆大吏,後曆江西、湖南安撫使等職。
除了不能上陣殺敵外,辛棄疾的官場生涯其實還可以,沒有那麽黑暗。
辛棄疾歸宋頭幾年,對南宋還充滿了期待。向宋孝宗上《美芹十論》(又稱《禦戎十論》),客觀地分析了宋金雙方的形勢,提出了周密詳盡的恢複大計和克敵製勝的戰略戰術。
此後,他又向右丞相虞允文上了《九議》,再次陳述他的抗金方略。辛棄疾希望以此喚起宋廷君臣的抗金熱情,堅定他們抗戰必勝的信念。
這就是之前的歌詞裏提到的“嘔血瀝血著成十論九議”。但無論是《美芹十論》還是《九議》都沒有引起南宋統治者的重視。
後來他在任上,還自己組建了兵馬,成立飛虎隊,為北伐做準備。這個錢是他自己賺出來的,沒讓朝廷出,飛虎隊初建的時候很強,畢竟軍費管夠,人數又少。
可惜飛虎隊很快就沾染上了大宋軍隊普遍的一些惡習,最後泯然眾人。
這麽能幹的辛棄疾如果遇上的是雄才大略,用人不拘一格的漢武帝會是怎樣的結果呢?
辛棄疾和霍去病跨越千年的相遇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
想知道的寶貝記得關注後續的小黃車哦。現在我們開始下一位,名將篇再就業第二位——韓信。】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的想法已經從剛才的“就算是假的,看看書也好”變成了現在的“別光說啊,你倒是真的給啊!”
不是真的給還說得那麽詳細,把他的饞蟲勾起來了又不滿足他,可惡!
劉徹忿忿扭頭,“去病啊,你還有什麽隱藏才能沒有發揮出來嗎?”
霍去病滿頭問號:“???”
劉徹:“辛棄疾像你,他會的你肯定也會才是。”
霍去病:“……”陛下你說的是人話嗎?
衛青原本想開口的,但不知想到什麽,果斷閉嘴。
他還是努力減少存在感吧,免得戰火波及。
霍去病還在和劉徹掰扯,“陛下,臣覺得霍光不錯,之前您不是說要培養他嗎?這些事明顯他更合適,你找他去。”
什麽經濟理財,他一點也不會好嘛!別找他。
劉徹還真認真思考了,別說,霍光還真可行。
大秦
秦始皇下意識看向大臣堆,卻沒發現韓信的身影,問左右:“韓信呢?怎麽還沒到?”
內侍連忙道:“奴婢這就去找。”
秦始皇揮了揮手,心裏盤算起購書的事,第一本主角有他,他可以免費買;第二本有韓信,也能免費買。
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當年上學的時候光記得這首詞雄偉的意境,以及殺敵報國、恢複祖國山河、建立功名的壯懷了。可最後一句“可憐白發生”才是他寫下這首詞的原因啊。
還有《青玉案·元夕》中的“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的“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宋孝宗時期
還沒有寫下這些詞的辛棄疾瞪大眼睛,和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易安就不用說了,大家同為濟南人,易安的詩詞他就算沒有全看過,也看過□□成。易安大才,他祖父都遠不及。
至於東坡,更是大宋詩壇的代表人物,他居然和他們二人並稱!!
方才聽歌的時候他以為隻是隨便寫寫詩詞抒情來著,沒想到寫成了和東坡、易安齊名的地步。
辛棄疾有些恍惚。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好文學,尤喜辭賦,寫過不少辭賦的他聽到這些詞作,當即拍手叫好,“前麵兩首倒也罷了,後麵這幾首可真不錯,尤其是那句‘了卻君王天下事’和“眾裏尋他千百度”寫得當真不錯。”
簡直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還寫得一樣出色。
這樣的人居然還擁有和去病一樣的軍事才能,文武雙全啊!
霍去病聽到最後一句“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心中一歎,他不能想象從少年等到老年,甚至老年時還抱有成為廉頗的希望是一件多麽難受的事。
“可惜他沒有生在大漢,成為陛下的臣子。”
劉徹深以為然,“確實可惜。”
霍去病難得道:“臣能遇到陛下,是臣之幸。”
劉徹大笑,錘了錘霍去病的肩膀,“你小子終於學會了說話。”
霍去病無奈:“陛下,臣一直會說話。”
大秦
秦始皇:“好詞!”但是一千多首詩詞是不是太多了?這得有多閑才會寫下這麽多詩詞?
這麽懷才不遇的嗎?
就這樣的文采,就算不打仗也能做別的吧?大宋居然舍得讓他就這麽隱居,讓人閑到去寫詩詞。
秦始皇:“……”人多可以給他,他缺人。
唐太宗時期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身前身後名,”李世民將這句話過了一遍,笑道:“這人到底多有本事,才敢寫下這麽狂妄的詩詞。”
“不過宋朝的臣子是真的忠君愛國啊,前有嶽飛至死不反,後又有辛棄疾。”今天也是羨慕大宋富裕的一天,各種意義上的富裕的。
貞觀群臣尤其是出自世家的臣子聞言心裏頓時一咯噔,這是什麽意思?是說他們沒有宋朝的臣子忠君愛國嗎?
自認為忠心耿耿的杜如晦等人已經在討論辛棄疾的詞作了。
房玄齡稱讚道:“好一句‘眾裏尋他千百度’,寫得好!”
杜如晦:“我覺得另一首更好些。”
說罷,心有餘悸道:“幸好我們遇到的是陛下。”沒有什麽比能實現個人抱負更值得開心的事了。
武將們齊齊點頭,“可不是,要是生在大宋,又沒有辛棄疾的才華,不僅鬱鬱不得誌,連寄情詩詞都做不到。”
人家當不了武將,還能當文官,才子詩人。他們這群大老粗,要是當不了武將,可不就隻能回家種田打鐵嗎?
【文人裏最能打,武將裏最有才的辛棄疾一生寫下的傳世詩作不計其數。
可他南歸是為了抗金收複故土啊。
他明明和霍去病一樣,都是一戰成名,卻走上了兩條截然不同的路。
霍去病首戰率領800騎兵斬獲匈奴2028人,功冠全軍,封冠軍侯,此後六戰六捷,成為一代軍神;
辛棄疾曾率50騎突襲金軍大營,萬軍陣中取敵軍首級,最後卻被迫隱居寄情詩詞,成為一代詞人,鬱鬱而終。
臨終前還大呼:“殺賊!殺賊!”豪情萬丈終是落了空。
因為心有執念,所以辛棄疾不願意投胎,加上辛棄疾本人的名氣,閻王將辛棄疾的名字也寫進了再就業的名單。】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五十騎?五十騎就能萬軍陣中取敵軍首級,還全身而退?”這是怎麽做到的?
別說劉徹疑惑,就連霍去病都瞪大眼睛,“他是怎麽做到的?”
五百騎還說得過去,五十騎未免也太少了。
霍去病試想了一下,覺得除非大宋麵對的金軍實力不咋地,不然五十騎根本就不到殺進殺出。可聽天幕的話以及那首歌裏寫的“金賊鐵蹄”得知金軍是和匈奴一樣的草原異族,擁有鐵騎。
這種情況下,五十騎很難吧?
劉徹驚訝完,轉頭看向霍去病,“確實和你挺像,這冒險的性子和你一模一樣。”可惜生在了大宋,一輩子鬱鬱不得誌。
霍去病:“……”
“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劉徹輕歎,“朕這個伯樂怎麽就不能多遇見幾匹千裏馬呢?”
大臣們:陛下,你夠了!上回天幕的書裏可沒少誇你會用人,知人善用,手下人才濟濟。
咋?這還不夠嗎?你還想要多少人?
唐太宗時期
李世民震驚道:“五十騎,萬軍陣中取敵軍首級?”
“辛棄疾絕對有將帥之才!這樣的人才居然棄之不用,大宋真是——”亡得一點不冤。
尉遲敬德也瞪圓了眼睛,“居然這麽厲害?”他還以為文采高,武藝就不怎麽樣呢。
算了,五十騎就敢闖萬軍陣中,寶琳做不到的,這名不用改了。
宋孝宗時期
辛棄疾按下胸腔中怦怦直跳的心,兩眼放光地望著天幕,全天下的人都能看到天幕,官家肯定也看到了,這一世他是不是能如願以償?
**
臨安皇宮
和辛棄疾想的一樣,趙昚看到了,也心動了。
趙昚:“天助我也!”他愛死天幕了。
想登基,天幕就暴出太宗得位不正,重文抑武埋下靖康恥的禍根,他借著太.祖的大旗成功上位。
想北伐,天幕多次痛罵大宋偏安一隅,激起大宋男兒的血性,還有那些神書,現在連絕世武將都透漏給他了。
趙昚刹那間門自信心爆棚,覺得收複失地指日可待。
***
【閻王不僅批準了辛棄疾的再就業申請,而且還是讓他去大漢圓夢,想知道辛棄疾和霍去病的相遇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嗎?辛棄疾在漢武帝手下又會立下怎樣的不世之功嗎?
哦這裏插個題外話,不世之功真不是誇大其詞。
辛棄疾不僅會寫詩詞,打仗,他在經濟理財方麵也有卓越的才幹和謀略,除了“詞中之龍”的稱號外,他還有一個鮮有人知的“財中之龍”稱號。
所以南宋朝廷雖然不用他打仗,但任命他當過很多地方官,在他的治理下,那些地方的經濟都有一定的發展。
他當過建康府通判、滁州知州、江西提刑等職,在平定了賴文政領導的茶商軍之後,又知江陵府兼荊湖北路安撫使,成為封疆大吏,後曆江西、湖南安撫使等職。
除了不能上陣殺敵外,辛棄疾的官場生涯其實還可以,沒有那麽黑暗。
辛棄疾歸宋頭幾年,對南宋還充滿了期待。向宋孝宗上《美芹十論》(又稱《禦戎十論》),客觀地分析了宋金雙方的形勢,提出了周密詳盡的恢複大計和克敵製勝的戰略戰術。
此後,他又向右丞相虞允文上了《九議》,再次陳述他的抗金方略。辛棄疾希望以此喚起宋廷君臣的抗金熱情,堅定他們抗戰必勝的信念。
這就是之前的歌詞裏提到的“嘔血瀝血著成十論九議”。但無論是《美芹十論》還是《九議》都沒有引起南宋統治者的重視。
後來他在任上,還自己組建了兵馬,成立飛虎隊,為北伐做準備。這個錢是他自己賺出來的,沒讓朝廷出,飛虎隊初建的時候很強,畢竟軍費管夠,人數又少。
可惜飛虎隊很快就沾染上了大宋軍隊普遍的一些惡習,最後泯然眾人。
這麽能幹的辛棄疾如果遇上的是雄才大略,用人不拘一格的漢武帝會是怎樣的結果呢?
辛棄疾和霍去病跨越千年的相遇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
想知道的寶貝記得關注後續的小黃車哦。現在我們開始下一位,名將篇再就業第二位——韓信。】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的想法已經從剛才的“就算是假的,看看書也好”變成了現在的“別光說啊,你倒是真的給啊!”
不是真的給還說得那麽詳細,把他的饞蟲勾起來了又不滿足他,可惡!
劉徹忿忿扭頭,“去病啊,你還有什麽隱藏才能沒有發揮出來嗎?”
霍去病滿頭問號:“???”
劉徹:“辛棄疾像你,他會的你肯定也會才是。”
霍去病:“……”陛下你說的是人話嗎?
衛青原本想開口的,但不知想到什麽,果斷閉嘴。
他還是努力減少存在感吧,免得戰火波及。
霍去病還在和劉徹掰扯,“陛下,臣覺得霍光不錯,之前您不是說要培養他嗎?這些事明顯他更合適,你找他去。”
什麽經濟理財,他一點也不會好嘛!別找他。
劉徹還真認真思考了,別說,霍光還真可行。
大秦
秦始皇下意識看向大臣堆,卻沒發現韓信的身影,問左右:“韓信呢?怎麽還沒到?”
內侍連忙道:“奴婢這就去找。”
秦始皇揮了揮手,心裏盤算起購書的事,第一本主角有他,他可以免費買;第二本有韓信,也能免費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