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司馬懿就穩妥得多了,司馬懿善謀,懂人心,又會隱忍。他如果和曹操處在一個位置上,肯定比曹操更討人喜歡。


    可惜他麵對的人是漢武帝,漢武帝雖然是千古一帝,文韜武略,雄才偉略,但這並不影響他剛愎自用,他決定的事很難改變,有種不撞南牆不回頭的感覺。


    曹操有時候也這樣,他太了解漢武帝這種想法了,也知道漢武帝更吃哪套。


    相對於老老實實、規規矩矩上諫的臣子,漢武帝更喜歡創新、不走尋常路的臣子,這裏從他不拘一格的用人方式也能看出來。


    當年東方朔向漢武帝自薦時,用詞可不謙虛,把自己大誇特誇,漢武帝讀後認為東方朔氣概不凡,便命令他在公車署中等待召見。


    後來東方朔又屢出奇招,得到了漢武帝的喜愛和寵幸,官拜太中大夫。


    除了東方朔外,還有不少大臣是這樣上位,就連漢武帝時期著名的三個騙子——少君、少翁、欒大,都是靠著吹牛皮得到漢武帝的青睞。


    這三個騙子的事跡不用多說了吧?欒大不僅騙到樂通侯的侯爵,官拜五利將軍,還娶到了漢武帝的嫡長公主。


    扯遠了,書裏提到司馬懿為漢武帝提出了開疆拓土的戰略方針,方方麵麵都規劃到了,漢武帝也很滿意,但他更喜歡會說話的曹操。


    還有,別忘了曹操最愛什麽!當然不是人.妻,是別人家的武將!!


    曹操對於別人家的武將那是念念不忘,總想勾搭回來,到了大漢也沒能改掉這種毛病。


    於是劉徹發現曹操越打手下武將越多,再這樣下去,大漢根本就不會缺武將,對曹操更喜歡了。


    曹操仗著漢武帝的喜歡,打壓司馬懿,司馬懿本來就不爽,還被曹操欺負,於是暗戳戳地玩起心眼。


    漢武帝對他們兩的不合喜聞樂見,還將激將法用得爐火純青,導致曹操和司馬懿在漢武朝幹得那叫一個賣力,卷生卷死,帶得漢武朝臣們也苦不堪言。


    隻有漢武帝坐收漁翁之利,笑得合不攏嘴。】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沉默,沉默,朝臣原本聽得挺開心的,不管是聽到別人在陛下手上倒黴,還是聽到別人怎麽討好陛下,都是他們想聽的內容,前者快樂,後者可以學一學。


    可誰知聽著聽著就聽到了不該聽的內容。


    陛下剛愎自負,不撞南牆不回頭這是他們能聽的嗎?


    還有陛下屢次被騙,不僅封騙子為侯,還將公主嫁給了騙子,這等宮廷秘聞是他們能聽的嗎?


    陛下不會惱羞成怒,要滅口吧?


    劉徹臉上的笑容凝固住,他正因天幕誇文韜武略高興呢,沒想到又是先揚後抑,但是什麽啊但是,朕不想聽但是!


    咽回去!


    可惜他的憤怒天幕視而不見,甚至還火上澆油。


    於是劉徹炸了:“豈有此理,少翁、欒大欺君,罪當處斬!”少君已病逝,便宜他了。


    大臣們:果然,陛下惱羞成怒了。


    不過……這吹牛**好像確實挺管用,陛下挺吃這套。


    要不試試看?


    膽大的大臣悄悄抬眸看了眼憤怒的漢武帝,果然搖頭,算了,試試很容易變逝逝,還是別亂試。


    能在陛下麵前誇誇其談,口若懸河,別的本事不知道有沒有,但膽量是有的。


    三國時期


    曹操:累了,毀滅吧。


    司馬懿:“!!”曹操原來是這樣的人!


    其他時空


    也有過被騙經曆的秦始皇:“……”要不是騙子詭計多端,又豈會上當?都是騙子的錯。


    李世民瞪大眼睛:“!!”沒想到漢武帝居然是這樣的人,看不出來啊。


    還有曹操是喜歡別人家的武將,可是他的武將不是越打越少嗎?哪有越打越多?


    越打越多的應該是他才是!


    【這邊曹操和司馬懿在漢朝卷生卷死,另一邊,地府的名相再就業也在火急火燎的進行。


    為什麽說火急火燎呢,因為名相們不肯配合,玩政治的心眼都比篩子多,和武將的爽快是截然相反的類型。


    閻王一連提了幾個皇帝,都沒有人自願去。


    閻王:提醒一下,如果接下來的幾位皇帝你們還是不想選,那隻能去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這些亂世了。


    不要以為崗位少就輪不到你們,缺丞相的朝代多的是,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政權更替迅速,換丞相的速度更快。


    哦對了,除了亂世,還有明太.祖朱元璋那裏,朱元璋的丞相是什麽下場,不用本閻王多說吧?


    眾鬼聽完一改之前擺爛的態度,要多積極有多積極。


    雖然亂世出英雄,更好混出頭,但是有些亂世還沒等混出頭,頭就先沒有了,比如魏晉南北朝、比如五代十國。


    鬼都不願意去。


    還有朱元璋的丞相,那是人當的嗎?漢武帝的丞相好歹有善終的,朱元璋的丞相主打一個無人生還。】


    洪武時期


    因為明末的消息,朱元璋胸口還在悶痛,沒緩過來呢,就聽到自己被天幕提起。


    還是以這種方式被提起,朱元璋臉黑了,大罵:“胡說八道!胡惟庸謀反,李善長、汪廣洋牽扯其中,死有餘辜,朕殺他們還有錯不成?


    再說了,還有徐達,徐達是病死的,關朕什麽事?”


    大臣們連大氣都不敢喘,胡惟庸案牽連甚廣,沒必要牽連的也被牽連了,冤屈著不少。明眼人都能看出聖上是想借著胡惟庸案清理一波人,誰敢求情?嫌自己命不夠長?


    朱元璋見不少大臣都瑟瑟發抖,頓感沒勁,轉頭看向一眾兒子,老二老三全然沒當回事,老四麵無表情,看不出什麽,老五欲言又止……


    到頭來竟是一個敢說話的都沒有。


    朱元璋覺得心裏更悶了。


    大秦


    秦始皇:“這就是朱元璋廢除丞相製的原因?”因為無人生還?


    廢丞相,收相權,忙得過來嗎?


    他左右丞相都不夠用,如果廢丞相,那不是忙死?


    若是覺得丞相權力過大分化相權便是,直接廢除,每天處理的奏章能再多幾倍。


    這朱元璋果然勤政。


    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時期


    劉徹:“……”倒也不必如此比較。


    沒有大錯,他也犯不著殺人,頂多是罷官。


    他比朱元璋還是好點的吧?


    唐太宗時期


    尉遲敬德連連點頭,“天幕說得對,你們這些文人就是心眼多,一肚子彎彎繞繞。”天幕說得可太對了!


    “把曹操司馬懿坑到了大漢,結果後麵的皇帝比漢武帝還難整,後悔了吧?還沒混出頭,頭先沒有了。哈哈哈……”


    文臣們:“……”關他們什麽事,你是不是入戲太深了?


    李世民:“朕比較關心閻王念了哪幾個皇帝?為什麽不光明正大說出來,是朕不配聽嗎?”內心:到底有沒有他啊??


    【有機靈鬼試圖道:不對啊,明太.祖朱元璋不是廢除了丞相製度嗎?明朝不需要丞相吧?


    閻王看了他一眼:明朝的內閣充當宰相職責。


    眾鬼聞言心裏拔涼拔涼的,明朝的內閣說的充當宰相職,但終究不是宰相,且和宰相相差甚遠。


    明朝的內閣看起來權勢滔天,但都建立在皇帝相信他們並且自己犯懶不想幹活的基礎上,一旦皇帝下了決心,倒黴也就是時間問題。


    比如張居正。


    想到這裏,眾鬼看向張居正:張首輔,可還想去大明?


    張居正:你看我像是冤種嗎?


    閻王:咳咳,你就算想回大明也回不去。好了,接下來這位皇帝也是千古一帝,而且還是知名度最響的那一位,也是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嬴政。


    有想去秦始皇手下當丞相的嗎?


    李斯站了出來:在下想去,在地府學了那麽多東西,斯有自信能挽救大秦的頹勢,必不會再讓秦二世而亡。


    閻王看了他一眼:可是你去不了,不能回原來的朝代。


    李斯指了指聚在一起的鬼魂,心不甘情不願道:那他們去了,原來的‘李斯’呢?他們不會要變成‘李斯’吧?


    閻王:有可能,但也有可能成為別人。


    李斯對閻王躬身一拜,行了很多年沒有行過的大禮:斯輔佐大王二十七年,誤信趙高、胡亥之言,害死公子扶蘇,使得胡亥上位濫殺無辜,大秦社稷毀於一旦。


    斯愧對大王,想將功贖罪,求閻王成全。


    閻王:不行,這個先例不能開。你可以把你的治國政策告訴要去大秦的人,最多隻能這樣了。


    你回不了大秦。


    李斯失望地低頭,一步錯,步步錯,連將功補過的機會都沒有。


    公孫鞅(商鞅):先秦與大秦不一樣,吾是否可去大秦?


    閻王點點頭:可以。


    王安石站出來:不知去大秦有幾個名額,我也想去。


    諸葛亮幾乎是同時和王安石站出來:亮也想去。


    陸陸續續又有不少人站了出來。】


    大秦


    秦始皇露出滿意的笑容,嗯,甚合他意,他果然比漢武帝受歡迎。


    漢武帝的曹操和司馬懿是被坑去的,他這些都是自願的。


    李斯眼底閃過一絲失落,同時心裏鬆了一口氣,他這麽說陛下應該不會生氣了吧?


    李斯餘光偷偷看向秦始皇,見其麵帶笑容,一副心情很好的樣子,陛下是因為他選大秦而高興,還是因為其他人選大秦高興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間搶小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迴夢逐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迴夢逐光並收藏(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間搶小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