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把頭身先士卒,走在最前麵,我覺得王把頭變得很怪。
“把頭,不會有機關吧。”
王把頭肯定道:“戰國之前的古墓,有機關的可能性不大,這也不是古墓,把心放在肚子裏。”
我小聲道:“咱們是不是有點太心急了?”
“早點摸完早點走,秦嶺的詭異傳說太多,保不齊裏麵有真的。”
說完,王把頭猛地回頭,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其他人,我們不知所措。
王把頭詢問道:“怎麽,剛才死了五個人,你們都害怕了?”
“沒有。”
“沒有就好,記住了,吃啥補啥,想要成為人上人,就得吃人,把別人的命當成你的墊腳石。”
我們一齊點了點頭,隨後一聲不吭地跟著王把頭走。
那五個人對於我來說,就是陌生人,是死是活並不重要,和我也毫無關係。
我恐懼的是這種未知的古墓,或者說一個從來沒見過的墓葬形式。
如果裏麵有屍解仙,那更是一個棘手的問題,誰也沒在現實中碰到過屍解仙,鬼知道該如何處理。
屍解仙這東西不能隨便處理,有些時候,得信邪,不光是盜墓賊,考古隊也信邪。
現如今的考古,考古隊員大多都是現場指揮,或者當個甩手掌櫃的,關鍵的步驟,還得靠民工動手。
考古隊為啥不動手?
當然是怕惹禍上身,秦朝之前,華夏有太多的神秘且詭異的東西。
據我所知,近代盜墓界隻遇到過一次屍解仙。
在1994年的湖北荊州,有一個名叫李宜海的盜墓賊頭目在郭店村發現了一處古墓群。
當地人不說盜墓,用“要起水,找死鬼”的說法來形容盜墓。
意思是想要賺錢,得找死鬼。
於是,李宜海第一次下墓摸寶之後,又找了三個人進行了二次挖掘。
根據後來落網人員交代,第一次盜墓是李宜海自己進去的,誰也不知道他盜出來什麽。
因為李宜海第一次下墓發現了一具古屍,古屍的腮幫子鼓鼓的,李宜海覺得裏麵可能有好東西,於是找了三個人第二次下墓。
三個人跟著李宜海下墓,果然發現了一具女屍,麵容完整,衣著華麗,皮膚保持著彈性。
李宜海直接將手伸入女屍口中,來回摸索,可什麽都沒發現。
於是,李宜海等人決定將女屍拖到地麵上,準備脫下女屍身上的衣物賣錢。
脫完衣服後,他們將女屍埋入旁邊河溝,用泥土掩埋。
盜墓完成後,挖出來的古董順利出手,可沒高興幾天,有人向當地派出所舉報他們盜墓。
除李宜海之外的盜墓賊悉數落網。
這群盜墓賊也不傻,懂得避重就輕,承認了盜墓,但不說細節,更不說女屍的事。
當時盜墓的比較多,警察也以為這是個普通的案子,調查結束後準備結案。
可有個神秘人在派出所的大門上貼了一張大字報,上麵隻有兩個字——古屍。
這時,警察才重視起這起案件,對落網的盜墓賊使用了大記憶恢複術,於是,盜墓賊一五一十交代了犯罪過程。
得知真相的警察帶著考古專家去現場尋找女屍,此時,距離盜墓已經過去了三十九天,同行的法醫都說沒什麽必要了。
可當人們將屍體挖出來的時候,所有人都傻眼了,那具女屍竟然沒有腐敗跡象,依舊完好如初。
湖北荊州,四五月,以當時的氣溫和濕度,就算是具鮮屍也該爛的差不多的,可古屍竟然沒有變化。
所有人都不知道該怎麽解釋這件事。
為了一探究竟,當地請來了著名的病理學家武教授操刀解剖女屍。
令人稱奇的是,武教授把蒸餾水注入女屍血管,蒸餾水竟然還可以流動。
後來專家確認,這具女屍距今約2300年,死亡年齡在70到75歲,女屍的生活的年代在戰國中期,比馬王堆女屍還早二百多年。
關於女屍為何不腐,專家解釋說女屍在入殮前做了特殊處理,用中藥熬煮而成的藥液浸泡過。
專家的說法,與馬王堆女屍的解釋如出一轍,都是上古時期的神秘中藥,具體成分無法測定,防腐方法早已失傳。
在我看來,那就是屍解仙的法門,是真正的屍解仙。
這個案子還有很多疑點,第一,誰舉報的盜墓賊?第二,寫著古屍的大字報是誰張貼的?
盜墓賊做事隱秘,這種事情可能連自己媳婦都不會說,更不會告訴外人。
再有就是寫大字報的人,肯定是參加盜墓的人才知道不腐女屍的存在。
種種線索擺在眼前,我不得不往李宜海的方向去想。
整個盜墓團夥隻有李宜海外逃,也隻有他最了解盜墓的過程。
可用常理根本想不明白盜墓賊頭目為啥舉報團隊內的人。
那麽,可以大膽想象一下,如果李宜海不是李宜海了呢?
李宜海的軀體內是另外一個靈魂呢?
這種設想常人肯定會嗤之以鼻,覺得許某人是在扯犢子。
可咱幹過出馬仙,親眼看見過農村神婆被仙家上身。
仙家可以借殼人身,鬼魅未嚐不可。
一想到這些,我的腳步越來越沉重,黑暗且幽深的隧道對於我來說,就是無盡的深淵。
可王把頭信心十足,他說如果終點是我選定的地方,那麽來回不到四十公裏,爭取一口氣走完這一遭。
走了三個小時後,隧道內出現了石雕畫。
浮雕畫間隔幾十米就有一幅,長度在三到六米,高度包含了整個牆壁。
浮雕畫都是在石壁的基礎上深雕無用的部分,好讓圖畫凸出來,其內容,讓花木蘭麵紅耳赤。
如果把浮雕畫比喻成春宮圖,那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盡是一些男女交歡的場景。
在成都新都區博物館和四川省博物館都有漢磚春宮圖,官方名稱桑林野合圖,有興趣可以搜一下,描繪的畫麵就是男女男,男女在野外交歡,另一個男的在推屁股。
而眼前的畫麵,和漢磚描繪的場景差不多,有人扇扇子,有人服侍,還有不同的運動風格。
當然,我們要從藝術的角度去觀賞,在古代,在山水間放飛自我是對山川的熱愛。(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例如《史記·孔子世家》中記載“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意思是叔梁紇和顏氏的女兒野合生下孔子。
關於野合,專家給出了解釋是不符禮製的男女關係,咱也不知道是搞破鞋還是野外結合。
“把頭,不會有機關吧。”
王把頭肯定道:“戰國之前的古墓,有機關的可能性不大,這也不是古墓,把心放在肚子裏。”
我小聲道:“咱們是不是有點太心急了?”
“早點摸完早點走,秦嶺的詭異傳說太多,保不齊裏麵有真的。”
說完,王把頭猛地回頭,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其他人,我們不知所措。
王把頭詢問道:“怎麽,剛才死了五個人,你們都害怕了?”
“沒有。”
“沒有就好,記住了,吃啥補啥,想要成為人上人,就得吃人,把別人的命當成你的墊腳石。”
我們一齊點了點頭,隨後一聲不吭地跟著王把頭走。
那五個人對於我來說,就是陌生人,是死是活並不重要,和我也毫無關係。
我恐懼的是這種未知的古墓,或者說一個從來沒見過的墓葬形式。
如果裏麵有屍解仙,那更是一個棘手的問題,誰也沒在現實中碰到過屍解仙,鬼知道該如何處理。
屍解仙這東西不能隨便處理,有些時候,得信邪,不光是盜墓賊,考古隊也信邪。
現如今的考古,考古隊員大多都是現場指揮,或者當個甩手掌櫃的,關鍵的步驟,還得靠民工動手。
考古隊為啥不動手?
當然是怕惹禍上身,秦朝之前,華夏有太多的神秘且詭異的東西。
據我所知,近代盜墓界隻遇到過一次屍解仙。
在1994年的湖北荊州,有一個名叫李宜海的盜墓賊頭目在郭店村發現了一處古墓群。
當地人不說盜墓,用“要起水,找死鬼”的說法來形容盜墓。
意思是想要賺錢,得找死鬼。
於是,李宜海第一次下墓摸寶之後,又找了三個人進行了二次挖掘。
根據後來落網人員交代,第一次盜墓是李宜海自己進去的,誰也不知道他盜出來什麽。
因為李宜海第一次下墓發現了一具古屍,古屍的腮幫子鼓鼓的,李宜海覺得裏麵可能有好東西,於是找了三個人第二次下墓。
三個人跟著李宜海下墓,果然發現了一具女屍,麵容完整,衣著華麗,皮膚保持著彈性。
李宜海直接將手伸入女屍口中,來回摸索,可什麽都沒發現。
於是,李宜海等人決定將女屍拖到地麵上,準備脫下女屍身上的衣物賣錢。
脫完衣服後,他們將女屍埋入旁邊河溝,用泥土掩埋。
盜墓完成後,挖出來的古董順利出手,可沒高興幾天,有人向當地派出所舉報他們盜墓。
除李宜海之外的盜墓賊悉數落網。
這群盜墓賊也不傻,懂得避重就輕,承認了盜墓,但不說細節,更不說女屍的事。
當時盜墓的比較多,警察也以為這是個普通的案子,調查結束後準備結案。
可有個神秘人在派出所的大門上貼了一張大字報,上麵隻有兩個字——古屍。
這時,警察才重視起這起案件,對落網的盜墓賊使用了大記憶恢複術,於是,盜墓賊一五一十交代了犯罪過程。
得知真相的警察帶著考古專家去現場尋找女屍,此時,距離盜墓已經過去了三十九天,同行的法醫都說沒什麽必要了。
可當人們將屍體挖出來的時候,所有人都傻眼了,那具女屍竟然沒有腐敗跡象,依舊完好如初。
湖北荊州,四五月,以當時的氣溫和濕度,就算是具鮮屍也該爛的差不多的,可古屍竟然沒有變化。
所有人都不知道該怎麽解釋這件事。
為了一探究竟,當地請來了著名的病理學家武教授操刀解剖女屍。
令人稱奇的是,武教授把蒸餾水注入女屍血管,蒸餾水竟然還可以流動。
後來專家確認,這具女屍距今約2300年,死亡年齡在70到75歲,女屍的生活的年代在戰國中期,比馬王堆女屍還早二百多年。
關於女屍為何不腐,專家解釋說女屍在入殮前做了特殊處理,用中藥熬煮而成的藥液浸泡過。
專家的說法,與馬王堆女屍的解釋如出一轍,都是上古時期的神秘中藥,具體成分無法測定,防腐方法早已失傳。
在我看來,那就是屍解仙的法門,是真正的屍解仙。
這個案子還有很多疑點,第一,誰舉報的盜墓賊?第二,寫著古屍的大字報是誰張貼的?
盜墓賊做事隱秘,這種事情可能連自己媳婦都不會說,更不會告訴外人。
再有就是寫大字報的人,肯定是參加盜墓的人才知道不腐女屍的存在。
種種線索擺在眼前,我不得不往李宜海的方向去想。
整個盜墓團夥隻有李宜海外逃,也隻有他最了解盜墓的過程。
可用常理根本想不明白盜墓賊頭目為啥舉報團隊內的人。
那麽,可以大膽想象一下,如果李宜海不是李宜海了呢?
李宜海的軀體內是另外一個靈魂呢?
這種設想常人肯定會嗤之以鼻,覺得許某人是在扯犢子。
可咱幹過出馬仙,親眼看見過農村神婆被仙家上身。
仙家可以借殼人身,鬼魅未嚐不可。
一想到這些,我的腳步越來越沉重,黑暗且幽深的隧道對於我來說,就是無盡的深淵。
可王把頭信心十足,他說如果終點是我選定的地方,那麽來回不到四十公裏,爭取一口氣走完這一遭。
走了三個小時後,隧道內出現了石雕畫。
浮雕畫間隔幾十米就有一幅,長度在三到六米,高度包含了整個牆壁。
浮雕畫都是在石壁的基礎上深雕無用的部分,好讓圖畫凸出來,其內容,讓花木蘭麵紅耳赤。
如果把浮雕畫比喻成春宮圖,那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盡是一些男女交歡的場景。
在成都新都區博物館和四川省博物館都有漢磚春宮圖,官方名稱桑林野合圖,有興趣可以搜一下,描繪的畫麵就是男女男,男女在野外交歡,另一個男的在推屁股。
而眼前的畫麵,和漢磚描繪的場景差不多,有人扇扇子,有人服侍,還有不同的運動風格。
當然,我們要從藝術的角度去觀賞,在古代,在山水間放飛自我是對山川的熱愛。(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例如《史記·孔子世家》中記載“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意思是叔梁紇和顏氏的女兒野合生下孔子。
關於野合,專家給出了解釋是不符禮製的男女關係,咱也不知道是搞破鞋還是野外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