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的很美化,我希望結果也是好的。
機械通過王村長能找到,圍欄網布打個電話有人給送,鴨苗飼料之類的東西也可以在網上預訂,剩下的問題就是怎麽避開村民的耳目。
十來個村子,百十來畝地,我們也得找到主次。
我找到餘招娣,聊來聊去,我們聊到了餘姓,她道:“餘姓原來也是大戶人家。”
我故作好奇道:“嗯?什麽時候?”
“清朝呀,二三百年前,餘家是這邊最大的船幫,聽說有七八條船呢。”
“船幫都有錢呀,沒修個宗祠族譜啥的嗎?”
“當時有,後來都沒了,自己都吃不飽飯,誰有閑錢添補祠堂呀。”
“我對這東西還挺有興趣,現在餘家的族譜在誰手呢,能看看嗎?”
“在?我想想呀,餘屋那邊好像還有,但都不全了,我爹的命都沒在上麵,聽說以前還當舊書賣了一批呢。”
我嗬嗬道:“也是,現在傳統都衰敗了。”
“對呀,外麵都說廣東有宗祠啥的,那得是當代人有大富大貴之人,要不然,沒人出錢修。”
從餘招娣的口中,我得知了一個人——餘七郎。
餘七郎五十多歲,留著山羊胡,頗具古風,但家裏條件卻不怎麽好。
四驢子的話說,餘七郎是活在夢裏,還以為祖宗高貴,現在也高貴呢。
餘七郎見到我們也很好奇,他用粵語問了一句,花木蘭也用粵語回話。
我以想找注冊商標的名義來找餘七郎聊祖先,意思是想靠曆史名人來為我們養的鴨子宣傳。
餘七郎不信,我嗬嗬道:“老先生,問你個問題,你去買鴨蛋,一個是普通鴨蛋,一個是財神爺府上的鴨蛋,你買哪一個?”
“是這個理,這能行嗎?”
“我也在考慮,用張九齡的名號還是用您祖上餘靖名號,您說鴨蛋盒子上印張九齡故裏好一些呢,還是印餘靖家鄉好一些?”
“張九齡。”
餘七郎不假思索地回答把我接下來想要說的話都給懟回去了。
我本意餘七郎會維護一下祖先,爭著要商標呢。
餘七郎道:“知道張九齡的人說,沒多少人知道餘靖。”
我看向花木蘭,花木蘭聳了聳肩。
這是我沒想到的結果,我以為餘七郎會說一些餘家的豐功偉績呢。
我想了想道:“餘靖之後,餘家還出過貴人嗎?”
“沒了。”
“聽說北宋時期,童貫也來咱們這了。”
“童貫?誰呀?”
四驢子直接道:“老爺子,你家有族譜啥的嗎?我們想看看,找出其中有名的,以後用於宣傳咱們這塊寶地,彰顯人傑地靈。”
“有,五百塊錢一本。”
“行,還有幾本,我都要了。”
我大跌眼鏡,早知道這麽簡單,我就不繞來繞去了。
四驢子對我挑眉,很顯然,這一局他贏了。
餘七郎對祖上的事沒什麽了解,手中的家譜也是變現的工具,將剩餘的三本家譜都賣了。
我們帶著家譜返回租的房子,準備研究一下。
家譜十分老舊,有的紙張粘連,有的紙張和篩子似的,全都是窟窿眼。
餘家的家譜是從清朝乾隆年間開始記錄的,後麵的內容都不用看,我隻對祖先的考證有興趣。
除了餘靖的記載,族譜中還有一個人餘春雷。
關於餘春雷的記載,大多都是褒獎之詞,其中真假難辨,這也是人之常情,除了趙悟空,沒人會把祖先當過太監擺在桌麵上。
不過透過褒獎之詞,也能梳理出一些脈絡。
族譜中記載了一段餘春雷做善事的片段,說餘春雷承蒙祖先庇佑,得到童老爺賞識,童老爺施恩餘春雷,讓餘春雷成為本地最大的鹽商。
餘春雷知恩圖報,每年端午節,餘春雷在童府門口施恩百姓,每戶贈鹽半斤。
書中的原文是“民兩列,一列沿江而下,不見其尾,一列位至山巔,蜿蜒曲折,如神龍下山。”
這裏麵有誇張的成分,意思是在童府排隊領鹽的人有兩隊,一隊沿著江排,一列沿著山排,反正人很多。
四驢子道:“比我都能吹牛逼,還他媽幹江裏麵去了,也不怕被老王八咬褲腳子。”
“很正常啊,假如,你現在說免費發雞蛋,排隊的人真得幹到江裏,老王八殼子上都得站倆人。”
花木蘭道:“童府肯定是童師敏了,一隊在山上,一隊到江邊,咱們是不是能畫個三角形?”
“以宋朝的人丁情況來看,咱們按一隊三千人來算,大概兩公裏多,也就是童府距離江邊兩公裏吧。”
四驢子疑惑道:“那他媽不就是咱這嘛,老屋村。”
“對,餘姓家譜也佐證了我的判斷,童貫的宅子可能在這。”
花木蘭道:“家譜有誇張的成分,具體地方也不好找呀,假如咱們在地裏發現了古建築遺址,宅子不在咱們的租地範圍,咱也沒法下探鏟。”
“猴哥選的都是風水好的地方,應該差不多吧。”
趙悟空道:“應該差不多,我還考慮了以前大戶人家有荷花池的因素,特地選了有池塘的地方。”
我給趙悟空點了讚,因為這時候罵他已經不管用了,地已經租完了。
荷花池?
一個小破水坑子能持續千年?
可別扯犢子了,黃河多次改道,除了泥沙,也沒留下什麽土坑,一個大戶人家的荷花池也不會留下來痕跡。
趙悟空的話,讓我重新審視租地的範圍。
“猴哥,你根據現在的水塘確定的風水嗎?”
“啊。”
趙悟空堅定的表情,讓我哭笑不得。
“王八犢子,重新找,隻考慮兩點因素,一個是山,一個是江。”
“咋地,重新租地呀?”
“爹,咱們的重點在老屋村,剩下七八個村子都是打掩護,懂嗎?老屋這邊,千萬不能出錯。”
趙悟空嘶聲道:“我看了,老屋村風水最好的地方現在是墳地,退而求其次選的這塊甘蔗地,再說了,你租地的不就是為了看土層嘛,挖出殘磚碎瓦,咱們再重新換地唄。”
我心中也是有苦說不出,本想著賭一把,選風水好的地方租地,萬一有墓,我們算是掏上了,還省事,可趙悟空沒理解我的意思,隻以為是翻土找線索。
如果說風水好的地方是村裏的墓地,那就更難辦了,遷墳比買房子動遷都費勁,而且我們在墳地鬼鬼祟祟,還容易被村民給點了。
機械通過王村長能找到,圍欄網布打個電話有人給送,鴨苗飼料之類的東西也可以在網上預訂,剩下的問題就是怎麽避開村民的耳目。
十來個村子,百十來畝地,我們也得找到主次。
我找到餘招娣,聊來聊去,我們聊到了餘姓,她道:“餘姓原來也是大戶人家。”
我故作好奇道:“嗯?什麽時候?”
“清朝呀,二三百年前,餘家是這邊最大的船幫,聽說有七八條船呢。”
“船幫都有錢呀,沒修個宗祠族譜啥的嗎?”
“當時有,後來都沒了,自己都吃不飽飯,誰有閑錢添補祠堂呀。”
“我對這東西還挺有興趣,現在餘家的族譜在誰手呢,能看看嗎?”
“在?我想想呀,餘屋那邊好像還有,但都不全了,我爹的命都沒在上麵,聽說以前還當舊書賣了一批呢。”
我嗬嗬道:“也是,現在傳統都衰敗了。”
“對呀,外麵都說廣東有宗祠啥的,那得是當代人有大富大貴之人,要不然,沒人出錢修。”
從餘招娣的口中,我得知了一個人——餘七郎。
餘七郎五十多歲,留著山羊胡,頗具古風,但家裏條件卻不怎麽好。
四驢子的話說,餘七郎是活在夢裏,還以為祖宗高貴,現在也高貴呢。
餘七郎見到我們也很好奇,他用粵語問了一句,花木蘭也用粵語回話。
我以想找注冊商標的名義來找餘七郎聊祖先,意思是想靠曆史名人來為我們養的鴨子宣傳。
餘七郎不信,我嗬嗬道:“老先生,問你個問題,你去買鴨蛋,一個是普通鴨蛋,一個是財神爺府上的鴨蛋,你買哪一個?”
“是這個理,這能行嗎?”
“我也在考慮,用張九齡的名號還是用您祖上餘靖名號,您說鴨蛋盒子上印張九齡故裏好一些呢,還是印餘靖家鄉好一些?”
“張九齡。”
餘七郎不假思索地回答把我接下來想要說的話都給懟回去了。
我本意餘七郎會維護一下祖先,爭著要商標呢。
餘七郎道:“知道張九齡的人說,沒多少人知道餘靖。”
我看向花木蘭,花木蘭聳了聳肩。
這是我沒想到的結果,我以為餘七郎會說一些餘家的豐功偉績呢。
我想了想道:“餘靖之後,餘家還出過貴人嗎?”
“沒了。”
“聽說北宋時期,童貫也來咱們這了。”
“童貫?誰呀?”
四驢子直接道:“老爺子,你家有族譜啥的嗎?我們想看看,找出其中有名的,以後用於宣傳咱們這塊寶地,彰顯人傑地靈。”
“有,五百塊錢一本。”
“行,還有幾本,我都要了。”
我大跌眼鏡,早知道這麽簡單,我就不繞來繞去了。
四驢子對我挑眉,很顯然,這一局他贏了。
餘七郎對祖上的事沒什麽了解,手中的家譜也是變現的工具,將剩餘的三本家譜都賣了。
我們帶著家譜返回租的房子,準備研究一下。
家譜十分老舊,有的紙張粘連,有的紙張和篩子似的,全都是窟窿眼。
餘家的家譜是從清朝乾隆年間開始記錄的,後麵的內容都不用看,我隻對祖先的考證有興趣。
除了餘靖的記載,族譜中還有一個人餘春雷。
關於餘春雷的記載,大多都是褒獎之詞,其中真假難辨,這也是人之常情,除了趙悟空,沒人會把祖先當過太監擺在桌麵上。
不過透過褒獎之詞,也能梳理出一些脈絡。
族譜中記載了一段餘春雷做善事的片段,說餘春雷承蒙祖先庇佑,得到童老爺賞識,童老爺施恩餘春雷,讓餘春雷成為本地最大的鹽商。
餘春雷知恩圖報,每年端午節,餘春雷在童府門口施恩百姓,每戶贈鹽半斤。
書中的原文是“民兩列,一列沿江而下,不見其尾,一列位至山巔,蜿蜒曲折,如神龍下山。”
這裏麵有誇張的成分,意思是在童府排隊領鹽的人有兩隊,一隊沿著江排,一列沿著山排,反正人很多。
四驢子道:“比我都能吹牛逼,還他媽幹江裏麵去了,也不怕被老王八咬褲腳子。”
“很正常啊,假如,你現在說免費發雞蛋,排隊的人真得幹到江裏,老王八殼子上都得站倆人。”
花木蘭道:“童府肯定是童師敏了,一隊在山上,一隊到江邊,咱們是不是能畫個三角形?”
“以宋朝的人丁情況來看,咱們按一隊三千人來算,大概兩公裏多,也就是童府距離江邊兩公裏吧。”
四驢子疑惑道:“那他媽不就是咱這嘛,老屋村。”
“對,餘姓家譜也佐證了我的判斷,童貫的宅子可能在這。”
花木蘭道:“家譜有誇張的成分,具體地方也不好找呀,假如咱們在地裏發現了古建築遺址,宅子不在咱們的租地範圍,咱也沒法下探鏟。”
“猴哥選的都是風水好的地方,應該差不多吧。”
趙悟空道:“應該差不多,我還考慮了以前大戶人家有荷花池的因素,特地選了有池塘的地方。”
我給趙悟空點了讚,因為這時候罵他已經不管用了,地已經租完了。
荷花池?
一個小破水坑子能持續千年?
可別扯犢子了,黃河多次改道,除了泥沙,也沒留下什麽土坑,一個大戶人家的荷花池也不會留下來痕跡。
趙悟空的話,讓我重新審視租地的範圍。
“猴哥,你根據現在的水塘確定的風水嗎?”
“啊。”
趙悟空堅定的表情,讓我哭笑不得。
“王八犢子,重新找,隻考慮兩點因素,一個是山,一個是江。”
“咋地,重新租地呀?”
“爹,咱們的重點在老屋村,剩下七八個村子都是打掩護,懂嗎?老屋這邊,千萬不能出錯。”
趙悟空嘶聲道:“我看了,老屋村風水最好的地方現在是墳地,退而求其次選的這塊甘蔗地,再說了,你租地的不就是為了看土層嘛,挖出殘磚碎瓦,咱們再重新換地唄。”
我心中也是有苦說不出,本想著賭一把,選風水好的地方租地,萬一有墓,我們算是掏上了,還省事,可趙悟空沒理解我的意思,隻以為是翻土找線索。
如果說風水好的地方是村裏的墓地,那就更難辦了,遷墳比買房子動遷都費勁,而且我們在墳地鬼鬼祟祟,還容易被村民給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