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境內的突厥墓為東西走向,依山而建,背靠著山坡,前麵一片平坦,周圍沒有河流。
當年考古的時候,一共挖出來五百多件陪葬品,主要有陶塑件,人、車馬、家畜,還有一些鎏金的馬鐙、金鎖等等。
文物價值不高,我們主要想了解突厥墓的形式,不過,我膽小,不敢下去。
平時下墓是為了賺錢,下麵啥東西都沒有,單純的學習,不值得冒風險。
趙母說墓裏麵是用草和泥塗抹一層,然後再抹上白灰做壁畫,墓室也不大,為穹廬頂,平麵圓角方形,寬度三米多,高度兩米多,埋深大概十二米。
趙母用不成比例的甲字形來形容這個墓,頭小身長,我覺得用狼牙套更合適。
這個墓很有代表性,但也很讓我頭疼,因為突厥貴族墓的特點是窄而長,主墓室小,就算我們找了墓地的位置,間隔三米下探鏟都容易錯過。
舉個例子,在一個漆黑的通道中,裏麵遊蕩著一隻蝌蚪,用一根針從通道頂端插進去,刺到蝌蚪的概率並不大。
媽的,漆黑的通道和蝌蚪,總讓我想起一些歪的東西。
離開蒙古國,我們直奔毛子國。
不知道為什麽,我們所了解的毛子國都是被美化過的,比如二戰中的波蘭戰役,課本中用德國閃擊波蘭一筆帶過,其實是德國和老毛子一起幹的,毛子出兵六七十萬呢,而且這時候毛子早就是蘇維埃了,咱也不知道他去拯救誰?
毛子國對咱們也不友好,過邊境的時候,蒙古國的人很順利,我們得給人家小費,這幫毛子明著要紅票子。
咱也不知道其他地方是不是這樣,許某人遇到的老毛子確實讓人反感。
趙母沒帶我們去什麽好地方,我所見到的東西,也都不咋地,如果說蒙古國是咱們的八十年代,那毛子國也就停留在九十年代左右,根本進不了二十一世紀。
幾番周轉下,我們來到一處考古遺址,趙母說這也是個突厥貴族墓,一個主墓,兩個附墓,主墓橢圓形,麵積不大,大概三十個平方,埋深隻有一米五,周圍有石塊輪廓,可能也存在過墓牆。
附墓更簡陋,一個三角形,一個近似於圓形,麵積十平方左右,上麵鋪了一層石塊。
趙母又帶著我們去了幾個墓地,有長條形的,形如飛棍麵包,還有月牙形的。
許某人懵了,毛子國的突厥墓和蒙古國的一點也不一樣,可以說毫無章法。
“突厥是北方遊牧民族的統稱,由各個部族組成,習俗有可能不一樣。”
我望著趙母,不知道該說什麽。
花木蘭道:“完全沒有代表性,感覺像是胡亂埋的。”
趙母嗬嗬道:“葬法還不一樣,有的是土葬,有的是火葬,我是徹底沒招了,看咱們狗頭軍師的了。”
看我?
看什麽?
那我脫褲子?
脫了也沒用,五個人的隊伍,其他三個人都看過我裸體,要是也讓趙母入鄉隨?
“唉我去,咱不能白來,看了一圈墓,也得體驗一下當地的風土人情。”
“咋地,我驢哥要找老毛子吊死鬼呀?”
“那你看,舌頭長呀,能包一圈,卷起來。”
趙母搶先道:“你們也好好想想,回去後能不能找到突厥墓,找不到怎麽和上麵人交代?”
“你什麽意思?”
“沒什麽意思呀,要是你們有萬全之策,咱們就回去,要是心裏沒底,我可以幫你們留在這,暫時避難。”
我看向四驢子,我孤家寡人,花木蘭爺爺牛逼,趙悟空父母都在國外,隻有四驢子的家人不安全。
“別看我,沒有用,我們村裏都是刁民,我二大爺賣化肥的,年年賒化肥,家裏有事,村裏人真上。”
“怎麽,你的意思是先不回去?”
“也行,聽你們的。”
我想了一下,試探道:“驢哥,要是讓你體驗完毛子國的風土人情,你想不想回去?”
“那肯定得回去呀,這是什麽逼地方。”
我也不想留在外麵,國外的月亮並不圓,而且還是坑坑窪窪。
趙母這次沒有勸說,她說先去首都,玩兩天直接回國。
四驢子也去體驗了風土人情,結果四驢子自卑了,他一直想不明白毛子國的娘們為啥一聲不吭。
返回北京,我開始心慌,遊蕩了十來天,我不知道該怎麽和姚師爺交代。
突厥墓五花八門?
姚師爺得弄死我。
趙母說先去她的學校,她再找一些資料,然後商量個能騙過姚師爺的理由。
我們幾個的氣質,和大學圖書館根本不搭邊,人家都是戴耳機學習,奮筆疾書,我們像是剛從動物園中放出來的猴子,看啥都新奇。
四驢子對圖書館過敏,回到沈陽了,他要找回自信,人家隨便加了幾個大學的二手交易群,然後在群裏麵發一句——初來貴寶地,急需一名導遊陪伴遊玩沈陽城。
接下來,就是四驢子的選妃節目了,不少小姑娘添加好友。
四驢子說這是個開始,人靠衣裝馬靠鞍,具體能到哪一步,得看騎什麽馬,開什麽車。
這一點我不認同,我有個朋友,隻要車一往路邊停,就有小姑娘拉車門上車。
為啥?
因為我朋友開網約車的。
四驢子出去逍遙,我們得在圖書館內找資料,我對突厥曆史不了解,正好惡補一下。
有人說突厥是匈奴之後,其實不然。
匈奴是北方遊牧民族的統稱,因為匈奴是草原上第一個統一草原的遊牧民族,下麵還有很多個部族。
漢匈大戰之後,南匈奴歸順,北匈奴西遷,北匈奴一走,鮮卑趁機占領了匈奴的領地,成為了北方草原的王者。
晉朝時期,鮮卑南下,占領中原,建立了很多個政權,慕容氏的前燕、後燕、西燕、南燕,還有拓跋氏的北魏等等。
鮮卑入主中原,草原空虛,柔然趁機崛起。
柔然強大之後,開始和入主中原的北魏戰鬥,雙方勢均力敵,誰也幹不掉對方。
插一句,課文中的花木蘭替父從軍,發生的背景就是北魏和柔然打仗,花木蘭去打柔然。
後來呢,柔然勢力下的高車國叛變,突厥人趁機脫離了柔然的掌控。
也就是說,從匈奴開始,突厥人一直臣服,先是匈奴,後麵是鮮卑和柔然,一直在為強大的部族打工賣命。
當年考古的時候,一共挖出來五百多件陪葬品,主要有陶塑件,人、車馬、家畜,還有一些鎏金的馬鐙、金鎖等等。
文物價值不高,我們主要想了解突厥墓的形式,不過,我膽小,不敢下去。
平時下墓是為了賺錢,下麵啥東西都沒有,單純的學習,不值得冒風險。
趙母說墓裏麵是用草和泥塗抹一層,然後再抹上白灰做壁畫,墓室也不大,為穹廬頂,平麵圓角方形,寬度三米多,高度兩米多,埋深大概十二米。
趙母用不成比例的甲字形來形容這個墓,頭小身長,我覺得用狼牙套更合適。
這個墓很有代表性,但也很讓我頭疼,因為突厥貴族墓的特點是窄而長,主墓室小,就算我們找了墓地的位置,間隔三米下探鏟都容易錯過。
舉個例子,在一個漆黑的通道中,裏麵遊蕩著一隻蝌蚪,用一根針從通道頂端插進去,刺到蝌蚪的概率並不大。
媽的,漆黑的通道和蝌蚪,總讓我想起一些歪的東西。
離開蒙古國,我們直奔毛子國。
不知道為什麽,我們所了解的毛子國都是被美化過的,比如二戰中的波蘭戰役,課本中用德國閃擊波蘭一筆帶過,其實是德國和老毛子一起幹的,毛子出兵六七十萬呢,而且這時候毛子早就是蘇維埃了,咱也不知道他去拯救誰?
毛子國對咱們也不友好,過邊境的時候,蒙古國的人很順利,我們得給人家小費,這幫毛子明著要紅票子。
咱也不知道其他地方是不是這樣,許某人遇到的老毛子確實讓人反感。
趙母沒帶我們去什麽好地方,我所見到的東西,也都不咋地,如果說蒙古國是咱們的八十年代,那毛子國也就停留在九十年代左右,根本進不了二十一世紀。
幾番周轉下,我們來到一處考古遺址,趙母說這也是個突厥貴族墓,一個主墓,兩個附墓,主墓橢圓形,麵積不大,大概三十個平方,埋深隻有一米五,周圍有石塊輪廓,可能也存在過墓牆。
附墓更簡陋,一個三角形,一個近似於圓形,麵積十平方左右,上麵鋪了一層石塊。
趙母又帶著我們去了幾個墓地,有長條形的,形如飛棍麵包,還有月牙形的。
許某人懵了,毛子國的突厥墓和蒙古國的一點也不一樣,可以說毫無章法。
“突厥是北方遊牧民族的統稱,由各個部族組成,習俗有可能不一樣。”
我望著趙母,不知道該說什麽。
花木蘭道:“完全沒有代表性,感覺像是胡亂埋的。”
趙母嗬嗬道:“葬法還不一樣,有的是土葬,有的是火葬,我是徹底沒招了,看咱們狗頭軍師的了。”
看我?
看什麽?
那我脫褲子?
脫了也沒用,五個人的隊伍,其他三個人都看過我裸體,要是也讓趙母入鄉隨?
“唉我去,咱不能白來,看了一圈墓,也得體驗一下當地的風土人情。”
“咋地,我驢哥要找老毛子吊死鬼呀?”
“那你看,舌頭長呀,能包一圈,卷起來。”
趙母搶先道:“你們也好好想想,回去後能不能找到突厥墓,找不到怎麽和上麵人交代?”
“你什麽意思?”
“沒什麽意思呀,要是你們有萬全之策,咱們就回去,要是心裏沒底,我可以幫你們留在這,暫時避難。”
我看向四驢子,我孤家寡人,花木蘭爺爺牛逼,趙悟空父母都在國外,隻有四驢子的家人不安全。
“別看我,沒有用,我們村裏都是刁民,我二大爺賣化肥的,年年賒化肥,家裏有事,村裏人真上。”
“怎麽,你的意思是先不回去?”
“也行,聽你們的。”
我想了一下,試探道:“驢哥,要是讓你體驗完毛子國的風土人情,你想不想回去?”
“那肯定得回去呀,這是什麽逼地方。”
我也不想留在外麵,國外的月亮並不圓,而且還是坑坑窪窪。
趙母這次沒有勸說,她說先去首都,玩兩天直接回國。
四驢子也去體驗了風土人情,結果四驢子自卑了,他一直想不明白毛子國的娘們為啥一聲不吭。
返回北京,我開始心慌,遊蕩了十來天,我不知道該怎麽和姚師爺交代。
突厥墓五花八門?
姚師爺得弄死我。
趙母說先去她的學校,她再找一些資料,然後商量個能騙過姚師爺的理由。
我們幾個的氣質,和大學圖書館根本不搭邊,人家都是戴耳機學習,奮筆疾書,我們像是剛從動物園中放出來的猴子,看啥都新奇。
四驢子對圖書館過敏,回到沈陽了,他要找回自信,人家隨便加了幾個大學的二手交易群,然後在群裏麵發一句——初來貴寶地,急需一名導遊陪伴遊玩沈陽城。
接下來,就是四驢子的選妃節目了,不少小姑娘添加好友。
四驢子說這是個開始,人靠衣裝馬靠鞍,具體能到哪一步,得看騎什麽馬,開什麽車。
這一點我不認同,我有個朋友,隻要車一往路邊停,就有小姑娘拉車門上車。
為啥?
因為我朋友開網約車的。
四驢子出去逍遙,我們得在圖書館內找資料,我對突厥曆史不了解,正好惡補一下。
有人說突厥是匈奴之後,其實不然。
匈奴是北方遊牧民族的統稱,因為匈奴是草原上第一個統一草原的遊牧民族,下麵還有很多個部族。
漢匈大戰之後,南匈奴歸順,北匈奴西遷,北匈奴一走,鮮卑趁機占領了匈奴的領地,成為了北方草原的王者。
晉朝時期,鮮卑南下,占領中原,建立了很多個政權,慕容氏的前燕、後燕、西燕、南燕,還有拓跋氏的北魏等等。
鮮卑入主中原,草原空虛,柔然趁機崛起。
柔然強大之後,開始和入主中原的北魏戰鬥,雙方勢均力敵,誰也幹不掉對方。
插一句,課文中的花木蘭替父從軍,發生的背景就是北魏和柔然打仗,花木蘭去打柔然。
後來呢,柔然勢力下的高車國叛變,突厥人趁機脫離了柔然的掌控。
也就是說,從匈奴開始,突厥人一直臣服,先是匈奴,後麵是鮮卑和柔然,一直在為強大的部族打工賣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