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鐵這玩意,就是大錘八十,小錘四十的事,除了辛苦,沒有技巧可言,當然,我能這麽說,是我做的東西簡單。
咱也不管形狀好不好看,主要看實用性,然後用砂輪機一磨,全是完活了。
至於連接的套杆,直接用帶電焊點上就行,中間弄個絲扣就完事。
這也就是臨時用,要是搞大墓,絕對不會用這玩意,挖坑太費勁。
我選的是一個古墓群,在七十年代就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就說裏麵有漢代到宋代的古墓。
盜這種墓,我們不需要太多人,川娃子打洞,禿瓢犯罪,再加上一個許某人就夠用了。
為了以防萬一,我把四驢子帶上了,他戰鬥力在線。
要是禿瓢有什麽別的心思,四驢子動手,川娃子挖坑,許某人填土,這活就算幹完了。
古墓群在一個村子的後麵,距離村子五百多米,旁邊有水塘和大量的樹木。
樹木的麵積在一個足球場大小,這邊是我們搜尋的區域。
晚上九點多,我們到了樹林附近,我把洛陽鏟遞給禿瓢。
“咱三個找墓,動作要快,大墓,小墓不要。”
禿瓢二話不說,直接原地開始打探坑,我們也分開找探坑。
趁著幹活的間隙,我走到川娃子身邊道:“一會挖盜洞,按禿瓢的身材挖。”
“明白,肯定讓他下去噻。”
我沒和禿瓢交代什麽,禿瓢幹得卻十分起勁,借著月色,他每甩一層都十分用力。
先說一下古墓群中怎麽找大墓。
看土層?
找五花土?
這個方法在別的可能可行,在亂葬崗一般的地方,不好用。
盜墓賊打盜洞,一般直接打到主墓室,直接擊穿穹頂下去抹寶。
穹頂這東西,埋深和墓道不一樣,如果幸運,能瞎貓碰到死耗子,一杆進洞,但要是遇到那種結構複雜的墓,找穹頂需要點別的東西作為參考。
或者說,怎麽沿著土層找到穹頂?
答案很簡單,找黑膏泥。
黑膏泥又叫灰層。
從古至今,古墓最重要的一點不是防盜,而是防水。
如果防水沒做好,沒等到盜墓賊來挖,墓室裏麵已經能養王八了。
包括今天也是,誰家的墓都得找個不被水泡的地方。
古人墓室防水可以說是簡單有效。
磚砌墓室,外麵先抹一層草木灰,木炭之類的東西,厚度根據家庭條件來確定,最厚的一個墓,我見過近一米的防水層。
當然,這些草木灰不是直接堆一米來厚,而是分層鋪,一層十多公分厚,然後鋪上草席,用白灰膏固定好了之後,再鋪木炭。
一層草席一層炭,如此反複,這才是防水層。
防水層在盜墓界稱之為黑膏泥,黑膏泥上麵是五花土夯土,夯土上麵是石灰、碎磚和細砂組成的三合土。
所以,在亂葬崗,如果挖到三合土,下麵多半是主墓室。
要是探出了黑膏泥,墓的規模也不會小。
禿瓢真是拿命還錢,他打洞的速度,比我和四驢子還快,甩開膀子鉚勁幹。
最先發現三合土的也是禿瓢,他吹著口哨讓我們過去。
我和四驢子跟著打了打了兩個坑,下麵有二十多公分厚的黑膏泥,黑膏泥沒什麽粘稠度很差,捏成什麽形狀,固定不住,下麵可能有水。
川娃子看了看我們打的探坑,前後左右走了幾步,在地上畫了一個扁圈。
我們幾個開始抽煙休息,我們來到樹林之後,都沒敢打開手電,抽煙也得小心翼翼。
禿瓢直接道:“老鄉,盜洞不用挖太大,我下去,你們給我拎繩子。”
川娃子嗯了一聲。
我試探道:“飛哥,你打算怎麽下去?”
“倒吊,看看,蠟燭我都帶著了。”
四驢子笑話道:“啥年代了,還用蠟燭,啥意思,鬼吹燈呀,雞鳴燈滅不摸金呀,小說看多了吧。”
禿瓢疑惑地看著我們,我趕緊找補道:“我們挖東西,喜歡正著下去,下去前,先往裏麵吹二十分鍾空氣,換完空氣才下去。”
四驢子沒用過蠟燭,肯定不知道蠟燭對於盜墓賊的重要性。
這麽說吧,盜墓用蠟燭的人,都是正經師父帶出來的徒弟。
先說一下倒吊入墓,為啥有個規矩,我也不知道,可能是倒吊著下去,能看清楚墓裏麵的情況,反正老一輩江湖盜墓賊都是倒吊著入洞。
再說說蠟燭,這都是約定好了的事,蠟燭滅了,上麵拉繩子的人要招呼兩聲,下麵的人沒反應,直接往上拉。
要知道缺氧是一瞬間的事,等人有了反應,根本沒有力氣往上爬,必須得拉上來,才有一線生機。
川娃子挖了挖到一米三左右,下麵出現了如膠水一般黑膏泥,好在深度不大,可以直接鑿穿,讓其往墓室裏麵流。
第一塊墓磚掉下去的時候,我聽到了明顯的水聲,還挺深,估摸有一米左右。
“狗哥,下麵被水泡了。”
“多深的水?”
川娃子扔了一塊磚頭,沉悶的水聲與臭氣一起襲來。
“最少七八十。”
我看像禿瓢,禿瓢眼睛一立,直接開始往腰上係繩子,最後是往腿上纏,用雙腳夾住繩頭。
絕對是正經路子出來的人。
墓裏麵有水,倒吊進去得被淹死,但係在腰上,腿上纏著繩子固定,下去之後鬆開雙腳,腿上的繩子會解套,人轉個幾圈後,身體可以正過來。
最起碼可以控製腿在下麵。
綁好繩子後,禿瓢戴上了口罩,招呼道:“幫我順進去。”
“放會味吧,太臭了。”
“沒事,走,雄起。”
說惡心點,禿瓢像是蛆一樣鑽進盜洞,我們和四驢子拉繩子,川娃子在周邊放風。
盜洞不深,放了兩米多,繩子下端抖動一下,禿瓢正過身,他晃動了幾下蠟燭,下麵有氧氣。
隨後是一聲沉悶的入水聲,禿瓢打開了手電。
我問:“看著像是啥年代的?”
“不知道呀,左邊還有個盜洞,和咱們打的差一米。”
“行了,別摸了,上來。”
“我試一下吧,找找。”
禿瓢在下麵撲騰,我站在盜洞口都覺得氣味刺鼻。
這和在臭泥湯中遊泳沒什麽區別。
聽著水聲,感覺禿瓢還在下麵潛水了。
摸了二十多分鍾,禿瓢摸出來兩個青花大海碗。
將拉上來之後,我仔細看了看海碗,應該是明朝的永樂年間的,朝廷燒製這種海碗用於鄭和下西洋作為海外貿易。
咱也不管形狀好不好看,主要看實用性,然後用砂輪機一磨,全是完活了。
至於連接的套杆,直接用帶電焊點上就行,中間弄個絲扣就完事。
這也就是臨時用,要是搞大墓,絕對不會用這玩意,挖坑太費勁。
我選的是一個古墓群,在七十年代就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就說裏麵有漢代到宋代的古墓。
盜這種墓,我們不需要太多人,川娃子打洞,禿瓢犯罪,再加上一個許某人就夠用了。
為了以防萬一,我把四驢子帶上了,他戰鬥力在線。
要是禿瓢有什麽別的心思,四驢子動手,川娃子挖坑,許某人填土,這活就算幹完了。
古墓群在一個村子的後麵,距離村子五百多米,旁邊有水塘和大量的樹木。
樹木的麵積在一個足球場大小,這邊是我們搜尋的區域。
晚上九點多,我們到了樹林附近,我把洛陽鏟遞給禿瓢。
“咱三個找墓,動作要快,大墓,小墓不要。”
禿瓢二話不說,直接原地開始打探坑,我們也分開找探坑。
趁著幹活的間隙,我走到川娃子身邊道:“一會挖盜洞,按禿瓢的身材挖。”
“明白,肯定讓他下去噻。”
我沒和禿瓢交代什麽,禿瓢幹得卻十分起勁,借著月色,他每甩一層都十分用力。
先說一下古墓群中怎麽找大墓。
看土層?
找五花土?
這個方法在別的可能可行,在亂葬崗一般的地方,不好用。
盜墓賊打盜洞,一般直接打到主墓室,直接擊穿穹頂下去抹寶。
穹頂這東西,埋深和墓道不一樣,如果幸運,能瞎貓碰到死耗子,一杆進洞,但要是遇到那種結構複雜的墓,找穹頂需要點別的東西作為參考。
或者說,怎麽沿著土層找到穹頂?
答案很簡單,找黑膏泥。
黑膏泥又叫灰層。
從古至今,古墓最重要的一點不是防盜,而是防水。
如果防水沒做好,沒等到盜墓賊來挖,墓室裏麵已經能養王八了。
包括今天也是,誰家的墓都得找個不被水泡的地方。
古人墓室防水可以說是簡單有效。
磚砌墓室,外麵先抹一層草木灰,木炭之類的東西,厚度根據家庭條件來確定,最厚的一個墓,我見過近一米的防水層。
當然,這些草木灰不是直接堆一米來厚,而是分層鋪,一層十多公分厚,然後鋪上草席,用白灰膏固定好了之後,再鋪木炭。
一層草席一層炭,如此反複,這才是防水層。
防水層在盜墓界稱之為黑膏泥,黑膏泥上麵是五花土夯土,夯土上麵是石灰、碎磚和細砂組成的三合土。
所以,在亂葬崗,如果挖到三合土,下麵多半是主墓室。
要是探出了黑膏泥,墓的規模也不會小。
禿瓢真是拿命還錢,他打洞的速度,比我和四驢子還快,甩開膀子鉚勁幹。
最先發現三合土的也是禿瓢,他吹著口哨讓我們過去。
我和四驢子跟著打了打了兩個坑,下麵有二十多公分厚的黑膏泥,黑膏泥沒什麽粘稠度很差,捏成什麽形狀,固定不住,下麵可能有水。
川娃子看了看我們打的探坑,前後左右走了幾步,在地上畫了一個扁圈。
我們幾個開始抽煙休息,我們來到樹林之後,都沒敢打開手電,抽煙也得小心翼翼。
禿瓢直接道:“老鄉,盜洞不用挖太大,我下去,你們給我拎繩子。”
川娃子嗯了一聲。
我試探道:“飛哥,你打算怎麽下去?”
“倒吊,看看,蠟燭我都帶著了。”
四驢子笑話道:“啥年代了,還用蠟燭,啥意思,鬼吹燈呀,雞鳴燈滅不摸金呀,小說看多了吧。”
禿瓢疑惑地看著我們,我趕緊找補道:“我們挖東西,喜歡正著下去,下去前,先往裏麵吹二十分鍾空氣,換完空氣才下去。”
四驢子沒用過蠟燭,肯定不知道蠟燭對於盜墓賊的重要性。
這麽說吧,盜墓用蠟燭的人,都是正經師父帶出來的徒弟。
先說一下倒吊入墓,為啥有個規矩,我也不知道,可能是倒吊著下去,能看清楚墓裏麵的情況,反正老一輩江湖盜墓賊都是倒吊著入洞。
再說說蠟燭,這都是約定好了的事,蠟燭滅了,上麵拉繩子的人要招呼兩聲,下麵的人沒反應,直接往上拉。
要知道缺氧是一瞬間的事,等人有了反應,根本沒有力氣往上爬,必須得拉上來,才有一線生機。
川娃子挖了挖到一米三左右,下麵出現了如膠水一般黑膏泥,好在深度不大,可以直接鑿穿,讓其往墓室裏麵流。
第一塊墓磚掉下去的時候,我聽到了明顯的水聲,還挺深,估摸有一米左右。
“狗哥,下麵被水泡了。”
“多深的水?”
川娃子扔了一塊磚頭,沉悶的水聲與臭氣一起襲來。
“最少七八十。”
我看像禿瓢,禿瓢眼睛一立,直接開始往腰上係繩子,最後是往腿上纏,用雙腳夾住繩頭。
絕對是正經路子出來的人。
墓裏麵有水,倒吊進去得被淹死,但係在腰上,腿上纏著繩子固定,下去之後鬆開雙腳,腿上的繩子會解套,人轉個幾圈後,身體可以正過來。
最起碼可以控製腿在下麵。
綁好繩子後,禿瓢戴上了口罩,招呼道:“幫我順進去。”
“放會味吧,太臭了。”
“沒事,走,雄起。”
說惡心點,禿瓢像是蛆一樣鑽進盜洞,我們和四驢子拉繩子,川娃子在周邊放風。
盜洞不深,放了兩米多,繩子下端抖動一下,禿瓢正過身,他晃動了幾下蠟燭,下麵有氧氣。
隨後是一聲沉悶的入水聲,禿瓢打開了手電。
我問:“看著像是啥年代的?”
“不知道呀,左邊還有個盜洞,和咱們打的差一米。”
“行了,別摸了,上來。”
“我試一下吧,找找。”
禿瓢在下麵撲騰,我站在盜洞口都覺得氣味刺鼻。
這和在臭泥湯中遊泳沒什麽區別。
聽著水聲,感覺禿瓢還在下麵潛水了。
摸了二十多分鍾,禿瓢摸出來兩個青花大海碗。
將拉上來之後,我仔細看了看海碗,應該是明朝的永樂年間的,朝廷燒製這種海碗用於鄭和下西洋作為海外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