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時間即將過去,這份考卷上攏共就三首詩,解釋三個經義,還有那三個問題,從早晨卯時開始答題,晚上亥時收卷。


    項開看了看天色,他知道時間已經不多了,所以他索性離開高台,走進了考試院中,想要看看參加文舉的才子答題答得怎麽樣了,而項羽和陳平寸步不離的跟隨著。


    當項開踏進考試院後,巡視的六扇門密探看到項開到訪後連忙想行禮,但項開阻止了他,畢竟現在距離文舉結束還有最後半個時辰,不宜讓這些人分心。


    而項開之前關注的!秦鬆和楊文誌已經交卷先行回去休息了,謝誨等人已經粗略看過這兩人作答的內容,回答的還算是麵麵俱到,包括項開也看了他們對於三個實策的回答,他也覺得還算滿意。


    這兩人都出身寒門,所以對於第一個問題他們答得不錯,也正合項開的心意。


    第二個問題他們也沒有因為自己出身寒門而偏袒百姓這邊,而是詳細的講述了世家主政和寒門百姓主政各自的優劣。


    但是這兩人對於第三點的共識倒是很一致,那就是士農工商,商人的地位就是最低的。


    九州在某一方麵跟曆史有些相同,像這個商人地位最低似乎變成公認的了,就連家境貧寒的秦鬆和楊文誌也是這麽認為的。


    除去秦鬆和楊文誌這兩個已經先行回去休息的人外,項開發現至少還有十來個位置已經空了,而據巡場的六扇門密探匯報,這十來個人有七八個人是沒有寫完便離開了,剩下的人已經將考卷寫的滿滿當當,已經交給了範曄等人。


    項開巡視了一圈後便離去了,此時距離文舉結束的時間也所剩無幾。


    “鐺鐺鐺。”三聲脆響過後,南朝宋國乃至周圍諸國第一次文舉便落下了帷幕。


    項開冷眼旁觀,陳平在一旁笑著說道:“之前還在猶豫主公這個所謂的科舉製度會不會跟世家所分割開來,不過現在看來以這種方式選拔人才還真有用,最起碼那秦鬆和楊文誌就不錯,當一城太守綽綽有餘。”


    項開點了點頭道:“現在是因為我們沒有立國,一旦真的立國,那什麽牛鬼蛇神都要出來了,不過這樣也好,先積攢一點寒門子弟,到時候立國以後朝廷也不至於一家獨大。”


    “主公看重百姓而遠離世家,從遠處來講是極好的,但目前確實是壞處很多,最起碼各處城池裏無論大小世家都對主公頗有微詞。”陳平輕聲說道。


    陳平所說的不無道理,要是項開真的想拉攏世家,當初他在王城早就可以將那些世家之人委以重任,何必還要恩威並施,將家族嫡係子弟帶到楚學宮內做個質子。


    “世家勢大,但是寒門百姓永遠占據大多數,隻要將這些寒門百姓通過科舉入我麾下,等到我登基為帝,那他們就是最好的依仗,世家的威脅自然不複存在。”項開淡淡的說道。


    陳平隻是聳了聳肩,從他的角度來看,世家的威脅遠遠不止這麽點,就算項開現在扶持了這麽多寒門百姓出身的人走上高位,但等到十幾年後,這些人的兒子、孫子出生了,那這所謂的寒門又變成了世家。


    不過現在倒是不必想這麽久遠的事情,更何況陳平一向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作風,所以他也沒有將心裏這段話說出口。


    隨後陳平恭敬的說道:“啟稟主公,文舉已經結束,在下要去整理這些考生作答的試卷了。”


    項開笑著說道:“我跟你一起去,我也想看看究竟有多少大才入本王麾下。”


    說實話,項開早就等不及了,他已經迫不及待的想看看這次文舉究竟會帶來多少曆史留名的文臣。


    隨後項開便和陳平來到了府衙的一處房間,府衙此時早已經是重兵把守,士卒和六扇門將府衙圍的裏三層外三層,批改文舉試卷的地方更是由魯智深和鄧元覺兩人親自坐鎮。


    “此人詩詞不錯,可得甲等,但是這經義卻是普普通通,恐怕隻能得個丙上,最好也不過得個乙下,至於這策論,簡直是牛頭不對馬嘴,得個丙都算不錯了。”當項開走進房間後,範曄恨鐵不成鋼的聲音剛好傳來。


    “此次參加文舉者七十六人,主公要從中精挑細選出三十三人入榜,還要選出狀元、榜眼和探花,範大人以你的意思,此人可否入榜?”說這話的人是鮑照。


    “不,隻會詩詞歌賦怎麽能入榜,以我來看詩詞歌賦都隻是小道而已,從來沒有聽說過哪個國家是靠著詩歌富強的。”範曄直接拒絕道。


    鮑照點了點頭,隨後他又看向陳平等人,除了陳平外,謝晦和徐庶也點了點頭,畢竟他們兩個也都是華夏曆史上有名的謀士,看不上這所謂的詩詞歌賦也正常。


    “拿來給我看看。”項開沉聲說道。


    聽到項開的話後,眾人才發現他到了,連忙躬身行禮。


    項開擺了擺手示意他們不必多禮,畢竟還有很多考卷需要查看,所以他隻是接過了那份引起爭議的考卷。


    “好字,好詩。”項開淡淡的說道,他雖然不會作詩,但起碼的眼光還是有的。


    隨後項開看了看名字,此人的名字叫應瑒。


    “原來是他。”項開在心中暗自說道。


    幸好項開留了個心眼,沒有因為範曄說他經義和策論偏低便不去理會。要不然這等人才恐怕他也發現不了。


    應瑒此人當然不是泛泛之輩,此人也是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曆史上他出身便是書香門第,吟詩作對自然不在話下,不過因為生逢亂世,到處飄零,雖躊躇滿誌而壯誌難酬,所以他的政治能力沒能有很大的體現,正因如此在九州世界裏他的政治數據估計也被削弱了。


    不過應瑒擅長作賦,有文賦數十篇。詩歌也是十分擅長,怪不得能被範曄評為詩詞歌賦甲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九州,開局忽悠項羽做我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瓜嘰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瓜嘰嘰並收藏九州,開局忽悠項羽做我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