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餘光打量著已知姓名的梁孟津,看他大包小包的,額角青筋都蹦出來,一股文弱的書生氣,心想大家都不容易。
可她願意助人為樂,也無能為力,猛地往前跨幾步,追上跟大隊長活潑嘮嗑的郭永年道:“同誌,包我拎吧。”
渾身是汗還逞強,郭永年甚至拎著包甩兩圈說:“小事一樁。”
賴大方最看好壯勞力,挑著擔很是讚許道:“好夥子。”
他普通話說得也不怎麽樣,畢竟建國至今才二十三年,文盲的問題都還沒解決,更別提推行什麽官方語言。
哪怕在西平這種省會城市,老一輩都隻說方言。
因此郭永年比較能從語氣和表情品出對自己的誇獎,嘿嘿笑說:“發揚精神嘛。”
勉力跟上來的陳傳文插話道:“郭,能替我也發揚一下嗎?”
他真是受老鼻子罪,都想找根木棍給自己撐一撐。
男知青們這幾天也是住一個大倉庫,說起話來自然比較熟稔。
但郭永年不太願意接他的茬,反而目光一轉說:“梁子,哥給你搭把手。”
又道:“他才十五,咱們多照顧點。”
其實幾個人年紀都差得不大,但陳傳文也不好意思說什麽,畢竟他還大兩歲。
郭永年見他話堵住,往後挪道:“你啊,臉皮太薄,下回吱一聲就行。”
梁孟津生得唇紅齒白,穿了件打滿補丁的舊衣服,都掩蓋不住氣質。
他有一種虛弱的疲態,咬牙道:“還能堅持一會。”
男人嘛,逞英雄是正常的。
郭永年直接搶過他的行李說:“大隊長說還有半座山呢。”
半座山?許淑寧耳朵尖,聽得真真的。
她一臉自己即將下地獄的表情,雙手叉腰仰頭看,然後有些豔羨的望向郭永年。
同樣被幫扶的梁孟津也不例外,他捏捏被勒得發紅的手,和許淑寧對上目光。
這是頭一回,兩個人衝彼此微微笑。
第2章 合夥
不過很快,許淑寧就笑不出來了。
一是餓的,畢竟午飯都沒吃,二是因為剛下過雨的地泥濘,塌方後還有很多碎石,越往上走,她幾乎是每邁出一步就要停下來大喘氣。
幾個知青們的表現都差不多,連看上去孔武有力的齊陽明和郭永年也不例外。
因為前者負擔著兄妹倆的行李,後者對許淑寧和梁孟津伸出援助之手。
兩個人大包小包扛在身上,腳底和泥地更加黏在一起,越發顯得舉步維艱。
梁孟津心想自己也是個爺們,咬咬牙說:“年哥,我自己提吧。”
他還沒抽條,長得跟瘦竹竿似的,風一吹衣服都鼓起來,好像連人都會倒。
郭永年看著不忍心,手上用力道:“沒事。”
許淑寧其實也覺得不好意思,提議說:“要不我們倆拎一袋吧?”
一人拽一邊,好歹分擔點。
郭永年雖然是扛不太住,可說出去的話像潑出去的水,男人一口唾沫一口釘的,他還是再逞強說:“不用不用。”
許淑寧聽他的聲音已經沒有一開始擲地有聲,堅持道:“我們可以的,真的!”
她說著話遞一個眼神給梁孟津,有點怕他無法理解。
好在梁孟津隻是年紀不大,不具備什麽社交技巧,該機靈的時候腦子還是能動起來。
他直接伸手,半搶過來說:“可以的。”
郭永年手上一鬆,陡然充滿力氣,索性半推半就,隻是不忘囑咐道:“提不動就叫我。”
許淑寧悲壯地想,今天就是死,也得把它扛上去,眼神裏透出視死如歸的堅定。
梁孟津也被感染,最後的力量燃燒起來說:“我提右邊。”
包是他的,他最清楚兩邊的分量。
許淑寧看他的樣子,心想兩個人半斤八兩,估計也稱不上是誰照顧誰。
她道:“換著來吧。”
梁孟津抿抿嘴,隻是沉默地保持著同樣的步伐。
他不足月就出生,小時候又跟著父母顛沛流離,夥食上隻有稀菜湯,一直比同齡的夥伴們弱。
大院裏人人都從軍,能走路就可以跑操,隻有他坐在房間裏讀聖賢書,成績向來是冒尖。
自打學校停課後,他生活唯一的選項好像也失去,父母操心著他的將來,好幾次長籲短歎。
梁孟津知道自己的身體素質,當兵是不可能的,但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因此悄悄去報的名。
落子無悔,家裏不同意也沒辦法,甚至出於種種原因,隻能讓他聽安排到偏遠的盤古公社。
來的時候多少壯誌,現在都成笑話。
梁孟津覺得自己第一步就走不大好,腳下已經像有千百根針在紮,頭回覺得自己很有軍人家庭的風貌。
盡管如此,一行人看上去還是萎靡不堪。
就這狀態,大隊長賴大方回頭催促之餘,很想去公社問能不能退貨,他已經不指望知青們能開多少荒,心想還是得給小隊裏多搭幾個壯勞力。
但這種搭配幹活,別人可不是全聽指揮的,還得講一點策略。
賴大方僅有的那點心眼全在搞生產上,尋思要從哪揪出兩個倒黴蛋來。
但要齊晴雨說,不用特意去找,在場簡直都是。
她雖然有哥哥幫忙,自己也是累得夠嗆,連抱怨都沒力氣,頭回知道什麽叫望山跑死馬。
不過馬在這年頭比人珍貴,肯定不會叫累成這樣。
人就不如牲口了,連住所都湊合。
要將之稱為房子,其實也不準確,畢竟遮風擋雨這樣最基本的都做不到。
雖然從痕跡看得出原來是大戶人家,但現在攏共剩下兩間屋,一間隻有兩麵牆,另一間的牆倒是都在,但門搖搖欲墜,該是窗的地方剩個窟窿,以至於齊晴雨疑心大隊長是在開玩笑。
她積蓄的疲憊全部爆發道:“這怎麽住人?”
山裏頭本來就溫度低,現在往這一站風都嗖嗖吹,再晚一點還得了。
但賴大方也沒辦法,他根本沒拿到補貼,隊裏窮得叮當響,一分錢他都要掰成八瓣花,哪有這個餘糧搞什麽知青宿舍。
他隻能打哈哈道:“你們收拾吧,天快黑了,待會去剛剛路過的房子裏領幹糧。”
許淑寧覺得他是落荒而逃,盡力控製住自己的哭腔道:“現在怎麽辦?”
齊晴雨沒好氣道:“人都走了,當然是我們自己辦。”
她無故踹一腳院牆,灰嘩啦啦往下掉,塵大得迷人眼,一時寂靜無聲。
齊陽明拽妹妹一下,打圓場道:“先進去看看吧。”
裏頭還算幹淨,雖然沒有家具,好歹也沒有蜘蛛絲,叫人稍覺得安慰。
最樂觀的郭永年也緩過勁來,調動著氣氛說:“起碼地麵是夯實的。”
但這種幸好,陳傳文沒辦法接受。
他是大孫子,家裏爺爺奶奶的命根子,隻聽這個話音,就知道晚上不僅要打地鋪,還得半露天。
這天氣,他是一刻都受不了,趕緊道:“咱們屋裏擠一擠唄,跟火車上一樣。”
知青專列把座椅拆掉,大家都席地而坐,夜裏你靠我我擠你的,哪裏還顧得上什麽性別。
但那會人多,現在就六個,也不知道此地民風有多保守。
許淑寧下意識咬著嘴唇,垂頭不說話。
但齊晴雨有自家哥哥在,立刻道:“先這樣,收一收吧。”
要做的事情還很多,郭永年想想說:“我去領地瓜。”
也就他還有點力氣。
這個頭一開,大家紛紛開口找活,各自忙碌開來。
許淑寧戴上手套,清理著院子裏的雜草。
因為地還有點鬆軟,對她而言勉強能應付。
另一邊齊家兄妹去挨家挨戶打聽情況,回來的時候手裏抱著一堆柴火,說:“回頭我們得還。”
大隊的規矩他們還不是很清楚,看到山也不知道往哪裏上去,但開門七件事又是必備的。
隻要不是以物易物就行,畢竟大家都不容易,這時代物資是最讓人吝嗇的東西,隻有撿石頭的梁孟津財大氣粗說:“我有油。”
許淑寧都替他急起來,心想真是不會持家。
她到底有一種患難之交的感覺,深吸口氣說:“我有糖。”
這樣一來,就成了大家湊家底,蹲在屋簷下的陳傳文看出她是故意幫腔,撇撇嘴說:“我的是辣椒油。”
又強調道:“很辣。”
雖說都是初來乍到的,但齊晴雨可不怕得罪人,她白眼一翻說:“辣的才好,驅寒。”
又代表哥哥道:“我們有個罐頭。”
恰在此時,郭永年挑著擔進院子說:“我跟隊裏賒了兩棵樹。”
一草一木歸集體,隊裏什麽都要工分換,賴大方不給他們修,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道理,生怕隊員有意見。
新知青對此還不大清楚,他們隻是拍拍灰席地而坐,商量著接下來的日子要怎麽過。
郭永年從大隊長那裏套話不少,說:“往下走兩裏地的天山大隊有代銷點,日常用品都能買,咱們兩棵樹跟別人換曬好的先用,就是大小上吃點虧,門窗家具應該能湊出來。”
可她願意助人為樂,也無能為力,猛地往前跨幾步,追上跟大隊長活潑嘮嗑的郭永年道:“同誌,包我拎吧。”
渾身是汗還逞強,郭永年甚至拎著包甩兩圈說:“小事一樁。”
賴大方最看好壯勞力,挑著擔很是讚許道:“好夥子。”
他普通話說得也不怎麽樣,畢竟建國至今才二十三年,文盲的問題都還沒解決,更別提推行什麽官方語言。
哪怕在西平這種省會城市,老一輩都隻說方言。
因此郭永年比較能從語氣和表情品出對自己的誇獎,嘿嘿笑說:“發揚精神嘛。”
勉力跟上來的陳傳文插話道:“郭,能替我也發揚一下嗎?”
他真是受老鼻子罪,都想找根木棍給自己撐一撐。
男知青們這幾天也是住一個大倉庫,說起話來自然比較熟稔。
但郭永年不太願意接他的茬,反而目光一轉說:“梁子,哥給你搭把手。”
又道:“他才十五,咱們多照顧點。”
其實幾個人年紀都差得不大,但陳傳文也不好意思說什麽,畢竟他還大兩歲。
郭永年見他話堵住,往後挪道:“你啊,臉皮太薄,下回吱一聲就行。”
梁孟津生得唇紅齒白,穿了件打滿補丁的舊衣服,都掩蓋不住氣質。
他有一種虛弱的疲態,咬牙道:“還能堅持一會。”
男人嘛,逞英雄是正常的。
郭永年直接搶過他的行李說:“大隊長說還有半座山呢。”
半座山?許淑寧耳朵尖,聽得真真的。
她一臉自己即將下地獄的表情,雙手叉腰仰頭看,然後有些豔羨的望向郭永年。
同樣被幫扶的梁孟津也不例外,他捏捏被勒得發紅的手,和許淑寧對上目光。
這是頭一回,兩個人衝彼此微微笑。
第2章 合夥
不過很快,許淑寧就笑不出來了。
一是餓的,畢竟午飯都沒吃,二是因為剛下過雨的地泥濘,塌方後還有很多碎石,越往上走,她幾乎是每邁出一步就要停下來大喘氣。
幾個知青們的表現都差不多,連看上去孔武有力的齊陽明和郭永年也不例外。
因為前者負擔著兄妹倆的行李,後者對許淑寧和梁孟津伸出援助之手。
兩個人大包小包扛在身上,腳底和泥地更加黏在一起,越發顯得舉步維艱。
梁孟津心想自己也是個爺們,咬咬牙說:“年哥,我自己提吧。”
他還沒抽條,長得跟瘦竹竿似的,風一吹衣服都鼓起來,好像連人都會倒。
郭永年看著不忍心,手上用力道:“沒事。”
許淑寧其實也覺得不好意思,提議說:“要不我們倆拎一袋吧?”
一人拽一邊,好歹分擔點。
郭永年雖然是扛不太住,可說出去的話像潑出去的水,男人一口唾沫一口釘的,他還是再逞強說:“不用不用。”
許淑寧聽他的聲音已經沒有一開始擲地有聲,堅持道:“我們可以的,真的!”
她說著話遞一個眼神給梁孟津,有點怕他無法理解。
好在梁孟津隻是年紀不大,不具備什麽社交技巧,該機靈的時候腦子還是能動起來。
他直接伸手,半搶過來說:“可以的。”
郭永年手上一鬆,陡然充滿力氣,索性半推半就,隻是不忘囑咐道:“提不動就叫我。”
許淑寧悲壯地想,今天就是死,也得把它扛上去,眼神裏透出視死如歸的堅定。
梁孟津也被感染,最後的力量燃燒起來說:“我提右邊。”
包是他的,他最清楚兩邊的分量。
許淑寧看他的樣子,心想兩個人半斤八兩,估計也稱不上是誰照顧誰。
她道:“換著來吧。”
梁孟津抿抿嘴,隻是沉默地保持著同樣的步伐。
他不足月就出生,小時候又跟著父母顛沛流離,夥食上隻有稀菜湯,一直比同齡的夥伴們弱。
大院裏人人都從軍,能走路就可以跑操,隻有他坐在房間裏讀聖賢書,成績向來是冒尖。
自打學校停課後,他生活唯一的選項好像也失去,父母操心著他的將來,好幾次長籲短歎。
梁孟津知道自己的身體素質,當兵是不可能的,但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因此悄悄去報的名。
落子無悔,家裏不同意也沒辦法,甚至出於種種原因,隻能讓他聽安排到偏遠的盤古公社。
來的時候多少壯誌,現在都成笑話。
梁孟津覺得自己第一步就走不大好,腳下已經像有千百根針在紮,頭回覺得自己很有軍人家庭的風貌。
盡管如此,一行人看上去還是萎靡不堪。
就這狀態,大隊長賴大方回頭催促之餘,很想去公社問能不能退貨,他已經不指望知青們能開多少荒,心想還是得給小隊裏多搭幾個壯勞力。
但這種搭配幹活,別人可不是全聽指揮的,還得講一點策略。
賴大方僅有的那點心眼全在搞生產上,尋思要從哪揪出兩個倒黴蛋來。
但要齊晴雨說,不用特意去找,在場簡直都是。
她雖然有哥哥幫忙,自己也是累得夠嗆,連抱怨都沒力氣,頭回知道什麽叫望山跑死馬。
不過馬在這年頭比人珍貴,肯定不會叫累成這樣。
人就不如牲口了,連住所都湊合。
要將之稱為房子,其實也不準確,畢竟遮風擋雨這樣最基本的都做不到。
雖然從痕跡看得出原來是大戶人家,但現在攏共剩下兩間屋,一間隻有兩麵牆,另一間的牆倒是都在,但門搖搖欲墜,該是窗的地方剩個窟窿,以至於齊晴雨疑心大隊長是在開玩笑。
她積蓄的疲憊全部爆發道:“這怎麽住人?”
山裏頭本來就溫度低,現在往這一站風都嗖嗖吹,再晚一點還得了。
但賴大方也沒辦法,他根本沒拿到補貼,隊裏窮得叮當響,一分錢他都要掰成八瓣花,哪有這個餘糧搞什麽知青宿舍。
他隻能打哈哈道:“你們收拾吧,天快黑了,待會去剛剛路過的房子裏領幹糧。”
許淑寧覺得他是落荒而逃,盡力控製住自己的哭腔道:“現在怎麽辦?”
齊晴雨沒好氣道:“人都走了,當然是我們自己辦。”
她無故踹一腳院牆,灰嘩啦啦往下掉,塵大得迷人眼,一時寂靜無聲。
齊陽明拽妹妹一下,打圓場道:“先進去看看吧。”
裏頭還算幹淨,雖然沒有家具,好歹也沒有蜘蛛絲,叫人稍覺得安慰。
最樂觀的郭永年也緩過勁來,調動著氣氛說:“起碼地麵是夯實的。”
但這種幸好,陳傳文沒辦法接受。
他是大孫子,家裏爺爺奶奶的命根子,隻聽這個話音,就知道晚上不僅要打地鋪,還得半露天。
這天氣,他是一刻都受不了,趕緊道:“咱們屋裏擠一擠唄,跟火車上一樣。”
知青專列把座椅拆掉,大家都席地而坐,夜裏你靠我我擠你的,哪裏還顧得上什麽性別。
但那會人多,現在就六個,也不知道此地民風有多保守。
許淑寧下意識咬著嘴唇,垂頭不說話。
但齊晴雨有自家哥哥在,立刻道:“先這樣,收一收吧。”
要做的事情還很多,郭永年想想說:“我去領地瓜。”
也就他還有點力氣。
這個頭一開,大家紛紛開口找活,各自忙碌開來。
許淑寧戴上手套,清理著院子裏的雜草。
因為地還有點鬆軟,對她而言勉強能應付。
另一邊齊家兄妹去挨家挨戶打聽情況,回來的時候手裏抱著一堆柴火,說:“回頭我們得還。”
大隊的規矩他們還不是很清楚,看到山也不知道往哪裏上去,但開門七件事又是必備的。
隻要不是以物易物就行,畢竟大家都不容易,這時代物資是最讓人吝嗇的東西,隻有撿石頭的梁孟津財大氣粗說:“我有油。”
許淑寧都替他急起來,心想真是不會持家。
她到底有一種患難之交的感覺,深吸口氣說:“我有糖。”
這樣一來,就成了大家湊家底,蹲在屋簷下的陳傳文看出她是故意幫腔,撇撇嘴說:“我的是辣椒油。”
又強調道:“很辣。”
雖說都是初來乍到的,但齊晴雨可不怕得罪人,她白眼一翻說:“辣的才好,驅寒。”
又代表哥哥道:“我們有個罐頭。”
恰在此時,郭永年挑著擔進院子說:“我跟隊裏賒了兩棵樹。”
一草一木歸集體,隊裏什麽都要工分換,賴大方不給他們修,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道理,生怕隊員有意見。
新知青對此還不大清楚,他們隻是拍拍灰席地而坐,商量著接下來的日子要怎麽過。
郭永年從大隊長那裏套話不少,說:“往下走兩裏地的天山大隊有代銷點,日常用品都能買,咱們兩棵樹跟別人換曬好的先用,就是大小上吃點虧,門窗家具應該能湊出來。”